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时辰养生要点
- 格式:ppt
- 大小:3.22 MB
- 文档页数:34
中医十二时辰养生保健知识与方法
中医认为每个时辰都对应着不同的脏器和经络,因此在不同的时辰进行不同的保健方法可以更好地保护身体健康。
以下是中医十二时辰养生保健知识和方法:
子时(23:00-01:00):肝脏养生,睡眠充足,不熬夜,不饮酒。
丑时(01:00-03:00):胆经养生,练习深呼吸,平时不要过度消耗体力。
寅时(03:00-05:00):肺脏养生,进行深呼吸,不要熬夜。
卯时(05:00-07:00):大肠养生,清晨排便,早餐要吃得清淡。
辰时(07:00-09:00):胃脾养生,早餐要吃得充足,不要过度劳累。
巳时(09:00-11:00):心脏养生,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
午时(11:00-13:00):小肠养生,午餐要吃得清淡,不要过度进食。
未时(13:00-15:00):膀胱养生,保持身体适度活动,不要久坐不动。
申时(15:00-17:00):肾脏养生,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
酉时(17:00-19:00):心包养生,注意情绪的调节,避免过度疲劳。
戌时(19:00-21:00):三焦养生,晚餐要吃得清淡,避免过度进食。
亥时(21:00-23:00):膀胱养生,睡前要保持放松,不要过度消
耗体力。
以上是中医十二时辰养生保健知识和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医十二时辰养生对照表中医十二时辰养生对照表在伟大的祖国医学里,十二时辰正好和中医中来。
每条经络对应一个时辰中运行最为活跃。
十二时辰别名解析对应生肖当令器官循行经脉常见症状子时23:00-01:00夜半,又名子夜、中夜由天黑转为天亮这一时间段。
鼠胆胆经头晕目眩、口苦、善太息。
宜熬丑时01:00-03:00鸡鸣,又名荒鸡。
指深夜过后,鸡鸣之时。
牛肝肝经胸闷、疲倦、黑眼圈、特别容易烦躁。
宜熬视寅时03:00-05:00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天刚蒙蒙亮的时候。
虎肺肺经肺部胀满、咳嗽气喘、缺盆部(包括喉宜纳忌吃什么我们就吃什么,父母有什么样的习惯我们通常也有。
我们长大了用同样的经验再教育我们的孩子,就这样,我们家族连生的病也差不如果你想让你的身体发挥地更好更长久,是时候了解一下我们身体它正的使用方法,这里我要和大家分享的是我们经络能量的循环时间:即人各主要脏腑的排毒休息时间。
23-1点:胆经一天从这里开始了。
这个时间全身肌肉松弛,各器官活动极慢,渐梦想。
圣经里说一天从夜开始,中医里将一天的子夜是阳气上升的时如果是练功。
这个是好时间。
我们说肝胆相照,11点开始肝胆开始休整象我们的喝的水经过处理后干净了才能喝,我们的血液只有经过肝排毒滤以后才能用。
这个时候要放下手里的事躺下来了,只有平躺的时候,才归于肝。
而我们睡觉真的是睡觉么?可以想象一辆行驶中的车在做保么?当然不行。
我们睡觉其实是让身体有机会来做保养,让我们全部的量放到最需要调整的部分--血液。
所以这个时候可以按摩一下胆经,做睡眠的准备,就好象细胞要做修补手术,你躺下就是让细胞有机会准备下。
1-3点:肝经到了1点,大多数人已经浅眠阶段,对疼痛特别敏感。
而且身体的部分器官工作节奏缓慢,而肝脏在加紧工作。
肝利用白天我们储藏的材进行细胞和血液的修补。
还记得我们小时候一觉醒来,总有使不完的力现在呢,老是睡不醒,这和修补做的程度有关。
白天细胞消耗越大,它要的材料越多,而我们现在吃的东西本身已经给肝造成很大负担了,更说修补了。
12时辰养生法一年有十二月之分,一天也有十二时辰之分。
养生,不仅要符合一年四季的变化,还要符合一日十二时辰的规律。
那么12时辰养生法有什么呢?下面和店铺来看看吧!12时辰养生法:12时辰养生法:第一个时辰:子时(23:00——01:00)子时胆经当令:子时一阳生,就是这个时辰人体的阳气开始生发,人睡觉的时候不可超过晚上11点,子时一定要睡觉,经常熬夜会造成失眠的症状!12时辰养生法:第二个时辰:丑时(01:00——03:00)丑时肝经当令:此时肝血生发,肝藏血,肝主筋!所谓筋,就是具有弹性的东西,人体的筋都与肝有关,如果筋的弹性没有了,是由血出的问题,血供给筋,筋才付有弹性!丑时一定要熟睡,要不然就养不起肝血,不能达到血润筋的目的!12时辰养生法:第三个时辰:寅时(03:00——05:00)寅时肺经当令:肺主气,寅时肺的工作是分配气血给其它脏器,心肝脾肺肾各需多少气血都由肺来分配,这个时辰人要进入深度睡眠才可完成分配,也就是人睡得特死的时候,在这段时间中如果醒过来是最不好的。
举例说明:如果家中有心脏病的老人,要劝他(她)尽量不做早锻炼,心脏功能不好的人,心的气血分配不足的话,容易造成心梗,那是非常危险的!12时辰养生法:第四个时辰:卯时(05:00——07:00)卯时大肠经当令:卯时大肠开始排毒,这个时辰人要大便,一天当中此时是最顺其自然的时候,人要大解不需要你去刻意去控制,它自然而然的就在这个时辰当中进行。
还有一点肺与大肠相表里,如果说大肠出了问题,也就是大解出了问题,要医治从肺找原因!12时辰养生法:第五个时辰:辰时(07:00——09:00)辰时胃经当令:中上七点至点九点,胃开始活跃,从以上所讲述的子时阳所开始开始生发一直到辰时,阳气到达最旺的刻,要补充一些阴的东西,那就是食物,食物是主阴的,所以这个时辰当中人一定要吃东西,而且要吃好,要有丰富的营养,最重要的是吃早餐是不会发胖的!经常不吃早餐,会造成胃病,更严重导致胃癌。
中医一天十二个时辰养生一。
子时----胆经当令时是半夜23点到1点足少阳,子时是人体阳气处于开始生发的状态,应该细心养护,一定要睡子时觉,是阳气生发的力量,也是为胆汁消化做准备。
二。
丑事---肝经当令时,是零辰1点到3点,足厥阴,肝生发中含着收敛,而绝不是一味的生发,此时睡觉肝要过滤血液,净化血液,供第二使用。
一定要睡觉,养生就是闭目,闭目就是养肝。
三。
寅时---肺金当令时,是零辰3点到5点,手太阴,这个时候肺要把全身的气血重新分配,要求人体一定要进入深度睡眠当中,肺是“肺朝百脉”是宣发与萧降的,一旦萧降失职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四。
卯时---大肠经当令,手阳明,是早上5点到7点是排便,排毒的时间,它吸收水分排泄糟粕,如果在这个时候不排便,大肠是会反吸收的,把毒素吸收掉。
五。
辰时---胃经当令时,早晨7点到9点,足阳明,多气多血,维系我们一生最为重要的经脉,保护好决定我们长寿的原因,这个时候一定要吃早餐。
六。
巳时---脾经当令时,上午9点到11点,足太阳,这个时候学习的好时间。
七。
午时---心经当令时,手少阴中午11点到1点这个时候是阴气收敛的时候,阴的功能开始起作用,阴气不可以消化万物,这个时候就不易吃东西,不可以做太大的决定,天地交合作用太强,整个磁场会影响人的思维,能量不够是抗不过天意的,最好养生就是休息一会儿,睡不着就闭目休息一会儿。
八。
未时---小肠经当令时,手太阴,是下午1点到3点,小肠吸收被脾胃腐熟后的食物精华,然后再把它分配给各个器官,所以中午饭要吃的营养全面一点才有易于吸收。
九。
申时---膀胱经当令时,足太阴,是下午3点到5点,这个时候是记忆力最好的时候,膀胱经贯穿我们全身,属太阳,在督脉两边往上一直到脑。
十。
酉时---肾经当令时,足少阴,是下午5点到7点,这个时候肾经开始用作,此时吃些进补的药,是补肾的好时间可以静休息一下。
十一。
戊时---心包经当令时,手厥阴,是傍晚7点到9点,这个时候可以娱乐,心包经主喜,音乐。
中医十二时辰养生法则
中医十二时辰养生法则是根据人体的生理规律和自然界的变化,将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对应不同的脏腑经络和养生法则。
以下是中医十二时辰养生法则的概述:
1. 子时(夜半11点-1点):养肾。
应早睡早起,保持充足的睡眠。
2. 丑时(凌晨1点-3点):养胆。
应保持心情平稳,避免过度激动。
3. 寅时(凌晨3点-5点):养肝。
应清晨起床,进行适量运动,呼吸新鲜空气。
4. 卯时(早晨5点-7点):养肺。
应进行深呼吸,锻炼呼吸功能。
5. 辰时(早晨7点-9点):养胃。
应适当进食早餐,注意饮食卫生。
6. 巳时(上午9点-11点):养心。
应保持心情愉快,避免过度劳累。
7. 午时(中午11点-1点):养小肠。
应避免暴饮暴食,保持正常的饮食习惯。
8. 未时(下午1点-3点):养膀胱。
应适量饮水,定时排尿。
9. 申时(下午3点-5点):养三焦。
应适当休息,放松身心。
10. 酉时(傍晚5点-7点):养肾。
应进行适量运动,保持身体活跃。
11. 戌时(晚上7点-9点):养胆。
应保持心情平稳,避免过度激动。
12. 亥时(晚上9点-11点):养肝。
应早睡早起,保持充足的睡眠。
中医十二时辰养生法则强调根据不同的时辰,采取相应的养生方法,以促进人体的健康和平衡。
这些法则在中医养生实践中被广泛应用,但仍需结合个体差异和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十二时辰养生表,建议收藏:辰时(7点
建议收藏:
辰时(7点-9点):胃酸分泌旺盛,一定要吃早饭。
巳时(9点-11点):脾土当道,思虑伤脾,所以尽量放松心情。
午时(11点-13点):心经当令,适合小憩,以养精神。
未时(13点-15点):适合养护小肠,可顺时针按摩小腹,促进肠道蠕动。
申时(15点-17点):膀胱经活跃,一定多饮水。
酉时(17点-19点):空拳敲打腿内侧,养护肾气。
戌时(19点-21点):心包经当道,可以饭后进行按揉。
亥时(21点-23点):准备休息,可以按揉三阴交穴,帮助睡眠。
子时(23点-1点):胆经当令,不要吃夜宵,让胆休息。
丑时(1点-3点):肝气最旺,不要熬夜,以免肝阳外溢。
寅时(3点-5点):肺气始降,建议静静地休息,避免肺气受到干扰。
卯时(5点-7点):大肠蠕动加快,适合排泄,排出一夜的残渣毒素。
(关注@邱医帮你瘦,健康养生不迷路!)
#健康真知计划# #邱医聊健康#。
24时辰养生24时辰养生在中医理论中,不仅四季的变换是一个完整的循环,有一套相应的养生理论,一天24小时也是如此。
下面店铺给大家介绍24时辰养生的知识,希望对你有用!时辰养生:子时(晚上23点~凌晨1点)胆经最旺盛。
此时是一天中最黑暗的时辰,阳气开始生发。
《黄帝内经》曰:“凡十一脏皆取于胆。
”胆气生发起来,全身气血才能随之而起。
子时睡眠了,胆经才能完成代谢。
“胆有多清,脑有多清。
”凡在子时前入睡者,晨醒后头脑清新,气色红润;反之,子时不入睡者,日久面色青白,易生肝胆疾病。
因此,人在此时入睡,对一天至关重要,也就是在养阳气,养好阳气对人的寿命至关重要。
时辰养生:丑时(1~3点)肝经最旺盛。
《素问·五脏生成篇》曰:“故人卧血归于肝。
”肝内血液充足,可维护肝的疏泄功能,使之冲和条达,充分发挥解毒滤过的作用。
此时一定要睡好,就能养好肝血。
否则易出现急躁易怒、焦虑、神经衰弱,老年人易患痴呆等精神性疾病。
时辰养生:寅时(3~5点)肺经最旺盛。
将肝贮藏解毒的新鲜血液输送到全身。
《素问·经脉别论》说:“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
”血的运行要依赖气的推动,肺主呼吸,调节全身的气机。
此时肺经旺盛,有助于肺气调节和输布血液,运行百脉。
这个阶段是从静变为动的开始,它是通过深度睡眠来完成的。
肺脏有病、心功能不太好的老年人不要急于起床,也不提倡早起晨练。
等太阳出来之后,空气新鲜时,可以活动一下,而早晨是阳气生发的时候,要顺其生发,迎接新一天的到来。
时辰养生:卯时(5~7点)大肠经旺盛。
中医有“肺与大肠相表里”之说,卯时肺经气血入大肠经,此时天已亮了,早晨起床喝适量水,促进排便,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排便后多做提肛运动,可防止便秘、痔疮、脱肛等病。
时辰养生:辰时(7~9点)胃经旺盛。
此时是人们吃早点的时候,一定要吃好,这也是胃部消化吸收能力最旺盛的时辰。
时辰养生:巳时(9~11点)脾经旺盛。
黄帝内经十二时辰养生法对照表谈十二时辰养生,首先就要谈到经络问题。
而说到经络学说,就要先谈谈《黄帝内经》。
下面店铺给大家介绍黄帝内经十二时辰养生法对照表,希望对你有用!十二时辰养生法对照表十二时辰养生法一、子(zǐ)时:(夜里11 —次日1点) 胆经当令子时,是指夜里23点至凌晨1点,胆经当令。
子时是一天当中阴气最重的时候,一根阳爻开始升发了。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阳气为三种,一阳为少阳,二阳为阳明,三阳为太阳。
少阳之气,是指刚刚出生的阳气,也叫子时一阳生。
是少阳之火,阳气还特别的小,所以要保护好阳气,就一定要睡好“子时觉”,当人体处于深度睡眠状态中,会有利于人体的少阳之气升发,因为夜间属阴,睡眠好不仅能养阴,而且还能阴中生阳。
二、丑(chǒu)时:(夜里1—3点) 肝经当令丑时,是指凌晨1点至3点,肝经当令。
肝主藏血,人在丑时一定要有好的睡眠,否则就养不起肝血。
《黄帝内经》记载:"人卧则血归于肝"。
每晚11点至凌晨3点,人体经络巡行走肝胆经,此时处于睡眠状态,肝脏方可趁机休息,修补损伤的细胞。
如果丑时前未入睡的人,次日起床面色灰暗,情绪倦怠而易烦躁。
三、寅(yín)时:(夜里3—5点) 肺经当令寅时,是指凌晨3点至5点,肺经当令。
这个时候是人体气血由静转动的过程,且必须通过深度睡眠来完成。
肝在丑时将血液更新后,肺在寅时将血液输入全身,故有肺朝百脉之说。
人在清晨起来,面色红润,神清气爽。
所以,寅时睡觉,色红精气足,精力充沛。
四、卯(mǎo)时:(上午5—7点) 大肠经当令卯时,是指早晨5点至7点,大肠经当令。
这时候天也基本上亮了,天门开,地户也要开。
所以,在这个时间里人应该正常地排便,将人体在夜间修复、合成、代谢的垃圾、毒素排除体外。
五、辰(chén)时:(上午7—9点) 胃经当令辰时,是指早晨7点至9点,胃经当令。
清洁+营养=平衡,垃圾代谢出去后,人体需要补充营养,所以在这个时辰人要吃早餐,来为身体补充一些阴(即营养)。
中医十二时辰经络养生原则中医的时间观念和经络理论十分重要,古人认为人身体的器官和经络是和时间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十二时辰分别对应十二个经络,按照不同的时间段对应不同的器官和经络,同时也对应不同的饮食和养生方法。
下面分别介绍中医十二时辰经络养生原则。
1.子时:23点至凌晨1点子时对应的是肝经,养生原则是“早睡早起”,睡前半小时不要做过于刺激性的事情,如看电视、玩电脑等,同时要避免熬夜。
食物上建议多吃蔬菜、水果和碳水化合物,避免刺激性的食物和饮料。
2.丑时:凌晨1点至3点丑时对应的是肺经,养生原则是保持安静和深呼吸。
要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清新,睡眠充足,可以进行一些放松身心的运动或静坐冥想。
食物上建议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汤粥等,要避免食用过多的油腻食物。
3.寅时:凌晨3点至5点寅时对应的是大肠经,养生原则是“清晨排便”,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保持肛门卫生。
同时要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饮酒和熬夜等。
4.卯时:早上5点至7点卯时对应的是胃经,养生原则是“早起喝水”,可以喝一杯温水或加一些蜂蜜,帮助排毒,改善胃肠功能。
要注意饮食规律,避免过量进食和空腹。
食用一些易于消化的食物,如粥、馒头等。
5.辰时:早上7点至9点辰时对应的是脾经,养生原则是“早餐稳定”,吃平衡营养的早餐,注意饮食规律。
避免食用生冷刺激性食物,应该多吃一些干净、易消化的食物。
6.巳时:上午9点至11点巳时对应的是心经,养生原则是避免过度劳累和过度思虑,要保持心情愉悦,放松身心。
饮食上建议多吃一些含有维生素C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西红柿等。
7.午时:中午11点至下午1点午时对应的是小肠经,养生原则是午餐要吃得饱并避免强烈的情绪波动,不要过度进食,不要过快进食。
多食蔬菜水果等碱性食物,少食肉类等酸性食品。
8.未时:下午1点至下午3点未时对应的是膀胱经,养生原则是保持身体均衡运动,避免长时间的坐姿、站立或走路,同时要注意排尿和饮水的规律。
避免过度疲劳和过度思虑,建议吃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十二时辰养生法是基于一天中的不同时间段,结合阴阳、脏腑、经络、气血等理论,提出相应的养生方法。
具体如下:
1.丑时(凌晨1点到3点):肝经当令,这个时段一定要有好
的睡眠,否则会影响肝脏排毒。
丑时过后,阳气生发,此时应逐渐转入深度睡眠,以养肝血。
2.寅时(凌晨3点到5点):肺经当令,这个时段是人体从静
变为动的开始,是转化的过程,需要深度睡眠。
对于有呼吸系统疾患、心脏病的人,要特别注意这个时段的睡眠质量。
3.卯时(早晨5点到7点):大肠经当令,这个时段应正常排
便,起床活动。
4.辰时(早晨7点到9点):胃经当令,这个时段应该吃早
餐,补充营养。
5.巳时(上午9点到11点):脾经当令,这个时段应适度活
动,促进消化。
6.午时(中午11点到13点):心经当令,这个时段应小睡片
刻,以养心气。
7.未时(下午13点到15点):小肠经当令,这个时段应多喝
水,以养小肠。
8.申时(下午15点到17点):膀胱经当令,这个时段应多喝
水,以促进排尿。
9.酉时(下午17点到19点):肾经当令,这个时段应避免过
度劳累,以养肾气。
10.戌时(晚上19点到21点):心包经当令,这个时段应保持
心情舒畅,以养心包。
11.亥时(晚上21点到23点):三焦经当令,这个时段应逐渐
安静下来,以养三焦。
以上是根据一天中的十二时辰对应的养生方法。
总的来说,要注意阴阳平衡、气血流畅、脏腑协调、经络畅通,才能保持身体健康。
黄帝内经12时辰养生法1.子时养护胆经:气血流注,保护体内的暖阳时间:23:00-1:00,养生之道:胆的生理功能是供应内脏胆汁,帮助食物的消化代谢,要按时睡眠。
调畅胆气:一定要吃早餐,夜宵阻挡胆汁的分泌。
2.丑时养护肝经:深度睡眠,让生命之树常青时间:1:00-3:00。
养生之道:要在精神上保持柔和,舒畅,不要暴怒和抑郁,以维持其正常的疏泄和排毒功能,还要以熟睡来维持肝主藏的造血功能.3.寅时养护肺经:天亮起身,令气血整装待发。
时间:3:00-5:00。
养生之道:这时全身器官都要休息,让肺合理地分配气血。
4.卯时养护大肠经:排出毒素,轻微运动保健。
时间:5:00-7:00。
养生之道:养成在这个时段排便的习惯,可以喝一杯水,锻炼一下身体,都有助于排便。
5.辰时养护胃经:营养早餐,饭后百步助消化。
时间:7:00-9:00。
养生之道:此时应吃热早餐,比如豆浆,热稀饭,山药粥,蔬菜,等。
6.养护脾经:分解食物,为人体的后天之本。
时间:9:00-11:00。
养生之道:早餐之后,这个时间段要消化食物,早餐尽量不要吃辛辣刺激,生冷的食物。
7.午时养护心经:睡好午觉,护好人体的君王。
时间:11:00-13:00。
养生之道:此时应安静的睡午觉,大约15-60分钟为宜。
最好是躺着睡。
8.末时养护小肠经:充足营养,让肠道气血顺畅。
时间:13:00-15:00。
养生之道:午餐一定要吃好,要精,要丰富,要主食,肉类,蔬菜配合着吃。
9.申时养护膀胱经:喝水养生,长久保持健康活力。
时间:15:00-17:00。
养生之道:此时应多喝白开水,以利于排尿。
10.养护肾精:休息调养,收藏脏腑的精华。
时间:17:00-19:00。
养生之道:此时运动量不能太大,也不能饮用大量的水,以免增加肾脏的负担,此时应适当的休息。
此时散步,登楼梯都可以锻炼肾精。
此时可以喝些补肾脏的汤,11.戌时养护心包经:静心养神,与心脏拉好关系。
时间:19:00-21:00。
中医十二时辰养生中医十二时辰养生一、子时(夜半11点至凌晨1点)⒈作息调节: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11点前入睡。
⒉饮食调理:避免辛辣食物和油腻食物,可以适量食用温补食材和粥类。
⒊动态锻炼:进行缓和的身体活动,如散步或轻柔的瑜伽。
⒋心理调养:放松心情,进行冥想或放松音乐。
二、丑时(凌晨1点至3点)⒈呼吸练习:进行深呼吸或缓慢的呼气,有助于放松身心。
⒉饮食调理:避免进食过多,可以喝一杯温水。
⒊室内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过于昏暗或过于明亮。
⒋身体保养:进行头部按摩或放松全身肌肉。
三、寅时(凌晨3点至5点)⒈保持安静:保持安静的环境,避免与他人交谈或使用方式。
⒉起床活动:进行轻柔的伸展运动,如慢跑或瑜伽。
⒊特殊食材:早餐可以食用有益于肝脏的食物,如苦瓜或藕。
⒋内容完成四、卯时(早晨5点至7点)⒈充足睡眠:确保充足的睡眠时间,早起时不要过于匆忙。
⒉早餐营养:食用易消化的早餐,如面包、牛奶和水果。
⒊增加能量:进行有氧运动,如慢跑或跳绳,以增加体力和活力。
⒋注意呼吸:进行深呼吸练习,增加氧气供应。
五、辰时(早上7点至9点)⒈睡眠养生:保持充足的睡眠,并保证清晨的阳光照射。
⒉早餐选择:选择富含纤维的食物,如全麦食品和豆类。
⒊饮食搭配:尽量搭配水果和蔬菜,发酵食物以及谷物。
⒋运动计划:进行有氧运动,如慢跑或游泳。
六、巳时(上午9点至11点)⒈办公环境:确保办公桌周围的空气流通,并定期伸展身体。
⒉工作调节:定时休息,进行眼部放松或颈部按摩。
⒊饮食规律:注意营养均衡,避免过度饮食或跳餐。
⒋心理调适:保持心情愉悦,与同事进行积极沟通。
七、午时(中午11点至下午1点)⒈午睡时间:尽量安排午间小睡,保持30分钟至1小时的午睡时间。
⒉饮食选择:进行轻盈的午餐,避免油腻和辛辣食物。
⒊轻松活动:进行放松的身体活动,如散步或瑜伽。
⒋心理放松:听音乐或观看有趣视频,放松心情。
八、未时(下午1点至3点)⒈工作效率:注意适当调整工作节奏,避免过度疲劳。
十二时辰养生经典语录
1. 黄昏时光是宝贵的时间,要在这个时段进行一些轻松的活动,如散步、读书或冥想,有助于放松身心。
2. 早晨的时间应用来进行身体锻炼,如晨跑、太极或瑜伽,可以激活身体的能量,提高身体素质。
3. 中午时分,要避免午睡过长时间,过度的午睡会导致身体机能下降,不利于精神状态的调整。
4. 上午是学习工作的黄金时间,要保持专注和高效率,尽量避免分散注意力的行为,如刷手机、玩游戏等。
5. 夜晚是人体修复与休息的时间,要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避免熬夜和过度用眼,有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和精神状态。
6. 清晨时分,可以进行一些呼吸操或冥想,以提高身体的氧气摄入量和血液循环,有助于提升身体的健康。
7. 傍晚时分,可以进行一些放松的活动,如听音乐、打扫房间或跟朋友聊天,有助于缓解一天的压力和疲劳。
8. 午时是阳气最旺盛的时候,要注意午餐的搭配,以清淡为主,避免过度饱胀和消化不良。
9. 午后不宜进行剧烈运动,可以选择一些轻松的活动,如散步或伸展运动,有助于恢复体力和放松身心。
10. 夜晚要避免过度用眼和长时间接触电子设备,如手机、电视等,有助于保护眼睛和提高睡眠质量。
11. 下午时段可适量饮用茶水,如绿茶、花草茶等,有助于提神醒脑和消除疲劳。
12. 晚间可进行一些放松的活动,如泡脚、做按摩或喝杯温牛奶,有助于促进睡眠和身体的舒缓。
十二时辰养生法古代养生家根据昼夜阴阳的变化规律制定了“十二时辰养生法”。
1.卯时(5:00—7:00)。
见晨光即披衣起床,叩齿300次,转动两肩,活动筋骨,先将两手搓热,擦鼻两旁、熨摩两目六七遍;再将两耳揉卷五六遍;然后以两手抱后脑,手心掩耳,用食指弹中指、击脑后各24次。
然后去室外打太极拳或练其他导引术。
2.辰时(7:00—9:00)。
起床健身后,饮一杯白开水,用木梳梳发百余遍,有醒脑明目的作用。
洗脸漱口,早餐。
早餐宜食粥,宜淡素,宜饱。
饭后,徐徐行走百步,边走边以手摩腹,老年人脾胃虚弱,轻微活动和按摩腹部可促进肠胃蠕动,增强消化。
3.巳时(9:00—11:00)。
此时或读书、或理家,或种菜养花。
疲倦时即闭目静坐养神,或叩齿咽津数十口。
不宜高声与人长谈,因为说话耗气,老年人本来气弱,所以须“寡言语以养气”。
4.午时(11:00—13:00)。
午餐应美食,不是指山珍海味,而是要求食物暖软,不要吃生冷坚硬的食物。
只吃八分饱。
食后用茶漱口,涤去油腻,然后午休。
5.未时(13:00—15:00)。
此时或午眠或练气功,或邀友弈棋,或浏览时事(相当于现代人看报),或做家务。
6.申时(15:00—17:00)。
此时或读名人诗文,或练书法,或去田园绿地,或观落霞。
7.酉时(17:00—19:00)。
晚餐宜早,宜少,可饮酒一小杯,不可至醉。
用热水洗脚,有降火、活血、除湿之功效。
晚漱口,涤去饮食之毒气残物,以利口齿。
8.戌时(19:00—21:00)。
轻微活动后安眠。
睡时宜右侧,“睡如弓”。
先睡心,后睡眠,即睡前什么都不想,自然入睡。
9.亥子(21:00—1:00)。
安睡以养元气,环境宜静,排除干扰。
“睡不厌蹴,觉不厌舒”。
即睡时可屈膝而卧,醒时宜伸脚舒体,使气血流通,不要只固定一种姿势。
10.丑寅(1:00—5:00)。
此时为精气发生之时,人以精为宝,宜节制房事,但也不宜强制,60岁以后可20日或一个月一次。
根据「子午流注」的定律,如果经常在某时辰感到某脏腑不适,可能是该脏腑受病邪入侵,或较虚弱所致。
十二时辰养生要点
子时——睡觉保护阳气
丑时——肝经造血时间
寅时——号脉的最好时机
卯时——空腹喝水,排出毒素
辰时——早餐营养药均衡
巳时——工作学习的第一个黄金时间
午时——睡好午觉养阳气
未时——保护血管多喝水
申时——工作学习的第二个黄金时间
酉时——预防肾病的最佳时期
戌时——工作学习的第三个黄金时间
亥时——准备休息
寅时天亮便起身,喝杯开水楼下行;
定时如厕轻如许,卯时晨练最宜人;
辰时看书戏幼孙,巳时入厨当灶君;
午时进餐酒少饮,未时午休要抓紧;
申时读报写诗文,酉时户外看流云;
戌时央视新闻到,闭目聆听好养神;
亥时过半快洗漱,子时梦中入画屏;
丑时小解一时醒,轻摩“三丹”气血盈;
脉络通畅心如水,一觉睡到金鸡鸣。
导读一天24个小时,分为十二个时辰。
每一个时辰有各自的健康法则,遵守它们,是养生之必须。
例如,子时该安静入睡,如果熬夜,那必然有损于健康。
如何度过一天才是最健康的呢?在这十二个时辰里,我们要做到这些。
子时(23~1点)子时又叫夜半、子夜、中夜。
肝经旺盛。
此时阴气最重,阳气初生而微弱,宜养阴而护阳。
古人提倡睡好“子午觉”,即子时和午时的睡眠对人最为有益。
子时应卧床安静入睡,从浅睡眠过渡到深睡眠。
睡眠质量高,有利于肝胆排毒代谢,补血生髓。
爱熬夜的人多是子时不睡,用脑、用眼、思虑过度,最是耗伤阴血,损伤阳气,晨起后往往疲倦乏力、头脑昏沉、面色晦暗、眼圈青黑浮肿。
子时不睡,长期熬夜,尤损体质,是养生大敌。
丑时(1~3点)丑时又叫鸡鸣、荒鸡。
肝经旺盛。
肝藏血,丑时正是肝脏造血、排毒、修复的最佳时间,肝主生发,此时阳气已渐长,需好好养护。
丑时最宜深度睡眠,最忌熬夜。
“丑时睡得香,脸上无斑疮”,此时经常不睡者容易肝血失养,而致情志不舒或烦躁易怒,面色青灰无光,皮肤长色斑或痤疮、癣疹,并易生肝病。
寅时(3~5点)寅时又叫平旦、黎明、早晨、日旦等,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
肺经旺盛。
此时阴阳开始平衡,人体呼吸深长,需要较深而平静的睡眠。
“肺朝百脉”,养肺时间睡眠好的人,清晨起来面色红润,毛发光泽,精力充沛。
而肺弱及有肺病者,此时病情易加剧而咳醒,气血不足者此时易早醒,心气虚者易大汗,肾虚者易腹泻、多尿,糖尿病患者易低血糖,心血管疾病患者易心梗,虚弱老者易死亡。
寅时是“黎明前的黑暗”,此时的身体状况最能反映出人的健康状况。
卯时(5~7点)卯时也叫日出、日始、破晓、旭日等,为太阳初升之时。
大肠经旺盛。
随着太阳升起,人体阳气也逐渐升腾,人从睡眠中醒来,精神状态饱满。
由于此时是大肠排毒的时间,大肠蠕动比较旺盛,所以,应养成晨起排便的习惯,对健康特别有益,空腹喝一杯温开水,温润大肠,再去排便会更加顺畅。
卯时血压会出现“晨峰”现象,升高较快,所以,心血管疾病患者在起床、洗漱时都要格外当心,避免发生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