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时辰无病法
- 格式:doc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2
十二时辰养生法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及竞争压力的加大,越来越多的人出现疲乏无力、肌肉关节酸痛、心悸胸闷、头晕头痛、记忆力下降、睡眠异常、情绪低落、社会交往困难等亚健康状态,在中医学中称为“未病”,是身体已经出现了阴阳、气血、脏腑的不平衡状态,如不及时调养极易发展为疾病。
中医治未病思想源远流长,其精髓是“法于阴阳”,即遵循自然界阴阳之变化之规律。
一年有十二月之分,一日有十二时辰,每个时辰都有一个经络值班,联系着相应的脏腑。
根据时辰养生,遵循自然规律,可科学调整脏腑,寻求阴阳平衡,才能达到身心健康。
一、子时(23∶00—1∶00) 此时胆经值班(养胆)特点:养生机之时,阳气开始生发养生方法:这时要上床睡觉,有利于保养阳气。
凡在子时前入睡者,晨醒后头脑清晰,气色红润,抵抗力增强。
二、丑时(1∶00—3∶00) 此时肝经值班(养肝)特点:养生主肝,肝气主升养生方法:此时一定要安睡,让肝脏得到最充足能量。
而睡眠就是养肝血最好的方法。
三、寅时(3∶00—5∶00) 此时肺经值班(养肺)特点:养生主肺,气血由静转动养生方法:此时人从静转变为动,需要有一个深度的睡眠。
早练的人一定不要在寅时起床,这样容易调动气血导致猝死。
一天真正的开始是从寅时开始的,因此,这时候切记不要抽烟。
四、卯时(5∶00—7∶00) 此时大肠经值班(要排便)特点:养生主大肠,肺和大肠相表里,肺气足了才有大便养生方法:此时应该大便,最好先空腹喝上一杯温开水,以利于晨便的排出,排除体内垃圾。
排便不畅可引起痤疮、腹胀等症状,有心梗的人要注意在解大便时不要太用力。
五、辰时(7∶00—9∶00) 此时胃经值班,要吃好早餐(养胃)特点:养生主胃,运化食物养生方法:此时一定要吃早餐,最好摄入一天营养的30%-50%,以保证一天的活力。
六、巳时(9∶00—11∶00) 此时脾经值班(养脾)特点:养生主脾,化生气血之源养生方法:此时最好能静心养神。
不要吵吵闹闹耗费气神,须“寡言语以养气”。
十二时辰养生对照表十二时辰别名解析对应生肖当令器官循行经脉常见症状时辰宜忌子时(23:00~1:00)夜半,又名子夜、中夜由天黑转为天亮这一时间段鼠胆胆经头晕目眩、口苦、善叹息宜:睡觉;忌:熬夜;吃夜宵丑时(1:00~3:00)鸡鸣,又名荒鸡指深夜过后,鸡鸣之时牛肝肝经胸闷、疲倦、黑眼圈、特别容易烦躁宜:熟睡忌:熬夜;生闷气;久视寅时(3:00~5:00)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天刚蒙蒙亮的时候虎肺肺经肺部胀满、咳嗽气喘、缺盆部疼痛宜:熟睡。
或导引吐纳,调理肺经。
忌:熬夜卯时(5:00~7:00)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兔大肠大肠经牙齿疼痛、颈部肿大宜:起床喝温热的白开水;排便;调理大肠经忌:饮酒辰时(7:00~9:00)食时,又名早食吃早饭时间龙胃胃经腹胀肠鸣、消化不良宜:及时吃早餐,让胃有事可干,调理胃经。
忌:早餐质量不好巳时(9:00~11:00)隅中,又名日禺临近中午的时候蛇脾脾经舌根强直、食则呕吐、胃脘疼痛、腹内发胀、时时嗳气宜:适量饮水,调理脾经。
忌:思虑过度,久坐不动。
午时(11:00~13:00)日中,又名日正、中午此时太阳最猛烈马心心经喉咙干燥、头痛、口渴难忍宜:吃午餐;小憩;静养阴血,调理心经忌:午餐过多;餐后马上运动;未时(13:00~15:00)日昳,又名日跌、日央指太阳偏西羊小肠小肠经喉咙痛、颔部肿、肩痛如裂、臂痛如断宜:调理小肠经;忌:多吃食物申时(15:00~17:00)哺时,又名日铺、夕食指傍晩猴膀胱膀胱经头痛、眼睛痛、颈项痛、宜:适量饮水;运动;抓紧时间工作;调理膀胱经忌:憋小便酉时(17:00~19:00)日入,又日落、日沉、傍晚指太阳落山的时候鸡肾肾经四肢冰冷、腰酸背痛、耳鸣宜:休息;调理肾经忌:过劳戌时(19:00~21:00)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狗心包心包经胸痛、心律不整、手部灼热宜:吃晚餐;心情快乐;做散步,调理心包经忌:晚餐过肥腻;生气亥时(21:00~23:00)人定,又名定昏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
十二时辰无病法古人把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即两个小时相当—个时辰。
中医认为五脏六腑以及经络与十二时辰密切相关。
因而,古人养生每日按十二时辰安排起居作息,做到生活有序,起居有常,一切顺应天时,遵循自然。
明代石室道人把它总结为“二六功课”,明末清初中医养生家则称之为“十二时辰无病法”。
我们日常生活中若能参照借鉴老祖宗传下来的“十二时辰无病法”,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养精、养气、养神,益于健康长寿。
—、子时(23~1点)是胆经值班的时候。
此时为昼夜更替之时,阳气虚弱,应静事宁神,以养元气。
因此,最好用睡觉来养护脏腑,安神补气。
二、丑时(1~3点)是肝经值班的时候。
此时肝脏要解毒造血,所以不要熬夜。
若此时稍醒片刻,可排净小便,上床更换睡姿,继续熟睡。
三、寅时(3~5点)是肺经值班的时候。
此时精气旺盛,阴茎勃起。
人以精为贵,老年人宜节制房事,不纵不禁,频率应以体质而异。
寅时天刚刚亮,这时中医号脉最准,是号脉的最好时机,也往往是肺病患者易咳嗽的时间。
四、卯时(5~7点)曙光初放,穿衣起床,套上厚上衣(冬天),坐在床上叩齿、伸臂,待精神气爽,穿好外衣,站在窗前,两手搓热,挟面擦迎香穴(两鼻边),揉双日、两耳,再以两手掌抱后脑呜天鼓(两手抱风池穴,用手指弹击后脑)。
卯时是大肠经值班,此时,最好喝一杯温开水,以利排便。
五、辰时(7-9点),到室外锻炼,打太极拳、剑,练养生气功,最后用手当梳,梳发百下。
辰时是胃值班了,这时吃早饭最能满足身体需要。
早餐后稍停几分钟,慢行百步,边走边按摩腹部,以助脾胃活动。
六、巳时(9~11日寸),是脾经值班。
脾经是主消化的,利于吸收营养。
此时大脑最具活力.上班族最出效率,也是学生学习情绪最高的时候。
对于老年人来说,、此时可用来锻炼身体,也可用来看书阅读写作,或调理家务、种菜、养花。
疲倦时可闭目静坐养神,并叩齿、咽津。
不与人高声长谈耗气,寡言对养神有利。
七、午时(11~13点)午餐坚持八分饱,饭后用茶水漱口,除去口中油腻,但不要马上饮浓茶,睡大觉。
中医的十二时辰养生法一、子时(23∶00~1∶00)是深睡的时候子时是夜里11~1点。
这个时间是人体的胆经当令,也就是胆经值班。
在中医里讲,子时是一阳初生,这时阳气开始升发,胆气是主决断的。
十二生肖以鼠打头,用鼠来比喻胆经,鼠在这个时间最活跃。
人在这个时候也开始升发,有过熬夜经历的人知道,晚上九十点钟的时候会感觉非常困,但是过了11点后,反而能感觉到自己变精神了,大概就是这个原因。
所以,人在这个时候如果不睡觉的话,就很容易造成失眠。
而且,造成失眠的原因,基本上有两种。
一是心肾不交。
二是胃不合则卧不安。
所以,晚饭一定要少吃,晚上阴气过盛,进入的食物不容易消化。
子时睡觉养生发之气,在脏腑来讲,养的是你的胆气,中医有一句名言叫“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意思就是胆在子时“值班”,胆“值班”情况的好坏,关系到脏腑、全身气机的生发;生发得顺畅,人的胆气就壮,胆量就足。
二、丑时(1∶00~3∶00)适合养肝血子时是养睡眠和养胆的好时机,而丑时正是养肝明目的好时机。
肝对应的时辰是丑时,丑时对应凌晨1~3点。
《黄帝内经》的精髓是顺其自然,如果一个人早上四点钟才睡,而且长此以往,健康很容易出现问题。
丑时是人体的肝经当令,也就是肝经值班。
肝的作用是藏血,主筋。
人体如果弹性出了问题,握力不行的话就是肝出了问题,血出了问题。
因为你的血不能濡润这条筋。
所以,肝病的人晚上一定要有足够的睡眠,否则,夜里不睡觉就会影响到肝藏血的生理功能。
肝是将军之官,谋略出焉。
将军之官,主谋略。
人的聪明才智的最大发挥与否,肝气的足否是起很大作用的。
肝气足,反应敏捷。
丑时虽然属升发,但这时还得有所收敛。
三、寅时(3∶00~5∶00)肺经当令要“肃降”寅时,对应凌晨3~5点。
在《黄帝内经》里的排序是,肺大胃脾心小肠、膀肾包焦胆肝肺。
夜里睡觉在寅时醒来是最不好的,为什么呢?因为在《黄帝内经》中,它把肺经归为相傅之官,相傅中的相是宰相的意思,傅是师傅、老师、帝王师。
1.子时(23:00-1:00)入眠(最好在23点之前就睡着)原因:子时阳气初生,需养阳。
若阳气不足,胆汁分泌就会减少。
胆汁是消化脂肪的得力干将。
胆汁分泌不足,脂肪等就会在体内沉积下来,身体自然也就会发胖了。
忌:食夜宵方法:敲胆经2.丑时(1:00-3:00)深度睡眠原因:只有当人体静卧时,气血才能归于脾脏。
肝脏相当于储存能量的“仓库”。
以中医的观点而言,丑时是气血流经肝脏的时段,此时废旧的血液被淘汰,新鲜的血液再生(分解体内毒素,排出体外),肝脏的新陈代谢得以顺利进行。
肝脏提供的血液和阴津可以滋养眼睛,只有肝脏功能正常,看东西才能清晰明亮。
女人以肝为本,远离妇科疾病,一定要养好肝。
古训“女子以血为主,以肝为养”。
方法:睡觉泡脚,搓揉太冲穴、行间穴。
早晨起来之后伸伸懒腰。
3.寅时(3:00-5:00)深度睡眠原因:寅时是阳气的开端,人体气血由静变动。
肺作为“相傅之官”(宰相),只为处于沉度睡眠当中,才能使全身的各个器官都进入“休眠”状态,身体各个器官相对平衡,气血津液在肺气的推动下,输于全身,内养脏腑外润皮毛。
方法:按揉列缺穴、太渊穴、鱼际穴4.卯时(5:00-7:00)空腹饮水,晨起排便原因:每天起床后喝杯温开水,有冲洗肠胃,清理体内毒素,促进排便的效果。
大便里的毒素占人体里所有毒素的50%左右。
体内“垃圾”不能及时排出,就会给细菌提供了繁衍的温床,时间久了人体就会生病。
现在有晨起饮用盐水,蜂蜜等说法,其中饮用盐水是不可取的,其他的方法也是因个人体质而异,不可乱取。
最保险、可靠的方法是饮用温开水。
方法:掐揉合谷穴、按摩足三里穴合谷穴位于手掌虎口处,历代医家成为万能之穴,注意,此穴有滑台之嫌,孕妇绝对不可使用。
可用双手虎口相夹捏揉。
5 .辰时(7:00-9:00)吃早餐原因:清晨是人体阳气最旺之时,脾胃运化能力也最强,此时吃下的食物可以得到很好的消化吸收。
不吃早餐,胃里没有东西传来,脾没有东西运化。
道家十二时辰养生法子时——心脏最脆弱子时前一定要睡觉。
子时是指晚间23: 00时至凌晨1: 00时,此时胆经值班,是胆经运作和骨髓造血的时间。
子时是身体休养及修复的开始,应该睡觉,不要熬夜,否则会导致胆火上逆,引发失眠、头痛、忧愁等多种神经症状。
西晋(公元265—316年)太医令王叔和所撰《脉经》云:“肝之余气,泄于胆,聚而成精。
胆为中正之官,五脏六腑取决于胆。
气以壮胆,邪不能侵。
胆气虚则怯,气短,谋虑而不能决断。
”可见胆的重要性,胆汁需要新陈代谢,而人在子时前入眠,胆方能完成代谢。
在子时前入睡者,晨醒后头脑清晰,面色红润,反之则面色青白。
另外子时不宜宵夜,因不易消化会影响睡眠。
《黄帝内经》云:“胆有多清,脉有多清”,这也说明了子时心脏功能最弱,心脏病患者绝大多数会在夜间发病和死亡。
丑时——熟睡保肝脏丑时要愉快入眠。
丑时是指凌晨1: 00时至3: 00时,此时肝经值班,是肝脏修复的最佳时段。
人的思维和行动要靠肝血支持,废旧血液需要淘汰,新鲜血液需要产生,这种代谢通常在肝经最旺的丑时完成。
肝经可调节全身血液并疏导全身,使气血调和,解毒和排毒,为人体进行清洗工作。
《黄帝内经》云:“人卧则血归于肝”,所以丑时必须进入熟睡状态,以让肝脏获得充足的能量。
人熟睡时,机体血液需要量就减少了,多余的血液则藏于肝;当人劳动工作时,机体血液需要量就增加了,肝脏就会排出储藏的血液以供应机体活动的需要。
如果丑时不入睡,肝脏还在输出能量支持人的思维和行动,自己就无法完成新陈代谢了。
虚火旺盛者在这时睡着还能降虚火。
丑时前未入睡者,面色青灰,神志倦怠,易烦躁。
唐代医学家王冰(公元710—804年)在其所著《补注黄帝内经素问》中说:“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藏”,说明了人体血流量的增减情况和“肝主藏血”功能的关系。
由于肝脏对血液具有调节作用,所以人体脏腑组织各方面的活动都与肝脏有密切关系。
如肝脏有病,藏血功能失常,就会影响人体的正常活动,同时也易出现血液方面的病变。
一、子时(23:00-1:00)胆经当令国学教会我们直透事物的能力。
少阳,子时,此时宜养生机老阳,趋向灭亡。
✧养生机:子时一阳生,睡眠和寿命是相关的,此时分泌褪黑素,褪黑素过多容易引发老年痴呆症,凡得老年痴呆症者必长寿,因为他不生气。
✧凡十一藏取决于胆的生发。
✧十二生肖鼠为首:鼠小但生机大,力量大。
✧失眠的原因与治法:心肾不交导致失眠,肾水上不去收不住心火。
几点失眠说明此时的主宰有问题,阳气不足,护射不住。
1、全身放松法:泡脚20分钟或者足疗,一定要泡过脚腕或小腿肚子,泡到后背微微发汗(感冒、发烧时可以使用。
)从头到脚的放松:睡眠从头开始放松,眉头、眼、脸部、牙齿。
2、手心搓脚心法:把手心搓热后(心包经、劳宫穴),搓对脚的涌泉穴。
要保证睡眠的规律。
每周有两天至少要睡子时觉。
心、脑、肾不能缺血。
3、胃不合则卧不安:晚上七八分饱。
✧胆经自头部眼角经耳后向下经腋下,自两侧向下至第二小足趾。
✧真正治病是靠元气,自然的排异反应。
因为西医不懂经络,只能用激素。
✧案例:偏头痛左边的偏头痛和肝血不足有关右边的偏头痛和肺气下降有关小额的偏头痛和胃经有关,胃气下降,往上涌,口气,呕吐后脑的偏头痛和膀胱经有关,精气上不来天顶痛和肝经有关,和年轻时纵欲过度有关一、丑时(1-3点)肝经当令✧医家治病只看左右(左肝右肺),不治南北(心肾)✧肝开窍于目,闭目则可以养肝,人卧则血归于肝。
五脏六腑之精气尽显于眼,电脑最夺人之神气。
✧补肝法:先泄后补,男左女右手掌放在肚脐眼,逆时针按摩36下为泄,顺时针按摩36下为补。
✧男人生气伤肝,伤肝就伤了性功能,治性功能要从肝经治起。
女人生气伤乳腺和子宫,因为女人有月经,使肝得以疏泄。
过度劳累,饮酒伤肝。
生气时先由左下腹升气,后转移到右腹部肝处淤积。
✧脾主统血:脾主肌肉,极度消瘦或肥胖,重症肌无力,年纪大了萎缩下垂,唯一的办法就是多锻炼,包括糖尿病。
✧肺主皮毛,心主血肉,肾主骨(藏),肝主筋(四肢灵活性)✧所有人的出生和死亡之相类似。
十二时辰无病法
中医认为,人体内的经气就像潮水一样,会随着时间流动,且每个时辰都会有不同的经脉值班。
如果能够顺应这种经脉的变化采用不同的方法,就可以达到良好的养生效果。
亥时(晚9点至11点),为三焦经当令。
亥字在古文化中是生命重新孕育的意思,所以要让身体有一个好的起点,就要从此刻拥有好的睡眠开始。
子时(晚11点至凌晨1点),胆经当令。
这段时间正是中医养生中特别强调的子觉时间。
黄帝内经里,“凡是十一藏取决于胆”讲的就是人体内有11个脏器都依赖胆的功能支持,因此要有足够的睡眠以保胆经获得充足的能量。
丑时(凌晨1点至3点),为肝经当令。
静心养气是最好的保肝方法。
此时饮酒将会对肝造成极大的损伤。
寅时(凌晨3点至5点),肺经当令。
按照中医理论,寅时是人体阳气的开始,也是人体气血从静变为动的开始,必须要有深度睡眠,最怕有人打扰。
卯时(早晨5点至7点),大肠经当令。
早起不贪睡,晨起首先活动四肢筋骨,打太极拳,双手扣后脑,做鸣天鼓。
辰时(上午7点至9点),胃经当令。
活动后喝一杯开水,用木梳梳头百遍,然后洗漱,早餐应清淡,要吃饱。
饭后可以百步走,但不宜做强度锻炼。
巳时(上午9点至11点),脾经当令。
开窗通风后,可以从事脑力劳动,但要注意劳逸结合,让眼睛得到及时的休息。
午时(上午11点至午后1点),心经当令。
这是午餐时
间,除要营养丰富,荤素搭配外,建议可以喝点汤,菜要少盐。
酒可以喝但不能醉。
饭后宜睡午觉,不要过多。
未时(午后1点至3点),小肠当令。
午睡后可做少量和缓运动,喝一杯茶。
申时(午后3点至5点),膀胱经当令。
这是最好的学习时间,记忆力和判断力都很活跃。
除用脑学习外,要注意多喝水。
酉时(午后5点至7点),肾经当令。
这是肾虚者补肾的最好时机。
晚饭后宜吃少、清淡,可以喝点粥。
戌时(晚7点至9点),心包经当令。
准备睡眠,睡前要静心养气,用冷水洗脸、温水刷牙、热水洗脚,睡宜采取右侧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