蜱叮咬预防和叮咬后处理
- 格式:doc
- 大小:407.50 KB
- 文档页数:8
2024年蜱虫叮咬后的症状、预防■蜱虫叮咬人后症状蜱虫叮咬人后会侵染人末梢血中性粒细胞,引发热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和多脏器功能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
蜱虫叮咬人后,大多起病急而重,主要症状为发热、伴全身不适、头痛、乏力、肌肉酸痛,以及恶心、呕吐、腹泻、厌食、精神萎靡等。
■蜱虫与无形体病由蜱虫叮咬引起的无形体病并不是一种新病,最早于xx年在国外被发现。
无形体病的全称为人粒细胞无形体病,最初,病原体被认为是查菲埃立克体,后来发现病原体是嗜吞噬细胞无形体。
据专家介绍,无形体病是人兽共患病,上世纪90年代,美国和欧洲就都有过报道。
由于病原体的分离和鉴别难度很大,xx年将病原体定名为无形体。
所谓无形体,是一种寄生于细胞内的寄生菌,主要通过蜱虫叮咬传播。
■传播途径卫生部专家告诉记者,目前已知的无形体病传播途径有两种方式。
它主要通过蜱虫叮咬传播。
蜱虫叮咬携带病原体的宿主动物后,再叮咬人时,病原体可随之进入人体引起发病,传染途径疑为血液和呼吸道分泌物。
但南京鼓楼医院专家告诉记者,该院接触到24例患者中,无人传人感染。
■蜱虫危害有小手指甲盖那么大小,掉到人身上后往皮肤里钻,钻到大脑就完了。
蜱虫叮咬人后会散发一种麻醉,将头埋在皮肤内吸血,同时它分泌有一种可以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钻入人体需及时取出。
若不及时取出:轻者,数年后遇阴雨天气,患者便瘙痒难忍。
重者,高烧不退、深度昏迷、抽搐,引发森林脑炎。
■怎样预防和治疗蜱虫叮咬1、一旦被蜱虫叮咬皮肤时,怎么办?千万不可用手强行拔除。
正确的方法是,用乙醚、煤油、松节油、旱烟油涂在蜱虫的头部,或在蜱虫旁点蚊香,数分钟后蜱虫被麻醉,就自行松口;或用液体石蜡、甘油厚涂蜱虫的头部,使其窒息松口。
同时,赶紧就医。
2、蜱虫将头钻入皮肤内时头有倒勾越拉越紧,自行取出容易将头留在皮肤内继续感染。
再去医院取头极为麻烦。
3、被虫子咬不能立刻打死虫子。
4、出现全身中毒症状时可给予抗组胺药和皮质激素。
发现蜱咬热及蜱麻痹时除支持疗法外,作相应的对症处理,及时抢救。
如何预防和应对蜱虫叮咬蜱虫是一种常见的寄生虫,它们主要生活在草丛、树林、灌木丛等潮湿环境中。
蜱虫可以传播各种疾病,如布鲁氏菌病、岛状病毒等,因此,预防和应对蜱虫叮咬非常重要。
本文将探讨一些预防和应对蜱虫叮咬的方法。
1. 防护措施首先,我们应该采取一些防护措施,避免蜱虫叮咬。
在户外活动时,应穿长袖衣服、裤子、鞋袜等遮盖肌肤,并使用驱蚊药剂或蜱虫喷雾等,能有效减少蜱虫的数量。
在进入自然环境前,可以在衣物上涂抹驱虫剂,或者穿戴带有防蚊虫功能的服装。
此外,在野外活动时,不应该赤脚走路,最好穿鞋或靴子。
蜱虫通常会从低处爬上来,所以在草地、灌木丛、林地等环境中,应该走在道路上或者较干燥的地方,避免接触植物和草地。
除此之外,还可以在衣物的缝隙处设置防蜱头巾、袖套等,起到有效的防护作用。
2. 及时发现和处理如果不幸被蜱虫叮咬了,应该及时发现并处理,避免蜱虫传播疾病。
首先要检查自己的身体,特别是腰部、腋下、耳朵、脚底等易被蜱虫侵袭的地方,找到并清除蜱虫。
如果身上有不易发现的蜱虫,可以请家人、朋友或医生协助检查。
检查身体的过程应该耐心细致,尤其是注意身上每一个角落,切勿漏掉任何一个部位。
如果发现了贴身的蜱虫,应该用细力钳或牙签等工具,将蜱虫尽可能完整地拔出。
在拔除蜱虫时,要用力平稳,避免用手抓住或扭转蜱虫,从而导致蜱虫头部残留在皮肤下。
如果不慎将蜱虫头留在皮下,应该就地向医生求助,避免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拔除蜱虫后,应该用消毒液擦拭伤口,并注意观察伤口周围的变化,特别是是否有红肿、感染等症状。
如果发现任何异常情况,应该及时就医,以免后续感染和疾病的发生。
3. 做好个人卫生最后,我们需要做好个人卫生,保持清洁、干燥和卫生的环境。
蜱虫是一种生活在潮湿环境中的寄生虫,如果居住环境潮湿、杂乱无章,就容易滋生蜱虫和其他害虫。
因此,我们应该及时清理居住环境、消除水池积水、及时储存食品、垃圾,并定期打扫清洁室内外,提高个人卫生意识。
蜱虫防止措施
本线山林茂密,蜱虫虫害较多,需在施工时做好防治措施。
(1)预防措施
消灭蜱虫,可喷洒敌百虫、敌敌畏等杀虫剂。
住房要通风干燥,填抹墙缝,堵封洞穴,各房间等要打扫干净或用药物喷洒,以消灭蜱的孳生场所。
加强个人防护,进入林区或野外工作,要穿长袖衣衫,扎紧腰带、袖口、裤腿,颈部系上毛巾,皮肤表面涂擦药膏可预防蜱虫叮咬,外出归来时洗澡更衣,离开时应相互检查,切勿将蜱虫带回家中。
外出及衣服上及裸露的皮肤上喷涂避蚊胺(DEET)、驱蚊液等驱避剂。
(2)治疗措施
一旦被咬尽快到医院进行治疗,千万不可自行摘除。
蜱咬伤出现的皮炎主要是消炎、止痒、止痛,同时给予对症处理。
发现被蜱叮咬后采取如下措施治疗:
发现蜱叮咬皮肤时不可强行拔除,以免撕伤皮肤及防止口器折断在皮内。
可用乙醚、氯仿、旱烟油涂在蜱的头部或在蜱旁点燃烟头、蚊香烤它,数分钟后蜱虫就自行松口,或用凡士林、液体石蜡涂在蜱虫的头部,使其窒息,然后用镊子轻轻把蜱拉出。
去除蜱虫后伤口要进行消毒处理,如发现蜱的口器断在皮内要手术切开取出。
在伤口周围用2%盐酸利多卡因作局部封闭,亦有人用胰蛋白酶 2 000 u加生理盐水100mL湿敷伤口,能加速伤口的愈合。
出现全身中毒症状要给予抗组胺药如扑尔敏、地氯雷他定、盐酸左西替利嗪左或皮质类固醇如:米乐松、强的松等。
出现蜱麻痹或蜱咬热要及时进行抢救。
如创面有继发感染要进行抗炎治疗。
预防蜱虫的有效方法
避免高风险区域:蜱虫通常生活在野外树林、草地中,因此在这些区域活动时,尤其需要提高警惕。
如果必须进入这些区域,应尽量穿长袖、浅色、表面光滑的衣服,并将双袖口、双裤脚和领口等处扎紧,避免蜱虫附着。
使用驱虫剂:裸露在外的皮肤可以涂抹含避蚊胺(DEET)的驱避剂,或者使用含有氯菊酯的产品处理衣物、靴子和露营装备,以防止蜱虫叮咬。
请注意,使用任何化学产品时都应遵循产品说明,并注意安全。
个人卫生与环境卫生:保持家庭周围环境卫生,及时清理庭院内外的杂草、垃圾,打扫禽畜圈舍等,避免蜱虫孳生。
家畜、家禽等采用圈养方式,减少野外放牧。
如果发现家中宠物、牲畜有蜱虫寄生,可以用杀蜱药剂进行喷洒涂抹。
户外活动后的检查:从户外活动返回后,应仔细检查身体上是否有蜱虫附着,检查的重点部位为头皮、耳后、腋窝、腰部、腹股沟、大腿内侧及腿窝等部位。
如果发现蜱虫,应尽快用细尖头镊子将蜱虫取出,并用清水洗净叮咬部位。
以上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预防蜱虫叮咬,但如果在户外活动时还是被蜱虫叮咬,应尽快就医,并向医生说明可能感染了蜱虫传播的疾病。
蜱虫处置方法蜱虫叮咬症状,蜱虫图片及治疗方法蜱虫,是一种非常可怕的寄生虫,不管是对于狗狗来说还是对于铲屎官来说,这个寄生虫都是比较可怕的。
如果不能够及时的发现狗狗身上有这种寄生虫,有可能会造成狗狗死亡以及人类被感染。
接下来狗扑网小编将说一说蜱虫叮咬之后的症状以及治疗方法。
1.红肿一旦被蜱虫叮咬,皮肤会出现明显的红肿。
那是因为蜱虫在吞噬血液的时候必须要咬坏皮肤的表细胞,而且在他吸食血液的过程当中,唾液当中会分泌一种麻醉剂,阻止出现疼痛感。
只有在吸完血之后,病人或者是病犬才会出现明显的痛感或者是痒感。
2.黑痣蜱虫在吸食血液之前,会用自己的前肢或者是尖锐的口器,咬住病犬的皮肤以及铲屎官的皮肤不松口,而且也会钉入真皮以及皮下,像一只吸血鬼一样西式狗狗甚至是铲屎官的鲜血。
因为它在叮咬的过程当中,只会把自己黑色的尾巴露在皮肤的外边,看上去就像一颗黑色的痣一样。
3.质地非常坚硬被蜱虫叮咬过的皮肤会出现一些病变的现象,比方说被叮咬过的皮肤表面会变得硬硬的,这也是比较明显的一个症状。
4.叮咬之后的治疗方法因为蜱虫的口器特别的复杂,上面还有倒刺,所以说发现正在吸血的蜱虫时,家长们不可以直接生硬将它往外拔,有可能会将它的口器折断在自己的皮肤里,但是可以选择使用高度酒精涂抹的方式将它麻醉,经历过几分钟之后用镊子将它。
在拔的过程当中,家长们一定要小心慢慢地施压往后拉,这样才不至于将它扭断,一旦口气存留在皮肤将会引起皮肤粘膜感染。
拔出蜱虫之后,应该立刻用碘酒或者是酒精,对受损伤的皮肤进行消毒。
如果家长们是在野外被蜱虫叮咬了,千万不能够大意,也不要随随便便将皮肤里的蜱虫给生拉硬拽出来,如果没有酒精或者是碘酒,应该立刻去就近的医院进行治疗。
以上这些就是有关蜱虫叮咬之后的症状以及治疗方法,希望家长们能够认真的阅读,也希望家长们能够采取正确的方式和方法解决。
蜱虫叮咬症状,蜱虫图片及治疗方法蜱虫叮咬症状,蜱虫图片及治疗方法现在的这个季节,正是的高发期。
被蜱虫咬了怎么办最简单方法哎呀,蜱虫可真是个讨厌的小家伙。
你一不留神,它就飞过来咬你一口,真是让人又气又恼。
说到蜱虫,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它离自己很遥远,但其实在户外活动时,蜱虫可真是藏得不那么隐秘。
尤其是你去野外露营、登山,或者和小狗狗在草地上玩耍时,它们可就像赶集似的往你身上扑。
要是被蜱虫咬了,咱们可得赶紧想办法,不然可就麻烦了。
1. 识别蜱虫咬伤首先,咱们得知道,蜱虫咬的地方通常会出现红肿、痒或者疼痛的感觉。
这种感觉就像被蚊子咬了一样,但蜱虫咬的伤口有可能更严重。
你要仔细检查一下,尤其是在腋下、头发根部、膝盖后面这些隐蔽的地方,蜱虫可爱藏哦。
万一发现了,那就要赶紧处理,别让它在你身上“长舒”一口气。
别忘了,蜱虫可会传播一些疾病,像莱姆病,听起来就很吓人,对吧?2. 如何安全取出蜱虫2.1 准备工具现在,咱们来聊聊怎么把蜱虫给“请”走。
首先,你得准备好一把小镊子。
如果你家里找不到镊子,那就用一根干净的针,也行。
重要的是,记得用消毒液给工具消个毒,这样才能避免二次感染。
2.2 取出蜱虫的步骤接下来,你就得开始取虫子了。
小心翼翼地抓住蜱虫的头部,尽量靠近皮肤的地方,慢慢往上拔。
千万别心急,慢慢来。
要是你用力过猛,把蜱虫的身体拔下了,头部留在皮肤里,那就真的是“一刀切”的麻烦了。
取完后,记得消毒一下伤口,涂点抗生素药膏,既能防止感染,还能让你感觉舒服点。
别忘了观察几天,看看有没有发炎的迹象,万一有问题就赶紧去医院。
3. 日常预防蜱虫叮咬3.1 穿衣小窍门当然,预防总比治疗强。
下次出门前,记得穿上长袖长裤,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的。
这样一来,蜱虫想咬你就难多了。
而且,最好穿浅色衣服,这样可以更容易发现蜱虫。
想想那些蜱虫在你的衣服上爬来爬去,光是想想就觉得可怕!3.2 使用驱虫剂再来,咱们可以在身上喷点驱虫剂。
这种东西在户外用品店都有卖,效果杠杠的。
记得在暴露的皮肤和衣物上都喷上,保证蜱虫对你“望而却步”。
还有,出去玩完回来后,赶紧洗澡换衣服,把身上的蜱虫给洗掉,千万别给它留机会。
如果被蜱虫咬了怎么办蜱虫不像螨虫,因为蜱虫用肉眼是可以看到的,它是褐色的,而且多半吸附在人体的头颈,腋窝处。
不要小看它小小一只就以为没什么杀伤力,要是那些体质弱的人群被它叮咬过后,出现了心脑病,出血热等较为严重的病的话是会导致死亡的几率大大增加的。
那么,如果被蜱虫咬了怎么办呢?蜱虫是什么蜱虫分为硬蜱和软蜱。
硬蜱的外壳比较坚硬,软蜱的外壳没有盾板。
蜱虫很喜欢寄宿在动物皮毛间,特别是黄牛身上,而且是群居为多。
硬蜱分布在自然界中,好像森林、草原、草丛中。
同时它们的生存还跟气候、土壤有关。
软蜱一般在家畜的全舍、野生动物的洞穴中。
蜱的幼虫、若虫、成虫都有吸血的习性。
有些种类还会侵袭人体。
白天,硬蜱虫会在宿主身上,吸血时间长,要几天。
软蜱会用数分钟到一个小时的时间来吸血。
蜱虫会选择寄宿的地方。
一般皮肤薄、不容易瘙痒到部位会容易有蜱虫寄宿,如:颈部、耳后、腋窝、大腿内侧、阴部等。
被蜱虫咬的症状蜱虫在叮咬人体时,我们多数不会感觉到疼痛。
但是蜱虫的四肢会刺入皮肤,造成伤口充血、肿痛,严重还会发炎,引起继发性感染。
蜱虫叮咬人体散发一种麻醉液体,这些液体会人体有害,如果不及时去除,轻则数年感到瘙痒,重者高烧不退、深度昏迷、抽搐等。
被蜱虫叮咬后最常见的病症:发热、全身无力,头痛、恶心、呕吐、腹泻、精神不振、厌食等。
一般来说,蜱虫最喜欢寄宿在儿童身上,不及时为孩子去除蜱虫,严重的会发生呼吸衰竭而死亡的情况。
被蜱虫咬了之后的治疗方法1、减少在野外、草地逗留的时间。
2、到野外游玩,建议穿长袖、长裤,浅色衣物,防止蚊虫叮咬。
3、在身上喷一些防蜱虫的药物,可以喷在衣服上。
4、一旦发现有蜱虫叮咬皮肤,可以用酒精涂在蜱虫的身上,蜱虫头部放松或死亡,再用镊子夹下蜱虫,不能用力扯开蜱虫。
5、被蜱虫咬了,可以用抗组胺类的药物急救。
蜱虫的预防方法在我们享受大自然的美好时,有一种小小的生物可能会给我们带来不小的麻烦,那就是蜱虫。
蜱虫虽小,危害却大。
它不仅会叮咬吸血,还可能传播各种疾病。
为了能安心地在户外游玩,了解并掌握蜱虫的预防方法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蜱虫。
蜱虫通常呈椭圆形,未吸血时如绿豆般大小,吸饱血后能膨胀数倍,像黄豆甚至指甲盖那么大。
它们喜欢栖息在草丛、树林等环境中,等待着动物或人类经过时“趁机而上”。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该如何预防蜱虫的叮咬呢?第一,注意个人防护。
当我们要去野外活动时,尽量穿着长袖长裤,并且把裤脚塞进袜子里,领口和袖口也要扎紧。
这样可以减少皮肤暴露的面积,降低蜱虫叮咬的机会。
鞋子最好选择能包裹住脚踝的款式,避免蜱虫从脚踝处侵入。
第二,使用驱虫剂。
市面上有很多专门针对蜱虫和其他昆虫的驱虫剂,在暴露的皮肤上涂抹适量的驱虫剂,如含有避蚊胺(DEET)的产品,可以有效驱赶蜱虫。
需要注意的是,要按照产品说明使用,特别是儿童,要选择适合儿童使用的驱虫剂,并注意使用剂量。
第三,避免在蜱虫活跃的区域长时间停留。
蜱虫通常在草丛、树林、灌木丛等地方出没。
所以,尽量避免在这些地方坐卧或长时间停留。
如果必须经过这些区域,要走在已经开辟好的道路上,减少与蜱虫接触的可能。
第四,定期检查身体。
从野外回来后,要及时洗澡,并仔细检查身体,特别是头发、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容易被叮咬的部位。
如果发现蜱虫已经附着在皮肤上,不要惊慌,更不要用手直接拔出,以免蜱虫的口器残留在皮肤内,引发感染。
接下来,我们说说如何正确处理附着在身上的蜱虫。
如果发现蜱虫正在叮咬,可用酒精涂抹在蜱虫身上,使其头部放松或死亡,然后用镊子尽可能靠近皮肤表面夹住蜱虫的头部,缓慢向上提拉,不要扭转或猛拉,以免蜱虫的口器断裂。
取出蜱虫后,用碘酒或酒精对叮咬部位进行消毒。
如果自己无法处理或者蜱虫的口器残留在皮肤内,应及时就医。
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处理,确保伤口得到妥善的处理和治疗。
一、背景蜱虫是一种吸血昆虫,常栖息在草丛、树林等环境中,其叮咬可引发多种疾病,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等。
为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控中心、学校、企事业单位等,针对蜱虫咬伤事件的处理。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蜱虫咬伤应急处理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挥应急处理工作。
2. 各级疾控中心负责组织开展蜱虫防治工作,提供技术指导。
3. 各级医疗机构负责对蜱虫咬伤患者进行救治。
4. 各级学校、企事业单位负责开展蜱虫防治宣传教育,加强人员防护。
四、预防措施1. 加强蜱虫防治宣传教育,提高公众防范意识。
2. 在蜱虫活跃季节,尽量避免在草丛、树林等环境中活动。
3. 户外活动时,穿着长袖长裤,保护裸露皮肤。
4. 使用驱虫剂,降低被蜱虫叮咬的风险。
5. 遇到蜱虫叮咬,切勿直接拍打或生拉硬拽,应先用酒精处理,再用镊子小心移除。
五、应急处理流程1. 发现蜱虫叮咬,立即用酒精消毒,然后用镊子小心移除。
2. 观察叮咬部位是否有红肿、瘙痒等症状,如有,及时就医。
3. 如出现发热、乏力、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4. 医疗机构接诊后,应详细询问病史、症状,进行必要的检查。
5. 根据病情,制定治疗方案,如抗病毒、抗感染等。
6. 加强病情监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六、后期处理1. 对蜱虫咬伤患者进行跟踪随访,了解病情变化。
2. 对蜱虫防治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3. 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蜱虫咬伤诊疗水平。
4. 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对蜱虫咬伤事件的能力。
七、附则1.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各级各类单位应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细则。
3. 本预案由各级疾控中心负责解释。
4. 如遇特殊情况,需对本预案进行调整,由应急处理领导小组批准后实施。
蜱虫叮咬宣教小知识
蜱虫叮咬是一种常见的户外活动风险。
蜱虫是寄生在动物皮肤上的一种小型节肢动物,它们吸食动物的血液来获取营养。
蜱虫叮咬可能会传播疾病,如莱姆病、蜱传脑炎等。
了解如何预防蜱虫叮咬以及如何处理蜱虫叮咬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关于蜱虫叮咬的宣教小知识:
1. 避免在草丛、灌木丛和高草丛生的地方长时间停留,尤其是在春天和夏天的蜱虫活跃期。
2. 在户外活动时,尽量穿着长袖、长裤,戴上帽子,避免皮肤暴露在蜱虫可能藏身的地方。
3. 使用含有避蚊胺(DEET)等有效成分的驱蚊驱虫剂,遵循产品说明书,涂抹在暴露的皮肤和衣物上。
4. 穿浅色衣物,以便更容易发现附着在衣物上的蜱虫。
5. 检查自己和家人的衣物、头发、耳朵等部位,看是否有蜱虫附着。
特别是在户外活动后和洗澡前要仔细检查。
6. 回家后,立即将外出穿过的衣物放入洗衣机清洗。
7. 如果发现蜱虫附着在皮肤上,请使用细头镊子轻轻地抓住蜱虫的头部附近,尽量靠近皮肤表面,然后垂直向上拔出。
避免挤压蜱虫的身体,以防止更多的病原体进入皮肤。
8. 不要使用火柴、烟头、香薰等方法来烫蜱虫,这样可能会导致蜱虫口器残留在皮肤内,增加感染的风险。
9. 将拔出的蜱虫放入酒精或密封袋中保存,以便在出现症状时提供给医生参考。
10. 如果出现蜱虫叮咬后的症状,如红肿、发热、乏力、头痛、肌肉关节疼痛等,请及时就诊并告知医生蜱虫叮咬史。
了解并遵循这些宣教小知识,可以降低蜱虫叮咬带来的风险,保护您和家人的健康。
如何预防蜱虫咬伤蜱虫是一种常见的寄生于动物体表的节肢动物,它们可以传播各种疾病,例如莱姆病和重症病毒性疾病(如日本脑炎和乙型脑炎)。
因此,预防蜱虫叮咬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预防方法。
1. 穿合适的衣服穿着长袖长裤可以有效地防止蜱虫叮咬。
当你去森林公园野营或进行野外活动时,这一点非常重要。
如果你的鞋子很舒适,可以经常散步、跑步或徒步旅行,可以穿着抵御蜱虫的鞋子。
2. 确认身上是否有蜱虫活动结束后,回家后可以关注自己的身体和宠物,看看是否有蜱虫。
检查的重点是腿部、腹股沟、乳房和腋窝等温暖潮湿的皮肤区域,因为蜱虫通常在那里隐藏。
注意尽快将蜱虫搬走,这样它们传播疾病的可能性才会降低。
3. 使用防虫喷雾建议在出门前,喷洒一些防虫喷雾避免蜱虫。
市面上有各种各样的防虫喷雾,最好选择功效较好,并且不会对人类造成伤害的产品。
使用防虫喷雾的时候要注意不要乱喷,不要喷到眼睛或口腔。
4. 将宠物保护好如果您有爱宠的话,您需要将其佩戴宠物抗虫颈圈或滴剂。
这些产品可以有效地防止宠物被蜱虫叮咬。
您还可以将宠物圈在室内,防止它们走入草地或草丛中,这是蜱虫最常见的宿主。
5. 食疗适当的食品也是预防蜱虫叮咬的好方法。
例如,蚊茶是一种中药,被认为可以有效地防止蜱虫叮咬。
大蒜和洋葱中的化学成分也是抗虫的,可以挥发出刺激性气味,使蜱虫避免这些食物。
总之,预防蜱虫叮咬需要我们采取各种措施,从穿衣到使用防虫喷雾等方面,都需要注意。
如果不幸被蜱虫咬伤,应及时处理,以及再次确认自己是否感染了蜱虫传播的疾病。
蜱虫叮咬防范须知
截止到目前,已发现蜱虫可携带83种病毒、14种细菌、17种回归热螺旋体、32种原虫,其中大多数是重要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和人兽共患病,如森林脑炎、出血热、Q 热、蜱传斑疹伤寒、野兔热等。
阿拉木图、南哈、科兹洛尔达等多个地区存在蜱虫疫区,必须坚持做好蜱虫防范工作,保障员工身体健康。
1.谨记哈国蜱虫疫区范围,不要到疫区活动。
2.因工作需要进入疫区时,必须做好防范工作。
尽量避免在疫区的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提倡穿长袖衣服;不要穿凉鞋;扎紧裤腿或把裤腿塞进袜子或鞋子里;裸露的皮肤涂抹驱避剂,如避蚊胺等。
3.在疫区活动结束后,应仔细检查身体和衣物,查看是否有蜱虫叮入或爬上,发现蜱虫后立即清除。
4. 发现蜱虫时,无论是在人体或动物体表,还是游离在墙面、地面,不要用手直接接触,要用镊子或其它工具夹取然后烧死;如不慎皮肤接触蜱虫或蜱虫挤破后的流出物,要进行消毒处理。
5. 一旦发现被蜱虫已叮咬或钻入皮肤,可用酒精涂在蜱虫身上,使蜱虫头部放松或死亡,再用尖头镊子取出蜱虫,或用烟头、香头轻轻烫蜱虫露在体外的部分,使其头部自行慢慢
退出。
烫蜱虫时要注意安全。
不要生拉硬拽,以免拽伤皮肤,或将蜱虫的头部留在皮肤内。
6. 被蜱虫叮咬后,如出现发热、叮咬部位发炎及红斑等症状,要及时就诊,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7. 即使未发现被蜱虫叮咬,从疫区回来的人员也应随时观察身体状况,对疫区的蜱虫传播疾病保持警惕。
8. 有蜱虫叮咬史或疫区活动史者,一旦出现发热等疑似蜱虫传染病症状或体征,应及早就医。
2018年第5期蜱,东北称之为“草爬子”,每年春季活动频繁,特别是在4~6月份,常有人畜被其叮咬现象发生。
蜱能传播一些人兽共患病,导致中毒、感染、失血等,危害极为严重。
具有壳质化盾板的硬蜱,体长2~10mm ,仅我国记录的就有100种,因其饱血后体胀10倍以上,对人畜的影响和危害更为突出。
1硬蜱对宿主的直接影响安氏革蜱、变异革蜱、美洲花蚌和斑点花蜱经常引起蜱瘫。
蜱瘫是因宿主动物吸收了雌蜱唾液中的毒素而造成的渐进性麻痹。
蜱在吸血时向伤口部位注入了大量唾液,一方面有助于消化,另一方面将所吸血液中多余的水分处理掉。
在人类、犬或猫,单独一只雌蜱即可导致瘫痪,尤其是叮咬部位接近或在头部时。
通常情况下,严重的蜱感染才会导致牛的蜱瘫,首先出现的临床症状是后躯共济失调,然后很快发展为瘫痪,并逐渐蔓延到前躯和颈部,最后呼吸肌麻痹,往往以死亡告终。
将蜱摘除后通常会很快康复。
东北地区常见的全沟硬、日本血蜱是森林脑炎的主要传播媒介;森林革蜱,可传播森林脑炎、Q 热、北亚斑疹热和土拉伦菌病;血红扇头蜱可传播Q 热和北亚斑疹热病原体。
治疗硬蜱有效方法是采用特异性抗毒素和一般支持性方法治疗,以及从宿主动物体上将蜱摘除。
最可靠的预防蜱虫的方法就是日常注意检查动物并及时清除蜱。
在临床症状出现之前,蜱持续叮咬4d 并长到足够大时很容易被发现。
在感染重灾区,有必要每周进行药浴杀蜱。
硬蜱属、花蜱属和其他口器长的蜱咬伤深且疼痛的,伤口发生炎症,继发细菌感染和伤口蝇蛆病。
硬蜱寄生羔羊引起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继发感染可引起局部和转移性脓肿(蜱性脓血症)。
硬蜱喜欢附着于大型哺乳动物的耳朵,由于疼痛和肿胀,病牛不能或者不愿意轻甩耳朵以驱赶苍蝇。
如不能及时控制,则其幼虫可侵入耳朵,导致外耳缺失或动物死亡。
据报道有人曾从一匹因急性贫血而死的马体上收集了一半的脱色扇头蜱,重达6.35kg 。
这匹马体上的蜱吸食了大约13L 的血。
这个案例让人难以想象。
但在一些热带地区,浅色牛可完全被黑色的饱血蜱覆盖,从远处看这些牛呈现黑色。
狗蜱虫咬瘫痪狗狗被蜱虫咬三天瘫痪狗狗被蜱虫咬三天瘫痪1、狗狗被蜱虫叮咬后的症状:如果狗狗只是被少数的蜱虫叮咬,一般不会有非常明显的临床症状,但是如果被蜱虫叮咬的次数过多的时候,狗狗会明显的感觉到痛感,同时出现烦躁不安的症状,然后会通过用皮肤来摩擦墙面,想要止痒,止痛,摆脱蜱虫,但是这样做的结果可能会导致局部的出血。
狗狗身上还会出现比较明显的红斑和红点子,如果时间长的话,因为蜱虫中的某些神经毒素会导致狗狗四肢的运动能力逐渐失调,甚至是麻痹,长期得不到救治的话,狗狗的会变得步履蹒跚,严重的会出现心跳放慢,精神萎靡,甚至引起生命危险,所以一定不能忽视。
2、如何预防蜱虫:因为狗狗总是喜欢去草地或者树林中玩耍,所以沾染上蜱虫的几率也比较大,但是主人也是可以提前采取一些措施来预防蜱虫的。
首先,可以在狗狗身上抹上一些风油精,这种刺激性的气味可以有一些预防效果,其次,也可以健康带着狗狗去草地和树林中玩耍的次数;另外,一定要定期给狗狗做驱虫处理,一般都是三个月一次,既可以减少这种体外的寄生虫的多发,也可以减少体内的寄生虫。
3、如何治疗蜱虫:如果蜱虫不及时的治疗,任其发展的话,不仅狗狗会受罪,而且严重的会侵害狗狗的血液系统,呼吸系统,甚至引起生命危险,所以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宠物家长,一定不能轻易忽视。
蜱虫对狗狗造成的伤害是很大的,饲养的时候多多注意。
狗狗被蜱虫咬三天瘫痪答疑,解决办法!狗狗被蜱虫咬三天瘫痪_1有蜱的狗需要及时治疗。
狗应该患有由硬蜱传播的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性疾病,这种疾病通常由黄病毒引起,狗是这种病毒的最终宿主。
病犬会出现高热、行为改变、前庭症状、视神经炎、共济失调、四肢瘫痪、大脑和脑干多处病变。
一个狗被蜱咬后的症状如果狗只被少量的蜱叮咬,一般不会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
但如果被蜱虫咬的次数太多,狗狗会明显感到疼痛,出现烦躁的症状。
然后,他们会用皮肤摩擦墙壁,以减轻瘙痒、疼痛和消除虱子。
但是,这可能会导致局部出血。
蜱虫有毒吗?怎么预防蜱虫叮咬蜱虫可以传播一百多种疾病。
每年因为蜱虫叮咬和不科学的取蜱虫,会导致不少人病死或者致残,所以,今天专业除虫公司虫虫特攻队小编来写这篇文章,目的就是让大家了解蜱虫的危害及如何预防蜱虫的叮咬专业除虫公司提示蜱虫叮咬后,如果处理不当,蜱虫的口器会留在皮肤内,口器是异物,同时可能会含有大量的细菌病毒立克次体等致病微生物。
口器残留皮肤内使得局部皮肤发炎。
残留口器内的致病微生物,由于口器的存在,免疫细胞不容易攻击,成为致病微生物繁殖的大本营,这就造成日后容易发生致命的传染病。
发现蜱叮咬皮肤时不可强行拔除,以免撕伤皮肤及防止口器折断在皮内。
专业除虫公司建议可用乙醚、氯仿、旱烟油涂在蜱的头部或在蜱旁点燃烟头、蚊香烤它,数分钟后蜱虫就自行松口,或用凡士林、液体石蜡涂在蜱虫的头部,使其窒息。
然后用镊子轻轻把蜱拉出。
去除蜱虫后伤口要进行消毒处理,如发现蜱的口器断在皮内要手术切开取出。
事实上,预防蜱虫叮咬才是最重要的。
由于蜱虫主要栖息在草地、树林里,因此专业除虫公司提示野外活动最好在暴露的皮肤上喷涂驱蚊液,花露水和香水等,让蜱虫找不到你的人肉味道。
专业除虫公司建议尽量避免在野外草丛里长时间坐卧。
要穿紧口、浅色、光滑的长袖衣服和裤子,尽量把露在外面的皮肤减少到最少。
浅色衣服容易发现蜱虫爬在上面。
蜱虫常会附着在人体的头皮、腰部、腋窝、腹股沟及脚踝下方等部位。
专业除虫公司提示在野外要及时查找上面这些地方,看看有没有蜱虫。
如果你养狗,你家狗狗又喜欢钻草丛中去,那么你要在它回家前检查它的全身,看看有没有蜱虫在爬。
有的话,就干掉它。
因为这些蜱虫如果还没有开始吸血,还是有可能从狗身上跳到你身上的哦。
专业除虫公司虫虫特攻队小编我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大家正确取出蜱虫,压制住目前流传在网上的各种不正确的取蜱虫方法。
蜱咬病真的那么可怕么,蜱是什么东西,以前好像没听说过,怎么防止被蜱咬,万一被蜱咬了可怎么办,怎么知道自己是否得病了呢,得了病会死么,是不是不应该去野外游玩了……
1、蜱是什么东西?
蜱是生活在草丛,灌木等处的一种深红色的样子和蜘蛛差不多的小虫子。
俗称壁虱、扁虱、草爬子、狗豆子。
蜱从卵孵化,然后发育成6条腿的幼虫,再发育成8条腿的若虫和成虫,每个阶段均需要吸血,对蜱而言寻找宿主吸血多次可能需要3年多才能完成整个生活过程,很多蜱因不能及时找到宿主而夭折。
蜱没有吸血时较小,如小米粒大小,吸血后会膨大,圆滚滚的看起来就像长着腿的葡萄干。
手指上的蜱,大小就是这个样子的
吸血后的蜱
2、蜱是新出现的物种么,为什么这几年突然出现了
不是,蜱在自然界中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可能比人类在地球上存在的时间都长,蜱多分布在丘陵和山区的树林、草地或灌木丛。
蜱可以感知动物的呼吸,身体气味、温度和湿度以及走路时的震动,蜱活动能力有限,不能飞和跳,只能在路边草尖及灌木枝叶的顶端等候“猎物”。
它用后面的腿将自己固定在草叶上,伸出前腿等着,当人或动物拂过时快速的勾住。
在某些蜱密度较高的地区,当地家畜的身上,特别是耳后多有一层蜱附着,令人作呕。
近几年,随着蜱传疾病监测的深入,蜱叮咬人引起了关注,好像是出现蜱增多了似的,当然也不排除随着环境的改善,蜱生活区域扩大并接近人类生活或劳作的区域,这一点尚未得到证实。
3、蜱吸血和蚊子一样么,叮咬后也会瘙痒么?
蜱叮咬人的习性和蚊不同,蜱吸血产生的刺激小,不容易让人觉察,吸血需要在身体上附着一段时间。
它要饱食一顿多数会超过48个小时,甚至需要几天时间。
它一般吸附在身体上不易被发现的位置,不容易找到。
蜱喜欢“细嚼慢咽”,吸血前准备活动就得几十分钟或几小时,一旦抓牢后咬破皮肤,将管状口器插入,它可以分泌粘液将自己牢牢粘住,管状口器上也有倒刺,有助于固定身体,同时还可以分泌带麻醉剂的唾液,动物和人就无法感觉到它的存在,接下来就是缓慢的吸血,可能会持续好几天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蜱分泌的分泌物中有病原,就可以造成动物和人的感染,当然动物血中的病菌也能进入蜱体内,在他下一次叮咬时传播给另外一个。
蜱叮咬后很多人都没有什么不适,很难被发现,好多人得了蜱传疾病都无法回忆起什么时候被蜱叮咬了。
当然少部分被蜱叮咬后有严重的过敏反应,但往往不会去怀疑是蜱叮咬引起的。
放大好多倍的蜱的“牙齿”,它就靠这个紧紧叮在人身体上
那如何防止被蜱叮咬呢
1、应避免在蜱滋生的环境坐卧停留,蜱一般生活在野外树林、草地中,一般在草尖及灌木枝叶的顶端等待宿主,在路上走时尽量在路中间,远离路边的野草灌木。
2、做好个人防护,专业的防护要做到“五紧”,将袖口、领口和裤脚等处扎紧,个人防护提倡穿长袖衣服;不要穿凉鞋,扎紧裤腿或把裤腿塞进袜子或鞋子里,在林中穿行应带帽子,以免蜱叮咬头部;
3、户外活动后要检查衣服上是否有蜱,浅色衣服有利于发现蜱。
4、野外活动后应检身体上是否有蜱附着,蜱叮咬人初期一般并
不传播疾病,这一点有利于蜱传疾病的预防,检查的重点部位为头皮、腰部、腋窝、腹股沟及脚踝下方等部位。
哎呀,我发现自己身上有蜱可怎么办呢
被蜱叮咬后也不用特别惊慌,自己完全可以处理,处理越快越好,不需要等待就诊,特别是为了就诊而无及时去除蜱。
用尖头镊子,镊子尖尽量靠近皮肤,然后紧紧夹住蜱头部或靠近头部的地方,缓慢用力,不要扭转或猛拉,不然蜱的头部就留着身体上了。
拔断了,肉里还有一块呢,这可怎么办
即使很有经验的人,也会出现把蜱头拔断留在肉里的情况,这时候也无需额外处理,可以试着用镊子看是否可以把头部拔出来,如果无法去除就留着,会随着皮肤的代谢而自己去除(蛮力去除增加皮肤的损伤,反而不利)。
蜱叮咬后皮肤可以用肥皂和温水清洗,同时洗手,如有条件,可以用酒精或碘酒消毒皮肤。
其他网络上介绍的方法均不建议使用,用酒精或其他刺激性药品,用点燃的香烟或火柴慢慢靠近蜱迫使它脱离,这些方法均不可取,会使蜱分泌更多的唾液,增加感染的几率,当然蛮力拍死更不恰当。
被蜱叮咬了很担心得病,可怎么办?
被蜱叮咬后得病的几率并不高,特别在北京地区,目前只发现了蜱携带莱姆病病原体,还有可能存在无形体,造成河南等地出现死亡病例的病毒尚没有发现,但如果蜱叮咬后(或在植被茂密的丘陵、山区活动后)1个月内出现如下症状应该及时就诊,并告知医生你的活动史或叮咬史:
1、发热,体温超过38℃。
特别是高热不退
2、出现头痛、疲劳、肌肉酸痛、或者出现关节痛
3、出现皮疹、特别是逐渐扩大的圆环状皮疹,如图,当然出现其他类型的皮疹也应该就诊
得了蜱咬病会死么
蜱咬病包括很多种类的疾病,最常见的是莱姆病,无形体,均有特效抗生素治疗,新型的病毒感染只要早期治疗治愈率也很高。
所以只要加强防护,及时就诊即可,无须过多的担心或为此影响野外活动的好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