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语言文字应用学案:第六课第二节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_修辞手法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165.50 KB
- 文档页数:8
第二节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主题展示引子感悟“母鸡”与“鸡蛋”―→恰当地使用修辞⎩⎪⎨⎪⎧ 使语言表达生动、鲜明、有趣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活动探究 广告修辞大擂台―→修辞使用要谨慎⎩⎪⎨⎪⎧(1)恰如其分地运用会使广告语形象生动,脍炙人口。
(双关、顶真、比喻、对偶、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2)运用不当则会造成“败笔”。
(不真实、准确,滥用谐音,表达模糊,失去关联等)要点归纳1.常见修辞手法的使用偏重于语句意义比喻 概念 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辞方式 类型 (1)明喻,本体和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联结,有时后面还有“似的”“一样”等词语配合 (2)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联结,有时暗喻不用比喻词 (3)借喻,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2.区分易混淆的修辞手法(1)比喻与比拟的区别比喻的作用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比拟的作用是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2)借喻与借代的区别与联系①相同点:它们都是用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事物本体不出现。
②不同点:借代的重点是“称代”,即直接把借体称为本体,只代不喻;借喻的重点是“比喻”,虽然也有代替的作用,但总是喻中有代。
构成借代的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即要求借体和本体有某种关系;构成借喻的基础是事物的相似性,即要求喻体和本体有某些方面的相似。
借喻可改为明喻或暗喻,而借代不能。
借代的作用是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3)对偶与对比的区别①对比的基本特点是“对立”,对偶的基本特点是“对称”。
②对偶主要是从结构形式上说的,它要求结构相称、字数相等;对比是从意义上说的,它要求意义相反或相近,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
③对偶里的“反对”(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就意义说是对比,就形式说是对偶,这是修辞手法的兼类现象。
第二节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学习重点 1.认识、理解修辞的特点和类别。
2.学会正确使用修辞格。
思考:引子引用钱钟书的婉言拒绝说明了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语言中恰当地运用修辞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它可以让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让单调乏味的陈述变得异常吸引人,它可以让抽象的事理形象化,甚至可以以恰当的修辞来解决人际交往中存在的棘手问题。
阅读“广告修辞大擂台”,思考以下问题:1.修辞在广告中有何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信息发达的现代社会,广告成了各种传媒中最常见的宣传形式,其自身也逐渐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文化。
广告语之所以丰富多彩,能够引起受众的注意,修辞手法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由广告语看修辞:当你看到“晶晶亮,透心凉”“万家乐,乐万家”等家喻户晓的广告语时,是否感到很亲切呢?想必大家的感受是一样的,亲切而难忘,究其原因,主要是这些广告语中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就是修辞格。
它能修饰、调整语言,提高语言表达效果。
运用了修辞格的广告语形象、生动,让人过目、过耳均不忘。
广告语主要采用的修辞格有:双关、顶真、比喻、对偶、排比、夸张等。
2.在广告中运用修辞应注意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在写广告语时,一定要注意创新,不能总是生搬硬套,人云亦云,这样的广告只会使人产生厌恶之感,而不会留下好的印象。
广告中的修辞运用得恰如其分,广告便会脍炙人口,反之,则会成为“败笔”。
因此,我们要学会使用修辞。
写广告时,在认识到修辞的有效性的同时,也要了解修辞运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1)修辞的目的是更有效地传达和沟通。
第二节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学习重点 1.认识、理解修辞的特点和类别。
2.学会正确使用修辞格。
思考:引子引用钱钟书的婉言拒绝说明了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语言中恰当地运用修辞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它可以让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让单调乏味的陈述变得异常吸引人,它可以让抽象的事理形象化,甚至可以以恰当的修辞来解决人际交往中存在的棘手问题。
阅读“广告修辞大擂台”,思考以下问题:1.修辞在广告中有何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信息发达的现代社会,广告成了各种传媒中最常见的宣传形式,其自身也逐渐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文化。
广告语之所以丰富多彩,能够引起受众的注意,修辞手法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由广告语看修辞:当你看到“晶晶亮,透心凉”“万家乐,乐万家”等家喻户晓的广告语时,是否感到很亲切呢?想必大家的感受是一样的,亲切而难忘,究其原因,主要是这些广告语中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就是修辞格。
它能修饰、调整语言,提高语言表达效果。
运用了修辞格的广告语形象、生动,让人过目、过耳均不忘。
广告语主要采用的修辞格有:双关、顶真、比喻、对偶、排比、夸张等。
2.在广告中运用修辞应注意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在写广告语时,一定要注意创新,不能总是生搬硬套,人云亦云,这样的广告只会使人产生厌恶之感,而不会留下好的印象。
广告中的修辞运用得恰如其分,广告便会脍炙人口,反之,则会成为“败笔”。
因此,我们要学会使用修辞。
写广告时,在认识到修辞的有效性的同时,也要了解修辞运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1)修辞的目的是更有效地传达和沟通。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梳理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
2.辨别部分修辞手法的异同:比喻与比拟。
3.帮助学生提高在语言表达中准确、灵活地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
教学重点1. 能够准确辨别比喻与比拟的异同。
2. 举一反三,能力训练,提升语言表达的能力和水平。
教学难点1.理解修辞手法的内涵,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
2.能够准确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由学生都比较喜爱的歌曲入手,引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进而指导学生去发现歌词中的修辞手法以及此类修辞手法的作用。
一、“先声夺人”唱修辞1、“来吧,来吧,相约九八。
来吧,来吧,相约一九九八。
相约在绿色的春风里,相约那永远的青春年华,心相约,心相约,相约一年又一年,不论咫尺天涯。
”(《相约九八》)——反复2、“谁娶了多愁善感的你,谁安慰爱哭的你。
谁把你的长发盘起,谁给你做的嫁衣。
”(《同桌的你》)——排比3、“当你紧紧握着我的手,再三说着珍重珍重。
当你深深看着我的眼,再三说着别送别送。
当你走上离别的车站,我终于不停的呼唤呼唤。
”《离别的车站》)——排比4、“踏遍万水千山,走遍海角天涯。
”(《好想好想》)——对偶5、“五星红旗,你是我的骄傲。
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
”(《红旗飘飘》)——借代二、“谜语之中”猜修辞1.头戴红顶帽,身穿白布袄。
走路像摇船,说话像驴叫。
(猜一动物)(鹅)[明确]:拟人、比喻2.长长的黄鳝,短短的泥鳅。
弯弯的虾米,倒挂的石榴。
(猜一日常用具)(秤)[明确]: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3.一个小姑娘,生在水中央。
身穿粉红裳,坐在绿洲上。
(猜一植物)(荷花)[明确]: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4. 千人万人织锦绣,曲背弯腰汗直流,本来一片汪洋海,转眼之间变绿洲。
(打一农业活动)(插秧)[明确]:比喻夸张【教师过渡】恰当运用修辞手法,能够增添我们生活的趣味,在文章的写作中,也能使文章更生动形象、情趣盎然。
就像上则谜语,写出了荷花的娇羞、美丽。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精品教学案
第二节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
明代林文斌六岁时游庙,和尚见他梳着三条小辫,就说:“三叉似鼓架。
”林文斌随
口对答:“一秃似锣槌。
”和尚又惊又气,马上出上联让他对:“三尊大佛坐象坐虎坐莲花。
”林文斌不假思索地答道:“一个秃驴偷鱼偷肉偷酒菜。
”
母亲在一边听见后批评他太不文明了。
他说:“我
说的是‘一个书生攀龙攀凤攀桂枝’。
”后来又有一次,他改梳两条小辫到庙里去玩,和尚又笑他:“牛头且喜生双角。
”林文斌毫不怯懦,顺口应道:“狗嘴何曾吐象牙。
”
“母鸡”与
“鸡蛋”
--
→
恰当地使
用修辞
⎩⎪
⎨
⎪⎧使语言表达生动、鲜明、有趣
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修辞格大致可以分为哪两大类型?各包含哪些修辞?
[明确]。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排比、比喻、对偶、夸张等其他常用的修辞手法。
2。
能够运用修辞手法进行语言表达.学习重点、难点掌握常用修辞手法并用它进行语言表达。
学习过程一、课前猜谜语1、一个小姑娘,生在水中央。
身穿粉红裳,坐在绿洲上.(猜一植物)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头戴红顶帽,身穿白布袄。
走路像摇船,说话像驴叫。
(猜一动物)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二、具体探讨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一)、比喻1、概念: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2、结构: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例如:⑴.猫在稿纸上踩了几朵小梅花。
⑵。
瞧,那一群骑自行车翩翩而来的身着风衣的少女,是红蝴蝶,是绿鹦鹉,还是蓝孔雀? ⑶。
她的性格很像母亲。
⑷。
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⑸。
我们这时代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人物,像丛飞、白芳礼等.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1)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①同类相比。
例如:他长得很像他哥哥。
②表示猜度。
例如:他刚才好像出去了。
③表示想象。
例如:每当看到这条红领中,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灿漫的少年时节。
④表示举例的引词。
例如:本次考试很多同学的进步很大,像张昊、李疏桐等等。
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4、比喻的种类:(1)明喻。
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例如:叶子出水限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典型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
例如:广州城在节日期间成了欢乐的海洋。
(3)借喻。
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但它不同于借代.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之比喻、比拟》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了解比喻、比拟的特点和用法。
2.明确高考考查形式,掌握并运用比喻、比拟的修辞手法。
教学重点:掌握比喻、比拟的特点和用法。
难点:能辨别并正确运用比喻和比拟。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经典晨读(欣赏积累)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荷塘月色》朱自清)二、生活中“迷人”的修辞(摸底检查)1、成语如花似玉,貌若天仙;枪林弹雨,味同嚼蜡等。
2、谜语一个小姑娘,生在水中央。
身穿粉红衫,坐在绿洲上。
(打一植物)3、广告语学生搜集生活中运用到比喻或比拟的广告语预设:(1)金峰牌电视机广告就是一个博喻,用三个明喻“像小溪一样清新明澈,像百灵一样悦耳动听,像鲜花一样色彩鲜明”,形象地表现了该商品图像、音质、色彩等三个主要质量特征。
(2)显然刚被飞利浦吻了一下。
(飞利浦电动剃须刀)三、高考导航(明确考查形式)(精选高考题见学案)《考试大纲》对本知识点的要求是:“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并且,明确了“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能力层级为E级。
考查形式:1、语言文字运用(表达连贯、仿写、扩写、变换句式、图文转换等)2、现代文阅读3、诗歌鉴赏4、作文四、双基要点(知识讲授,指点迷津)(一)比喻1.概念: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2.结构: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3.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1)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
第二节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学习重点 1.认识、理解修辞的特点和类别。
2.学会正确使用修辞格。
思考:引子引用钱钟书的婉言拒绝说明了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广告修辞大擂台”,思考以下问题:1.修辞在广告中有何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广告中运用修辞应注意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偏重于语句意义变化和特色的修辞格有哪些?它们分别有什么类型、特点和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偏重于语句形式变化和特色的修辞格有哪些?它们分别有什么类型、特点和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比喻”和“借代”应如何区别?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比喻”和“比拟”应如何区别?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借代”“借喻”和“象征”应如何区别?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对下列各广告词运用的修辞手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说地地道道中国话,做堂堂正正中国人。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辞格的定义和分类2、了解比喻、比拟、借代、通感、镶嵌的特点和用法3、运用修辞格知识分析其应用教学重难点掌握并应用辞格特点对诗文时文进行辨析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设计一、导入:指出下面这段文字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证监会忠告股民:近期不要进入股市,否则,宝马进去自行车出来;西服进去三点式出来;老板进去打工仔出来;博士进去痴呆傻出来;姚明进去潘长江出来;鳄鱼进去壁虎出来;蟒蛇进去蚯蚓出来;牵狗进去被狗牵出来.....(排比、借代、比喻、夸张)二、历年高考要求掌握的8种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排比、对偶、反问、设问。
阅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1、比喻、比拟、借代、各自有哪几种?2、比喻与比拟的如何区别?3、借喻与借代的如何区别?要点:1、比喻的种类(1)明喻。
喻词“像、似、仿佛、犹如”。
例如:叶子出水限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
喻词“是”“成了”“变成”。
例如:有时候爱是粉红的羽毛,谁捧着都有微笑的眼角。
那薄如蝉翼的未来经不起谁来拆。
(3)借喻。
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例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4)博喻。
用几个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设喻去说明一个本体例如:两岸都是悬崖峭壁,累累垂垂的石乳一直浸到江水里面,像莲花,像海棠叶,像一挂一挂的葡萄,也像仙人骑鹤,乐手吹箫……2、运用比喻要注意①.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两种不同的事物,但又有相似点,否则不能构成比喻。
②.比喻要合乎事理。
如“广场上人山人海,人们像蚂蚁一样挤在一起”从情感上感觉别扭。
③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下列几处情况,虽有喻词,但不是比喻。
A、同类相比。
例如:他长得很像他哥哥。
B、表示猜度。
例如: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C、表示想象。
例如:每当看到这条红领中,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灿漫的少年时节。
D、表示举例的引词。
例如:本次考试很多同学的进步很大,像张昊、李疏桐等等。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教学设计【教材分析】:1.考纲考核要求关于高考语文对修辞手法的考查,2017年高考语文科考试大纲的考核要求为: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常见的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能力层级为E。
考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对常用修辞格进行判断、评价及运用的能力,重点考查判断修辞方法使用的优劣和运用修辞方法表达的能力。
2.教材位置及内容分析《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位于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运用》第六章第二课。
这一章属于语言运用的范畴,将要求上升到了艺术的高度,不单要符合语法逻辑,还要有美感。
这要求我们要细细品味一字一句,使鉴赏和应用能力得以提高。
本节课从语言文字应用的基本原则入手,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际语言应用能力,使学生能够熟练的使用各种常见修辞,并且把语言表达得规范、简明、连贯、得体,符合社会语言应用的规范,还要把语言表达得鲜明、生动、有趣,这是高中阶段语言学习和训练的基本内容和目标。
【学情分析】:高考考查的9种修辞手法是学生常见、常用或熟悉的,但是当它们出现在试卷中,比如牵涉到修辞手法的诗歌鉴赏题,学生不见得能准确辨别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
另外,体现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写作,语言表达也是衡量一篇文章的重要标准。
就所带学生的作文书写情况来看,立意是第一大问题区,语言也是其中的一大问题区:语言偏口语化,词汇贫乏,句子表达方式中矩中规,不够新颖、生动、有趣,缺乏文学性和可欣赏性。
所以学习和辨别常见的修辞手法,进而达到熟练使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在涉及修辞手法的题目中解疑答惑如有神助,而且帮助学生的语言表达在符合语法规范的前提下更加的生动形象、新颖有趣,具有美感,上升到艺术的高度。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了解比喻、比拟、借代三种修辞手法的概念、类型、表达效果。
②辨别借喻和借代这两种修辞手法的异同。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角度地创设题目,促进学生分组合作主动参与、探究问题,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
学习重点 1.认识、理解修辞的特点和类别。
2.学会正确使用修辞格。
思考:引子引用钱钟书的婉言拒绝说明了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阅读“广告修辞大擂台”,思考以下问题:1.修辞在广告中有何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2.在广告中运用修辞应注意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1.偏重于语句意义变化和特色的修辞格有哪些?它们分别有什么类型、特点和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1.对下列各广告词运用的修辞手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说地地道道中国话,做堂堂正正中国人。
第二节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学习重点 1.认识、理解修辞的特点和类别。
2.学会正确使用修辞格。
思考:引子引用钱钟书的婉言拒绝说明了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广告修辞大擂台”,思考以下问题:1.修辞在广告中有何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广告中运用修辞应注意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偏重于语句意义变化和特色的修辞格有哪些?它们分别有什么类型、特点和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偏重于语句形式变化和特色的修辞格有哪些?它们分别有什么类型、特点和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比喻”和“借代”应如何区别?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比喻”和“比拟”应如何区别?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借代”“借喻”和“象征”应如何区别?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对下列各广告词运用的修辞手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说地地道道中国话,做堂堂正正中国人。
②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③雕牌洗洁精:我家的盘子会唱歌。
④义务献血广告:血,生命的源泉,友谊的桥梁。
A.①对偶②拟人③比喻④双关B.①对偶②双关③拟人④比喻C.①反复②拟人③双关④比喻D.①反复②双关③比喻④拟人2.下列句子没有运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A.生命就像一架有梦想的梯子,可以延伸到梦想成真的那一刻。
B.理想的北斗在指引生命的征程。
C.经过刻苦的钻研,十多年后,小王画的马真的很像徐悲鸿大师的作品了。
D.祖国是一座花园,北方就是园中的腊梅。
3.下列句子没有运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A.烟囱发出呜呜的声响,犹如在黑夜中哽咽。
B.被暴风雨压弯了的花儿伸着懒腰,宛如刚从睡梦中苏醒。
C.远处林舍闪闪发亮,犹如姑娘送出的秋波,使人心潮激荡。
D.带着金色光辉的太阳,依依不舍地告别了村庄。
4.对下列古诗词中画线部分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运用拟人手法,表达了诗人爱山的深厚情感。
B.试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运用比喻和排比,以景物喻愁思,烘托出闲愁之多。
C.螟虫喧暮色,默思坐西林。
听雨寒更尽,开门落叶深。
——运用对比手法,以彻夜听雨反衬叶落之多。
D.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运用双关,“晴”既指雨“晴”,也暗指恋“情”。
5.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使用语言,不仅要用得对,在语法上不出毛病,而且要力求用得好,要有艺术性,有感染力,这就要讲究运用语言的艺术,也就是要讲究一点修辞。
②有意用不符合语法常规的办法取得某种修辞效果是许可的,然而这只是偶一为之,并且要有些特定的条件。
③如果语言不符合语法,说都说不通,就没有什么好的修辞可言。
④语言是用来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
⑤好的修辞,必然是符合语法规律的。
A.④①⑤③②B.④③⑤①②C.⑤②①④③D.⑤③④①②题型一运用修辞仿写例题1(2013·大纲全国)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一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平和犹如绿叶,春天衬万紫千红却无妒意,秋天托累累硕果而不张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题2(2010·浙江)余光中先生说:一个方块字是一个天地,美丽的中文不老。
许多汉字自身的构成就能诠释含义、激发联想。
请仿照示例拆拼汉字,并用富有文采的语言描述它。
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例1墨:大地滋养出一个黑色的精灵,在古朴的宣纸上翩翩起舞。
例2鸿:江边盘旋的那只孤独的鸟啊,每一声哀鸣都在诉说游子的心曲。
(1)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题技巧做好仿写题应注意以下几点:(1)形似:试题往往给出一个句式,这样,句式的一致性成了首先要达到的要求。
(2)神似:仿写,不是僵化的模仿,除了“形似”之外,更要注意内在的一致性。
①修辞手法一致。
②内在逻辑一致。
③感情风格一致。
(3)合理:要充分展开合理的想象与联想,调动自己的人文积累和生活积累。
同时,所写内容要符合事物的个性特征,要符合人之常情,要遵循生活的逻辑。
(4)优美:语言要反复推敲,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
题型二运用修辞扩展语句例题1(2010·四川)“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南山”是陶渊明不经意间所见。
请对诗中“南山”之景展开合理想象,进行生动描写,表达诗人的“悠然”之情。
(100字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题2(2012·浙江)使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描写性文字,要求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