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检索第一章
- 格式:ppt
- 大小:1.07 MB
- 文档页数:44
第一章文献检索概述第一节文献检索概念一、文献的概念、特点和作用(一)文献的涵义“文献”一词最早出现于《论语·八佾》之中:“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徵之矣。
”南宋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对文献解释说:“文,典籍也,献,贤也。
”其意思指典籍和贤人的言论为文献。
宋元马端临在其《文献通考》自序中说:“凡叙事则本之经史,而参之以历代《会要》以及百家传记之书,信而证者从之,乖异传疑者不录,所谓‘文’也。
凡论事则先取当时臣僚之奏疏,次及近代诸儒之评论,以至名流之燕谈、稗官之记录,凡一语一言可以订典故之得失、证史传之是非者,则采而录之,所谓‘献’也。
”他把文献解释为:录之于书本的文字可称之为“文”,而传之于口的言论则称之为“献”。
《辞海》(1979年版)对“文献”一词所下定义为:“专指具有历史价值的图书文物资料,如历史文献。
亦指与某学科有关的重要图书资料,如医学文献。
”强调了文献的历史继承性,认为只有“图书文物资料”才可以称之为文献,而贤者言论则不在文献的畴之。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文字记录的方式和记录的载体发生了巨大变化,文献其本身的含义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它不仅包括传统上的刻、写和印刷,而且还包括胶卷、胶片、音频、视频、数字载体的文献。
因此,我国根据出现的新情况,于1983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国国家标准文献著录总则》中,把文献定义为“记录有知识的一切栽体”。
文献的定义在于利用各种不同的技术,把知识记录在一切能记载知识的载体上。
知识信息必须通过文献进行存储和传递,所以,构成文献核的知识信息,负载知识信息的物质载体和记录知识信息的符号和技术称之为文献的三个构成要素,缺一不可。
知识决定文献容,载体决定文献的物质形态,而记录知识的技术手段,包括文字、符号、图形、声频、视频、数字等把知识物化在不同载体之上,构成论文、科技报告、档案资料等常见的纸质印刷品,而且还包括胶卷、胶片、影音磁带、磁盘、光盘、硬盘等以实物形态存在的各种文献资料。
文献检索情况概述第一章档案文献检索系统概述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第一章档案文献检索系统概述”的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 的支持!(2)对内容相同及相关的文献主题加以集中或揭示其相关性;(3)对大量文献信息加以系统化或组织化;(4)便于将标引用语和检索用语进行相符性比较。
5.简自然语言在档案文献检索中的应用途径(1)作为检索语言中入口词运用于档案检索。
(2)作为检索语言专用的入口词表运用于档案检索。
(3)作为自由词与主题词相结合运用于档案检索。
(4)采取自然语言的关键词法运用于档案检索。
(5)采取自由标引后控词表检索法运用于档案检索。
第六章档案著录1.档案著录工作的要求档案著录是指在编制档案目录时,对档案的内容和形式特征进行分析、选择和记录的过程。
基本要要求是:(1)准确性,即著录结果全面、客观、准确地揭示档案的内容特征和形式特征。
(2)规范化,即推行标准化著录,按照统一规定的著录项目、著录格式、标识符号、著录项目细则进行著录。
2.简《档案著录规则》及主要项《档案著录规则》规定了单份或一组文件、一个或一组案卷的著录项目、著录格式、标识符号、著录用文字、著录信息源及著录项目细则。
著录的项目共分七项:(1)题名与责任说明项。
(2)稿本与文种项。
(3)密级与保管期限项。
(4)时间项。
(5)载体形态项。
(6)附注与提要项。
(7)排检与编号项。
3.简著录级别的选择著录级别分为文件级、文件组合级、案卷级和案卷组合级。
在选择著录级别时,首要的问题是要保证适当的检索深度,在此基础上力求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劳动,提高著录速度。
一般说来,机关档案室、综合性档案馆的著录应以文件级著录为主。
不同的档案馆、室在著录时可根据档案的实际情况和利用者的需求特点,自行选择适当的著录级别。
第七章档案标引1.简档案标引不同方式(1)按使用的标引语言可分为自由标引和受控标引。
(2)按提供检索标识的数量可分为浅度标引和深度标引。
文献检索第一章课后自测答案
本试题共包括8道选择题,每题2分,总分16分。
1.《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将学科划分为多少个基本部类和22个基本大类?答案是2
2.
2.使用哪种运算符号可以扩大检索范围?答案是截词算符。
3.下列哪项不属于文献检索系统质量的评价要素?答案是
被用户使用的数量。
4.下列哪项属于文献的内容特征?答案是类目名。
5.下列哪项是MeSH主题词的特性?答案是动态性。
6.下列哪项属于事实与数值数据库?答案是核酸序列数据
库GenBank。
7.下面哪项属于后组式规范检索语言?答案是叙词语言。
8.对查全率和查准率描述正确的是哪项?答案是若某检索工具的查全率较高,则查准率相对较低。
9.会议记录属于几次文献?答案是零次文献。
10.哪种检索式的调整方法可以使检索结果变少?答案是使用位置算符。
11.计算机文献检索系统的内容结构包括以下哪项?答案是主文档、倒排文档、帮助导航。
第一章医学文献检索基础本章学习内容:1. 文献与文献检索;2. 文献信息资源及其类型;3. 文献检索语言;4. 文献检索方法、途径与步骤。
本章学习目标:掌握:解释文献、文献检索及检索语言的概念;陈述文献信息类型和医学电子文献资源类型;比较不同类型的检索语言;阐述计算机文献检索方法和步骤。
应用:熟悉文献的构成。
了解:描述文献、信息、知识和情报之间的关系;描述文献检索原理;描述文献检索系统的类型和评价因素;知道医学文献的特点;知道文献检索的类型和意义;知道电子文献资源的概念;了解电子文献资源的特点;了解文献检索系统的定义、组成要素和类型结构;了解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途径和步骤;简述主要的医学文献检索语言。
第一节医学文献检索基础一、文献基础知识(一)信息、知识、情报、文献之间的关系信息是知识的源泉;知识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信息;情报是活化的知识和信息,能为人们所利用,其涵义关系是信息>知识>情报。
信息要成为情报,一般要经过选择、综合、分析和研究加工过程,即经过知识的阶段才能成为情报,因此它必须具有三种基本要素:知识、传递和效益。
知识是情报的实体,传递是情报的表现形式,效益是情报的结果。
情报就是信息经过综合、筛选、逻辑思维、重新组合的系统化知识。
(二)文献的概念文献可被认为是:“凡人类的知识或信息,以文字、图形、代码、符号、声频、视频等形式记载到不同固态物质载体上面形成的一切记录,都统称为文献”。
(三)信息、知识、情报、文献之间的关系文献是被物化了的知识记录。
情报蕴含在文献之中,但不是所有文献都是情报,而所有情报几乎都是知识。
文献又是贮存传递知识、情报和信息的介质。
知识是文献的实质内容,载体是文献的外在形式,而记录是联系知识与载体的手段。
(四)文献的构成现代文献由四要素构成:文献信息、文献载体、符号系统和记录方式。
文献信息是文献的内容,符号系统是信息的携带者,载体是符号赖以依附的“寄主”,而记录方式则是代表文献的符号进入载体的方法和过程,四要素缺乏任何一种都不可能形成文献。
第1章文献信息基础知识1.简述什么是文献及文献类型。
答:文献是用各种形式的载体记录下来的一切有价值的人类知识,是以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手段记录和传播人类最宝贵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的载体,即文献是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的总称。
文献类型:1)按文献信息资源载体形式进行划分:印刷型、缩微型、电子出版物、声像资料和网络出版物;2)按文献出版类型划分:图书、期刊、报纸、科技报告、会议文献、专利文献、学位论文、标准文献、政府出版物、产品样本、档案文献;3)按文献信息的内容加工层次划分:零次文献、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4)按文献获取方式的明朗程度划分:白色文献、黑色文献、灰色文献。
2.简述按文献出版类型划分图书、期刊等11种文献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以及各自的特点。
答:相同之处:除了政府出版物、产品样本和档案文献,其他的8种文献均具备著录项目和识别标志;所有文献都属于一次文献,其中除图书、期刊、报纸属传统文献外,其余均属特种文献。
不同之处及特点:每种文献的著录项目和识别标志的内容不同,且每种文献又具备自身的特点,如下:1)图书:内容较系统、全面、成熟、可靠,但出版周期较长,报道速度相对较慢,具有相对滞后性;2)期刊:出版周期短、内容新颖、报道速度快、信息含量大、发行面广、能及时传递当代社会和科技的最新信息;3)报纸:出版周期最短,发行量最大的出版物。
以刊载各类最新消息为主,具有内容新颖、影响面宽、报道的内容广泛、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等特点;14)科技报告:反映新技术、新学科较快,内容比较专深、新颖,数据比较可靠,保密性较强。
有相当一部分科技报告不公开发行;5)会议文献:传播信息及时、论题集中、内容新颖、专业性强、质量较高,但其内容与期刊相比可能不太成熟;6)专利文献:内容翔实、创造性、实用性强、格式规范、流通面广、易于获得;7)学位论文:理论性、系统性较强,内容专一,阐述详细,具有一定的独创性;8)标准文献:能较全面地反映标准制定国的经济和技术政策,技术、生产及工艺水平,自然条件及资源情况;具有严肃性、法律性、时效性和滞后性;9)政府出版物:内容可靠,是了解某一国家的科技政策、经济政策、经济现状、科技活动、科技成果、科学技术水平的重要依据;10)产品样本:附有实物图片,图文并茂、技术成熟、数据可靠;11)档案文献:自然形成的第一手材料,内容真实、准确可靠,具有保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