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质量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质量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质量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质量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质量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08110116课程名称:质量管理课程英文名称Quality Management

课程所属单位(院(系)、教研室):经贸管理学院管理教研室

课程面向专业:工商管理

课程类型:(填写必修课或选修课)必修先修课程:生产管理统计学学分:总学时:48 (其中理论学时:48 实验学时:)

二、课程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主要讲述质量管理基本知识以及常用的统计质量控制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质量管理基本知识,并具有运用常用统计方法分析和解决质量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绪论

1、教学内容:

1)、质量—全球追求的目标

2)、质量战略

3)、名牌战略

4)、质量文化

2、教学要求:

1)、质量管理各阶段的特点;

2)、掌握全面质量管理的含义、基本观点和基本要求;

3)、掌握质量战略、名牌战略的概念和意义,了解质量文化。

3、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全面质量管理的含义、基本观点和基本要求;

4、教学方法与手段:

主要采取课堂讲授的方法并结合案例教学;

(二)、质量管理与ISO族标准

1、教学内容:

1)、现代企业质量管理概论

2)、ISO 9000 族的产生与发展

3)、ISO 9000的实施

2、教学要求:

1)、了解ISO9000系列标准和ISO14000系列标准产生的背景;

2)、了解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的产生和构成;

3)、掌握ISO9000:1994标准的构成;了解质量认证的内容和过程;

4)、重点掌握2000版ISO9000族标准的构成,ISO9000与ISO14000、ISO9000与TQM主要的联系与区别。

3、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2000版ISO9000族标准的构成,ISO9000与ISO14000、ISO9000与TQM主要的联系与区别

4、教学方法与手段:

主要采取课堂讲授的方法并结合案例教学;

(三)、企业质量管理

1、教学内容:

1)、技术准备过程的质量管理

2)、制造过程的质量管理

3)、辅助服务过程的质量控制

2、教学要求:

1)、量管理基础工作;

2)、产品质量设计的概念、职能,产品质量设计评审

3)、制造过程质量管理工作的内容、重点

4)、重点掌握服务质量管理的一般结构和模式,提高顾客满意度的途径,顾客满意经营的目标、方法和步骤。

3、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服务质量管理的一般结构和模式,提高顾客满意度的途径,顾客满意经营的目标、方法和步骤。

4、教学方法与手段:

主要采取课堂讲授的方法并结合案例教学;

(四)、过程控制常用的工具

1、教学内容:

1)、质量变异的统计观点

2)、工序能力工序能力指数

3)、控制图的绘制及分析

4)、常用的质量分析方法

2、教学要求:

1)、掌握产品特性波动的原因和波动的规律;

2)、了解过程统计推断的原理;

3)、重点掌握过程能力的概念、分析和判断方法,控制图的原理和方法,掌握控制图的种类;

4)、了解控制图的两种判断错误及其原因分析。

5)、了解质量管理的新、老七种工具

3、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过程能力的概念、分析和判断方法,控制图的原理和方法,掌握控制图的种类;

4、教学方法与手段:

主要采取课堂讲授的方法并结合案例教学

(五)、质量检验

1、教学内容:

1)、质量检验概述

2)、抽样检验概述

3)、抽样方案的统计分析

4)、抽样方案设计

2、教学要求:

1)、了解抽样检验的基本术语、分类、产品质量的判断过程;

2)、掌握质量检验的管理制度和组织工作,验收抽样方案的接收概率和OC曲线的特点,消费者和生产者的风险;

3)、掌握各种类型的抽样方案设计

3、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验收抽样方案的接收概率和OC曲线的特点,消费者和生产者的风险;掌握各种类型的抽样方案设计

4、教学方法与手段:

主要采取课堂讲授的方法并结合案例教学

(六)、质量的经济性与质量成本管理

1教学内容:

1)、质量效益与质量损失

2)、提高质量经济性的重要途径

3)、质量成本的基本概念

4)、质量成本管理

2教学要求:

1)、重掌握质量成本的特点、构成比例、特性曲线。

2)、掌握质量成本优化。

3)、了解质量成本的预测与计划。

4)、质量成本控制的方法。

3、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质量成本的特点、构成比例、特性曲线。

4、教学方法与手段:

主要采取课堂讲授的方法并结合案例教学

(七)、各国质量管理模式

1、内容:

1)、美国模式,美国国家质量管理奖

2)、日本模式,戴明奖

3)、欧洲模式,卓越化模式EFQM

4)、我国国家质量管理奖

2教学要求:

对包括我国在内的质量管理模式和质量管理奖要了解

3、教学方法与手段:

主要督促学生自学。

四、学时分配

学时分配表

五、教学环节与教学要求:

本课程采用课堂讲授、案例教学和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其中课堂讲授是本课程的主要教学环节。讲授方式上,力求深入浅出、形象生动和,贯穿分析、综合的方法,尽可能采用数据和图表以达到简明扼要、直观明了、易于理解的目的。部分章节以学生自学为主,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对部分作业课堂讲解,以巩固课堂所学重点知识。

六、课程考核办法:闭卷考试

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教材:刘广弟编著,《质量管理学》,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年4月第2版参考书目:

章渭基、韩之俊等编著:《质量控制》,科学出版社,1988;

冯祥源编著:《质量管理工程学》,中国标准出版社,1992;

伍爱编,《质量管理学》,暨南大学出版社,2001;

湛东亥编,《质量管理概论》,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执笔人:赵伟时间:2005. 6. 2

一课程目标与教学任务

本课程主要讲述质量管理基本知识以及常用的统计质量控制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质量管理基本知识,并具有运用常用统计方法分析和解决质量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提要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质量—全球追求的目标

第二节质量战略

第三节品牌战略

第四节质量文化

第二章质量管理与ISO族标准

第一节现代企业质量管理概论

第二节ISO 9000 族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节ISO 9000的实施

第三章企业质量管理

第一节技术准备过程的质量管理

第二节制造过程的质量管理

第三节辅助服务过程的质量控制

第五章过程控制常用的工具

第一节质量变异的统计观点

第二节常用的质量分析方法

第五章质量的经济性与质量成本管理第一节质量效益与质量损失

第二节提高质量经济性的重要途径第三节质量成本的基本概念

第四节质量成本管理

三实验与实践

四学时分配

总学时为36学时,学时分配表如下:

五教材

刘广弟编著:《质量管理学》,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年4月第2版

六参考资料

1.章渭基、韩之俊等编著:《质量控制》,科学出版社,1988。

2.冯祥源编著:《质量管理工程学》,中国标准出版社,1992。

3.伍爱编,《质量管理学》,暨南大学出版社,2001。

4.湛东亥编,《质量管理概论》,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七课程考核方法

1、案例:日立的全员质量管理、丰田汽车案例、制造

业通用品质手冊等

2、课堂参与:每次课留10-15分钟时间提问和答疑;定

期组织学生讨论和自由发言.

3、考试:要求学生用小论文的形式理论结合实际分析

我国中、小企业在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出

现的问题,并就这些困难和问题的解决阐述各自的观点和建

议。

西方财务会计

经贸管理学院

罗颖赵伟

你脸上云淡风轻,谁也不知道你牙咬得多紧。你笑得没心没肺,没人知道你哭起来只能无声落泪。

质量管理课程设计

一、某纺织梳理器材公司产品质量分析 (一)试用Minitab软件,绘制缺陷项目排列图,确定主要问题是什么1.用Minitab软件绘制缺陷项目的排列图如下: 图1 缺陷项目的排列图 由上图可知,某纺织梳理器材公司产品质量主要问题是硬度不高和硬度过高,并且这两个的问题不合格百分比分别达到了整个不合格百分比的50.8%,26.1%,因此应该将精力持续的集中于这两个问题上,想办法解决,从而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降低成本,获得较大的利益。 (二)用给出的坯条硬度测定数据,利用Minitab软件对该工序的稳定 性和工序能力进行分析。该指标的技术要求为:190 1.计算出样本均值和样本标准差 结果见表1 + 15 -10

2.用Minitab软件画出均值-标准差控制图

由X单值控制图可知,第8个和第9个样本号超出控制线,原因可能是过程偏移,量具需要调整或设备不稳定等。 工序能力指数Cp=0.64,Cpk=0.54这两个值都比较比较小,且相差不大 ,Cp≤0.67,说明过程能力严重不足,应该扩大公差范围,加严对特性值波动的的限值,用精度较好的设备以降低成本。

二、持续质量改进在空调热交换器生产车间的应用 (一)根据表,对产品质量补充定性分析。 定性分析补充:通过上述缺陷类型的排列图可知,目前热交换器焊口质量缺陷影响最严重的是虚焊和夹渣。其中,虚焊的缺陷最大,占50%,而夹渣则占31.3%,所以需要集中力量解决这两个方面的问题,尤其是虚焊的问题。从前面的焊口原理分析可以看出,半圆管和喇叭口的配合间隙不当是导致虚焊的主要原因。 (二)根据相关数据分别对弯管机工序、套环工序、胀管工序补充改进方案 弯管机工序补充:热交换器一车间半圆管弯管机的过程能力Cp≤0.67严重不足,二车间的工序能力1

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教学大纲

《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是食品检测专业课之一。 本课程应先修高等数学,应用概率统计,计算机应用基础等课程后进行。 该课程是为食品生产和经营管理直接服务的一门应用科学。“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是社会生活中人们最关心的内容之一,特别在我国加入WTO后,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更是受到各级政府和广大消费者的高度重视。因此,对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和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的研究与相关知识普及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学习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管理,有助于人们认识现代社会质量含义和质量竞争的方式与特点,有助于保证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与安全,维护消费者身体健康与社会安定,有助于改善企业管理,提高产品及服务的质量竞争力,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益,推动食品贸易的发展。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企业只有加强质量管理,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以质量开拓市场,以质量巩固市场,才能取得丰厚的利润和更大的经济效益。因此,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程以现代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管理科学的观点,系统阐述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管理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重点介绍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管理基础,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控制与数理统计方法、质量的经济性与质量成本管理、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检验管理等内容。同时,还介绍现代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管理的新方法和发展动态,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现代社会质量含义和质量竞争的方式与特点,掌握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管理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为与食品企业相关的产品设计、生产、商贸流通和管理等工作服务。 二、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食品检测专业的专业课之一。是为食品生产和经营管理直接服务的一门应用科学。“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是社会生活中人们最关心的内容之一,特别在我国加入WTO后,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更是受到各级政府和广大消费者的高度重视。因此,对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和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的研究与相关知识普及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学习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管理,有助于人们认识现代社会质量含义和质量竞争的方式与特点,有助于保证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与安全,维护消费者身体健康与社会安定,有助于改善企业管理,提高产品及服务的质量竞争力,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益,推动食品贸易的发展。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网络信息化的发展,如何保证并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已成为食品企业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企业只有加强质量安全管理,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以质量安全开拓市场,以质量巩固市场,才能取得丰厚的利润和更大的经济效益。因此,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产品质量的产生、形成和实现过程的管理。 三、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系统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正确掌握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并具有应用所学知识来分析和处理食品生产与流通中的质量问题。 四、理论教学安排及学时分配

管理会计-教学大纲

Management Accounting Module syllabus Unit Name: Management Accounting Unit Code: ACCT 103 Credits: 3 1. Unit description This course tends to train the students for fundamental skills in management accounting, accompanies with the applications in management decision making, devising planning and performance management. You will be expected to develop the expertise in financial reporting and control to assist management in the formul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n organization's strategy On the completion of the course, you will become familiar with the basic terminology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 You will be exposed to the contemporary enterprises management accounting practice to enhance the problems-solving ability. On successful completion of the module, learners will be able to: ●Explain the key theories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 such as cost-volume-profit analysis, performance evaluation, etc. ●Apply the basic theories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 to solve the practical problems of enterprises differentiation analysis and product pricing in particular. ●Be familiar with the modeling the organization's costs based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puts and outputs of the resources involved in the production of products and services it provides. ●Use inductive and deductive reasoning about past and future outcomes for continuous optimization efforts in management.

质量管理课程设计

《质量管理》课程设计报告 目 录 一、某纺织梳理器材公司产品质量分析.............................................(1) 二、某电缆厂产品质量分析............................................................(9) 三、持续质量改进在空调热交换器生产车间的应用..............................(16) 四、某手表厂质量控制 (23) 五、湖南工程学院宿舍满意度问卷调查 (31) 六、参考文献..............................................................................(41) 七、致谢....................................................................................(42) 八、附录 ................................................................................. (43) 九、课程设计成绩评价表 (44) 题目一 某纺织梳理器材公司产品质量分析 (一)题目 某公司是一家专业制造纺织梳理器材的中外合资企业。公司的产品有金属针布、 弹性 针布、固定盖板针布、分梳辊与分梳辊针布、整体锡林,其中主 导产品金属针布和弹性盖板针布的产销售量,连续多年来在国内同行一直遥遥领先。公司始终坚持“质量是企业的生存之本”,追求卓越的产品品质。公司主导产品金属针 学院: 管理学院 专业: 工商管理 班级:1201 学号: 学生姓名: 张汝佳 导师姓名: 高 杰 完成日期: 2014-2015年度第二学期

质量管理-教学大纲

《质量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JG12038 课程类型:理论+实践适用专业:物流管理 学分: 2 总学时:32 其中:实验/实训学时:16 一、课程性质 质量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本课程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产品质量的产生、形成和实现过程的管理。本课程是以质量体系、质量标准系列、统计过程控制、抽样检验、可靠性工程基础为主线进行详细介绍,学生们学习完该课程后应掌握质量管理的概念、质量管理理念的演变、现代质量管理的思想、统计分析方法、抽样检验的方法体系、可靠性的基础知识、可靠性的基本分析方法等,初步能解决实际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本课程为学生继续学习和以后从事物流管理活动打下必要的基础。它在培养高级物流管理人才的全局中,具有增强学生对物流管理实践活动的适应能力和开发创造能力的作用。 二、课程目标 质量管理与企业的生产活动有着直接密切的关系,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学习质量管理十分强调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要在体验和理解的基础上牢固掌握有关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从总体上把握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基本方法等重点内容,在融会贯通的基础上全面掌握质量管理的体系要素和现代质量管理的新方法。要切实理解和掌握本课程各章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各种定量的计算方法以及各项图表的编制。本课程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质量管理,了解企业、政府等机构应用质量管理的现状,培养学生形成质量意识和文化。在此基础上,了解关于质量管理的各种工作职位以及其他相关职位,并初步了解各种质量职业资格考试基本情况。 三、课程要求 1.掌握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 2.掌握质量设计和建立质量体系的能力。

《管理会计》课程标准(20190426234145)

《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标准 课程代码:03013 课程名称:管理会计 课程类型:职业必修课 总学时: 74 讲课学时:44 实验(训)学时:30 学分:6 学分 先修课程:《会计基础》、《中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成本会计》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本课程是会计学专业的必修课。管理会计是会计学的分支,是一门新兴的将现代化管理与会计融为一体的综合性交叉学科。它运用一系列的会计方法,收集、分类、汇总、分析和 报告各种经济信息,借以进行预测和决策,制定计划,对经营业务进行控制,对业绩进行评 价,以保证企业改善经营管理。为此,本课程以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决策主体为对象,从 现代企业的内部管理需要出发,论述了预测决策会计、规划控制会计和责任会计的基本理论 和方法。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将了解现代管理会计学在会计学科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掌握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理论,学会如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和现代企业制度 环境中,进一步加工和运用企业内部财务信息,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营决策、规划经营方 针、控制经营过程和考评责任业绩的基本程序、操作技能和基本方法。 《管理会计》作为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其先修课程包括《基础会计》、《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等。学生在初步掌握相关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管理会计》课程的学习,要熟悉相关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要掌握管理会计的基本 技能,并能运用所掌握的管理会计知识进行社会实践应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管理会计的理论和方法在经济管理尤其是微观经济管理中的作用 已被人们充分认识,日益成为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其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质量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质量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质量管理学课程代码: 英文名称:Quality Management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程学分/学时:3学分/54学时 开课学期:第6学期 适用专业:工业工程 先修课程:数理统计,概率论,管理学原理 后续课程:无 开课单位:机电工程学院课程负责人:顾世清 大纲执笔人:顾世清大纲审核人: 一、课程简介 质量管理是研究各类组织质量管理活动所具有的共性原理和基本工具,也是为组织质量管理者提供理论、原则、方法的实用科学。质量管理已经发展为一门交叉性综合性学科,它涉及了现代企业管理、产品管理控制、产品设计与制造技术、现代测试技术、技术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概率论及数理统计等多个学科知识。本课程在全面介绍现代质量管理原理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的最新成果,以全面质量管理为基础,以质量管理体系、设计和制造(服务)过程质量控制、质量度量、质量改进为主线,系统介绍质量管理的理论体系和技术方法。 二、教学目的和任务 1.质量管理学是管理类专业中研究基础操作问题的一门主干专业课。它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质量管理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在生产、服务领域中具有分析、解决管理实务问题的能力。 2.本课程为学生继续学习和以后从事工商管理活动打下必要的基础。它在培养高级管理人才的全局中,具有增强学生对工商管理实践活动的适应能力和开发创造能力的作用。 三、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 2.掌握质量设计和建立质量体系的能力。 3.掌握制造质量和过程控制、质量诊断的基本能力。 4.掌握组建质量管理小组的基本能力。 5.掌握质量管理常用统计方法和运用计算机进行质量管理。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管理会计》教学大纲

理论类课程大纲 课程名称:高级管理会计 一、课程概况 所属专业:会计学开课单位:经济管理学院 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课程代码: 开课学期:6学分:2 学时:34核心课程:否 学时分布 教学团队 拟使用教材: 卡普兰,阿特金森著;吕长江译《高级管理会计(第3版)》,东北财经大学出版

社,2007.5 国内(外)现有优秀教材: [1]郭晓梅,《高级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刘运国,《高级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冯巧根,《高级管理会计》,南京大学出版社。 [5]赵贺春,冯文红,《高级管理会计》,机械工业出版社。 学习参考资料 1. 《会计研究》; 2.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网站; 二、课程描述(300字以内) 《高级管理会计》管理会计是面向会计学、财务管理等高年级学生开设课程。它是现代会计学体系中的重要分支,是一门技术性、实用性、综合性很强的新兴边缘学科。它以强化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特有基本职能,成为企业管理者有效地控制现在、科学地规划未来,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有用工具,也是财会、经济、管理等方面人才必备的专业知识。 三、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现代管理会计的理论、主要内容和方法,现代企业内部经营管理问题的有效解决提供相关信息。 四、教学要求 授课教师将按照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有关要求做好课程教学各项工作,严格按照课表规定的时间、地点上课,不迟到、不早退,将根据本大纲要求,认真备课完成教案与讲稿编写等各项课前准备工作;授课过程力求内容充实、概念准确、思路清晰、详略得当、逻辑性强、重难点突出,力戒平铺直叙、照本宣科,同时重视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和课堂教学效果信息的反馈,实现教与学的双向互

质量管理课程设计

1课程设计的目的 质量工程管理课程设计是在完成学习《质量工程管理》课程后进行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其目的在于加深对《质量工程管理》课程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质量管理意识,使学生掌握质量工程管理的基本方法、掌握抽样检验和质量过程控制的基本技术。同时课程设计应充分体现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重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2课程设计的任务 本课程设计重在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模仿企业质量控制实际操作,从零件抽样检验开始,直方图分析,过程能力分析,到控制图分析,完成整个质量控制过程分析,帮助学生熟悉企业质量控制具体思路和操作,理解质量工程管理理论的实际应用。 主要内容: 、 零件的抽样检验。 、 绘制零件的直方图。 、 对零件进行过程能力分析。 、 绘制和分析零件均值极差图。 、 绘制和分析零件单值移动极差图。 、 编写课程设计报告。

零件的抽样检验 ??测量数据收集 1 .025.086+- ?? 图 ?? 零件图样及标注 ??测量工具 测量工具为游标卡尺。 ??原始数据表 经测量后得到的原始数据表如表 ??。 表 ?? 零件原始数据表 样本 组号 零件直径 零件长度 零件直径 零件长度 零件直径 零件长度 ?? ?? ?? ?? ?? ?? 015 .028-

?? 抽样 目前生产型企业主要采用抽样检验。从整体(?)中抽取一个样本(?),对样本?实施全检,然后根据样本检验结果推断总体的质量。所以他有一定的风险,但经过计算和调整,可以将风险降到可以接受的水平。一般来说,抽样的常用方法有随机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和系统抽样。 然后确定样本量字码,按批量和检验水平,确定“样本量字码”。根据样本大小字码、接收质量限???值、抽样的类型以及宽严程度,在??????????所提供抽样检查表检索抽样方案。抽取样本,按照?????的随机数发生器产生随机数列,抽取样本。 抽样检验的基本思想是从一批产品中随机抽取部分产品作为样本,根据对样本检验结果,按一定的判断准则,推断整批产品的质量水平。在计数抽样中,判断准则只利用计数检验的结果。 图 ?? 抽样检验过程示意图 课程设计对零件 的抽样检验是通过计数一次抽样检验。其方法是从批量为?的产品中,随机抽取??<??个产品为样本,同时规定一个接收数?,经检验样本中有?个不合格品,按以下规则决定是否接受改批产品: 如果???,则接受该批产品 如果?>?,则拒收该批产品 数

《质量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质量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08110116课程名称:质量管理课程英文名称Quality Management 课程所属单位(院(系)、教研室):经贸管理学院管理教研室 课程面向专业:工商管理 课程类型:(填写必修课或选修课)必修先修课程:生产管理统计学学分:总学时:48 (其中理论学时:48 实验学时:) 二、课程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主要讲述质量管理基本知识以及常用的统计质量控制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质量管理基本知识,并具有运用常用统计方法分析和解决质量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绪论 1、教学内容: 1)、质量—全球追求的目标 2)、质量战略 3)、名牌战略 4)、质量文化 2、教学要求: 1)、质量管理各阶段的特点; 2)、掌握全面质量管理的含义、基本观点和基本要求; 3)、掌握质量战略、名牌战略的概念和意义,了解质量文化。 3、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全面质量管理的含义、基本观点和基本要求; 4、教学方法与手段: 主要采取课堂讲授的方法并结合案例教学; (二)、质量管理与ISO族标准 1、教学内容: 1)、现代企业质量管理概论 2)、ISO 9000 族的产生与发展 3)、ISO 9000的实施 2、教学要求: 1)、了解ISO9000系列标准和ISO14000系列标准产生的背景; 2)、了解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的产生和构成; 3)、掌握ISO9000:1994标准的构成;了解质量认证的内容和过程; 4)、重点掌握2000版ISO9000族标准的构成,ISO9000与ISO14000、ISO9000与TQM主要的联系与区别。

质量管理-课程设计报告

质量管理与可靠性课程设计报告

目录 一.质量功能展开课程设计概述 (3) 二.质量功能展开的应用-减速箱研制 (5) (一)顾客需求 (5) (二)产品规划 (5) 1.顾客需求到产品技术需求的转换 (5) 2.关系矩阵的确定 (5) 3.顾客竞争评估:1-5 (6) 5.技术需求之间的关系确定 (7) 6.下一级展开的技术需求的选择 (10) (三)零件规划 (10) (四)工艺规划 (11) (五)质量控制规划 (11) 一.课程设计案例---制造工厂铣床的关键零件“床头箱主轴” (12) (一)案例背景 (12) (二)分析步骤 (12) 步骤1 (12) 步骤2 (12) 步骤3 (13) 步骤4 (14) 步骤5 (15) 步骤6 (17) 步骤7 (17) 步骤8 (18) 二.QC七种工具之直方图和正态分布 (19) 步骤1 (19) 步骤2 (19) 步骤3 (22) 步骤4 (23) 步骤5 (26) 步骤6 (29)

质量管理与可靠性课程设计 质量功能展开 一.质量功能展开课程设计概述 核心:质量屋(House of Quality,HOQ) ? 目标声明 ? 顾客需求及其重要度 ? 工程技术措施 ? 关系矩阵 ? 相关性矩阵 ? 市场竞争性评价矩阵 ? 工程技术措施特性指标及其重要度 ? 技术难度和目标值

二.质量功能展开的应用-减速箱研制(一)顾客需求 重要程度:1-9 (二)产品规划 1.顾客需求到产品技术需求的转换 2.关系矩阵的确定 ●:9,强○:3,中△:1,弱 对关系矩阵进行分析,对其进行分析和审评结果如下:

《质量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质量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本大纲制定的依据 大专起点的工商管理本科教育专业是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与东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联合开办的。其培养目标是:培养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所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适应我国企业管理发展和我国现代企业制度改造与建设需要的,从事工商管理理论研究的研究人员、从事工商企业管理工作的管理人员。 二、本课程的任务 质量管理是本专业的一门专业课。通过教学使学员掌握质量管理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工具,为将来的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三、教学对象 具有国家承认的大专以上文凭(主要是工商管理专业)的从事工商企业管理工作的成人学员。 四、教学要求 教学过程中,有关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方法按“了解、掌握、重点掌握”三个层次进行。 了解:要求学员对这部分内容知道,对其中关系到质量管理的发展、基本理论、方法的创立要了解; 掌握:要求学员对这部分内容能够理解并把握; 重点掌握:要求学员对这部分内容能够深入理解并熟练把握,同时能准确地应用。 五、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衔接 前续课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后续课程:可靠性设计。 六、教学环节

1.音像课:这是广播电视大学传授教学内容的重要媒体,是学员获取知识的重要载体。本课程采取录象教学媒体,它以教学大纲为依据、以文字教材为基础,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典型案例,以专题形式主要讲述本课程的重点、难点、疑点。配合主教材讲本课程的思路、方法,帮助学员了解和掌握本课程的基本原理。 2.面授辅导:这是广播电视大学学员接触教师、解决疑难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弥补广播电视大学教学缺少双向交流的有效途径。面授辅导应以教学大纲为指南,结合录象讲座,通过讲解、讨论、座谈、答疑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辅导教师要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熟练掌握本课程的基本原理,了解和熟悉远程教育规律,研究成人学生的心理特点,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 3.自学是以学生个别化学习为主的远程开放教育的显著特点,是学生系统获取学科的知识的重要方式之一。因此对学员自学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广播电视大学教学的目标之一,各级电大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应注意。 4.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各地电大要结合教学进度,依据教学内容安排、设计参观、社会调查并进行交流,撰写参观体会或社会调查报告。 5.考核:考核是检查教与学效果的重要方式,是教学环节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保证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手段,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考核的目的是检查学员对课程基本原理、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检测学员运用经济学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 第1章质量管理概述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质量管理的发展; 掌握: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观点、要求和基础工作。 1.1 质量的概念

《管理会计》教学大纲

管理会计课程教学大纲 编写日期: 教研室: 适用专业:会计学专业 课程类型:专业课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管理会计》课程是会计学专业的专业课之一,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现代管理会计学在会计学科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理论,学会如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和现代企业制度环境中,进一步加工和运用企业内 部财务信息,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营决策、规划经营、控制经营过程和考评责任业绩的基本程序、操作技能和基本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处理好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关系,运用案例教学,加强对学生分析和解决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以符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总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重点掌握管理会计的定义、职能和内容;熟悉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主要区别和联系;了解管理会计产生的背景及发展趋势;一般了解管理会计原则和管理会计机构。 【基本内容】 一、管理会计的含义 二、管理会计的形成与发展 三、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关系 四、管理会计的地位及其组织 第二章成本性态分析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重点掌握:成本的主要类型,固定成本,变动成本,混合成本的含义、特点、内容,进一步分类,降低途径、项目、相关范围,成本性态分析目的与方法,各种决策成本的定义;一般掌握边际利润。 【基本内容】 一、成本及其分类 1.管理会计中成本的概念 2.多种成本的分类 二、成本性态与相关范围 1.成本性态的含义 2.成本按其性态分类 3.相关范围的意义 三、成本性态分析 1.成本性态分析的含义与目的 2.成本性态分析程序 3.成本性态分析方法

质量管理之课程设计

质量管理与可靠性 课程设计报告 院部: 机 械 工 程 学 院 专业: 工业工程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姓名: 日期:

目录 一、课程设计目的 (2)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与要求 (3) 三、设计题目 (4) 四、设计结果 (5) 五、课程设计小结 (13) 六、参考文献 (14)

一、课程设计目的 《质量管理》课程是工业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要求掌握基本的质量理论、质量管理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还必须具有较强的质量管理理论水平和较高的质量意识,能够参与企业开展质量宣传、贯彻 GB/T9000-ISO9000:2000标准以及参与企业质量认证的工作能力。因此,《质量管理与可靠性》课程的目的就在于使学生在学习了《质量管理与可靠性》课程的基础理论之后,能把该课程的一些基本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能正确运用工业工程基本原理及有关专业知识,应用DMAIC改进流程和质量控制方法对产品的质量相关方面进行分析,使理论和实践紧密的结合起来,培养和锻炼学生深入企业调查研究的实际工作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培养应用性人才做出努力。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及要求 (一)、内容 课程设计开始后,同学们可针对下列课题进行课程设计: 1、做一篇质量管理课题相关的专题性文献综述:查阅质量管理方面的各个研究方向的专题学术论文。对该方向的研究方法,发展趋势综合性的论述; 2、进行质量控制方面的课程设计:重点联系排列图、因果图、对策表、直方图、控制图、工序能力分析等在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方法,培养学生能够合理运用质量控制方法解决设计工程问题的能力。(二)、要求 1. 查阅10篇以上文献资料,认真阅读文献资料; 2. 撰写质量管理专题文献综述,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3. 在文献综述中要说明生产实际中这些质量管理方法的运用场合; 4. 认真阅读《工业工程专业课程设计指导书》按照指导书上的例题,根据给定的课题做好相应的图表,并仔细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找出改进的措施。

管理会计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 一、课程介绍 1.课程描述: 管理会计是现代会计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多学科相互渗透、互相经合的综合性学科。它突破了传统会计的界限,服务参与企业内部经营管理,主要为管理者决策提供所需的信息,对于改善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作用。现已成为工商管理各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主要内容包括成本性态分析、变动成本法、本量利分析、经营预测、经营决策、长期投资决策、标准成本法、全面预算及作业成本法等。Management Accounting is a important branch of modern accounting .It is a comprehensive discipline with multi-disciplinary interpenetration and interosculation, which breaks through the boundaries of traditional accounting, serves and participates in the internal operation & management of enterprises, mainly provides the information needed for managers to make decisions,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mproving enterprise management and enhance economic efficiency.And Management Accounting becomes a major discipline of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students. T he main contents include cost behavior analysis ,variable cost method,cost volume profit analysis ,operational forecast,operational decision,long-term investment decision etc. - 4 -

质量管理课程设计

质量管理课程设计

1.什么是PDCA循环?试述PDCA循环的主要工作程序和特点。 答:PDCA循环又叫戴明环,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提出的,它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全部过程,就是质量计划的制订和组织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按照PDCA循环,不停顿地周而复始地运转的。 1)PDCA循环是一种过程管理方法,包含”策划—实施—检查—改进”这四个阶段的活动过程,具体的工作程序: ① P(Plan)——策划:分析现状,制定目标,并确定为 实现目标所需的各种资源,形成具体 明确的活动计划,一般要包括5W1H等 内容; ② D(DO)——实施:按既定的计划执行措施;

③ C(Check)——检查。根据改进计划的要求,检查、 验证实际执行的结果是否达 到了预期的目标; ④A(Act)——改进:根据检查的结果进行总结,把成功的 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都纳入有关的标准、 制度和规定中,巩固已经取得的成绩,同 时防止重蹈覆撤;尚未解决的问题,可转 到下一次循环中。 PDCA是英语单词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行动)的第一个字母,PDCA循环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质量管理,而且循环不止地进行下去的科学程序。 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运转,离不开管理循环的转动,这就是说,改进与解决质量问题,赶超先进水平的各项工作,都要运用PDCA循环的科学程序。不论提高产品质量,还是减少不合格品,都要先提出目标,即质量提高到什么程度,不合格品率降低多少?就要有个计划;这个计划不但包括目标,而且也包括实现这个目标需要采取的措施;计划制定之后,就要按照计划进行检查,看是否达实现了预期效果,有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经过检查找出问题和原因;最后就要进行处理,将经验和教训制订成标准、形成制度。

《建筑工程质量分析与安全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建筑工程质量分析与安全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建筑工程质量分析与安全管理 英文名称:Quality Analysis and Safety Management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时:36 学分:2 适用对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学生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桥梁施工技术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由质量篇和安全篇两部分组成。质量篇中,主要分析了工程质量事故形成的原因,论述了我国质量管理的思想、体系、方法和手段,提出了一些质量缺陷的防治措施。安全篇中,较为全面地阐述了我国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管理体制、组织机构、管理内容和一些安全技术。 The course “Quality Analysis and Safety Management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nsists of quality section and safety section. In the quality section, the cause of the project quality accidents is analyzed, and the theory system and the means of the quality management in our country are discussed, and some prevention measures against the quality deficiency are proposed. In the safety section, the law, the management system, the organization, the management contents and some quality technology is expatiated on.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是土木工程专业(城市建设与工程管理方向)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土建类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的方法,熟悉国家现行的法规及标准,理解安全生产的重要涵义并以此为依据,采取预防、分析、处理等办法,切实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对待,以各个环节抓好建设工程的质量管理与安全管理。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篇质量篇 第一章概述 (一)目的与要求 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质量、质量缺陷及质量事故的概念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了解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的现状,掌握工程质量事故的形成原因和处理方法。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1)工程质量、质量缺陷与质量事故的概念 ①工程质量的概念 ②质量缺陷 ③质量事故 (2)建设工程质量事故分析 ①建设工程质量事故的特点 ②工程质量事故分析

质量管理课设

题目一某纺织梳理器材公司产品质量 解:1、试用Minitab软件,绘制缺陷项目排列图 由上图可知,其生产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硬度不足和硬度过高,因为这两个因素的不合格百分比分别达到了整个不合格百分比的50.8%,26.1%,占据了不合格比率中相当大的一部分,故应将精力集中于这两个因素上,进行产品优化改革可以以较好的改进并获得较大的收益,从而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降低成本,以获得更大的利益。 2、利用该数值绘制单值控制图,可绘制出控制工序均值和方差的控制图,见图三和图四,依据控制图判定工序在控 表4 坯条硬度测定数据表

图三X的单值控制图

图四S的单值控制图 由X单值控制图可知,连续五点中有四个点在1σ~2σ和-1σ~-2σ区域之外,原因可能是过程偏移,量具需要调整或设备不稳定等。S的单值控制图可知。第9,10,11,12,13这连续五个点中也有四个在1σ~2σ和-1σ~-2σ区域之外原因也有可能是过程偏移,量具需要调整或设备不稳定等。 工序能力指数Cpk=0.54,Cp=0.64,这两个值都比较比较小,且相差不大说明过程能力严重不足,过程的这主要问题是σ太大,改进的过程首先要着眼于降低过程的波动。

题目四持续质量改进在空调热交换器生产车间的应用 解: 1.根据表11,对产品质量补充定性分析 热交换器车间的自动焊工序是反映焊接质重最客观的一环,因此在这个工序进行成品质量调查采样。对各类焊口质量缺陷及发生频率作出统计如上图。从图中可以看出,目前热交换器焊口质量缺陷最严重的问题为虚焊和夹渣,这两种缺陷占总缺陷的81.3%,需要集中力量解决这两个方面的问题。从前面的焊口原理分析可以看出,半圆管和喇叭口的配合间隙不当是导致虚解的主要原因,而配合间隙是否材合设计要求则需要统计过程控制工具来解决,质量小组必须对热交换器车间进行系统的定量分析。 2.根据表12和表13的相关数据分别对弯管机工序、套环工序、胀管工序补充改进方案 热交换器出现大量潜在捍接质量缺陷,从表面上看似乎是自动焊接工序的原因,如果直接应用试验设什来调整焊接设备参数并不能达到理想目标。因为如果生产过程不稳定,存在系统误差,则不能找到最优的参数组合,所以首先应使用基础质量工具鉴定热交换器的生产过程是否处于统计上的稳定状态,消除系统误差。经过应用统计工具发现,该生产流程本身不必要进行大幅度改进,但个别工序的过程能力过于低下。导致最终的自动焊接工序产生大最潜在质量缺陷,因此需要首先提高这些工序的过程能力,待整个生产过程稳定后再对自动焊接工序作进一步改善。具体改进方案如下: 1.弯管机工序。从得到的数据来看,柜机厂热交换器车间半圆管弯管机的过程能力明显不足,同时弯制后的半圆管中心距普遍偏小,这说明半圆管弯模中心距的设计尺寸偏

财务会计内容【[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大纲】

财务会计内容【[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大纲】《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大纲 一、教学基本概况 课程名称:财务会计 课程名称(英文):Financial Aounting 课程编号:B07006 课程总学时:90学时(其中,讲课90学时,实验0学时) 课程学分:4.5学分 课程分类:必修课 开设学期:第四学期 适用专业:财务会计教育本科 先修课程:会计学基础、税法

后续课程:成本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管理会计 二、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财务会计课程是财务会计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在财务会计教育专业的课程结构体系中,该课程属于主干课程,处于核心地位。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充分认识财务会计在加强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以及满足有关方面对企业会计信息需求方面的重要作用,掌握财务会计核算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系统地理解企业各会计要素核算的具体内容、方法以及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具备一定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主要内容、重点及深度 第一章总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将系统地阐述财务会计的概念、对象、核算的目的、基本前提与一般原则。要求学生通过学习,了解财务会计的目的与对象,掌握财务会计的概念与核算原则。 重点: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与一般原则

难点: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教学内容: 第一节财务会计的基本概念 一、财务会计的概念 二、财务会计的对象 第二节财务会计的目的、基本前提与一般原则 一、财务会计的目的 二、财务会计的基本前提 三、财务会计的一般原则 第二章货币资金

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主要阐述货币资金的概念、意义、核算任务核算方法以及结算方式等问题。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货币资金的意义、核算任务与有关的管理规定,理解各种结算方式的特点及适用范围,掌握货币资金的概念及核算方法。 重点:现金、银行存款以及其他货币资金的核算 难点:银行转账结算方式 教学内容: 第一节货币资金的概念、意义与核算任务 一、货币资金的概念 二、货币资金的意义 三、货币资金核算的任务 第二节现金 一、现金的管理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培训课程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应用训练任务书与指导书 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 施工技术教研室 二O一O年三月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课程设计 任务书 1.根据工程案例完成任务 1.1、案例: 杭州某高层住宅建筑,地下一层,地面以上16层,总建筑面积12825 m2,其中地下室建筑面积820m2。建筑主体最大标高45.33m。±0.000M相当于地形图上的测量标高6.520m,室内外标高差0.500m。 建筑物东西最大长度58.60m,南北宽最大宽度15.5m,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桩直径有800、1000和1200三种,共137根。主体工程地下室及地上十六层为现浇钢筋砼框架剪力墙结构。 墙体分部,防潮层以下砖墙和主体部分的卫生间墙体均用MU10灰砂砖,M7.5水泥砂浆砌筑;防潮层以上其余墙体均用240厚加气混凝土砌块,M5混合砂浆砌筑,所有墙均在标高-0.060m处做20厚1:2水泥砂浆防潮层(内加3-5%的防水剂)。建筑平面图如下: 本工程设计基准期为50年,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结构类型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剪力墙,框架的抗震等级为三级。地基基础抗震烈度为6度,桩基安全等级为一级,设计等级为乙级,场地类别为三类,结构抗震设防类型为丙类。梁柱剪力墙抗震等级为三级,采用钢筋砼框架剪力墙结构,屋面防水的耐久年

限为15年,设防要求一般为二道。场地土类别为三级。 主要结构材料: 砼强度等级: 该工程某年11月5日开工,次年3月16日,在基础工程验收时发现基础混凝土(大体积)表面有许多细小裂纹;主体结构完成到11层楼板时,组织1-8层主体分段验收时,发现第8层楼板混凝土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实验室报告结果)。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实际测定只有C25,现场目测观察该层楼的混凝土和其余层楼板混凝土差别不大。 该项目设有监理,现场还有建设方代表,施工方项目部在现场办公,管理和专业人员齐全。 1.2 课程设计内容 如果你是该工地施工员或质检员,如何进行质量控制,才能不出现类似以上的不合格想象?一旦出现不合格,该如何处理?请编制该工程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计划。 主要内容包括(不限): 1.2.1编制依据; 1.2.2工程概况; 1.2.3质量控制点的设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