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面塑授课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12.65 KB
- 文档页数:2
《民间面塑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民间面塑的基本概念、历史和特点,提高对民间艺术的认知水平。
2. 通过面塑制作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学生对民间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民间面塑的基本概念和历史2. 民间面塑的特点和制作技巧3. 面塑作品的欣赏和分析4. 面塑制作实践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民间面塑的基本制作技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 教学难点:对面塑制作的掌握,尤其是面塑造型和颜色的搭配。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面塑材料(面粉、颜料、模具等)2. 教师准备面塑作品示例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面塑作品,引导学生关注民间面塑,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课导入:教师讲解民间面塑的基本概念、历史和特点,让学生了解民间面塑的魅力。
3. 课堂实践:教师示范面塑制作过程,学生跟随教师步骤进行制作。
4. 作品欣赏与分析:教师展示优秀面塑作品,学生欣赏并分析作品特点,互相交流心得。
5. 学生创作:学生根据所学内容,独立创作面塑作品,教师巡回指导。
6.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面塑作品,互相评价,教师总结评价。
7.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民间面塑的重要性和传承意义。
8.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课后练习面塑制作,提高动手能力。
六、教学策略:1. 采用讲授法:教师讲解民间面塑的基本概念、历史和特点,使学生对面塑有更深入的了解。
2. 采用示范法:教师示范面塑制作过程,学生跟随教师步骤进行制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 采用欣赏与分析法:教师展示优秀面塑作品,学生欣赏并分析作品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4. 采用创作法:学生根据所学内容,独立创作面塑作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5. 采用评价法:学生展示自己的面塑作品,互相评价,教师总结评价,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教师在课堂实践中对学生进行观察,评价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作过程。
《民间面塑》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民间面塑的起源、发展以及各地的独特风格。
2. 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3. 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提高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民间面塑的起源和发展2. 我国各地面塑的特点和代表作品3. 面塑的制作方法和技巧4. 创作自己的面塑作品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了解民间面塑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
2. 难点:掌握面塑的制作技巧和创作方法。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和实物面塑作品。
2. 准备面粉、颜料、工具等制作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面塑作品,引导学生关注和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民间面塑的起源和发展,让学生了解其历史背景。
3. 欣赏与分析:展示各地面塑的代表作品,分析其特点和风格。
4. 制作技巧讲解:讲解面塑的制作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动手实践。
5. 创作与展示:让学生自由创作面塑作品,并在班级内展示,互相评价。
6.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作品展示和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对民间面塑的掌握程度以及创作能力。
六、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面塑展览或邀请面塑艺术家进行讲座,加深学生对民间面塑的了解。
2. 开展面塑比赛,鼓励学生发挥创意,提高制作技巧。
3.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研究和创作面塑,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在课后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观察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2.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创作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学质量。
八、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的面塑作品,注重作品的创意、技巧和完成度。
2.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其对民间面塑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收集学生和同行的反馈意见,综合评价教学质量。
九、教学资源1. 收集和整理相关的面塑教材、图片、视频和实物作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民间面塑》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民间面塑的基本概念、历史和发展。
2. 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动手能力。
3. 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民间面塑的定义与特点2. 民间面塑的历史与发展3. 民间面塑的制作工艺与技巧4. 民间面塑的传承与保护5. 民间面塑作品的欣赏与评价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民间面塑的基本概念、历史和发展,掌握民间面塑的制作工艺与技巧。
难点: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传承意识。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民间面塑的基本概念、历史和发展。
2. 示范法:演示民间面塑的制作过程。
3.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制作民间面塑作品。
4. 欣赏法:组织学生欣赏优秀的民间面塑作品。
五、教学准备:1. 教具:民间面塑作品、制作工具、材料。
2. 课件:民间面塑的图片、视频等。
教案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民间面塑的基本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展示一些民间面塑作品,让学生初步感受民间面塑的魅力。
二、讲解(10分钟)1. 讲解民间面塑的历史与发展,让学生了解民间面塑的文化价值。
2. 讲解民间面塑的制作工艺与技巧,为学生动手制作打下基础。
三、示范(5分钟)1. 演示民间面塑的制作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制作方法。
2. 讲解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四、实践(10分钟)1. 让学生分组动手制作民间面塑作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 引导学生发挥创意,制作具有个人特色的面塑作品。
五、总结与评价(5分钟)1. 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互相评价。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3. 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内容,强调民间面塑的文化价值。
六、作业布置1. 让学生课后收集更多关于民间面塑的相关资料,加深对民间艺术的认识。
2. 完成一篇关于民间面塑的作文,表达自己对民间面塑的感想和认识。
《民间面塑》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民间面塑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制作技巧。
2. 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审美素养。
3.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民间面塑的定义、历史与发展。
2. 民间面塑的制作材料、工具及基本技巧。
3. 各地民间面塑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4. 面塑作品的欣赏与评价。
5. 创作实践:制作属于自己的面塑作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民间面塑的历史、文化背景,掌握基本制作技巧,创作出具有个性的面塑作品。
2. 教学难点:面塑制作技巧的掌握和运用,创新意识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民间面塑的历史、文化背景、制作技巧等理论知识。
2. 示范法:展示面塑制作过程,引导学生动手实践。
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互相交流、评价作品,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4. 创作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制作面塑作品,培养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材:民间面塑相关书籍、图片等。
2. 材料:面粉、颜料、模具、剪刀、针线等。
3. 工具:讲桌、投影仪、音响等。
4. 辅助工具:幻灯片、视频资料等。
六、教学进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面塑作品,引导学生关注民间艺术,激发学习兴趣。
2. 讲授知识:讲解民间面塑的历史、文化背景、制作技巧等理论知识。
3. 示范操作:展示面塑制作过程,讲解制作要领。
4. 实践练习:学生分组动手制作面塑,教师巡回指导。
5. 作品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互评和教师评价。
6.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民间面塑的价值和意义。
七、课堂练习:1. 观察教材中的面塑作品,了解其特点和制作技巧。
2. 尝试制作一个简单的面塑作品,如动物、人物等。
3.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自己制作的作品,提出改进意见。
八、课后作业:1. 收集更多关于民间面塑的资料,了解其在我国民间艺术中的地位和作用。
2. 家庭作业:制作一个具有创意的面塑作品,下节课进行展示。
《民间面塑》的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民间面塑艺术的特点和魅力。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面塑的定义和发展历史。
2. 面塑的材料和工具。
3. 面塑的基本技巧和制作方法。
4. 面塑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面塑的制作技巧和艺术特点。
2. 难点:面塑的创新设计和艺术表现。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面塑的定义、发展历史、材料和工具。
2. 演示法:展示面塑的制作过程和技巧。
3. 实践法:学生动手制作面塑作品。
4.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面塑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
五、教学准备1. 准备面塑材料和工具,如面粉、颜料、剪刀、牙签等。
2. 准备面塑作品的图片或实物,以便进行展示和讲解。
3. 准备教学PPT,包括面塑的定义、发展历史、制作技巧等内容。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面塑作品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关注和兴趣,简要介绍面塑的定义和发展历史。
【新课内容】1. 面塑的材料和工具讲解面塑制作所需的材料和工具,如面粉、颜料、剪刀、牙签等,并展示实物。
2. 面塑的基本技巧和制作方法讲解面塑的基本技巧,如揉、搓、捏、切等,并演示制作过程。
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掌握基本技巧。
3. 面塑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通过展示不同地域和风格的面塑作品,引导学生探讨面塑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
【课堂实践】1. 学生动手制作面塑作品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动手制作面塑作品。
可以设置主题,鼓励学生创新设计。
2. 作品展示和点评学生完成作品后,进行作品展示和点评,互相学习和交流。
【总结与拓展】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面塑的制作技巧和艺术特点。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面塑艺术,进行创新设计。
六、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面塑作品的造型、色彩和纹饰等特点。
2. 讲解面塑的制作步骤和方法,如揉、搓、捏、切等。
3. 示范面塑的制作过程,并引导学生动手实践。
第1篇一、活动背景面塑,又称面花、面食、捏面人,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起源于我国新石器时代。
它以面粉为主要原料,通过手工捏制,塑造出各种生动形象的艺术品。
面塑不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让学生了解和传承这一民间艺术,本活动旨在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面塑的魅力。
二、活动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面塑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制作方法。
- 掌握面塑的基本技巧和工具使用。
2. 技能目标:- 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面塑作品。
-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
3. 情感目标:- 增强学生对民间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 培养学生的耐心、细心和创造力。
三、活动对象小学四年级学生四、活动时间2课时五、活动地点学校美术教室六、活动准备1. 教学材料:面粉、色素、剪刀、梳子、针、塑料尺、模具等。
2. 教学工具:教师示范用面塑作品、多媒体课件等。
3. 学生准备:每人准备一个小袋子,用于存放自己的面塑作品。
七、活动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面塑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
- 介绍面塑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制作方法。
2. 观察与讨论- 学生观察面塑作品,讨论其特点。
- 教师讲解面塑的基本技巧和工具使用。
3. 实践操作- 学生分组,每组一个面塑作品作为参考。
- 教师示范面塑的基本步骤,学生跟随练习。
4. 作品展示- 学生展示自己的面塑作品,互相评价。
第二课时1. 复习与巩固- 学生复习面塑的基本技巧,巩固所学知识。
2. 创作环节- 学生自由发挥,创作自己的面塑作品。
-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 作品展示与评价-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
-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4. 活动总结- 学生分享活动感受,总结面塑的魅力。
- 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布置课后作业。
八、活动评价1. 学生作品评价:- 观察学生的作品完成情况,评价其技能水平。
- 关注学生的创意和审美表现。
初中面塑教案年级:初中一年级学科:美术课时:2课时教材:《美术》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面塑的基本技巧和制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2. 通过面塑制作,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教学内容:1. 面塑的基本技巧和制作方法。
2. 面塑作品的欣赏和分析。
3. 学生面塑作品的创作和展示。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面塑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对面塑产生兴趣。
2. 展示一些面塑作品,让学生初步了解面塑的制作方法和艺术效果。
二、基本技巧学习(15分钟)1. 教师讲解面塑的基本技巧,如揉、搓、捏、压等。
2. 学生跟随教师学习基本技巧,并进行实践操作。
三、制作面塑作品(20分钟)1. 教师给出一个面塑作品的制作步骤,学生按照步骤进行制作。
2. 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与教师或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和讨论。
四、欣赏和分析面塑作品(10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优秀的面塑作品,让学生进行欣赏和分析。
2. 学生分享自己制作的面塑作品,大家共同评价和欣赏。
第二课时:一、复习面塑基本技巧(5分钟)1. 教师提问学生关于面塑基本技巧的问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巩固面塑基本技巧。
二、创作面塑作品(25分钟)1. 教师给出一个面塑作品的制作主题,学生独立进行创作。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三、展示和评价面塑作品(20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创作的面塑作品,大家共同进行评价。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给予肯定和鼓励。
四、总结和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和体验。
教学评价:1. 学生对面塑的基本技巧和制作方法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创作的面塑作品的创意和制作质量。
3.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合作交流能力。
面塑教案初中美术课程名称:初中美术课程内容:面塑艺术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面塑的基本概念、历史和特点,提高对面塑艺术的认知水平。
2. 培养学生运用面塑技法创作有趣、富有创意的作品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 面塑的基本概念、历史和特点。
2. 面塑技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1. 面塑作品的创意设计。
2. 面塑技法的灵活运用。
教学准备:1. 面塑材料:面粉、水、颜料等。
2. 面塑工具:刀具、梳子、牙签等。
3. 面塑作品的图片及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面塑的基本概念、历史和特点,引导学生初步了解面塑艺术。
2. 展示面塑作品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面塑的魅力。
二、讲授(10分钟)1. 讲解面塑的基本技法,如揉、搓、捏、切等,并示范操作。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面塑技法创作有趣、富有创意的作品。
三、实践(1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面塑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2.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创作主题,如人物、动物、景物等。
3. 学生应在创作过程中注意对面塑材料的运用,力求作品形象生动、富有特色。
四、展示与评价(5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面塑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建议。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面塑艺术的特点和价值。
2.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面塑艺术,创作更多有趣的作品。
3. 引导学生关注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介绍面塑的基本概念、历史和特点,让学生对面塑艺术有了初步的了解。
在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进行面塑创作,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展示与评价环节,学生分享了创作心得,教师给予了肯定和建议。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在教学过程中,仍需注意以下几点:1. 面塑技法的讲解和示范要更加详细,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
2. 在实践环节,可以设置一些主题或限制条件,以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1. 让学生了解面塑的历史、特点及制作方法,激发学生对面塑艺术的兴趣。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面塑的历史、特点及制作方法。
2. 面塑的基本工具和材料。
3. 面塑作品的创作与展示。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面塑的历史、特点及制作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展示一些优秀的面塑作品,让学生欣赏。
2. 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面塑的基本工具和材料,如面团、模具、颜料等。
(2)讲解面塑的制作步骤,包括揉、捏、塑、刻、染等。
3. 实践(1)学生分组,每组发放面塑材料。
(2)教师指导学生进行面塑制作,强调操作要点。
(3)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创作自己的面塑作品。
4. 展示与评价(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欣赏。
(2)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
(3)学生总结自己在制作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1. 学生对面塑艺术的兴趣和了解程度。
2. 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
3. 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审美情趣。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3.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团队协作意识。
4. 定期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5.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校本课程面塑授课教案
教学目标:
1、尝试用搓、压、揉等方法用面或彩泥等材料制作花馍或其他生活中熟悉的造型。
2、体验活动的乐趣,培养热爱生活的感情,激发学生对民间艺术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用搓、压、揉等方法用面或彩泥等材料制作花馍或其他生活中熟悉的造型
难点:用面或彩泥制作的造型美观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喜欢过年吗?(喜欢)你知道的过年有哪些习俗呢?(放鞭炮、贴春联、贴窗花等)。
今天老师带你们感受一种好玩的过年的习俗——蒸花馍。
(课件出示一些花馍图片)让学生进一步感受。
二、动手操作
1、老师示范搓、压、揉等方法。
2、小组内学生亲自动手,首先练习搓、压、揉等方法。
老师巡视指导。
3、做自己喜欢的造型,看谁做得好。
三、作品展示及评价
小组内推荐最好的作品代表小组展示。
四、课外延伸
家长蒸馒头时,做一个喜欢的造型,上锅蒸并上色,看谁的漂亮。
《面塑》教案一、教学目的:初步了解面塑艺术,感受我国民间丰富多彩的面塑艺术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了解面塑艺术,掌握面塑制作的基本方法,并试着塑造一个自己喜欢的形象。
三、教学难点:揉、捏、剪、挑、压、粘、贴等不同技法的实际应用。
四、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暑假老师去公园玩,看到有人在用面团做小人,你们见过没有呢?(二)、形象回忆作品赏析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面人。
同时介绍面人的流派知识。
除了面人,你还见过其他用面做的工艺品么?不同地域、不同题材的“面花”作品,同时介绍一些春节、端午节、七巧节、老人做寿婴儿满月,不同时节场合的讲究规则。
请同学结合自己生活的所见来谈一谈,有的同学可能过年的时候随父母回农村探亲见过,有的同学在民俗村见过,也有可能有的同学曾经生活在农村,还亲自动手制作过,谈谈他们的感受。
(三)、小组探究为什么我们用面来塑造?感受一下面和橡皮泥有什么不同?紧密细腻,黏合力联系捏橡皮泥的经验,想一想我们可以用哪些手段来造型?揉球、搓条、扎眼。
看看书中的作品,有哪些地方你不知道是怎么做的?(四)、动手操作介绍几种不常见但实用的方法,如碾、压、剪、拧、捻,以及用这些方法可以制作哪些特殊的装饰。
(五)、自主创作结合不同的造型手法,创造一个自己喜爱的形象。
(六)、互相交流面塑博览会开幕啦!组织学生有秩序的互相欣赏浏览。
谈谈自己分别的发现,分别从造型设计,创意、色彩搭配、造型手段等方面进行评述。
(七)、课堂延伸由于时代、地域、风土人情等各不相同,我国的面塑艺术也呈现出各种各样的风貌;今天你创造出了面塑作品,珍藏了好朋友的面塑作品,这可能是你的第一件藏品,希望今后同学们更多地关注这一古老的艺术奇葩。
《民间面塑》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面塑的历史和特点,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
2.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增进同学间的友谊。
二、教学内容:1. 面塑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面塑的制作材料和工具。
3. 面塑的基本技巧和造型方法。
4. 创作自己的面塑作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面塑的制作技巧和造型方法。
2. 教学难点:创新设计和精细制作。
四、教学准备:1. 准备面塑材料(面粉、水、颜料等)。
2. 准备面塑工具(刀具、刷子等)。
3. 准备面塑样品或图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面塑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讲解面塑的制作材料、工具和基本技巧。
3. 示范:演示面塑的制作过程,让学生直观了解制作方法。
4.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面塑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5. 创作:鼓励学生发挥创新精神,创作自己的面塑作品。
6. 展示:展示学生作品,互相评价,教师总结。
7. 拓展:引导学生关注其他民间艺术,提高审美情趣。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提问、讨论和动手实践等。
2. 学生作品:评价学生的面塑作品,包括创意、技巧和完成度等方面。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他们对面塑课程的喜好和收获。
七、教学拓展:1. 组织面塑展览: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2. 邀请面塑艺术家:邀请专业的面塑艺术家进行讲座和示范,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面塑艺术。
3. 开展面塑比赛:鼓励学生参加面塑比赛,提高他们的制作技巧和创新能力。
八、教学反思:在课程结束后,教师应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反思的内容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反应等方面。
九、课后作业:1. 学生完成自己的面塑作品,并进行展示。
2. 学生写一篇关于面塑制作的心得体会,包括在制作过程中的困难、收获和创新点等。
一、课程名称:非遗面塑技艺体验课程二、课程目标:1. 了解面塑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及艺术特点。
2. 掌握面塑的基本制作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审美情趣和创新意识。
4. 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三、教学对象:小学三年级以上学生四、教学时间:2课时五、教学地点:学校多功能教室或美术教室六、教学材料:1. 面团(糯米粉、淀粉、水、食用色素等)2. 工具(小刀、镊子、梳子、针等)3. 作品展示区(展示优秀面塑作品)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 教师简要介绍面塑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及艺术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讲解- 教师讲解面塑的基本制作方法和技巧,包括面团制作、造型设计、上色等。
3. 观摩- 教师展示优秀面塑作品,引导学生欣赏面塑艺术的美感。
4. 实践- 学生分组进行面塑制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作品展示- 学生展示自己的面塑作品,互相欣赏、交流。
第二课时1. 复习- 教师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学生对面塑技艺的理解。
2. 提升技巧- 教师讲解面塑制作的高级技巧,如细节刻画、动态表现等。
3. 创作指导- 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提供创作主题和素材,引导学生进行面塑创作。
4. 实践-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创作主题和素材,进行面塑创作。
5. 作品展示与评价- 学生展示自己的面塑作品,教师和同学进行评价,分享创作心得。
6. 总结-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面塑技艺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和传承。
八、教学评价:1. 学生掌握面塑基本制作方法和技巧的情况。
2. 学生作品的艺术性和创新性。
3. 学生参与面塑活动的积极性和兴趣。
九、教学反思:1. 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索面塑技艺。
2.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3.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审美情趣和创新意识,使他们在实践中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校本课程面塑授课教案
教学目标:
1、尝试用搓、压、揉等方法用面或彩泥等材料制作花馍或其他生活中熟悉的造型。
2、体验活动的乐趣,培养热爱生活的感情,激发学生对民间艺术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用搓、压、揉等方法用面或彩泥等材料制作花馍或其他生活中熟悉的造型
难点:用面或彩泥制作的造型美观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喜欢过年吗?(喜欢)你知道的过年有哪些习俗呢?(放鞭炮、贴春联、贴窗花等)。
今天老师带你们感受一种好玩的过年的习俗——蒸花馍。
(课件出示一些花馍图片)让学生进一步感受。
二、动手操作
1、老师示范搓、压、揉等方法。
2、小组内学生亲自动手,首先练习搓、压、揉等方法。
老师巡视指导。
3、做自己喜欢的造型,看谁做得好。
三、作品展示及评价
小组内推荐最好的作品代表小组展示。
四、课外延伸
家长蒸馒头时,做一个喜欢的造型,上锅蒸并上色,看谁的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