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灵达CX2310分频器中文说明书
- 格式:pdf
- 大小:1.76 MB
- 文档页数:11
百灵达调音台使用图解说明调音台中文说明书/中文图解/中文使用手册1.XRL:卡侬话筒输入口,可以同时接2支话筒。
2.Line in:单通道线性输入口,用来连接乐器或其他外设。
3.Gain:对应以上输入口的增益旋钮。
4.EQ:(居中)3段EQ(均衡器),用来调整高、中、低频。
5.AUX:辅助发送旋钮,旋钮后信号发送控制器,可与外置的效果处理器联合,用于发送信号;也可以调音台作为一个单声道的编组输出使用6.PAN/BAL:(居中)控制立体声中的左右通道声象的平衡,当两路为立体声信号输入时,可将其一路打到左边,一路打到右边,以达到同样的立体声输出效果。
7.LEVEL:对应每输入通道的电平旋钮,根据输入电平的大小来做适当的调整。
8.EXT AUX SEND:辅助发送,与AUX配合使用,分配信号给其他外设。
STEREO AUX RETURN:立体辅助返回,通常与EXT AUX SEND联合使用,并使用AUX RETURN LEVEL旋钮控制返回的电平量。
9.LINE IN 3/4,5/6:立体声线性输入,此立体声分为左右声道,可同时使用。
10.PHONES:监听耳机插口。
11.MAIN MIX OUT:调音台的主混音输出接口,一般用此输出连接到主要的后级设备上。
12.2 TRACK:用于输出信号到DAT、MD或者是硬盘录音系统或者接收这些设备的返送信号;与下边的2TK TO MIX和2TK TO CTRL ROOM联合使用,可以实现简单的编组输出功能。
13.CTRL RM OUT:控制室鉴听输出接口,连接到控制室监听设备,也可作为普通的监听输出。
14.混响效果器:内置100个28比特(bit)数码效果。
PRESS to SELECT:内置效果的选择旋钮。
EFFECTS LEVEL:效果量电平控制旋钮。
15.辅助功能:AUX RETURN LEVEL:辅助返回信号电平控制旋钮,即控制从STEREO AUX RETURN返回的电平信号。
百灵达的BASS音箱模拟说明书百灵达的BASS音箱模拟说明书1.1、主机面板1、(BASS V-AMP PRO部分,本文略);2 、GAIN――控制BASS V-AMP 的失真度;3、VOLUME――控制所选预设音色的音量;4、BASS――控制均衡的低频部分;注:当按住TAP 键时,BASS 旋钮用来调整“DEEP”参数,即比BASS所控制的更低的频率部分。
5、MID――控制均衡的中低频部分;注:当按住TAP 键时,MID 旋钮用来控制”MID-SHIFT/SHARP”参数,MID-SHIFT 即中频的扫频控制,SHARP为BEHRINGER独特的滤波器控制,有些选取有些放大器模型可能不带有此项参数调节。
6、TREBLE――控制均衡的高频部分;注:当按住TAP 键时,TREBLE 旋钮用来控制“PRESENCE”参数,即比TREBLE所控制的更高的频率部分。
7、AMPS――选择需要的放大器模型,只转动AMPS 钮将选择白色标识的放大器模型,按住TAP 键同时转动AMPS 钮将可选择灰色标识的放大器模型。
注:当选取灰色标识的放大器模型时,主机面板的显示屏坐下方“17-32”指示灯会打开。
8、“A ~E ”――用来选择每组预设参数中的某个参数。
当处于“EDIT”模式时(同时按下主机面板中下方的两个方向键),这些键将用来控制以下功能:▲A:激活MIDI 功能,通过调整左右方向的方向键,可以选择用来发送和接受数据的MIDI 通道。
▲B:选择是否开启DRIVE 功能。
当开启DRIVE功能时,GAIN、BOOST、TONE(GAIN、VOLUME、MID)钮将分别控制以下功能:GAIN-控制失真度BOOST-控制“DRIVE”部分的音量TONE-模拟失真类单快效果器的“TONE”控制在此部分功能中包含了模拟的一些著名的单块效果器的音色。
注:当DRIVE 功能激活时,调节EFFECTS MIX 参数可以用来控制Wah-Wah 效果。
GEQ 图形均衡器PEQ 参数均衡器DEQ 动态均衡器WIDTH音像宽广调整FBD 回授抑制DYN 动态处理UTILITY 各项设定选单I / O 输入输出功能BYPASS功能不使用开关MEMORY 储存功能METER 表头RTA 音场实时分析模式在使用此手册之前,请了解说明是依官方操作方式进行,不过在一些功能页面皆包括了一些快速按键的使用,操作者在熟悉基本的运作调整后,自然对于快速使用的功能按键会有一番的认识,而在此不再详述。
2. CONTROL ELEMEENTS ( 控制组件)。
2.1 Front panel ( 正面的面版)。
1. LED METER ( 表头指示)。
指示输入的声音讯号电平大小,在其最上方的灯号是CLIP ( 讯号切割) 的指示,表示输入的讯号已经过大,或是在DYN (动态处理)的调整上,其LIMITER( 限制器) 设定限制电平位置过低的原因,参照章节 3.4。
2. METER key ( 表头按键)。
使用这个按键进入后,可以选择三种不同的表头指示模式,参照章节3.10。
3. RTA key ( 音场实时分析模式按键)。
使用这个按键进入后,可以选择三种不同的分析显示,参照章节 3.8。
4. COMPARE ( 功能调整比较按键)。
使用这个按键进入后,可以将你预设的储存资料来与当下所调整的数据来做两种比较。
5. MEMORY key ( 记忆储存按键)。
在这里,你可以将DEQ - 2496 所调整后的数据储存起来,以方便下次的呼叫使用,参照章节 3.9。
图 2 - 1 各项按键显示图 2 - 2 各项按键显示与飞梭旋转控制定义。
6. PAGE key ( 页面选择按键)。
当你是在某项的功能页面时,藉由这个按键再去选择里面的章节出来做调整。
7. functions performed key ( 功能定义执行按键)。
藉由上方的动作后,欲去执行当下的模式或是型态,或改变设定回复预设等,这个功能按键区分 A 键、B 键,是一个去完成的指令键。
百灵达X32数字调音台实操课题(基础篇)
一禾音响百灵达X32数字调音台技术培训实操课题-基础篇
反客为主,步步为营
1)给输入通道1加入高通滤波(低切),频率为101Hz。
2)在输入通道1的参量均衡器里,做一个频率为202.3Hz,Q值为3.1,
增益为-6dB的EQ。
3)给输入通道1加载噪声门,门限值为-60dBU。
4)将输入通道1信号发送到MIX BUS 1 和MIX BUS 13,信号发送模式
为推子后发送(POST FADER)。
5)MIX BUS 1的信号经物理输出口15输出(ROUTING)。
6)请将你的手机音频信号送进AUX IN 5-6,将AUX5,AUX6两路推子
设置成连动,并将信号送至MIX BUS 1,信号发送模式为推子后发送(POST FADER)。
7)打开话筒,播放音乐,音箱正常响声。
请将此题放于X32旁边,方便大家实操。
百灵达中文说明书篇一:百灵达V-AMP说明书百灵达V-AMP中文说明书9V-600MA:这时插入随机附带的电源。
INPU T:这里插入吉它。
MO NO(AM P):这里是它的输出,它主要是输出给吉它音箱的后级,注意一定是后级,千万不要插入吉它音箱的前级,否则音色会变得失真、尖锐不好听。
另外它是单声道输出!STERE O(PHO NES):这里是双声道输出,一般输出给调音台,或者耳机,如果你用单声道的线插到调音台上,也合适。
另我它是立体声输出,具体用到那里,你可结合实际情况,选择。
看一下,下图,相信有一定的效果器使用常识的话,光看图也能看得明白。
演奏相关的操作校音:打开校音非常简单,两个换音色的踏板(BY PASS/TUNER),一起踏下,就打开了校音模式,把吉它音量扭打开,即可方便的校音了,这里注一下,校音使用常识,吉它琴弦的英文字母,从一弦到六弦,依次为E B GD A E,使用的时候,只要把这些弦,调成相应的英文字母,吉它的音高自然就被订准了。
如果在校音时,希望听到吉它的声音,这时可以扭动 GAI N钮,使音量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
另外在些模式下,按住TAP键,扭动GA IN钮,可以改变我们平时常用的440H Z校音模式,除非你明白,若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我劝你还是不要动这个钮的好。
嘎嘎嘎@@,,,按一下换音踏板,即可反回演奏状态图上红线标的,这两个踏板,就是了。
换音色:最下面两块黑色的板板,就是换音色的了,你要是不明白,就给我打电话吧,对此偶不能多说。
不知你明白了没有。
呵嘎呵嘎。
使用表情踏板:最右边的,看着能个脚上去的,能上下动的,黑色的,上面印有GEH RINGE R的LOG O的,踏板,就是表情踏板了。
操作步骤1 将水样加入试管直至10ml刻度线(执行空白检测)2 加入一片碱度试剂片,碾碎、搅拌使之溶解3 将水样静置1分钟后重新混匀水样。
4 在光度计上选择Phot 2号检测程序。
5 参照光度计操作手册说明,用光度计读取测量值6 测量结果以为mg/l CaCO3单位显示注:如将碱度表示方式由CaCO3转化为HCO3-请乘以系数1.2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样采集由于铝极容易吸附在采样杯的表面,特别是玻璃材质的采样杯。
为了防止铝的丢失,请用塑料瓶盛放水样并尽快完成分析。
采样瓶需要在进行酸洗并用去离子水冲洗干净后才能重复使用。
操作步骤1 将水样加入试管直至10ml刻度线(执行空白检测)2 加入一片铝试剂片1号,碾碎、搅拌使之溶解3 加入一片铝试剂片2号,碾碎、慢慢搅拌使之溶解,请不要剧烈搅动4 静置5分钟,使之完全显色5 在光度计上选择Phot 3铝检测程序6 将试管放入光度计进行测量(参照光度计说明书)7 测量结果的单位为mg/l Al.干扰聚磷酸盐或氟离子的存在会导致测量结果偏低。
常规水样中的聚磷酸盐含量极少,所以由它产生的干扰不多。
氟离子仅在自来水厂的加氟处理工艺中才会使用,这种情况下,请在加氟处理步骤前对水样进行监测。
如待分析水样为加氟处理后的水样,如供水系统中的水样或者含氟天然水体,所测得的铝离子浓度需要进行修正。
修正方法为:在测得的铝离子浓度基础上乘以(1+0.4F),其中F为氟离子浓度(mg/l F)。
氟离子浓度的检测方法见Phot 14 氟离子检测方法。
一些工业废水。
氨氮对鱼类和其它水生生物是有害的,渔场和水族馆用水的氨氮浓度必须进行严格控制。
氨氮检测是地表水、海水、工业废水和污水水质例行检测的重要参数。
百灵达氨氮测量法可以测量0 - 1.0 mg/l N浓度范围的水中氨氮(氨态氮)含量。
测量原理百灵达氨氮测量法的测量原理为水杨酸盐比色法。
碱性并有余氯存在的条件下,氨与水杨酸盐反应生成蓝绿色的靛酚化合物。
B E X S操作使用说明书目 录第一章 使用前述..............................................1‐ 1 1.使用本机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1‐ 2 2.接地线使用的注意事项 ......................................1‐ 6 3.警告标记 ..................................................1‐ 7第二章 概要..................................................2‐ 1 1.基本规格 ..................................................2‐ 2 2.特点 ......................................................2‐ 3第三章 使用之前..............................................3‐ 1 1.电脑控制操作盘的外观与各部分的名称 ........................3‐ 2 2.图文式按键 ................................................3‐ 6 3.电源的ON/OFF .............................................3‐ 8 4.原点对合 ..................................................3‐ 9 5.画面构成 ..................................................3‐10 6.信息表示画面 ..............................................3‐11 7.花样一览表条件画面 ........................................3‐13 8.准备状态与运转状态 ........................................3‐15 9.画面变换 ..................................................3‐16 10.数值输入对话框 ...........................................3‐18 11.文字输入对话框 ..........................................3‐19 12.画面确认 ................................................3‐20 13.错误对话框 ..............................................3‐21第四章 手动操作..............................................4‐ 1 1.針棒变换 ..................................................4‐ 24.线保持/开放 ..............................................4‐ 7 5.预备刺绣 ..................................................4‐ 8 6.换刺绣框 ..................................................4‐ 9 7.底线计算....................................................4‐10 8.主轴电机刹车保持/解除 ....................................4‐12 9.加油 ......................................................4‐13 10.下死点停止 绗缝绣 .......................................4‐1811. 绗缝绣 ....................................................4‐1912.镭射定位装置.................................................4‐21第五章 花样输出/输入.......................................5‐ 1 1.使用花样输出入之前 ........................................5‐ 2 2.使用USB之前 ..............................................5‐ 4 3.USB输入 ...................................................5‐ 7 4.USB输出 ...................................................5‐15 5.USB管理 ...................................................5‐18 6.ABC运转 ...................................................5‐23 7.COM输入 ...................................................5‐25 8.COM输出 ...................................................5‐29第六章 储存花样管理..........................................6‐ 1 1.花样选择 ..................................................6‐ 2 2.花样信息显示 ..............................................6‐ 3 3.改变花样名称 ..............................................6‐ 5 4.生产数量显示 ..............................................6‐ 6 5.储存花样的删除 ............................................6‐ 8 6.换色功能的一览表显示·改变 ................................6‐ 9第七章 运转条件..............................................7‐ 1 1.改变运转条件 ..............................................7‐ 2 2.运转条件一览表 ............................................7‐ 4 3.设定置换软件范围 ..........................................7‐ 9 4.自动配列的空隙自动设定 ....................................7‐11 5.自动配列的次数自动设定 ....................................7‐13第八章 刺绣运转..............................................8‐ 1 1.花样开始点的位置对合方法 ..................................8‐ 2 2.运转准备 ..................................................8‐ 3 3.转速的改变 ................................................8‐ 5 4.框架四角形移动定位描绘 ....................................8‐ 6 5.空绣 ......................................................8‐ 9 6.高速空绣(针数指定) ......................................8‐10 7.高速空绣(换色单位) ......................................8‐11 8.换色功能改变(通过顺次检索进行换色改变) ..................8‐12 9.全部功能的改变 ............................................8‐13 10.退针 ....................................................8‐14 11.自动补绣 ................................................8‐15 12.保持功能 ................................................8‐16第九章 网络功能..............................................9‐ 1 1.使用网络功能之前的确认 ....................................9‐ 2 2.操作人员编号的通知·登录 ..................................9‐ 5 3.休息中的通知 ..............................................9‐ 8 4.操作人员呼叫 ..............................................9‐ 96.从服务器输出(直接下载) ..................................9‐11 7.从服务器输出(生产计划下载) ..............................9‐14第十章 储存花样的编辑.....................................10‐ 1 1.转色信号的改变 ..........................................10‐ 2 2.全部信号的改变 ..........................................10‐ 3 3.手动增加走针的输入 .......................................10‐ 4 4.DSP .....................................................10‐ 7第十一章 环境设定..........................................11‐ 1 1.MC的改变 ................................................11‐ 2 2.MC一览表 ..............................................11‐ 4 3.珠片调整型式 ............................................11‐12 4.画面的显示颜色设定 ......................................11‐13 5.花样的显示颜色设定 ......................................11‐17 6.网络设定 ................................................11‐20 7.日期时间设定 ............................................11‐22 8.版本显示日 ..............................................11‐23第十二章 系统程序..........................................12‐ 1 1.系统程序构成 ............................................12‐ 2 2.系统程序更新 ............................................12‐ 3 3.记忆储存初期化 ..........................................12‐ 5第十三章 附录..............................................13‐ 1 1.功能一览表 ..............................................13‐ 2 2.辅助功能一览表 ..........................................13‐ 3 3.错误信息一览表 ..........................................13‐ 4第一章 使用前述本章就有关使用本机器的注意事项,进行以下内容的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