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科技大学规划图 (1)
- 格式:pdf
- 大小:48.71 KB
- 文档页数:1
香港科技大学发展规划的特点与启示摘要:香港科技大学从建校到发展成为亚洲顶尖、国际一流院校用了不到二十年时间,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
科大的迅速崛起离不开科大合理的学校发展规划。
分析香港科技大学发展规划,我们不难发现其存在的特点,也必将对我国高校实现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提供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香港科技大学;发展规划;学校定位;国际化视野一、香港科技大学概况香港科技大学(The HongKong University 0f Science andTechnology,以下简称为科大)是一所1986年开始筹建成立、1991年10月正式招生的大学,大学校园坐落于清水湾半岛,占地150亩。
科大现有五个学院:理学院、工学院、工商管理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和霍英东学院,在科大《2005—2020发展规划》中,科大还将创办创新与科技管理学院和设立科大高等研究院。
在短短的二十年时间里,科大学从无到有,并发展、崛起为世界一流大学。
在《泰晤士报高等教育特刊》2010年9月16日公布的世界大学排行榜中,科大排名第41位,在中国所有高校中仅次于拥有百年历史的香港大学(第21位)和北京大学(第37位),排在了拥有百年历史的清华大学(第58位)前面。
在2010年《Qs亚洲大学排名》公布的全球顶尖200所亚洲大学排名榜中位列第2位,仅次于香港大学。
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科大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成就,可以称为亚洲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在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史上也是一段独特的传奇。
科大的成功离不开科大合理的学校发展规划,本文着重分析了科大在发展规划中的成功因素以及对于我国意在发展为“国际一流大学”的“985”院校的启示。
二、香港科技大学学校发展规划的特点(一)定位清晰,办学目标明确准确定位是高校科学制定发展规划的前提和关键。
李巧林等人提出,现在大学定位的意义包括:一是有助于大学明确办学方向,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是有助于高校办学中自我监督、自我约束机制的建立。
第1篇[您的姓名][您的职务][您的单位名称][您的单位地址][日期][收件人姓名][收件人职务][收件人单位名称][收件人单位地址]尊敬的[收件人姓名]:您好!在此,我谨以最诚挚的心情,向您推荐我单位[被推荐人姓名]申请香港科技大学[具体硕士课程名称]项目的优秀候选人。
经过我对[被推荐人姓名]在学术、科研和社会实践等方面的全面了解,我相信他/她具备在该校继续深造的潜力与条件。
一、学术背景[被推荐人姓名]在[被推荐人所在学校]的[被推荐人专业]专业学习期间,成绩优异,多次获得奖学金。
他/她对专业知识掌握扎实,具有较强的学术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校期间,[被推荐人姓名]参与了[具体科研项目名称]的研究,该研究项目获得了[奖项或成果描述]。
此外,他/她还发表了[具体论文名称]等学术论文,展现了其深厚的学术功底。
二、科研能力[被推荐人姓名]在科研方面表现突出,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他/她在[具体科研项目名称]中担任[具体角色],负责[具体工作内容]。
在此过程中,他/她不仅掌握了[具体技能或知识],还独立解决了[具体问题]。
他/她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得到了导师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三、社会实践与综合素质[被推荐人姓名]积极参与各类社会实践活动,曾担任[具体社团或组织名称]的[具体职务]。
在担任职务期间,他/她展现出出色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此外,[被推荐人姓名]还参加了[具体竞赛名称],在比赛中取得了[具体成绩]。
这些经历充分体现了[被推荐人姓名]的综合素质。
四、个人品质与潜力[被推荐人姓名]为人诚实守信,勤奋刻苦,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他/她对待学习和工作认真负责,具有较强的抗压能力和适应能力。
我相信,[被推荐人姓名]在香港科技大学的学习和生活中,一定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综上所述,我坚信[被推荐人姓名]具备在香港科技大学深造的潜力和条件。
在此,我郑重推荐[被推荐人姓名]加入贵校,并期待他/她在未来的学习和研究中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0 引言大学是现代社会中最主要的知识生产机构,知识生产模式变革是大学演进的根本内驱力。
英国学者迈克尔·吉本斯在1995年出版的专著《知识生产的新模式:当代社会科学与研究的动力学》中论述了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型:“模式Ⅰ”即过去的知识生产模式,是纯学术的、学科导向的,可以理解为在缺乏具体的应用导向下,在象牙塔里发掘新知识;“模式Ⅱ”的知识生产是面向现实需求、面向产业应用的,可以理解为在应用情景中进行知识生产,研究的问题来自实际需求或某个具体问题。
“模式Ⅰ”向“模式Ⅱ”的转型,推动了新型研究型大学(accelerated research universities),也称为新兴大学(university startups)的发展。
新型研究型大学强调学科交叉,注重工程和技术、知识转移和应用开发,以及与产业的合作,在实现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构建高等教育新发展格局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1 我国新型研究型大学的发展概况与校园建设1.1 发展概况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等教育经历了快速的发展和变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1998年“985计划”实施后,很多大学将定位调整为研究型大学,之后研究型大学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21世纪以来,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和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研究型大学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
因顺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构建高等教育新发展格局的需求,在政策和资金的支持下,各地崛起了一批新型研究型大学。
2010年创立的南方科技大学,开启摘要 知识生产模式转型推动了新型研究型大学的发展,近三十年来,世界各地涌现了一批颇具实力的新型研究型大学,我国也出现了以南方科技大学和上海科技大学两所“双一流”大学为代表的多所新型研究型大学。
我国的新型研究型大学在校园规划建设上因地制宜、因校而异、各具特色,在校园空间上又体现出相当的共性:在空间建构上体现了集约化的校园格局特征和复合化的校园功能特征;在空间情境上致力于建构高效的科研—教学—学习连结体与宜人的生活—交往—学习共同体。
深圳虚拟大学园国家大学科技园武汉大学深圳产学研大楼●项目背景●位置图●项目基本信息2009年11月,据了解,武汉大学深圳产学研基地大楼于2007年5月28日主体工程正式开始施工,占地面积约为7260.57平米,大楼总建筑面积31000平米,其中地上11层,建筑面积约为25000平米,地下一层,建筑面积约为6000平米。
租金84,物管:8。
●深圳虚拟大学园国家大学科技园基本信息(以下简称‚SZVUP大学科技园‛)规划总面积22.6公顷。
一期开发面积17.33公顷,11栋大楼共计建筑面积22.1万平方米。
二期规划建设用地5.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将达16万平方米。
目前,深圳市高新办已经和武汉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南京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签订了入驻‚SZVUP大学科技园‛协议,入入驻院校将申请建设用地,独立建设产学研基地。
中国科技大学、厦门大学、华东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浙江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院校也在筹备项目计划进驻大学科技园。
深圳市政府于1999年9月成立了深圳虚拟大学园(SZVUP),根本目的是致力于吸引入园院校的有效资源和有效人才,在深圳的有效环境下,为市、校双方做出有效贡献,实现双赢。
SZVUP是深圳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支持和人才保障体系,现有入园单位48家,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国内名校36所,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活动基地,香港院校6所以及国外院校4所。
2001年10月,深圳市政府批准在高新区南区填海六区规划22.6公顷土地兴建虚拟大学园大学科技园,为虚拟大学园各成员院校在深圳进行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和研发自主知识产权项目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2002年1月申报至国家科技部、教育部认定,2002年6月,国家科技部、教育部正式同意深圳启动建设虚拟大学园大学科技园;2003年8月,经过国家科技部、教育部专家组的验收,虚拟大学园大学科技园被认定为‚国家大学科技园‛。
第1篇正文:随着留学申请季的临近,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关注如何撰写和提交推荐信。
对于申请香港科技大学的学生来说,了解推荐信的提交流程和注意事项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学生视角出发,详细解析香港科技大学网申推荐信的提交过程,帮助同学们顺利完成申请。
一、推荐信提交方式香港科技大学网申系统推荐信提交采用电子方式,学生需通过学校官网的在线申请系统上传推荐信。
以下为推荐信提交的具体步骤:1. 登录香港科技大学网申系统,进入个人申请页面。
2. 在“推荐信”模块中,选择需要提交的推荐信数量。
3. 根据系统提示,输入推荐人的基本信息,如姓名、职务、邮箱等。
4. 点击“发送邀请”按钮,推荐人将收到一封邀请邮件,邀请其登录系统填写推荐信。
二、推荐信撰写要求1. 推荐信内容应真实、客观,突出申请人的学术背景、研究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
2. 推荐信长度一般在1000-1500字之间,具体要求以学校官网为准。
3. 推荐信应由申请人的教授、导师或工作单位领导撰写,确保其权威性和可信度。
三、推荐信提交注意事项1. 选择合适的推荐人:推荐人应了解申请人的学术背景、研究能力和综合素质,最好为申请人在学术领域内的导师或工作单位领导。
2. 提前与推荐人沟通:在邀请推荐人填写推荐信之前,与学生充分沟通,确保推荐人了解申请要求和学校背景。
3. 注意提交截止时间:香港科技大学网申系统推荐信提交截止时间一般在申请截止日期前,请务必提前与推荐人确认并提交。
4. 电子邮箱选择:推荐人收到邀请邮件后,请使用正式的邮箱地址(如学校邮箱、工作邮箱)进行回复和填写推荐信,避免使用个人邮箱。
5. 提交状态查询:学生可随时登录网申系统,查看推荐信提交状态,如有疑问,可联系推荐人或学校招生办公室。
四、推荐信查看权限香港科技大学网申系统允许学生查看推荐信,但建议学生谨慎操作。
以下为查看推荐信的注意事项:1. 学生有权查看推荐信,但过多查看可能会引起推荐人的不满。
2. 若学生选择查看推荐信,请注意保持礼貌,不要对推荐信内容进行质疑或批评。
粤港澳高校合作办学界面管理的现实与重构作者:尹雅丽马早明来源:《高教探索》2024年第03期摘要:新时代国家战略下,粤港澳高校合作办学深入发展,制约因素逐步凸显。
运用界面理论概念,对合作办学活动的协调性、动态性、功能性特点进行分解,将其困境归因为组织界面、流程界面、任务界面的结构性矛盾。
提出构建“结构-情景-要素”三维分析框架,进行界面管理系统重构。
针对组织界面,打造“资源共享体”,从区域规划、高校主导、差异互补出发,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协调性要素。
针对流程界面,设计“弹性协同体”,采用“高校+政府”模式构建弹性协同机制,升级内部自循环系统,完善质量保障体系,强化动态性要素。
针对任务界面,凝练“决策共同体”,厘清政府决策边界,构建“软性”监管,引入多元服务供给,优化功能性要素。
关键词:粤港澳;高校;合作办学;界面管理粤港澳高校合作办学作为一项跨境教育活动,其本质在于实现不同办学主体间教育资源和要素的有效整合,进而产生协同效应,创造出新的办学模式和知识成果。
然而,作为一项涉及多元主体的跨境合作办学活动,其面临的最大挑战在于需要突破多重场域边界和主体间边界。
从横向维度看,合作办学跨越了政策、教育、社会和经济等多个场域,要求在不同场域间实现有效衔接和有机协调;从纵向维度看,合作办学涉及中央政府、三地政府、港澳高校、内地高校、学生等多个层级的主体,这些主体在制度环境、组织结构、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形成了主体间的边界壁垒。
因此,粤港澳高校合作办学面临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跨越不同场域和主体间的边界,实现多元要素的交流和融合。
本研究尝试从界面管理理论视角探索粤港澳高校合作办学主体间要素交流和协同的微观机制。
界面(interface)作为跨学科概念,在管理学领域被定义为不同主体为完成特定任务而形成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1]界面管理(Interface Management,IM)就是对界面交互作用进行协调控制。
2021年第1024香港高校图书馆最新战略规划分析及其启示尹怀琼 杨陵宇 高 凯(中南大学图书馆 长沙 410013)〔摘 要〕 本文调研香港地区8所公立高校图书馆网站,收集其图书馆战略规划信息,选取香港大学图书馆、香港理工大学图书馆及香港岭南大学图书馆最新制定的未来几年战略规划为文本内容,详细对比分析3所高校图书馆的战略规划愿景、使命、目标及其实施计划等内容,总结其制定战略规划的思维过程和框架构建方法,以期为内地高校图书馆制定“十四五”规划提供借鉴。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战略规划 香港 启示〔中图法分类号〕 G259.2〔引用本文格式〕 尹怀琼,杨陵宇,高凯.香港高校图书馆最新战略规划分析及其启示[J].图书馆,2021(1):24—30.图书馆战略规划是图书馆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纲领,是图书馆面向未来确定其愿景、使命、目标、战略及其实施计划的思维过程与大致框架,是图书馆发展方向的指南和确保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1]。
20世纪60年代末,国外图书馆开始图书馆战略规划研究,90年代趋于成熟。
我国图书馆战略规划研究起步较晚且发展缓慢,最早可见1985年关于“黑龙江省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战略及规划”的文献报道,到2009年前后才有较多学者对此加以关注,主要是结合国家层面的“五年发展规划”展开的图书馆层面战略规划研究[2]。
2020年是我国图书馆“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的编制年,如何制定一个好的“十四五”规划对各图书馆至关重要,对图书馆事业的长远发展亦具有重要意义。
笔者调研了香港地区8所公立高校图书馆网站,发现香港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岭南大学的图书馆近年均制定了关于未来几年的战略规划,且这3所高校正好分布于香港地区高校排名3个不同层级。
据《2018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3],香港大学是世界一流高校(8星),香港理工大学是世界知名及中国高水平高校(4星),香港岭南大学相当于国内一本院校,3所高校各具代表性,这对内地高校图书馆制定“十四五”规划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项目一期工程(核心建筑)勘察设计施工总承包招标公告招标人:XXX南沙新区产业园区开发建设管理局招标代理机构:XX司日期:2020年2月招标公告根据穗南发改项目【2020】29号批准, XX市南沙新区产业园区开发建设管理局现对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项目一期工程(核心建筑)进行设计施工总承包公开招标,选定承包人。
一、项目名称: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项目一期工程(核心建筑)勘察设计施工总承包二、招标单位: XX市南沙新区产业园区开发建设管理局联系人:魏工联系电话:********招标代理机构:XX司联系人:XXX 、黄工联系电话:********招标监督机构:XX市XX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监管电话:********三、建设地点:位于XX市XX区庆盛枢纽区块西北角,位于京珠高速以东,庆盛大道以西,东涌大道以北,规划一路以南。
四、项目概况、规模: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项目位于XX市XX区庆盛枢纽区块西北角,位于京珠高速以东,庆盛大道以西,东涌大道以北,规划一路以南,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约1669亩),计划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工程用地面积为477312㎡(约716亩)。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项目一期工程估算总投资约958542.68万元。
本次建设内容为一期核心建筑工程,包含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行政办公组团、会议和学术交流组团、教学科研组团、图书馆和学生中心组团、食堂及相关配套工程。
一期工程(核心建筑)拟建总建筑面积272913㎡,其中,地上建筑面积238985㎡,地下建筑面积33928㎡。
单体公共建筑最大高度约31米,单体公共建筑最大面积约23752㎡。
确保2022年5月31日前完成竣工验收。
具体项目以控规批复文件、初步设计审查和相关政府部门审查确定的建设项目、建设规模、建设标准等为准。
五、标段划分及各标段招标内容、规模和招标控制价:1、本项目划分为1个标段。
2、招标内容:本工程实施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具体内容详见设计施工总承包合同):1)协助发包人办理工程相关的报建、报批工作;2)根据发包人和勘察任务书、设计任务书要求,负责工程勘察、设计、设计后服务、工程施工、采购、编制项目概、预、结算、竣工图及相应的报建报批、资料档案管理等工作。
关于科技创新发展规划目录前言 (4)(一)发展基础 (5)(二)面临形势 (6)(三)存在问题 (9)二、打造“湾区创新灯塔”,建设国际科技创新网络枢纽.10(一)指导思想 (10)(二)基本原则 (11)(三)战略定位 (11)(四)发展目标 (12)三、优化发展空间,建设高品质科技创新高地 (15)(一)一廊:高水平构筑科技创新走廊 (15)(二)一核:精准聚焦科学城主体功能区域建设 (15)(三)多园区:构建多个科技园区协同发展的战略支撑体系17四、聚焦科学发现,加强科技创新基础能力建设 (17)(一)建成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 (17)(二)加快推进高水平实验室建设 (19)(3.)加快建设高水平研究平台 (20)五、抓好技术发明,聚力科技攻关增强“硬核实力” (20)(一)着力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20)(二)打造国际领先孵化育成体系 (22)(三)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移转化 (22)(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23)六、赋能产业发展,打造高端和特色产业策源地 (24)(一)支撑一批战略性支柱产业 (24)(二)助力发展一批新兴优势产业 (29)(三)提升一批科技惠民相关产业 (32)(四)坚持创新雉产业链融合发展 (34)七、夯实人才支撑,建设国际化高层次人才高地 (34)(一)强化战略科学家前沿引领力 (34)(二)引培留住高端科技创新人才 (35)(三)培育高素质技术和技能人才 (35)(四)持续营造国际接轨的人居环境 (36)八、优化创新生态,吸引更多高端创新要素集聚 (36)(一)优化科技创新政巅环境 (37)(二)强化科技金融支撑能力 (37)(三)有效开展全民科学普及 (38)(四)推动科技惠及社会民生 (38)九、深化开放合作,建设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枢纽 (39)(一)加强国际科技交流合作 (39)(二)加强与港澳科技全面合作 (40)(三)推进区域协同联动发展 (40)(四)着力完善科研协作机制 (41)十、完善保障措施,多措并举推动规划落地实施 (42)(一)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42)(二)完善规划实施机制 (42)(三)推动科技政策落地 (43)(四)加大要素保障力度 (43)附件1市区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空间布局图 (44)附件2规划主要内容综合概括 (45)附件3名词解释 (46)-LX.刖言“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着力建设国际大都市、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和“四个出新出彩”的重要时期,也是区建设科技创新产业合作基地,助力打造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的关键五年。
大学校园规划建设模式及规划要点综述摘要笔者结合过往作为设计者高校校园规划设计项目经历及烟台高校规划建设实践案例,分析了现阶段大学校园及规划建设的有关问题,结合典型大学规划设计案例研究,从规划建设模式(包括改扩建)、规划设计、发展趋势、建设流程和程序等方面,提出了现代校园规划建设的规划思想、建议、要点和做法指导。
关键词大学校园;建设模式;规划设计;规划建设程序------------------------------------------------------------------------------------------------前言随着近年来各地大学城和科教园区的兴建,高校扩招城市快速化,信息发展和互联网、智慧、大数据等包括疫情等因素,对高校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等均提出新的挑战,学校规模扩大,既有功能的归并和调整,同时《城乡规划法》对校园规划建设提出法制化和制度化要求,国土空间规划等也将规划建设等提到相应高度。
因此,结合新时代政策变化和科技发展,科教兴国战略,校企合作模式等对大学校园规划建设进行总结和研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新建校园规划希望有一定借鉴和参考作用。
一、高校校园规划建设模式中国高校校园规划建设先后承欧美和前苏联模式,较之西方高校,校园规划建设有明显的特点:校园相对封闭,校内外界限明显,有明确功能分区,特别是校内有大量的教工生活区,,校园核心区设计多采用“主校门—集中绿地—主楼”的轴线对称布局。
已建成大学在功能布局、建筑风帽、交通系统、景观营造等方便有其自身特点,就其校园特点分析来说,往往呈现一下特征。
1、功能结构完整,用地相对局促我国许多大学校园在新建之初,一般在城市边缘区,自然山水条件较好地区进行选址。
校园相对独立,其功能结构也较完整。
但随着近时期城市快速发展,校园周边用地逐渐被城市化进程建设填充。
从而学校沿边缘向外拓展难度较大,而学校随着扩招增系或成立研究生院等,学生集聚增多和规模化发展,从而造成用地不足或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