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行业上市公司估值研究-开题只是分享
- 格式:doc
- 大小:49.00 KB
- 文档页数:11
中文传媒:主营贸易,教材教辅,一般图书报告期内,公司累计实现营业收入490,993.6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1.66%;营业利润20,922.54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32%;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3,552.49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每股收益0.42元,与上年同期增长16.67%。
公司收入和利润较上年同期增长的原因主要是:公司产业链“编、印、发、供”各环节得力于“五跨”发展,业绩全面增长,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8,738.48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62.75%,这主要得力于公司对债权债务的强化管理。
截止到2012年6月30日,公司总资产804,173.95万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权益362,368.68万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6.34%时代出版:新闻出版业45%,商品贸易42%,印刷记录媒介复制9%报告期内,公司按照发展战略和年度计划加强经营管理,紧抓工作重点,公司出版主业增长有力,“走出去”工作势头强劲,新媒体出版成效显著,资本运作积极有效,公司1-9月份累计实现销售收入21.095亿元,归属母公司净利润2.33亿元,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26.07%和11.58%。
北巴传媒:汽车服务83%,公交媒体16%2012年上半年,公司按照年初的整体工作部署,认真分析市场形势,强化内部基础管理,扎实工作、稳中求进,较好地完成了上半年的各项工作目标。
2012年1-6月,公司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45,641.49万元,营业利润10,026.51万元,利润总额10,188.67万元,归属母公司净利润7,144.96万元。
广告传媒业务方面,公司积极面对今年宏观经济给户外广告带来的影响,认真分析各营销中心的经营效果,加强销售人员间的交流学习;严格完善并执行公司广告管理条例的有关要求,规范合同内容管理,加大合同的执行力度,监督上、下刊流程,不断提升现有媒体的使用价值;同时借助多种渠道和途径开发公交"新媒体",并向外埠市场拓展,力争在跨区域、跨媒体方面实现新的突破。
2012届本科毕业论文题目我国文化传媒产业上市公司财务分析及经营业绩评价——基于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姓名学号系班经本0801班专业会计学指导教师职称2012 年6月文本目录摘要 (II)一、引言 (3)(一)问题的提出 (3)(二)文化传媒产业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3)二、基础理论介绍 (4)(一)财务分析简介 (4)(二)经营业绩评价简介 (4)三、我国文化传媒产业上市公司财务分析及经营业绩评价 (5)(一)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的原理 (5)1、因子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 (5)2、聚类分析的基本原理 (5)(二)财务分析及经营业绩评价研究对象与指标的选取及指标体系的构建 (6)1、研究对象的选取及鉴定 (6)2、数据的选取来源及指标构建 (6)(三)我国文化传媒行业上市公司财务分析及经营业绩评价过程 (7)1、财务分析及经营业绩评价指标因子检验 (7)2、因子分析法对上市公司财务分析及经营业绩评价 (7)3、聚类分析法对上市公司财务分析及经营业绩评价 (10)(四)我国文化传媒行业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评价综合结果概述及问题剖析.. 11四、对策与建议 (12)五、研究展望 (13)参考文献 (I)附录 (1)(一)因子分析过程 (1)1、选取的19个指标的因子的提取 (1)2、因子的命名解释 (3)3、计算因子得分 (4)(二)聚类分析过程 (4)ABSTRAC (I)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我国文化传媒产业上市公司财务分析及经营业绩评价——基于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摘要:随着我国文化传媒产业的迅速发展和政府的扶持,该行业已经越来越受企业和投资者的重视。
据了解,目前在发达国家,已经把大力发展文化传媒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中国传媒业发展分析与评估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的传媒业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行业之一。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传媒业经历了巨大的转变和发展,从传统的报纸、杂志,到电视、广播、互联网和移动应用程序,涵盖了各种媒体形式和内容类型。
当前形势当前,由于移动互联网快速普及和数字化转型加速,中国传媒业正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互联网时代已经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和传播信息的方式,相关技术和模式也在不断推陈出新,同时也对传媒业的营收和盈利水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政策支持随着中央政府对促进传媒业发展的高度重视,一系列优惠政策不断出台,为传媒企业的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其中,新闻出版总署制定的《数字出版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强调“突出新技术、新领域、新业态,推动传统出版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品牌化转型升级”。
市场前景在政策支持、技术发展等多重因素的推动下,中国的传媒业前景可谓广阔。
它涵盖的范畴不仅包括传统的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影视制作等,还涉及到电子商务、文化创意、游戏娱乐等多个领域。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娱乐消费的多样化,传媒业也将逐渐呈现出多元化和定制化的趋势。
值得关注的是,媒体融合和共享文化成为了传媒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传媒企业逐渐发展出“全媒体策略”和“大数据赋能”等新模式,方方面面都在发力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这些尽显中国传媒业创新的无限活力和潜力。
未来展望在数字时代,传媒业迎来了“ gold rush ” 的机遇期,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数字技术的不断创新,中国传媒业未来发展的机遇更多,发展前景更为广阔。
同时,在政策、技术、市场多重因素的刺激下,媒体整合和创新的浪潮也将愈发涌动。
传媒企业需要紧跟时代的节奏,以新的思维模式和商业模式,对现有的业务模式进行深度创新和转型升级,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更为优势的地位。
0引言2014年国家税务局正式发布了关于促进企业健康成长若干重大税收政策的文件通知,为促进文化公司发展提供了税收减免等重大支持,极大地降低了其税收压力;2016年“十三五”发展规划首次提出要加快文化事业的改革,在2020年将传统文化产业转变成为重点支撑性产业;十九大的报告同样指出了我们要大力推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传统文化事业和新兴产业的繁荣与发展,坚定自己的文化意识和创造性信念。
政策上的利好与文化产业本身的高速成长让文化传媒行业获得了资本市场的青睐,文化传媒行业公司并购重组与IPO 上市等资本运作频繁,但是在资本的涌入下,一些公司盲目进入文化传媒行业,进行高溢价并购,拉高了整个行业的商誉,提高了行业风险。
另外,在当前新技术、新媒介的冲击下,文化传媒行业也面临着快速的变革,文化传媒行业需要利用新科技,运用新理念创新文化产品和服务,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5G 、数字文化、云技术、直播技术,这些技术革新既给传统的文化传媒行业带来了巨大压力,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1文化传媒行业发展现状文化传媒产业在每个经济体中都占据重要地位,这不仅标志着文化传媒行业己经达到了高速发展的时期,也标志着文化传媒产品对人们的文化、娱乐、物质精神生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还从侧面反映了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
2020年,我国文化传媒行业的经济总产值达到222625.4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7.95%,根据《传媒蓝皮书: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2020)》可以看出我国的文化传媒产业在2012-2019年的年增长率都在GDP 增长率之上。
目前,从深交所和上交所公布的上市公司信息得到,我国现在上市的文化传媒企业只有30家左右。
文化传媒产业的发展迅猛,特别是在经济危机之后,一举成为我国第三产业中的第一名。
我国文化传媒产业保持着与国际接轨的发展态势,文化娱乐内容不断丰富,文化娱乐形式不断增加,朝着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需求的方向发展。
EW传媒企业价值评估案例分析一、选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一)研究背景当我们悄然迈入21世纪时,蜂拥而来的信息充斥着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
随处可见的广告、海量的资讯、无处不在的网络。
依靠信息创造利润已成为新时代经济增长的主要手段。
在众多产业中,传媒产业一枝独秀遥遥领先,正蓬勃发展。
传媒产业提供的有价信息和智能,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经济活动方式。
中国的传媒产业蓬勃发展。
从经济角度看,2003年中国的人均GDP首次超过1000美元,2000年以后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已经分别下降到40%和50%以下,这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在此之后,中国居民消费的总体水平和内部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一个基本的趋势是从温饱型向享受型、发展型转变,由此来看,以传媒产业为核心的文化产业发展可谓正逢其时。
从社会文化角度看,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主流文化的衰落和大众文化的兴起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随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商业思想和市民意识越来越深入人心,人们更愿意关注自己的生活和切身感受,原先那种宏大僵化的教条式主流话语则被越来越多的人摒弃。
宽松的政治环境、多元化的社会价值、以及不断流入的国外传媒产品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下,中国的大众文化不可避免地兴旺起来了。
而且,中国的传媒产业发展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如悠久的文化传统、卷帙浩繁的文化典籍、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充裕的人力资源和充满潜力的传媒市场等。
当今,无论政府还是企业界对传媒产业的认识逐渐形成共识。
2002年,中共十六大报告第一次把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作为两个概念区分开来,并把文化产业定性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
2006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这是深化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我国党和政府在文化产业理论和政策方面的一次次重大创新与突破,为我国传媒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
文化传媒行业上市公司投资价值评价摘要:2009年,文化产业成为国家战略性产业,文化产业专项规划支持有条件文化企业上市融资,必将推动文化产业的大发展。
对投资者而言,如何在繁荣的文化传媒行业选择合适的投资对象很重要。
文章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文化传媒行业上市公司进行了投资价值评价,以期为投资者提供方法和实践上的参考。
关键词:文化产业;投资价值;因子分析0 引言欧美传媒产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传媒产业的成长来自于两个方面:创意与规模,而政府的监管政策是决定性因素。
以美国最大的传媒产业——电视娱乐业的发展历程为例,政府产业政策是行业分阶段发展的催化剂。
由此可见良好的政府产业政策对文化传媒行业发展的重要性。
2009年,我国第一部文化产业专项规划——《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出台,标志着文化产业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性产业。
该规划明确提出,支持有条件的文化产业进入主板、创业板上市融资,鼓励已上市公司通过公开增发、定向增发的再融资方式进行并购和重组,迅速做大做强。
国家对文化传媒产业的扶持政策让我国文化传媒行业具备了很好的投资潜力。
文化传媒上市公司也成为广大投资者重点关注的对象。
截至2012年9月30日,在上海和深圳证交所上市的文化传播公司共有35家,如何在众多上市公司中选择最有经济效益的上市公司,从而选择最有投资价值的上市公司是很重要的。
本文以因子分析方法为基础,结合定性分析方法,评价文化传媒行业上市公司的绩效,藉此探求以上市公司财务指标为基础元素的上市公司投资价值评价方法。
1 分析方法简述因子分析方法。
在因子分析中,原始变量被分解为公共因子与特殊因子两个部分。
因子分析方法就是在尽量减少信息丢失的前提下,用比较少的的公共因子去解释原来多变量或指标间的复杂关系。
因子分析一般数学模型为:,其中xi 为n个随机变量,αi为常数项,fi为m个公共因子(m<n)。
βij为因子载荷(亦称因子敏感度),表示第j个因子对第i个变量的影响。
我国传媒行业上市公司竞争力分析前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媒介形式的多样化,传媒行业正迅速发展。
在中国,传媒行业上市公司已经成为了市场的重要一员。
本文主要对我国传媒行业上市公司的竞争力进行分析,指出其优势和不足之处,并对其未来发展做出展望。
总体情况截至2021年底,中国共有27家传媒行业上市公司。
其中,有18家公司在A股市场上市,9家公司在香港上市。
它们分布在电影、电视、音乐、出版、互联网广告等多个子行业中,总市值超过1万亿人民币。
优势分析巨大市场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传媒市场也是巨大的。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收入也在不断提高,更多的人开始消费文化娱乐产品。
正是这种市场需求的支撑,传媒行业上市公司才有越来越好的表现。
品牌知名度集中上市的传媒公司属于行业龙头,产品和服务好,品牌知名度也很高。
例如,优酷土豆、爱奇艺、腾讯、百度等公司在业内有一定的影响力。
直接触达受众传媒行业上市公司拥有较多的广告资源,它们可以直接接触到大量受众。
这在品牌推广和产品营销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
不足之处内容创新乏力尽管传媒行业上市公司是行业龙头,但是在内容创新方面比较乏力,导致产品同质化问题较为严重。
同时,传媒行业还存在很多的版权问题,这也让一些公司的内容创新受到制约。
财务困境传媒行业上市公司大部分都面临着财务困境。
由于版权买卖等问题导致的亏损和成本问题一直困扰着它们,使得公司的营收和利润不如人意。
市场份额下降近年来,随着竞争加剧,传媒行业上市公司市场份额出现下降。
由于自身问题和竞争对手的压力,它们难以保持原有的市场占有率,也面临着产能过剩的问题。
未来展望尽管传媒行业上市公司面临着多重问题,但是它们的未来依然充满机遇和发展空间。
### 加强内容创新实施有创意的内容战略可以吸引新用户,同时增加用户留存率。
可借鉴Netflix、优酷等平台在节目制作上的经验,加大对影视、音乐等内容创新的投入。
拓宽业务范围近年来,传媒行业上市公司的业务范围越来越广,涉足了更多领域。
第1篇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传媒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本文通过对中国传媒财务报告的分析,旨在揭示我国传媒行业的财务状况、盈利能力、偿债能力以及经营风险等方面的问题,为投资者、管理层和监管部门提供参考。
一、引言近年来,我国传媒行业经历了快速发展的阶段,行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然而,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新媒体崛起的背景下,我国传媒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风险也日益凸显。
本文通过对中国传媒财务报告的分析,旨在为相关各方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中国传媒财务报告分析1. 财务状况分析(1)资产规模近年来,我国传媒企业的资产规模持续扩大。
以A股上市公司为例,2019年传媒行业总资产为1.17万亿元,同比增长6.5%。
其中,广播、电视、出版、电影等传统媒体资产规模较大,新媒体企业资产规模逐年增长。
(2)负债规模随着资产规模的扩大,传媒企业的负债规模也相应增加。
2019年,传媒行业总负债为0.68万亿元,同比增长8.2%。
其中,传统媒体负债规模较大,新媒体企业负债规模逐年增长。
(3)盈利能力传媒企业的盈利能力主要体现在营业收入和净利润两个方面。
近年来,我国传媒企业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保持稳定增长。
2019年,传媒行业营业收入为1.04万亿元,同比增长6.8%;净利润为620亿元,同比增长8.5%。
其中,传统媒体盈利能力相对较弱,新媒体企业盈利能力逐年提高。
2. 盈利能力分析(1)营业收入结构传媒企业的营业收入主要来源于广告收入、发行收入、版权收入和运营收入等。
近年来,我国传媒企业营业收入结构逐渐优化,广告收入占比逐渐降低,发行收入、版权收入和运营收入占比逐年提高。
(2)净利润结构传媒企业的净利润主要由主营业务收入和投资收益构成。
近年来,我国传媒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比逐年提高,投资收益占比相对稳定。
其中,主营业务收入主要来源于广告收入、发行收入和版权收入。
3. 偿债能力分析(1)流动比率流动比率是衡量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重要指标。
我国出版传媒上市公司财务绩效研究
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国内外企业绩效评价理论也从无发展到有再到现在相对比较成熟的评价体系,且应用于企业绩效评价中,成为众多决策者了解企业经营状况,财务状况的重要手段,一个好的绩效评价方法体系可以激活整个组织。
然而,我国出版传媒企业原本进入资本市场较晚,转型升级上市也是困难重重,那么对于已经转型上市的企业,经营绩效状况到底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状况,怎样评价企业绩效,并借此来规范运营解决问题,实现更好的经营发展循环等,这方面的问题都探讨的比较少,因此,国内传媒企业要想做大做强,找到适合的评价体系并对我国出版传媒行业的绩效进行评价是非常有必要的。
本文梳理了国内外对绩效评价理论体系的研究,结合我国出版行业的绩效评价研究文献,得出我国目前出版行业对绩效的评价研究非常少,对绩效的定量评价则是少之又少。
基于此,分析比较了常见的几种绩效考核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性,结合我国国企单位的绩效考核方法和我国出版传媒行业的特点,选取了综合财务的功效系数法来定量评价绩效,最后以我国10家A股上市的出版传媒上市公司的2014年财务报表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安徽新华,中南出版,和江苏凤凰综合财务绩效稳居前三甲,天舟文化,时代出版,中文出版,中原大地综合财务绩效表现居中,长江出版,出版传媒,上海新华这三家排名最后。
其中,指标修正前后综合财务绩效得分变化都很大,以天舟文化和中原大地的变化最大,对此,做出相应的结果分析并提出建议。
这个变化也从侧面体现出功效系数法对出版传媒类上市企业公司财务绩效评价适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