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1:5万图幅地形等级和地区调整系数图
- 格式:xls
- 大小:67.00 KB
- 文档页数:1
湖南省城市总体规划制图规定(试行)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长沙市规划信息服务中心2018年1月目录1 总则- 1 -1.1 编制目的- 1 -1.2 适用范围- 1 -1.3 编制依据- 1 -2 数学基础- 2 -3 AUTO CAD制图规范- 3 -3.1 文件组织- 3 -3.2 图层管理- 3 -3.3 图层规范- 4 -3.4 图形规范- 10 -3.5 扩展属性..................................................................................................................................... - 11 -4 空间数据建库规范 ......................................................................... - 14 - 4.1 数据建库内容 ........................................................................................................................... - 14 -4.2 图层组织与命名规范 ............................................................................................................... - 14 -4.3 空间数据图层构成 ................................................................................................................... - 14 -4.3 GIS图层属性结构...................................................................................................................... - 18 -1 总则1.1 编制目的1.1.1为保证规划数据资源共享,提高规划业务审批效率,提升管理信息化水平,结合《城乡规划法》及《湖南省城乡规划技术管理规定(试行)》,特制定本规定。
.5设计方案5.1软件和硬件配置要求5.1.1软件设备软件配置见表5.1-1:表5.1-1 主要软件投入情况5.1.2硬件设备使用的仪器设备作业前均应按照要求进行全面检查,完好率100%。
硬件设备配置见表5.1-2:表5.1-2 主要硬件设备投入情况Word 资料5.2技术路线项目全采用“内业→外业→内业”作业模式进行施工。
1)数据更新模式1:500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更新方法依据地形要素变化率分为新测、修补测。
地物要素变化率参照GB/T 14268-2008附录B中地图格网统计法计算。
地物变化率计算以图幅为单位,以图上1cm2格网为1个变化量统计单位(G),以公式α格=(m/M)×100%。
公式中α格为地物变化率,m为图幅内地物要素变化的总G数,M为图幅的理论总1cm2格网数(M>m)。
当地物变化率α格>40%时,进行重测,图幅内全部地理信息要素进行测绘。
当地物变化率α格<40%时,进行修测,对图幅内部分地物要素和相应变化了的地貌进行实测修正。
原数据采用修测或修编更新方法更新超过3次,要对全部的地理信息要素进行重测。
2)数据变化信息获取方法将2015年DLG数据与2017年0.05米DOM数据进行套合对比配合人工巡查获取整个测区全面的变化信息。
3)数据更新内业立体采集为主,外业实测为辅进行数据更新。
结合测区的地形地貌及地物特点,采用航测数字法成图,平面和高程数据都由航测内业采集。
数据采集先内业判测,后外业调绘、外业补测,数据编辑整理,再数据入库。
5.3图根控制测量5.3.1图根点的布设1)图根平面控制点逐级布设,每个控制点宜保证有一个以上的通视方向。
2)图根控制点是地形图修测和地形图测量的依据,图根点在基本控制点基础上加密。
3)图根控制测量采用山东省GPS连续运行参考站(SDCORS)为基础进行布设。
4)图根点的密度以满足地形、地物点及界址点的数据采集为原则,合理布设并应尽量的均匀分布,每幅图不少于4个(包括各等级控制点),个别情况至少2个。
对当前1:5万化探工作的几点建议一、预算方面预算方面以一个标准图幅(以陕西为例)425Km2计算,按照采样密度 4.5个/Km2计算,共需采样1912.5个,如果是四幅联测就是7650件样品。
重复样比例按照2.5%计算,则所采重复样数量为191件,加上正样7650件,共采集7841件。
按照《1:50000地球化学普查规范(DZ/T0011-91)》规范规定,在化验分析时“每一小批样品(50个样品)中应密码插入四个GRD二级标样和四个重份分析样”,则密码样所占比例为8/50=16%。
则四幅联测图幅共需插入密码样的数量为1254.56件。
按照当前化探样品综合分析价格为49.3元/个计算,则密码样品的分析费用为61849.81元。
按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项目办公室颁发的《管理制度选编(2004年五月)》中“1:5万区调项目总体设计预算编制规范性意见”第十条中的“注意事项”中“岩矿试验中面积性化探分析不能漏掉重复样、标样的费用,一般是正对1:5万~1:20万面积性化探工作”。
按照上述精神,则密码样品的分析费用应当归入预算之中。
但是一般项目都没有将此项费用计入预算之中。
二、关于重复样1:50000化探规范中没有涉及到要采集重复样样品,1:25万化探规范要求重复采样应为总采样量的2%~3%。
且由不同人、不同时间采取。
选择重复采样格子时要考虑不同地质、地貌特征和在图幅中较均匀分布。
目前1:50000化探都在采集重复样,比例同上。
1:20万化探要求采集重复样的目的是用重复样监控野外采样和室内化验分析之间的误差,且采用三层套和分析的方法进行质量检查。
即设计的重复样采集点共采集四袋样品,然后运用第一次采样第一次分析、第一次采样第二次分析;第二次采样第一次分析、第二次采样第二次分析的方法进行质量监控。
既然1:5万规范没有这样做,且1:20万规范“主要适用于地质矿产行业在区域地质矿产调查中进行的1:250000区域地球化学勘查工作,亦可供比例尺1:200000和1:500000的同类工作或其他行业进行类似工作时参考使用”。
1∶5万数字地质填图标准图幅及背景图层制作技巧贺瑾瑞;陈国浒;王志一;张翊超【摘要】1∶5万数字地质填图,按照规范要求需要1∶2.5万地形图作底图.因此,工作中需要制作1∶2.5万标准图幅框与地形图匹配作为野外填图手图.本文就1∶2.5万标准图幅制作、不同比例尺之间的投影转换及地形图比例参数设置等问题进行详细说明.【期刊名称】《城市地质》【年(卷),期】2013(008)002【总页数】4页(P53-56)【关键词】数字地质填图;投影转换;比例尺参数【作者】贺瑾瑞;陈国浒;王志一;张翊超【作者单位】北京市地质研究所,北京 100120;北京市地质研究所,北京 100120;北京市地质研究所,北京 100120;北京市地质研究所,北京 1001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208数字地质填图就是将纸质的野外手图矢量化后存储于电子设备上进行地质填图,利用数字化填图技术以采集、存储、管理、描述、分析地球表面及空间和地理分布数据的新技术。
传统的地质填图,是将获得的大量第一手基础资料记录在纸介质上,其中有大量的资料无法实现共享,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与损失,野外地质数据和信息基本上处于分散的,非动态的现状,无法满足社会需求的多元性,科学性与迫切性,不适应当今信息时代的要求,极大的影响了地质资源数据采集的效率和精度,因此,数字化填图技术应用而生[1~3]。
在背景图层准备过程中,需要生成自定义接图表和标准图幅图框,然后对标准图幅图框和地形图进行比例尺和参数匹配。
1.1 自定义接图表生成D G S I N F O程序打开以后,点击“选择工作区”→“自定义接图表”(图1)。
点击“新建接图表”(图2),依次“输入接图表名称”输入名称。
根据1∶5万图幅的整体图幅形状将其切割成1∶2.5万图幅,根据需要填写几行几列,之后点击“确定”(图3)。
每个1∶5万图幅都被切成4个1∶2.5万的标准图幅,并在“选择自定义接图表”中,点击“查看接图表信息”,依次将每个1∶2.5万图幅相应的属性填写完毕,这样工作区1∶2.5万接图表就生成了(图4)。
全省地籍资料填报培训讲义第一部分建设用地报批一、需提交的地籍资料(一)1︰1万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以下简称“现状图”)。
(二)土地勘测定界图(以下简称“勘测图”)及勘测定界技术报告书。
(三)土地分类面积汇总表(3大类)。
(四)关于集体建设用地年限、地类等相关情况的说明(以下简称“情况说明”)。
(五)关于权属单位和界线的说明。
(六)建设拟征(占)土地权属情况汇总表。
二、资料填报要求(一)地类的认定1、地类按就高不就低的原则进行上报,当勘测图和现状图中地类不一致时,取其中高地类统计上报数据,并在情况说明中要说明勘测图的地类、现状图的地类、不一致的原因及此次按什么地类上报。
地类从高到低的顺序为: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其他农用地、未利用地、建设用地。
例如,现状图为水田,勘测图为荒草地,按水田统计上报数据;现状图为荒草地,勘测图为水田,按水田统计上报数据。
2、属于依法变化的地类(如经依法批准的农用地征收或转用、退耕还林),应及时变更现状图。
若因特殊原因,没有及时变更现状图,则应提供相关批准文件,方可依现状地类统计上报数据。
对不符合相关规定的情况,如耕地抛荒、乱掘地、临时用地未恢复原状等,按原地类统计上报数据,并在情况说明中予以说明。
3、建设用地(1)对于二调现状图或勘测图上是建设用地的土地,能提供依据(审批单或土地证复印件)的,按建设用地上报数据;没有相关依据的,则需对照2005年土地现状数据库,如果是建设用地则可按建设用地统计上报数据;如果不是,则按2005年土地现状数据库确定的地类统计上报数据。
(2)1999年后的集体建设用地须提供审批单、原地类名称和面积,不能提供审批单的,先进行处罚,按原地类缴纳相关费用。
(3)1999年前的建设用地需提供批准用地手续,不能提供的则由当地国土资源部门出具证明。
4、裸地在《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07)中的定义为表层为土质,基本无植被覆盖的土地或表层为岩石、石砾,其覆盖面积≥70%的土地。
一数据整体说明1 分幅编号及范围全国1:50000 DLG数据的图幅总数为21098,其中5万分幅数为20058,西部地区5万无图区采用10万地形图生产,10万分幅数为1040。
1∶5万DLG编号按GB/T 13989-92《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执行。
2 数学基础(1)平面坐标系与投影方式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采用地理坐标系统,坐标单位为度。
(2)高程基准1985国家高程基准。
3 采用的分类代码(1)要素分类代码全国1:50000 DLG数据的要素代码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国土基础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并根据需要扩充了一些代码。
(2)行政区划代码国内陆域行政区划代码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3)铁路路线名称代码铁路路线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线路名称代码》,铁路车站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车站站名代码》。
(4)公路路线名称代码公路国道路线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标准《公路线路标识规则国道名称和编号》,公路省道路线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标准《省道路线名称和编号》(报批稿)。
(5)水系名称代码水系要素的名称代码采用《河流、湖泊及水库名称编码》(1:5万数据库暂行规定)。
4 数据采集方法利用航片DOM、卫片DOM与LANDSAT多光谱影像融合,经分幅裁切与DRG复合配准,不更新地形要素以DRG为背景进行采集;需更新的地形要素内容,在地形图或现势资料引导下以DOM为背景进行采集。
对已有最新车载GPS采集的国省道数据、地名数据库的成果经数据和代码转换后导入。
数据成果经编辑、检查后转换成ARC/INFO 的数据格式。
二数据分层说明1 数据分层及命名全国1:50000 DLG数据根据不同的要素类型及几何特征,共分为14个数据层,具体内容见下表:2 属性分层及结构全国1:50000 DLG数据各层包括1至2类属性表,每一个属性表包括相应若干个属性项,具体内容见下表:3 要素分层及说明(1)水系(面、线)层名:HYDNT层描述:所有面、线状水系要素的数据集合,主要包括河流、湖泊、水库、沼泽等。
地形图、地籍图常用图式本图式适用于1:5000地形图和地籍图表示各种地物、地貌要素的符号、注记和整饰标准、以及使用符号的原则、方法和要求。
1 符号的尺寸(1)符号旁以数字标注的尺寸,均以毫米为单位。
(2)符号旁只注一个尺寸的,表示圆或外接圆的直径、等边三角形或正方形的边长;两个尺寸并列的,第一个数字表示符号主要部分的高度,第二个数字表示符号主要部分的宽度;线状符号一端的数字,单线是指其粗度,两平行线是指含线划粗的宽度(街道是指其空白部分的宽度)。
符号上需要特别标注的尺寸,则用点线引示。
(3)符号线划的粗细、线段的长短和交叉线段的夹角等,没有标明的均以本图式的符号为准。
一般情况下,线划粗为0.12mm,点的直径为0.2mm。
符号非主要部分的线划长为0.0.8mm,非垂直交叉线段的夹角为0.85º或60º。
2 符号的定位点和定位线(1)符号图形中有一点的,该点为地物的实地中心位置。
(2)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符号,在其几何图形中心。
(3)宽底符号(蒙古包、烟囱、水塔等)在底线中心。
(0.8)底部为直角的符号(风车、路标、独立树等)在直角的顶点。
(5)几种图形组成的符号(敖包、教堂、气象站等)在其下方图形的中心点或交叉点。
(6)下方没有底线的符号(窑、亭、山洞等)在其下方两端点间的中心点。
(7)不依比例尺表示的其它符号(桥梁、水闸、拦水坝、溶斗等)在符号的中心点。
(8)线状符号(道路、河流、境界等)在符号的中心线。
依比例尺表示时,在两侧线的中心。
3 符号的方向和配置(1)独立性地物符号除规定按真方向表示外,其它均垂直于南图廓描绘。
(2)土质和植被符号的配置如下:整列式:按一定行列配置,如苗圃、草地、稻田等;散列式:不按一定行列配置,如有林地、灌木林、石块地等;相应式:按实地疏密或位置配置,如疏林、散树、独立树等。
(3)土质和植被面积较大时,其符号间隔可放大1~3倍描绘;在能表示清楚的原则下,也可采用注记的方法表示;还可将图中最多的一种省绘符号,图外加附注说明,但一幅图或一批图应统一。
云南省土地更新调查1:5万土地利用现状图编绘规定一、总则1、为了统一和规范我省1:5万国际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及县、市、州自由分幅图的编制,在总结以往编图经验的基础上,特制定本规定。
2、制定本规定的技术依据:《1:2.5万1:5万地形图编绘规范》GB12343-90。
《云南省土地更新调查技术规定》云南省国土资源厅。
二、一般规定1、1:5万土地利用现状图的符号和注记按《云南省土地利用更新调查图式、图例色标》执行。
2、各要素的表示及综合应能反映制图区域的地理特征,地图内容现实性强,层次分明,清晰易读,地图线划精细,规格准确,色泽鲜明。
3、坐标系统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
投影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按6°分带。
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4、分幅编号采用国际百万分之一地图分幅系统,1:5万地形图按经差15′00″,纬差10′00″分幅。
5、每幅图除注图号外,还应注出图名。
6、基本等高距依据制图区域地形类别不同而有所不同,一般平地、丘陵地为10米,山地为20米,一幅图内只采用一种基本等高距。
7、1:5万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数据库实行分层管理,数据库中要把等高线、地类、图斑线、各类注记、道路、水系等分别分层管理。
三、编绘技术方法一)1:5万土地利用现状图以1:1万(或1:2.5万)土地更新调查图为基础资料进行编绘,其方法有两种。
1、放大编绘法即直接在1:1万(或1:2.5万)图上综合取舍进行编绘,然后缩小比例尺到1:5万,把16幅1:1万(或4幅1:2.5万)的缩小图拼贴合成一幅1:5万图。
2、等大编绘法即先把16幅1:1万(或4幅1:2.5万)图缩小到1:5万比例尺,拼贴成一幅1:5万图,以此为底图综合取舍,编绘成1:5万图。
有经验的作业人员,可直接在电脑上编绘,没有把握的可以把编绘底图打印出来,手工编好后再数字化。
二)1:5万图的拼贴合成(1)、按照图幅的图号或所在经纬度在软件下自动生成1:5万标准图框;(2)、按照1:1万(或1:2.5万)图的经差和纬差生成拼贴控制线;(3)、将16幅1:1万(或4幅1:2.5万不需换带)缩小为1:5万的图块,经过3°带到6°带的坐标转换,填充到1:5万图的相应区域中。
地质调查项目预算标准(2010年试用)中国地质调查局二〇〇九年十月目录第一章地形测绘 (1)第一节地形测量 (1)第二节制图 (2)第二章地质测量 (5)第一节区域地质调查 (5)第二节专项地质测量 (5)第三节区域水文地质、生态环境地质调查 (6)第四节专项水文地质、生态环境地质测量 (7)第五节区域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 (8)第六节专项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地质灾害测量.. 9 第三章遥感地质 (10)第一节航空遥感彩色摄影 (10)第二节遥感地质解译 (11)第四章物化探 (12)第一节地形等级划分 (12)第二节物探 (13)第三节化探 (21)第四节物化探测网与剖面布设 (23)第五节航空物探 (24)第五章钻探 (26)第一节矿产地质钻探 (26)第二节水文地质钻探 (28)第三节地热钻探 (30)第四节工程地质钻探 (30)第五节原位测试................ 31 第六章山地工程 (34)第一节坑探 (34)第二节浅井 (35)第三节槽探 (36)第七章岩矿试验 (37)第一节岩矿分析 (37)第二节化探分析 (39)第三节土壤分析 (40)第四节水质分析 (42)第五节光谱半定量分析 (43)第六节非金属矿物性测试 (44)第七节煤质分析 (45)第八节岩矿鉴定与试验 (46)第九节选冶试验 (49)第八章其他地质工作 (50)第九章工地建筑 (51)第十章地区调整系数 (51)第十一章地质调查综合研究 (52)第一章地形测绘第一节地形测量一、控制测量(一)工作内容踏勘、选点、埋石、造标、量距、观测、计算、资料整理等全部工作。
(二)困难类别注:困难特征符合其中一条的,即可执行相应类别。
(三)控制测量预算标准单位:元注:本标准用于不以测图为目的的控制测量。
当工程远景需要明确控制面积大于测图正常布网的,测图范围以外的控制工作量可按本标准执行。
· 1 ·· 2 · 二、地形测量(一)工作内容基本控制测量、图根测量、测图、计算、资料整理、绘图并提供100份以内印刷纸图。
X X 市 1 : 5 0 0 比例尺地形图数据标准及整理规范一、1、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XX市1:500地形图数据的分层、分类与代码、几何特征、质量要求,以及数据整理流程。
本标准规范适用于XX省供电公司1:500地形图数据的规范化、标准化,是1: 500地形图数据数据现状数据整理、检查以及未来数据更新、入库的重要依据。
本标准建设时,充分考虑了目前 XX市1:500地形图数据现状及未来数据更新的要求,并具有相应的扩展性,以适应未来数据应用需求。
2、设计依据与引用标准GB/T 13989-1992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GB/T 13923-2006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GB/T 17278-2009 ,数字地形图产品基本要求GB/T17798-1999 地球空间数据交换格式CH/T1005-2000 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数据文件命名规则CH/T1007-2001 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元数据CJJ100-2004 ,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规范CJJ8-99 ,城市测量规范GB/T 18314-2009 ,全球定位系统( GPS )测量规范CJJ 73-97 ,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1GB/T 16818-2008 ,中、短程光电测距规范CH/T 9008.1-2010 ,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 1:500、1:1000、1:2000 数字线划图GB/T 17941-2008 ,数字测绘成果质量要求GB/T 24356—2009 ,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3、数据地物类型要求如下所有的地物必须拥有自己相应的代码所有的地物必须在CASS的相应图层同一地物构成的面必须闭合同一地物构成的线、点或者注记不能被打碎4、图形规则( 1 )数据坐标位置必须保证正确;( 2 )提供数据空间范围信息;( 3 )点符号必须是块实体,并有正确的块名,块名要符合南方 CASS标准规定;( 4 )线必须连续,要求构面的多段线其“属性” - “闭合”必须为“是”,或者首尾相连;( 5 )同一位置上同类对象必须唯一存在,不允许重叠。
地质勘查项目经费预算编制要点⏹一、预算编制的基本形式要求⏹二、项目预算编制内容基本要求⏹三、项目经费预算编制说明书⏹四、调查评价类项目预算表的编制要点⏹五、综合研究类项目预算表的编制要点一、预算编制的基本形式要求⏹(一)应送审的主要材料⏹1、省国土资源厅下达的项目任务书复印件2 、项目承担单位编制的项目设计书或立项申请书⏹3 、项目承担单位对项目设计书或立项申请书的初审意见书⏹4 、其他应送审的材料。
一、预算编制的基本形式要求⏹(二)对送审的材料的基本要求⏹1、送审的项目设计书或立项申请书必须经过送审单位组织的初审,初审时必须有经济专业人员参加,初审意见书中应有预算初审意见内容。
⏹(2)送审材料必须齐全,如送审材料不齐全,送审单位应在截止时间之前将送审材料补充齐全,否则,预算不予审查.一、预算编制的基本形式要求⏹(二)对送审的材料的基本要求3、项目预算章节。
项目预算在项目设计书中以独立章节编写。
将预算全部内容编入其中的“经费预算"一章,其中,“经费预算"为章名,第一节为“预算编制说明”,第二节为“预算编制结果"。
一、预算编制的基本形式要求⏹(二)对送审的材料的基本要求(4)项目编制的预算表式。
预算表应严格按照《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地质勘查项目预算编制办法》中规定的地质勘查项目预算表式(附件3-4)、工程手段和费用项目目录(附件8-9)顺序编制。
.一、预算编制的基本形式要求⏹(二)对送审的材料的基本要求(5)项目预算编制人应参加过专业培训并取得中国地调局或省国土资源厅颁发的结业证书的人员,或者是部、省聘请的预算监审专家。
二、项目预算编制内容基本要求(一)预算编制内容基本要求1、项目预算编制采用的技术经济指标应与项目任务书、技术方案相吻合,符合省国土资源厅《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地质勘查项目预算编制办法》和《国土资源调查预算标准(地质调查部分)》的要求。
2、项目预算由预算编制说明书和预算表两部分.三、项目经费预算编制说明书(二)预算编制说明书的组成部分1、项目概况和项目工作地区基本条件2、以往年度预算执行情况3、预算编制依据4、采用的费用标准和计算方法5、工程技术经济指标分析6、需要说明的其它问题三、项目经费预算编制说明书(三)项目概况及工作地区基本条件项目概况及工作地区基本条件主要应包括三方面内容:1、简要介绍项目来源、任务书编号、项目编号、项目性质与类别、工作年限、目标任务、预期成果及经费概算控制数;2、说明工作区范围、气候条件及施工期、地理条件、地质条件、交通状况、植被发育以及居民分布情况等;3、详细分析技术方案中工程手段、工作量和技术条件等情况对预算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