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制造基本知识介绍
- 格式:ppt
- 大小:673.50 KB
- 文档页数:15
轴承的锻造知识点总结1. 锻造工艺的基本概念轴承的锻造是指将金属坯料加热至一定温度后,利用压力将其塑性变形,经过一定的工艺过程得到所需形状和尺寸的工件。
在轴承制造中,锻造是一种重要的成形工艺,可以生产出具有良好性能的轴承零部件。
2. 锻造工艺的优点轴承锻造工艺具有成本低、生产效率高、工件材料的机械性能良好等优点。
在轴承制造中,采用锻造工艺可以减少材料浪费,提高轴承零部件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3. 锻造工艺的分类根据轴承锻造的工艺不同,可以分为自由锻造、模锻造和冷锻造等不同类型。
自由锻造是指将金属坯料放在锻模中,然后用锤头对其进行打击,通过自由变形的方式实现轴承零部件的成形。
模锻造是将金属坯料放在模具中,再利用模具的作用力使其发生塑性变形。
冷锻造是将金属坯料在常温下进行锻造,通常用于生产具有较高精度和表面质量要求的轴承零部件。
4. 锻造工艺的主要设备在轴承锻造工艺中,主要设备有锻造机、模具和加热设备。
锻造机是将金属坯料进行塑性变形的主要设备,模具则是实现轴承零部件形状和尺寸的关键工具,加热设备用于对金属坯料进行加热处理,以提高其塑性。
5. 锻造工艺的关键工艺参数在轴承锻造工艺中,影响锻造结果的关键工艺参数包括锻造温度、锻造压力和锻造速度等。
锻造温度是指金属坯料加热后的温度,对其塑性有重要影响。
锻造压力是指锻造机施加到金属坯料上的压力大小,它决定了金属坯料的变形程度。
锻造速度是指金属坯料在锻造过程中的移动速度,对成形结果和材料性能有一定影响。
6. 锻造工艺中的热处理轴承锻造后的工件通常需要进行热处理,以消除内部应力和改善材料的机械性能。
常见的热处理工艺包括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等,不同的热处理工艺可以使轴承零部件达到不同的性能要求。
7. 锻造工艺中的质量控制在轴承锻造工艺中,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质量控制包括对原材料、工艺参数和成品进行检测和监控,以及采取相应的措施对不合格产品进行处理和改进。
轴承的基本知识1. 轴承的定义和作用轴承是一种能够减少摩擦和传递力量的机械元件,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设备中。
它通过在旋转或运动的轴上支撑和定位零件,使得轴能够相对于支撑部分旋转或运动。
轴承的主要作用包括: - 减少摩擦:通过使用滚动体或滑动面,轴承可以减少零件之间的摩擦,提高机器的效率。
- 传递力量:轴承可以将外部施加在轴上的力量传递给其他部件,实现机械设备的工作。
2. 轴承的分类根据不同的工作原理和结构形式,轴承可以分为滚动轴承和滑动轴承两大类。
2.1 滚动轴承滚动轴承是利用滚珠、滚子等滚动体来支撑和传递力量。
常见的滚动轴承包括: - 深沟球轴承:具有较大径向载荷能力和一定的推力载荷能力。
- 角接触球轴承:适用于同时承受径向和推力载荷的场合。
- 圆锥滚子轴承:能够承受较大的径向和推力载荷,并具有调整轴向间隙的能力。
- 圆柱滚子轴承:适用于较大径向载荷和一定推力载荷的场合。
2.2 滑动轴承滑动轴承是利用润滑剂在滑动面上形成润滑膜来支撑和传递力量。
常见的滑动轴承包括: - 平面滑动轴承:适用于低速、高载荷、直线运动或摇摆运动的场合。
- 球面滑动轴承:能够在一个球面上既能进行旋转,又能进行倾斜运动。
- 滚柱式液压油膜轴承:利用液压油膜来支撑和传递力量,适用于高速、高精度、重载等特殊要求的场合。
3. 轴承的选型与安装选择合适的轴承是确保机械设备正常运行和寿命长久的关键。
在选型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 轴承的负荷:包括径向载荷、推力载荷和转矩。
- 轴承的工作条件:包括转速、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
- 轴承的寿命要求:根据设备的使用寿命要求选择合适的寿命系数。
安装轴承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 清洁工作区域,并保持手部清洁。
- 使用合适的工具和方法进行安装,避免损坏轴承。
- 注意轴承的定位和对中,确保轴承能够正常运转。
4. 轴承的润滑与维护轴承润滑是确保轴承正常运行和延长寿命的重要环节。
轴承基本知识(一)标准件的标注方法:标准件尺寸,通常标注在标准件非工作面或所附的检定卡片上,标注的形式如:ø20-0.005。
其含义是:标准件公称尺寸为20毫米实际偏差为-0.005毫米标准件实际尺寸为20-0.005=19.995毫米标准件的使用:我们一般先看清标准件的公称尺寸是否是我们需要的图纸设计尺寸,如果是则看实际偏差是多少,以:ø20-0.005为例,若用分度值为0.001毫米的仪表,把标准件置于测量位置,指针往“-”方向对五个刻度,则零位的尺寸为20毫米,然后我们按图纸给定的公差加工产品。
如果标注的是ø20+0.005则相应把指针往“+”方向对五个分度.如果标注的是ø20±0则指的是对在零位。
分度值:指使用的量具的最小刻度值,即我们平常所说的一格是多少。
轴承的代号:轴承代号在标准中规定的内容较多,下面简述常用的如下。
通常用一组数字表示轴承的结构、类型和内径尺寸,自右至左计数,常见的用四位数字表示。
第一、二位数表示轴承公称内径代号,小于10毫米的孔径用一位数字表示,即最后一位就是我们的孔径大小。
代号数字<04时00、01、02、03分别表示轴承内径d=10 、12、15、17 mm.代号数字为04-99时,代号数字乘5,即为轴承的内径尺寸。
第三位数指轴承的系列代号,如我们常说的68 69 60 2 3系列等。
第四位数表示轴承的类型,现在我公司主要生产的是深沟球轴承,它的类型代号为6。
例:深沟球轴承6203 6—类型代号 2—尺寸系列代号 03—内径代号 d=17mm 6305—类型代号 3—尺寸系列代号 05—内径代号 d=5×5=20mm604表示60系列孔径为4mm.轴承常用公差术语符号字母的含义;Δ表示偏差 v 表示变动量 D 表示轴承公称外径 d 表示轴承公称内径B 表示轴承内圈公称宽度C 表示轴承外圈公称宽度 m 表示平均 p 表示平面S 表示单一符号ΔDmp 表示单一平面平均外径偏差。
轴承工艺基本知识一.轴承加工过程:锻件→锻造→退火→车加工车内径、外基面→车内外径、基面→软磨平面→软管料磨内外径→细车内径→倒角→车沟→提交车外内径、非基面→车外径、基面→软磨平→软磨外径→倒角→车沟→车牙口→车止动槽→提交→磨加工磨平面→粗、细磨外径→磨外沟→精研外沟→磨坡→修磨外径→清洗磨内平面→磨内外径→磨内沟→磨内径→精研内沟→清洗→装配:装前清洗、退磁、印字→合套(擦套)→压力铆合→成品清洗→压盖→包装二.轴承磨加工:磨加工第一道工序是平面工序,它是基础工序,直接影响下工序的加工质量,精度要求有:平面的平行度、平凸面度及平面的平面度。
这三项是平面加工的主要精度要求,还有磨削的光度及外观质量。
对不同精度等级的产品,精度要求不同,主要有P0;P6;P5及出国产品,出国产品主要是外观要求比较严格。
1.外套工序:1). 磨外径工序:是基础工序,主要精度要求有:尺寸、园度(椭圆、三角、波纹度)、垂直差、锥度、光洁度、表面质量。
对不同等级的产品要求不一样,一般精度要求每级要差1~3μm。
该工序是外沟的加工基准,园度及尺寸是直接影响外沟园度及尺寸的主要因素,垂直差和锥度影响轴承使用过程中的装配和性能。
2). 磨外沟工序:是加工轴承主要工作表面的工序,主要精度要求有:尺寸、园度(椭圆、三角、波纹度)、烧伤、沟曲率R、沟位置、沟侧摆、光洁度、表面质量等。
对不同等级的产品要求不一样,该工序的尺寸要求较松。
由于外沟从1990年以后均采用浮动圆弧支点,故可以改变部分外径园度对外沟园度的影响。
因此外径园度要求一般控制在外沟园度要求的基础上,约小1~2。
实际工作中外沟园度基本保证在外径园度要求上下约1μm左右。
平面的平行度等三项精度影响外沟的沟侧摆。
3). 外沟精研工序:其精度要求与磨外沟工序相同,波纹度和光洁度的要求较高, Ra为0.32,在加工P5(Z1、Z2)产品时,要采用较好的精研油石,粒度要细一些。
一般粗研油石为W14的,精研油石为W3.5混合磨料的。
轴承的基本知识大全轴承的基本知识大全一、轴承的定义与分类轴承是机械设备中常用的元器件之一,用于支撑并减少机械系统中运动部件的摩擦,以及降低运动部件的能量损耗。
轴承的分类主要分为滚动轴承和滑动轴承两大类。
二、轴承的结构与组成轴承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外环、内环、滚动体、保持架等,不同类型的轴承组成有所不同。
同时,轴承的材质、制造工艺、精度等方面不同,会影响轴承的性能和可靠性。
三、轴承的性能指标轴承的性能指标包括轴承的额定负荷、额定寿命、旋转精度、噪声、摩擦损失等多个方面。
这些指标对轴承的应用范围和性能要求有着极大的影响。
四、轴承的安装与维护正确的轴承安装和定期的轴承维护,对于轴承的寿命和运行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安装和维护过程中,需要遵守一系列的安装规范,以及注意细节和维护周期。
五、轴承的应用与发展趋势轴承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例如工业机械、汽车、航空航天等。
同时,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业需求的不断发展,轴承的结构、性能和制造工艺等方面也在不断更新和改进。
六、轴承的故障与预防方法轴承可能会发生多种故障,如磨损、裂纹、断裂等,需要及时发现和预防。
轴承故障的原因可能与材料、制造工艺、安装、维护等方面有关,因此,预防轴承故障需要注意多个方面的因素。
七、轴承的环保与可持续发展轴承制造和使用过程中会对环境产生一定影响,同时,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也成为了轴承制造企业和使用者需考虑的重要问题。
在轴承制造和应用过程中,应尽力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浪费,不断促进轴承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轴承作为机械设备中相当重要的部件之一,对于机械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和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对于轴承的基本知识和发展趋势的认识,以及轴承的正确安装、维护和预防故障的重要性,都需要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关注。
轴承基本知识轴承主要是在机械传动过程中起固定和减少载荷摩擦系数的零部件。
一个完整的轴承代号是由基本代号加上一个或多个补充代号组成。
基本代号是用来表示轴承的类型、轴承的基本设计、轴承的外形尺寸。
补充代号是指轴承的部件、与基本设计有不同结构或有其它特性的变型。
一般所说的轴承多为滚动轴承(ball and roller bearing)。
滚动轴承就是将运转的轴与轴座之间的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从而减少摩擦损失的一种精密的机械元件。
滚动轴承中的向心轴承(主要承受径向力)通常由内圈、外圈、滚动体和滚动体保持架4部分组成。
内圈紧套在轴颈上并与轴一起旋转,外圈装在轴承座孔中。
在内圈的外周和外圈的内周上均制有滚道。
当内外圈相对转动时,滚动体即在内外圈的滚道上滚动,它们由保持架隔开,避免相互摩擦。
滚动轴承使用维护方便,工作可靠,起动性能好,在中等速度下承载能力较高。
与滑动轴承比较,滚动轴承的径向尺寸较大,减振能力较差,高速时寿命低,声响较大。
轴承的类型很多,大体包括:直线轴承、滚子轴承、调心轴承、球轴承、推力轴承、球面轴承、双列多列轴承、带座轴承、关节轴承、组合轴承、轧机轴承等。
★轴承常规分类:按公称外径分为:(1) 微型轴承----公称外径尺寸范围为26mm以下的轴承(孔径10mm以下);(2) 小型轴承----公称外径尺寸范围为28-55mm的轴承;(3) 中小型轴承----公称外径尺寸范围为60-115mm的轴承;(4) 中大型轴承----公称外径尺寸范围为120-190mm的轴承(5) 大型轴承----公称外径尺寸范围为200-430mm的轴承;(6) 特大型轴承----公称外径尺寸范围为440-2000mm轴承。
(7) 重大型轴承----公称外径尺寸范围为2000mm以上的轴承。
按轴承工作的摩擦性质:可分为滑动摩擦轴承(简称滑动轴承)和滚动摩擦轴承(简称滚动轴承)两大类。
滑动轴承不分内外圈也没有滚动体,一般是由耐磨材料制成,常用于要求不高或有特殊要求的场合,如高速、精度要求较高或低速、重载、冲击较大及需要剖分结构等加注润滑油及维护困难的机械转动部位。
轴承制造知识点总结1.轴承的材料轴承的材料选择对轴承性能具有重要影响,常见的轴承材料有:碳钢、不锈钢、铜合金、聚四氟乙烯以及陶瓷等。
对于一些高速、高温、腐蚀等特殊工况下的轴承,通常需要选用耐高温、耐腐蚀、耐磨的特殊合金或陶瓷材料。
2.轴承的工艺流程轴承的生产过程大致分为锻压、车削、热处理、磨削、组装等几个环节。
首先是通过锻压工艺将原始材料锻造成轴承的初始形状,然后通过车削工艺对其进行精密加工;接着是进行热处理,以提高轴承的硬度和耐磨性;最后进行磨削和组装工艺,使轴承达到最终的使用要求。
3.轴承的精密加工轴承的精密加工是轴承制造的关键环节之一,主要包括车削、磨削等工艺。
在车削加工过程中,需要保证轴承的外径、内径、端面的精度和表面质量;而在磨削加工中,需要保证轴承的圆度、圆柱度、表面粗糙度以及轴向跳动等指标。
4.轴承的热处理轴承的热处理是为了提高轴承的硬度、耐磨性和韧性,通常包括淬火、回火等工艺。
在淬火过程中,通过快速冷却使轴承表面形成高硬度的马氏体组织,从而提高轴承的耐磨性;而在回火过程中,通过对淬火后的轴承进行加热处理,以减轻内部应力,提高轴承的韧性和强度,使其具有更好的使用性能。
5.轴承的装配轴承的装配是将各个零件按照一定的工序和工艺要求组装成最终的轴承产品。
轴承的组装工艺涉及到轴承零件的清洁、润滑、装配和调试等环节,要求操作人员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经验。
6.轴承的检测与质量控制轴承的制造过程中需要进行各种性能和尺寸的检测,以保证轴承的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常见的轴承检测包括外观检查、尺寸测量、硬度测试、韧性测试、耐磨性检测以及轴承寿命测试等。
在轴承制造过程中,还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包括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工艺参数的控制、工艺流程的监控以及成品的抽检等。
7.轴承的润滑轴承在使用过程中需要进行适当的润滑,以减小摩擦、降低磨损,延长轴承的使用寿命。
轴承的润滑主要包括干摩擦润滑和润滑脂润滑两种形式,不同工况下的轴承需要选择不同的润滑方式和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