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下)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2
“眼与视觉”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本节的作用和地位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下册》,在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里,一改过去老教材先介绍神经系统结构,再介绍感觉器官的排序,而是先从人们对外界的信息的感知入手,引出眼和视觉以及耳和听觉,这样做的目的是强调人体通过自身的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来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强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强调关注人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强调要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沿着科学发展的本来面目更加合理地学习。
2.本节主要内容《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材内容包括“眼与视觉”、“近视及其预防”和“耳和听觉”三部分。
现将“眼与视觉”作为第一课时内容讲授,分情境导入、自主先学、合作探究、答疑解惑、达标检测五个板块。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概述人体通过各种感觉器官获取外界信息的情况。
(2)描述眼球的结构以及各主要部分的功能。
(3)描述视觉形成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1)尝试观察瞳孔的大小变化情况,并做出解释。
(2)练习观察模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意识到眼球的重要性,关爱自己和他人的眼睛。
三、重点难点重点:眼球的结构及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
难点:眼球的结构及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以及视觉的形成过程。
四、教学方法指导法、讨论法、讲授法、练习法。
五、学法指导通过明确的学习目标,指导学生重点阅读眼球结构;通过小组内的讨论和交流,理解眼球主要部分的功能和视觉形成的过程。
六、学情分析虽然学生对眼这感觉器官较为熟悉,但对视觉是怎样形成的还知之甚少。
所以需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学生喜欢的游戏、知识抢答和分析资料等方式引导他们汲取知识。
在课堂教学中应设置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也使得记忆不再枯燥。
七、教学理念本节课以阳光课堂的教学理念为基础,努力打造优质高效、轻松愉悦的生物课堂。
对于一节论性比较强的课程,需借助一些具体的活动,让教学丰满和生动起来。
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知识点】1.(考点1)眼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是怎样的?2.(考点2)视觉是怎样形成的?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这四部分组成了眼球的折光系统),最后落到视网膜上,形成一个倒立缩小的物象。
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将图像信息转化成神经冲动通过视神经传给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人就产生了视觉。
睫状体:内有平滑肌,有调节晶状体曲度的作用 巩膜:白色坚韧,保护眼球。
(白眼珠颜色) 外膜 内膜:视网膜:有感光细胞,能接受光刺激,产生神经冲动(底片)中膜 房水:水样液,无色透明,有利于光线通过。
玻璃体:位于晶状体后的胶状物,透明角膜:无色透明,富含神经末梢 虹膜:棕黑色,中央有瞳孔(调节进入眼内光线的多少)。
(黑眼珠颜色) 内容眼球眼球晶状体:位于虹膜和瞳孔的后方。
像双凸透镜,有弹性,依靠 悬韧带附着在睫状体上,有折光作用。
(镜头) 脉络膜:血管丰富,有营养眼球的作用。
黑色素细胞丰富,有遮光形成暗室的作用注:视觉不是在眼球中产生的,而是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中产生的。
3.(考点3)近视眼是怎样形成的?如何矫正?(1)形成原因:晶状体过度变凸,曲度过大。
甚至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远处物体所形成的物象落在视网膜的前方。
(2)近视眼可以通过配戴凹透镜加以矫正。
远视眼配戴凸透镜加以矫正。
4.如何预防近视眼?(1)读书写字的姿势要端正,眼与书之间要保持30厘米以上的距离。
(2)看书1小时左右要向远处眺望一会儿。
(3)要坚持做眼保健操。
(4)不在强烈的或太暗的光线下看书写字;躺卧、乘车、走路时不要看书。
5.(考点4)耳的结构和功能?耳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
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听小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耳蜗。
6.(考点5)咽鼓管的位置和作用是怎样的?咽鼓管连通鼓室与咽部,可以保持鼓膜内外气压平衡,有利于鼓膜的正常振动。
遇到巨大声响时,迅速张口,使咽鼓管张开,以保持鼓膜两侧大气压力平衡。
3.5.4《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测试题1.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看到有的老年人在听别人说话时,把手掌托在耳廓后边,这样会感到前方传来的声音变大,这说明耳廓能够(C)A.产生声波B.传递声波C.收集声波D.感受声波解析:选C。
本题考查耳廓的作用。
把手掌托在耳廓后边,增大了接收声波的面积,故感到前方传来的声音变大,说明耳廓具有收集声波的作用。
2.与形成听觉有关的结构中,能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的是(B)A.鼓膜B.耳蜗C.听小骨D.与听觉有关的神经解析:选B。
本题考查耳蜗的功能。
鼓膜的作用是将声波转化成机械性振动;听小骨的作用是将鼓膜产生的振动传给耳蜗;与听觉有关的神经的作用是把耳蜗产生的神经冲动传递给大脑皮层的一定区域,从而形成听觉。
3.耳的结构中,能探测头部运动方向的结构是(D)A.鼓膜B.听小骨C.耳蜗D.半规管解析:选D。
本题是对耳的结构与功能的考查。
鼓膜能把声波振动转化为机械性振动,听小骨把鼓膜的振动扩大并传到内耳,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能感受振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半规管能探测头部运动的方向。
4.明代思想家顾宪成在《名联谈趣》中写道:“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下列哪项是听到声音的过程(B)A.外界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与听觉有关的神经→耳蜗→听觉中枢→形成听觉B.外界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与听觉有关的神经→听觉中枢→形成听觉C.外界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与听觉有关的神经→听觉中枢→耳蜗→形成听觉D.外界声波→外耳道→听小骨→鼓膜→耳蜗→与听觉有关的神经→听觉中枢→形成听觉解析:选B。
听觉形成过程为:外界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与听觉有关的神经大脑皮层听觉中枢→听觉。
5.听觉的形成部位是(A)A.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B.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C.半规管D.鼓膜解析:选A。
本题考查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听觉形成的部位是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的作用是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半规管能探测头部运动的方向;鼓膜在外耳道底部,是一个椭圆形薄膜,受声波的刺激能产生振动。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眼球和耳的结构及各部组成的功能。
(2)描述视觉的形成过程。
(3)说出近视的成因及预防的方法。
(4)掌握眼和耳的卫生保健。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视频教学掌握眼球和耳的结构、视觉和听觉的形成过程、近视形成等知识。
(2)通过知识拓展环节掌握角膜移植、捐献和人造角膜、人工耳蜗的知识。
(3)通过模型演示掌握眼球和耳的结构及功能,增强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学习与人体有关的感知器官,形成自觉保护视力,注意用眼用耳卫生的意识。
(2)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关爱和帮助有视觉障碍和听觉障碍的人群的情感态度。
【教学重点】1.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
2.耳的结构和听觉的形成。
【教学难点】1.通过眼球的模型和视频掌握眼球的结构和各部分组成的功能。
2.凸透镜成像演示掌握视觉的形成过程及近视的原因。
3. 观察和测量的区别。
【教学方法】师生互问互答学习;模型展示形象直观教学;观看视频激发兴趣教学;知识拓展学习;技能训练学习观察和测量的区别。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视频;眼球和耳结构的模型;凸透镜成像装置;收集有关角膜移植、角膜捐献和人造角膜、人工耳蜗和护眼歌的知识。
2.学生准备:预习阅读教材;收集有关眼的保护、角膜移植、捐献和人造角膜、人工耳蜗的知识;收集有关耳聋的知识。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设想你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突然间狂风大作,电闪雷鸣,这时你会急忙寻找避雨地点,并迅速跑过去。
你是靠什么器官发现天气突然变化的?你是怎样做出天要下雨的判断的?你对天气骤变的一系列反应,是通过身体的哪些器官和系统作出的?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的知识。
二、新课讲解【想一想,议一议】看图片,这是我们每个人都熟悉的吃饭情景。
假如是你在用餐,你会看到饭菜的形状和颜色,闻到饭菜的气味,尝到饭菜的味道,手指感觉到馒头的温热,当然,你还会听到同学的谈话。
第四节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一、视觉(一)眼球的结构1.(2019 •昆明)眼球结构中,能感受光的刺激并形成物像的部位是()A.视网膜B.虹膜C.巩膜D.角膜2.(2019 •贵州六盘水)2015年初,歌手姚贝娜捐献的角膜成功移植给两位患者,使他们重见光明。
在眼球的结构中,感受光的刺激、形成物像的部位是()A.角膜B.晶状体C.视网膜D.大脑的特定区域3.(2019 •齐齐哈尔、大兴安岭、黑河)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依次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落在哪个结构上形成物像()A.大脑皮层B.视网膜C.巩膜D.虹膜4.(2019 •云南)下列关于眼与视觉的叙述,正确的是()A.产生视觉的部位是视网膜B.产生视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的特定区域C.近视眼可以通过佩戴凸透镜加以矫正D.晶状体可以调节瞳孔的大小5.(2019•湖北黄冈)长跑比赛是耐力和竞技的比拼。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裁判员能山远到近看清运动员,这是由于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B.运动员听到裁判员指令时,立即开始起跑,该反射属于简单反射C.运动员的运动主要受大脑控制,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的结构是脑D.长跑过程中,运动员呼吸的频率和深度都增加,深吸气时,膈肌处于收缩状态6.(2019 •四川乐山)眼球里有一个能折射光线的结构,它能灵敏调节曲度使人可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这个结构是()A.角膜B.晶状体C.瞳孔D.视网膜7.(2019 •济宁)视觉健康困扰着现代人的生活,青少年长时间近距离看书或沉迷于手机游戏都容易形成近视,通过屏蔽蓝光可降低电子屏幕辐射对眼球成像部位的影响,导致近视的主要结构和形成物像的部位依次是()A.晶状体视网膜B.晶状体视觉中枢C.玻璃体大脑皮层D.睫状体脉络膜8.(2019 •湖北十堰)下列关于生命活动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A.人体的视觉形成部位在视网膜B.酒后乱言是因为酒精影响了大脑的功能C.只要神经中枢不受损伤,反射活动就能完成D.切除蝌蚪的甲状腺,蝌蚪也能发育成蛙9.(2019 •东营)”请关闭远光灯!”因为强光照射会影响对面驾驶员观察路况,容易发生事故。
第四节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一、视觉(一)眼球的结构1.(2019·昆明)眼球结构中,能感受光的刺激并形成物像的部位是()A.视网膜B.虹膜C.巩膜D.角膜2. (2019·贵州六盘水)2015 年初,歌手姚贝娜捐献的角膜成功移植给两位患者,使他们重见光明。
在眼球的结构中,感受光的刺激、形成物像的部位是()A.角膜B.晶状体C.视网膜D.大脑的特定区域3.(2019·齐齐哈尔、大兴安岭、黑河)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依次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落在哪个结构上形成物像()A.大脑皮层B.视网膜C.巩膜D.虹膜4.(2019·云南)下列关于眼与视觉的叙述,正确的是()A.产生视觉的部位是视网膜 B.产生视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的特定区域C.近视眼可以通过佩戴凸透镜加以矫正 D.晶状体可以调节瞳孔的大小5.(2019·湖北黄冈)长跑比赛是耐力和竞技的比拼。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裁判员能山远到近看清运动员,这是由于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B.运动员听到裁判员指令时,立即开始起跑,该反射属于简单反射C.运动员的运动主要受大脑控制,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的结构是脑D.长跑过程中,运动员呼吸的频率和深度都增加,深吸气时,膈肌处于收缩状态6.(2019·四川乐山)眼球里有一个能折射光线的结构,它能灵敏调节曲度使人可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这个结构是()A.角膜B.晶状体C.瞳孔D.视网膜7.(2019·济宁)视觉健康困扰着现代人的生活,青少年长时间近距离看书或沉迷于手机游戏都容易形成近视,通过屏蔽蓝光可降低电子屏幕辐射对眼球成像部位的影响,导致近视的主要结构和形成物像的部位依次是()A.晶状体视网膜 B.晶状体视觉中枢 C.玻璃体大脑皮层 D.睫状体脉络膜8.(2019·湖北十堰)下列关于生命活动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A.人体的视觉形成部位在视网膜B.酒后乱言是因为酒精影响了大脑的功能C.只要神经中枢不受损伤,反射活动就能完成D.切除蝌蚪的甲状腺,蝌蚪也能发育成蛙9.(2019·东营)“请关闭远光灯!”因为强光照射会影响对面驾驶员观察路况,容易发生事故。
1、A,包括_________和_________。
眼球壁B,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C,包括_________。
2、眼里容不下一粒沙,这与_________有关。
3、巩膜是我们的_________。
4、眼睛的颜色实际就是_________的颜色。
5、我们的黑眼球和白眼球分别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6、虹膜中央的孔叫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瞳孔相当于显微镜的________。
8、强光时,瞳孔________;弱光时,瞳孔________。
瞳孔近物时,瞳孔________;远物时,瞳孔________。
9、视网膜中含有大量的___________,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眼的感受器位于________。
11、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_____的舒缩可以调节___________的曲度。
12、调节晶状体曲度的是___________,我们通过调节___________来看清_______。
13、看远处物体时,晶状体凸度_______。
晶状体看近处物体时,晶状体凸度_______。
14、睫状体_______,晶状体凸度_______,舒张,凸度_______。
15、守门员盯住向自己飞来的足球并将其抱住,这一过程中,晶状体曲度的变化是_______,睫状体_______,瞳孔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
16、“模拟眼球成像原理”时,白纸板和双凸透镜相当于眼球中的___________。
17、视觉形成的过程: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_________________,并经过________的折射,最终在________上形成一个______的物像。
_______________接受物像刺激,将物像信息转变成________,通过________传到大脑的________,从而形成________。
第四节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练习题)1、下面各项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若此图表示膝跳反射的反射弧,则C代表脊髓的神经中枢B、若此图表示人看到酸梅分泌唾液的反射弧,则A代表眼睛的视网膜C、若此图表示学生听到铃声进入教室的反射弧,则A代表耳部结构的鼓膜D、若此图表示使运动协调和维持身体平衡的反射弧,则C代表小脑的神经中枢2、眼球的中膜结构中不包括()A、巩膜B、虹膜C、睫状体D、脉络膜3、请结合眼球的结构示意图,指出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结构1病变或损伤可通过移植而使病人重见光明B、若结构2过度变凸,则不易看清近处的物体C、结构4能将物像刺激转变成神经冲动D、结构2在成像过程中相当于凸透镜4、下列有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在人眼球的视网膜和内耳的耳蜗处分别能形成视觉和听觉B、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是通过反射弧这种神经结构完成的C、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由导管运送到毛细血管,并随着血液循环运送到全身各处D、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时,会导致血糖浓度低于正常水平5、下面各组照相机和眼球对应的结构、功能不相似的是()A、闪光灯和角膜B、胶卷和视网膜C、光圈和瞳孔D、镜头和晶状体6、“打哈欠”时,会听不清或听不到别人说的话,其主要原因是“打哈欠”影响了()A、鼓膜振动B、听小骨振动C、听觉感受器对刺激的接受D、神经冲动的传导7、由看书转为眺望,小花的瞳孔和晶状体的变化分别是()A、扩大,曲度增加B、缩小,曲度增加C、扩大,曲度减小D、缩小,曲度减小8、与听觉形成无关的结构是()A、鼓膜B、半规管C、耳蜗D、大脑9、从声波形成到听觉形成需经过()①听小骨②鼓膜③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④外耳道⑤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A、声波→①→②→③→④→⑤B、声波→④→②→①→③→⑤C、声波→④→①→②→③→⑤D、声波→④→③→①→②→⑤10、飞机升降时,要求旅客咀嚼食物,这种主要是让旅客()A、保护耳蜗内听觉感受器B、保持鼓膜内外气压平衡C、咽鼓管张开,保护听小骨D、避免听觉中枢损伤11、外界光线到达视网膜,不经过的结构是()A、角膜B、脉络膜C、晶状体D、玻璃体12、同学们在上课时,一会儿看桌上的书,一会儿抬头看前面的黑板,物像都落在视网膜上,看得很清楚,这主要是因为()A、瞳孔可以缩小或放大B、晶状体的曲度可以调节C、视网膜可以前后移动调节D、眼球的前后径能随意调节14、某视力正常的人后脑着地摔伤后,眼睛看不见周围的物体了。
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生物跟踪训练 5.4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一、单选题1.下列属于预防近视的做法是()A. 课间远眺几分钟B. 强光下看书C. 在公交车上看书D. 躺着看手机2.遇到巨大声响时,我们应采取的措施是( )A. 闭上眼睛B. 原地卧倒C. 堵耳张嘴D. 张口或堵耳3.看书一小时后,向远处眺望一会儿,可以预防近视,其主要原因是( )A. 使虹膜里的肌肉放松B. 使调节晶状体曲度大小的肌肉放松C. 使视神经得到休息D. 使大脑视觉中枢得到休息4. 在眼球结构中物像形成于( )A. 角膜B. 视网膜C. 晶状体D. 脉络膜5.鼻咽部受到病菌感染时,易引起中耳炎,最可能的原因是()A. 病菌进入血液转移至中耳B. 病菌经外耳直接进入中耳C. 病菌经咽鼓管直接进入中耳D. 病菌经鼻腔直接进入中耳6.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进入眼球成像的正确顺序是( )A. 角膜-瞳孔-视网膜-巩膜B. 角膜-睫状体-晶状体-视网膜C. 角膜-虹膜-视网膜-晶状体D. 角膜-虹膜-晶状体-视网膜7.人体形成视觉的部位在()A. 视网膜B. 晶状体C. 大脑的视觉中枢D. 玻璃体8.在飞机起飞或降落时,应将口微微张开,其目的是( )A. 使鼓膜内外的气压平衡,避免鼓膜受伤B. 避免呕吐C. 进行深呼吸,以适应气压变化D. 减缓紧张悄绪9.如图中甲、乙表示两种异常眼的成像路径,丙、丁表示矫正视力需配戴的镜片.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甲是近视眼,需配戴丙矫正B. 甲是近视眼,需配戴丁矫正C. 乙是近视眼,需配戴丙矫正D. 乙是近视眼,需配戴丁矫正10.小红沉迷于玩手机游戏,致使其眼球的某一结构曲度过大且不易恢复而患上近视。
这一结构是图中的()A. 1B. 2C. 3D. 411.在遇到巨大声响时,应该迅速张开口或者用手掩耳,这样做的好处是A. 防止声音入耳B. 使鼓膜内侧气压大于鼓膜外侧气压C. 防止灰尘入耳D. 使咽鼓管张开,保持鼓膜两侧气压平衡12.当我们由远看近物时,其眼的调节结构的变化是()A. 睫状体收缩,晶状体曲度变大B. 睫状体收缩,晶状体曲度变小C. 睫状体舒张,晶状体曲度变大D. 睫状体舒张,晶状体曲度变小13.在晚上,遇突然停电时,你会感觉眼前一片漆黑,此过程你的瞳孔变化为()A. 不变B. 变小C. 变大二、填空题14.人视觉的形成过程如图,请据图回答:物体的反射光线,经过________折射,成像于________,然后,沿视神经上传到大脑皮层的________形成视觉.物体在视网膜上所形成的像是一个________.15.近视眼的成因是:如果晶状体的调节负担过重,晶状体凸度过大且不能恢复原状,甚至眼球的前后径过长,远处物体的光线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________ 方,看到的是一个模糊不清的物像.近视眼可以配戴________ 镜矫正.16.请找出耳的各个结构[(1)~(4)]与其功能[①~④]之间的对应关系,并将答案填在答题纸相应部位的横线上。
第五章第四节 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观察并描述眼球的结构及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
2.解释人的视觉形成的过程。
3.分析近视形成的原因,了解其矫正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学探究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认同视觉卫生,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
学习重点和难点:重点:眼球的结构及视觉形成。
难点:视觉的形成。
学习内容及方法:1、感受器是人体内 的结构。
2、感受器官是指带有 感受器,专门感受 。
3、眼是人的 器官。
其主要结构是 ,此外还有 、 、 、 、 等附属结构。
(上述内容的学习注意结合图示中的功能予以分析,加强学生的整体感知)▲5、视觉的形成: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 、 、 和 ,并经过 的折射,在 上形成一个 的物像。
上的 接受物像的刺激,将物像信息转变成 ,然后通过 传到大脑的 ,从而形成视觉。
6、近视眼的成因是 过度变凸,或者眼球的 过长,远处物体所形成的物像落到 的 方,从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矫正方法是配戴 镜。
4、眼球的结构7、检查视力的方法:被检者位于对数视力表前米处,眼与视力表第行视标同高。
能看清第行()即为正常视力。
学习疑问:视野拓展:1.先天性近视是怎么回事?它与后天性近视有何区别?2. 最新调查显示,学生中视力不良率7岁时为7.92%,18岁时增高至53.28%,可见中小学生近视眼发病率之高。
你认为要预防近视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达标检测:1.视觉形成过程中,视神经的作用是()A. 形成清晰的物像B.传导倒立缩小的物像C. 传导神经冲动D.形成视觉2.瞳孔是外界光线进入眼球的通道。
瞳孔位于什么中央()A.巩膜B.角膜C.虹膜D.视网膜3.我们平时所说的“黑眼珠”和“白眼珠”分别是指()A.虹膜和角膜B. 虹膜和巩膜C. 脉络膜和角膜D.巩膜和视网膜4.眼球的折光系统包括()①角膜②房水③晶状体④玻璃体⑤瞳孔⑥视网膜A. ①③④B. ①②③④C. ①②⑤③④D. ①②③④⑤⑥5.能够使眼球内部成为一个“暗室”的是()A. 脉络膜B. 虹膜C. 角膜D. 视网膜6.在“模拟眼球成像原理”实验中,白纸板和双凸透镜分别相当于眼球的()A.视网膜、角膜B. 视网膜、虹膜C. 视网膜、晶状体D. 视网膜、玻璃体7.守门员在密切注视足球从远处飞向身前过程中,其眼球内晶状体的变化应是()A. B. C. D. 8.读书写字一段时间后远处眺望,可以预防近视,原理是使( )的肌肉得以休息。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概述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是指人类通过感觉器官从周围环境中获取信息,以便在适应和应对环境变化方面发挥作用。
这种感知包括五种感觉: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
这些感觉器官的功能不仅仅是感知,还能够与大脑进行复杂的信息处理,以产生有意义的感知和行为反应。
视觉感知视觉感知是人类最主要的感知方式之一。
通过眼睛,人们能够感知到光线的强弱、颜色的不同以及物体的形状和运动。
视觉感知的过程包括光线进入眼睛后,通过眼球中的晶状体将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
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将光线转化为神经信号,然后通过视神经传递到大脑的视觉皮层,最终形成我们所见到的视觉图像。
视觉感知对人类的日常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视觉感知,人们能够观察和分辨出周围的事物,识别颜色、形状和大小,并判断物体的远近和运动方向。
视觉感知也能够帮助人们与他人进行交流,例如通过观察表情和身体语言来理解他人的情感和意图。
听觉感知听觉感知是人体通过耳朵感知声音和声波的能力。
耳朵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三个部分。
当声音进入外耳时,会被耳廓和外耳道引导到中耳。
中耳包括鼓膜和三个小骨头(锤骨、砧骨和副锤骨),它们将声音转化为机械振动并传递到内耳。
内耳包括耳蜗和前庭两个部分,它们将机械振动转化为神经信号,并通过听神经传递到大脑的听觉皮层。
听觉感知是人和外界交流和沟通的重要方式之一。
通过听觉感知,人们能够识别和理解语言,感受音乐的美妙和情感表达,并感知和分辨不同声音的来源和距离。
触觉感知触觉感知是人体通过皮肤感知接触和压力的能力。
人体皮肤是一个复杂的感觉器官,包括触觉感受器、温度感受器和痛觉感受器。
触觉感知的过程包括刺激物接触皮肤并激活感受器,感受器将刺激转化为神经信号,然后通过触觉神经传递到大脑的触觉皮层。
触觉感知对人体的保护和适应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触觉感知,人们能够感受到物体的形状、温度和纹理,以便在触觉反馈的基础上作出适当的行为反应。
触觉感知还能够帮助人们感受到疼痛,及时避免和保护自己受伤。
第三单元第五章第四节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观察并描述耳的结构及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掌握听觉的形成过程。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认同听觉卫生;关爱和帮助有听觉障碍的人群。
学习重点和难点:
耳结构及听觉的形成;人体通过耳等感觉器官获取信息。
▲学习内容及方法:
1、耳分为、和三部分。
2、外耳包括和;中耳包括、和
;内耳包括、和。
3、耳廓的作用;外耳道的作用
;鼓膜的作用
;听小骨的作用;半规管的作用;耳蜗的作用。
4、听觉是怎样形成的?
你存在哪些疑问?
▲视野拓展:
1、在你听到声音之前,声波的刺激经过了耳内的哪些结构?
2、遇到巨大声响时为什么要迅速张口?
达标测试:
1能将外界声波的刺激转变为神经冲动的部位是()
A..鼓膜
B.听小骨
C.中耳
D.内耳
2. 耳中能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器位于( )
A. 前庭
B.半规管
C.耳蜗
D.前庭和半规管.
3. 当吞咽、打哈欠时( )张开,使鼓膜内外气压保持平衡,以保护鼓膜。
A.咽鼓管
B.口腔
C.气管
D.外耳道
4.某人听力完全丧失,受损伤的部位可能是()
A.耳蜗B.位听神经C.听觉中枢D.以上都是
5.下列哪项不是舌能辨别等基本味道?()
A.酸B甜C.、辣D.苦
6、下图是咽鼓管功能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当飞机降落时,乘客要咀嚼食物,其目的是使张开,可使鼓膜内外的。
(2)遇到巨大声响要迅速张口;或闭嘴的同时双手堵耳。
这样做的目的是避免。
(3)人的鼻、眼、喉受到感染时,病菌可能通过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
我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