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b5小学英语教学论文 结课环节设计及其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b5小学英语教学论文 结课环节设计及其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b5小学英语教学论文 结课环节设计及其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b5小学英语教学论文 结课环节设计及其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本文为自本人珍藏版权所有仅供参考

小学英语结课环节设计及其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内容摘要】

结束环节在整节课中具有多元教学功能,但多数教师并未意识到其重要性。为增强教师对教学结课环节的设计意识,提高教师结课设计能力,本文以教学实例为载体,以结束环节承载的主要任务即活动设计、作业布置、情感教育和整体构思等方面为切入点,分析小学英语课堂“结束部分”的教学现状,发现问题并基于问题进行相应的对策研究和教学实践,从而提升英语课堂“结束” 环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逆向设计重心下移无痕渗透整体构思

看过《阿甘正传》影片的人都会对这样的画面记忆犹新:片头和片尾中那片随风飘浮的白色羽毛。片头,飘飘悠悠的羽毛落在主人公阿甘的脚边,被他拾起夹入书本,随后将人们带入阿甘的传奇故事中;片尾,从书里飘落草地的白色羽毛又飞了起来,旋转着升上天空,逐渐隐没……剧终但意未尽:阿甘的一生像羽毛一样或迎风搏击,或随风飘荡……蕴涵着对生活生命的一种新的看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片尾,更令人遐想联翩,回味无穷,为整部影片添上了精彩的一笔。

课堂教学,尚不是如此?临近下课,学生或多或少有着不同程度的疲劳,精力困乏,注意力进入分散期,学习效率有所下降。作为教师,我们常见于这种现象:一节课结束之后,有的学生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唉,一节课终于结束了;有的学生听到铃声一响,还未等老师下课,就迫不及待的“呼”得从椅子上跳了起来。学生困乏时所表现出的行为往往是注意力集中在“下课”,并不在思考所学的内容上。当学生打呵欠,或者在做其他的事情,你讲得多么用力也是白费(启功,2005)。在这些看似平淡、习以为常的现象背后,“课的结束”包含了学生多少的无奈与渴望。作为教师,这些现象也应该足够引起反思和探讨的。这不仅需要我们教师及时变换课堂活动方式,更要精心设计课堂结束活动。

一、结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认识偏差

我们在听课、调研和教师说课评比等活动中发现结课环节成了一部分教师的教学盲区。结束环节所占整节课的时间一般只有几分钟,多数教师并未意识到其重要性,有的认为结课环节可有可无,结束环节的缺失造成了课堂教学环节的不完整,导致教学效率低下。

2、缺乏设计

上海市英语特级教师朱浦老师在《教学问题思考》一书中讲到“课堂教学的结课艺术”时指出:有些教师由于只重导入,忽视了结课,结课时有的平平淡淡、扫人兴味;有的匆匆忙忙、虎头蛇尾;有的拖泥带水、松垮脱节;有的废话连篇、令人腻烦,使一堂课可上成功的课出现了缺憾。更有多数教师按部就班地进行着程序化的固定不变的结课模式。教师缺乏结束环节活动所需要的具体的、微观层面的设计技能导致操作上的误区,妨碍了课堂教学中“结”的功效。

二、结课与课堂教学的关系

课堂教学是一个完整的整体系统,教学过程是由各环节的内容、顺序、时间分配及相互的联系组成。结课是巩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在整节课中处于一节课的末尾,是教师在整节课教学内容结束或课堂教学任务终了阶段,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其承载的主要任务即巩固运用、作业布置、情感教育、拓展延伸等活动适时“强化”,进一步内化学生知识结构,使学生对所学的新知识、新技能形成的完整的认知结构,并为以后的教学做好过渡、铺垫。

课堂教学不仅应该在导入时引人入胜,而且结课时也要精彩,才能让人余味无穷,给学生留下深刻的记忆,激起对下一次教学的强烈渴望……高质量的结课不仅可以系统地概括一堂课的教学内容,起到画龙点睛的

作用,而且能拓宽延伸教学内容,激发学生旺盛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探究,从而达到“课虽尽而趣无穷”的效果(朱浦,2008)。

三、结课设计及其有效性的实践

斯特劳斯(Straus,1966)曾用“路径”描述过世界的“邀请性”特征,例如,凉水邀请我们去喝,海岸邀请孩子去玩,一把舒适的椅子邀请我们疲惫的躯体陷入其中,等等。

基于来自结课现状,来自教师教学中存在的真实的、具体的问题,我们“邀请”教师聚焦、参与、投入到探讨结束环节有效性的实践中,增强教师对教学结课环节的设计意识,提高教师结课设计能力。我们以教学实例为载体,以结束环节承载的主要任务即活动设计、作业布置、情感教育和整体构思等方面为切入点,分析小学英语课堂“结束部分”的教学现状,发现问题并基于问题进行相应的对策研究和教学实践。再构、改进英语课堂“结束” 环节教学,从而提升英语课堂“结束”环节教学的有效性,让课堂教学结束状态灵动起来,内容丰富起来。

1、结束活动,逆向设计

【现状诊断】

教师经过长期大量的经验积累,已形成了一种惯性的备课思维方式:复习旧知→导入新课→讲授新知→巩固练习→综合运用→布置作业。这一惯性思维方式造成的弊端是教师在备课中往往把关注点聚焦于一节课的引入阶段和主要教学过程的设计,而对课堂教学的最后一环节活动安排重视不够,于是造成课堂结束草草收场、或“脚踩西瓜皮”、或“凑和”结束,教学内容安排“头重脚轻”等现象。

【思考与改进】

英语语言知识运用或能力训练等都有其渐进性、发展性。小学英语教学各个活动之间呈现的是相互关联、层层递进的关系,教学过程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教学结束环节活动是一节课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相比开头和主体更应得到教师的重视。教师应跳出备课环节程序上的按部就班,打破思维形式上的枷锁。教学设计不妨从“教学终点”出发,逆向思维,即根据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优先考虑、设计教学结束环节活动。在某种意义上,备课,不妨倒着备。

【教学课例】

教材内容:

上海版牛津教材5B Module2 Unit 1 Animals in the zoo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能运用新句型How much… do the … eat? 和How many kilos…?

2、了解动物的一些习性。

3、运用所学句型描述动物。

教学结束活动:

Post-task activity:

Ask some questions to get some information about an animal from their deskmates.

【课例评析】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能运用已学的新句型,丰富的语言描述动物。因此从教学目标出发,教师在本节课结束活动中,设计安排了对子活动。以AB表的方式,利用信息差,让学生通过提问等相互交流形式,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在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又在具体的语境中进一步巩固操练新学的句型。

英语课堂教学活动关注从机械的练习到有意义的操练,然后到交际的教学过程。从整节课活动安排考虑,结束环节中的活动是这节课中梯度最高的。因此不妨先聚焦结束环节中的活动,以此逆向设计,使每一活动环环相扣,从而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2、作业布置,重心下移

【现状诊断】

以“作业布置” 代替“课堂结束”,这在课堂教学中较为多见,教师仅仅拘泥于“布置”两字。有的作业布置“如出一辙”,有一位教师说起其曾经认为很得意的一件事:在课堂上布置作业时,还未说出,全体学生竟异口同声,如念顺口溜:One, listen to the tape.(一、听录音。)Two, recite the text. (二、背课文。)Three, act out the dialogue.(三、表演对话。)Four, make a new dialogue.(四、自编对话。)师生之间看似默契,但这种“默契”却反映出学生对教师的作业布置“亘古不变”的作业设计形式已了如指掌。

有的教师作业要求宽泛,操作性不强。如一年级一位教师将作业内容呈现在媒体上,Homework: 1. Read the four words and sentences. 2. Learn to say something about the animal you like best. 事实上这样的布置对一年级学生是徒劳的,学生的语言认知水平还达不到理解作业的程度。教学结束阶段作业布置的程序化导致了课堂教学结束环节的程序化。

【思考与改进】

课堂结束环节的“作业布置”在某种意义上讲,它是“中介”,既是本次课的结束,即一个螺旋圈的终结,又是下次课的新开始。而在作业布置中多数教师往往只做了一半,如果将作业布置的重心再后移、再深入一步,细化,小小细节的改动所带来的效益却是非同小可的。

【教学课例】

教材内容:

上海版牛津教材3B Module2 Lovely animals

教学结束活动:

(第一次教学)

Homework:

Say something about animals with your parents.

Try to know more about the other animals.

(第二次教学)

Homework:

Step1: Say something about animals with your parents.

Try to know more about the other animals.

Step2: Watch the video, think about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What can they do?

What do they like to eat?

Where do they live?

【课例评析】

在日常课堂教学中,类似于第一次教学中的作业布置对教师来说也许司空见惯,教师的关注点在于“布置”,其中的“Try to know more about the other animals”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没有明确的要求,缺乏操作性,也就难以实施。

在第二次教学中,教师进行了行为改进。重心下移,教师布置作业后,随即举例,以袋鼠作示范,让学生欣赏关于袋鼠的短片视频。多元化的体验让学生了解袋鼠的生活习性,从而引发了学生更浓的了解其它动物的兴趣,拓展延伸从课内到课外,唤起学生的思维意识。同时在欣赏的过程中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关键性的问题启发引导学生在课外观看时更有目的和方向。

结课环节作业布置中,教师很巧妙地化句号为省略号,教学行为的细化荡起终课前的涟漪。也为下一节课的新知识提前创设教学情景,起到课与课之间,知识与知识之间的承前启后作用。

3、情感教育,无痕渗透

【现状诊断】

新的课程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关注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上海市小学英语学科贯彻“两纲”教学指导意见》指出:英语课堂也是实施两纲教育的主阵地之一,认真开发教材中“两纲”教育的资源,凸显“两纲”教育的核心地位。一部分教师误解为每节课都要有两纲教育的体现,深挖硬掘,生搬硬套。表现在较多的教师往往在课的结束阶段刻意堆砌,进行情感升华,人为贴上“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标签,让人感到牵强附会。

【思考与改进】

布卢姆认为,在教学活动的开始阶段有作为情感进入特征(affective entry characteristics)的情感因素存在,在教学活动的结束阶段又有作为情感结果(affective outcomes)的情感因素存在,也即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有情感因素伴随认知因素而出现。

教师在教学结束阶段进行情感升华,应水到渠成,以情动人、以事感人。但是当情感教育表现为教学结束阶段的一种强加、刻意行为,无疑让人感到画蛇添足,自然也无法落实到对学生情感的积极引导。同时,一节课承载太多的任务,体现过于多元的、多面的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会顾此失彼。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妨削枝强干,梳理出充满张力的情感教育点。英语学科作为两纲教育渗透的隐性学科,情感升华,应做到无痕、无缝,与情感教育的无痕连接、与新知识运用的无缝对接。

【教学课例】

教材内容:

上海版牛津教材5A Module3 Unit 2 Let’s go shopping

教学目标:

1、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be interested in something表述购物兴趣。

2、能在语境、语段中理解shopping season 、on sale 、shopping mall。

3、了解本地的一些购物特色,制作购物小贴士,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结束活动:

Post-task activities:

1. Enjoy a video about shopping places in ×××.

2. Match the places and the special shopping stuff.

3. Give some tips to the new teachers in our school.

【课例评析】

关于“购物”的话题,传统的情感教育方式往往会想到教育学生不能乱花钱,或在课的结束显现一句类似口号式的标语:We love ×××. 等。如果游离于学生情感体验,对学生进行教育难免会弄巧成拙。

本节课教师在设计活动中从一般的逻辑思维中找出情感教育的张力点,把情感教育目标定位于:了解本地的一些购物特色,通过制作购物小贴士,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

在课的结束活动中,教师让学生通过欣赏有关本地购物特色的视频,获取信息,了解地方购物生活,结合实际,感悟、体验购物乐趣,并为自己身边的来沪新教师制作购物小贴士。在制作购物小贴士的过程中,不仅对新知识进行综合运用,又自然而然进行情感教育渗透。感于物,悟于心,情感教育在课的结束阶段呼之欲出。

4、首尾呼应,整体构思

【现状诊断】

现实课堂中,我们不难发现结束活动中拖堂的、内容不集中的,支离破碎等众多现象。有的教师在教学中为了模式而上课,机械地根据预先设计的教学环节完成任务;有的教师将结束环节设计着眼点仅仅停留在结束环节上,孤立的设计结束教学活动,这些都影响着教学结束环节功能的体现。造成结课环节教学效率低效或无效的原因还在于教师对教学设计缺乏整体意识。

【思考与改进】

课堂结构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结课的有效性,应把课视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Jack C. Richards and Charles Lockhart,1996)。课堂教学是由相互联系的环节组成的一个完整的统一体,课文内容是一个整体,教学过程也是一个整体。从整体出发,以整体结束。结束环节设计着眼点不能仅仅停留在结束环节上、孤立设计,而应站在整体的高度,通篇考虑,既瞻前又顾后。

联想到作家徐志摩的诗《再别康桥》,其首尾呼应回环的写法呈现了一个美丽的圆形抒情结构,使其对康桥的爱和眷恋化成一个极富动感的姿态,透出了一种独特的个性美。

课在某种程度上,其实也是一个“圆”形结构,课的导入和结课从课的结构而言各居两端,但实际上却有着密切联系。站在整体教学构思的角度,首尾遥相呼应,凸显主旨,更能营造一种首尾圆合,浑然一体的感觉。

【教学课例】

教材内容:

上海版牛津教材5B Module3 Unit 3 Read a poem: Jack’s house

教学活动:

1. Pre-task Preparation: Have a chant: Five little mice

2. While-task procedure: …

3. Post-task activities:

1) Read the poem.

2) Retell the story according to the key words.

【课例评析】

本节课教师将课本上的一首诗Jack’s house编成故事,尝试探索新的教学形式。根据书上所给的五段小诗,分别编写了五段相对应的小短文,并力求在两者相融合的过程中进行新知识的学习。

在准备阶段,教师由小诗开篇,让学生吟诵与本课内容相联系的、与“poem”在某种程度上具有相同形式的“chant”。在新授过程中教师先示范将故事转化成小诗的形式,随后采用由扶到放的方法,重在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想象能力和朗读能力。在最后结束环节过程中,让学生朗读整篇小诗,并根据主要词组复述故事,整体感知语篇。

整个教学过程收放自如,整体设计浑然一体,呈现由诗到故事再到诗的精致结构,首尾呼应,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整体理解。

四、实践后的成效

1、促进教师对“教”进行反思

通过对结课环节教学有效性的探讨,进一步增强了教师对结束环节设计的意识,凸显教学结构的和谐完整。如有的教师力求做到张弛有度的课堂教学的节奏,自觉而有意识地整体设计课堂教学的结束环节;有的教师在结课时,注重课内与课外的沟通;有的教师在关键点、关键时刻设疑激趣,故意“留白”,引导学生不断思考……

进一步促进教师重视、探讨、反思教学过程中所历经的每一个环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更关注细节,通过细节进行教学自我反馈,教学处理更为细腻。如有的教师在进行作业布置时,会及时反思:作业的要求学生都理解了吗?有没有符合学生实际?有没有给学生做清晰的示范指引?有的教师在设计结束活动时会重视、关注其梯度性,学生参与面怎样?参与的深度又怎样?……

2、促进学生“学”的能力的提升

英语教学的结课形式是多元化的,多元的结课进一步丰富了学生情感体验、提升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学生思维。

学生的学习结果,由不懂到懂、由懂到能,经过学习所发生的变化和提高。课堂结束阶段,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引导下参与的课堂结束活动再掀起的一个个思维小高潮,心灵的共鸣和思维的共振,“由懂到能”的学习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学习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其次,在结束阶段中,归纳总结、作业巩固等不同形式的螺旋上升的语言训练活动不仅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归纳,更能在特定的语境中提升学生语用能力;设置悬念、发散拓展等结课方式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遐思,从而跨越课内和课外的时空界限,回味无穷……

五、结束语

2009年1月23日《中国教育报》刊登了陈惠芳的一篇文章《从“下课”的四种语气谈起》,提到教师从无奈的下课到履行程序的下课,到学生不想下课,不同的教师在不同的课堂情景下对“下课”的不同读法,折射出教师们不一样的教学风格,不一样的教学个性,更彰显出课堂教学中师生的精神状态和学习效度。“叮铃铃”,随着下课的铃声,我们要的是“唯恐聆取之不周,不知铃声之既响”的学生的感觉,要的是凝练而不拖沓、紧凑而不松散、完美而简约的高质量的结课。作为教师,我们更应全方位地审视结课设计,重视、改进英语课堂“结束” 环节的教学行为,让学生“我们不想下课”这一结束阶段对教师高质量教学的一种另类褒奖成为课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五年级英语微课教案

五年级英语微课教案 教学内容:let’s read 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并会朗读Let’s read部分的短文,并回答课后问题。 2.基本掌握现在进行时的用法。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是理解并正确朗读短文,能读懂会说Let’s read 中的对话,尤其是复习巩固现在进行时的用法。 2.难点是能灵活运用Let’s read中的语言。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本课时所需的词卡。 教学过程: Step 1 Preparation 1.出示第二单元A let’s learn部分的单词卡,学生同桌之间可以开火车的形式操练How do you feel? I feel sick. I have a fever… 2.教师出示第二单元的单词卡,学生同桌之间操练句型。 3.教师提问:We’re going to have a farewell party. How do you feel? 学生自由回答:I feel….. Step 2 Pre-reading 出示图片或动作展示,引导学生用现在进行时来描述。例如:

I am …ing. He / She is …. Is he / she …? 诸如此类的句子。 Step 3 In-reading 1. General reading 让学生快速浏览,并回答: A: Is Liu Yun happy? B: How many gifts? Check the answers. 2. Detailed reading 让学生仔细阅读,回答(在课本上划出答案): A: What are the gifts? B: What does Liu Yun give in return? Check the answers. (3) Read and write 让学生再次细读,完成基础训练上的题目。 Check the answers. 跟读 Read aloud . Step 4 Post-reading 1.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提出不理解的句子,教师解惑答疑。 2.学生进行小组对话练习,然后进行表演,教师鼓励学生在原有对话的基础上进行改编和创新。

小学英语活动课教案设计及思路

人教版小学英语PEP第二册中My Family第一课时 英语活动课教案设计及思路 本课的教学目的是:复习家庭成员名称,学习Who’s that man/woman/boy/girl﹖句型并学习介绍自己的家庭。 小学生活泼好动,小学英语课堂进行活动教学能直接激发小学生对语言学习的兴趣,能使孩子们的多元智能在交际活动中得以体现和发展。 在教学中,为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我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动口、动手、动脑综合发展多方面能力的各种活动,注重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和思维发展能力。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环节: 1.歌曲开篇,引入情境 教学以一首“Boy and Girl”开始,即活跃了课堂,又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 2.巧用游戏,培养能力 如游戏Quick Response:任意指班上的一名学生问Who’s this boy/girl﹖让学生快速反应,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快速反应能力和竞争意识。 如游戏Guessing Game:用猜谜语的形式向He’s my father’s father.Who is he﹖以复习各家庭成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如游戏Act:让学生表演出I’m father…。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力。 3.联系实际,灵活运用 通过介绍自己现在、过去、将来的快乐家庭,不仅灵活运用了所学句型、所学英语进行表达,同时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理解并培养了学生的交际能力。以小组活动的形式进行讨论对话,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体现了集体合作的精神。 4.文化渗透,情感教育 通过古今中外的名人、伟人,适当加入一些文化渗透。 通过谈论自己的家——过去,现在,将来快乐的家,引起学生对家的热爱之情;同时进行情感教育:家,快乐的家,是靠我们的爸爸妈妈等长辈们的辛勤劳动建立起来的。因此,我们应该爱他们,尊敬他们,孝敬他们。 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听、做、说、唱、玩、演的方式,通过各个有趣、实用、轻松、活泼的活动,使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以“家,

小学英语教学论文_结课环节设计和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有效教学设计及其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黄小颖 【容摘要】 教学环节在整节课中具有多元教学功能,但多数教师并未意识到其重要性。为增强教师对教学环节的设计意识,提高教师结课设计能力,本文以教学实例为载体,以教学环节承载的主要任务即活动设计、作业布置、情感教育和整体构思等方面为切入点,分析小学英语课堂“教学部分”的教学现状,发现问题并基于问题进行相应的对策研究和教学实践,从而提升英语课堂“结束” 环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逆向设计重心下移无痕渗透整体构思 看过《阿甘正传》影片的人都会对这样的画面记忆犹新:片头和片尾中那片随风飘浮的白色羽毛。片头,飘飘悠悠的羽毛落在主人公阿甘的脚边,被他拾起夹入书本,随后将人们带入阿甘的传奇故事中;片尾,从书里飘落草地的白色羽毛又飞了起来,旋转着升上天空,逐渐隐没……剧终但意未尽:阿甘的一生像羽毛一样或迎风搏击,或随风飘荡……蕴涵着对生活生命的一种新的看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片尾,更令人遐想联翩,回味无穷,为整部影片添上了精彩的一笔。 课堂教学,尚不是如此?临近下课,学生或多或少有着不同程度的疲劳,精力困乏,注意力进入分散期,学习效率有所下降。作为教师,我们常见于这种现象:一节课结束之后,有的学生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唉,一节课终于结束了;有的学生听到铃声一响,还未等老师下课,就迫不及待的“呼”得从椅子上跳了起来。学生困乏时所表现出的行为往往是注意力集中在“下课”,并不在思考所学的容上。当学生打呵欠,或者在做其他的事情,你讲得多么用力也是白费(启功,2005)。在这些看似平淡、习以为常的现象背后,“课的结束”包含了学生多少的无奈与渴望。作为教师,这些现象也应该足够引起反思和探讨的。这不仅需要我们教师及时变换课堂活动方式,更要精心设计课堂结束活动。 一、结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认识偏差 我们在听课、调研和教师说课评比等活动中发现结课环节成了一部分教师的教学盲区。结束环节所占整节课的时间一般只有几分钟,多数教师并未意识到其重要性,有的认为结课环节可有可无,结束环节的缺失造成了课堂教学环节的不完整,导致教学效率低下。 2、缺乏设计 市英语特级教师朱浦老师在《教学问题思考》一书中讲到“课堂教学的结课艺术”时指出:有些教师由于只重导入,忽视了结课,结课时有的平平淡淡、扫人兴味;有的匆匆忙忙、虎头蛇尾;有的拖泥带水、松垮脱节;有的废话连篇、令人腻烦,使一堂课可上成功的课出现了缺憾。更有多数教师按部就班地进行着程序化的固定不变的结课模式。教师缺乏结束环节活动所需要的具体的、微观层面的设计技能导致操作上的误区,妨碍了课堂教学中“结”的功效。 二、结课与课堂教学的关系 课堂教学是一个完整的整体系统,教学过程是由各环节的容、顺序、时间分配及相互的联系组成。结课是巩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在整节课中处于一节课的末尾,是教师在整节课教学容结束或课堂教学任务终了阶段,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其承载的主要任务即巩固运

英语微课教学设计

英语微课教学设计 文昌市华侨中学符云贞 教学课题: there be 结构 一、教学目标: 1、掌握There be 结构所表达的意义。 2. 掌握There be 结构的一般现在时和一般过去时基本句式。 3. 掌握There be 结构的回答方式。 二、重点难点 there be 句型的肯定式、否定式一般疑问句及其回答方式。There be句型和have\has的区别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分组讨论法、任务型教学法、多媒体教学 四、教学过程 (一)、there be构成 There be ...句型,表示的是“某地或某时有某人或某物”,其结构为There be(is,are,was, were )+某物/ 某人+ 某地/ 某时。 二、There be 结构的一般现在时和一般过去时各种句式。 (1)肯定式 There is a supermarket on that road. 在那条路上有一个超市。

There was a supermarket on that road last year. 去年在那条路上有一个超市。 There are many people here on vacation. 有很多人在这里度假。 There were many people here on vacation last summer. 去年夏季有很多人在这里度假。 (2)否定式 There be句型否定句式的构成和含有be动词的其它句型一样,在be后加上“not”。例如: There isn`t a supermarket on that road. 在那条路上没有超市。 There wasn`t a supermarket on that road last year. 去年在那条路上没有超市。 There aren`t many people here on vacation. 没有很多人在这里度假。 There weren`t many people here on vacation last summer. 去年夏季没有很多人在这里度假。 (3)一般疑问句:There be结构的一般疑问句变化只需把be动词移到句首,再在句尾加上问号即可。例如:Is there a supermarket on that road ? 那条路上有超市吗? Are there many people here on vacation.?

小学英语优秀论文题目

论文题目获奖等级 让学的活动“增起值来”——从“学习增值”角度例谈小学英语合作 性学的活动设计 1 立足学本学会放手 1 重视合情预测,发展学生思维——浅谈重视合情预测对学生思维发展 的积极作用 1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文本再构策略 1 “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作业中的运用策略 1 让“鱼儿”畅游在“水”里 2 图文说说学生的“学” 2 经典英语绘本促进小学低段学生英语学习的实践与研究 2 浅谈小学英语有效课外语音作业的设计与实践 2 构建输入与输出动态平衡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 2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运用适切输入促语言运用能力的探究 2 千里之行始于文本——浅谈小学英语文本解读的思路与方法 2 小学英语语音教学低效现象浅析与改进策略 2 巧用思维导图,渗透词汇学习策略 2 图式理论在小学英语听前阶段学习活动开展的应用研究 2 解读PEP教材,尽显phonics精彩 3 思维导图-小学英语家庭作业的智慧石 3 生本理念下小学英语前置性作业的有效设计 3 借“作业”之东风,扬英语之风帆——浅谈小学英语作业设计的有效 策略 3 多维运用绘本提升教学活力 3 Learning By Telling Stories 3 随“心”所“阅”——关注学生在小学英语阅读课上的“心”体验 3 让学,让出一片天地——浅谈小学英语教学“让学于生”的实施策略 3 绘本为小学英语课堂绽放异彩 3 “意”为先“趣”为径“效”为本 3

小学英语中段语音课导学单设计的问题与策略 3 以导学单为径让预习更“给力”——谈利用导学单培养学生的英语 预习习惯 3 Phonics在新版PEP语音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3 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借思维导图,丰富学生的英语语 言表达 3 生本视野下小学英语课堂小组活动的问题与对策 3 浅谈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实践 3 论文题目获奖等级 谈谈标题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巧用 1 乘电梯上上下下用手电玩连连看——故事类完型填空题说题方法与 技巧例谈 1 给思维“四度”空间让精彩洋溢课堂——由名师课堂引发的教学 思考 1 让阅读课堂在“翻转”中绽放异彩——浅谈在阅读课中构建自主合作 型“生本课堂” 1 农村初中英语试卷讲评教学的有效设计初探 1 互助小组——提升“后20%学生”英语学习的途径 2 问学——关于初中英语听说课中学生提问能力欠缺的几点思考 2 优化听力教学设计,提高听力课堂有效性——从新目标七年级听力教 学谈起 2 如何活用谚语润色英语课堂?——浅析谚语在新版新目标八年级英语 中的运用 2 小组合作背景下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指导研究 2 复述,主动学习的因——谈初中低年级英语教学中复述策略的运用 2 探讨利用教师反馈和同伴互改,提高学生作文识错能力 2 以“学习共同体”成就有效阅读——浅谈“学习共同体”在初中英语 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2 立足学情,追求有效 2 初中英语阅读课“读后活动”设计的探究 2 运用整体感知方法提高学生主旨归纳能力 3 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模式初探 3

人教版小学英语微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英语微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英语微课教学设计 主题名称:be动词的用法 选题意图:be动词是构成小学阶段英语句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大难点,掌握其用法将对学生学习英语起到极大帮助。 教学目标:学生能掌握be动词的三种基本形式,总结出用法规律并能正确使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be动词神通广大,像孙悟空一样变化多端,能变成‘am,is , are’三种形式,孙悟空降服不一样的妖魔,变换成不同的模样,be动词也一样,主语不同,变成的样子也不同。设计意图: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 二、引导新授:通过观察理解句子,学生自行总结规律,教师补充讲解。 I am a student. 我用am You are a teacher. 你用are She ismy mother. Heis my father. Is连着她他它 It is a monkey. My nameis Amy.单数形式用is They are my friends.看到复数则用are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练习巩固: 1.( )you fromChina? Yes , I(). 2.Where ( ) he from ? 3.How ( )itgoing ? 4.( )this your mother? 5.() they Baibai andTutu? No , they ( ) not. We () good friends . 设计意图:通过相应练习巩固新授内容,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同时便于学生查缺补漏,加深印象,同时练习设计多为疑问句,学生能活学活用。 四、规律升华: 我用am ,你用are ,is连着她他它,单数形式用is,看到复数则用are,变疑问,be提前,句末问号莫相忘。 设计意图:以chant形式帮助记忆be动词用法。 1 / 1

小学英语活动课案例

小学英语活动课案例 一、话题:Animals 二、适合级别:1级。 三、课题说明:PEP小学英语第一册Unit4.Part A Let’s learn and let’s do.新增句型What animals do you like? I like……. 四、课时:1课时。 五、学生情况分析: 课堂的主体是学生,尤其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争强好胜,表现欲强,能在趣味的教学中,较好的完成教学活动。然而,他们还不能很好的控制情绪,集中注意力,容易开“小差”,这就需要教师科学的引导,创造良好的情境,充分信任学生,调动一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做到自觉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素质。 六、设计理念 为了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将知识点通过做多种形式的活动来进行渗透与强化。让课堂成为学生的学习舞台,充分展示自我,快乐的学习。 七、教学详案 教学目标 a、认知目标: (1)能听、说、认、读cat、dog、duck、rabbit、panda and monkey . (2)能听懂、能实际运用句型What animals do you like? I like……. (3)能听懂简单的指令,按照指令模仿动物做出相应的动作,并且能够说出指令Act like……. b、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语言智力,提高他们的表演能力,使他们能根据自己的喜好,运用所学句型进行交流。 c、情感目标:(1)通过动物单词、句型的学习以及情景教学,激发学生爱护动物,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2)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创设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乐于学习。 教学重点:能听、说、认、读以下单词及句型。 (1)cat、dog、duck、rabbit、panda and monkey. (2)What animals do you like? I like……. 教学难点 (1)能运用What animals do you like? I like……句型进行交流。 (2)说喜欢的动物时要用复数,并注意复数单词的发音。 教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动物单词卡片。 (3)头饰:猫、狗、鸭子、兔子、熊猫和猴子。 (4)歌曲:Head shoulders knees and toes. Happy song.

小学英语微课教学设计

小学英语微课教学设计 语言功能:用进行时谈论或描述正在发生的事情。语言结构:I’m flying in the sky. / I’m looking out of the window.教学目标:a.语言知识目标:学习目标语句 I’m flying in the sky, I’m looking out of the 语言技能目标:能够听懂会说本模块句型,能运用所学的进行时谈论或描述正在发生的事情。学生能用then, but then综合运用现在进行时和一般现在时。c.情感态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及运用英语交流的热情,提高学生参与语言活动的积极性,建立学生实现美好生活梦想的自信心。教学重、难点:重点:I’m flying in the sky. I’m looking out of the window.,并能在实际情景中运用进行时。难点:在but then句型中,正确运用现在进行时和一般现在时。关键:学生能根据老师的框架,通过情境的创设,最终达到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学情分析:学生在Module5 Unit1中已经学习了现在进行时,有了一定的基础,but then句型也有所接触,因此在本课的学习中,他们需要更多的活动来参与,来实践,来运用他们所学的语言。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而且学生仍然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学应尽量采取形象、生动、活泼、有趣的活动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树立他们的自信,从而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白板、黑板、图片卡片(tunnel、station)环节设计:Step1:Warmer (复习启动)1、Greeting: T: Hello, everyone. Ss: Hello, Nancy. 2、Sing the song: fly, ,fly in the sky T: What's the weather like? 教师询问天气,学生答。T: In

b5小学英语教学论文 结课环节设计及其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本文为自本人珍藏版权所有仅供参考 小学英语结课环节设计及其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内容摘要】 结束环节在整节课中具有多元教学功能,但多数教师并未意识到其重要性。为增强教师对教学结课环节的设计意识,提高教师结课设计能力,本文以教学实例为载体,以结束环节承载的主要任务即活动设计、作业布置、情感教育和整体构思等方面为切入点,分析小学英语课堂“结束部分”的教学现状,发现问题并基于问题进行相应的对策研究和教学实践,从而提升英语课堂“结束” 环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逆向设计重心下移无痕渗透整体构思 看过《阿甘正传》影片的人都会对这样的画面记忆犹新:片头和片尾中那片随风飘浮的白色羽毛。片头,飘飘悠悠的羽毛落在主人公阿甘的脚边,被他拾起夹入书本,随后将人们带入阿甘的传奇故事中;片尾,从书里飘落草地的白色羽毛又飞了起来,旋转着升上天空,逐渐隐没……剧终但意未尽:阿甘的一生像羽毛一样或迎风搏击,或随风飘荡……蕴涵着对生活生命的一种新的看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片尾,更令人遐想联翩,回味无穷,为整部影片添上了精彩的一笔。 课堂教学,尚不是如此?临近下课,学生或多或少有着不同程度的疲劳,精力困乏,注意力进入分散期,学习效率有所下降。作为教师,我们常见于这种现象:一节课结束之后,有的学生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唉,一节课终于结束了;有的学生听到铃声一响,还未等老师下课,就迫不及待的“呼”得从椅子上跳了起来。学生困乏时所表现出的行为往往是注意力集中在“下课”,并不在思考所学的内容上。当学生打呵欠,或者在做其他的事情,你讲得多么用力也是白费(启功,2005)。在这些看似平淡、习以为常的现象背后,“课的结束”包含了学生多少的无奈与渴望。作为教师,这些现象也应该足够引起反思和探讨的。这不仅需要我们教师及时变换课堂活动方式,更要精心设计课堂结束活动。 一、结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认识偏差 我们在听课、调研和教师说课评比等活动中发现结课环节成了一部分教师的教学盲区。结束环节所占整节课的时间一般只有几分钟,多数教师并未意识到其重要性,有的认为结课环节可有可无,结束环节的缺失造成了课堂教学环节的不完整,导致教学效率低下。 2、缺乏设计 上海市英语特级教师朱浦老师在《教学问题思考》一书中讲到“课堂教学的结课艺术”时指出:有些教师由于只重导入,忽视了结课,结课时有的平平淡淡、扫人兴味;有的匆匆忙忙、虎头蛇尾;有的拖泥带水、松垮脱节;有的废话连篇、令人腻烦,使一堂课可上成功的课出现了缺憾。更有多数教师按部就班地进行着程序化的固定不变的结课模式。教师缺乏结束环节活动所需要的具体的、微观层面的设计技能导致操作上的误区,妨碍了课堂教学中“结”的功效。 二、结课与课堂教学的关系 课堂教学是一个完整的整体系统,教学过程是由各环节的内容、顺序、时间分配及相互的联系组成。结课是巩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在整节课中处于一节课的末尾,是教师在整节课教学内容结束或课堂教学任务终了阶段,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其承载的主要任务即巩固运用、作业布置、情感教育、拓展延伸等活动适时“强化”,进一步内化学生知识结构,使学生对所学的新知识、新技能形成的完整的认知结构,并为以后的教学做好过渡、铺垫。 课堂教学不仅应该在导入时引人入胜,而且结课时也要精彩,才能让人余味无穷,给学生留下深刻的记忆,激起对下一次教学的强烈渴望……高质量的结课不仅可以系统地概括一堂课的教学内容,起到画龙点睛的

小学英语微课教学设计

小学英语微课教学设计 更多0 分享本页将有机会获得最新IPAD2及其它奖品. 语言功能:用进行时谈论或描述正在发生的事情。 语言结构:I’m flying in the sky. / I’m looking out of the window. 教学目标: a.语言知识目标:学习目标语句 I’m flying in the sky, I’m looking out of the window. b.语言技能目标:能够听懂会说本模块句型,能运用所学的进行时谈论或描述正在发生的事情。学生能用then, but then综合运用现在进行时和一般现在时。 c.情感态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及运用英语交流的热情,提高学生参与语言活动的积极性,建立学生实现美好生活梦想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I’m flying in the sky. I’m looking out of the window.,并能在实际情景中运用进行时。 难点:在but then句型中,正确运用现在进行时和一般现在时。 关键:学生能根据老师的框架,通过情境的创设,最终达到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在Module5 Unit1中已经学习了现在进行时,有了一定的基础,but then句型也有所接触,因此在本课的学习中,他们需要更多的活动来参与,来实践,来运用他们所学的语言。而且学生仍然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学应尽量采取形象、生动、活泼、有趣的活动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树立他们的自信,从而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白板、黑板、图片卡片(tunnel、station) 环节设计: Step1:Warmer (复习启动) 1、Greeting: T: Hello, everyone. Ss: Hello, Nancy. 2、Sing the song: fly, ,fly in the sky T: What's the weather like? 教师询问天气,学生答。 T: In such a nice day,we are having an English lesson in such a nice room. Try to do and show your best, ok? Follow the music, clap your hands and let’s sing. (设计意图:演唱学过的歌曲fly, fly in the sky既减轻了学生紧张的状态,又活跃了学生思维,把学生带到了自己预设的fly in the sky的情境中)

小学三年级英语兴趣活动课教案Animals

小学三年级英语兴趣活动课教案Animals

小学三年级英语兴趣活动课教案Animals and Vegetables 陈敏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1) 能听、说、认、读农场中有关动物及蔬菜的单词:hen, d uck, chick, sheep. lamb,goat, cow, sheep, rabbit, pig, tomato, cucumber, po tato, onion,carrot. (2) 能灵活运用Do you like …? Yes, I do. No, I don’t. (3)能听懂会说句子:What’s your favourite animal? What’s your favouriteve getable?并在语境中进行交际。 2.情感目标:通过活动教育学生爱护动植物。 3.学习策略:(1)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积极思维。(2) 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3)在任务中引导学生积极运用所学的英语进行表达与交流。教学重点:W hat’s your favourite animal? What’syour favouri te vegetable?并在语境中进行交际运用。 教学难点:让学生明白单词favourite的含义;用所学的语言进行表达交际。 课前准备:各种农场动物与蔬菜的头饰,单词卡,调查表,应聘信息纸,磁带,课件制作 教学步骤:I. Warming up: 1. Greeting and sing a song. (课前师生都戴上头饰) T: Hello, everyone. I’m Old Macdonald. S: Hello, Old Macdonald. T: Doyou like me? S: Yes. T: Ok. Let’s sing with Old Macdonald. 齐唱 歌曲:Old Macdonald. (学生边唱边跟着教师做动作) 2. Change the words of the song: T: Now let’s change the words of the song. (1)教师指着戴某种动物头饰的学生示范:Old MacDonald had a farm E I E I O. And on that farm he had some cows E

最新小学英语论文题目选题参考.doc

最新小学英语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2020年4月

最新小学英语论文题目选题参考本文关键词:选题,题目,参考,小学,英语论文 最新小学英语论文题目选题参考本文简介:如今随着时代的前进,英语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小学生开始学习英语的时间越来越早,一年级就开设了英语课,英语教学方法十分重要,下面小编整理了部分小学英语论文题目给大家,可以作为英语教学研究的参考课题。 1、小学英语课堂情境创设的探析 2、小学英语开放式课外作业的有效设计 3、基于 最新小学英语论文题目选题参考本文内容: 如今随着时代的前进,英语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小学生开始学习英语的时间越来越早,一年级就开设了英语课,英语教学方法十分重要,下面小编整理了部分小学英语论文题目给大家,可以作为英语教学研究的参考课题。1、小学英语课堂情境创设的探析2、小学英语开放式课外作业的有效设计3、基于语用的小学英语作业设计4、微课制作中存在的问题与设计策略--以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小学英语教与学为例5、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方法初探6、网络环境下小学英语教

学策略分析7、小学英语教学新认知8、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小学英语教学9、小学高年级学生英语写作现状分析10、小学英语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11、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12、网络环境下小学英语教学策略的相关思考13、浅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外文化差异教学14、基于情境教学法的小学英语教学研究15、论情感教育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16、小学英语阅读课词汇教学的分析与实践17、小学英语写作教学方法研究18、浅议小学英语教学与小组合作学习19、刍议小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20、探讨提高小学英语语音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21、如何构建小学英语趣味课堂22、小学英语教育理论与移动学习资源设计和应用的有效结合23、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小学英语教学24、小学英语课堂情境教学研究25、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单词记忆方法26、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性探究27、浅谈农村小学英语教学中传统教具的创新应用--以录音机辅助教学为例28、现代信息技术下小学英语教学的五个体现29、冀教版小学英语和初中英语教材的衔接探索30、浅谈如何构建小学英语高效课堂31、黔东南州小学英语教师培训现状调查32、农村小学新任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困惑33、小学英语教师教学技能培养方法研究34、浅谈小学英语词汇教

微课设计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 微课教学设计方案fan

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Dinner’s ready 微课基本信息知识点名称: 在情景中学习5个食物词汇学科类型: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 预计上课时间长度: 8分钟 教学目标: 1.能够在情景中感知理解beef chicken noodles soup and vegetable词义并进一步学习其发音和句子。 2.能运用句型What would you like?---I’d like…了解及介绍物品。 教学资源与环境:PPT课件实物图片 教学过程: 一.warm-up 预备铃响后播放歌曲“What would you like” 用情景让学生进入学习主题氛围。采用以旧带新的方式。 二.New knowledge 课件出示一个baby哇哇大哭的图片,让学生猜,这个宝宝怎么了?引出He is hungry, What would the baby like?----(复习)milk water juice…接着转换到学生中,Are you hungry?---Yes. What would you like? 1.出示实物,导出词汇beef chicken noodles soup vegetables,让学生建立词组音义之间的对应。 2.出示图片,同时说Would you like beef?反复说,beef beef Would you like beef?学生自然就会跟着老师说beef,词不离句,通过实物引导学生用句型What would you like?---I’d like some… 3.板书单词,规范书写,大家一起拼读单词。 4.以此学习chicken noodles soup and vegetable 三.总结今天所学的单词和句型。 设计理念与特色:通过创设真实有趣的语境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再通过有趣图片吸引学生的同时渗透词汇的音形意,并初步感知理解本课的句子将词汇自然而然引入句型。让学生在创设的语境中自主学习,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学得灵活,运用自如。本课适合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为课堂上的练习进一步奠定基础。一节课下来,让学生能听会运用句型进行简单的交流!

[教学设计]小学英语高效课堂论文

[教学设计]小学英语高效课堂论文小学英语高效课堂之我见 ------龙泉小学聂丽生 高效课堂是以最小的教学和学习投入获得最大学习效益的课堂,基本特征是“自主建构,互动激发,高效生成,愉悦共享”。为了构建高效的小学英语课堂,必须从课堂导入、课堂提问、合作学习、语法教学、单词、句型教学、课堂交际、活动的安排和学法的指导上入手,多维思考,各个击破,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英语有效教学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意识,提高学习兴趣、领略成功的喜悦,在融洽的教学氛围中,使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得到最好的发展,取得教与学的最佳效果。而构建高效的小学英语课堂,必须多维思考,各个击破,优化教学设计。而多维思考,我认为至少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教师应重视课堂导入,让学生轻松进入学英语的状态。课堂导入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一节课导入的成败直接影响课堂效果,因此应精心设计导入环节,以求得开场彩。但导入用时、用情应有度,不易过度渲染,否则不仅会“喧宾夺主”而且容易制造课堂垃圾时间,而且课堂前面时间显得很重要,应用在最重要的事情上,尤其是新授内容上,因此导入用时间尽量简短有效,一般不应超过3分钟。达到效果即可。 二、课堂提问应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问题应能启发思维,让学生能主动学习。所以问题的提出,应基于学生学的实际掌握情况上,要有层次,有梯度,不能一个问题把整个班学生都问懵了的,也不能提那些几乎不用思考就能回答的问题,此类问题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且无效。为保证提问的技巧性,应做到:(1)计划所要提出的问题。(2)问题应清楚具体。(3)若学生的回答过于简单,应追问并鼓

小学英语微课案例分析

小学英语微课案例分析 前期一系列的微课教学准备和本课题在实验班六年级三、四班的实施(六年级一、二班为对比参照班),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学习情况及学生活动作出分析。 微课实施途径:课前预习、课中按照教学目标有选择性的加入微课教学、课后巩固、微课作业等等。 通过在实验班为期一个月进行了微课的有效运用下,与参照班与实验班形成了对比。 首先,1、在学生动机方面。3、4班学习动机明显高于1、2班,学生85%都能够自主的有效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上课主动性也明显高于参照班。 2、回答问题方面,口语表达能力通过微课的视频形式更能促进学生发音的进步。 3、4班回答的句子明显较1、2班完整,语音语调也较为标准,句型出错率较低。 3、学生课堂表现能力。3、4班学生课堂表表现能力更积极,微课较传统课堂形式更能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3、4班学生纪律也较好,学生注意力较为集中。 4.学生作业情况。实验班的作业较参照班错误率低,句型掌握的更加扎实,说明微课的呈现形式更能利于学生记忆英语知识点,通过动画等形式更利于学生学习英语。

微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有效运用的案例研究 [摘要]随着微课的兴起,如何结合微课的特点将其有效运用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通过实验课,现总结出在教学各个环节的运用案例。热身环节,运用微课,激发学生兴趣和思维;新授环节,运用微课,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操练巩固环节,运用微课,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拓展环节,运用微课,增加互动,促进学生课堂生成。 [关键词]微课,小学英语,有效运用 微课,是教学时间相对较短的课,它以视频为主要载体,重点在于讲解某个知识点的视频演示。微课以其短小,快捷,方便,精辟,参与性强,内容简单等特点与英语课程的知识模块化,授课要求灵活,话题生活化及交际实用性等特点吻合,因此将微课运用到教学过程中,必然会实现师生更好的互动。微课的运用可以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质疑能力。教师可以更多地关注学生,同时创造一种神秘感。建立在学生对微课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可对相关内容进行拓展练习。学生通过观看短小精悍的微课来进行自主学习,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参与,自觉思考,发现问题并学会解决问题。为了更好地实现微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我们将微课在课堂各个环节进行了运用,现总结如下: 1.热身环节,运用微课,激发学生兴趣和思维。 案例一:我们在教授清华版二年级关于四季《Seasons》这个单元时,我们首先,用微课导入新课,从视觉、听觉两方面刺激学生,每个季

人教版小学英语微课教学设计培训讲学

人教版小学英语微课教学设计 主题名称:be动词的用法 选题意图:be动词是构成小学阶段英语句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大难点,掌握其用法将对学生学习英语起到极大帮助。 教学目标:学生能掌握be动词的三种基本形式,总结出用法规律并能正确使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be动词神通广大,像孙悟空一样变化多端,能变成‘am , is , are’三种形式,孙悟空降服不一样的妖魔,变换成不同的模样,be动词也一样,主语不同,变成的样子也不同。 设计意图: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 二、引导新授:通过观察理解句子,学生自行总结规律,教师补充讲解。 I am a student. 我用am You are a teacher. 你用are She is my mother. He is my father. Is连着她他它 It is a monkey. My name is Amy. 单数形式用is They are my friends. 看到复数则用are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练习巩固: 1.()you from China ? Yes , I(). 2. Where ( ) he from ? 3.How ( ) it going ? 4. ( ) this your mother? 5. ( ) they Baibai and Tutu ? No , they ( ) not . We ( ) good friends . 设计意图:通过相应练习巩固新授内容,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同时便于学生查缺补漏,加深印象,同时练习设计多为疑问句,学生能活学活用。 四、规律升华: 我用am ,你用are ,is 连着她他它,单数形式用is,看到复数则用are,变疑问,be提前,句末问号莫相忘。 设计意图:以chant形式帮助记忆be动词用法。

小学英语教学论文-谈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_通用版

小学英语教学论文-谈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 _通用版 古镇镇古三小学何慧 内容摘要:新?英语课程标准?提出了全新的教育理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提倡学生在课堂中参与体验、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营造〝开放式的课堂教学〞。基于这一理念,本文结合理论和课堂实践,探讨根据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如何更有效地设计教学活动。 关键词:小学英语学习活动有效性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交际性都很强的课程,教学英语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自如地去运用它、驾驭它,那么小学英语教学应该怎样进行才能最有效地让学生学以致用呢? 【一】英语教材内容要包容英语国家的本土文化、民俗和本地区的民族特色 我们现在所使用的小学英语教材,绝大多数都是从"What's your na me?"〔〝你叫什么名字?〞〕,"How old …… 我们要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语言内容本身,还应该让学生了解到语言中所包含的当地文化和民俗,增强他们对英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在教材中,应更多地表达有关中外历史、地方美食、当地景物、传统节日、文化习俗等方面的内容,使学生真正地融入到英语环境中,学到地地道道的英语,而非中国式的英语。所以我们在教学生说英语的同时,更应该注重英语文化的传播,这些在教材中都应得到表达。 【二】采用任务型教学模式 "任务型"课堂教学模式是将英语的教学目标整合到一个或多个具体的活动任务当中,使学生在使用英语完成任务的同时,在不知不觉中学会英语,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高运用英语的能力。在这里,英语只是一种完成任务的工具、一种技能,而不是仅仅作为一门知识来学习。 "任务型"课堂教学模式,强调让学生的注意力主要放在怎样利用英语作为交流的媒体来完成任务,而不只是关心自己所说句子的结构是否正

小学英语微课教案

小学英语微课教案 小学英语微课设计 一、歌曲导入 T:Let’s sing a chants.The song’s name is“Add some salt & pepper” 二、师生问候 T:Class begins!Hello,everyone! Ss:Hello,Miss Li ! T:How are you today? Ss:We’re fine,thank you. T: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Ss:It’s fine 三、新授知识 T:A lovely day,isn’t it?I have a piece of good news for you.We’re going to visit the zoo.Are you happy? Ss:Yes T:Today we’ll learn a lesson about the zoo.Please tell me.Which lesson shall we learn? Ss:Lesson 12. T:Well,who can tell me what you can find in the zoo? Ss:sheep,fishs,birds... T:Oh,we’ll see so many animals.That’s great!Now,please look here.We’ll meet many animal friends

today.What’s this? S:It’s a bird. T:Oh,yes.This bird is for you! T:Now,we have three animals,they are our best friends!But look there,there is another friend.She’s waiting to meet us.Who’s she? Ss:Da Xiongmao. T:Yes,it’s a Da Xiongmao,but in English it’s a panda.Now,please say after me,“panda”! T:Look there,I have a beautiful picture.What’s this? Ss:Panda T:Yes,but how to spell it? Ss:“P-A-N-D-A,panda! T:What’s this? Ss:It’s a panda. T:We met so many animal friends.And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the zoo with me?Are you ready?Let’s go!OK? T and Ss:One,two,three,go! T:Do you like animals?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