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四下第四单元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16.00 KB
- 文档页数:15
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本单元围绕“田园生活”这一主题,编排了《古诗词三首》《乡下人家》《天窗》《三月桃花水》4篇课文。
文章语言优美,从不同角度描写了乡村的景色和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田园风光、乡村生活的赞美之情。
《古诗词三首》生动地再现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田园风光图;《乡下人家》描写了自然和谐、富有诗意的乡村生活;《天窗》描写了乡下屋顶上小小的天窗带给孩子们的美丽、神奇的想象;《三月桃花水》抒发了作者对桃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内容课时教学目标古诗词三首21.认识22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40个字,正确读写3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古诗词三首》。
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3.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4.积累优美的句段,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
5.自主阅读《三月桃花水》,感受春天的美景和勃勃生机。
乡下人家 2 天窗 2 三月桃花水 1 习作 21.转述时要注意人称的转换,弄清要点,不要遗漏主要信息。
2.把“我的乐园”介绍给同学,表达出自己快乐的感受。
1 古诗词三首教学目标1.认识“徐、篱”等6个生字,会写“宿、徐”等1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3.理解诗词大意,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2.理解诗词大意,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教学策略1.朗读入意境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先引导学生熟读诗词,再借助文字让学生想象诗中的画面,感受古诗词语言的魅力。
2.想象入情境在熟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再创设情境,引导想象,入情入境。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3课时第1课时《宿新市徐公店》课时目标1.认识“徐、篱、疏”3个生字,会写“宿、徐、篱、疏”4个字。
在中国的广袤土地上,依然有许多贫困的乡下家庭。
这些家庭的孩子们,在与城市孩子不同的环境中成长。
他们在没有华丽家居、高档玩具、流行服饰的情况下,依然享受和感受着生命的美好。
今天,我们就来谈谈乡下人家的孩子们。
乡下人家的孩子,与城市孩子不同,他们没有大型商场、游乐场、博物馆的陪伴。
他们的玩具往往是稻草人、泥巴山、田野里的五彩斑斓的昆虫和动物,他们的伙伴是自家的姐妹、兄弟以及周围的小伙伴,他们的娱乐是出门钓鱼、放风筝、玩耍和观察大自然。
但是,他们却享受着独特的生活体验和成长经历。
他们可以自由地奔跑,可以看着美丽的日落和日出,可以围绕着农忙与人们一起穿梭。
他们可以自由地玩耍,可以随便用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出各种玩具和游戏。
他们间的互动比城市孩子更加真诚和纯粹,他们不会因为家庭背景、权力地位、财富地位而相互距离。
他们从小就学会了如何自理和生活,他们每天过着朴实而充实的生活。
乡下人家的孩子们也存在着面临着学习的压力和困难。
相对于城市孩子,身处基础设施不完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乡村,他们更需要努力奋斗才能有出路。
但是他们也会有自己的优势。
由于没有太多诱人的消遣娱乐,他们会更加专注于学习,对于学习的意识和态度也更为认真。
同时,乡下人家的孩子们对于劳动和愛護家园的意识也更加深厚,他们会在生活中学习并成长。
乡下孩子虽然生活条件相对艰苦,但是他们拥有着真正丰富的生活、健康的心灵和快乐的童年。
他们与城市孩子不,但是他们一样是生命中最可爱最令人感动的一部分。
我们认为,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和重视他们的生活和成长,同时也希望他们能够在艰苦的环境中勇敢向前,拼搏出更好的明天。
最新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4单元《习作我的动物朋友》精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有条理地叙述自己的动物朋友。
2.在自由表达的过程中,提高表达能力和评价能力。
3.写出成功的感受,体验到交流、表达的快乐。
教学重点:1.能清楚、具体地写一篇以“我的动物朋友”为话题的习作。
教学难点:选材准确,能把动物朋友的特点写清楚,写具体。
教学用具: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在众多的动物中,你最喜欢哪一种动物,快说给你的同学听听吧!(引起学生对习作内容的兴趣)二、习作内容:我的动物朋友,向别人介绍你的动物朋友。
(板书:我的动物朋友)三、习作指导回顾本单元学过的课文,看看课文是如何介绍动物朋友的。
1.我们一起来看看《猫》一课是怎样介绍猫可爱的。
1>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2>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
3>它什么都怕,总想藏起来可是它又那么勇猛。
4>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
2.课文在写母鸡的时候:1>我一向讨厌母鸡(抑)2>我改变了心思。
(扬)赞扬母鸡是伟大的英雄。
3.在《白鹅》一文中,作者想要突出白鹅高傲的特点,分别从三个方面叫声、步态、吃相来具体表述。
4.每一类或每一只动物的外形都有自己的特点。
我们在介绍动物朋友时,要抓住动物的外貌特点。
(板书:外貌特点)钩鼻子长脖子小羊可爱极了。
一身雪白的羊毛,就好像冬天的雪落到了它身上,为它穿上了一件雪白的衣裳。
它的四条腿,总是矮矮地竖立在地上,就像4个小矮人把它的身子稳稳地顶在上边。
5.我们在介绍动物朋友时,还应该抓住动物的习性特点。
(板书:习性特点)选择动物生活习性中的一个方面或多个方面来写。
可以写进食、活动、休息等情况,要写具体,突出重点。
憨厚机灵贪睡看着小狗那狼吞虎咽的模样,真让人忍俊不禁。
两条前腿死死地抱住那块肉,生怕一不小心它就会溜走,半眯着眼,张着小嘴左一口右一口地啃,小小的牙齿与肉一下一下地摩擦出声响,喉咙里还哼哼地叫着,尾巴左一下右一下得意地摇着,好像在为自己助威呢!看它那傻傻的幸福模样,相信你见了也忍不住要笑。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单元备课(含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单元目标)第四单元单元概述本单元课文围绕“动物”这一主题,安排了三篇精读课文《猫》《母鸡》《白鹅》,一次作“我的动物朋友”,一个“语文园地”。
《猫》这篇课文细致、生动地描述了猫的性格古怪和满月小猫们的淘气可爱,全文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母鸡》描写了作者对母鸡的看法变化,表达了作者对母爱的赞颂之情。
《白鹅》向我们展现了一只高傲的白鹅形象,表达了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性格古怪的猫、慈爱尽职的母鸡、高傲的白鹅,无不形象鲜明,栩栩如生,可亲可爱。
研究本单元课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地朗读,体会不同动物的特点,感受动物的可爱,体会作者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喜爱之情的。
在学完课文后,引导学生写自己喜欢或熟悉的动物,要写出它的特点。
1.掌握本单元课文中的生字、生词。
2.学会默读课文,读出作者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3.体会作者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喜爱之情的。
4.体会课文语言的趣味。
5.引导学生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要写出它的特点。
重点默读课文,读出作者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难点体会作者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喜爱之情的。
《猫》2课时《母鸡》2课时《白鹅》2课时作2课时语文园地2课时13猫这是一篇需要精读的课文。
XXX通过对猫的古怪性格和满月小猫可爱特点的描写,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猫的喜爱之情。
作者在介绍猫的性格特点时,用平实、朴素无雕琢的语言将事实具体地写出,使猫的形象越来越丰满,性格越来越鲜明,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理解、分析课文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理清文章脉络,了解XXX是用什么写作方法来表现猫的性格特点的,体会XXX是如何表达对猫的喜爱之情的。
1.接纳多媒体创设情境法,展示不同形态的猫,激起学生研究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并辅以图文,反复朗读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2.经由过程读(范读、默读)开端感知课文内容;经由过程思,即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当真思考,使学生从深层次长进一步熟课文内容和写作方法;经由过程议,让学生进行信息反应和交流,检修读和思的效果;再经由过程反复朗读,进而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领会,到达体会作者感情的效果。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习作我的动物朋友》教案(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一. 教材分析《习作我的动物朋友》这篇作文是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写作练习。
这篇作文的要求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了解,写一篇关于他们喜欢的动物的作文。
教材中给出了动物朋友的选择范围,包括家禽、家畜、宠物等,同时要求学生要写出动物的外形、性格、习性等特点,并表达出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关于动物的课文,对动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可能对一些动物的外形、性格、习性等方面的知识了解不足,需要在写作过程中进行拓展。
此外,学生在写作方面可能存在以下问题:1.写作思路不清晰;2.写作内容不具体;3.写作语言表达不准确。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明确写作思路,提供具体的内容素材,帮助学生准确表达。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了解,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写出动物的外形、性格、习性等特点;2.培养学生热爱动物的情感;3.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使他们的写作思路更清晰,写作内容更具体,写作语言更准确。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写出动物的外形、性格、习性等特点;2.教学难点:学生写作思路的明确,写作内容的具体,写作语言的准确。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动物的特点,引导学生明确写作思路;2.示范法:教师示范写作,为学生提供写作榜样;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互相提供写作素材和建议;4.评价法:教师和学生互相评价,共同提高写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动物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2.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等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动物图片、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关注动物的外形、性格、习性等特点,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为写作做好准备。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篇关于动物的范文,让学生了解写作思路和内容方式。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语文教案5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语文教案1《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目标:1、研究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引导学生通过朗读、理解重点词句、展开想象、资料补充等多种阅读方法,揣摩人物内心世界,进而体会文章内容。
2、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祖国繁荣民族振兴而努力学习的志向。
3、厚积薄发,进行说话训练。
教学重难点:重点——运用多种阅读方法,体会人物思想感情,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
难点——了解当时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_导入,抓主线1、诗人流沙河曾说过:“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向黎明。
”少年周恩来从小立志——生齐读课题2、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5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研究下少年周恩来为什么立下这样的志向!3、指读课文,回答问题,师板书:中华不振。
二、精读课文,知因果(一)组内合作自学课文1、默读课文,思考你从哪里感受到中华不振的?(出示阅读方法:读书时要一想二画三批注)2、组内交流(二)研读课文全班交流(学生找到哪里,老师相机处理哪里)1、品读词句,初步感受中华不振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洋洋地站在一旁。
●通过哭诉着、得意洋洋的对比描写体会中华不振。
●从洋人欺侮__人后趾高气扬的神情中感受到了中华不振。
●从当时妇女的穿着“衣衫褴褛”体会__当时的落后、人民生活的困难,体会中华不振。
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__的巡警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
谁知__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
●通过“不但不……反而……”这组词语体会__巡警仗势欺人、欺压百姓,对__人的生命漠不关心,感受中华不振。
●体会这是在__的地盘上,国人当时得不到最起码的公道,没有地方说理、没有地方申诉,感受中华不振。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单元教材分析教学计划单元教材分析教师!我专注制作了每一课,敬请各位同仁斧正、自由编辑使用!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工作计划及教学进度一、班级情况分析我班共有学生53人,其中男生26人,女生27人,男生基本大胆粗犷,女生斯文细心。
学生学习态度不是很好,他们字迹有些潦草,上课时不善于倾听别人的观点和意见,对最基础的知识点不放在眼里,协作精神差,成绩不够理想。
现在语文成绩达到优秀的有7人,还是有进步的。
大部分学生经过近四年的学习,在识字写字、习作、口语交际等方面比以前都有了很大提高,学习习惯有了好转,并且掌握了一些学习的方法,表现令人满意。
但部分学生不爱学习,学习基础差,学习习惯亟待加强,成绩有待提高。
本学期教学,应在让每个孩子都进步的基础上,继续多关注后进生的学习。
二、本册教材简析(一)教材的基本结构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下册教材是从2020年春正式试行,本册教材分组编排。
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八个专题。
依次是:乡村生活、科技成就、轻叩诗歌的大门、作家笔下的动物、走遍千山万水、学习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伟大的人物品格、奇妙的童话。
全册共有课文27篇,其中精读课文20篇,略读课文7篇。
每组教材包括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和语文园地五大部分。
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和学习重点。
课例由2——4篇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2~3篇,略读课文1~2篇。
在部分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
语文园地由3——5个栏目组成。
其中3个是固定栏目:“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
另有“快乐读书吧”在第二单元安排了1次,本册教材向学生推荐的书是苏联作家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也推荐了中国的《十万个为什么》等优秀的科普作品。
“书写提示”在第四和第八单元各一次,“识字加油站”分别在第二、三、四、七单元各安排了一次,全册共安排了4次。
要求认识250个字,会写250个字。
2022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022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学习目标:1、认识课文生字。
2、了解故事内容,体会做人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的道理。
3、学习作者叙述清楚、有条理的表达方式。
4、学习独立阅读课文,培养自学能力。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从感人的故事中,感受父亲为人和做事的真诚,学习叙事清楚有条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一、交流谈话,激趣导入我们班的绝大多数同学都吃过冰糖葫芦吧,回忆一个你所吃过的糖葫芦的模样,好吗?在解放前的天津,有一位卖糖葫芦的人,他的糖葫芦做得非常漂亮,味道特棒,在天津很有名气,想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万年牢》的作者的父亲。
预习探究合作交流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读通课文,读准生字。
2、检查词语:走街串巷、掉皮损伤、晾晒、火候、竹签、耽误、甩糖风、掺假、赚钱(认读,并结合句子理解词义)。
三、围绕提示,深入探究1、自学课文,边读边思考问题:(1)课文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讲了几件事?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亲做事认真、实在?(3)课文题目“万年牢”在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几次之间有什么联系?有什么深刻含义?※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有关语段读一读,做上记号。
2、小组合作研讨。
3、班内汇报交流。
4、重点指导理解问题(3):※第一处的万年牢指的是什么?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
出示句子:“我的糖葫芦糖蘸得均匀,越薄越见功夫,吃一口让人叫好,蘸出的糖葫芦不怕冷不怕热不怕潮,这叫万年牢。
”A、为什么叫万年牢?(板书:糖葫芦――万年牢)B、这种糖葫芦,父亲是怎么做出来的?(读第二自然段,体会父亲十分讲究选料;读第三、四自然段,体会父亲在制作糖葫芦中对蘸糖、甩糖风等每一个环节都一丝不苟)C、小结:正是因为父亲做糖葫芦认真仔细,所以他的糖葫芦才能经久不衰。
※第二处的万年牢指什么?小组讨论。
出示句子:“公平买卖走正道,顾客点头说声好,回头再来这是宝,做生意讲实在是万年牢。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短文内容,掌握故事主要情节;2.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故事中发生的事件;3.能够根据故事内容进行创作。
二、教学重点1.理解故事主要情节;2.进行归纳总结。
三、教学难点1.进行创作。
四、教学准备1.教材:《语文园地四》教材;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教案。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利用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点,导入新课内容。
2. 学习新课•讲解故事内容,让学生认真听讲,掌握故事主要情节。
3. 活动设计•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故事中的核心事件,并向全班展示。
4.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讨论故事中人物的性格和行为,引出相关的思考。
5. 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故事中的事件。
第二课时1. 复习•让学生互相交流作业内容,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2. 学习新课•引导学生根据故事内容进行创作,可以是故事的续篇或变体。
3. 活动设计•分组进行创作比赛,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展示自己的创意。
4. 课堂讨论•每组向全班介绍他们的作品,进行评价和讨论,分享创作心得。
六、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不仅掌握了故事的主要内容,还进行了创作,锻炼了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继续发挥自己的特长,认真学习,不断进步。
七、作业布置1.完成故事描述作业;2.根据故事内容进行创作,并在下节课展示。
以上就是本次教案的内容,希望学生们认真学习,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白鹅》词句解析一、对句子的理解1.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
“高傲”是指极其骄傲,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别人。
这句话是文章的中心句,起到统领全文的作用,集中概括了鹅高傲的具体表现。
同时,它也是过渡句,不仅承接了上文“好一个高傲的动物”,还引起了下文“鹅的叫声……”,使文章表达自然,条理清楚。
2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
“从容”中的“从”读cóng,不读cōng,“从容”是不慌不忙、镇静、沉着的意思;“大模大样”中的“模”读mú,“大模大样”用来形容傲慢、满不在乎的样子;“颇像”就是很像;“净角”中的“角”读jué,是角色的意思,“净角”是一种戏曲角色,通称花脸,扮演性格刚烈或粗暴的人物。
作者用“京剧里的净角出场”来比喻鹅的步调,不仅形象地写出了鹅步调的从容,更显出了鹅的步伐中透出的不可一世的傲慢。
3譬如吃了一口饭,倘若水盆放在远处,它一定从容不迫地大踏步走上前去,饮一口水,再大踏步走去吃泥、吃草。
“譬如”是比如的意思;“倘若”是假如的意思;“从容不迫”是指非常镇静、不慌不忙的样子。
在这一段的前一部分,作者对鹅怎样吃饭进行了充分的描写:先写鹅需要三样东西下饭,“一样是水,一样是泥,一样是草”;然后举例说,“先吃一口冷饭,再喝一口水,然后再到别处去吃一口泥和草”;再用“譬如……”这句话举例,不厌其烦地描写鹅的吃相,作者就是想突出鹅吃相的可笑,可笑在必须有三样东西下饭,可笑在一丝不苟的吃法,可笑在循规蹈矩、不会变通的做法。
这是下文提到的鹅吃饭时“必须有一个人在旁侍候”的原因,鹅的高傲也就在这其中体现出来了。
4.这样从容不迫地吃饭,必须有一个人在旁侍候,像饭馆里的堂倌一样。
“侍候”是指在别人身边供使唤,照料别人的饮食起居;“堂倌”在旧时用于称呼饭馆、茶馆或酒店里的招待人员。
堂倌在过去地位低下,作者这样比方,是有意降低自己的地位,显示鹅的尊贵。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1、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认识“徐、篱”等6个生字,会写“宿、徐”等1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3.结合注释,理解诗词大意,抓关键语句,想象诗词描绘的画面,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以前我们学过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哪位同学能来背一背?(《春晓》《咏柳》……)2.引出诗题:这些古诗都写了春天的景致,接下来让我们再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板书诗题,齐读诗题。
读写“宿”字。
“宿”书写时宝盖头不能写得太宽,适当提醒。
)3.解释诗题:根据诗题,你觉得作者在哪里住宿?(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点拨:新市,地名,在今湖南攸县北;徐公店,是姓徐的人开的店。
诗题意思:在新市姓徐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
)再齐读诗题。
4.导入新课: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诗人杨万里。
因为他长期居住在乡村,对乡村的田园生活十分熟悉,所以,描写的乡村自然风光也特别有趣。
你想知道这是怎样有趣的一首诗吗?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自主交流:小组内交流你觉得这首诗中应该提醒大家注意的字音,互相学习。
在相应的字下面做上记号(加点),朗读时注意。
3.朗读节奏。
(出示朗读的节奏)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4.自主练习:这次你一定能更有节奏地朗读好这首诗了,赶紧自己试试吧。
5.多种形式朗读整首诗:指名读、同桌读、小组比赛读、集体读。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读着读着,老师仿佛看到了一幅美丽的春天画面,让我也来读一读,好吗?三、再读课文,品读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说说老师读得好在哪里。
(朗读时注意前两句语调平稳、柔和一些,渲染一种宁静、柔美的乡村环境氛围;第三句用欢快、跳跃的节奏,表现儿童追逐黄蝴蝶时的喜悦心情;第四句“无处寻”读得慢而稳一点,表现出失望的心情和深远的意境。
⼈教版⼩学四年级语⽂下册第四单元《⼝语交际四》教案《⼝语交际四》教案教学⽬标:1、在交际互动中学⽣能⽤普通话清楚、有条理地讲述⼀两则新闻或新鲜事。
认真倾听并思考别⼈的发⾔,随机提出问题,合理应对,态度⼤⽅,有礼貌。
2、创设情境激发学⽣交流的兴趣与愿望,培养学⽣介绍新闻和评价新闻的能⼒,努⼒表达⾃⼰的见解。
教学重点:引导学⽣把新闻或新鲜事讲述得有条理。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交际内容、情境,培养学⽣的认识、评价能⼒和交际应变能⼒。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打开话题,激趣导⼊师:同学们,我们⽣活在现代这个信息社会⾥,⽣活产⽣新闻,新闻充实⽣活。
时时处处我们都能感受到新闻的存在。
你们平时都是通过什么⽅式来了解新闻的?⽣:我是通过看电视⾥的新闻节⽬来了解新闻的。
师:嗯,收看新闻节⽬是个好习惯。
⽣:我经常和爸爸⼀起看报纸,了解新闻。
师:喜欢读报纸值得⼤家学习。
⽣:我平时喜欢上⽹浏览新闻,了解国家⼤事。
⽣:我了解的新闻⼤多是从⼤⼈们那⾥听来的,⽐如说爷爷、爸爸。
师:你真是个细⼼的孩⼦。
师:听⼴播、看电视、读报纸、上⽹,这些⽅便、快捷的途径,让我们随时都能了解到国内外的新闻,让地球变得越来越⼩,作为“地球村”的村民,我们应该关注国内外发⽣的事情。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召开⼀次新闻发布会吧!⼆、创设情境,明确⽅法师:最近,我们学校的⼴播站准备招聘⼀批新闻播报员。
新闻播报员,就是把⼩记者采访到的最近发⽣的新鲜事写成的新闻,通过⼴播、电视向⼤家宣传。
(出⽰招聘公告。
)招聘公告校园⼴播站诚招新闻播报员若⼲名。
要求:热爱新闻播报;灵活、机智、知识丰富、⼝才突出并有强烈求知欲。
师:看了这则公告,同学们有什么想说想问的吗?⽣:⽼师,怎样才能当个合格的新闻播报员呢?⽣:当新闻播报员应该做到哪些事呢?⽣:⽼师,做个优秀的新闻播报员应该注意什么呢?师:⼤家问得好,下⾯我们来观看⼀段中央电视台少⼉频道的新闻播报视频。
(播放视频。
)师:现在你能说说当新闻播报员应该做到什么吗?⽣:⾸先要做到声⾳洪亮,表情⾃然,仪态⼤⽅。
统编教材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4单元教案单元1 教案课程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章主旨。
2.能流畅朗读课文,发音准确。
3.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能正确使用。
4.能理解课文意思,并能简单进行简单的分析。
课程内容1.课文《狐狸打翻的痰盂》。
2.生字课文中部分生字:痰盂、狡猾、精明。
3.课文内容讨论。
教学步骤1.复习上节课内容。
2.师生共读课文《狐狸打翻的痰盂》。
3.老师讲解课文内容,解释生字词语。
4.学生展示自己理解的部分,进行课文内容讨论。
5.做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单元2 教案课程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能进行基本分析。
2.掌握课文中难点,进行理解和运用。
3.能熟练朗读课文,发音准确。
4.进行课文的背诵。
课程内容1.课文《小草》。
2.对课文中生字的学习。
3.课文内容概述。
教学步骤1.背诵上节课课文。
2.师生共读课文《小草》。
3.分组讨论课文中的语段理解和感悟。
4.写下自己的理解部分。
5.老师点评学生的表现,指导学生如何更好地理解和分析课文。
单元3 教案课程目标1.理解和感悟课文故事情节,增进对文学的理解与欣赏。
2.识字粤课文中的生字,掌握用法。
3.提高学生的朗读表达能力。
4.进一步拓展课文内容,进行有关课文的背景知识了解。
课程内容1.课文《小喇叭》。
2.生字的学习,重点生字:喇叭、喊叫、陶醉。
3.课文内容深入讨论。
教学步骤1.复习上节课内容。
2.师生共读课文《小喇叭》。
3.分组展示课文内容的理解,进行情感诉求的分析。
4.生字学习,学生进行造句练习。
5.老师进行课文讲解和内容递进讨论。
单元4 教案课程目标1.小结课前三单元课文重点,理解和融会贯通。
2.识字粤四三单元中的重点生字,加深体验。
3.进一步熟练课文朗读,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进行课文的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课程内容1.课文《小麦苗》。
2.生字词学习,重点生字:麦苗、茁壮。
3.情节分析和课文内容梳理。
教学步骤1.复习前三单元课文。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的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三篇文章:《小英雄雨来》、《尊严》和《乌鸦喝水》。
本单元的文章具有较强的故事性和趣味性,旨在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让学生在阅读中培养语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同时,本单元的写作要求是学生能写简单的读后感,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故事性的文章有较高的兴趣。
但同时,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能会对一些生字词、复杂句子和表达方式产生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会课文中的一些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环节,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敬英雄的品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学会课文中的一些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培养学生写读后感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环境中感受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写作指导法:教师引导学生从阅读中获取灵感,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课文内容,了解学生学情,设计教学活动和作业。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阅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意。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讲述一个与课文相关的小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学生活动:1.学生自由读篇章页内容谈体会。
2.生交流课前查找的资料3.齐读课题两遍 1.《猫》4.生自由读课文。
5.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出文中的生字新词。
读完后四人小组内交流反馈字词预习情况。
5.①用“屏、折”2个字的不同读音组词。
(出示课件,师指名读后生齐读)注意读句子时要读出你的感受。
(出示课件)师指名描述第二幅图中猫的形象。
(板书:贪玩)6.师:猫真贪玩,居然出走一天一夜也不肯回来。
谁来读一读这一句?(师指名读)(出示课件)师指名描述第三幅图中猫的形象。
(板书:尽职)师:猫多么尽职啊!这段话中哪些词语让你最有感触呢?认真地读一读。
7.结合关键词,感受“更可爱”子,将猫的古怪性格描写得淋漓尽致。
这哪里是一只猫啊,这分明就是一个无拘无束的孩子啊!6.学生比较朗读,体会两种句式语气的不同。
7.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先照课文讲,然后补充自己所观察到的,说出小猫的天真可爱。
(根据出示一组小猫各具情态的图片读。
)活动意图:此板块抓住中心词“古怪”指导学生品读课文。
教学过程中,一步步地将“古怪”这样抽象的词语具体化,让学生感受到“古怪”一词运用得如此恰当。
5.作业设计:必做:完成本课练习册相应内容选做:小练笔6.板书设计:13.猫野地里到处生长,后引申为有毒的物质。
b.用加一加的方法识字:讨=讠+寸;忠=中+心;掘=扌+屈;歪=不+正。
c.换偏旁识字:厌—伏。
④指导书写。
孵:笔画较多,视频出示书写笔顺,生边看边书空。
戒:“戈”从上、右包围“”,不要漏写一撇。
活动意图:整体感知,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学习课文之前,让学生充分自读课文,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会抓住主线,理清文章思路,为品读文本做好铺垫。
1.作业设计:必做:自己喜欢的词语,并选择其中两个造句。
选做:初步了解母鸡的习性。
2.板书设计: 14.母鸡6.板书设计14.母鸡6.板书设计:15.白鹅授课时间:课型:新授课时:第一课时6.板书设计:开头:先概括地介绍一下所写的小动物的名称,也可抒情或直接点题。
2024年人教版四年级语文电子版教案下册6篇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篇一一、教材整体介绍今天向大家介绍第八册教材的内容和使用建议,第八册是中年段的学习内容之一,共有12个单元,单元主题鲜明,具有时代特色,颇具育人的针对性。
”1、教材的阅读量每个主体单元大致有2至3篇主体课文,共计28篇,语文天地中有近20篇的拓展课文,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阅读材料,体现了本套教材注重阅读积累、扩大阅读量的编写思想。
同时为教师使用教材给出了弹性的空间。
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水平灵活调整课文。
2、选文的质量(1)单元主题的选择趋于理性认识与思考的引导。
如,《规则》、《回归》、《快与慢》引发学生对自然规律,对社会现象,对国家荣辱,对人生的价值,对时间的把握等产生思考。
(2)不同文体的文章,都在丰富情感的基础上更突出了人生价值的引导。
如,《乡村大道》描绘了乡村大道独特的风景,歌颂了劳动人民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钓鱼的启示》《《挑山工》等记叙文,在叙事的基础上突出了人性光辉的闪耀,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形成独特的视角,产生上进的力量。
3、语文天地语文天地仍分为日积月累、开卷有益、畅所欲言、初显身手、笔下生花五部分。
与主体课文融为一体,既是主体课文的延展和深化,又是主体课文学习的一部分,应将语文天地中的内容结合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与主体课文的学习有机融合在一起。
金钥匙系列的编排是本套教材的很重要的特点,一般是从激发兴趣、养成习惯、教给方法这三方面给以指导。
因为到了四年级,阅读和写4、特殊的位置本套教材从整体进行规划,第一、二、三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整体。
是一、二、三年级重在积累,五、六年级重在提高、综合、整合、运用。
在第7、8册教材的学习中,就要在识字、学词、练句、阅读、习作等诸方面形成一些东西,有一个收束的问题,由现象逐步形成一些规律,由感性形成一定的理性,由放到收,将一些散的东西进行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