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前后尿蛋白的测定
- 格式:ppt
- 大小:747.50 KB
- 文档页数:10
运动⽣物化学试验指导实验⼀实验基本技术操作⼀、实验⽬的(⼀)了解实验室规则及注意事项。
(⼆)学习运动⽣物化学实验常⽤仪器的使⽤及清洗⽅法。
(三)学习721型分光光度计的使⽤⽅法。
⼆、实验原理运动⽣物化学是研究⼈体运动时体内的化学变化。
运动⽣物化学的实验⽅法基本上是化学的⽅法,⽤定量及定性的分析⽅法来观察机体内物质代谢的规律,所以实验时必须做到定性的洁净及定量的精确,因此实验取样要准确、样品要⽆污染。
对于相同物质和相同波长的单⾊光来说,溶液的光密度和溶液的浓度呈正⽐。
配制各种浓度的CuSO4溶液,然后在780nm波长下⽐⾊,测定各种浓度的CuSO4溶液吸光度值,并制作曲线图。
三、实验器材试管、CuSO4溶液、蒸馏⽔、721分光光度计、移液管、吸⽿球等。
四、实验步骤(⼀)玻璃仪器的清洗。
(⼆)使⽤移液管的移液操作及721分光光度计的使⽤。
取4⽀⼤试管,编号,按表7-1进⾏操作:表7-1 CuSO4溶液的测定以CuSO4溶液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值为纵坐标,将3种不同浓度的CuSO4溶液的光密度值分别点在坐标纸上,通过3点绘制成曲线图,并对实验结果进⾏分析。
五、注意事项(⼀)玻璃仪器清洗后注意检查,管壁不能留有⽔珠。
(⼆)使⽤移液管吸取液体时⼀定要缓慢平稳,不要太快、太猛。
六、作业与思考(⼀)玻璃仪器的清洗有哪些基本要求?实验⼆⾎红蛋⽩的测定⾎红蛋⽩(Hb)是红细胞中的⼀种重要蛋⽩质,1分⼦的Hb是由4分⼦的亚铁⾎红素和1分⼦的珠蛋⽩结合⽽成的。
Hb的主要⽣理功能是运输氧⽓(O2)、⼆氧化碳(CO2)和对酸性物质(H+)起缓冲作⽤,参与体内的酸碱平衡调节。
运动时机体需氧增加,故⾎红蛋⽩增加,有利于为组织提供氧⽓,促进物质的有氧代谢和带⾛CO2,⽽且也能起中和酸性的作⽤。
如果⾎红蛋⽩下降,氧供应减少,影响运动能⼒。
运动员安静时⾎红蛋⽩值与正常⼈没有明显差异。
⼀般⼈Hb的正常值男性为120-160g/L;⼥性110-150g/L。
尿蛋白测定实验报告尿蛋白测定实验报告引言:尿蛋白测定是一种常见的临床实验,用于检测尿液中的蛋白质含量。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定尿液中的蛋白质含量,了解其在不同疾病中的变化,并探讨尿蛋白测定在临床中的应用。
实验方法:1. 实验前准备:收集新鲜尿液样本,避免污染和外界因素的干扰。
2. 样本处理:将尿液样本离心,去除悬浮物,得到清晰的尿液样本。
3. 尿蛋白测定:使用尿蛋白试纸或尿蛋白定量试剂盒,按照说明书的操作步骤进行测定。
常用的方法有比色法、免疫测定法等。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测定的结果,可以得到尿液中的蛋白质含量。
正常情况下,尿液中的蛋白质含量很低,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然而,在某些疾病状态下,尿液中的蛋白质含量会显著增加。
讨论:1. 尿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尿蛋白测定是一项重要的临床检验指标,可以帮助医生判断肾脏功能是否正常。
高蛋白尿是很多肾脏疾病的常见症状,如肾炎、肾病综合征等。
通过尿蛋白测定,可以及早发现这些疾病,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 尿蛋白测定的方法选择:尿蛋白测定可以使用不同的方法,如比色法、免疫测定法等。
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优缺点,医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测定。
3. 尿蛋白测定的误差和干扰因素:尿蛋白测定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如尿液的稀释、酸碱度的变化等。
因此,在进行尿蛋白测定时,需要注意样本的收集和处理方法,以及仪器的使用和校准。
结论:尿蛋白测定是一种常见的临床实验,可以帮助医生判断肾脏功能是否正常。
通过测定尿液中的蛋白质含量,可以及早发现肾脏疾病,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尿蛋白测定的方法选择和误差控制也是实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本实验的结果对于进一步研究尿蛋白测定的应用和改进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附录:尿蛋白测定的实验步骤和操作方法详见实验手册或相关文献。
在进行实验时,请遵循实验室的安全操作规范,并注意个人卫生和实验设备的清洁。
尿24小时蛋白定量方法
尿24小时蛋白定量方法是一种常用的临床检测方法,用于评估肾脏的功能状态以及检测肾脏疾病。
该方法的步骤如下:
1. 通常需要提前告知患者,停止摄入过多蛋白质的饮食,以避免测得的蛋白质含量过高。
2. 患者收到一个24小时的尿标本容器,要求从早上第一次排尿开始,每次排尿时将尿液收集在容器中,直到第二天早上同一时间。
3. 在这个24小时的收集期间,患者应保持正常的饮食和饮水量,尽量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疲劳,以免影响尿液中的蛋白质含量。
4. 每次排尿后,将尿液完全收集入容器中,确保不漏尿,并将容器密封,以防止蒸发和污染。
5. 在24小时后,将收集到的所有尿液混匀,然后取出一定的量进行化验。
6. 化验时通常采用比色法、免疫测定法或尿液电泳法来测量尿液中的蛋白质含量。
7. 最后,通过比较尿液中的蛋白质含量与正常范围或基准值来评估肾脏的功能状态,并进行诊断和治疗。
尿24小时蛋白定量方法可以提供准确的蛋白质排泄量数据,帮助医生判断肾脏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和疾病的监测。
一、什么是尿蛋白?正常人尿液中有无蛋白?尿蛋白是尿液通过酸化加热后混浊而检出的。
正常人每天尿中排出的蛋白质一般为40~80毫克,上限为150毫克,称为生理性蛋白尿。
由于量少,常规化验检测为阴性,超过150毫克/日,即属于异常蛋白尿。
人体在剧烈运动、重体力劳动、情绪激动、过冷、过热及在应激状态时,尿蛋白的排出量均可增多,称一过性蛋白尿,在几小时或数天后即可恢复正常。
二、尿蛋白定性的临床意义尿蛋白定性有生理性的,也有病理性,其阳性程度与肾损害程度不一定成正比。
糖尿病患者尿中持续出现尿蛋白阳性,除外泌尿系感染、原发性肾病外,应考虑糖尿病肾病的诊断。
有专家认为,糖尿病肾病早期蛋白尿呈间歇性,只在劳动或运动后为阳性反应。
因此,运动后尿蛋白检验对诊断糖尿病肾病的早期发现有一定的意义。
三、尿蛋白定量的临床意义(1)24小时尿蛋白定量的正常参考值为10~150毫克。
若在150~500毫克,为微量蛋白尿,>500毫克为临床蛋白尿。
微量蛋白尿提示糖尿病肾病早期,需长期控制血糖,对逆转或延缓肾病和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有一定意义。
(2)尿白蛋白排泄率(uAE)正常参考值<15微克/分。
糖尿病肾病早期,肾小球基底膜受损较轻,故只有微量白蛋白漏出。
早期糖尿病肾病uAE为15~200微克/分,临床糖尿病肾病>200微克/分。
有专家报告,糖尿病肾病有明显蛋白尿者,几乎100%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当糖尿病患者uAE30微克/分,可能是糖尿病微血管合并症防治的关键时刻。
严格控制血糖后,早期糖尿病肾病尿白蛋白可逆转或部分逆转。
目前,常用测定微量尿蛋白的方法是放射免疫法。
四、肾病患者的尿验常识★尿蛋白高的检测方法试纸法是利用尿蛋白与某些染料(如溴酚蓝)相结合而产生颜色变化以测定其含量。
试纸上含有恒定的pH值指示剂,受试尿样品与试纸上指示剂染料在恒定pH值条件下产生颜色反应,根据试纸上的颜色变化半定量。
变色范围.从黄色一绿色一蓝色,可与标准比色板比较,以0--++++分级表示蛋白的浓度。
运动医务监督常用指标及意义运动医务监督常用指标及意义运动员身体机能评定应是一个多指标、多层次、多因素的整体综合评定,可根据评定的目的和测试对象的年龄、运动专项、训练水平等具体情况选择测试指标,并依据运动生理生化原理,对测试结果做出客观的、全面的、科学的综合评定,从而更科学地掌握和指导运动训练过程,更有效地提高训练效果。
多年来,国内外运动生理生化学者对评定运动员身体机能的指标和方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也推出了很多行之有效的实用生理生化指标和方法。
目前,适用于运动员身体机能评定的生理生化指标涉及心血管、内分泌、免疫、氧转运及利用、骨骼肌及组织损伤、物质能量代谢及代谢调节能力、神经系统等各个方面,评定方法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也愈来愈高。
因此,在运动训练中,加强运动员机能评定,了解运动员机能状态,已成为科学化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进行综合评定时,应根据评定的目的、项目特点、运动员训练水平等情况,以及测试条件来选择和确定指标。
综合评定的各项生化指标应具有自身的独立性,能从不同的侧面较敏感地反映运动负荷或机能的变化;还应具有最佳的指标组合,既简单实用,又可相互补充,以便得出较全面的评价。
例如,血乳酸能够评定运动负荷强度;血尿素能够评定负荷量和机能状态;而心率、尿蛋白等既与负荷强度有关,又与负荷量有关,还与身体机能状况有关。
如果同时采用心率、血乳酸、尿蛋白、血尿素等多项指标进行综合评定,既可较为全面地评定运动负荷的大小,又可客观了解机体对负荷的适应和恢复情况。
因此,通过多项生理生化指标的测试与分析,能够较为客观地诊断运动员的机能状态,对科学安排训练、预防过度疲劳和运动损伤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 脉搏在运动实践中人们发现,在运动过程中,在一定范围内,脉搏与吸氧量、与人体的做功能力呈线性相关。
因此,在运动过程中脉搏的快慢能反映运动强度的大小;在安静状态下,脉搏反映反映机体的恢复程度。
在运动实践中,人们常把脉搏作为反映运动机能状态的窗口,而广泛使用。
年 月第 期201611150云南省中长跑运动员赛前尿十项指标的变化研究孙振武,宋淑华,袁际学,马丽艳,朱滢桔,王航平(云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摘 要:为进一步揭示中长跑运动员高原训练期间尿液成分的变化情况,提高尿液指标在中长跑赛前训练监控中的实用,本文选择13名云南省优秀中长跑运动员作为测试对象,于赛前2周进行连续跟踪晨尿十项指标的变化。
结果表明,尿比重变化最敏感,阳性率达到92.3%,尿蛋白阳性率30.8%,尿潜血阳性率38.5%,白细胞阳性率9.5%。
因此,连续晨尿追踪分析能有效反映运动员的机体恢复状况,运动员的补水情况有待改善。
关键词:中长跑;赛前;尿十项中图分类号:G8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51X (2016)11-027-02投稿日期:2016-08-22基金项目:云南省科技社会发展计划(2014RA010);云南省高校“民族体质健康与高原训练生物适应”重点实验室、国家级“高原 训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合资助。
作者简介:孙振武(1962—),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研究方向:高原训练学。
尿十项可作为评定机体承受刺激及其适应与恢复的敏感的生化指标。
中长跑、马拉松是以最短时间完成规定比赛距离的周期性耐力项目,在中长跑及马拉松运动中,由于运动时间相对较长,能量供应主要与糖的有氧氧化为主。
因此,尿十项就成为监测此类项目较为敏感的生化指标。
本文旨在观察云南省高水平中长跑运动员会泽基地(海拔2118m )赛前训练阶段晨尿指标的变化情况,以了解机体对训练量的适应程度及身体机能的恢复情况,为中长跑项目科学训练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云南省中长跑运动员赛前尿十项指标的变化。
1.2 研究方法根据训练计划安排,于云南曲靖会泽高原训练基地由专业人员进行为期2周的晨尿跟踪测试,并在30min 内用西门子Clinitek Status 泰利特拜施达型尿液分析仪进行测试,测试项目为尿糖(GLU )、尿蛋白(PRO )、胆红素(BIL )、尿胆原(URO )、PH 值、尿比重(SG )、尿潜血(BLD )、尿酮体(KET )、亚硝酸盐(NIT )、白细胞(WBC )。
用运动生化原理对运动员进行分析作者:高超李岩来源:《体育时空·上半月》2012年第05期摘要通过运动生化指标对运动员进行分析,了解运动员的身体状况和机体的训练水平,对训练和提高成绩都有一定的作用。
本文对3000m,400m,100m运动员的血糖,血乳酸以及尿十项进行分析,来了解这三名同学的情况。
关键词运动恢复训练一、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一)研究对象选取身体状况良好的三名体育学院男生,甲:21岁,体重64kg,身高172,训练3年;乙:22岁,体重67kg,身高174,训练3年;丙:22岁,体重65kg,身高175,训练4年。
(二)研究方法三名运动员在第一周下午两点半做简单的准备活动,下午3点分别进行3000m,400m以及100m的运动测试,第一名运动员在一周后再次进行3000m的运动测试。
在赛前10min,赛后6min和50min对三名运动员采取指血测试血糖,血乳酸,此外还测试了三名运动员运动前后的尿十项。
二、测试结果(一)血糖血液中的糖分称为血糖,血糖主要由葡萄糖构成。
体内各组织细胞活动所需的能量大部分来自葡萄糖,所以血糖必须保持一定的浓度才能维持体内各器官和组织的正常运转。
正常人在空腹时血糖浓度为3.9~6.0mmol/L。
空腹血糖浓度超过6.0mmol/L为高血糖,低于3.9mmol/L 为低血糖。
表1 运动员运动前后血糖浓度(mmol/L)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运动前还是运动后这三位运动员的血糖都是在正常范围内变化,甲在进行第一次3000 m运动训练的时候是空腹的状态进行测试的,测试前的血糖浓度为6.2mmol/l,是因为在中午进食后导致的,从运动后和恢复后的血糖浓度可以看出在长时间的运动后血糖浓度在持续的下降,并且运动前和恢复后的血糖差值为0.9mmol/l,是这次测试结果中最大的差值,说明长时间的运动会消耗大量的葡萄糖,并且在结束运动后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恢复血糖浓度。
甲在进行第二次3000m测试的时候,运动前的血糖浓度为4.2mmol/l,较第一次运动前的血糖浓度低,在运动前吃了10g糖以后进行3000m运动训练,这次的训练成绩比第一次差,随然在运动后的血糖浓度有较大回升,但是在恢复后血糖浓度又出现大幅下降的现象,这说明在比赛前必须保持相对较高的血糖浓度才有利于运动水平的发挥,在赛前临时补充糖分,不能有效的改善运动员的身体状况。
尿蛋白的检测方法?发表时间:2019-07-01T11:20:37.883Z 来源:《医师在线》2019年4月7期作者:李瑞珍[导读] 对于有些人而言,许多疾病发生时无法被提前察觉,只有出现某些疾病症状时,才会后知后觉,但是产生疾病的具体原因我们却无从得知。
李瑞珍(都江堰市人民医院检验科;四川成都611830)对于有些人而言,许多疾病发生时无法被提前察觉,只有出现某些疾病症状时,才会后知后觉,但是产生疾病的具体原因我们却无从得知。
这时就需要我们通过专业性的检查才能知道具体的病症。
通过对尿蛋白的有效检查,可以明确检测患者肾脏损伤的具体情况,进而采取有效治疗措施来降低肾脏损失所带来的危害。
基于此,本文针对尿蛋白的检测方法进行分析研究。
什么是尿蛋白?所谓尿蛋白,是指人体尿液经过加热酸化变浑浊而被检测的物质。
在通常情况下,正常人每次随机尿液中蛋白质含量为0至80mg/L,这也被称之为生理性尿蛋白,而在常规检验中结果为阴性。
当其含量超过150mg/24h或超过100mg/L,此时尿常规检验尿蛋白阳性,称之为蛋白尿。
此外,人体在情绪激动、剧烈运动、寒冷、炎热等状态下,尿蛋白的含量会略有提升,这时被称之为一过性尿蛋白,这种情况下,尿蛋白含量会在数个小时或者几天后恢复到正常状态。
那么尿蛋白检测到底有多重要?有人认为尿检中持续有蛋白质也无关紧要,没有感觉身体出现不适或者是不良反应,就算尿液中含有蛋白质,认为根本不需要治疗,这种观念是错误的。
在正常情况下,普通人尿液中式不会出现蛋白质的,因为肾脏具备蛋白质过滤功能,只有小分子物质才能通过,如α2-微球蛋白、β2-微球蛋白、溶菌酶等,所以当尿液中出现蛋白质时,这代表着人体存在蛋白质的流失,并且人体肾小球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
而如若尿蛋白长期流失,则会导致肾脏超负荷运作,进而造成严重的损害。
据相关研究表明,尿蛋白的产生是引发尿毒症产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对人体肾脏造成严重的毒害。
实验一尿蛋白的测定(双缩脲法)尿蛋白是指尿中蛋白质而言,尿蛋白的主要成分是白蛋白。
正常人尿内含有微量蛋白质,成年人每天约排出50-100mg,偶尔达150mg。
在体育运动或训练后,尿中蛋白质的排出量可能达到250mg以上,白天任意尿所含蛋白质可少于10mg/100ml,夜间混合尿可达20mg/100ml。
由于运动而出现尿中蛋白质增加的现象称为运动性蛋白尿。
研究证明,运动后尿蛋白数量的多少与运动量尤其运动强度有关;与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有关;与运动员的情绪有关;与不同体育项目有关……。
因此,测定运动员运动后尿中蛋白质的含量,可作为一个简易的生化指标来评定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状态、运动强度和运动量等。
一、实验目的1、学会使用移液管,掌握双缩脲法测定尿蛋白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2、初步掌握分光光度计的使用,了解比色法的基本原理。
二、实验原理蛋白质是含氮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分子中含有多个与双缩脲分子相似的结构(肽键),碱性硫酸铜溶液中,蛋白质与硫酸铜的Cu2+离子等络合物生成紫色络合物。
经光电比色可求出尿中蛋白质的含量。
反应如下:三、实验试剂及仪器1、实验试剂1)、0.15N硫酸2)、0.15%钨酸钠溶液3)、双缩脲试剂:称取硫酸铜(CuSO4∙5H2O,A∙R或CP)1.5克、酒石酸钾钠或(NaKC4H2O,4H2O6A∙R或CP)6克,分别用蒸馏水约250ml溶解后,全部转移入1升容量瓶中,混合。
再加入10%氢氧化钠溶液约300ml,随加随摇匀。
最后用蒸馏水稀释至1升。
保存于塑料试剂瓶中或内壁涂有一层纯净石蜡的普通试剂瓶中。
如无红色或和黑色沉淀出现,此试剂可长期使用。
4)、0.9%生理盐水5)、标准蛋白溶液(500mg/100ml)2、实验仪器分光光度计、离心机、移液管、离心管、洗耳球四、实验操作步骤测定管(离心管)5ml尿液 b10.15N硫酸2.5ml b21.5%钨酸钠2.5ml b3混匀后离心5分钟(3000转/分)倾去上清液,加生理盐水1ml,搅拌 b4加双缩脲试剂4ml b5混合后放置20-30分钟540nm比色,空白调零读取测定管光密度值(OD测)五、计算尿蛋白含量计算公式:尿蛋白(mg%)=( OD测/OD标)χ50其中测得OD标为0.131六、注意事项1、如果尿液比较混浊,可能是尿液中的无机盐含量过高造成,会影响测定结果,可通过加热消除。
人体运动疲劳前后尿液的代谢组学研究王福秋;张燕【摘要】研究目的:通过观察人体运动疲劳前后尿液1 H-NMR图谱的变化,探讨运动疲劳早期诊断的新方法.研究方法:选取36名体育专业大学生为实验对象,采用一次性多级递增负荷跑台运动方式建立人体运动疲劳模型.采集受试者运动前后的尿样,利用人体运动疲劳前后尿液的1 H-NMR图谱检测尿液的代谢水平变化.研究结果:运动疲劳前后的尿液的1 H-NMR的积分散点图中呈聚类型分布,两组间未见重叠,且运动疲劳后尿样的1 H-NMR图谱峰较运动前出现了明显的变化.人体尿液的代谢组学分析可更客观地反应运动疲劳前后体内代谢的变化特征,有助于寻找运动疲劳的代谢标志物,也可作为一种简单、无创、灵敏性高的运动疲劳早期诊断新方法.【期刊名称】《吉林体育学院学报》【年(卷),期】2019(035)002【总页数】5页(P53-57)【关键词】运动疲劳;代谢组学;尿液;主成份分析【作者】王福秋;张燕【作者单位】北京化工大学文法学院,北京 100029;北京化工大学文法学院,北京10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804.7疲劳从1880年Mosso首次被发现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但围绕运动疲劳(Exercise-induced Fatigue)产生机制及诊断方法进行的相关研究一直在继续[1]。
代谢组学是研究机体代谢产物谱变化的一种新的系统方法,它作为后基因时代的新兴组学与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组学共同构成了系统生物学,通过对生物信息的化学分析和处理,使人们能够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现象、探讨生命本质、逐步系统地认识生命发展规律[6]。
代谢组学通过血浆或尿液代谢产物的整体模式或指纹分析,比单一靶标具有更好的一致性和预见性[7],可能对建立运动疲劳的客观诊断方法提出新的思路。
北京师范大学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从2001年开始采用神经生物学、电生理学、生命分析化学和运动生理学等方法对运动疲劳的中枢机制展开了一系列研究,从神经元电活动、递质和受体表达、能量代谢等方面,多角度阐明了黑质—纹状体神经通路对运动疲劳产生的中枢调控作用及其机制[2-5],对开发研制延缓疲劳产生和加速疲劳消除的分子靶向药物,寻找运动疲劳的有效诊断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剧烈运动前后尿液成分的改变检验医学与临床2OO8年11月第5卷第22期IabMedclin,November2O08,V o1.5,No.22剧烈运动前后尿液成分的改变周小东(成都医学院医学检验系61O083)【摘要】目的检测青年学生在剧烈运动前,后尿常规的改变,探讨剧烈运动对尿液成分改变的机制.方法以1O4例在校青年学生为受试对象,用于化学试纸法检查运动前,后尿常规的变化,检测指标有亚硝酸盐(NIT),酸碱度(pH),尿糖(Glu),尿蛋白(Pro),尿隐血(BLD),尿酮体(KET),尿胆红素(BIL),尿胆原(URO),并对尿液进行镜检,检测管型,红细胞(RBc)和结晶,并统计其阳性发生率.结果剧烈运动后,尿液pH,Pro,BLD及管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O1),RBc增加明显,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O.O5),其他项目在运动前,后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O5).结论剧烈运动会导致尿常规检查结果异常变化,掌握其规律有助于了解运动对生理活动的影响,对尿液检验结果作出更科学,合理的解释.【关键词】体育运动;尿分析;学生中图分类号:R165;R446.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9455(2OO8)22—1377一O2国内外许多报道都表明,剧烈运动后尿液成分会发生改变,如出现尿蛋白(Pro),尿酮体(KET),尿胆原(uRO)增加,镜检会发现病理管型等.许多学者对运动后尿液成分的改变及生理机制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已取得一定进展.本研究系统检测了1O4例青年学生运动前,后的尿常规,并逐一进行镜检,观察尿液中有形成分的改变,旨在探讨剧烈运动对生理活动的影响,尿Pro,KET,病理管型发生的情况及规律,为检验医学,运动医学提供科学,真实,可靠的检测依据.1对象与方法1.1测试对象受试者为参加成都医学院篮球比赛的青年学生,共1O4例(均为男性).受试者身体健康,平均年龄21岁.1.2仪器与试剂UF_1O0尿沉渣分析仪;尿八联试纸条.1_3测试方法篮球比赛前每位受试者留取尿液1OmL作为对照组,篮球比赛4Omin后,留取尿液检查.2结果2.1青年学生在运动前尿Pr(】,KET全部为阴性,运动后结果均较运动前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尿隐血(BLD)在运动前也全为阴性,运动后增高明显,差异统计学意义(P<O.O5);uRO在运动前为弱阳性,运动后有部分增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O5).见表1.表11O4例学生运动前,后尿液成分检测结果注:+表示阳性,一表示阴性,±表示弱阳性.2.2青年学生在运动前,尿糖(G1u),亚硝酸盐(NIT),尿胆红素(BIL)全部阴性,运动后含量变化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O5);运动前104份尿液经尿沉渣镜检未发现异常,运动后有26例尿液出现透明管型,7例出现红细胞(RBC),l例出现BIL,3例在运动前,后均出现结晶.可见运动后尿液中RBc,结晶,BIL含量变化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O5);管型在运动后增高较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2.3pH值在运动前后变化较大,仅24例无变化,其中pH增高16例,pH降低64例.3讨论3.1uR0结合胆红素排人肠腔转化为uR0,从粪便中排出为粪胆原.大部分uR0从肠道重吸收后经过肝脏转化为结合胆红素再排入肠腔,小部分UR0从肾小球滤过或肾小管排出即为UR0,正常检测结果为弱阳性.本次实验UR0在运动前全部为弱阳性,运动后极少数人变为阳性,运动前,后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2尿Pro一般认为健康人每日排出蛋白质量为4O~8Omg,最多l【)0~l5Omg,常规定性检测为阴性.尿Pro增多并持续出现多见于肾脏疾病.但发热,剧烈运动,妊娠期也会偶然出现尿Pro.本次实验有l/2的人在剧烈运动后出现尿Pro,分析其原因可能是:(1)运动时肾上腺素,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和激肽释放酶分泌增加,使肾血管收缩,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毛细血管压上升,滤过分数增加;肾小球膜电位和可滤过蛋白的电荷变化,使肾小球滤过较大分子的蛋白质较多.(2)运动时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已处于饱和状态,同时还加强分泌某些相对分子质量小的蛋白质.(3)运动训练引起血液重新分配,流经肾脏的血流量下降,造成肾小球局部缺氧,肾小球通透性增加.(4)运动引起的酸性成分增加,导致肾脏pH值下降,肾小球通透性增加.所以,运动性蛋白尿是肾小球一肾小管混合性蛋白尿,但肾小球性是主要的n].3.3尿BLD正常情况下,尿隐血试验为阴性,本次实验前尿BLD全部为阴性,运动后少数人出现血红蛋白尿.其发病机制现在还不十分清楚,归纳起来有两种学说:(1)局部RBC机械性损伤引起的局部溶血,即由足底RBC在跑或直立位运动的机械损伤时引起的局部溶血;(2)血中珠蛋白不足,即出现运动性血红蛋白尿症的病因是与这些人血液中珠蛋白量的降低与不足有关].3.4KET尿中的KET是3种不同成分的总合,即丙酮,乙酰乙酸和羟丁酸,它们是体内脂肪代谢的中问产物.正常情况下产生极少,常规方法不能检出,因此健康人通常定性试验检验医学与临床2O.8年l1月第5卷第22期LabMedC1in,November20O8,V o1.5,No.22 为阴性.本次实验少数人在运动后出现KET阳性,其原因是在长时间剧烈运动时糖利用受阻,于是脂肪大量动员,酮体分子较小,水溶性大,不必与血浆清蛋白结合,易于在血液中运输,是肝脏快速输出能量的一种形式.酮体能通过血脑屏障和血管平滑肌的毛细血管,所以酮体可成为大脑和肌组织的重要能源物质.但当肝内生成酮体超过肝外组织氧化利用的限度, 血中酮体堆积,临床上便称为”酮血症”,酮体随尿排出即为”酮尿症’’[.3.5尿Glu健康人尿中可有微量Glu,每日尿中含糖量为O.1~O.3g,最高不超过O.9g,定性试验为阴性.尿G1u阳性多见于肾性糖尿,糖尿病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疾病.本次实验中,剧烈运动前,后的尿Glu均为阴性,可充分说明运动后尿液成分虽然发生一定改变,但对尿常规试纸条尿Glu的检测没有丝毫影响.3.6NIT当泌尿系统存在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细菌已将尿中蛋白质代谢产物硝酸盐还原为NIT,因此测定尿液中是否存在NIT可快速间接地知道泌尿系统是否存在细菌感染.本次实验中,剧烈运动前,后尿液NIT均为阴性.3.7尿BIL血浆中含有3种胆红素,即未结合胆红素(UCB),结合胆红素(cB)和BIL.UcB不溶于水,BIL和CB在血中含量很低,因此尿BIL常用检查方法为阴性.本次实验尿BIL检测为阴性.3.8管型正常尿液中仅含有极微量的清蛋白,没有管型,或偶在晨尿中见少数透明管型.本次实验部分学生在剧烈运动后尿中出现透明管型,其原因为机体剧烈运动后出汗,使尿液浓缩,既可提高蛋白质含量,又能提高盐类的浓度.尿液酸化后还能使蛋白质沉淀,有利于管型的形成,同时,又有交替使用的肾单位,尿液中电解质,蛋白质等的增加可刺激TH(Tamrn_ Horsfa11)蛋白凝集,容易形成管型].3.9RBC健康人尿中可偶见RBc,离心沉淀后每高倍视野不超过3个.健康人运动后可出现一过性血尿,称”运动性血尿”.其特点为运动后骤然出现血尿,程度往往与运动量大小有密切关系,除血尿外不伴有其他特异症状和体征.运动性血尿发生原理尚不十分清楚,可能是在直立位下用力踏地和跳跃以及腰部猛烈屈伸,造成肾脏被挤压或肾血管被牵拉,扭曲,使.肾静脉压力增高引起红细胞渗出所致.故有的文献将其称为“运动后肾性血尿”,”运动性假性肾炎”,”运动员肾”,”足球血尿”等.3.1O结晶机体进食代谢后,产生各种酸性物质,如磷酸,尿酸,氨基酸等,这些物质与钙,镁等离子结合形成各种无机盐,再通过肾小球滤过,肾小管重吸收及分泌,排入尿中形成结晶.本次实验检测出个别学生运动前,后都出现结晶,经走访调查是由于服用药物所致.3.1l尿pH正常尿液呈弱酸性,也可以是中性或弱碱性,范围为7.35~7.45,但在实际过程中会受很多因素影响.本次实验大量尿液标本pH值下降,是因为剧烈运动导致有氧运动转为无氧运动,组织耗氧量增加,无氧酵解乳酸产生增加,血液中有了较多乳酸堆积,乳酸主要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肝脏进行代谢.另外,剧烈运动时,肌肉新陈代谢加快,产生更多肌酐.于是有少量的乳酸和肌酐等酸性代谢产物可通过尿液排出体外,使尿液标本pH值下降呈现为酸性.少量标本pH值增加,考虑虽然为剧烈运动后,但可能与肾泌酸不显着,尿液浓缩,碱性物质浓度增高有关,故尿液标本pH值增加.综上所述,本实验得出如下结论:(1)尿G1u,NIT,BIL,uR0在运动前,后变化不显着,临床意义不大.(2)尿pH,Pro,BLD,KET,管型,RBC在运动前,后变化显着,值得高度重视.连续监测这些指标,有助于科学安排学生的体育运动,了解学生运动能力的个体差异,合理安排运动量和运动强度, 并采用个体化的运动标准,减少血尿,蛋白尿的发生,达到体育锻炼的目的.参考文献1王际燕.浅析运动生化指标一——尿蛋白及在体育训练比赛中的应用[J].体育教学与研究,2OO7(32):127—128.2赵暾.运动性血红蛋白尿的相关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7,6(9):165—166.3张爱芳.运动性酮体研究进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OO4,6(9):793—795.4解黎明,李建春,陈巧林.体育课前,后学生尿液有形成分的测定与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OO3,39(2):43—44.5侯曜薇,武新成.运动性尿改变的意义-J].新疆大学学报,2OOO.17(2):85—86.(收稿日期:2oo8O7一O3)(上接第l376页)提高PHc检出率.综上所述,联合检测AFP,SF及AFu3项指标对PHC的诊断有一定指导意义,是一组特异性,敏感性较高的检测指标. 参考文献1汤钊.现代肿瘤学[M].第2版.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OOl_553.2尹伯元,王仁芝,李振甲,等.标记免疫学[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98.256.3李媛媛,田苗.肝纤维化和血清标志物联合检测在肝病诊断中的应用[J].贵阳医学院学报,2.o5,3O(1):39—4l-4叶振斌.肝病患者5l1例血清铁蛋白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J].临床肝胆病杂志,1993,9(2):93—94.5杨桐树,柳市英,赵宁,等.血清L一岩藻糖苷酶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诊断意义[J].实用肿瘤学杂志,2()0O,l4(3):193一】95.(收稿日期:2()(]8一O7—07)。
运动员是怎么进行尿检的运动员尿检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但是你却不知道运动员是怎么进行尿检的吧。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运动员尿检方法,希望你们喜欢。
运动员尿检方法1、运动员进入候检室时,需要在《进出控制表》上签字。
在候检室内等候检查,其间可以自取饮料,自由活动(在候检室内不得拍照和大声喧哗)。
运动员准备好了便可告诉检查官,由检查官将该运动员带入操作间。
2、运动员在至少三个样品杯中选择一个,并检查其是否干净、密封完好。
运动员洗手后打开包装袋,取出样品杯。
先不取出杯盖,以免污染。
然后在监督排尿检查官的陪同下去卫生间进行留样。
运动员在取样时,需将袖子挽到肘部以上,上衣提到胸口以上,裤子褪到膝盖以下。
监督排尿检查官必须直接观察运动员排尿过程。
取样后,如果运动员想洗手,需将样品杯放在双方都能看得到的安全的地方。
3、回到操作间把样品杯放到操作台上。
检查官会请运动员在至少三套样品瓶中选择一套,并检查样品盒包装及封条是否完好无损。
确认后由运动员打开包装盒,取出两个瓶子(即人们通常说的“A瓶”和“B 瓶”)。
4、运动员需要确认包装盒AB瓶瓶盖及瓶身上的5个编号完全一致。
并检查瓶子是否清洁、完好无损。
确认无误后,拆开瓶子包装,将瓶盖倒置在桌面上,去掉红色垫圈。
兴奋剂检查官检查瓶盖内部(瓶塞、灰色弹簧片和齿环的位置)是否正常。
5、运动员将尿样先后倒入B瓶和A瓶,A瓶的尿样要超过红色标签的下沿(至少60毫升)。
B瓶中需要倒入至少30ml,超过蓝色标签的下沿。
随后将瓶子拧紧(先压下再拧,直到拧不动为止)。
拧紧后,检查官将带上一次性手套,检查样品瓶的密封情况。
查官会将两个样品瓶倒置,看是否有气泡产生。
如果有气泡,则证明样品瓶没有拧紧。
6、确认两个样品瓶内的样品量符合要求并且密封后,运动员(或检查官)将样品瓶分别装入密封袋,在瓶盖处放入液体吸收剂后封紧,然后放回包装盒中。
7、样品盒封好后,运动员需要打开样品杯,由兴奋剂检查官用比重仪测量尿样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