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体变异
- 格式:doc
- 大小:161.00 KB
- 文档页数:3
第2节染色体变异1、什么叫染色体变异?生物体的体细胞或生殖细胞内染色体数目或结构的变化,称为染色体变异。
2、染色体变异分为哪两类?(1)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
如:21三体综合征,是第21号染色体多了一条;唐纳氏综合症,也叫XO,是性染色体少了一条。
(2)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一套完整的非同源染色体为基数成倍的增加或成套的减少。
如:四倍体无籽西瓜,多了两个染色体组;雄蜂,少了一个染色体组。
3、什么叫一个染色体组?什么叫二倍体?在大多数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都是两两成对的,也就是说,含有两套非同源染色体,其中每套非同源染色体称为一个染色体组。
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叫做二倍体。
4、什么叫多倍体?产生多倍体的原因是什么?(1)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染色体组的个体,统称为多倍体。
(2)①二倍体减数分裂出现错误,形成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配子。
这样的配子与正常配子结合后发育的个体就是三倍体;两个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配子结合发育成的个体就是四倍体。
②二倍体在胚或幼苗时期受到某种因素影响,体细胞在进行有丝分裂时染色体只复制未分离,也会形成四倍体。
5、三倍体高度不育的原因是什么?三倍体因为原始生殖细胞中有三套非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时出现联会紊乱,因此不能形成可遇的配子,所以三倍体高度不育。
6、多倍体有什么优点?茎杆粗壮,叶片、果实和种子都比较大,糖类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含量都有所增加。
7、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有哪些?原理是什么?(1)低温诱导。
(2)秋水仙素处理——这是目前最常用、且最有效的方法。
用低温或秋水仙素来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若细胞正在分裂,低温或秋水仙素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的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细胞继续进行有丝分裂,就可能发育成多倍体植株。
8、什么叫单倍体?有什么缺点?(1)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相同的个体,叫做单倍体。
染色体变异名词解释
染色体变异指的是基因组中染色体的结构或数量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可能会导致基因的缺失、重复、倒位、移位、交错等多种不同类型的异常。
以下是常见染色体变异的解释:
1. 染色体缺失:染色体上一部分基因缺失,可能会导致某些疾病的发生。
2. 染色体重复:染色体上某些基因出现额外的一份,可能会导致某些疾病的发生。
3. 染色体倒位:染色体上某一段基因发生倒位,即顺序颠倒,可能会影响基因的表达和功能。
4. 染色体移位:染色体上的某一段基因移动到另一个染色体上,可能会导致基因的表达和功能改变。
5. 染色体交错:两个染色体上的相同区域互相交错,可能会导致基因的错位和表达异常。
6. 染色体数目异常: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化,可能会导致某些疾病的发生,如唐氏综合征等。
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多种多样,每种变异都可能会对基因的表达和功能产生影响,因此对染色体变异的研究和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 1 -。
高中生物学科染色体变异知识点归纳染色体变异是指在生物体染色体的结构、数目或自发性变化的现象。
它可以是随机发生的自然变异,也可以是由于外界环境的诱导或人为因素引起的。
一、染色体结构变异1.重组:染色体间的交叉互换,导致染色体上的基因排列顺序改变。
2.缺失:在染色体的一部分缺失了。
3.重复:染色体上的一段序列重复出现。
4.倒位:染色体上的一段序列翻转了方向。
5.易位:染色体间的一段序列与另一染色体上的一段序列互换位置。
6.克隆:由于DNA重复而导致的染色体序列的扩增。
二、染色体数目变异1.异倍体:染色体数目非整倍增加或减少。
例:三倍体、黑色素斑异倍体等。
2.畸变体:染色体数目增多或减少,但仍为整倍数的变异。
例:二倍体、四倍体等。
三、染色体自发性变异1.染色体突变:染色体上的基因发生突变,导致遗传信息的改变。
2.染色体重排:染色体间的序列重组、倒位等结构变异导致的染色体改变。
3.畸变体形成:由于各种原因,染色体数目或结构发生变异,导致畸变体的产生。
4.染色体易位:染色体间的交换互换,导致染色体上的基因位置改变。
四、染色体变异与遗传病染色体变异与遗传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些染色体变异会导致遗传病的发生,例如:1.爱德华综合征:三个21号染色体(三体儿)导致的遗传病,患者智力发育异常。
2.唐氏综合征:21号染色体染色体异常导致的遗传病,患者智力发育差,面部特征异常等。
3.克汀格综合征:15号染色体缺失或重复导致的遗传病,患者智力障碍,肌肉松弛等。
五、染色体变异的应用领域1.遗传学研究:通过对染色体的观察和分析,可以了解生物体的遗传特征和变异规律。
2.亲子鉴定:根据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差异,可以判断亲子关系的真实性。
3.肿瘤研究:染色体的突变和异常在肿瘤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染色体变异可以帮助了解肿瘤的发生机制和治疗方法。
总结起来,染色体变异是生物体染色体结构、数目或自发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它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数目变异和自发性变异等。
§7-2 染色体变异、一.染色体变异(一)染色体结构变异 1.类型、 实质、 结果: .2.与基因突变的关系:基因突变:无论变化的碱基对多少但只局限于一个基因内部变化;染色体上点突变不可镜检观察,基因的数目和位置都未变;染色体变异:片段变化或数目变化均导致染色体内部基因的数目和位置都改变;引起染色体形态、数目变化,可镜检观察。
3. 易位与交叉互换染色体易位 交叉互换染色体角度之间 之间 变异类型变异 变异 显微镜下是否观察到(二)染色体数目变异 1.染色体组:细胞内含有本物种全套遗传信息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 (1)从染色体来源看,一个染色体组中 。
(2)从形态、大小和功能看,一个染色体组中所含的染色体 。
(3)从所含的基因看,一个染色体组中含有控制本物种生物性状的 ,但不能重复。
2. 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的判断(1)如果生物体由 发育而成,其体细胞中含有几个染色体组,该生物就称为几倍体。
(2)若生物体是由 直接发育而成,则无论体细胞中含有几个染色体组,都称为单倍体。
★单倍体的体细胞中并非只有一个染色体组,单倍体并非都不育;3. 染色体组数量的判断(1).据染色体形态判断细胞内形态相同的染色体有几条,则含有几个染色体组。
如下图所示的细胞中,形态相同的染色体a 中有3条、b 中有2条、c 中各不相同,则可判定它们分别含 个、 个、 个染色体组。
(2).据基因型判断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出现几次,就含几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内不含等位基因或相同基因,如图所示:d ~g 中依次含 、 、 、 个染色体组。
4.无子西瓜培育过程中果实各部分染色体分析果实类型目第一年 所结果实 第二年 所结果实 果实位置四倍体植株上 三倍体植株上 果皮染色体组数种皮染色体组数种子中染色体组数5.辨析染色体变异方式图a为(个别染色体增加);图c为(染色体组成倍增加);图b和图f皆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图d和图e皆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练习1.如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的变异类型,其中图③中的基因2由基因1变异而来。
生物必修Ⅱ人教新课标5.2染色体变异习题精练(完美解析版)
一、选择题
1.四倍体水稻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下列有关水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四倍体水稻的配子发育成的子代含两个染色体组,是二倍体
B.二倍体水稻经过秋水仙素加倍后可以得到四倍体植株,表现为早熟、粒多等性状C.三倍体水稻的花粉经离体培养,可得到单倍体水稻,其稻穗、米粒变小
D.单倍体育种是由配子直接形成的新个体,是迅速获得纯合子的重要方法
2.有关“低温诱导大蒜根尖细胞染色体加倍”的实验,正确的叙述是()
A.可能出现三倍体细胞
B.多倍体细胞形成的比例常达100%
C.多倍体细胞形成过程无完整的细胞周期
D.多倍体形成过程增加了非同源染色体重组的机会
3.(2011·江苏兴化)人类21三体综合征的成因是在生殖细胞形成的过程中,第21号染色体没有分离(通常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期的不分离造成的)。
已知21四体的胚胎不能成活。
一对夫妇均为21三体综合征患者,从理论上说他们生出患病女孩的概率及实际可能性低于理论值的原因分别是()
A.2/3,多一条染色体的卵细胞不易完成受精
B.1/3,多一条染色体的精子因活力低并不易完成受精
C.2/3,多一条染色体的精子因活力低并不易完成受精
D.1/4,多一条染色体的卵细胞不易完成受精
4.(密码原创)一条正常染色体的基因排列顺序为ABCDEFGH,变异后的基因序列为ABCDEFEFGH。
这种变异不会影响()
A.生物正常的生命活动
B.染色体上基因的排列顺序
C.染色体上基因的数目
D.基因中的碱基的排列顺序
5.人类猫叫综合征是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遗传病,用显微镜检查这种变异时,需要使用下列哪一类试剂…()
A.龙胆紫溶液或苏丹Ⅳ染液
B.改良苯酚品红染液或醋酸洋红液
C.吡罗红染色剂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
D.二苯胺试剂或苏丹Ⅲ染液
6.萝卜和甘蓝均为二倍体,利用萝卜和甘蓝作为材料经以下不同处理后得到的植株可育的组合是()
①萝卜×甘蓝→F1植株②萝卜×甘蓝→F1经秋水仙素处理加倍植株③萝卜经秋水仙素处理加倍植株×甘蓝→F1植株④萝卜与甘蓝经体细胞杂交得到的杂种植株
A.①③B.②③
C.②④D.③④
7()
A
B.图示各基因中只有部分脱氧核苷酸序列能编码蛋白质
C.由图示可知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个基因且呈线性排列
D.基因中某个碱基对的替换不一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
8.(密码改编)下列有关遗传和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孟德尔探索遗传规律时,运用了类比推理法,测交实验是对推理结果的验证
B .基因型为AaBb 的黄色圆粒豌豆,其自交后代中,圆粒基因的频率应是50%
C .基因型为Aa 的植株,有的细胞中含有两个A 基因,一定是染色体发生了变异
D .秋水仙素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用秋水仙素处理大肠杆菌可使其遗传物质加倍
9.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雌蜂(蜂王)是二倍体(2n =32),由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而来的雄蜂是单倍体(n =16)。
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蜜蜂属于XY 型性别决定的生物
B .雄蜂是单倍体,因此高度不育
C .由于基因重组,一只雄蜂可以产生多种配子
D .雄蜂体细胞有丝分裂后期含有2个染色体组
10.与玉米植株颜色有关的一对基因Pl(紫)和pl(绿)在第6号染色体长臂的外段,纯合紫株玉米与纯合绿株玉米杂交,F 1植株均表现为紫色。
科学家用X 射线照射纯合紫株玉米的花粉,然后给绿株授粉,734株F 1幼苗中出现2株绿苗。
经细胞学鉴定表明,这是由于第6号染色体上载有Pl 基因的长臂缺失导致的。
这种变异在生物学上称为( )
A .基因突变
B .基因重组
C .染色体结构变异
D .染色体数目变异
11.将某马铃薯品种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获得幼苗,在幼苗细胞中发现了12对染色体,能够确定此幼苗个体属于( )
A .单倍体
B .二倍体
C .四倍体
D .多倍体
二、非选择题
12.普通小麦中有高秆抗病和矮秆易感病两个品种,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控制茎高矮的基因用T 、t 表示;控制是否抗病的基因用R 、r 表示)。
实验小组利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如下实验:
A 组 高秆抗病×矮秆易感病―→高秆抗病(F 1)―→矮秆抗病Ⅰ(F 2)
B 组 高秆抗病×矮秆易感病―→高秆抗病(F 1)――→花药离体培养
秋水仙素培养
矮秆抗病Ⅱ(F 2)
C 组 高秆抗病矮秆抗病Ⅲ
D 组 矮秆不抗病矮秆抗病Ⅳ
请分析回答:
(1)根据哪组实验可以判断两对性状的显隐性?________,显性性状是________,隐性性状是____________。
(2)A 组~D 组的育种原理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育种进程最快的一组是________,最不容易获得所需品种的一组是________,能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障碍的一组是________。
(3)在A 组的F 2中,矮秆抗病的所有个体是否都符合要求?为什么?
B 组的F 2中矮秆抗病的所有个体是否都符合要求?为什么?
(4)如何检验培育的小麦品种是否抗病?
解析:本题考查了多种育种方法的原理、方法等知识。
(1)根据A 组和B 组可以判断高秆对矮秆为显性,抗病对易感病为显性。
而根据C 组和D 组则无法判断。
(2)基因工程育种的原理和杂交育种的原理都是基因重组。
因为单倍体育种在F 2代得到的矮秆抗病植株全部为纯合体,所以单倍体育种进程最快。
由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所以最不容易成功的就是C 组。
(3)(4)略。
解析:A项错误,由配子发育来的新个体,无论其含有几个染色体组,都称作单倍体;B 项错误,二倍体水稻经过秋水仙素加倍后可以得到四倍体植株,表现为晚熟、茎叶粗壮、种子果实较大、营养物质丰富的特点;C项错误,单倍体水稻是高度不育的,不能产生种子;D 项正确,单倍体育种可迅速获得纯合子,缩短育种年限。
答案:D
解析:A项错误,该实验中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可能为2n,也可能为4n;B项错误,多倍体形成的比例小于100%;C项正确,染色体数目加倍,但细胞没有一分为二,故没有完整的细胞周期;D项错误,多倍体形成与非同源染色体重组间没有必然关系。
答案:C
解析:21三体综合征女患者产生的卵细胞类型是“两条21号染色体+X”和“一条21号染色体+X”,男患者产生的精子类型是“两条21号染色体+X”和“一条21号染色体+Y”或“一条21号染色体+X”和“两条21号染色体+Y”,其组合类型有8种,但由于21四体的胚胎不能成活,故成活者只能有6种,其中21三体综合征女患者占2/6=1/3;而子女中女患者的实际可能性低于理论值的原因最可能是因为多一条染色体的精子因活力低而不易完成受精。
答案:B
解析::题中所述的变异属于染色体增添了一个片段,改变基因数目,但没有影响各基因中的碱基的排列顺序。
答案:D
解析:染色体可以被碱性染料着色,如龙胆紫、醋酸洋红。
而苏丹Ⅳ染液常用于脂肪的鉴定,吡罗红染色剂用于RNA的染色,二苯胺试剂用于在沸水浴条件下鉴定DNA。
答案:B
解析:萝卜和甘蓝之间有生殖隔离,所以其杂交后代(①)不可育,但是染色体加倍(②)后就可育了。
③得到的是三倍体,也不可育。
萝卜与甘蓝经体细胞杂交得到的杂种植株(④)是异源四倍体,是可育的。
答案:C
解析:A项错误,含残翅基因的片段缺失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B项正确,基因中只有外显子部分能编码蛋白质;C项正确,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D项正确,基因突变不一定导致生物性状改变。
答案:A
解析:A项错误,孟德尔探索遗传规律时,运用的方法是假说—演绎法,测交实验是对演绎结果的验证;B项正确,自交不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C项错误,正常情况下,细胞分裂时,由于DNA的复制,细胞中可出现两个A基因;D项错误,大肠杆菌不进行有丝分裂,无纺锤体形成。
答案:B
解析:A项错误,蜜蜂属于XO型性别决定生物;B项错误,雄蜂是未受精的卵细胞直接发育成的,是单倍体,但可以产生生殖细胞;C项错误,一种雄蜂只能产生一种配子;D项正确,雄蜂体细胞含有1个染色体组,有丝分裂后期为2个染色体组。
答案:D
解析:“第6号染色体上载有Pl基因的长臂缺失”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
答案:C
解析:花药里的花粉粒只有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的一半,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获得植株,无论细胞中含几个染色体组,都是单倍体。
答案:A
答案:(1)A组和B组高秆和抗病矮秆和易感病
(2)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B组
C组D组
(3)并非所有矮秆抗病个体都符合要求,因为有2/3的矮秆抗病植株为杂合子。
都符合要求,因为经过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处理后,F2中都是纯合子。
(4)用小麦的叶片饲喂害虫,观察害虫的存活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