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基酸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观察分析
- 格式:docx
- 大小:12.39 KB
- 文档页数:6
新生儿病理黄疸病因分析与治疗观察
钟颖
【期刊名称】《医学信息》
【年(卷),期】2014(000)029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病因,并且对其主要治疗措施进行观察
分析。
方法对2011年7月~2013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230例病理性黄疸的新
生儿进行回顾性分类分析,并对其主要的治疗方法进行观察记录。
结果通过分析与观察发现造成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主要病因为围产因素、感染性因素、母乳性因素、新生儿溶血病以及其他因素,其中围产因素导致的新生儿黄疸79例(34.35%),感染性因素为62例(26.96%),新生儿溶血病为43例(18.70%),母乳性因
素为31例(13.48%),其它因素为15例(6.52%)。
结论导致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主要因素分别为围产因素、感染性因素、母乳性因素和新生儿溶血病,临床治疗以光疗为主,治愈率较高。
【总页数】2页(P239-240)
【作者】钟颖
【作者单位】信丰县人民医院,江西赣州 3416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新生儿病理性黄疸270例临床病因分析及蓝光治疗效果、不良反应评价 [J], 雷军
2.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病因分析和治疗体会 [J], 别慧玲;郑晓云
3.黄疸茵陈颗粒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87的临床观察 [J], 黄万兵;李慧霞;常珍妮
4.黄疸茵陈颗粒联合妈咪爱、思密达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疗效观察 [J], 卢安庭
5.新生儿病理性黄疸270例临床病因分析及蓝光治疗效果、不良反应评价 [J], 雷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实训背景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一种疾病,由于新生儿体内胆红素代谢异常,导致血清胆红素水平升高,使皮肤、黏膜和巩膜出现黄色。
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两种,其中生理性黄疸无需特殊治疗,而病理性黄疸则需要及时治疗,以免影响新生儿健康。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临床实践,了解新生儿黄疸的诊断、治疗及护理方法。
二、实训目的1. 掌握新生儿黄疸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2. 熟悉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措施;3. 培养临床思维和操作技能,提高临床实践能力。
三、实训内容1. 新生儿黄疸的诊断(1)临床表现:新生儿黄疸的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和巩膜黄染,严重者可出现恶心、呕吐、嗜睡、抽搐等症状。
(2)辅助检查:通过血清胆红素检测,评估胆红素水平。
正常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水平在5-20mg/dl之间,超过20mg/dl为高胆红素血症。
2. 新生儿黄疸的治疗(1)生理性黄疸:无需特殊治疗,加强喂养,保持新生儿舒适,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2)病理性黄疸:根据病情选择治疗方法。
1)光照疗法:将新生儿置于蓝光箱内,通过蓝光照射分解血清中的胆红素,降低胆红素水平。
2)换血疗法:适用于严重高胆红素血症、胆红素脑病等高危新生儿。
3)药物治疗:如苯巴比妥、茵栀黄等,具有降低胆红素水平、保护肝脏等作用。
3.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1)密切观察病情:监测新生儿体温、心率、呼吸、肤色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2)保证营养摄入:鼓励母乳喂养,保证新生儿充足的能量摄入。
(3)保持皮肤清洁:每日用温水清洗新生儿皮肤,防止感染。
(4)保持室内温度、湿度适宜:维持室温在22-26℃,湿度在55%-65%,为新生儿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
四、实训总结通过本次实训,我深刻认识到新生儿黄疸的危害及治疗的重要性。
以下是我对本次实训的总结:1. 新生儿黄疸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临床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
2. 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方法包括光照疗法、换血疗法、药物治疗等,需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新生儿黄疸的观察和护理措施研究作者:吴文慧来源:《特别健康·下半月》2013年第11期【摘要】目的观察新生儿黄疸的临床表现并总结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
方法将病理性黄疸分别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措施,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
结果病理性黄疸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家长对护理措施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结论加强对新生儿黄疸的护理观察,并实施积极的护理措施,有助于患儿早日康复,减少患儿家长负担,提高护理质量,值得在各级医院推广使用。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临床观察;护理研究【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183(2013)11-0044-02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一种临床症状,有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之分,生理性黄疸轻者2-3天消退,重者7-10天消退;凡出生24小时内出现黄疸、血清胆红素足月儿大于221μmol/L、早产儿大于257μmol/L 均可诊断为病理性黄疸[1]。
究其发病原因主要与新生儿时期血中胆红素浓度升高,尤其是未结合胆红素升高有关。
从2013年1月起,我院对新生儿时期的新生儿黄疸进行重点观察和护理,现将观察结果和护理疗效汇报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2013年1月—2013年8月,我院共收治新生儿黄疸患儿148例,其中男婴88例,女婴60例;足月儿95例,早产儿53例。
经过检查确诊生理性黄疸90例,病理性黄疸58例。
所有患儿均入住我院新生儿科治疗,一般状况可,饮食正常,排除其他新生儿疾病。
1.2 分组:将58例病理性黄疸患儿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9例,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措施,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两组患儿在出生月份、日龄、病情等方面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常规护理措施1.3.1基础护理:①保持患儿所处环境的温度与湿度,通常将患儿置于保温箱中,使患儿保持体温36~37℃。
氨基酸分析报告1. 引言氨基酸是构成生物体内蛋白质的基本单位,也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重要营养物质。
氨基酸的种类和含量对于人体的健康状况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进行氨基酸分析对于了解人体健康和营养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氨基酸的分析结果进行解读,为人体健康提供参考。
2. 样本收集与准备为了进行氨基酸分析,首先需要收集样本并进行准备。
样本可以是血液、尿液或组织等。
本次分析选择了血液样本。
收集血液样本需要使用一次性采血针,将血液收集于采血管中,并将其送往实验室进行分析。
在送往实验室之前,应避免暴露于高温或阳光下,以免样本质量受损。
3. 氨基酸分析方法目前常用的氨基酸分析方法有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气相色谱法(GC)。
在本次分析中,我们采用了HPLC方法。
该方法以其高灵敏度、高分辨率和高准确性而被广泛应用于氨基酸分析领域。
4. 实验步骤•步骤一:样本预处理。
首先,将血液样本离心分离血清,并将血清转移到离心管中。
然后,用甲醇对血清样本进行蛋白质沉淀,并将上清液转移到新的离心管中。
•步骤二:衍生化处理。
将上述蛋白质沉淀后的上清液加入特定试剂进行衍生化处理。
衍生化反应的时间和温度需要严格控制,以保证反应的完全性和准确性。
•步骤三: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将衍生化后的样品注入到色谱柱中,通过梯度洗脱的方式分离出各个氨基酸,并通过检测器检测各个氨基酸的峰值。
5. 分析结果根据上述分析步骤,我们得到了氨基酸的分析结果。
根据样品中各个氨基酸的峰值面积,可以计算出其相对含量,并与参考范围进行比较。
6. 结果解读根据分析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 某氨基酸的含量较高:高含量的某氨基酸可能与某种疾病的发生有关,需要进一步进行临床检查来确定是否存在异常情况。
- 某氨基酸的含量较低:低含量的某氨基酸可能与营养不良或其他疾病有关,建议增加相应的摄入量或进行进一步检查。
7. 健康建议根据氨基酸分析结果,我们可以给出以下健康建议: - 饮食调整:根据氨基酸分析结果,合理调整饮食结构,增加或减少某些食物的摄入,以维持氨基酸的平衡。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措施【摘要】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疾病之一,引起黄疸的原因很多,主要与溶血、代谢障碍、感染等有关。
病理性黄疸的临床表现主要是皮肤、巩膜发黄,伴有全身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
如果不及时干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可能会引起脑损伤、发育迟缓等严重后果。
护理要点和观察要点尤为重要,护理措施包括光疗、保持水电解质平衡等。
加强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观察,积极采取护理措施,提高警惕,及时干预是预防和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关键。
【关键词】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临床观察、护理措施、临床表现、危害、护理要点、观察要点、加强观察、积极干预、警惕、及时干预1. 引言1.1 病理性黄疸概述病理性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一种疾病,其主要表现为皮肤、巩膜和黏膜呈现明显的黄疸色泽。
病理性黄疸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新生儿肝脏功能未能完全发育成熟,造成胆红素代谢、转运及排泄功能受到影响而导致胆红素在血液中积聚过多的结果。
病理性黄疸在新生儿中较为常见,尤其在出生后头几天内发生的概率较高。
病理性黄疸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黄疸、食欲不振、体重下降、尿色深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出现潮红、呼吸急促、昏迷等症状。
病理性黄疸不仅影响新生儿的生长发育,还可能诱发其他严重的并发症,如脑损伤、脑瘫等。
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至关重要。
针对病理性黄疸的病因和临床表现,我们需要加强对新生儿的观察和护理工作,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确保新生儿能够顺利康复并健康成长。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将详细介绍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表现、危害、护理要点、观察要点和护理措施,以及加强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观察和提高警惕的重要性。
1.2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意义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一种疾病,其临床意义十分重大。
黄疸是由于胆红素在血液中过多积聚而导致皮肤、黏膜和巩膜发生黄染的症状。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可能会引起脑损伤:高胆红素血症可导致核黄疸,严重时可影响神经系统功能,出现抽搐、智力低下等情况,严重危害新生儿的健康。
新生儿黄疸光疗的观察与护理的专题报告目的:探讨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提高护理质量,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方法:根据2016年-2017年我院收治的3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的特点和对患儿家属的心理分析,采取蓝光治疗法和精心的护理。
结果:20例患儿痊愈出院,8例好转后出院观察无反弹,2例好转上级医院继续治疗;其中3例出现轻微皮疹,8例出现稀绿便,光疗停止后自行消失与,19例未出现光疗副作用。
结论:光疗过程中,正确、细心的护理至关重要,能更快有效地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减少胆红素脑病的发生,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改善护患关系。
新生儿黄疸是胆红素(大部分为未结合胆红素)在体内积聚而引起,其原因很多,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重者可致中枢神经系统受损,产生胆红素脑病,引起死亡或严重后遗症。
光疗是新生儿黄疸的辅助治疗方法,疗效好,见效快,操作简单无严重不良反应,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蓝光是一种降低血中未结合胆红素简单有效的方法,胆红素能吸收光线,由于蓝光波长425-475nm之间,光照对未结合胆红素比对结合胆红素的作用大2-3倍。
近几年我院收治的新生儿黄疸采用光照疗法和相应的护理措施,疗效满意,现取5例黄疸患儿报告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根据2016年-2017年我院收治的3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男16例,女14例,年龄为出生20小时2-30天,其中24小时发病的3例,实验室检查3-7天发病的27例。
结果提高血清总胆红素均>205umol/L,入院后除对原发病的治疗外,即采用蓝光照射,每天7-24h,2-5天不等。
2.治疗方法全采用郑州迪生医疗器械婴儿培养箱双面蓝光治疗仪进行光照治疗,3.护理方法①宣教:家属对新生儿黄疸缺乏正确认识,许多家属认为新生儿皮肤黄染是正常的,不需治疗,过几天自然会退。
而且患儿父母多为独生子女,关心患儿的不只是父母,还有父母的双亲,往往意见不统一,对光疗又缺乏认识,个别患儿家长有焦虑情绪,甚至拒绝光疗。
门冬氨酸钾镁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观察李晓萍【摘要】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potassium magnesium aspartate combined with bifidobacterium tetra vaccine tablets in the treatment of neonatal jaundice. Methods A total of 71 newborns with neonatal jaundic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n = 36) and control group ( n = 35). The treatment group received bifidobacterium tetra vaccine tables and potassium magnesium aspartate infusion in addition to the conventional treatment such as phototherapy, enzyme inducer and fluid infusion in the disease. The time points when symptoms and signs disappeared in each groups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 time point when symptoms and signs disappeared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obviously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 05). Conclusion The effect of potassium magnesium aspartate combined with bifidobacterium tetra vaccine tables in the treatment of neonatal hyperbilirubinemia is significant.%目的观察门冬氨酸钾镁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方法将71例新生儿黄疸住院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36例)与对照组(35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如给予茵栀黄、光疗、酶诱导剂、补液等.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口服和门冬氨酸钾镁静滴,观察2组用药前后患儿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结果治疗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门冬氨酸钾镁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有显著效果.【期刊名称】《实用临床医药杂志》【年(卷),期】2013(017)001【总页数】3页(P92-94)【关键词】门冬氨酸钾镁;双歧杆菌四联活菌;新生儿黄疸【作者】李晓萍【作者单位】扬州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扬州市江都人民医院,江苏扬州,225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2是新生儿常见疾病之一,可见于50%以上的足月儿和80%以上的早产儿[1]。
复方赖氨酸制剂在新生儿黄疸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引言:新生儿黄疸是临床常见的新生儿疾病之一,特别是在亚洲地区发病率较高。
黄疸是新生儿因胆红素代谢障碍引起的一种病理现象,严重时可能会导致脑损伤,甚至死亡。
近年来,复方赖氨酸制剂作为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一种药物被引入临床实践中,其应用在新生儿黄疸康复中表现出了良好的效果。
本文将就复方赖氨酸制剂在新生儿黄疸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详细分析。
一、复方赖氨酸制剂的作用机制和成分复方赖氨酸制剂是一种药物,主要由赖氨酸、天冬氨酸、黑加仑中所提取的黄疸红素、肝素等成分组成。
赖氨酸是人体中重要的一种氨基酸,参与胆红素代谢过程中的胆红素结合和排泄。
天冬氨酸则具有改善肝细胞功能、促进新陈代谢等作用。
黄疸红素能有效地清除血液中的游离胆红素,从而减少黄疸发生的可能性。
肝素具有抗凝血、抗炎症等作用,有助于维持血液循环稳定。
二、复方赖氨酸制剂在新生儿黄疸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1. 降低胆红素水平:复方赖氨酸制剂通过促进胆红素的结合和代谢,有效地降低新生儿血液中的胆红素水平。
研究发现,与传统的光疗相比,复方赖氨酸制剂在治疗新生儿黄疸中具有更快的降胆红素的作用,且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2. 改善肝功能:复方赖氨酸制剂中的天冬氨酸成分具有改善肝功能的作用,能够促进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增强肝脏的代谢能力。
一些研究结果表明,复方赖氨酸制剂能够有效地改善新生儿黄疸病患者的肝功能,减少肝损伤程度。
3. 减少并发症发生:新生儿黄疸病的并发症包括核黄疸、脑损伤等严重后果。
复方赖氨酸制剂能够有效地降低胆红素水平,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复方赖氨酸制剂能够降低新生儿核黄疸的发生率,减少黄疸对神经系统的损伤。
4. 促进黄疸消退:复方赖氨酸制剂中的黄疸红素成分具有清除血液中游离胆红素的作用,能够促进黄疸的消退过程。
一些研究显示,复方赖氨酸制剂能够加速新生儿黄疸的消退,缩短黄疸持续时间。
三、复方赖氨酸制剂的安全性与副作用复方赖氨酸制剂作为一种药物,在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其安全性和副作用。
最新资料推荐
氨基酸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观察分析
氨基酸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观察分析魏德萍杨洁(云南省
玉溪市妇幼保健院儿保科云南玉溪653100)【摘要】目的探讨氨基酸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本院儿科2019 年12 月以来收治的164 例新生儿黄疸
患儿随机分为三组。
A 组给予常规治疗和蓝光照射,适当补液。
B 组在光疗基础上给予小儿复方氨基酸注射液滴注。
C 组光疗加用人血白蛋白滴注。
结果三组治疗前血清胆红素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治疗72h 及治
疗完成后B、C 两组总胆红素水平下降明显超过A 组,但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
在住院时间上A 组较B 、C 两组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小儿复方氨基酸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黄疸具有较好的疗效,可以缩短黄疸持续时间,快速补充蛋白质,降低血清胆红素,临床应用安
全有效。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胆红素氨基酸【中图分类号】R722.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9)34-0109-01 新生儿黄疸亦称为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由新生儿的代谢特点或其他疾病引起,若不及时治疗,严重高胆
1/ 6
红素血症可能导致胆红素脑病,遗留后遗症,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
因此,及时治疗新生儿黄疸,促使胆红素水平维持在相对安全的
范围内具有临床意义,应用小儿复方氨基酸治疗新生儿黄疸获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9 年12 月2019 年11 月我院共收治164 例新生儿黄疸,其中男89 例,女75 例,患儿均为足月儿,首诊治疗。
入院后检测其血清胆红素超过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标准[1] 。
随机
将患儿分为A 组60 例,B 组68 例,C 组36 例。
三组患儿在
病因,性别,日龄,胎龄,喂养,治疗前血清胆红素水平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详见表一,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A 组:
给予蓝光照射治疗,适当补液(5%葡萄糖注射液+氯化钠注射
液);蓝光治疗方法采用XHZ 型新生儿黄疸治疗箱,黑棉布遮盖新
生儿双眼,会阴,肛门部位,其余部位裸露,双面持续照射812h 。
B 组:
在蓝光照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6%小儿复方氨基酸注射液
(18AA-Ⅱ)10ml/(kg.d)(上海长征富民金山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号:
H10920197 )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以比例为1:1 静脉滴注,1 次
/d
最新资料推荐
C 组:
在蓝光照射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20%人血白蛋白注射液(江西博雅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1*******)剂量为2g/d 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比例为1:1 ,缓慢静脉滴注,1 次/d ,连用3 天。
1.3 疗效评价:
分别在治疗前,第3 天(治疗72h)和第5 天(治疗完成),这三个观察期采血送检血清胆红素水平,比较各组治疗后胆红素下降的情况。
另外在这三个观察窗口之间每日监测经皮胆红素水平。
观察三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并统计住院时间。
2结果2.1 3 组患儿治疗前血清胆红素比较无差异(p 值gt;0.05),治疗72 小时及治疗完成后B 、C 组的总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A 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住院时间的比较,A 组黄疸消退时间明显较BC组延长(p 值lt;0.0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B 组与
C 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 值gt;0.05)。
见表1 表1 3 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变化及住院时间的比较注:
* 与A 组相比plt;0.01 ,#与C 组比较pgt;0.05 。
3讨论新生儿黄疸及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临床常见的症
3/ 6
状,我国正常足月儿出生后胆红素水平的峰值出现在日龄第4-5 天[2] ,本研究的164 例患儿平均入院日龄为4.175 天,与此报道一致。
且27%血清胆红素水平超过300mu;mol/L ,其黄疸产生原因复杂,发生机制包括胆红素形成过多,肝胆对胆红素摄取、结合排泄障碍和肝内外胆管闭锁等。
新生儿期,尤其在各种病理因素的影响下,红细胞的破坏增多,
肝酶活性受到抑制,肠肝循环增加,使胆红素的生成增多,重吸收的胆红素亦增多,但是不论什么原因导致的高胆红素都可能导致神经系统损伤:
由于血液中的间接胆红素可以通过血脑屏障,并通过抑制脑细胞的能量代谢从而导致脑细胞的损伤。
其中以大脑基底节、下丘脑及第四脑室底部损伤最为明显。
一旦出现了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必然会影响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
可能会出现智力障碍,神经系统发育迟缓,脑瘫等,特别严重者甚至会出现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目前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最常用的干预治疗方法为光疗[3] 。
治疗原理主要是依靠高谱光线照射皮肤,使得未结合胆红素在光的作用下,分子结构发生改变,由非水溶性的游离胆红素转变成水溶性双吡咯进而随胆汁及尿液排出体外,进而降低血浆胆红素水平。
光疗的副作用包括:
发热、腹泻、皮疹,核黄素缺乏、青铜症贫血等。
另外药物治疗如茵栀黄口服液等都可以使大便次数增加和水分增
最新资料推荐
多。
本研究中,采用小剂量的复方氨基酸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新生儿
黄疸。
本品为18 种氨基酸配置而成的灭菌水溶液,含有亮(异亮)氨酸,醋酸赖氨酸,甲硫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缬氨酸,盐酸半胱氨酸,组氨酸,酪氨酸,丙氨酸,精氨酸,脯氨酸,丝氨酸,门冬氨酸,谷氨酸,甘氨酸,牛磺酸。
氨基酸为人体合成蛋白质和其他组织提供氮源,部分经氧化分解
可作为供能物质,另少量氨基酸转化变成一些生理活性物质,从而维持一些组织及器官的功能,各种氨基酸可通过血液在各组织之间转运,以保证组织中的氨基酸代谢。
新生儿的蛋白均偏低50 ~60g/L ,生长发育快,氨基酸的摄入需要较多。
因此,应用氨基酸提供营养,可补充合成蛋白质的原料,加速胆
红素的代谢,能显著减轻新生儿黄疸的程度,从而缩短黄疸的持续时间,且无明显并发症和药物的不良反应。
另外本研究中应用氨基酸与人血白蛋白治疗新生儿黄疸比较无明
显差异。
氨基酸是否能直接与游离胆红素结合需进一步待研究。
5/ 6
氨基酸与人血白蛋白相比,较易获得,副反应较少。
综上所述,应用氨基酸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疗效明显,
基层医院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1]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 实用新生儿学[M]. 第3 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69. [2] 董小玥,韩树萍,余章斌,等. 新生儿小时胆红素百分位曲线图的制备及早期预测高
胆红素血症的初步探讨[J].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10,5:
180-186. [3] 杨锡强,易著文. 儿科学[M]. 第6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