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载铁路新技术
- 格式:ppt
- 大小:13.52 MB
- 文档页数:22
世界铁路重载运输技术的最新进展1. 世界铁路重载运输发展的新水平1.1 重载列车最高牵引重量的世界记录已达10万吨,最高平均牵引重量达3.9万吨世界各国重载铁路借助于采用高新技术,促使重载列车牵引重量不断增加。
2001年6月21日澳大利亚西部的BHP铁矿集团公司在纽曼山—海德兰重载铁路上创造了重载列车牵引总重99734t的世界纪录。
2004年巴西CVRD铁矿集团经营的卡拉齐重载铁路上,开行重载列车的平均牵引重量已达39000t。
南非Orex铁矿重载线是窄轨铁路(1067mm轨距),开行重载列车的平均牵引重量为25920t。
美国最大的一级铁路公司联合太平洋铁路(UP)经营的铁路里程为54000km,其所有列车的平均牵引重量已达14900t,一般重载列车的牵引重量普遍达到2~3万t,其复线年货运量在2亿t以上。
2005年国际重载运输协会(IHHA)的巴西年会上已对重载运输的定义作了新的修订:重载列车牵引重量至少达到8000t(以前为5000t);轴重(或计划轴重)为27t及以上(以前为25t);在至少150km线路区段上年运量超过4000万t(以前为2000万t)。
1.2 重载运输推广范围日益扩大,欧洲已在客货混运干线上开行重载列车重载运输技术在越来越多的国家推广应用。
不仅在幅员辽阔的大陆性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南非等国)重载铁路上大量开行重载列车,而目前在欧洲传统以客运为主的客货混运干线铁路上也开始开行重载列车。
德国铁路从2003年开始在客货混运的既有线路(如汉堡—萨尔兹特)上开行轴重25t、牵引重量6000t的重载列车,最高运行速度80k m/h(重车),同时开行200~250km/h速度的旅客列车。
2005年9月开始,法国南部铁路正式开行25t轴重的运送石材的重载列车。
芬兰铁路正在研究开行30t轴重的重载列车。
欧盟经过研究认为,欧洲铁路客运非常发达,每年运送90亿人次、6000亿人公里。
铁路四新技术应用施工方案一、引言铁路四新技术是指在铁路建设和运营中,采用的一系列新兴的科技手段和方法。
这些新技术包括智能化、自动化、信息化和数字化。
在铁路建设和维护过程中,采用铁路四新技术能够提高施工效率、减少人力成本、提高安全性和准确性。
本文将介绍铁路四新技术在施工方案中的应用。
二、智能化技术在施工中的应用智能化技术在铁路施工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智能化技术主要包括、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等。
这些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施工过程中的准确性和效率。
1.:在铁路施工中,可以利用技术进行施工现场的监测和控制。
通过安装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可以实时收集施工现场的数据,并通过算法进行处理和分析。
这样可以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2.大数据分析:铁路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包括工程测量数据、施工记录和设备运行数据等。
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对这些数据进行快速的分析和处理,提取其中的有效信息,为施工过程做出科学的决策。
3.机器学习:机器学习技术可以通过训练和学习,使计算机程序具备自主学习和适应能力。
在铁路施工中,可以利用机器学习技术对施工工艺和流程进行优化,提高施工效率。
三、自动化技术在施工中的应用自动化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和机械设备等自动化设备来完成施工任务的技术。
自动化技术在铁路施工中广泛应用,可以提高施工效率和减少人力成本。
1.自动导向车辆:在铁路施工中,常常需要使用机械设备进行工作。
传统的做法是由人工驾驶机械设备进行施工,但这种方式效率低下且存在安全隐患。
利用自动导向车辆技术,可以实现机械设备的自动导航和自主工作,提高施工效率和安全性。
2.自动控制系统:铁路施工中常常需要进行精准的控制,如测量、定位和调整等。
利用自动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对施工过程的精确控制,提高施工的准确性和效率。
3.自动化生产线:铁路建设中常常需要大量的构件和设备,传统的生产方式效率低下且成本高。
采用自动化生产线可以实现大规模的高效生产,提高施工的效率和质量。
2016年第23卷第12期技术与市场技术研发重载铁路的特征与关键技术分析李柯雨(四川省双流中学,四川成都61029)摘要:重载铁路是近年来各个国家铁路运输技术的发展趋势,总结了我国重载铁路技术的发展现状,结合运营实践分析现有的技术问题,积极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技术探讨我国重载铁路技术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重载铁路技术;应用;发展doi:10. 3969/j.issn.1006 - 8554. 2016.12.059〇引言重载铁路具有运输量大、效率高、成本低的特点,受到一些煤炭和矿石产量大国如美国、加拿大和南非等国家的高度重视。
在欧洲一些以客运为主的客货货运铁路上也逐渐加大了重载列车的通行量。
各国不断探究新的科技,促使载重列车的牵引重量不断增加,提高运输量,降低运输成本和维修成本。
同样在我国,重载铁路运输技术也得到了迅猛发展,两条典型的重载铁路是大秦线和朔黄线。
大秦线在2015年运量超过了3.6亿t,朔黄线超过了 2.2亿t。
我国煤炭资源丰富,所以煤炭运输需求很大。
我国在重载铁路的维修和轴重技术上与国外技术有着一定的差距,所以增加轴重是我国重载铁路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1重载铁路技术特点和发展方向1.1技术特点为了提高运输量、降低运输成本,可以充分运用重载铁路的运输集中、运输距离长,全天候运输的优势,在铁路技术装备一定的条件下,加大列车的编组长度。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提高轴重。
对于铁路运输而言,大轴重列车能够实现铁路重载化、提高铁路运量、提升运输效率,达到多拉快跑、节能降耗的目的。
②扩大列车编组,加大牵引质量。
单元式重载列车又分成组合式重载列车和整列式重载列车两种类型。
前者是把两列或者两列以上开往同一方向的普通货物列车首位连在一起,占用一条运输线运行,后者是在列车头部集中编挂超长超重列车。
通过这种手段,重载列车的牵引质量达到了 20 000 t。
③加强基础建设,改造运输线路、改进营运模式,通过这些对原有设施的改造和提高,达到重载应用的标准,实现重载营运。
铁路运输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随着时代的进步,铁路运输也在不断地进行着创新。
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让铁路运输更加智能化、高效化和安全化。
今天我将和大家分享一下铁路运输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一、物联网技术在铁路运输中的应用物联网技术是一种将传感器、无线通信、数据处理和云计算技术等融为一体的综合技术。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可以使铁路运输更加智能化、高效化和安全化。
基于物联网技术,铁路运输在列车安全、物流信息追踪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够帮助铁路公司获取实时的车辆、路况等数据,可以让列车运行更加精准、高效。
二、机器人技术在铁路运输中的应用机器人技术是用于实现某些人力工作自动化的综合技术。
机器人技术在铁路运输中的应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智能化检修,二是自动化运输。
在智能化检修方面,机器人技术可以完成车辆和线路的清洗、检测、维护等工作。
机器人可以辅助工程师检查车辆,提高运输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在自动化运输方面,机器人可以帮助铁路公司运输货物和器材,提高运输效率。
三、大数据技术在铁路运输中的应用大数据技术是指通过强大的计算技术和数据库管理技术,对多种数据进行整合、分析、挖掘和应用。
在铁路运输中,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可以对车辆、运输和基础设施进行监控和管理,帮助铁路公司进行决策和优化。
以列车故障为例,车辆故障信息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整合在一起,将数据分析,用于维修和改进对策。
这些故障和改进措施的信息可以被铁路公司收集,应用于车辆和基础设施的生命周期管理中,以实现更好的优化效果。
四、人工智能在铁路运输中的应用人工智能是指机器能够像人一样思考和决策的技术。
在铁路运输中,人工智能的应用可以帮助铁路公司进行优化决策、自动控制和智能化监控。
例如,在铁路运输中,人工智能技术可以为制定列车调度方案提供帮助。
根据铁路公司的运营数据,人工智能可以推出最佳的列车调度方案,以保证运输的效率和安全。
总结在铁路运输领域,新技术的不断研究和应用,为铁路公司的运输效率、安全和质量带来了很大的提升。
浅析重载铁路技术发展趋势摘要:目前,重载铁路因其多种优点而在世界范围内备受重视,也是我国目前铁路运输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国的重载铁路技术兴起的较晚而且发展相对缓慢,应在发展中不断引进新技术改进、优化重载铁路存在的问题,为我国重载铁路发展开创新的局面。
本文通过分析重载铁路技术的创新原理,探讨几项重载铁路的关键技术,进一步阐述其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重载铁路;技术创新;轴重20世纪20年代重载铁路技术首次出现在美国,其因列车总重大、轴重大、行车密度及运量大等优点而引起广泛的应用与推广,尤其是在运输大宗材料货物方面具有重大运输意义。
我国在重载铁路运输方面起步晚,发展比较滞后而且还遇到很多问题,所以我国在重载铁路方面的发展和提升空间还很大,会给我国的铁路事业发展带来重大影响。
要想提高我国铁路技术的发展水平,就必须利用铁路新技术对重载铁路进行创新和完善。
一、重载铁路技术的创新原理(一)开放式原理重载铁路的创新理念自20世纪20年开始出现后,就受到很多企业的青睐并在随后的时间不断向前发展。
重载铁路技术要想在社会不断进步中积极发展,就必须紧跟发展趋势在原有技术基础上不断创新改进。
一般有关企业负责重载铁路方面的创新技术而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各创新技术之间往往存在很大差异,而所涉及的学科知识之间也会出现较大的交叉状况,在现实因素作用下表现出很多的独特性,因此许多类型技术之间的联系较少。
重载铁路技术发展的客观情况就要求,其必须在不断发展中发现问题并及时分析解决,吸取经验,必须有各种技术部门的相互协调合作,实现重载铁路技术的不断发展创新。
(二)集成式创新集成式创新方式注重将本来没有关系的各种要素进行系统的重新组合,使新系统具备新的功能。
重载铁路是一项具有较高要求的技术,工程建设比较复杂,需要多种高难度技术的协助才能完成。
这种情况就要求所依靠的企业必须实现自己的创新发展,充分利用集成式创新理念重新组合各种资源,实现资源的最大利用与开发,提高重载铁路的技术发展。
重载铁路货车转向架技术应用及发展趋势摘要:目前,我国转向架技术已经在国际上占据前列地位,技术应用较为广泛,但是原创性基础与一些国家相比还存在差距,因此,要强化铁路货车转向架技术,尤其是重载铁路货车转向架技术。
为了适应铁路运输发展新要求,中国的一些制造企业要逐步成为货车转向架技术引领者,要提升铁路货运能力,满足铁路获取运输增长的需求,突出核心技术发簪,在先进、成熟、经济、适用、可靠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技术成果,实现自主创新,实现重载铁路货车转向架技术的突破。
关键词:铁路货车;转向架技术;应用及趋势转向架是重载铁路货车的关键部件,目前已经发展为40t轴重,载重质量的逐步增加和运行速度提高导致转向架损坏加剧,因此,对于转向架的要求逐步提高。
重载铁路货车转向架要具备低动力、准径向、低磨耗等优良特点,采取增加一系轴箱柔性弹性悬挂、侧架摆动、双作用常接触弹性旁承、非金属磨耗件等技术。
铁路货车转向架技术未来要朝着降噪、轻量化等技术发展。
一、我国铁路货车转向架发展概况(一)国内铁路货车转向架概况上世纪90年代,我国积极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加强自主创新,逐步研发出速度120km/h、21t轴重的转K2型、转K1型转K3型和25t轴重的转K6型、转K5型、转K7型转向架。
1998年,装用转K2型转向架的P65型行包快运棚车进行线路动力学试验,最高时速度达138km,创造了当时铁路货车的最高速度。
2003年-2007年,铁道科学研究院环行试验线进行转K2型转向架120km/h的可靠性试验,历时4年,行36万km,验证了转向架“120km/h长跑”动力性能的稳定,为后来的货车采用转K2型转向架的全面提速改造提供了支持。
2005年8月,陇海线进行70t级列车综合性能试验,装用转K6型转向架的70t~80t级货车在120km/h运行条件下对线路桥梁的影响低于速度60km/h、装用转8A型转向架的车辆,验证了转K6型转向架的低动力性能。
铁路工程的新技术与新理念铁路工程一直是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之一,从铁轨铺设到车站建设,每个环节都需要精细的规划、设计和施工。
在不断发展变革的今天,新技术和新理念的引入为铁路工程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不断提高铁路运输的效率和安全性。
本文将针对铁路工程的新技术和新理念进行分类探讨。
一、高速铁路工程的新技术高速铁路作为铁路工程的一个重要分支,其发展既考验着铁路工程师的才华和技术水平,也对于铁路运输的效率、速度和安全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以下是高速铁路工程的新技术:1、AGV(自动引导车)AGV是指一种可以自主导航的电动车辆,其可以不需要人工控制,自动化地完成一系列搬运或运输工作。
当前在高速铁路中,AGV主要应用于维护工作,具有高效率、安全、环保等优点。
2、隧道粉尘控制技术隧道粉尘是指在铁路隧道施工、运营或维护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它的存在会对人身健康和设备运行状态造成危害。
新技术主要解决了隧道粉尘的净化问题,采用粉尘集中控制和净化措施,提高隧道环境质量。
3、列车控制系统高速列车控制系统是指为解决高速列车行驶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利用控制技术实现列车行驶自主或半自主控制的系统。
目前,列车较多采用自主控制系统,实时监测和判断列车行驶状态,提供更快速、更安全的控制信号。
二、地铁工程的新技术在城市规划中,地铁工程是一种重要的公共交通设施,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地铁工程的建设和运营过程中,新技术的不断引入有效解决了许多困难和问题,提高了地铁的安全性和效率。
以下是地铁工程的新技术:1、信号优化系统信号优化系统由电子设备、轨道交通信号设备和通信设备组成,可以有效掌握列车位置和速度,避免车站拥堵,减少行车时间,提高运输效率。
2、智能化安全监控系统目前,很多地铁系统采用智能化安全监控系统,利用高清监控摄像头、智能分析算法、智能安全控制器等,对地铁车站、车辆进行全天24小时监控,即刻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保障地铁的安全运营。
3、三维打印技术三维打印技术,可以实现对零件、构件等零部件的定制化,降低成本,简化交期。
重载铁路轨道技术发展趋势及需要关注的问题 赵旭峰技术与应用载运输作为铁路货运的重要发展方向,其突出的特点是货运列车轴重及运量的增加,为适应重载铁路列车的荷载特点,确保行车安全,必须采用相配套的轨道结构。
轨道结构分为有砟轨道和无砟轨道两种基本形式,重载铁路速度相对较低,在普通地段一般采用经济性好、方便维修的有砟轨道结构,因长大隧道内铺设有砟轨道,养护维修较为困难,从方便运营的角度考虑,在下部基础条件较好的隧道地段铺设无砟轨道结构具有更大优势。
重载铁路轨道技术发展趋势及需要关注的问题赵旭峰: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高级工程师,北京,100048摘 要:发展重载铁路已成为国内外铁路运输的趋势,世界各地重载铁路轨道系统都相应地进行优化以适应各自的运输特点,近期我国重载铁路相比于既有大秦铁路等线路再次进行系统性的研发和试验。
在总结国内外重载铁路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运营实践,对新型轨道结构、钢轨和道岔等重载轨道技术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并提出重载铁路轨道结构需要关注的问题和新技术,为我国重载铁路的发展做好技术储备。
关键词:重载铁路;轨道结构;发展趋势中图分类号:U2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683X(2014)11-0067-03重重载铁路轨道技术发展趋势及需要关注的问题 赵旭峰1 我国重载铁路轨道技术发展我国重载铁路运输近年来发展较快,以大秦铁路、朔黄铁路等为代表,轴重25 t,牵引质量达2万t。
目前正在建设的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及蒙西至华中地区铁路煤运通道将成为我国重要的重载运输铁路,两条线路均按大轴重煤运通道进行规划设计,轨道按重型轨道设计,重车方向预留特重型轨道结构条件。
1.1 大秦铁路轨道结构大秦铁路采用75 kg/m钢轨,路基和桥梁采用Ⅲ型混凝土枕,隧道内为宽轨枕,弹条Ⅱ型扣件,双层道砟,道岔采用混凝土岔枕。
近年来,道岔区开始试用合金钢材质,提高道岔寿命,部分小半径地段设置钢轨涂油器和加强设备。
朔黄重载铁路延长钢轨使用寿命技术措施钢轨是铁路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随着铁路运输的不断发展,钢轨的使用寿命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钢轨的延长使用寿命,不仅可以提高铁路运输的运营效率,减少维修成本,更可以确保铁路运输的安全稳定。
朔黄重载铁路延长钢轨使用寿命的技术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
1.强化冷却技术:钢轨加入合适的合金元素,有效改善轨道组织,提高钢轨的韧性和强度。
同时适当增加冷却水流量和压力,避免钢轨过热和变形,进一步延长钢轨的使用寿命。
2.增强防腐蚀技术:在钢轨表面添加特殊涂层,可以有效防止钢轨锈蚀和磨损,提高钢轨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
同时加强钢轨的清洗和保养,定期检查和维护钢轨的状态,及时更换严重损坏的钢轨,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3.提高铁路建设标准:在铁路建设过程中,规范和完善设计、施工和验收标准,确保铁路设施和设备的质量和技术水平。
同时加强铁路建设的监督和检验力度,及时发现和排除铁路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建设质量和安全水平。
4.推广新技术:在钢轨的制造和使用过程中,不断推广新技术和新材料,以满足不同需求的使用要求,提高钢轨的耐磨性、韧性和强度,进一步延长钢轨的使用寿命。
通过上述技术措施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延长朔黄重载铁路钢轨的使用寿命,提高铁路运输的效率和安全稳定性。
5G技术在重载铁路的应用研究摘要:重载铁路是指行驶列车总重大、行驶大轴重货车或行车密度和运量特大的铁路,主要用于输送大宗原材料货物。
随着国民经济对大宗货物运输需求的日益增长,我国对重载铁路的发展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多拉快跑”不再单指货物运输数量层面,而更多是铁路运输质量层面的要求,将5G技术应用到重载铁路的运输管控中,能够更好的促进铁路运用水平的发挥,促进重载铁路的快速发展。
为此,文章结合5G技术的快速发展,就 5G技术在重载铁路应用层面进行探索性研究。
关键词:重载铁路;5G技术;智慧铁路;通信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数字中国和智慧社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数据驱动、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经济形态开始显现,推动企业业务模式、管理模式和组织模式发生深刻改变。
智慧铁路是在大数据技术发展支持下的一种铁路,从发展实际情况来看,智慧铁路在建设过程中会应用先进的技术来打造出一体化的智能化铁路系统,完善智慧铁路运输体系。
应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货物重载成为我国铁路建设的未来发展趋势,且伴随铁路重载运输技术和装备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多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等开始被人们应用到重载铁路的管控应用中,特别是5G技术的的发展和应用,使得我国传统重载运输管控领域的关键技术壁垒被突破,促使重载铁路朝着智慧化、安全化的方向发展。
一、5G技术发展概述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促使通信技术朝着更深入的方向发展,通信领域经历了2G到3G,再到4G和未来5G的发展转变。
和4G技术形式相比,5G技术的传输成本更低、传输速度更快。
从发展实际情况来看,5G技术在应用的时候显示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第一,为用户应用通信网络带来更优质的体验。
在5G技术的发展支持下,多个项目的移动通信业务拥有了新的支持,信息传递速度大大加快。
第二,5G技术能够同时对多个用户进行服务,且在先进技术的发展支持下,5G移动通信系统的整体性能得到提升,能够实现室内外无线网络的全面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