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给予树
- 格式:pdf
- 大小:474.06 KB
- 文档页数:9
小学三年级语文《给予树》原文及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材《给予树》章节。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文章主题,学习生词、短语,分析课文结构,体会作者情感,培养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词、短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分析课文结构,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体会作者情感,培养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分析课文结构,体会作者情感。
重点:掌握生词、短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让学生默读课文,思考文章主题。
3. 讲解生词、短语:教师讲解生词、短语,让学生做好笔记。
4. 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从段落大意、句子结构等方面分析课文。
5. 体会作者情感: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作者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情感。
6. 实践情景引入:设计情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表演,增强实践能力。
7. 例题讲解:讲解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检查学生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给予树》2. 主要内容:(1)生词、短语(2)课文结构(3)作者情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掌握生词、短语。
(2)分析课文结构,用自己的话概括段落大意。
(3)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理解。
2. 答案:(1)生词、短语:略(2)课文结构:总分总(3)作者情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
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
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
4.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拓展性。
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小学三年级语文《给予树》原文及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材《语文》第三册,第六单元《给予树》。
详细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理解,生字词学习,语言表达训练,情感体验与价值观教育。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课文内容,理解“给予树”的象征意义。
2.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思考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给予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情感。
重点:掌握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培养阅读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作业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棵树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树的象征意义,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同时注意生字词的学习。
3. 课堂讲解:(1)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生字词,讲解重点词语。
(2)分析课文结构,理解“给予树”的象征意义。
(3)通过例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情感。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经历。
5.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关于课文内容的练习题,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
6. 情感体验: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给予树”的理解,培养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给予树》2. 主要内容:生字词课文结构“给予树”的象征意义情感体验3. 关键词:关爱、乐于助人、象征意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课文内容,画出“给予树”。
(2)用“给予”造句。
(3)写一篇关于关爱他人的短文。
2. 答案:(1)略(2)略(3)例文:《关爱他人》关爱他人,就是关爱自己。
在我们的生活中,每个人都需要关爱。
记得有一次,我在公交车上看到一个老人拿着很多东西,我便主动伸出援手,帮他拿东西。
老人感激地看着我,我心里暖暖的。
这就是关爱他人的力量,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传递正能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他们对课文内容的掌握,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
三年级语文《给予树》说课稿7篇三年级语文《给予树》说课稿7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
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语文《给予树》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年级语文《给予树》说课稿1教学目标1、以点带面,品读课文重点语句,感受金吉娅那一颗金子般的心灵。
2、培养孩子关爱他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通过妈妈感情的变化,体会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最后一段话一、教材分析《给予树》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组课文的第31课。
这一单元的课文均围绕“爱的奉献”来组织单元。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圣诞节前夕,金吉娅把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女孩盼望已久的洋娃娃,赞扬了金吉娅的爱心和她的善良品质。
课文从妈妈“我”的角度来叙述故事,通过“我”的观察、心理变化及行为来体现金吉娅的善良品质。
特别是通过孩子的做法和“我”开始对金吉娅的误解,衬托了金吉娅的美好心灵。
本文的语言平实,但它很真,真实,真诚。
通过本文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情感,熏染学生的审美。
二、设计理念:《给予树》这篇课文以“爱”为线索,突出体现了人物的思想感情。
在教学中抓住“爱”进行教学。
在文章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是通过重点语句表现出来的。
所以,在教学中利用感悟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为主要的教学方法。
同时,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使学生在读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和情感的熏陶。
三、教学目标:1、会认10个,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给予、试探、心意、祝福、仁爱、同情、体贴”等词语。
2、学生自主学习,体会人物内心;合作探究,懂得爱就在我们身边,每个人都能献出自己的爱。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读懂课文,体会到金吉亚的善良和富有同情心,培养关爱他人的感情。
三年级语文上册给予树课件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给予树课件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给予树课件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继续认识10个生字,会写“予、宽、买、卡”4个生字,并理解“援助、如愿以偿、宽裕”等词语意思。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体会人物内心;合作探究,懂得爱就在我们身边,每个人都能献出自己的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到金吉亚的善良和富有同情心,培养关爱他人的感情。
教学重点:通过妈妈感情的变化,体会金吉亚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的最后一段话。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复习字词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给予树》这篇课文(手指写好的课题说)。
首先,检查大家对字词的掌握情况。
(出示重点词语)师:谁愿意接受挑战,准确地读读这些词语(指名读,随机指正)生:按照教师提示个别朗读师:能做个“拥抱”的姿势吗?课文中指谁和谁拥抱着?生:学生做“拥抱”姿势。
师:“圣诞节”在哪一天?生:12月25日。
师:这是西方最重要的节日,犹如中国的--(生:春节),是一个非常快乐的节日。
师:谁愿意在字音、字形方面给大家提个醒。
生:字形,予--矛买--卖 ;字音,给担即师:我们一起准确地读读这些词语。
生:根据教师所指的易错内容集体读。
2.了解内容师:看来,大家已经扫除了字词障碍,这对于阅读理解会有很大的帮助。
上节课我们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了解了“在圣诞前夕,发生了一个与小女孩金吉娅有关的故事。
”谁愿意叙述一下这个故事?教师提示:如果有困难,可以结合屏幕上的词语或者手中教材给自己提提醒。
生1:圣诞节快到了,金吉娅去给一个陌生的小女孩买了一个洋娃娃。
师:你能简单地概括事件。
生2:圣诞节快到了,金吉娅去买圣诞礼物,在援助中心看到一棵给予树,她用妈妈给的钱为一个陌生的小女孩买了一个洋娃娃,妈妈知道后很感动。
师:你能抓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发生、发展过程来叙述,让人清楚地了解故事,而且有条理性,这也是我们平时说话时要注意的。
《给予树》教学设计(优秀9篇)《给予树》教学设计篇一《给予树》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个主题单元“献出我们的爱”中的一篇精读课文。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是在积累语言的同时体会金吉娅的善良和富有同情心,并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教学理念】本课的设计重在凸现语文课的“文”味。
“语文教学的目标,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培植欣赏文学的能力,训练写作文字的技能。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始终在“听、说、读、写”的活动中习得语文。
让学生在“听说”实践中锻炼听说能力,在默读、朗读中走进文本,走进人物的心灵世界,同时引导学生理解具体词语的“画外之音、言外之意”。
【设计特色】1、抓住“词串”导读:在整堂课的构思中,三个词串将课堂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情”因品词析句读文而起,情境与文境有机相生。
2、创设多个情境场:创设了一个写的情境和多个口语交际的情境,为学生创造了听、说、写的实践机会,从而感受语言学习的魅力和由此带来的快乐。
【教学目的】1、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读中悟情,体会金吉娅的善良和富有同情心,并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2、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感悟词语与色彩、情感的关系,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洞察力。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一、品词入境,对比激疑1、揭题导入:(课件出示圣诞节的画面)我们都知道,圣诞节是西方国家最隆重的节日。
每当圣诞节即将来临,人们都以兴奋的心情期待她。
《给予树》这个故事就发生在圣诞节前夕。
2、品读第一个词串:(课件出示词串,红色显示)热烈地讨论诚挚的祝福甜蜜的笑容兴高采烈请学生用声音和表情读出对词语的理解。
设计意图:圣诞节是快乐的,红色是令人振奋的,在这样的背景下读上述词串,不仅有助于理解词语本身,还烘托了圣诞节的热闹氛围。
3、品读第二个词串:(课件出示词串,灰色显示)担心沉默不语生气4、质疑:第二个词串与圣诞节的气氛是不是不相吻合?设计意图:两组词串感情色彩对立,红、灰色对比鲜明,促使学生产生阅读期待。
小学三年级语文《给予树》教案5篇小学三年级语文《给予树》教案5篇小学三年级语文《给予树》教案1 《给予树》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个主题单元“爱的奉献”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一个脉脉温情的故事。
课文以爱贯穿始终,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浓浓的人文情怀。
教学由质疑课题出发,由学生提出问题,总结两个主导问题:“给予”是什么意思?“给予树”是一棵怎样的树?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手段来解决这两大问题。
学生正是随着问题解决的过程,一层一层地感知文本,理解文本。
一、把握课文主旨,引领学生深化文本。
本文从妈妈“我”的角度来表达故事,通过“我”的观察、心理变化及行为来表达金吉娅的仁慈品质。
特别是通过孩子的做法和“我”开场对金吉娅的误解,衬托了金吉娅的美妙心灵。
课文中有多种爱:金吉娅给予母亲的爱,给予哥哥姐姐的爱,给予生疏女孩的爱。
而课文主要表现的是金吉娅对生疏女孩的爱,即理解和同情,因此我以此爱作为重点深化文本。
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我对教材进展适当处理,“详那么略之,略那么详之”,在文本的留白处进展拓展,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最深处。
给予是快乐的、幸福的,这是主旨,亦是灵魂。
我提出“这棵树除了可以叫给予树,还可以叫什么名字?”,让学生多元地、多维地、多角度地去诵读文本、感悟文本,同时又超越文本,去感受文字背后金吉娅那颗仁慈、仁爱之心、那种同情、体贴之意,引领学生层层剥笋式地感受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让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心灵自由驰骋的过程,成为学生情感自在滋养的过程,成为学生精神自然丰厚的过程。
二、抓住文本,引导学生合理想象在教学设计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当金吉娅站在这样一棵神奇的“给予树”下,看到女孩的卡片,她想到了什么呢?设计这个环节主要出于这样的目的:对主人公的.心理活动领悟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主人公的行为,感受文字中所体会的情感。
在设计时我充分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领悟力,对于金吉娅心中的想法不可能一气呵成。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给予树》课文原文及赏析《给予树》课文原文:圣诞节快到了,妈妈带我去超市买礼物。
超市里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我看到一棵特别的树,上面挂满了小卡片。
妈妈告诉我,这是一棵“给予树”。
我走近一看,卡片上写着各种愿望:有的孩子想要一本故事书,有的孩子想要一个玩具熊,还有的孩子希望得到一副手套。
我被这些简单的愿望深深打动。
我决定从自己的储蓄罐里拿出一些钱,帮助这些孩子实现他们的愿望。
我选了一张卡片,上面写着一个小女孩想要一只洋娃娃。
我找到对应的礼物,把它放在“给予树”下。
回家的路上,我感到非常快乐。
我想,虽然我不能给每个孩子都买礼物,但我能帮助一两个孩子实现他们的愿望,这就足够了。
《给予树》赏析:《给予树》这篇课文通过一个小学生在圣诞节购买礼物的经历,展现了人性中的善良和爱心。
首先,课文通过描绘超市里的“给予树”和卡片上的简单愿望,引发了读者对贫困孩子们生活的关注和同情。
这种设定既真实又富有感染力,让读者能够深切地感受到那些孩子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其次,主人公决定用自己的储蓄帮助孩子们实现愿望,这一行为体现了他的善良和无私。
他的举动虽然微小,但却充满了大爱,让人深受感动。
最后,课文通过主人公的感受,强调了给予的快乐和价值。
尽管他不能满足所有孩子的愿望,但他的付出已经足够让他感到满足和幸福。
这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对于小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总的来说,《给予树》这篇课文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和生动感人的故事情节,弘扬了人性的善良和爱心,传递了给予和分享的美德,对于培养小学生的良好品质和人格修养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导语】《给予树》这篇课⽂写的是在圣诞节到来之前,⼩⼥⼉⾦吉娅把应该给家⼈买礼物的钱买了⼀个洋娃娃,送给了⼀个素不相识的需要帮助的⼥孩。
以下是整理的⼩学三年级语⽂《给予树》原⽂、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三年级语⽂《给予树》原⽂ 圣诞节快到了。
该选购圣诞礼物了。
孩⼦们热烈地讨论这个话题,互相试探对⽅的⼼意,希望送出最诚挚的祝福,收到最甜蜜的笑容。
让我担⼼的是,家⾥并不宽裕,我只攒了⼀百美元,却要由五个孩⼦来分享,他们怎么可能买到很多很好的礼物呢? 圣诞节前⼣,我给了每个孩⼦⼆⼗美元,提醒每⼈⾄少准备四份礼物。
接着,我把他们带到⼀个商场,分头去采购,约定两⼩时后⼀起回家。
回家途中,孩⼦们兴⾼采烈。
你给我⼀点⼉暗⽰,我让你摸摸⼝袋,不断让别⼈猜测⾃⼰买了什么礼物。
只有⼋岁的⼩⼥⼉⾦吉娅沉默不语。
透过塑料⼝袋,我发现,她只买了⼀些棒棒糖——那种五⼗美分⼀⼤把的棒棒糖!我有些⽣⽓:她到底⽤这⼆⼗美元做了什么? ⼀回到家,我⽴即把她叫到我的房间,打算和她好好谈谈。
没等我问,⾦吉娅先开⼝了:“妈妈,我拿着钱到处逛,本来想送给您和哥哥姐姐⼀些漂亮的礼物。
后来,我看到了⼀棵援助中⼼的‘给予树’。
树上有许多卡⽚,其中⼀张是⼀个⼩⼥孩写的。
她⼀直盼望圣诞⽼⼈送给她⼀个穿着裙⼦的洋娃娃。
于是,我取下卡⽚,买了洋娃娃,把它和卡⽚⼀起送到了援助中⼼的礼品区。
”⾦吉娅说话的声⾳很低,显然在为没能给我们买像样的礼物⽽难过。
“我的钱就……只够买这些棒棒糖了。
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那个⼩⼥孩却什么都没有。
” 我紧紧地拥抱着⾦吉娅。
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个陌⽣⼥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篇⼆】⼩学三年级语⽂《给予树》教案 教学⽬标 1、会认10个⽣字,会写12个⽣字,正确读写“给予”“试探”等词语。
2、引导学⽣体会关键词语和句⼦,积累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