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救治流程
- 格式:pptx
- 大小:10.92 MB
- 文档页数:59
脑卒中静脉溶栓诊疗规范及流程图急性脑卒中患者救治流程一、救护车转运流程(一)目标1.在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下,快速、准确地将患者转送至可行急诊静脉溶栓的医院;2.进行院前急救处理;3.预先电话通知院前信息,(包括院前卒中评分、相关病史等)给目标医院。
(二)技术要求1.对怀疑卒中的患者急救调度指挥中心应尽可能在最短时间内派出配有合适的装备和人员的救护车;2.指导患者自救,救护车尽快到达;3.评估生命体征,施行现场急救;4.到达后10分钟内完成院前卒中评分;5.维持生命体征稳定,监测血压,测血糖,做心电图,记录最后目测评估正常时间,必要时给予吸氧、心电监护、保护呼吸道通畅、开发静脉通道给予生理盐水等;6.优先转运至最近的、有急诊静脉溶栓条件的医院;7.预先通知转运医院急诊,利用相关微信公众平台等多种形式传输院前卒中评分等院前信息至目标医院;8.拨打医院专用电话,联系进行确认,通知其估计到达时间及患者基本信息,为预约CT、溶栓药物及卒中小组会诊作前期准备,转运患者至急诊;9.完成患者及资料的交接手续,并签字确认。
二、具备静脉溶栓医院急诊科处理流程(一)目标1.树立院内静脉溶栓的绿色通道;2.确认或排除卒中诊断;3.及早启动早期静脉溶栓治疗和完善前期准备。
(二)技术要求1.完成交接,妥善记录保管救护车送诊患者的院前急救信息;2.到院后急诊接诊医师10分钟内立即一般评估:生命体征;采集病史和精要查体,包括末了看起来正常时间;血标本检查,包括血通例、血型、凝血功能、血糖、电解质、肾功能;心电图;急诊头颅CT、立即通知卒中小组;保证静脉通道开通;给予生理盐水;3.其他对症急救处理,维持生命体征稳定,必要时转入急诊抢救室。
三、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流程卒中小组评估流程(一)方针1.建立院内静脉溶栓的绿色通道;2.确认或排除卒中诊断;3.尽早启动初期静脉溶栓治疗。
(二)技术要求1.卒中小组到达,立即神经功能评估:病史;确定发病时间;一般神经功能评估;神经系统检查;确定昏迷程度;确定卒中严重程度;急诊CT(小于25分钟)2.根据CT及症状、病史明确卒中亚型;3.疾速评估静脉溶栓治疗的顺应症及忌讳症;4.签订知情同意书,尽快启消息脉溶栓的绿色通道;5.可在急诊专用床位展开就地静脉溶栓,可住院手续同时管理;6.收入卒中单位或普通病房或重症监护室。
急性脑卒中急救流程急性脑卒中是一种突发的脑血管疾病,发病迅速且危险性高。
及时进行急救对于患者的康复和生存至关重要。
下面将详细介绍急性脑卒中的急救流程,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准确应对。
一、识别脑卒中症状1.突然出现剧烈头痛:患者可能感到头痛且疼痛程度较重。
2.突然出现面部、手臂或腿部一侧的无力或麻木:患者可能出现一侧身体部位无力或麻木的情况。
3.突然出现言语困难或理解困难:患者可能无法正常说话或理解他人的话语。
4.突然出现视力问题:患者可能出现视力模糊或失明的情况。
5.突然出现平衡困难或协调障碍:患者可能无法保持平衡或走路时出现困难。
二、立即呼叫急救电话一旦发现有人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例如:911)并告知操作员怀疑患者可能患有急性脑卒中。
三、确保患者安全在等待急救人员到达之前,应确保患者的安全。
可以将患者移至安全的地方,避免其受到进一步的伤害。
四、提供基本救护措施1.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确保患者的呼吸道畅通,如果患者有呼吸困难,可以将其头部转向一侧,以防止呕吐物阻塞呼吸道。
2.保持患者的体温稳定:脑卒中患者可能出现体温升高或降低的情况,可以使用冰袋或毛毯来调节体温。
3.松开患者的紧身衣物:确保患者的衣物宽松,以促进血液循环。
五、等待急救人员到达在等待急救人员到达的过程中,应保持冷静,并向急救人员提供准确的信息,例如患者的症状、发病时间以及任何其他相关信息。
六、急救人员的处理急救人员到达后,将对患者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和处理。
他们可能采取以下措施:1.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等。
2.进行神经功能评估:通过观察患者的瞳孔反应、肢体活动情况等来评估神经功能。
3.提供静脉通路:为患者建立静脉通路,以便给予药物治疗或输液。
4.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例如,进行头部CT扫描以确定脑卒中的类型和程度。
5.根据具体情况给予治疗:例如,给予溶栓药物以恢复脑血流,或进行手术治疗以减轻脑压增高等。
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流程东莞市大朗医院神经内科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规范一、医疗流程(一)神经科医生初步检查临床初步确认脑卒中,送往急诊CT,示未见脑出血,进行溶栓适应症及禁忌症表格的填写。
如患者家属有溶栓意愿,通知护理人员准备溶栓,启动溶栓流程。
(二)急查指尖血糖、血常规、血电解质、肾功、凝血功能、D-二聚体,行心电图检查,进行NIHSS评分、格拉斯哥评分。
(三)向患者家属交代病情,告知患者及家属患者或家属了解溶栓治疗是目前唯一有效的急性期治疗药物,是全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标准治疗。
每治疗100例约32例获益,3例出现出血,或溶栓治疗使患者获益的可能是受害的可能的10倍,但单个个体溶栓治疗的获益尚不能准确的预测。
治疗越早,利弊比越好,要求患者家属尽快做出决定(每分钟死亡190万个神经元细胞)。
(四)让患者家属签署静脉溶栓知情同意书。
如患者或家属拒绝溶栓,签署拒绝溶栓协议书。
(五)根据患者体重算出阿替普酶剂量,按照0.9mg/Kg计算。
(六)核对患者所有检查及化验报告、确认血压值、血糖值是否适合溶栓。
若血糖高,静脉应用胰岛素尽快将血糖水平控制在8mmol/L以下。
溶栓过程中或溶栓后——维持血压低于180/105mmHg。
如果发现2次或持续性收缩压大于185 mmHg或舒张压大于大于110 mmHg (血压检查间隔至少10分钟),则给予乌拉地尔25mg缓慢静注。
如果血压仍大于185/110 mmHg,可重复给药(至少间隔5分钟)。
最大总剂量不超过50mg。
在静脉注射后,为维持其降压效果,可持续静脉点滴。
液体按以下方法配置:通常将250mg乌拉地尔加入静脉输液中,如用输液泵,将20ml注射液(=100mg乌拉地尔)加入输液泵中,再稀释至50ml。
静脉输液的最大药物浓度是4mg/ml乌拉地尔,输液速度根据患者的血压酌情调整。
初始输液速度可达2mg/分,维持给药速度为9mg/小时。
(七)抽出溶栓总剂量10%的阿替普酶在1分钟内静推,其余药物在1小时内静脉泵入完毕。
脑卒中急救流程脑卒中,也被称为中风,是一种突发性的脑血管疾病,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
正确的急救流程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脑卒中的伤害,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康复效果。
下面将详细介绍脑卒中的急救流程。
1. 识别脑卒中症状脑卒中的症状通常包括突发性的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意识丧失、面部、手臂或者腿部一侧的麻木或者无力、言语难点、视力含糊等。
一旦发现有人浮现这些症状,就应该即将怀疑可能是脑卒中,并进行紧急救治。
2. 呼叫急救电话在发现疑似脑卒中症状后,第一时间拨打急救电话(例如120)寻求专业的医疗救助。
告知接线员病情的严重性和症状的表现,以便他们能够迅速派遣救护车前往现场。
3. 给患者提供舒适的环境在等待急救车的到来之前,确保患者处于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中。
将患者平放在床上,保持头部稍微抬高的姿式,以促进血液循环。
4. 保证通畅的呼吸道脑卒中患者可能浮现呼吸难点或者窒息的情况。
如果患者无法自主呼吸,应即将进行人工呼吸。
同时,清除患者口腔内的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5. 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在急救过程中,及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是非常重要的。
检查患者的呼吸、脉搏、血压等指标,并记录下来,以便后续的医疗救治。
6. 判断脑卒中的类型脑卒中可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种类型,其急救处理方式有所不同。
尽可能地观察患者的症状以及其他体征,以便初步判断脑卒中的类型。
7. 不要给患者进食或者饮水在脑卒中发作时,患者的吞咽和咀嚼功能可能受损,有进食或者饮水的风险。
因此,在急救过程中,不要给患者进食或者饮水,以避免发生窒息或者误吸。
8. 尽快送往医院一旦怀疑患者可能是脑卒中,应尽快将其送往最近的医院进行治疗。
急救车到达后,将患者转移到担架上,由专业人员进行护送。
在运送过程中,保持患者的体位,避免剧烈晃动。
9. 与医护人员交流在医院急救室的医护人员将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与医护人员交流,告知他们患者的症状和过程,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一般处理有哪些(1)吸氧与呼吸支持:合并低氧血症患者(血氧饱和度低于92%或血气分析提示缺氧)应给予吸氧,气道功能严重障碍者应给予气道支持(气管插管或切开)及辅助呼吸。
无低氧血症的患者不需常规吸氧。
(2)心脏监测与心脏病变处理:脑梗死后24小时内应常规进行心电图检查,必要时进行心电监护,以便早期发现心脏病变并进行相应处理;避免或慎用增加心脏负担的药物。
(3)体温控制:对体温升高的患者应明确发热原因,如存在感染应给予抗生素治疗。
对体温高于38。
C的患者应给予退热措施。
(4)血压控制:约70%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血压升高,主要包括:疼痛、恶心、呕吐、颅内压升高、意识模糊、焦虑、脑卒中后应激状态、病前存在高血压等。
多数患者在脑卒中后24小时内血压自发降低。
病情稳定而无颅内压增高或其他严重并发症的患者,24小时后血压水平基本可反映其病前水平。
目前关于脑卒中后早期是否应该立即降压、降压目标值、脑卒中后何时开始恢复原用降压药及降压药物的选择等问题尚缺乏可靠研究证据。
国内研究显示,入院后约14%的患者收缩压2220毫米汞柱,56%的患者舒张压2120毫米汞柱。
脑卒中患者低血压可能的原因有主动脉夹层、血容量减少以及心排血量减少等。
应积极查明原因,给予相应处理。
准备溶栓者,应使收缩压〈180毫米汞柱、舒张压〈100毫米汞柱。
缺血性脑卒中后24小时内血压升高的患者应谨慎处理。
应先处理紧张焦虑、疼痛、恶心、呕吐及颅内压升高等情况。
血压持续升高,收缩压N20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110毫米汞柱,或伴有严重心功能不全、主动脉夹层、高血压脑病,可予谨慎降压治疗,并严密观察血压变化,必要时可静脉使用短效药物(如拉贝洛尔、尼卡地平等),最好应用微量输液泵,避免血压降得过低。
有原发性高血压史且正在服用降压药者,如病情平稳,可于脑卒中24小时后开始恢复使用降压药物。
脑卒中后低血压的患者应积极寻找和处理原因,必要时可采用扩容升压措施。
急性缺血性卒中急诊处理SOP到院内急诊时,激活急诊卒中单元,神经科医师一起尽快采集病史、完成必要的检查、评估、作出正确诊断、及时进行抢救或收住院治疗。
从入院后完成评估到明确诊断开始用药治疗的时间应控制在一小时之内(急诊脑卒中黄金一小时救治)。
一、诊断(一)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尽快进行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如院前急救已完善,本步骤可酌情减少),以免延误治疗时间窗。
1、临床病史:仍然是诊断的重要依据。
典型者是突然发病,迅速进展的脑部受损的征象,如意识障碍、局灶体征。
2、神经系统检查:重点是发现脑部受损征象,如偏瘫、失语、意识障碍、颅内高压、脑膜刺激征等。
同时应排除其他系统疾病,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估。
(二)诊断分析步骤1、是卒中还是其他疾病:重视发病形式、发病时间,同时注意排除脑外伤、中毒、癫痫后状态、瘤卒中、高血压脑病、低血糖昏迷、高血糖昏迷、脑部炎症以及躯体重要脏器功能严重障碍引起的脑部病变。
2、是哪一类型的卒中:是出血性还是缺血性卒中,根据起病方式、临床表现结合必要的影像学检查来确定。
除非有其他原因不能检查或患者条件不允许搬动,所有疑为卒中的患者都应尽快进行头部影像学(CT/MRI)检查,观察有无脑梗死、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
3、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是否适合溶栓治疗:发病时间是否在小时或6小时内,有无溶栓适应证,进行溶栓之前必须进行相应的影像学(CT/MRI)检查后反复评估溶栓指征。
4、检查项目汇总所有患者:头颅CT或MRI、血糖、血清电解质、血液生化、心电图、心肌酶学标记物、血常规、凝血常规;部分患者:肝功能、氧饱和度、毒理学筛查、血液酒精水平、妊娠实验、动脉血气分析、胸片、腰穿、脑电图。
以上检查项目尽量在进行溶栓术前得到检验报告。
但不能为了等待实验室检查项目而延误溶栓时间。
二、处理(一)基本生命支持1、气道和呼吸(1)确保患者的气道通畅:有明显呼吸困难、窒息时,可采用气管插管或机械通气以保障通气。
脑卒中急救流程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是指由于脑血管破裂或者阻塞导致脑部血液供应中断,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从而导致脑功能损害的疾病。
脑卒中发病急、病情危重,及时的急救措施对于患者的生命来说至关重要。
以下是脑卒中急救的标准流程:1. 识别症状:脑卒中的典型症状包括突发性头痛、面部、手臂或腿部一侧麻木或无力、言语不清或困难、突然出现视力模糊或丧失、突然出现晕倒或失去平衡等。
如果有人出现以上症状,应立即怀疑可能是脑卒中,并迅速采取急救措施。
2. 拨打急救电话:在怀疑有人出现脑卒中症状时,立即拨打当地的急救电话(例如120),告知接线员病情和症状,以便急救人员提前做好准备。
3. 稳定患者体位:将患者平放在床上或地面上,头部略微偏向一侧,以防止呕吐物阻塞呼吸道。
4. 保持呼吸道通畅:检查患者的呼吸道是否通畅,如果发现有呼吸困难或者呼吸停止,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或心肺复苏术。
5. 保持循环稳定:监测患者的心率和血压,如果发现心率过慢或者血压过低,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按压胸部、进行心肺复苏等。
6. 不给患者进食:脑卒中发生后,患者的吞咽功能可能受损,给予进食可能导致误吸,加重病情。
因此,在急救过程中,不要给患者进食。
7. 尽快送往医院:脑卒中是一种急性疾病,时间就是生命。
怀疑有人出现脑卒中症状时,应尽快将患者送往最近的医院,以便接受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8. 与医务人员配合:在将患者送往医院的过程中,与急救人员保持密切联系,告知他们患者的病情和症状,以便他们提前做好准备。
9. 提供相关信息:到达医院后,及时向医务人员提供患者的个人信息、病史、用药情况等相关信息,以便医生能够更好地评估患者的病情。
10. 接受进一步治疗:在医院中,医生会进一步对患者进行检查和诊断,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如溶栓治疗、手术治疗等。
总之,脑卒中是一种急性疾病,及时的急救措施对于患者的生命至关重要。
在怀疑有人出现脑卒中症状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稳定患者体位,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循环稳定,尽快将患者送往医院,并与医务人员配合,提供相关信息。
急性脑卒中患者急诊科医疗救治流程
1.120出车或患者进入急诊抢救区。
2.接诊10分钟内立即一般评估及脑卒中GCS评分,并登记时间。
3.立即头颅CT检查,急诊头颅CT<25分钟,并登记时间。
4.抽血标本查血常规、血型、凝血功能、急诊生化,化验报告时间<35分钟,并登记时间。
5. 保证静脉通道开通,给予生理盐水,其他对症急救处理,维持生命体征稳定。
6.行心电图(12导联)。
7.立即通知卒中小组:①CT及病史提示提示急性缺血性卒中,由神内医师会诊并评估患者静脉溶栓的禁忌症和适应症,同时办理住院手续收住神经内科,并登记时间。
②CT提示颅内出血,由神经外科医师会诊进入出血性卒中救治流程,同时办理住院手续收住神经外科并登记时间。
急性脑卒中患者急诊科医疗救治考核要点
1.患者呼叫至急救系统接听电话的时间。
2.急救系统接听呼叫电话至派出救护车辆的时间。
3.救护车组收到出车指令至出发的时间。
4.患者呼叫至救护车到达时间。
5.院前卒中评分、最后看起来正常时间记录完成的比例,10分钟内完成。
6.疑似卒中患者就诊途径及比例。
7.急诊接诊到头颅CT报告时间,及头颅CT<25分钟的比例。
8.急诊接诊到化验报告时间<35分钟的比例。
9.卒中小组到达时间,及卒中小组到达时间<10分钟的比例。
10.急诊室救治时间。
急诊脑卒中绿色流程1.患者到达急诊科:患者如出现突发头痛、意识模糊、肢体无力等症状,应立即就诊到急诊科。
在接诊时,医生应立即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呼吸情况和生命体征。
2.急诊评估:医生应立即进行快速评估,包括询问患者和家属症状发生的时间、症状的严重程度以及有无既往脑卒中和其他相关疾病史。
还要检查患者的神经系统,包括瞳孔对光反应、肢体活动能力等。
此外,还应立即进行体格检查,包括血压、心率和呼吸频率的测量。
3.快速卒中评分:通过快速卒中评分系统(如NIHSS评分),医生可以快速确定患者的危险程度。
这个评分系统主要是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评估患者的脑功能损伤程度,包括意识状态、肢体活动、语言功能等。
4.确认脑卒中诊断:通过临床表现和卒中评分结果,医生能够初步判断患者是脑梗死还是脑出血。
但为了进一步明确诊断,医生还需要进行一系列检查,如头颅CT扫描、脑血管造影、MRI等。
5.绿色通道:当脑卒中的怀疑程度高,并且患者满足治疗条件时,医生会立即启动绿色通道。
绿色通道是一种优先处理患者的机制,主要是为了减少患者的等待时间,尽快进行有效的治疗。
6.快速诊断团队:启动绿色通道后,急诊科会动员多学科的专业人员组成快速诊断团队,包括神经科医生、放射科医生、检验科医生等。
团队成员之间要密切合作,快速完成各项诊断和检查。
7.急诊治疗:根据脑卒中的类型(脑梗死或脑出血),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对于脑梗死患者,可以考虑静脉溶栓治疗或机械取栓等介入治疗;对于脑出血患者,需要进行颅内压监测和进行必要的手术减压。
8.并发症预防和处理:急诊治疗过程中,还要注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如神经系统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等。
同时,要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血压升高、脑水肿等。
9.过程记录和报告:在急诊治疗过程中,要及时记录患者的治疗过程和观察指标变化。
同时,要及时向上级医生和患者家属汇报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
10.健康教育和康复指导:在急诊治疗完成后,医生要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和康复指导。
一、预案背景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急性脑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特点。
为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提高脑梗死救治效率,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预案目标1. 确保患者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救治,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
2. 提高医疗机构对脑梗死的识别、诊断和救治能力。
3. 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形成高效、有序的救治体系。
三、预案组织机构1. 成立脑梗死应急指挥部,负责全面协调、指挥和监督应急预案的执行。
2. 设置救治小组,负责患者的救治工作。
3. 设置信息联络组,负责信息收集、报送和发布。
4. 设置后勤保障组,负责物资保障和人员调配。
四、应急预案流程1. 发现患者(1)患者或家属发现患者出现脑梗死症状(如言语不清、肢体无力、面部歪斜等)时,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
(2)120调度中心接到电话后,迅速派出救护车,并告知患者或家属脑梗死的相关知识。
2. 救护车转运(1)救护车到达现场后,迅速对患者进行初步评估,判断患者病情。
(2)对患者进行紧急救治,如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等。
(3)将患者安全转运至最近的医疗机构。
3. 医疗机构救治(1)医院接到患者后,立即启动脑梗死绿色通道,快速对患者进行救治。
(2)医生对患者进行详细检查,明确诊断。
(3)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如溶栓、取栓等。
(4)对患者进行术后观察和护理,确保患者康复。
4. 信息报送与发布(1)救治小组及时向应急指挥部报送患者救治情况。
(2)应急指挥部根据救治情况,向相关部门和媒体发布信息。
五、应急预案保障措施1. 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提高对脑梗死的识别、诊断和救治能力。
2. 配备充足的急救设备、药品和物资,确保救治工作顺利进行。
3. 建立健全信息报送和发布机制,确保信息畅通。
4. 加强与公安、消防、卫生等部门的协作,形成高效、有序的救治体系。
六、应急预案的修订与实施1.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如遇特殊情况,可由应急指挥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
院内发生急性卒中处理流程图
院内发生急性卒中办理流程图
院内患者
清除其余疾病 ......
会诊(经FAST挑选、详
细病史咨询、体格检查)
可疑卒中
评估 ABC(气道、呼吸、循环)
氧饱和度小于等于94%予以吸氧
成立静脉通路并获得血标本(血惯例、电解质、血糖、肝功能、肾功能、血凝七项组套、胸痛组套)
紧
急心电监护监测
评
生命体征
生命体征:
估
不稳固
BP,HR,R,P,SAPO
和
2
诊
稳固
急救
依据症状体征、头颅CT 检
查结果
急性缺血性脑出血蛛网膜下腔脑卒中出血
进入缺血性脑进入出血性脑
卒中救治流程卒中救治流程。
急性脑卒中抢救流程经病史询问及查体、监测生命体征、判断意识、神经定位体征考虑系脑卒中病人进入绿色通道经评估病情稳定者10分钟内CT检查CT未见出血,考虑系缺血性卒中收入神经内科治疗(必要时请神经内科急会诊)1、若血压大于220/120mmHg酌情给予降压药。
若溶性的病人,血压应控制在180/110mmHg以下。
2、运用甘露醇等降压颅内压3、根据病情超早期溶栓治疗:尿激酶100-150万U4、尽早抗血小板聚集治疗:阿司匹林5、抗脑血管痉挛6、病情允许允介入手术治疗CT提示脑出血收入神经外科(必要时请神经外科急会诊)经评估病情不稳定者立即组织科内人员抢救同时请神经内外科会诊1、呼吸减弱或停止:吸氧、建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
2、休克血压:允林格氏液扩容,必要时加血管活性药物。
3、收缩压大于200mmHg舒张压大于110mmHg的酌情给予降压药。
4、脑疝形成:甘露醇脱水,必要时加速尿。
5、立即下病危、做好沟通.经抢救病情有好转,根据会诊医师意见由会诊医师、急诊医师、急诊科护士陪同行CT检查,如病情允许在30分钟之内完成抢救并CT检查。
CT示缺血性脑卒中,由神内科医师及急诊科护士陪同收入神内科CT示脑出血,由神外科医师及急诊科护士陪同收入神外科或手术室收入专科病人,会诊后专科医师均为首诊医师,急诊科医师协助处理病人病人收入专科后,急诊科医师回科室完成绿色通道登记,凡行抢救患者于抢救记录本上完成抢救记录途中患者病情加重,立即就地处理后再将患者送回急诊科进行抢救,由急诊科医师完成病历书定写及相关记录,会诊医师完成会诊记录。
经抢救处理后患者病情仍危重,无法外出检查者,继续于急诊科抢救,同时办理住院手续。
急诊科医师负责处理病人,同时完成病历书写及相关记录,会诊医师完成会诊记录及指出处理意见后方可离开.未收入专科患者,急诊科医师仍为首诊医师,同时负责患者所有抢救及诊治工作,在抢救患者之后(或同时)嘱家属办理入院手续及补交费用急性心力衰竭抢救流程患者出现周围灌注不足和(或)肺水肿现象,考虑为急性左心功能衰竭:呼吸困难、粉红色泡沫痰、强迫体位、口唇紫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