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通用技术课《认识流程》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11.69 KB
- 文档页数:8
第二章流程及其设计“第一节“了解流程”教学设计一、学情分析高中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历过许多流程,但是大多数学生认为流程就是做一件事情的顺序,很少学生能从技术意识上认识流程。
没有深入思考过流程对工作、学习、生活、生产的意义。
可见学生对于流程的理解,还有待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二、教材分析1.本节的主要内容及在本章中的地位本节主要内容有:流程、工作流程和工艺流程。
本节是本章“的导入与基础,当中提及的概念是后面课程学习的基础。
通过感知不同的流程案例,获得对流程的理性了解;用实例讲清楚流程的含义,让学生知道研究流程的重要意义,从质量、效率和管理等多方面去展示流程的作用。
2.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流程的含义;理解工作流程和工艺流程的异同。
(2)难点:区分工作流程与工艺流程。
3.课时安排1课时。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技术领域中流程的含义,了解流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理解流程既是事情的一个过程和方法,也是一种技术设计的思维方式和产物。
(3)学会简单描述生活、学习中的流程。
2.过程与方法(1)掌握区分工作流程与工艺流程的方法,体会工作流程和工艺流程的具体过程与特点。
(2)通过了解和分析生活、学习、生产中的各种流程的案例,学会使用流程的思维方式去理解和分析事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分析流程案例,帮助感悟流程思维在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2)通过了解工农业生产流程的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通过中国创造和中国制造案例的熏陶,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怀。
4.核心素养(1)技术意识:通过阅读流程的案例,感悟流程思想对人类生活和技术进步的重要作用,掌握流程的基本概念,学会从流程的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
(2)创新设计:能针对流程的相关问题,收集信息,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创新性方案,学会设计技术试验来探究和解决实际流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四、教学理念与方法(1)学生主体地位的提升。
在帮助学生对流程形成理性认知时,如果大部分时间都是老师在列举案例的话,很容易造成认知疲劳。
了解流程【知识技能目标】1、理解流程中环节和时序的概念,任何流程都包含具体的环节和时序。
2、掌握方框流程图的识读和绘制。
【核心素养目标】1、领悟科学的安排流程的环节及时序,能提高我们的生产、生活的效率和质量。
2、学生能运用方框流程图来表达流程。
3、学生通过插排的安装活动,掌握一些工具的使用方法,形成一定的操作经验的积累和感悟。
【重点难点】重点:流程中的环节和时序,方框流程图的绘制。
难点:理解环节和时序的意义,以及其对流程的影响。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实践法、问题探究教学法、小组互助合作教学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剥线钳、螺丝刀、插排、插头、电源线、【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利用视频、图片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新课教学]一、流程的概念及分类(自主学习5分钟)流程:是一系列连续有规律的活动,这些活动一确定的方式发送或执行,导致特定结果的实现。
探究活动1:尝试安装一个能用的电源插排(10分钟)活动要求:1、小组分工合作进行插排的安装2、简洁描述出插排的装流程师:注意观察各小组的安装情况,并适时指导,对各组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
安装完成的小组,报告老师后,再到讲台上进行检测。
活动时间结束,选择2个小组分别展示。
生:1、叙述插排的安装过程。
师:把2个组安装流程一块展示给全班学生,各组进行对比。
生:略师:归纳:各组描述的流程大致相同,稍有差异,这是因为流程有它的组成。
任务:快速阅读课本P50,找出流程的组成。
生:任何流程都包含具体的环节和时序。
师(归纳):环节:完成某个具体目标、组成某项生产或某个活动过程的若干阶段或小的过程。
时序:环节在时间上的先后顺序。
环节和时序,两者缺一不可。
再次展示前面2各组的安装流程,让学生找出流程中的环节和时序。
探究活动(2):小组讨论( 3分钟)1、各组找出你所描述流程中的哪个环节可以分解?2、时序能否颠倒?生:略。
师(总结):1、环节的划分具有相对性,环节可以分解,分解后又是一个流程。
第二单元第1课“认识流程”教学设计课题:认识流程教学内容:《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通用技术必修2》(江苏教育出版社)高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流程与设计(第1课认识流程)教材分析:本教材将结构与设计、流程与设计、系统与设计和控制与设计设置为4个相对独立的专题来讲述,因为它们集中体现了一些典型的和有代表性的技术思想和方法。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将逐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思想和方法分析技术问题;通过经历将基础知识应用于技术实践的过程,学生会养成实事求是、精益求精的习惯,运用规范的技术语言和设计制作过程去解决一些实际的技术问题。
该教材的最大特点是概念清晰、讲述的内容实用与针对性强。
本书由4章和一个综合设计与制作活动组成,。
每一章为相对独立的技术与设计专题,每个专题下有若干节。
每一章都是从同学们身边的或典型的实例入手,引导大家了解相关技术与生活、生产的密切关系;在对实例的探究中,理解4个专题性技术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在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中,初步掌握运用技术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去进行技术的设计和实施。
正文和栏目中的版式编排生动、活泼,书中还附上了许多生动、贴切、有趣的图片,这些都是为了使同学们能更好地理解技术的概念和内容而设置的。
本节是流程与设计的第一节,内容主要用于介绍流程的含义、表达及意义。
本节课能否上好,是流程与设计这一章能否学好的关键一课,因此本节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树立学习的自信心为出发点,采取演示法、兴趣教学法和任务驱动的方式,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进行学习,让学生们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学情分析:学生对流程是有过肤浅的认识,再加上本节教材内容难度不大,会引起学生轻视对本内容的学习。
要引起学生对流程含义的认识提到理论高度上来,只要认真组织教学,是会引起学生重视的。
本教材主要讲运用技术的基本思想和方法,而在技术与设计1中学生已经学习了技术的相关知识,另外本教材中各章的内容都是相对独立的,并且都来源于实际生活当中,较容易理解,高中学生从知识素养和年龄阶段来分析,是属于对本教材内容已接受的群体。
高二通用技术《流程与设计》教案(精选5篇)高二通用技术《流程与设计》篇1教学内容第二单元流程与设计第三节流程的优化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流程改进的内容与目的(2) 流程优化的步骤。
2. 过程与方法(1)学会分析流程的不足,并提出优化方案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⑴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流程优化的内容及目的。
教学难点流程改进的目的。
教学方法讲授、任务驱动、讨论。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技术与设计2》第二单元“流程与设计”的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流程,并对流程设计和优化的方法和步骤有了一定的了解的基本上,让学生进行综合实践的部分,是学生把理论应用于实践的部分。
学情分析学生对工农生产及企管理中的流程不是很熟悉,要他们对这些流程进行设计和优化是非常困难,但学生对与他们学习和生活有关一些事项却比较了解,并感兴趣,所以这节课让学生进行设计和优化的选题都是与学生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的由学生自己在上一课时提出的一些问题。
教学准备、教具等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复习提问:1.什么是流程?2.流程设计应考虑的基本因素有哪些?思考并回答为本节教学作好铺垫二.新课教学:(一)流程改进的内容与目的1. 工期优化目的:缩短加工时间。
1. 案例设计:周末做家务:用电饭锅做饭1小时,炒菜15分钟,用洗衣机洗衣45分钟,拖地15分钟,浇花5分钟。
2.讲解①串行工序②并行工序3.马上行动:制作一只台灯的工期如何优化,改进之后可能带来什么问题?思考并设计流程,在草稿纸上画流程图,然后回答优化条件:流程机理进一步研究思考并回答优化条件:增加人员情境设计,让学生在做中学感悟与理解知道流程优化的一种方法练习巩固,为优化的条件作准备2. 工艺优化目的:节约材料案例:工件制造的工艺优化1)切削法2)少切削法3)无切削法学生体会与领悟优化条件:工艺水平提高举例补充说明对切削法、少切削法、无切削发作简单介绍帮助学生理解工艺优化的过程。
流程的设计(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为“苏教版”“技术与设计2”第二单元第二节《流程的设计》【教材给出的学学习目标】1、学会分析流程设计应该考虑的基本因素。
2、能画出流程设计框图。
3、能对生活、生产中的简单事项进行流程设计。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从以下三个小节:1、流程设计应考虑的基本因素,2、流程设计的步骤,3、流程设计举例。
众所周知“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流程都不是自然存在的,而是基于人类对自然、对事物客观规律的认识”,因此本节教材首先从人事从生活和生产中流程设计的基本目标以及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出发,在讲述流程设计应遵循的一般步骤的基础上,以小铁锤的两种加工流程为例,进一步让学生理解流程设计所需考虑的因素和设计步骤。
教学重点应放在流程设计的思想方法和设计的一般方法上。
流程设计考虑的基本因素:首先应使学生认识到设计目标是技术活动的中心关注点,同样也是流程设计的的关注点,告诉学生流程设计时在注重环节和时序的同时要时刻关注目标的达成;第二设计目标的确定是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教材从理论上说流程设计的一般步骤是:确定目标,明确任务;分析基本因素;明确主要事项(步骤);确定时序,划分环节;画出流程图;判断优化。
但重点应放在前三项,这是流程设计的基础。
更要使学生知道“一个流程要经过精心设计和反复修改,才能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本节教材的重点是要学生知道流程设计需要考虑的基本问题及学会流程设计和表达。
本节教材教学计划采用1课时,为弥补课时紧张采用课前预习(事先布置预任务)。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流程设计应考虑的基本因素;流程设计的步骤难点:流程设计考虑的基本因素分析。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合成氨的工艺流程及神舟七号的发射流程等案例,能分析出流程设计中应考虑的基本因素,并画出流程设计的框图。
(2)、了解流程设计的基本步骤。
(3)、能对生活、生产中的简单事项进行流程设计。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讨论、分析等方法使学生懂得应用相关的理论知识完成对重难点的理解。
创设情境 1 以多媒体图片 悉及常见的“大班级图书名单学生哪些是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流程的含义。
(2)理解流程中环节和时序的意义。
(3)通过对流程初步的分析和体验,养成依据科学的流程合理处理问题的意识。
(4) 能感受到流程在学习和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掌握流程的科学概念。
教学难点:结合实例理解流程的科学含义。
教学方法: 探究法、讲授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具体操作 预计用时部分图片 的形态向学生们展示他们熟象装冰箱分三步”、课程表、和日历,并且教师直接告知程的例子,哪些不是。
提出流程?2min设情境 2播放视频 在看视频步骤。
引入新课—— 借助思维导图流程的含义 并参照教材对 梳理。
环节、时 解。
实践活动通过一个小制 体验流程的技用的过程。
创 :“巧拌西葫芦”。
要求:同学们的同时,思考、总结做这道菜的 7min将上述事例及视频做出总结, 环节、时序和流程做出相应序和流程三个概念并不难理10min举流程的事例 举例。
通过列举大量流程的例子,感受流程广泛存在于我们身边,为学生在将来的解决实际问题中运用流程的技术思想和方法打下思想的烙印。
从而也培养了学生的技术意识素养和工程思维素养。
4min 探讨研究流程的意义 1、在“注射青霉素”这个流程中,让学生们意识到科学合理的流程能保障人们的安全等。
2min 2、完成一系列生活事件的流程,由学生扮演其中的环节。
这样做既增加了学生对内容学习的兴趣,又在其互动中提高了合作与沟通的能力。
在这个流程中,让学生们感受到流程的多种组合以及科学合理的流程能提高效率等。
5min作:衍纸小脚丫,让学生们术思想、方法,以及实际运10min。
《认识流程》的教学设计第一篇:《认识流程》的教学设计《认识流程》的教学设计普通高中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通用技术(必修2)技术与设计2 第二单元流程与设计第一节生活和生产中的流程依据普通高中技术程立足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亲身经历,倡导“做中学”和“学中做”,以学生的亲手操作、亲历情境、亲身体验为基础,强调学生的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
让每个学习者通过观察、调查、试验、操作体验等活动,从而达到掌握知识、获得技术能力,形成正确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理念。
我在教学设计中,注意联系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亲自经历,利用“做中学”和“学中做”,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在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掌握重、难点知识,完成教学任务。
一、教材分析:1、地位和作用本节是苏教版《技术与设计2》第二单元“流程与设计”第一节“生活和生产中的流程”,认识流程是本单元最为关键的部分,是后面将要学习生产与流程、生活与流程、流程的设计等知识的基础,也为学习掌握流程优化奠定基础。
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时序和环节的概念,掌握流程的含义,并学会阅读简单的流程图。
(2)、能力目标学会用文字、表格、图示等方式表达流程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让学生参与堂亲身经历活动,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
②通过流程中时序的学习,培养学生优化组合的意识。
3、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流程中环节和时序的概念,掌握流程的含义。
难点:描述简单的流程图。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生活中已接触过简单的流程操作,对流程的理解只认为是做一事情的顺序,这样的理解不够准确,对如何表达流程还不清晰。
为了使学生准确的理解流程的含义,学会表达流程,本节力求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比较、分析、归纳理解流程的含义,掌握流程的表达。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问题教学法、活动教学法四、学习方式:让学生围绕问题进行比较归纳、自主合作探究、动手操作。
五、教学资源:多媒体、投影仪六、教学流程图:激情导入探究新知外延伸学习和掌握流程的表达实践应用巩固提升及时应用(一展伸手)手)认识和学习流程堂小结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师:用宋丹丹的小品《大象装冰箱》分几步?(引入题)(设计意图:目的是引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关注和兴趣,积极参与教学过程。
《流程设计》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流程设计》是在了解了流程和对流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流程学习的提升,在进行流程设计的过程中要准确定位环节,合理安排时序,对时序的不可以颠倒,可以颠倒,可以同时进行等特点理解更深入,应用的比较多。
与前两节相比,这一节难度比较大,学生平时接触的也不多,需要从浅到深编排,选择设计案例要贴近学生。
二、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流程有了一定的了解与认识,初步具备了流程分析的思想,为本节流程的设计打下了基础,但进行设计还是有较大的难度的,需要多步骤,小梯度,循序渐进完成,选择案例既要贴近学生,也不宜过难。
先让学生掌握流程设计的方法,然后才可以增加难度。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流程设计中应该考虑的基本因素,环节的特点以及时序的编排。
2、能够对简单的流程进行设计并绘制框图。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教材内容,掌握流程设计的基本思路与方法,在进行流程设计的实践中体会流程设计的意义。
【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流程的设计理解和体会合理的流程设计能够提高效率,提升质量,达到非常好的效果。
逐步形成流程设计的观念和思维。
四、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流程设计需要考虑的基本因素,流程设计的具体方法与步骤。
2.教学难点:进行实战操作即体验流程设计的过程难度较大,学生需要多次练习逐步掌握。
五、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案例分析,体验设计,联系实践,教师引导等教学方法。
六、媒体教具主要媒体是多媒体课件和黑板以及实物投影。
七、教学过程【知识回顾】通过知识回顾环节,调动学习储备,让学生回忆学过的知识,为流程的设计做好准备,尤其是时序的三种情况的回顾,在实践中会反复应用与编排。
【书中求知】在书中求知环节,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找到流程设计的两种情况,理解环节的显性与不是或不全是显性。
掌握流程设计应该考虑的基本因素,总结流程设计的步骤与方法。
教师总结出流程设计的流程:【案例精解】在案例精解环节,通过“洗衣、煮饭与烧菜的流程安排”案例,详细介绍流程设计的过程与方法。
认识流程教材:(凤凰国标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通用技术(必修2)章节:第二单元结构与设计第一节生活和生产中的流程------认识流程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流程的含义、流程的表达方法及其对生活、生产的意义。
(2)学会认读简单的流程图。
2.过程与方法结合对典型案例的分析,了解环节、时序、流程的含义、流程的表达方法。
初步学会在学习和生活中运用流程的思想和方法,体会流程的作用和意义,并能运用到具体的技术实践中去,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流程在生活的作用,增强时间观念,形成运用科学合理的流程提高生活的效率的思想意识。
通过对流程的理解,培养学生优化生活和工作流程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流程的含义,分析、理解流程的环节和时序及其意义。
三、教学难点分析具体事例中的环节和时序,采用科学合理的流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五、设计思想1.教材分析本节“生活和生产中的流程”是《技术与设计2》中4个专题模块之一的“流程与设计”的第一节内容。
流程是技术的核心概念之一。
主要内容有:流程的含义及其对生产、生活的意义、流程中环节和时序的意义、流程的表达方法。
本节内容是学习“流程与设计”全章的导入与基础,所以本单元第一节认识流程部分从时间上的先后关系入手,通过具有生活气息的事例,从时序和环节两个角度,引入和揭示了流程的概念、意义及流程的表述方法——流程图。
流程与生活表达了科学合理的流程能保证生活的质量和安全,提高生活的效率的思想。
通过案例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流程的含义和在生活中的作用、意义,体会流程在生活中的应用,激起学生学习流程与设计流程的兴趣。
学习流程的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来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对未来挑战的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实践能力2.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学习前面的技术课程,有了一定的技术素养,这就为学习本单元内容奠定了一些知识和技能的基础,学习设计制作的过程,实际上已经包含了流程的知识,学生凭借经验已经不自觉地运用了流程的基础知识,但还没有上升到技术层面上,还不能从一定的理论高度去科学地认识、理解、分析、组织和运用流程。
技术与设计2(地质版)第二章第一节《了解流程》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技术与设计2 中第二单元《流程与设计》的第一节《了解流程》。
本节课是在第一章《结构与设计》学完之后的又一专题内容,本节内容在《流程与设计》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学习《流程与设计》全章的导入与基础,不仅可使学生了解到流程的含义和在生活生产中的作用、意义,体会流程在社会生产生活中应用,激起学生学习流程与设计流程的兴趣,而且也为学习后面流程的优化、流程的设计等教学内容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学生已经和流程有了很多的接触。
必修1 的学习,实际上已经包含了流程的知识,学生也会做一些简单的分析。
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为本节课进行流程的探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但是学生还不能从一定的理论高度去科学地认识、理解、分析、组织和运用流程。
三、教学目标(一) 知识与技能:1、了解流程的含义及其对生活、生产的意义。
2、通过对案例的分析,理解流程中时序和环节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在生产生活中运用流程的思想和方法,体会流程的作用和意义,并能运用到具体的技术实践中去,解决实际问题。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流程的学习,增强时间观念,形成运用科学合理的流程保证生活生产的质量和安全,提高生活生产的效率的思想意识以及提高产品质量的意识等。
四、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流程的含义,了解流程中时序和环节的含义,了解学习流程的意义。
2、教学难点:如何组织,启发学生投入学习,参与讨论生活中的某些流程。
五、教学策略在本节课教学中,教师将采用“主导-主体”的教学模式。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简单易懂的流程实例出发,由浅到深,由简至繁。
引入学生经历过的流程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流程的涵义及作用,体会在生产生活中运用流程的思想和方法,体会流程的作用和意义,并能运用到具体的技术实践中去,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圆珠笔、七、教学方法课件导引,案例分析,生生互动,交流讨论八、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创设情境:《钟点工》小品视频片段播放从而导入新课,投影课题。
高中通用技术流程与设计教案苏教版必修一、教学目标:1. 了解技术流程与设计的基本概念,理解技术流程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2. 学会使用通用技术流程与设计的方法,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技术流程设计与分析。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学生对通用技术的兴趣和认识。
二、教学内容:1. 技术流程与设计的基本概念:技术流程的定义、特点和作用。
2. 通用技术流程与设计的方法:流程图的绘制、流程分析与优化。
3. 实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技术流程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和效果。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实际案例,引发学生对技术流程与设计的兴趣和思考。
2. 讲解:讲解技术流程与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技术流程的重要性。
3. 实践:让学生通过绘制流程图和分析流程,实际操作并巩固所学内容。
4. 讨论:分组讨论实例,分析技术流程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和效果。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提问回答情况。
2.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在实践环节中绘制流程图和分析流程的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提出的观点。
五、教学资源:1. 教材:苏教版通用技术流程与设计相关章节。
2. 案例资料:提供一些实际案例,用于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
3. 绘制工具:如流程图软件或手工绘制工具,用于学生实践操作。
六、教学内容:1. 技术流程的优化:流程优化的概念、方法和原则。
2. 常用流程优化技巧:简化流程、并行处理、分解任务等。
3. 流程优化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分析优化技术流程的效果和意义。
七、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案例,引发学生对技术流程优化的思考和兴趣。
2. 讲解:讲解流程优化的概念、方法和原则,引导学生理解流程优化的重要性。
3. 实践: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尝试运用常用流程优化技巧对技术流程进行优化。
4. 讨论:分组讨论优化案例,分析优化技术流程的效果和意义。
八、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提问回答情况。
第二章《流程与设计》学习目标⒈知道什么是流程,理解流程的含义,抓住流程的两大特征——环节和时序。
⒉学习阅读简单流程图,能找出流程中的关键环节,能画出简单流程图,能指出环节和时序在安排上的优缺点。
⒊知道流程中的环节有显性和非显性之分,理解研究内在属性与规律是流程设计应考虑的基本因素,掌握画流程设计框图的一般方法。
⒋理解流程优化的意义,能解释流程的改进与设备、材料等之间的关系,能概括某种简单生产流程优化过程中所应考虑的主要问题。
⒌能对生活、生产中的简单对象进行流程设计或流程的改进设计,并用文字或图表说明流程设计方案的特点,或者流程的改进方案的优越之处。
学习内容小麦联合收割机的工作顺序是收割、脱粒、分离、清洗、集粮,这是不可颠倒的。
从这个简单事例出发,我们可以想到,完成任何一件事总有一定的顺序,并且顺序的安排往往还有讲究。
流程就是做事的顺序。
科学合理的流程就是高效率、就是高质量。
用科学合理的流程安排生活和生产,生活将变得更加美好,生产将变得更有效率。
科学合理的流程并不是自然而然的,它是人们不断实践、不断探索、不断设计、不断改进的结果。
一、了解流程⒈实例简介⑪马铃薯的播种流程:第一步,切种;第二步,布种;第三步,掩种。
少一步行不行?⑫冲印照片的工作流程:①冲片:感光胶片底片;②印像:底片照片。
⒉流程的含义⑪环节:活动或事件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依据某种特征或方式,可将该过程分解为若干个小过程,称这些小过程为环节。
如:上面的切种、布种、掩种环节,冲片和印片环节等。
⑫时序:过程的经历中,各环节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先后出现、完成。
这种时间顺序关系,称为时序。
如:先切种再布种后掩种。
⑬流程:具有以上两大特征(关键点)的过程,即若干环节随着时间的变化,依序完成的进流程,称为流程。
二、流程分析㈠典型案例分析⒈生活与流程——洗衣机工作流程分析⑪洗衣机的工作原理电动洗衣机是利用电能驱动,依靠机械作用洗涤衣物的器具。
波轮式洗衣机的洗涤原理:抽吸作用和渗排作用;翻滚和冲刷作用;波轮的换向与暂停作用。
课题:流程的认识与描述一、教学目标1、了解流程的意义及其对生产、生活的意义,并学会阅读简单的流程图。
2、通过对典型的工作流程、生产工艺流程和农业生产流程案例的分析。
理解流程中的时序和环节的意义。
3、能对简单的生活生产流程进行描述。
二、重点、难点重点:理解流程中的环节和时序的意义,掌握流程是以时间为核心的概念。
并学会阅读简单的流程图、描述简单的流程。
难点:流程的意义三、教材分析本单元讲的是生活与生产中的流程。
相对与其他三个单元而言内容较易理解。
其中流程优化的思想为后一单元的学习作了必要的铺垫。
本单元以大量的案例呈现给学生。
让学生自己感受来自生产与生活中体现出来的各种流程。
流程是反映一定时序、体现具体的环节。
这一课时把本单元第一节和后面两节部分内容做了介绍。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授课时间:1课时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以学校作息时间表和自行车前轮装圈上轴的过程图导入新课。
图1是我们学校的作息时间表。
同学们每天都是按照作息时间表来安排学习、生活的,每个时间段都有一项活动,而且是按照一定的先后顺序进行的。
从图2中可以看出,自行车的前轮装圈上轴过程经历了一系列具体的步骤,这些步骤有开始的时间和持续的时间。
[得出结论]时间上的先后顺序称之为时序(time series)任何一项生产或生活活动都有一定的时序。
时序体现了具体活动内容的先后关系。
[提问]这种先后关系是否可以颠倒?(让学生讨论并以具体事例说明,完成P39的马上行动)浓硫酸的稀释,先放水会使硫酸溅出;照明电路出现故障时,必须先切断电源,然后再进行检修。
颠倒顺序会出现安全事故;……不可颠倒的时序往往反映了事物或活动的内在规律或机理,我们应尊重和遵循这些规律和机理。
浓硫酸的强酸性决定了先放酸后放水;电流对人的危害觉定了先断电后检修。
[提出问题]流程是针对一项任务或活动来说的,在研究或探讨某一部分时,应如何划分?自行车的前轮装圈上轴过程,可以认为有上钢丝、编花、装前轴、装外胎、装内胎、装气门这几个小过程组成。
地质版通用技术
第二章流程与设计
第一节了解流程
【教学目标】
第二章流程与设计
第一节了解流程(教学设计)
1.理解环节、时序和流程的概念。
2.通过对生活生产中一些案例的分析,总结环节和时序的特点,初步学会运用流程的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
3.会使用简单的流程表达方式表达流程,并会设计简单的流程。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环节、时序和流程的概念,环节和时序的特点。
2.教学难点:
分析具体案例中的环节和时序,及设计简单的流程。
【教学过程】
1、环节、时序和流程的定义。
2、环节和时序的特点。
分法不一
环节
流程 可分解
可颠倒
时序 不可颠倒
同时进行
3、寻找流程
4、设计流程。
高中技术与设计认识流程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流程是技术的核心概念之一。
《认识流程》是苏教版必修模块《技术与设计2》第二单元的内容。
本节以时间为核心,从时序、环节两方面,通过学生动手并对生活中的事例进行分析,引入流程的概念(流程、时序、环节)。
以案例分析让学生加深对时序和环节的理解。
2.教学目标①知识与技能:理解时序、环节和流程的概念,掌握学习和生活中的有关流程,学会用流程图表达简单的流程。
②过程与方法:通过弹簧圆珠笔的组装小实验作为导入,引出时序、环节和流程的概念。
结合典型案例分析,说明流程的表达方式。
通过有关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对流程有较深入的了解。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流程中时序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时间意识。
体会流程在学习、生活中的意义。
提高学生依据科学合理的流程处理问题的能力。
3.教学重点:时序、环节和流程的含义,简单的流程图。
4.教学难点:时序和环节的特点,分析具体事例中的时序和环节,用流程图表达简单的流程。
5.课前准备:弹簧圆珠笔4支(每组一支)、视频课件二、说教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本节课采用讲授法与实践法相结合的方法。
讲授法教师可以系统地将所学知识传授给学生,实践法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实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主要知识点,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实践证明这样教法学生乐于接受,达到比较好的效果。
三、说学法学情分析:学生在生活中已接触过简单的流程操作,对流程的理解只认为是做一件事情的顺序,这样的理解不够准确,对如何表达流程还不够清晰。
为了使学生准确的理解流程的含义,学会表达流程,本节课力求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比较、分析、归纳理解流程的含义,掌握流程的表达。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通过“探究——分析——尝试——发现”的过程来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在老师的帮助下逐步树立“流程就是质量、流程就是效率”的设计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