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城市特色的新城区水系规划布局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48 MB
- 文档页数:5
浅谈城市规划与水系景观区设计建设摘要:“城有水则秀,居有水则灵”、“吉地不可无水”等自古以来流传下来的说法,充分表明水系景观在城市建设与规划中的重要地位。
水是造景的重要组成部分,兼具人文价值、生态价值和环境调节功能,如调节温湿度、净化空气等。
一个完善的水系景观区从多个方面综合改善城市的整体风貌,如何建造高水平的水系景观区是景观设计师必须考虑的问题。
本文平衡城市规划、水系景观区建设、环境保护三者的关系,分析我国目前水系景观区的建设现状、影响,并提出问题的解决办法和发展路径,希冀为城市及景区的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城市规划;水系景观区建设;现状;影响;解决与发展路径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人民的生活质量也不断提高,对精神方面的需求逐渐上升到和物质需求同等重要甚至更加重要的层面。
从城市规划与景区的角度看,如何将环境保护、人文精神、舒适安居等理念结合在一起,创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环境愈发成为城市规划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
水是万物之源,水系是环境的重要部分。
水既是生产生活的必需元素,也是城市与景区美化的重要表现手段,对城市的发展以及规划布局具有深远影响,在某种程度上甚至比城市建筑本身更为重要[1]。
因此,水系景观区建设是城市规划中景观设计师关注的核心,更是改善城市环境、丰富城市文化内涵的重要举措。
二、水系景观区建设现状“干流、支流和流域的湖泊、沼泽或地下暗河彼此连接组成一个庞大的系统,称水系,又称河系。
”具体包含自然水体和人工水体两类。
前者是指河流、湖泊、地下水等,后者是指给排水管道、雨水管道等。
我国城市水系景观区规划建设的理论研究大致是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兴起并逐渐起来的。
近年来,城市水系景观区成为我国城市建设的重要工作之一,部分城市的水系景观将防洪、绿化、安居、文化集为一体,在产生社会效益的同时,也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以北京市为例,1998年至今,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的政治活动,明显改善了水环境,实现了水清岸绿的现代化城市通航水系,美丽清洁的现代化园林水系以及功能完善的现代化给排水体系。
生活理念,因此,大量的应用环保材料也可以说成是相得益彰。
3保证园林景观的自然属性在前文已经进行了一定的提及,那就是,在园林景观当中,绿色植物之占据着绝大部分的,根据这一特点,相关的工作人员就可以做到针对性比较强的利用了。
例如,在园林景观当中,要特别的重视废水以及垃圾的处理,这样,在外部的整体效果上就能够最大程度的体现出其自然的属性。
而且,众所周知的,园林景观的设计工作,其实也可以说成是一种小型生态系统的设计,如何让这一小型的生态系统进行运转是这项工作当中的一个难题,而保证园林景观的自然属性之后,这一小型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也能够得到保证了,这对于未来的园林景观的设计工作也是具有非常大的积极意义的。
4注重园林景观的保护其实,就目前来说,国内的诸多园林景观都不能发挥其主要的作用,究其原因,就是在后续的发展过程当中,园林景观受到了意料之外的破坏,使其能够发挥出的作用非常有限。
所以,在实际的工作过程当中,相关的工作部门要注重园林景观的保护。
例如,相关的设计部门可以与当地的物业部门进行合作,使得园林景观能够得以保护,这样才能够将其主要的作用发挥出来。
5结论综上所述,就是目前为止的生态理念融入园林景观设计的措施研究了,从文中叙述的内容当中不难看出,我国在这项工作内容上还是具有比较大的进步空间的,为此,相关的工作人员在后续的工作过程当中就要做好优化和完善的工作,使得园林景观的设计和使用能够得到保障。
参考文献[1]沈杰.生态理念融入园林景观设计与施工的措施初探[J].现代园艺,2019(2):76-77.[2]郑长有.生态理念融入园林景观设计与施工的措施初探[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8):62.DOI:10.12159/j.issn.2095-6630.2019.08.0061. [3]刘琴.生态理念融入园林景观设计与施工的措施探讨[J].花卉,2018,(22):89-90.DOI:10.3969/j.issn.1005-7897.2018.22.061.收稿日期:2019-7-24关于城市生态水系规划建设研究崔珩王雅乾(安阳工学院)摘要: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对城市建设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也引导和拓展了城镇自然生态网络的构建,水系是构建自然生态网络的重要廊道,对城市的生态安全有重要作用。
关于城市生态水系规划建设研究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城市建设被提上日程,并且取得了了不起的成绩。
在城市建设中,城乡一体化的发展速度变得越来越快,不仅带动了城市建设的发展进程,而且也使得城镇自然生态网络的建设得到了拓展。
在自然生态网络建设中,水系是至关重要的,对于城市生态安全建设起着决定着作用。
为了处理好城市生态水系和城市一体化建设的相互关系,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把城市水系进行梳理、建设水景空间、提高城市交通的方便性、把水系建设与城市公园建设合为一个整体等等。
众所周知,城市生态与城市文明是息息相关的,只有城市生态变得优质了,才能有利于城市文明建设工作的开展。
这篇文章主要针对城市生态水系规划建设研究,找出其中存在的漏洞与不足,并且根据具体问题,给出相关的解决策略。
希望能够通过这篇文章,为我国城市生态水系规划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城市水系;生态景观;生态修复;地域文化对于一个城市来说,水域是其核心活力区的重要表现,它能够使得人与环境的和谐相处,所以在很多的城市建设中,水域往往发展成了居住区、商业综合体、文体中心等特别重要的区域。
城市水域景观的构建,让整个城市的水景空间变得多式多样,与此同时,很多的水域空间的免费开放使得居民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方便,完全符合城市居民对于休闲、休憩、娱乐、聚会空间的需要,变成了整个城市区域中最靓丽的一道风景线。
对于城市景观建设而言,城市景观功能结构的多样化加快了城市功能多样化的发展,为整个城市建设提供了基础保障。
1、城市水系景观生态问题纵观整个城市的发展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城市的水系景观建设给整个城市建设发现带来了很大的帮助,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在城市水系景观的建设过程中确实存在很多的问题。
城市水系景观的不合理开发,加快了城市生态环境恶化的速度,使得原有的生态功能缺失,对于整个城市发展是及其不利的。
随着城市化建设速度的不断提高,城市水景观建设规模逐渐扩大,使得整个的水系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给整个城市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很不好的影响。
武汉市花山生态新城排水系统规划与设计武汉市花山生态新城,作为武汉城市发展的重要板块,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排水系统问题日益凸显,给城市居民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为了改善花山生态新城的排水系统,提高城市品质,我们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和分析,提出了一套科学的排水系统规划与设计方案。
一、规划目标1.提高排水系统的覆盖率,确保居民生活区、商业区、工业区等不同区域的排水需求得到满足。
2.优化排水管道布局,降低管道淤积、堵塞等现象,提高排水效率。
3.加强排水设施的维护与管理,提高设施使用寿命,降低运维成本。
4.提高排水系统的抗灾能力,降低自然灾害对城市的影响。
5.注重环保,实现排水废水的资源化利用,减轻对环境的污染。
二、规划原则1.科学合理:根据花山生态新城的地理、气候、水文等特点,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排水系统规划与设计方案。
2.安全可靠:确保排水系统在各种工况下都能稳定运行,降低事故风险。
3.节能环保:采用先进的排水技术,降低能耗,实现废水回收利用,减轻环境负担。
4.经济高效:在满足排水需求的前提下,优化设计,降低建设成本,提高运维效率。
5.灵活适应:充分考虑城市发展的不确定性,预留足够的调整空间,适应未来城市发展的需要。
三、规划内容1.排水管道布局:结合花山生态新城的地形地貌,优化排水管道布局,提高排水效率。
在居民区、商业区、工业区等不同区域,合理设置排水管道直径、数量和走向。
2.排水设施建设:提高排水设施的建设标准,选择优质的管道材料,确保设施的耐久性和抗灾能力。
对老旧、损坏的排水设施进行更新改造,提高整体排水能力。
3.排水泵站建设:根据花山生态新城的排水需求,合理布局排水泵站,提高排水系统的抗旱、排涝能力。
4.雨水收集与利用:加强雨水收集设施的建设,提高雨水利用率,减轻城市排水压力。
同时,结合绿化、景观等工程,打造生态化的雨水利用体系。
5.排水系统监管:建立健全排水系统监管机制,提高运维管理水平。
城市绿地与水利系统的生态优化设计城市的绿地和水利系统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们不仅能够提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还可以调节城市的气候、改善环境质量并提高城市的生态性。
因此,对城市绿地和水利系统进行生态优化设计已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首先,城市绿地的生态优化设计应注重空间布局。
绿地的规模、位置和形状都会影响城市的生态效益。
因此,在城市规划中应充分考虑绿地的布局,合理规划绿地的分布和面积。
城市中心区域应设置大片的公园和绿化带,为市民提供休闲场所和绿色空间,同时起到净化空气和水体的作用。
而在城市的边缘地区,可以适量布置湿地公园和湿地保护区,以满足城市水利系统的需求,并提供观鸟等生态旅游的场所。
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可以使城市绿地系统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
其次,城市绿地的生态优化设计还需考虑植被的选择和管理。
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本土植被是提高城市绿地生态效益的重要因素。
本土植被具有对当地环境适应性强、生长周期短等特点,更易于管理和维护。
例如,在山区地区可以选择适合山地气候的乔木和灌木来进行绿化,以减缓山体的水土流失和滑坡。
在沿海地区,可以选择耐盐碱的海滨植物来进行防风固沙和海岸防护。
除了植被的选择,绿地的管理也非常重要。
定期修剪、施肥和浇水等措施可以保持植被的健康生长,不仅美化了城市环境,还降低了城市的热岛效应。
第三,水利系统的生态优化设计关乎城市的水资源利用和水环境保护。
城市的水利系统不仅是供水、排水的基础设施,还是水资源的调节和保护的手段。
因此,在城市水利系统的设计中应注重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推广雨水收集和利用技术,减少城市自来水的消耗。
此外,城市的水利系统还应注重保护水体的生态环境。
建设人工湿地和河岸带绿地,既可以处理污水和雨水,又可以提供生态栖息地。
同时,在水利系统的设计中应注意减少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加强水质监测和治理,并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
最后,城市绿地与水利系统的生态优化设计需要将城市绿地和水利系统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
科技创新□赵金莹北戴河新城区防洪排涝水系规划探讨收稿日期:2018-05-11作者简介:赵金莹,男,汉族,河北天和咨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
摘要分析北戴河新城区防洪、排涝、蓄水情况,提出单一河道联成水系,防洪排涝安全,联网调度蓄水,优化水资源配置建议。
关键词北戴河新城区;防洪排涝;水系规划以北戴河新区中心片区和赤洋口片区水系规划为例,对城市防洪排涝水系规划进行分析和探讨,对其他城市的水系规划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当代城市规划理念,是“治城先治河”,河流、水系先行,优秀的规划能够赋予城市类似“八水绕长安”的文化底蕴,城市面貌也会因水系的蜿蜒灵动而变得曼妙多姿。
1.基本情况北戴河新区东到渤海、西至沿海高速公路和京秦铁路、南至滦河、北至戴河,与南戴河隔河相望,面积约425.8km 2。
新区地势平坦,海拔较低,平均不至4m ,自西向东分布有冲积洪积平原、泻湖与海积平原、海岸沙丘带、海滩、水下岸坡等地貌类型。
工程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受海洋影响具有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冬暖夏凉、干湿相宜、降水丰沛、雨热同季的特点。
春季气温回升快、降水少、空气干燥、风速较大;夏季多雨、潮湿、气温高;秋季时间较短、气压高、降温快;冬季时间较长、寒冷、干燥、少雪。
全年日照时数2592~2809h ,多年平均降水量620mm ,年平均气温11℃。
涉及北戴河新区中心片区、赤洋口片区内的行洪排涝河道,设计洪水流量为18.7~241m 3/s 、涝水流量28.2~46.0m 3/s 。
北戴河新区自北向南依次被洋河、白玉庄河、长沟河、人造河、小黄河、东沙河、沿沟河、减河等14条河流分割。
中心片区位于黄金海岸度假区西部、减河(大蒲河)以北建设地区,是新区未来重点发展区域。
赤洋口片区位于减河(大蒲河)以南、赵家港以北、沿海快速路以东的沿海地区。
中心片区与赤洋口片区将由农村变为城市区,成为北戴河新区城市核心区,防洪保护对象则由农村逐渐变为城市。
石家庄东南环水系景观营造方案探究石家庄市东南环是一个充满实力的新兴开发区,其水系景观的营造方案对于该区域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石家庄东南环水系景观营造方案进行探究,分析其现状、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现状石家庄市东南环的水系包括了多条河流和水渠,其中最重要的是绕城高速公路东侧的以白沟河为主干的水系和海河南流支的水系,这些水系交汇在石家庄市东南角的岗峦。
东南环水系河段长度约为100公里,涉及石家庄市、高碑店市、白沟新城和长安区等地,目前已完成的水系景观建设主要集中在石家庄市区和白沟新城。
二、问题分析1. 造景不够精致虽然东南环水系景观的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整个造景设计与实际情况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一些景观区域并没有进行深度细化,且局部细节处理存在不足,整体效果有待提升。
2. 缺乏设计理念当前的东南环水系景观建设缺少相关的设计理念和创新性,只是单一地将水系改善为公园供市民休闲。
在滨水公共空间的利用与管理、交通运输与停靠、历史文化与生态保护等方面的设计和规划存在不足。
3. 生态保护与治理水平不高石家庄市东南环是一个重要的生态区域,但由于建设、污染等因素的影响,该地区的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
水域资源被污染,部分岸线被开发破坏,造成水体生态无法恢复,绿化覆盖率低等问题。
三、未来发展方向1. 实现深度细化的景观建设在东南环水系景观的建设中,应该以实现深度细化为首要任务,更加重视局部细节的处理,提高景区的品质和整体效果。
2. 引入生态水系设计理念在水系景观营造中引入生态水系的设计理念,将现有的分散建设的公园连成一个完整的水系公园,使公园真正成为创造城市自然气息、构建城市宜居环境的重要载体。
3. 加强生态保护和治理在水系景观建设中坚持走生态优先、环境保护的发展道路,采取保护与治理结合的生态修复方式,推行河道清淤、生态湿地建设等多样化且有效的治理方式,打造生态良好的水系生态环境。
4. 融入历史文化元素融入区域乡土文化,赋予东南环水系景观更具地方特色,增大其吸引力和可持续性。
城市规划中的水系与河道设计城市规划是为了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而设计的过程,其中水系与河道设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水系与河道设计在城市规划中的重要性,并讨论一些相关的设计原则。
1. 水系在城市规划中的重要性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求,城市的水系统对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环境至关重要。
城市水系不仅提供了城市居民的生活用水,还提供了灌溉、排水和其他工业用途所需的水资源。
同时,水系还为城市提供了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提高了城市的景观价值和生态可持续性。
2. 水系与河道设计的原则(1)整体性原则:水系与河道设计应该与城市的整体规划相协调。
设计师需考虑城市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以及气候条件等因素,合理规划城市内的河道和水系。
此外,设计师还应考虑水系与河道的联通性,以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
(2)多功能性原则:水系与河道的设计应该兼顾多种功能需求。
除了提供饮用水和灌溉水等基本需求外,设计师还应思考如何通过设计水系来改善城市环境和生态系统。
例如,可以设置湿地植被来净化水质,增加水体的景观价值。
(3)可持续性原则:水系与河道设计应该考虑到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设计师要注意水资源的保护与管理,避免过度抽取水源和污染水体。
此外,还应该考虑适应气候变化的措施,如建设更多的水体蓄水设施来抵御极端天气的影响。
(4)景观性原则:水系与河道设计应该注重美观性和景观价值。
设计师可以采用合适的植被和景观元素来装饰河道和周边的水系,以增加城市的美感和吸引力。
同时,还可以考虑设置步行道和公共休闲区域,让居民能够更好地享受水系和河道带来的乐趣。
3. 实例分析:某城市的水系与河道设计以某城市规划中水系与河道设计为例,该城市充分利用周围的水资源,设计了多条河道和公园湖泊。
通过调整原有河道的流向和拓宽水面,增加绿化带和步行道,使得城市的水系成为居民休闲和娱乐的场所。
此外,设计师还建设了湿地植被和新的水体蓄水设施来改善水质和水资源管理。
这一设计不仅提供了居民的基本用水需求,还为城市增添了风景和生态系统。
构建高原“水柜”城市—浅谈多巴新城水系布局结合多巴新城地理、水文的条件,在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设计的指导之下,构建高原“水柜”城市,运用新技术体系,打造蓝绿互动系统,形成独具特色的高原海绵城市,守好环境、生态底线,处理好水、城关系。
标签:“水柜”城市;蓝绿互动系统;高原海绵城市水是高原的魂魄,是西部地区城市发展、进步的命脉。
多巴新城所处地区降雨稀少,水资源匮乏,水土流失严重,如何在规划过程中守好环境、生态底线,处理好水与城市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多巴新城在规划、建设之初提出了建设高原水柜城市的理念,旨在为解决上述问题找到出路。
1.高原河谷整体的山水格局多巴山型水势分析图多巴地处青藏高原祁连余脉的西纳川的冲积扇上。
湟水河谷内由于冲积扇交叉地出现,河水绕着两边的冲积扇流淌,呈现出极有规律的一个个河曲。
河绕扇转,百曲千折,多巴大地景观格局奠定而成。
洪积扇前端的肥沃土壤,再加上其特殊的储水特性,成就了高山脚下的万顷良田。
由于洪积扇的地下水流走向往往与扇体表面的干涸河道流向一致,为方便灌溉,这里的农田也保持着与扇体和水系相同的排列方向。
依据因水而兴、逐水而居的中国传统营城法则,确定两河交汇处为城市中心地区,重点建设经贸商务中心和各级行政文化设施。
规划区内地形地貌丰富多样,高程起伏,坡度变化大,存在基本农田、洪泛区及沙坑地陷等诸多不适宜建设区域,为更好的制定城市空间发展策略,需基于大山水格局对规划区进行场地适应性评价。
地内适宜建设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湟水河河谷中部地区、甘河沟以及西纳川两侧基本农田以外的区域;湟水河河谷西侧、湟水河沿岸等受到地貌或植被保护的影响,需要限制建设与开发。
2.新技术体系嵌入下的蓝绿系统针对多巴新城的自然山水生态系统面临的各种问题,规划提出“高渠河谷”和“永续田川”双重水资源管理策略,为传统城市蓝绿空间系统注入新的活力,进而达到涵养水土、生态修复、蓄存渗透、防洪抗旱,应对季节变化,实现蓝绿互换的目的。
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城市水系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以广西阳朔县新城区水系景观工程为例摘要:水系是城市生态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城市水系景观营造规划设计,应以景观生态学为理论基础,以实现整体景观的持续利用。
本文以广西阳朔县新城区水系景观工程为例,探讨将景观生态学理论引入到城市水系的景观规划设计方法。
关键词: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城市水系;景观生态学水系是城市生态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兼有环境、水利、社会等多种效益。
随着城市及其周边地区的快速发展,水系生态和自然景观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制约了水系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功能的发挥。
作为城市水系景观营造规划设计,应以景观生态学为理论基础,在时间、空间上对区域景观格局做出合理安排,以实现整体景观的持续利用。
广西阳朔县新城区水系景观工程尝试将景观生态学理论引入到城市水系的景观规划设计中,对水系的布局、沿线绿地、岸线及景观的协调性进行规划与设计。
1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城市水系景观规划设计理论1.1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方法景观生态学将城市水系视为生态边缘区, 将水系沿岸的各种生态系统和景观组分联系起来。
因此可依据景观生态学的景观结构与功能理论(斑块 -廊道-基质模式)、边缘效应、景观异质性、尺度理论和整体性原理,对水系景观进行规划。
廊道理论中的连接度、环度及结点等是反映廊道结构特征的重要指标。
1.2城市水系景观规划设计原则城市水系生态景观规划与设计,需要通过对原有水系景观要素的优化组合或引入新的成分,在宏观上设计出合理的景观格局,在微观上营造适合的水系和滨水区生态条件,使规划区域的景观整体功能最优。
由此,需要遵循如下原则:(1)外连内合,强调整体——整体性原则(2)主题鲜明,延续文脉——文化性原则(3)绿化为主,突出重点——生态性原则(4)以人为本,统筹兼顾——以人为本原则(5)创新意识,可操作性——可持续发展原则2案例实践——广西阳朔县新城区水系景观工程2.1项目概况广西阳朔县新城区水系景观工程包括新城区内环城水系的中央滨水绿化带和绿化廊道景观设计,总用地面积约146公顷。
城市水系规划研究——以开封市水系总体规划为例赵 楠 张 睿(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摘 要开封市水系总体规划针对开封市水系现状问题,在引用国内外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水系的整体观设计、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进行了探索,同时挖掘城市历史文化,建立了完善的管理体系,给城市水系规划和建设提供一种设计方法的参考和思路。
关键词河流水系 水系网络 防洪排涝近年来,很多城市认识到了城市河流水系对城市的重要性,也采用积极的手段去治理辖区范围内的河流,将生态建设和水系的环境整治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并已经初见成效,但也存在很多问题,如缺乏城市水系的整体景观设计,忽略对水资源可持续的开发利用等。
开封历史上有“北方水城“之城,笔者通过对开封市城市水系规划的研究和探讨,针对城市水系的规划设计策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视角,从水系网络、水系综合利用、防洪排涝、景观建设等四个方面综合阐述水系规划的方法。
1 开封市水系现状开封市分属黄河、淮河两大流域,除黄河内滩区的沟河流入黄河外,其余均属淮河流域,市区内现状水系主要包括河流、湖泊和农业灌渠三部分。
市区内的自然河道多年来大多未进行过大规模的河道拓挖和堤防建设,总体上淤积严重、行洪过洪能力较差,水质污染严重,滨水景观单调,水生态功能单一,已达不到应有的防洪除涝能力。
现状自然河道上已建成的闸门、渡槽等水利工程设施,由于修建时间年代较久,很多已经老化失修。
防洪除涝工程体系不完善、标准低、隐患多。
多数骨干排泄河道已运行30余年,防洪除涝能力已大大降低。
在开封市环保局公布的2008年环境公报中,除黄汴河达到Ⅳ类标准,其他河流水质均劣于Ⅴ类,已失去供水功能。
2 水系网络总体布局和水面规划(1)水系网络格局水系规划是城市规划的一部分,水系网络格局的布置应该吻合、从属于城市规划,根据《开封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开封市城市空间发展布局结构由宋城片区、开封新区、东部片区三部分组成,那么在水系规划中,根据不同片区的城市规划和城市定位,对水系的规划和运行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城市双修视角下的城市水系景观规划实践——以新乡市水系连通生态规划为例Urban Water System Landscape Planning in the Perspective of City Betterment and Ecological Restoration—A Case Study of the Ecological Planning for Water System Connection in Xinxiang City摘 要: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开展“城市双修”工作,河南省新乡市决定修编城市水系生态规划,以求解决黑臭水、河道生境恶化、洪涝灾害和水景观缺乏等水生态问题。
从过去偏重中心城区重点河段、形象性的景观整治作法,改变为根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政策思想,立足于长远,以城市水生态安全为重心,建立以风景园林专业为主导,水利、市政、环保和规划专业为协同的技术团队,开展城市水系连通生态规划。
将城市河道生态修复与农田输配水工程、城市防洪、运河旅游、滨水区修补和海绵城市规划等工作进行了整体规划和统筹协调,实现以改善水生态质量推动城市转型发展的建设机制。
在生态文明发展阶段,在不同尺度和项目类型上,风景园林专业将获得更加丰富的实践机会。
关 键 词:风景园林;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水系连通;景观规划Abstract: In 2015, the China's Central Urban Work Conference proposed to work on city betterment and ecological restoration. Xinxiang city of Henan Province began to revise the ecological planning of urban water system, in order to resolve the aquatic ecosystem problems, such as malodorous black water, habitat destruction along rivers, flood disaster, lack of waterscape, and etc. According to the policies at the China's Central Urban Work Conference, the local government had changed their approach. Before they focused on some important parts of the river in the central city area as vanity projects. Now they organized a multi-disciplinary team of water conservancy, municipal engineer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planning specialties, led by landscape architectures, to develop the long-term ecological planning for water system connection, guaranteeing the urban water ecological security. The ecological planning for water system connection is an overall planning and deployment to coordinate, as a whol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of urban rivers, farm water distribution system, urban flood control, tourism along the rivers, waterfront betterment and sponge city planning, promoting the urban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by aquatic ecosystem quality improvement. This case demonstrates that in the development stage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th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specialty will get more professional practice opportunities in different project scales or types.Key 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city betterment; urban water system water connection; landscape planning绍,其内容对中国现阶段“城市双修”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郑东新区水系规划简本一、引言郑东新区是中国河南省郑州市的一个新兴城区,位于郑州市东部,是郑州市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和城市发展战略重点区域。
为了促进郑东新区的可持续发展,保障区域内的水资源供应和水环境质量,制定了本水系规划简本,旨在规划新区的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提高水环境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背景与目标1. 背景郑东新区地处中国中部,地势平整,水资源相对匮乏,且地下水位下降严重。
随着新区的快速发展,水资源供应和水环境问题日益凸显,亟需制定水系规划来解决这些问题。
2. 目标本水系规划的主要目标如下:- 提供可靠的水资源供应,满足郑东新区的经济和生活用水需求;- 保护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水资源浪费;- 改善水环境质量,保护水生态系统,提升居民生活环境;- 促进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推动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发展。
三、水资源供应规划1. 水资源现状郑东新区的水资源主要来自黄河,地下水和降水。
黄河是新区的主要水源,但由于水量不稳定和水质问题,不能彻底依赖。
地下水资源丰富,但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位下降严重。
降水量较少,不能满足新区的用水需求。
2. 水资源供应措施为满足郑东新区的用水需求,采取以下措施:- 加大黄河引水工程建设,增加新区的水源供应;- 加强地下水管理,控制地下水开采量,防止地下水位进一步下降;- 推广雨水采集利用系统,增加降水的利用率;- 加强水资源调度和管理,确保供水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四、水环境保护规划1. 水环境现状郑东新区的水环境存在以下问题:- 水体污染严重,水质差,无法满足人们的生活和生产用水需求;- 河道管理不完善,水流不畅,易发生内涝和洪涝灾害;- 水生态系统破坏严重,生物多样性减少。
2. 水环境保护措施为改善郑东新区的水环境质量,采取以下措施:- 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高污水处理率,减少污染物排放;- 加强河道整治,保障水流畅通,防止内涝和洪涝灾害;- 建立水生态保护区,保护水生态系统,提升生物多样性;- 推广节水措施,减少用水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新城水系规划建设探讨本文在对传统城市水系建设模式进行反思的基础上,探讨了新城水系规划建设的多专业综合新模式。
笔者提出了水安全、水景观、水生态三脉并行,从总体安全把控,到细节生态景观,共同参与规划的水系建设开发模式。
通过水利、生态、景观等多专业综合的规划手段,旨在构建水系行洪安全格局,延续城市滨水生态廊道,倡导新城人文慢行生活。
标签:水安全;水景观;水生态;三脉并行;人文水岸1、新时代与旧模式1.1 概述在经历了30年快速、大规模的城镇化发展进程之后,我国城镇建设已进入了一个新的更高层次发展阶段。
新城建设对于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都有了新的要求和内容,关注的重点已经从“功能合理”向“品质提升”转移。
在高度精细化的新发展模式下,对各相关专业的综合度要求也越来越高。
传统的市政城建模式正逐渐不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高要求,在前期规划设计共同参与、相互协调的新模式明显地展现出其综合性优势。
近年来国家对水生态、水环境问题的高度关注与政策支持,使得城市水系建设——这项涉及水利、生态、景观等多专业的城建基础工程,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将以新城水系建设为切入点,结合工程实际案例,探讨新城水系规划设计中各专业有机整合的新模式。
1.2 局限性在传统城市水系建设模式中,一般以水利建设为主导。
时序上,往往水利专业依据上位水系规划先行确定水系平面、纵横断面等相关参数后,先行实施建设水利工程。
对于已受污染的现状水系,也会在有针对性地进行外源封堵排口、內源清淤整治等相关治理后,实施水利工程。
待水利工程建设完成,再进行市政路桥、景观等专业的后续规划设计。
然而,由于专业性差异,这种次序分明的开发模式往往在前期水利建设过程中通过运用砌石、混凝土等现代工程材料加强堤防建设,水系安全性的得到了有效的保障,却牺牲了城市水系本身的生态性与景观性。
2、探索新模式2.1 项目概述笔者在工作实践的过程中,通过与各相关专业的合作交流,总结出水系建设的工作心得,下文将结合实际工程案例,探讨从宏观片区水系规划到微观水生态环境修复的城市水系开发的新模式。
新城区给排水工程规划设计实践探析结合广州旧城改造特点,借此新城区改造之际,对其进行管线综合规划设计,结合该新城区特点,提出合理可行的供水工程规划、污水工程规划、雨水工程规划等,同时鉴于该城区所设计的管线布置多,对管线进行规划设计,以避免各种工程管线在平面和竖向空间位置上互相冲突和干扰,保证城市功能的正常运转。
标签供水规划;排水规划;污水规划;管线规划1 给排水工程规划设计原则1.1 给排水工程规划应贯彻“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方针。
污水再生利用应遵循“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实用”的方针。
1.2 给排水工程规划期限应与该新城区规划期限相协调。
排水工程规划中排水规模应考虑远期、远景或规划区所有用地的排水需要,并应重视近期建设规划。
1.3 给排水工程的用地规模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按规划规模进行控制,为此,对于该新城区来说,鉴于其旅游景点较多,在进行给排水工程规划设计时应节约用地,保护沿海的旅游景点用地。
1.4 给排水工程规划应与给水、道路交通、竖向、环境保护、水系、防洪等相关专业规划协调。
2 项目简介某新城区内原以工业用地为主,其内包括已破产停运行的工业用地以及村所属散乱的工厂和仓库。
按规划所示,本区最终规划用地面积约250公顷,主要以居住、商业、公共配套设施、绿地组成的一个居住新城,服务人口约6.7万人。
市政管网规划,主要通过路网进行延伸,本项目是由多条城市主干道、次干道、支路组成的片区路网,规划控制宽度10~40米不等,设计车速30~60km/h。
本新城区工程管线种类很多,其功能和施工时间也不统一,在城市道路有限断面上需要综合安排、统筹规划,避免各种工程管线在平面和竖向空间位置上互相冲突和干扰,保证城市功能的正常运转。
工程管线综合规划时,应与城市道路交通、城市环境、给水工程、排水工程、电力工程、燃气工程、电信工程、防洪工程、人防工程等专业规划相协调。
满足各专业容量功能方面的要求和城市地下空间综合布置的要求,使工程管线正常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