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功能障碍与康复治疗共41页
- 格式:ppt
- 大小:3.77 MB
- 文档页数:41
医学研究 >>180盆底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以及护理方法王华蓉泸定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盆底功能障碍在临床中又被称为盆底缺损、盆底支撑组织松弛,其主要症状表现为盆地器官脱垂和压力性尿失禁等,在缺少有效支撑力的情况下,骨盆内的脏器会存在位移的可能性,从而引发其他疾病和功能异常。
盆底功能障碍常见于中老年女性群体,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多,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发病率逐年提升,目前已经超过了10%,且预计在30年后将达到20%以上。
为帮助广大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治疗,本文着重介绍了盆底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方法和护理措施,希望能为患者朋友带来一定的参考。
一、盆底功能障碍盆底功能障碍主要是由于生理性损失所引发的,如妊娠和分娩等,故多数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均有过生产经验。
妊娠和分娩行为本身就会对盆底肌肉造成一定的损失,且妊娠阶段女性患者还会面临着体内激素分泌的变化,并进一步出现不同程度的生理变化。
科学的产后恢复指导和措施可以确保在产后42d左右改善妊娠和分娩所引发的生理变化,若产后恢复不合理或者不及时,均有可能加大出现盆底功能障碍的概率和可能性。
尿失禁是盆底功能障碍的主要症状,妊娠初期患者的临床发病率高达25%,而随着妊娠周期的持续增加,发病率会进一步提升,最高可以达到36%。
很多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由于受到传统观念和思想的影响,认为怀孕和生产之后需要静养休息,不愿意参与盆腔康复训练,从而导致盆底功能障碍的预防效果不佳。
正是因为产后康复知识的严重匮乏,才导致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发病率长期高居不下,而改善这一现状也是我国医疗单位后续将关注的工作重心。
二、康复治疗方法盆底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两种:一是盆底肌肉训练。
顾名思义,盆底肌肉训练的主要目的在于强化盆底肌肉组织的整体强度,一般使用肌力训练器开展训练活动,主要锻炼位置为耻骨和尾骨两处的肌肉。
这种康复方式的针对性较强,效果显著,且操作简单。
经过研究表明,合理的盆底肌肉训练可以有效改善管着盆底肌肉的张力状况,避免出现肌肉萎缩的情况。
盆底功能障碍及康复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是指盆底肌肉和韧带的功能异常,表现为尿失禁、便秘、性功能障碍等一系列临床症状。
盆底功能障碍是女性常见的疾病,但男性和儿童也可能受到影响。
康复治疗是盆底功能障碍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本文将详细介绍盆底功能障碍及其康复治疗。
盆底功能障碍可分为三个主要类型:尿失禁、便秘和性功能障碍。
尿失禁是指无法控制尿液流出,包括压力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和混合性尿失禁。
便秘是指排便困难、排便次数较少、大便硬、干燥等症状。
性功能障碍包括性欲减退、勃起困难等。
1. 盆底肌肉锻炼:盆底肌肉是支撑盆腔器官的主要肌肉群,通过锻炼可以增强盆底肌肉的力量和耐力,改善尿失禁和便秘症状。
常见的盆底肌肉锻炼方法有Kegel运动和电刺激疗法。
Kegel运动是通过收缩和放松盆底肌肉来锻炼肌肉群,可以自我进行。
电刺激疗法则是使用电刺激设备刺激盆底肌肉,增强肌肉收缩能力。
2.生活方式改善:盆底功能障碍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因此,改善生活方式对康复治疗非常重要。
注意饮食,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增加纤维素摄入,有助于改善便秘症状。
合理安排排便时间,建立规律的排便习惯。
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减少盆腔压力。
3.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应用于尿失禁和性功能障碍的治疗。
针对不同类型的尿失禁,可以使用不同类型的药物,如抗抑郁药、抗胆碱药等。
性功能障碍可以使用改善性欲的药物,如西地那非。
4.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可采用多种方法,如电刺激疗法、按摩疗法和热疗法等。
电刺激疗法通过刺激盆底肌肉来增强肌肉收缩能力。
按摩疗法可以帮助松弛肌肉,改善盆底肌肉的功能。
热疗法通过提高盆腔血流和松弛肌肉,缓解疼痛和不适。
5.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盆底功能障碍,如尿失禁和重度脱垂,手术治疗可能是必要的选择。
手术治疗的目的是修复盆底肌肉和韧带的功能,恢复盆腔器官的正常位置和功能。
盆底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患者与医生密切合作。
在康复治疗过程中,患者应积极参与锻炼和改善生活习惯,配合医生的指导和治疗,以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