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家畜生理学
- 格式:ppt
- 大小:1.82 MB
- 文档页数:7
第一章绪论1、生理学:研究生物有机体(器官,组织,细胞)功能的科学。
2、生理学研究层次:①、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研究,②、器官和系统水平的研究。
③、整体水平的研究。
3、家畜生理学研究方法:急性实验:①、离体器官实验:从动物体内取出器官,置于与体内环境相似的人工模拟环境中,使其在短时间内保持生理功能,以便进行研究。
②、活体解剖实验:在麻醉或毁坏大脑的情况下,暴露所要研究的器官,以便进行各种实验。
优点:实验条件简单,而且可以尽量消除与研究无关因素,不足:不能完全代表正常生理条件下的功能状态,实际上它属于分析性研究。
慢性实验:以完整、健康的动物为对象,在正常的环境下进行各种实验。
优点:能反映动物正常的生理活动,但不便于分析诸多的影响因素。
4、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①新陈代谢:异化作用和同化作用这两个过程相互依存,相互协调,以确保机体在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转换过程中的自我更新,这一现象成为新陈代谢。
②兴奋性:动物有机体内、外环境发生变化时,机体内部的新陈代谢都发生相应的改变,机体的这种特性称为兴奋性。
③适应性:动物机体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调整自身生理功能以适应环境变化的特性为适应性。
④生殖:畜禽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可产生相似的另一个新个体的过程5、体液:①细胞内液2/3。
②细胞外液(约有1/4是血浆,其余3/4为间质液(或组织液)、淋巴液和脑脊液)特点是其组成成分和数量都相当恒定。
又称内环境6、稳态及其生理意义:内环境化学成分和生理学特性保持相对稳定的生理学现象称之为稳态;意义:①、内外环境的变化和各种代谢过程不断地干扰和破坏内环境的稳态,机体的负反馈调节机制和各种细胞器的正常活动对恢复和维持内环境稳态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②、稳态是机体在剧烈变化的外界环境中赖以生存及各种细胞器官维持正常活动功能的必要条件。
7、①神经调节:调节形式是反射活动结构的基础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纤维反射中枢传出神经纤维和效应器)特点:快速精确短暂具有高度的整合能力。
畜牧兽医专业《家畜生理学》课程试卷A答案名词解释1主动转运:是指细胞通过本身的某种耗能过程将某种物质分子或离子逆着电化学梯度由膜的一侧移向另一侧的过程。
2 协同作用:指两种激素共同完成某一特定的生理机能。
3 红细胞沉降率:如果把动物血抽出,加抗凝剂后置于一垂直竖立的血沉管内,由于红细胞比重较血浆大,红细胞将逐渐下沉,在一定时间内,红细胞沉降下来的距离,叫做红细胞沉降率。
4.每搏输出量:心脏收缩时一侧心室射入动脉的血量5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是指覆盖在肺泡膜内表面的具有降低液-气界面的表面张力的物质。
它是由肺泡Ⅱ型细胞合成与分泌的,其化学本质是二软脂酰卵磷脂。
6 生理无效腔:生理无效腔是指呼吸系统中那些不能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空间,包括解剖无效腔和肺泡无效腔两部分。
前者是指从鼻腔开始至终末细支气管的空间;后者指肺泡腔中未能进行气体交换的那部分空间。
7. 消化:食物中的各种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可吸收和利用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称为消化。
8 发酵作用:大肠中的发酵菌能使饲料中的纤维素和未被小肠消化的可溶性糖产生有机酸(乳酸和挥发性脂肪酸)以及气体(甲烷、二氧化碳、氮和少量氢等)。
这种作用叫做发酵作用。
9.条件反射:指动物机体在出生后为适应个体所处的环境而逐渐建立的反射。
10.内分泌:由内分泌腺或散在的内分泌细胞把胞浆中生物活性物质排到周围血浆或组织液的过程。
二、填空题1 生命现象至少应包括三种表现,即新陈代谢、兴奋性与适应性。
2 可兴奋细胞兴奋时,共有的特征是产生动作电位。
3 在正常情况下,完整机体所发生的疲劳,不发生在感受器或传入神经,也不在传出神经或效应器,而在神经中枢部位。
3. 血浆中主要缓冲物质对有:NaHCO3/H2CO3,蛋白质钠盐/蛋白质和Na2HPO4/NaH2PO4。
4.血管系统由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组成。
5.高等动物的呼吸过程包括外呼吸、气体运输和内呼吸。
6.影响肾小球滤过作用的因素有滤过膜的通透性和滤过压。
家畜生理学试题单项选择题第一、二章绪论、细胞的基本功能117. 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方式是: ( D )A 体液调节B 自身调节C 正反馈调节D 负反馈调节118. 将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相比较,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 C )A 神经调节发生快B 神经调节作用时间短C 神经调节的范围比较广D 神经调节是通过反射实现的E 神经调节起主导作用119. 下列生理过程中,属于负反馈调节的是: ( B )A 排尿反射B 减压反射C 分娩D 血液凝固E 以上都不是120. 下列生理过程中,属于正反馈调节的是: ( B )A减压反射 B 排尿反射 C 体温调节 D 血糖浓度调节 E 心室异长自身调节121. 可兴奋细胞包括: ( C )A 神经细胞、肌细胞B 神经细胞、腺细胞C神经细胞、肌细胞、腺细胞D神经细胞、肌细胞、骨细胞E神经细胞、肌细胞、脂肪细胞122. 关于负反馈,错误的是: ( B )A 属于自动控制系统B 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无关C 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的作用性质相反D 起减弱控制信息的作用E 是维持稳态的重要调节方式123. 下列哪些活动属于条件反射: ( A )A 看到酸梅时引起唾液分泌B 食物进入口腔后,引起胃腺分泌C 大量饮水后尿量增加D 寒冷环境下皮肤血管收缩E 炎热环境下出汗124. 关于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E )A 它是膜外为正,膜内为负的电位B 其大小接近钾平衡电位C 在不同的细胞,其大小可以不同D 它是个稳定的电位E 其大小接近钠平衡电位125. 关于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的形成机制,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D )A 细胞外的K+浓度小于细胞内的浓度B 细胞膜对Na+有点通透性C细胞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 D 加大细胞外K+浓度,会使静息电位值加大E细胞内的Na+浓度低于细胞外浓度126. 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中起关键作用的离子是: ( C )A Na+B K+C Ca2+D Cl-E Mg2+127. 在静息时,细胞膜外正内负的稳定状态称为: ( A )A 极化B 超极化C 反极化D 复极化E 去极化128. 细胞膜内外正常Na+和K+的浓度差的形成和维持是由于: (D )A 膜安静时K+通透性大B 膜兴奋时对Na+通透性增加C Na+易化扩散的结果D 膜上Na+ -K+泵的作用E 膜上Na+ -K+泵和Ca2+泵的共同作用129. 神经细胞动作电位上升支是由于: ( C)A K+内流B Cl-外流C Na+内流D Na+外流E K+外流130. 关于神经纤维动作电位产生的机制,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 A )A 加大细胞外Na+浓度,动作电位会减少B 其去极过程是由于Na+内流形成的C 其复极过程是由于K+外流形成的D 膜电位去极到阈电位时, Na+通道迅速大量开放E 该动作电位的形成与Ca2+无关131. 关于骨骼肌收缩机制,下列哪条是错误的: ( C )A 引起兴奋—收缩耦联的是Ca2+B 细肌丝向粗肌丝滑动C Ca2+与横桥结合D 横桥与肌纤蛋白结合E 肌小节缩短132. 安静时细胞膜内K+向膜外移动是通过: ( B )A 单纯扩散B 易化作用C 主动转运D 出胞作用E 被动转运133. 各种可兴奋组织产生兴奋的共同标志是: ( D )A 肌肉收缩B 腺体分泌C 产生神经冲动D 产生动作电位E 产生局部电位134. 下列关于神经兴奋传导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 C )A 动作电位可沿细胞膜传导到整个细胞B 传导的方式是通过产生局部电流来刺激未兴奋部位,使之也出现动作电位C 动作电位的幅度随传导距离增加而衰减D 传导速度与神经纤维的直径有关E 传导速度与温度有关135. 受体的化学本质是: ( B )A 脂质B 蛋白质C 糖类D 核酸136. 骨骼肌收缩和舒张的基本功能单位是: ( E )A 肌原纤维B 细肌丝C 肌纤维D 粗肌丝E 肌小节137. 骨骼肌细胞中横管的功能是: ( C )A Ca2+的贮存库B Ca2+进出肌纤维的通道C 使兴奋传向肌细胞的深部D 使Ca2+与肌钙蛋白结合E 使Ca2+通道开放138. 细胞膜脂质双分子层中,镶嵌蛋白质的位置是: ( E )A 仅在内表面B 仅在外表面C 仅在两层之间D 仅在外表面和内表面E 靠近膜的内侧面、外侧面、贯穿脂质双分子层三种都有139. 肾小管液中的葡萄糖重吸收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是通过: ( C )A 单纯扩散B 易化扩散C 主动转运D 入胞E 出胞140. 运动神经纤维末稍释放Ach属于: ( D )A 单纯扩散B 易化作用C 主动转运D出胞E入胞145. 当达到K+平衡电位时: ( )A膜两侧K+浓度梯度为零 B 膜外K+浓度大于膜内 C 膜两侧电位梯度为零D 膜内电位较膜外电位相对较正E 膜内外K+的净外流为零141. 以下关于钠泵生理作用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 B)A 钠泵能逆着浓度差将进入细胞内的Na+移出胞外B 钠泵能顺着浓度差使细胞外的K+移入胞内C 由于从膜内移出Na+,可防止水分进入细胞内D 钠泵的活动造成细胞内高K+,使许多反应得以进行E 钠泵的活动可造成膜两侧的离子势能储备142. 按照现代生理学观点,兴奋性为: ( E )A 活的组织或细胞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B活的组织或细胞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的过程C 动作电位就是兴奋性D 细胞在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E 细胞在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143. 神经细胞在接受一次阈上刺激后,兴奋性周期变化的顺序是: ( D )A 相对不应期—绝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B 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低常期—超常期C 绝对不应期—低常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D 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E 绝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相对不应期144. 以下关于可兴奋细胞动作电位的描述,正确的是: (C )A 动作电位是细胞受刺激时出现的快速而不可逆的电位变化B 在动作电位的去极相,膜电位由内正外负变为内负外正C 动作电位的大小不随刺激强度和传导距离而改变D 动作电位的传导距离随刺激强度的大小而改变E 不同的细胞,动作电位的幅值都相同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57.可兴奋细胞兴奋时,共有的特征是产生EA.收缩反应B.分泌C.神经D.反射活动E.电位变化58.机体内环境的稳态是指:EA.细胞内液理化性质保持不变B.细胞外液理化性质保持不变C.细胞内液化学成分相对恒定D.细胞外液化学成分相对恒定E.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相对恒定59.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AA.反射B.反应C.适应D.正反馈调节E.负反馈调节60.感受细胞能将刺激转变为:EA.化学信号B.机械信号C.物理信号D.反馈信号E.电信号61.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在于:AA.为细胞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B.保证足够的能量储备C.使营养物质不致过度消耗D.与环境变化保持一致E.将内部功能活动固定在一个水平62.兴奋性是指机体的下列何种能力?AA.对刺激产生反应B.作功C.动作灵敏D.能量代谢率增高E.运动63.内环境是指:BA.机体的生活环境B.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C.细胞内液D.胃肠道内E.机体深部64.条件反射建立在下列哪项基础上:CA.固定的反射弧B.刺激C.非条件反射D.无关信号E.食物65.胰岛D细胞分泌生长抑素调节其临近细胞功能,属于:BA.自身分泌B.旁分泌C.远距离分泌D.腔分泌E.神经分泌66.定单纯扩散方向和通量的驱动力是:CA.通道特性B.溶解度C.化学梯度D.分子热运动E.膜蛋白质运动67.氨基酸跨膜转运进入一般细胞的形式为:CA.单纯扩散B.通道转运C.泵转运D.载体转运E.吞饮68.组织处于绝对不应期,其兴奋性:AA.为零B.较高C.正常D.无限大69.氧和二氧化碳的跨膜转运是通过:CA.易化扩散B.主动转运C.单纯扩散D.继发性主动转运E.通道中介易化扩散70.小肠上皮细胞从肠腔吸收葡萄糖是通过:DA.吞饮B.载体中介易化扩散C.泵转运D.继发性主动转运E.通道中介易化扩散71.判断组织兴奋性高低最常用的指标是:BA.刺激的频率B.阈强度C.阈电位D.基强度E.强度-时间变化率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78.细胞膜的物质转运方式有,,和。
家畜生理学复习资料整理名词解释:1.什么是家畜生理学2.第二信使3.期前收缩4.血液凝固5.心动周期6.房室延搁7.淋巴回流8.免疫调节10.外呼吸11.内呼吸12.胸内负压13.尿素再循环14.兴奋收缩偶联15.反刍16. 体温调节17.基础代谢18.能量代谢19.什么是兴奋性20.近球小体21.热传导22.肌肉收缩机理23.肠径通路24.非特异性系统25.性激素26.皮质激素27阈电位28.静息电位29.代偿间歇30.动作电位简答题:1.小肠为什么是营养物质消化和吸收的重要场所且小肠运动有什么生理意义。
2.尿的生成过程3.瘤胃有什么生理特点4.为什么微生物能在瘤胃里生存5. 盐酸的生理作用6.淋巴循环的生理意义:a,调节血液与组织液的体液平衡,b,回收组织液中的蛋白质物质,c,进行脂肪和营养物质的运输功能,d,淋巴结的防御功能7.胸内负压是怎样形成的有何生理意义8.甲状腺的生理作用一、名词解释1.※兴奋性:动物有机体在内外环境变化时,机体内部的新陈代谢都将发生相应的改变,机体的这种特性称为兴奋性。
2.生殖:是动物体发育到一定阶段后,能够产生与自己相似的子代个体的过程。
3.※内环境:内环境是指机体细胞直接接触的环境,即细胞外液。
4.稳态:指动物有机体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生理特性保持相对恒定的生理现象。
5.神经调节:是指通过神经系统的反射活动所实现的一种调节方式。
6.非条件反射:通过遗传,出生后无需训练就有的反射。
7.条件反射:动物出生后,通过训练而建立起来的反射,可随环境变化而变化8.自身调节:是指细胞、组织、器官在不依赖于外来的神经或液体调解情况下,自身对刺激发生的适应性反应过程。
9.阈值:在一定时间内,引起组织细胞产生兴奋性的最低刺激强度。
10.※静息电位:细胞在安静时即未受到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呈莫外正,内负的极化状态)11.※动作电位:可兴奋组织接受刺激而发生兴奋时,细胞膜原有的极化状态即消失,并在膜的内外两侧发生一系列的电位变化,这样的电位称动作电位。
复习资料畜牧兽医专业《家畜生理学》(专科)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1.生理性止血:小血管损伤出血后,能在很短时间内自行停止出血的过程。
2.代偿间隙:由于期前收缩的出现,使紧接而来的窦房结兴奋往往落在期前收缩的有效不应期内, 以致心室不能表现收缩反应,必须等到下一次窦房结的兴奋传来时,心室才发生收缩。
这样,在一次期前收缩之后,常有一段较长的心脏舒张期,称为代偿间歇。
3.血压:指血管内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即压强。
4.肺牵张反射:由肺扩张或肺缩小而反射性地引起吸气抑制或兴奋的过程,总称为肺牵张反射。
5.容受性舒张:当咀嚼和吞咽食物时,可反射性地通过迷走神经引起胃底和胃体部肌肉舒张,使这一反应称为胃的容受性舒张。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2、钠、内3、右、降低4、肝脏、骨骼肌5、铁、钙6、横桥7、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8、肌紧张、腱反射 9、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1,25-二羟胆钙化醇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简述动作电位形成的过程。
答:膜在受到刺激时,Na+通透性突然增大,使大量的Na+从膜外涌入膜内,电位差逐渐减小直至零,导致膜电位去极化。
………………………………………………1分Na+带正电荷继续内流,最终达到Na+的平衡电位,此时变为膜外为负、膜内为正的反极化状态。
……………………………………………………………………………1分随后,膜对Na+的通透性迅速回降到正常水平,而对K+的通透性迅速增大,K+带正电荷外流,膜电位逐渐下降,直至大致恢复静息电位水平。
………………………2分最后在Na+-K+泵的参与下,将3个Na+泵出,将2个K+泵入,最终完全恢复至静息电位水平。
………………………………………………………………………………1分2.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有哪些?简述其影响机制。
答:(1)心肌的初长度:即前负荷,通过异长自身调节的机制,在一定初长范围内,心脏能将回流的血液全部泵出,使血液不会在静脉和心房中蓄积。
动物生理学题库绪论一、填空题1动物生理学是研究动物机体生命命活动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2 生理学的研究水平大致可分为细胞和分子水平、器官和系统水平和整体和环境水平等。
3 机体机能活动的调节方式包括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4 受控部分回送的信息加强控制部分对受控部分的调节,该调控模式称为反馈,它是机体较多(多/少)的调控形式。
5 机体维持稳态的重要调节方式是负反馈调节。
6 神经调节的特点是迅速、准确、局限和短暂。
7 体液调节的特点是缓慢、持久和较广泛。
8 自身调节的特点是范围局限、调节幅度小、灵敏度低、效应准确及对维持稳态具有一定意义。
9 生命现象至少应包括三种表现,即新陈代谢、兴奋性与适应性。
二、简答题2 举例解释正反馈与负反馈。
当输出变量或生理效应发生偏差,反馈信息使控制系统的作用向相反效应转化时,即反馈信息抑制或减弱控制部分的活动,称为负反馈。
负反馈具有双向性调节的特点,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的重要途径。
(体温调节)从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促进与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称为正反馈。
(排便、分娩、血液凝固)3 什么叫稳态?稳态有何生理意义?稳态是指在正常的生理情况下,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只在很小的范围内发生变化。
○1,能够扩大生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范围,少受外界不良环境的制约。
○2,能够让生物的酶保持最佳状态,让生命活动有条不絮地进行。
三、论试题1 试述机体机能活动的调节方式有哪些?各有何特点?机体机能活动的调节方式主要有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1神经调节是指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机体各组织、器官和系统的生理功能所发挥的调节作用。
神经调节的基本过程(方式)是反射。
神经调节的特点是反应迅速、准确、作用部位局限和作用时间短。
○2体液调节是指由体内某些细胞分泌的某些化学物质经体液运输到达全身有相应受体的组织、细胞,调节这些组织、细胞的活动。
体液调节的特点是反应速度较缓慢,但作用广泛而持久。
○3自身调节是指某些细胞、组织和器官并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因素的作用也能对周围环境变化产生适应性反应。
、名词解释1.兴奋性2.阈强度3.阈电位4.易化扩散5.主动转运6.继发性主动转运7.动作电位的“全或无”现象一、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 单纯扩散、易化扩散和主动转运的共同特点是A.要消耗能量B.顺浓度梯度C.需要膜蛋白帮助D.转运的物质都是小分子2. 通常用作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指标是A.动作电位幅度B.组织反应强度C.动作电位频率D.阈值3. 关于动作电位传导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膜产生的动作电位可以不衰减的方式进行传导B.动作电位的传导靠局部电流进行C.传导速度取决于刺激强度D.动作电位幅度不会因传导距离而改变4. 细胞膜在静息情况下,对哪种离子通透性较大A.K+ B.Na+ C.Ca2+ D.Cl-6. 可兴奋细胞发生兴奋时的共同表现是产生A.收缩活动B.分泌活动C.静息电位D.动作电位7. 易化扩散和主动转运的共同特点是A.要消耗能量B.顺浓度梯度C.顺电位梯度D.需要膜蛋白的介导8. 神经纤维膜电位由+30mV变为-70mV的过程称为A.超极化B.去极化C.复极化D.反极化9. 比正常兴奋性低, 但可引起更大振幅动作电位的是A.绝对不应期B.相对不应期C.超常期D.低常期10. 产生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去极和复极过程)的跨膜离子移动过程属于A.单纯扩散B.载体中介的易化扩散C.通道中介的易化扩散D.主动转运11. 下列有关局部兴奋的叙述, 错误的是A.去极化反应随阈下刺激的强度增大而增大B.可由产生部位向周围作短距离扩布C.不表现不应期D.不能引起时间性和空间性总合13. 膜两侧电位极性倒转称为A.去极化B.复极化C.超极化D.反极化14. 生理情况下, 机体内骨骼肌的收缩形式主要是:A.单收缩B.强直收缩C.等张收缩D.等长收缩15. cAMP作为第二信使,它的主要作用是激活A.腺苷酸环化酶B.蛋白激酶AC.蛋白激酶C D.蛋白激酶G16. 骨骼肌能否发生强直收缩,主要决定于A.刺激强度B.刺激频率C.刺激时间D.刺激强度随时间的变化率(二) 多项选择题:1. 关于跨膜转运正确的描述是A.O2与CO2的跨膜转运属于单纯扩散B.动作电位去极过程中的Na+内流属经通道易化扩散C.动作电位去极过程中的Ca2+内流是主动转运D.复极过程中的K+外流属经通道易化扩散E.Na+的跨膜外移和K+的内移是主动转运2. Na+泵A.是一种酶B.是一种通道蛋白C.能分解ATP,主动转运Na+和K+D.受细胞内Na+和细胞外K+的调节E.能主动将Na+由细胞内转运到细胞外3. 关于膜电位的描述,正确的是A.极化是指静息时细胞膜两侧外正内负的分极状态B.去极是指膜内电位负值减小的过程C.反极化是指跨膜电位为外负内正的状态D.复极是指膜内电位负值增大恢复极化的过程E.超极化是指膜内电位负值超过静息电位的水平4. 以载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的特点是A.有结构特异性B.饱和现象C.不依赖膜蛋白质D.竞争性抑制E.逆着电-化学梯度进行5. 关于离子通道的论述, 正确的是A.一种通道只能转运一种离子B.多数具有特异性阻断剂C.通道的开闭只决定于膜电位高低D.离子通道介导的跨膜转运属于易化扩散E.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6. 动作电位:A.可以局部电流的方式扩布B.是可兴奋细胞具有的共同特征C.多个阈下刺激共同作用也不能引发D.具有全或无特性E.可以进行总合二、问答题1.试述细胞膜上蛋白质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