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课件
- 格式:doc
- 大小:71.00 KB
- 文档页数:5
潍坊科技学院教案
课程名称:幼儿园课程授课人:课题第六章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课时 2
教学目的
与
要求1.了解幼儿园综合课程的含义和特征
2.了解幼儿园综合课程中教育活动设计和实施的基本原则
教学重点
与
难点教学重点:幼儿园课综合课程的相关知识点
教学难点:能运用所学原理和原则对幼儿园课程方案及相应的教育活动实例进行分析,尝试设计教育活动
教学过程
主要内容及步骤备注
课前点名
新内容讲解
一、幼儿园课综合性课程中教育活动的设计和
实施
二、不同结构化程度的教育活动组成的连续体
课堂总结
授课效果分析总结
第二节幼儿园综合性课程中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实施
一、幼儿园综合性课程的含义和特征
在学前教育课程领域,虽然课程的综合化在近些年格外引人关注,但是综合性课程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或名词。
以儿童为中心组织学前教育课程,早就为不少教育界的先驱所倡导。
20世纪初,杜威就已经提出应将知识综合化,使之结合在儿童发起的和自我指导的活动中。
杜威的同时代人克伯屈提出,课程应由教师和儿童共同设计,他提出的设计教学法,主张通过主题的方式让儿童进行学习,将现实生活结合到儿童的活动中去。
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后,受皮亚杰理论的影响,幼儿园综合性课程再度受到重视,在世界各地,综合性课程被广泛运用,以适应不同发展水平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学龄前儿童。
(一)综合性课程的含义
顾名思义,综合性课程就是将课程的各种因素综合化的课程。
美国早期儿童教育协会的发言人将综合性课程称作“使课程内容对幼儿更具意义的一种策略”。
他们认为,“将课程综合化的最主要目的是使课程对幼儿更有价值”。
由此,他们将综合性课程定义为:“在儿童的经验范围内提供有组织的主题或概念,允许儿童在从一个或多个科目中抽提出教育目标的学习活动中去探索、去理解和去参与。
课程的综合化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例如,学科领域的综合、发展方面的综合、通过专题的综合、通过幼儿园环境的综合等,但最为常见的则是通过主题的综合。
1.学科的综合
2.发展方面的综合
3.通过专题的综合
4.通过幼儿园环境的综合
5. 通过主题的综合
(二)综合性课程的长处和弱点
长处:
1.综合性课程是有关联的课程
2.综合性课程能促进主动的学习
3.综合性课程由儿童一起参与设计,并能符合儿童的兴趣和需要
4.综合性课程能使儿童发展与知识结合成一体
弱点:
但是,综合性课程并不是完美无缺的,相反,这种课程也存在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虽然美国早期儿童教育协会的发言人极力主张幼儿园课程的综合化,但是,他们也认为,“综合性课程不可能达到知识完整性的要求,除非它完完全全建立在不同学科的知识基础之上,而这些学科的发展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了”。
他们认为,“只
有教育工作者能从根本上理解各学科科目之间的共同之处和差异,理解综合能够实现的价值和所起的作用,那么综合性课程的计划才有可能实现。
没有各种学科科目的基础,早期儿童的综合性课程很快会蜕变为快乐而无意义的活动或琐碎的东西”。
他们提出了综合性课程在实施中的两大风险:“风险之一是,长综合性课程失去了每个科目的独特性,因此也就看不到科目让人学习知识的方法以及科目表述知识的方式。
二、幼儿园综合性课程中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实施
(一)幼儿园综合性课程中教育活动设计的原则
1.教育活动应与儿童的个体差异相适应
2.教育活动应与群体儿童相适应
3.教育活动应与文化相适应
4.教育活动应将发展和学习连接在一起
(二)较低结构化的综合性课程中教育活动的两种倾向
1.教师计划为主的教育活动
这类教育活动以教师计划的活动为教育活动的主体,在课程计划和实施的过程中,教师不同程度地从儿童的反馈中调整自己原定的计划。
在综合性课程中,教师计划为主的教育活动相对较多地体现教师的计划性和指导作用。
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对儿童的观察,以及自己对儿童发展特征的理解,将两个以上的发展领域或学科综合为体,或者以专题或主题的形式编制网络。
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这种教师预先编制的计划可以根据儿童学习的状况做些调整,但是,这种调整的范围相对较小,教育活动基本按照教师预定计划和设计的方案进行。
这种以教师计划的活动为教育活动主体的设计倾向,在单元教学中体现得较为明显。
单元教学在设计教育活动时将儿童发展的各个方面或者各个学科综合到单元之中,单元一般是从能引起儿童兴趣的专题或概念发展而来,并与教师计划教给儿童的学习内容联系在一起的。
在单元教学中,要设置单元的学习目的、目标和日常教学活动的计划。
教师不仅有可以把握的单元计划,而且还有具体的日常教学计划,包括教师为中心的活动、儿童为中心的活动以及学习环境的创设等。
2.儿童生成为主的教育活动
这类教育活动以教师计划的活动为教育活动的主体,在课程计划和实施的过程中,教师不同程度地从儿童的反馈中调整自己原定的计划。
在综合性课程中,教师计划为主的教育活动相对较多地体现教师的计划性和指导作用。
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对儿童的观察,以及自己对儿童发展特征的理解,将两个以上的发展领域或学科综合为体,或者以专题或主题的形式编制网络。
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这种教师预先编制的计划可以根据儿童学习的状况做些调整,但是,
这种调整的范围相对较小,教育活动基本按照教师预定计划和设计的方案进行。
这种以教师计划的活动为教育活动主体的设计倾向,在单元教学中体现得较为明显。
单元教学在设计教育活动时将儿童发展的各个方面或者各个学科综合到单元之中,单元一般是从能引起儿童兴趣的专题或概念发展而来,并与教师计划教给儿童的学习内容联系在一起的。
在单元教学中,要设置单元的学习目的、目标和日常教学活动的计划。
教师不仅有可以把握的单元计划,而且还有具体的日常教学计划,包括教师为中心的活动、儿童为中心的活动以及学习环境的创设等。
3.两种倾向的教育活动的结合
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计划为主与儿童生成为主这两种不同倾向的综合性教育活动并不是非此即彼的,而是可以在动态的过程中结合在一起的。
将两种不同倾向的教育活动有机地结合成一体,能较好地反映儿童与教师、儿童与儿童以及师幼双方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使综合性课程具有的长处得以充分体现。
(三)以各种学习领域为中心的综合性教育活动
1.以语言领域为中心设计的综合性教育活动
活动一
活动二
活动三
活动四
2.以学科领域为中心设计的综合性教育活动
三、幼儿园综合性教育活动示例
第三节不同结构化程度的教育活动组成连续体之认识
一、不同结构化程度的教育活动组成连续体之认识
二、不同结构化程度的教育活动组成的连续体之启示
1.从结构化程度清晰地把握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基本性质
2.从结构化程度理性地看待不同类型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长短利弊
3.从结构化程度有机组合幼儿园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