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盖板设计说明
- 格式:doc
- 大小:43.00 KB
- 文档页数:2
钢筋混凝土盖板涵施工技术方案及主要工艺流程说明一、工程概况K0.100盖板涵基础为7.5号浆砌块石涵长12.2m,八字墙洞头设计。
二.试验.管理人员、机械设备我单位已组织了自卸车1辆,卡特320挖掘机1台,350砂浆拌和机1台,HCD70B型打夯机1台,YZC220压路机一台,100kg.500kg计量台秤各一台,并组织了相关的技术、试验、质量管理人员和试验设备,该盖板涵施工负责人XXX,民工10人,有关试验数据各项指标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已具备开工条件,申请开工。
三.技术方案及主要工艺(一)、基础的施工:基础施工的工序为:施工前准备——基坑开挖——基底检查验收——浆砌片石铺底——浆砌块石基础(砂浆取样)―基础验收1.施工前准备:基坑开挖前用全站仪精确测量定位,牢固设置轴线护桩。
测出原地面的高程,计算基坑深度,并根据地质资料及设计图纸,确定开挖基坑的开挖线。
2、基坑开挖:基坑采用挖掘机开挖人工配合施工,当挖至距设计线15~20cm时,经监理工程师检查,在砌筑前用人工突击挖至设计高程。
清基、整平并及时封闭基底,开挖过程中,根据开挖揭露的边坡地质情况,采取相应的临时支护措施。
在雨季施工时应注意基坑排水,集水坑设置在基坑范围外。
3、基底检查验收:基坑底在挖至近设计标高时,按设计和规范要求,检查基底地质情况和基底承载力是否与图纸相符;检查基底平面位置、尺寸、基底标高等是否与设计相符合;检查基底处理和排水情况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并进行承载力试验,必要时还应进行土壤分析试验。
只有各项技术指标均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后,在监理工程师同意下,方可进行基础砌筑。
4、浆砌块石基础:在基础砌筑前应放出基础位置尺寸线,然后再进行基础砌筑,砌筑基础的块石,一般指用爆破或楔劈法开采的石块,厚度不应小于15Cm(卵形和薄片者不得采用)。
用做镶面的片石,应选择表面平整、尺寸较大且应稍加修整,片石应分层砌筑,宜以2〜3层砌块组成一工作层。
K6段钢筋混凝土盖板边沟施工方案一、编制依据1、本工程路基、路面等各专业施工图设计文件。
2、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3、XX公路改造工程合同文件。
4、本合同段总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5、国家颁部的有关施工、设计规范、规程和标准及XX地方政府及业主颁布的有关法规性文件(实际施工过程中,各规范、标准以最新版本为准)。
二、适用范围该施工方案仅适用于K2402+432.4~K2402+495段钢筋混凝土盖板边沟施工。
三、工程概况K2402+432.4~K2402+495此段长62.6m,原有边沟为浆砌片石水沟,其中有15米位于煤场出口,由于重型车辆进出,造成原有安装在水沟里面的圆管涵压坏,水沟堵塞,加上当地农户为了方便种些小菜,用土填塞了水沟,因此整段水沟不能排水,大量的边沟水直接冲刷到里面,导致原沥青混凝土路面长期浸泡在水中,路面破坏严重。
该段设计为拆除煤场及农户门口浆砌水沟,改为砼盖板水沟,并恢复砼路面,农田处的水沟清除填方后对已坏沟底用砼进行铺底。
该段基层工作计划于2012年11月1日开工,2012年12月1日完工,工期30天。
四、施工准备1、劳动力投入计划为确保业主要求的工期,合理制定施工进度计划,工期紧张的各个施工阶段中,严格进行施工管理,不折不扣的完成施工计划要求,项目经理部由管理、技术人、司机、普工等人员计20人。
根据本工程总体部署及工程进度安排,本工程所投入的施工技术力量及劳动力高峰期为15人,劳动力投入计划表见下表:劳动力投入计划表2、主要施工设备根据业主对工期、质量的要求,结合工程的结构特点,将调集满足施工要求的各种机械设备,以保证施工任务的完成。
详见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表:机械设备一览表五、施工工艺及流程(一)现浇混凝土边沟施工:1、现浇混凝土边沟的施工流程现浇混凝土边沟施工工艺流程:施工放样→验线→边沟开挖→整平夯实→验基坑→边沟底模板支设→验模板→边沟底板浇筑→边沟墙身模板→边沟砼浇筑→拆模→养生。
混凝土及钢筋工程说明及工程量计算规则4.0.1 现浇混凝土1 现浇建筑物、构筑物混凝土子目中的混凝土含量已包括损耗率。
2 现浇建筑物混凝土分为现场搅拌混凝土、现场搅拌站搅拌混凝土、商品混凝土三部分。
3 现浇构筑物混凝土分为现场搅拌混凝土、商品混凝土两部分。
4 现浇混凝土有梁板、平板用于双坡屋面时,屋面坡度大于10°,定额人工、机械乘以系数1.1;屋面坡度大于30°,定额人工、机械乘以系数1.2。
5 毛石混凝土,系按毛石占混凝土体积20%运算的。
如设计要求不同时,能够换算。
6 小型混凝土构件,系指每件体积在0.05立方米以内的未列出定额项目的构件。
7 现浇钢筋混凝土柱、墙定额项目,均按规范规定综合了底部灌注1:2水泥砂浆的用量。
8 外购商品混凝土包括运输、泵送等全部费用。
9 现场搅拌站搅拌混凝土按混凝土制作、运输、泵送分别列项。
混凝土浇捣、养护执行商品混凝土相应项目,并扣除外购商品混凝土含量。
4.0.2 预制混凝土构件1 预制混凝土构件制作均为施工现场预制,子目中的混凝土含量已包括损耗率。
2 预制混凝土构件安装1) 预制混凝土构件安装子目中括号内数量为外购预制混凝土构件含量,现场预制混凝土构件安装扣除外购预制混凝土构件含量。
2) 构件安装是按单机作业制定的,每一工作循环中,均包括机械的必要位移。
3) 构件安装定额,是按机械起吊点中心回转半径15米以内距离运算的,如超出15米以外时,另行运算。
4) 构件安装一样不得运算脚手架,如遇专门情形,施工组织设计规定必须搭设专用架子时,可按实运算。
5) 本定额不包括起重机械、运输机械行驶道路的修整、铺垫工作的人工、材料和机械。
发生时,可按措施项目运算。
3 预制混凝土构件运输1) 本定额适用于外购预制混凝土构件由构件堆放场地或构件加工厂至施工现场的运输,如现场预制混凝土构件发生运输时,可按现场施工组织设计规定套用相应定额运算。
2) 本定额按构件的类型和外形尺寸划分,按下表分类运算。
钢筋混凝土盖板涵施工技术方案LK2+268钢筋混凝土盖板涵施工技术方案一、概述LK2+268(1-5.0M)钢筋砼盖板涵,全长14.39M,盖板涵与线路中线成45度斜交。
盖板涵浇筑C20片石砼整体式基础、C20片石砼洞身和C20片石砼进口一字墙,C30钢筋砼盖板、25钢筋砼台帽,三毡二油防水层。
二、盖板涵的施工方法钢筋砼盖板涵一般施工程序为:测量放样→基础开挖→基底验收、处理→基础施工→台身施工→盖板施工→沉降缝、防水层施工→附属工程施工。
(1)施工准备:开工前,根据设计图纸,结合现场实际地形、地质情况,对涵洞、通道的位置、方向、基底尺寸、高程等进行复核、定位。
当涵底设计高、涵位、角度等与实际不符时,经报请设计单位、监理同意后,根据实际作适当调整。
在既有排水沟、渠中修建的涵洞,先挖好排水沟,或在涵洞上游不影响施工的地方挖好集水坑,用污水泵排水,同时根据涵洞基坑四周地形,做好地面防排水工作。
(2)涵洞基础施工:基础开挖采用人工配合机械开挖,石方用小炮松动开挖,人工清基。
开挖过程中,遇有地下水渗出时,在涵洞基坑上下游对称坑角处设集水井,用污水泵集中排水。
如遇基底地基承载力不符合设计要求小于0.3MPa时,经报请设计、监理单位同意后,按要求采取加固处理措施。
当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大于或等于0.3MPa时,将挖至标高的基底用人工修凿整平,报请现场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开始放样施工基础。
(3)涵洞墙身施工:C20片石砼墙身采用就地浇筑工艺。
模板采用大块整体钢模板,支立模板时,确保尺寸正确、板面平整、拼缝严密、支撑牢固。
混凝土通过砼运输车由砼拌合站运至现场后,泵送浇筑,采用插入式振动器振捣。
墙身浇筑时注意时刻检查模板的位置,防止跑模、漏浆。
在砼中埋入石块时应符合下列规定:①可埋入厚度不小于150mm的石块,埋入石块的数量不宜超过砼结构体积的25%。
②应选用无裂纹、无夹层且未被烧过的、具有抗冻性能的石块。
③块的抗压强度不应低于30MP a及砼的强度。
独立浅基础施工图中设计说明:1、本工程采用钢筋混凝土独立浅基础;2、地基持力层为《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书》中的第2层(粉质粘土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 ak=200KPa;3、基础开槽后,必须请有关单位验槽,合格后方可继续施工;4、混凝土强度等级:基础为C40,基础梁为C30,钢筋为:HRB335和HPB2355、钢筋保护层厚度:35cm6、基础底板下设C10素混凝土垫层100mm厚7、采暖地沟为1000mm×1000mm,地沟盖板选用GB1.0-1及GB1.0-4(用于室外);地沟过梁选用DGL1.0-1,地沟盖板、过梁、地沟检查口及地沟出入口施工见图集《地沟与盖板》(吉G91-337)。
8、基础施工时若发现地质实际情况与设计要求不符,须通知设计人员与地质勘察工程师共同研究处理。
预制桩基础施工图中设计说明:1、本工程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基础;2、桩端持力层为《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书》中的第层(土层),深度大于mm;桩长米;单桩承载力特征值R a= kN;3、选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吉G92-311)图集中ZH (共根),用1.8T锤,最后十击贯入度不大于30mm;4、打桩时必须请有关单位参加试桩;桩基施工完毕后应对桩进行检测,并将检测报告提交给设计单位;5、基础材料:承台、地梁采用C25混凝土,桩身采用C20混凝土,钢筋采用HPB235;6、钢筋保护层厚度:承台底面为50mm,其它面为35mm;地梁及桩身为35mm;7、承台底板下设C10素混凝土垫层;承台底板及地梁下设500mm厚粗炉渣防冻层;8、采暧地沟为1000×1000,地沟盖板选用GB1.0-1及GB1.0-4(用于室外);地沟过梁选用DGL1.0-1,地沟盖板、过梁、地沟检查口及地沟出入口施工见图集《地沟与盖板》(吉G92-337)。
灌注桩基础施工图中设计说明:1、本工程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基础;2、桩端持力层为《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书》中的第层(土层),深度大于mm;桩长米;单桩承载力特征值R a= kN;3、打桩时以控制贯入度为主,以控制桩顶标高为辅;最后两分钟在加压情况下每分钟的贯入度不大于20mm;)4、基础材料:承台、地梁采用C25混凝土,桩身采用C20混凝土,钢筋采用HPB235;5、钢筋保护层厚度:承台底面为50mm,其它面为35mm;地梁及桩身为35mm;6、承台底板下设C10素混凝土垫层;承台底板及地梁下设500mm厚粗炉渣防冻层;7、采暧地沟为1000×1000,地沟盖板选用GB1.0-1及GB1.0-4(用于室外);地沟过梁选用DGL1.0-1,地沟盖板、过梁、地沟检查口及地沟出入口施工见图集《地沟与盖板》(吉G92-337)。
钢筋混凝土盖板涵设计说明.pdf范本1:设计说明书一、引言本设计说明书旨在对钢筋混凝土盖板涵的设计进行详细说明和解释,确保设计符合相关技术规范和要求。
二、设计依据2.1 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2.2 设计目标和要求2.3 工程基本情况2.4 设计参数和假定三、设计内容3.1 盖板涵结构形式3.2 盖板涵布置和尺寸3.3 盖板涵材料和强度等级3.4 盖板涵主要受力状况分析3.5 盖板涵的内力计算和稳定性分析3.6 盖板涵的连接方式和防水措施3.7 盖板涵的施工工艺及注意事项四、抗震设计4.1 设计地震烈度和场地分类4.2 结构位移限值和地震力设计谱4.3 结构抗震性能目标4.4 设计地震力计算五、构件设计5.1 盖板涵的受力特点和截面设计5.2 盖板涵的构件配筋计算5.3 盖板涵的支座设计六、施工图设计要求6.1 设计图纸的组成和规格6.2 设计图纸的内容和要求6.3 设计工作交底要求七、质量控制要求7.1 施工材料的合格证明和检验要求7.2 施工工艺的控制要求7.3 施工过程的质量检查和验收八、附录8.1 附图8.2 设计计算书8.3 设计软件数据输出8.4 盖板涵的施工工艺流程图本文档涉及附件:附件1:盖板涵结构图纸附件2:盖板涵材料试验报告附件3:盖板涵施工工艺流程图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1.法律名词1:注释12.法律名词2:注释23.法律名词3:注释3范本2:设计说明书一、引言该设计说明书旨在对钢筋混凝土盖板涵的设计进行详细说明和解释,以满足相关设计要求和技术规范。
二、设计依据2.1 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2.2 设计目标和要求2.3 工程基本情况2.4 设计参数和假设三、设计内容3.1 盖板涵的结构形式和配置3.2 盖板涵的尺寸和布置3.3 盖板涵的材料和强度等级选择3.4 盖板涵的内力计算和稳定性分析3.5 盖板涵的连接方式和防水措施3.6 盖板涵的施工工艺及注意事项四、验算与评定4.1 盖板涵的验算方法4.2 盖板涵的受力分析与配筋设计4.3 盖板涵的水工性能评定五、结构施工5.1 施工图设计要求5.2 施工组织设计与施工工序5.3 施工安全与防护措施六、质量控制要求6.1 施工材料质量要求6.2 施工质量控制措施6.3 施工中的质量检查与验收七、附录7.1 各类设计计算书7.2 结构图纸及施工图纸7.3 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流程图本文档涉及附件:附件1:盖板涵施工图纸附件2:盖板涵材料试验报告附件3:盖板涵施工方案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1.法律名词1:注释12.法律名词2:注释23.法律名词3:注释3。
钢筋混凝土盖板涵1. 概述钢筋混凝土盖板涵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城市道路、高速公路、铁路、轨道交通等工程中的排水结构物。
它主要由钢筋和混凝土构成,具有结构简单、施工方便、耐久性强等特点。
本设计说明旨在提供一种钢筋混凝土盖板涵的设计方案,以供参考。
2. 设计依据1.国家及地方相关设计规范和标准;2.工程地质勘察报告;3.设计任务书及相关技术要求;4.施工现场条件及施工工艺。
3. 设计原则1.结构安全、经济、适用;2.满足功能需求,确保排水畅通;3.考虑施工条件,便于施工;4.适应环境变化,提高耐久性。
4. 设计内容4.1 涵洞尺寸根据设计任务书及相关规范,确定涵洞的孔径、洞高、洞宽等尺寸。
孔径应满足排水需求,洞高和洞宽应考虑车辆和行人通行安全。
4.2 材料选择1.钢筋: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HRB400级钢筋,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焊接性能;2.混凝土:采用C30级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抗压、抗渗性能;3.盖板: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盖板,减轻结构自重,提高承载能力。
4.3 结构设计1.涵洞主体:采用单孔或多孔钢筋混凝土盖板结构,盖板底部设置排水坡度,确保排水畅通;2.涵洞侧墙:采用现场浇筑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侧墙与盖板之间设置伸缩缝,以适应温度和湿度变化;3.基础:根据地质勘察报告,选择合适的基础形式,确保结构稳定。
4.4 施工工艺1.基坑开挖:根据设计要求,开挖基坑,并采取措施保证基坑稳定;2.基础施工:浇筑基础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进行上部结构施工;3.钢筋制作与安装:按照设计要求制作钢筋,现场安装,并保证钢筋焊接质量;4.模板制作与安装:制作符合设计要求的模板,现场安装,保证模板的稳定性和密封性;5.混凝土浇筑:采用现场浇筑的方式,分层浇筑混凝土,确保混凝土密实;6.养护:混凝土浇筑后,采取喷水养护,确保混凝土强度发展。
5. 质量控制1.严格把控原材料质量,确保原材料符合国家标准;2.加强施工过程监控,确保施工质量;3.做好施工记录,为验收和后期维护提供依据。
暗盖板涵通用图说明一、类型本图按涵顶填土高度设计为两种型式:1、整体式基础钢筋混凝土明盖板涵洞一般适用于涵顶铺装厚度0.23m;2、整体式基础钢筋混凝土暗盖板涵洞一般适用于涵顶填土厚度0.5m~11.0m。
二、上部构造(一) 设计要点本项目涵洞钢筋混凝土盖板涵分为暗涵和明涵,其钢筋混凝土盖板暗涵设计要点如下:1、汽车荷载等级:公路-I级。
2、现浇钢筋混凝土盖板按两端简支板计算内力,不考虑涵台传来的水平力。
3、盖板设计为变厚度板,根据内力计算分别确定跨中与板端的厚度。
4、计算涵洞上车辆荷载引起的竖向土压力时,车轮按其着地面积的边缘向下作30°角扩散,当几个车轮的扩散线相重叠时,扩散面积以最外边扩散线为准。
5、盖板上最小填土厚度为0.5m;6、当涵洞斜交时,涵身部分中块板以正交现浇钢筋混凝土板铺设,两端洞口部分以梯形现浇钢筋混凝土板构成。
其钢筋混凝土盖板明涵设计要点如下:1、现浇钢筋混凝土盖板按两端简支板计算内力,不考虑涵台传来的水平力。
2、盖板设计为等厚度板,根据内力计算确定盖板的厚度。
3、计算涵洞上车辆荷载引起的竖向土压力时,车轮按其着地面积的边缘向下作30°角分布,当几个车轮的扩散线相重叠时,扩散面积以最外边扩散线为准。
4、当涵洞斜交时,涵身部分中板、边板均以斜交现浇钢筋混凝土板铺设。
5、计算涵台内力时,将整体式基础盖板涵洞,按一端简支,一端固定的竖梁计算,承受台后的水平压力。
6、为使涵台与盖板连接起到支撑作用,采用栓钉连接的方式,此时台帽应预埋与盖板锚栓孔位置相对应的锚栓钢筋。
7、钢筋混凝土明盖板涵采用台身起坡,以使涵面形成路拱横坡。
8、活载引起的台后土压力按换算土柱高计算。
(二)盖板主要材料三、下部构造(一)设计要点1、计算涵台内力时,将整体式基础盖板涵洞,按一端简支,一端固定的竖梁计算,承受台后的水平压力。
2、台后荷载换算成土柱高度,计算台后土压力。
3、在涵底地基容许承载力达不到设计承载力要求时,必须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以满足设计要求。
设 计 说 明
一、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
1、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
2、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颁《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15)
3、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颁《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4、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颁《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5)
5、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颁《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6、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颁《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
二、技术指标
1、涵洞主要尺寸如下表: 长度单位:m
2、车辆荷载:公路-Ⅱ级。
三、主要材料
四、设计要点及施工注意事项
1、涵顶填土对涵洞的竖向压力按公式0G h BL
γ=∑,车辆荷载以车轮着地面积的边缘向下30º
角度分布,填土
容重γ=21kN/m 3。
2、钢筋混凝土盖板涵
(1) 钢筋混凝土盖板涵板块间无横向联系,均按单块板受力计算,并按不同填土高度计算盖板尺寸和配筋。
(2) 涵台利用盖板及涵底铺砌作为上、下端的支撑,构成四铰框架体系。
涵台作为上端、下端铰结杆体承 受台背水平土压力的竖梁进行计算。
(3) 台帽或涵台顶面与盖板相接处应铺设厚度不小于1cm 的油毛毡垫层。
(4) 为了对涵洞下端起支撑作用,涵底必须铺砌。
(5) 钢筋混凝土盖板涵的涵台基础尺寸,本图针对特定的低限地基应力设计。
当地基承载力不足时,应进行换填或另行计算涵台基础尺寸。
(6) 预制盖板时必须在基底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才允许脱底模。
混凝土强度必须达到设计强度85% 后才能堆放和运输,并要求在盖板端部用两点搁支,且不得使其上、下面倒置。
(7) 台背填土必须在安装盖板后且砂浆或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85%以后方可进行,并应在两个台背后同时 分层对称夯填。
台背填土应选择透水性良好的砂砾石或砂质土壤,保证内摩擦角不小于35º。
(8) 盖板安装后,必须清扫冲洗、充分湿润后再在板与台背间,板与板间的缝内用小石子填塞顶紧并灌入
砂浆。
进行涵身外层防水层施工后才可以进行后续路基施工。
3、洞身在顺水方向应根据地形、地基土壤情况,每隔4~6m 设置一道沉降缝,沉降缝贯穿整个洞身断面。
洞口
与洞身也设沉降缝分离砌筑。
沉降缝缝宽1~2cm ,缝内填沥青麻絮。
4、施工过程中,当涵顶覆土厚度小于0.5米时,涵顶及涵两侧填土在两倍孔径范围内必须采用人工方法分层夯实,严禁车辆在裸板上行驶;当涵顶覆土厚度在~1.0米时,涵顶可通过符合标准荷载重的施工车辆,且
压路机必须采用静压。
5、盖板涵作为通道需在洞身顶部和两侧设置机织丙纶防水卷材,其采用二布一膜,重量为500克/平方米(其
中布300克/平方米+膜200克/平方米),条带抗拉强度>2450牛顿/5厘米,垂直向渗透系数<1×10-13厘米/秒,搭接长度为15~20厘米。
6、其余事项及要求均按《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