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附红细胞体病
- 格式:doc
- 大小:44.00 KB
- 文档页数:15
猪附红细胞体病
附红细胞体病(Eperythrozoonsis)是由血液寄生虫附红细胞体引起的一种以贫血、黄疸和发热为主要症状的人畜共患病。
该病自1928年Schilling等首次报道鼠的附红细胞体病以来,目前在世界上已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动物和人群中检出了该病,呈全球性分布。在我国先后报道了兔、猪、犬的附红细胞体病,1982年以来又报道了人附红细胞体病。不仅对国家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严重威胁着公共卫生的安全,应引起高度重视。该病在短短几年内迅速蔓延到全国各地,在养猪密集区域已呈爆发流行的趋势。但该病的研究还刚刚起步,病原生活史、流行病学仍然没有研究清楚,在临床中也缺乏权威性的诊断参考标准,给该病的诊断和控制带来了极大的难度。
一、病原:
猪附红细胞体属立克次氏体目,无浆体科,附红细胞体属。无细胞壁,无固定形态,呈多行性,可通过细菌滤器。革兰氏阴性,姬姆萨染色呈淡紫色,抵抗力较强,耐干燥,5℃15天有感染性,在脱纤血中可保存83天,冻干可保存2年。(附红细胞体易感动物众多,附红细胞体能感染猪、牛、绵羊、
山羊、马、骡、驴、骆驼、犬、猪、兔、狐、貂、貉、鸡及鼠等多种动物,人也可被感染。据有关资料表明:猪的隐性感染率为95%、牛为80%、绵羊为88%、山羊为82%、马为95.8%、驴为98%、骡为85.7%、犬为49.5%、兔为66%、鸡为75.8%、人为86.33%。在目前发现的14种附红细胞体中,猪与绵羊的附红细胞体致病力最强。但是,在猪的血液中发现有附红细胞体存在,猪只不一定就会发生附红细胞体病。)
二、流行病学
1季节性
该病多发于高热、多雨且吸血昆虫繁殖滋生的季节,猪的感染主要集中在6-9月份,在北方7月中旬到9月中旬为发病最高峰。
2易感年龄
不同年龄和品种的猪都易感,仔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
3 潜伏期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平均潜伏期为7天(3~20天),但大部分猪常呈隐性感染。
4 传染源
患病猪与隐性感染猪是最重要的传染源,患病羊与猪有交*感染性,老鼠可携带附红细胞,并将其传染给猪群。
5 传播途径
(1)直接接触传播
猪通过舔食断尾、伤口,相互殴斗可直接传播该病,在交配时,只有公猪将被血污染的精液留在阴道内才可能发生传染,子宫被认为不可能传播猪附红细胞体。
(2)虫媒传播
节肢动物如疥螨、虱子、刺蝇、蚊子、蜱、蠓等能够携带附红细胞体传染给猪,蚊子在猪附红细胞体病的传播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
(3)老鼠传播
猪场的老鼠可携带病原,并将其传染给猪群。
(4)机械传播
多头猪共用同一注射针头,断尾、打耳号、阉割、外科手术等是人为传播该病的主要因素。
(4)垂直传播
感染附红细胞体病的妊娠母猪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引起流产,产下的仔猪也带虫。
6 环境影响
应激是导致该病爆发的重要因素,分娩、过度拥挤、长途运输、恶劣气候、饲养管理不良、更换圈舍或饲料以及其它疾病感染时都会诱发该病。
三、临床症状
1 哺乳仔猪
5日龄内发病症状明显,一般7-10日龄多发,体温升高;眼结膜皮肤苍白或变黄(贫血或黄疸,具有示病诊断意义);四肢抽搐,发抖;腹泻,粪便深黄色或黄色粘稠、腥臭;死亡率在10%-90%,小部分猪很快死亡,大部分仔猪临死前四肢抽搐或划地,有的角弓反张;部分治愈的仔猪会变成僵猪。
2 断奶仔猪、育肥猪
断奶仔猪一般转入保育猪舍后3-5天发病,40-60日龄为主要发病期。病猪精神沉郁,嗜睡,扎堆,体温升高至40.5℃-42.5℃;部分猪全身皮肤呈浅紫红色,尤其是腹部及腹下部,部分猪皮肤呈土黄色,病程再长一些体质差的猪皮肤苍白(具有示病诊断意义);大部分猪眼结膜发炎,严重的上下眼睑粘住使眼无法睁开;个别耳部发绀,少数猪后肢内侧及腹部有出血斑(具有示病诊断意义);部分猪步态不稳;少数猪发病10天左右出现急性死亡,死亡时口腔出血,解剖胃出血。
3 繁殖母猪
怀孕母猪和哺乳母猪患该病精神差,喜卧,高热,大部分发病猪全身皮肤发红,个别猪中、后期皮肤黄染或苍白(具有示病诊断意义),怀孕母猪出现流产、早产,尤其是临产母猪的流产率、早产率高,不流产的产出死胎,有的即使产活仔,仔猪弱小,发病死亡率高。
四、病理变化
主要病变为贫血,黄疸,发病猪皮肤、粘膜苍白黄染,
部分猪全身皮肤发红,以耳、鼻、腹部严重;血液稀薄,凝固不良;皮下组织和肌间胶冻样侵润;颌下、肺门、膈淋巴结肿胀多汁呈土黄色;脾脏肿胀呈蓝灰色;部分病猪肝脏肿大,脂肪变性;肾脏贫血,局部有瘀血。
五、诊断
1.主要依靠临床症状。
2.实验室诊断
(1)新鲜血液压片检查
取耳静脉血(或抗凝血)1滴于载玻片上,加等量生理盐水混匀,加盖玻片,在400~600倍暗视野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虫体呈球形、逗点形、杆状或颗粒状。单个附红体有很强的运动性,可前、后、左、右做翻滚或扭转运动,一般单个大型附红体活动力弱于小型附红体,而聚成团状者、接近或附着于红细胞者其活动力减弱或无活动力。
(2)血片涂片染色检查
取耳静脉血(或抗凝血)涂片,姬姆萨染色镜检,可见红细胞表面有许多圆形、椭圆形、杆状紫红色虫体,当调动微螺旋时,虫体折光性较强,中央发亮,形似气泡;红细胞边缘不光滑,凹凸不平。瑞氏染色镜检,虫体呈紫蓝色。如不能现场检查,则采取抗凝血1ml(加肝素或柠檬酸钠),加10%福尔马林液1ml,混匀,送实验室用丫啶橙染色检查,可见附红细胞体呈浅至深桔黄色。
镜检应当与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相联系才能对该病进行确诊。
(3)血清学检查
A、补体结合试验:病猪出现症状后的1~7d可呈现阳性反应,于2~3周后即可转为阴性。该法用于诊断猪的急性病例效果较好,检查慢性病例常呈阴性反应。
B、间接血凝试验:该试验滴度140定为阳性,灵敏度较高,能检出补体结合反应转阴后的耐过猪,现已多用于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
C、荧光抗体试验:发病后第4天出现抗体,并随着感染率的升高,第28d达高峰。用于诊断猪的附红细胞体病效果良好。
D、ELISA试验:适用于猪的附红细胞体病急性病例的诊断,且与其他疾病无交叉反应,是一种敏感、快速、特异的检测方法。
(4)PCR
用PCR技术检查,证明猪被附红细胞体感染后2h即可出现PCR阳性。用DNA探针技术检查,能区别猪附红细胞体感染猪和非感染的猪,并且不与猪感染的其他疾病血清中的DNA发生杂交反应。
六、鉴别诊断
1 与猪瘟的鉴别诊断
(1)猪瘟流行无明显季节性。
(2)猪瘟无贫血和黄疸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