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生长图
- 格式:doc
- 大小:647.00 KB
- 文档页数:6
我国主要农产品的地理分布农业是人类利用植物或动物生长、繁殖机能,通过人工培育,获得食物、工业原料和其他农副产品,以解决人们吃、穿、用等基本生活资料的生产部门。
它既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首要条件,又是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一般来说,农业单指种植业(或耕作业),全面而言,则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副业和渔业。
一、粮食作物中国立国几千年来的一条根本治国经验是:“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有粮则安,无粮则乱”。
对于人口众多的中国来说,解决粮食问题,始终是国家的重要问题。
目前,我国粮食生产的主要问题是:粮食生产不稳定,年际变化大;各地粮食生产不平衡,中低产面积广,问题较多;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低,劳动生产率低,商品率低。
因此,我国粮食生产丝毫不能放松,必须抓得狠、抓得紧。
充分调动广大粮农的积极性,在国家大政方针指引下,因地制宜,合理安排种植业生产结构,广泛应用新的科学技术,改善粮食生产投资环境,增加投入,是粮食增产的基本途径。
粮食生产在我国农业中一直占重要地位。
我国粮食作物构成比较复杂,而且地域不同种类也有异,但主要作物仍然大体类似,有稻谷、小麦、玉米、高粱、谷子和薯类。
(一) 主要粮食作物的生产与分布1.稻谷稻谷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我国种植稻谷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世界上产稻谷最多的国家。
稻谷在全国粮食生产和人民生活消费中均占第一位。
稻谷按其对土壤、水分的适应性大小,可分为旱稻和水稻两类,我国主要是水稻,旱稻种植极少。
水稻按其品种不同,可分为籼稻、粳稻和糯稻;按其成熟期可分为早稻、中稻和晚稻。
水稻在我国分布很广,除了个别高寒或干旱地区以外,从北纬18.5°的海南岛到北纬52°的黑龙江呼玛县,从东部的台湾到西部的新疆都有分布。
水稻的分布广而不均,南方多而集中,北方少而分散。
大致分为两大产区,见图5-1。
图5-1 中国水稻分布示意图(1)南方稻谷集中产区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广大地区,水稻面积占全国的95%左右。
棉花调查株式图(细绒棉)单位:二连地号:222-1 品种:414良种记录人:王友军调查时间:2010.9.27中行77 ○○××○×7264 ××××○5649 ○××○3932 ⊕⊕2620 ⊕○○⊕16果枝高度13 ⊕始节6○○7469 ○○×××6152 ○○×○×4535 ○○×⊕2822 ⊕××17果枝高度13 ⊕始节670 ○×○×○×6455 ○×○○××4739 ○××○3124 ○×○⊕18果枝高度15 ×○始节7○×6458 ○○××××4842 Φ○×○3224 ○××○1915 ⊕○⊕⊕12果枝高度10 ⊕始节5×○6659 ××××5144 ×○×○3624 ⊕×××⊕19果枝高度16 ⊕○×始节7边行69 ○○××○○6557 ○×××○○5940 ×○○×○3126 ○××⊕19果枝高度16 ○○始节573 ×××Φ6759 ○×××Φ5042 ×××○3327 ⊕○⊕20果枝高度16 ⊕始节7×○○7468 ○○×××○5951 ○○××○○4232 ○○××○24果枝高度18 ⊕○始节7×××6862 ○○××○×5547 ○○×××○3933 ○×○×⊕2721 ○○××⊕⊕18果枝高度14 ⊕○始节7×○7265 Φ×××5648 ○××4233 ○××⊕27果枝高度20 ⊕○始节7记录符号:吐絮为⊕,成铃○,小铃为△,脱落为×,蛀铃为Φ棉花田间调查表调查时间:调查人:单位:地号:品种:播期:前作:株行配置:亩理论株数:平均行距:打顶时间:冬灌时间、灌量:春灌时间、灌量:0.01亩样点长:0.01亩株数:0.01亩铃数:基肥肥料种类数量(公斤/亩)纯量含量(%)纯N量(公斤)纯P2O5量(公斤)纯K2O量(公斤)备注合计滴水、施肥时间肥料种类数量(公斤/亩)纯量含量(%)纯N量(公斤)纯P2O5量(公斤)纯K2O量(公斤)滴水量(方)合计化调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第六次备注化调时间缩节胺用量(克/亩)。
棉花病虫草害实用原色图谱病害/虫害名称:棉立枯病分布与为害:棉立枯病俗称烂根病、黑根病,全国各棉区均有发生,以黄河流域棉区发生较重。
由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solani KUhn)引起,以为害棉苗为主,可造成缺苗断垄。
除为害棉花外,还为害大豆、花生、烟草、茄症状/形态特征:棉苗受害后,在近地面的茎基部产生黄褐色病斑,后变成黑褐色,并逐渐凹陷腐烂,严重时病部变细,病苗枯死或萎倒。
子叶受害后形成不规则形黄褐色病斑,以后病部破烂脱落成穿孔状。
成株期受害后,叶上产生褐色斑点,后脱落穿孔。
多雨年份茎受害后,在茎基部形成黑褐色病斑,表皮腐烂后,露出条条木质纤维,严重的茎折断而死,茎的发病部位有时形成瘤状肿起。
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体或菌核在土壤中或病残体上越冬,第二年可直接侵入幼茎为害棉苗。
棉苗子叶期最易感病。
棉苗出土的一个月内,如果土壤温度持续在15℃左右,甚至有寒流降温或阴湿多雨,立枯病就会严g重发生,造成大片死苗。
若收花前期低温多雨,棉铃受害,病菌还可侵入种子内部,成为下一年的初次侵染来源。
一般排水不良、地势低洼以及上质粘重的棉田发病较重。
防治方法:1.农业措施(1)合理轮作:与禾本科作物:轮作2~3年以上。
(2)合理施肥:精细整地,增施腐熟有机肥或5406菌肥。
(3)提高播种质量:春棉以5厘米深士温达14℃时为适宜播期,一般播种4~5厘米深为宜。
(4)加强苗期管理:适当早间苗、勤中耕,降低土壤湿度,提高上温,培育壮苗。
2.药剂拌种精选种子,用种子重量0.5~0.8%的50%多菌灵,或种子重量0.6%的50%甲基托布津,或种子重量1%的40%五氯硝基苯,或种子重量0.5%的50%退菌特拌种。
也可用种子重量0.5%的五氯硝基苯十福美双(或炭疽福美)拌种。
[图1]棉立枯病苗期症状[图2]棉立枯病病茎(白色部分为病菌的气生菌丝[图3]棉花茎基缢缩状[图4]棉立枯病病菌1.菌丝体2.担子及担孢子病害/虫害名称:棉炭疽病分布与为害:全国各棉区均有分布,由普通炭疽菌(Collectotrichum gossypii Southw)引起。
实验八植物根、茎的形态及内部结构观察根尖及根的初生、次生构造【实验目的】了解根尖各部分及根的初生、次生结构。
【实验材料】油菜和小麦种子萌发的幼根、棉花幼根横切、水稻幼根横切,棉花次生根横切片。
【实验用具】显微镜、放大镜、刀片、镊子、解剖针、载玻片、盖玻片、滴管、培养皿及碘液等。
【实验内容】(一)根尖的区分(图8-1)取油菜根尖,放在载玻片上,滴上清水后,用放大镜观察,注意根上长有许多白色根毛的部分是根毛区,其下白色部分是伸长区,再下是略带淡黄色的生长点及根冠部分,然后用另一载玻片盖在根尖上,加适当的压力,把根尖压扁,取去上面的载玻片,滴上碘液,盖上盖玻片,放在低倍镜下观察,可见根冠细胞为椭园形,排列疏松,靠近生长点的因含淀粉粒被染成兰色,生长点细胞着色较深,细胞形小、核大、壁薄、质浓,排列紧密。
伸长区着色较浅,细胞显著伸长,成长方形,并出现液泡,开始分化,根毛区的表皮细胞向外突出,形成许多小根毛,并能吸收土壤中的水分,无机盐等(称为吸收组织)。
用高倍镜观察根毛,可见根毛细胞壁薄、胞质少、液泡大。
有时在根毛尖端还可见到细胞核。
(二)观察棉花幼根横切片(图8-2)取棉花幼根横切片置低倍镜下观察。
找到材料后,用高倍镜仔细观察下列各部分:1.表皮最外面一层细胞,排列比较整齐,而且有的表皮细胞具有一条向外伸展的根毛。
2.皮层表皮以内的许多层薄壁细胞,排列比较疏松,即是皮层。
皮层最内一层排列紧密整齐,称内皮层,在横切面上为一圈,其半径壁上可见木栓化增厚的部分为卡氏点,常被染成红色。
图8-2 根的初生构造A.外方组织B.维管柱1.表皮2.皮层3.内皮层4.中柱鞘5.原生木质部6.后生木质部7.韧皮部3.维管柱位于皮层以内,可分为:(1)中柱鞘:由1-2层薄壁细胞构成,位于内皮层以内。
(2)初生维管组织:位于中柱鞘内,由木质部和韧皮部组成。
初生木质部呈放射状,有四条染成红色的放射棱,靠近外面的导管口径较小,是原生木质部,靠近里面的口径较大,是后生木质部。
天然纤维素纤维1 原棉2 麻纤维内容提要:天然纤维素纤维(棉、麻)的分类;形态结构特征;主要性能的概念、指标,检验方法。
重点难点:重点的形态结构和指标。
指标体系及表述是难点。
解决方法:建立清晰的概念,讲课速度放慢一些,对在后面章节还会出现的长度、细度、强度等的概念和指标可采用螺旋上升的方法教学。
成熟度要讲透。
——天然生成,以纤维素为主要组织物质的纤维。
——也叫植物纤维,本章主要介绍棉、麻两大类。
第一节原棉原棉——供纺织厂作纺纱原料等用的皮棉。
皮棉——籽棉经轧棉机加工,除去棉籽所得的纤维。
籽棉——从棉铃中拾取的带籽的棉瓣。
衣分(率)——皮棉重量占籽棉重量的百分率。
剥桃棉——从非自然开裂的棉铃中剥取的棉花。
棉花——棉植物种子上的纤维,籽棉和皮棉的统称。
(有时亦做为棉植物,棉植物开的花的名称)一、原棉的种类棉花在植物学上为: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锦葵目,锦葵科,棉属。
棉属植物很多,但在纺织上有经济价值的裁培种目前只有四种。
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多年生木本植物的木棉,目前主要用作纺织填料,救生圈、衣类的浮力材料。
(一)按棉花的品种分1、亚洲棉(亦叫中棉):是中国利用较早的天然纤维之一,已有2000多年,因纤维粗而短,又称粗绒棉,为一年生草本植物。
种植面积很少,基本作为种子源保留。
2、非洲棉(草棉):也是粗绒棉,主体长度16~25mm,平均宽度20~25mm,细度0.25~0.4tex。
3、陆地棉:纤维长而细,又称细绒棉,它产量较高,纤维长,品质好,是世界上的主要裁培种,我国的种植量占棉田总面积的95%。
主体长度23~33mm,平均宽度18~20μm,细度0.15~0.2tex。
4、海岛棉:纤维特别细长,又称长绒棉。
是棉纤维中品质最好的,可纺很细的纱,生产高档织物或特种工业用纱。
为世界次要裁培种,主体长度30~60mm,平均宽度14~17μm,细度0.12~0.14tex。
(二)按棉花的初步加工分1、皮辊棉:用皮辊式轧棉机加工的皮棉。
棉花的主要植物学形态特征观察及四个栽培棉种的识别一、目的熟悉棉花的主要植物学形态特征,了解不同栽培棉种的主要区别。
二、内容说明(一) 陆地棉的主要植物学形态特征1、根:棉花根系为直根系,呈倒圆锥形。
棉花根系为直根系直播棉花的主根上粗下细,主根入土深度因品种主根入土深度因品种、土壤质地、结构、土层厚薄和水分状况等环境条件不同而差异很大在适宜的条件下,主根土层厚薄和水分状况等环境条件不同而差异很大。
在适宜的条件下入土深可达2m 以上。
营养钵育苗移栽的棉苗营养钵育苗移栽的棉苗,主根被折断,以侧根、支根为其主要根群支根为其主要根群。
通常主根在离表土以下几厘米处长出第一次侧根,通常主根在离表土以下几厘米处长出第一次侧根其上又可发生第二次侧根这样经过其上又可发生第二次侧根,几次分枝,形成密集的根系网形成密集的根系网,侧根大部分分布在耕作层,耕作层深厚时,,侧根数量就多,分布范围也广。
在各级侧根幼嫩尖端部分着生根毛在各级侧根幼嫩尖端部分着生根毛,形成根毛区。
2、茎和分枝(1) 茎:棉花的主茎由顶芽分化生长而成棉花的主茎由顶芽分化生长而成,茎上有节和节间,每节着生一片真叶每节着生一片真叶。
棉株高度由胚轴和主茎各节间伸长的总和来决定。
棉株高度由胚轴和主茎各节间伸长的总和来决定幼茎呈绿色,随着日光照射和各部位老熟程度的不同,较老部位皮层细胞中花较老部位皮层细胞中花青素增加,茎秆逐渐变为上绿下红茎秆逐渐变为上绿下红,直至全部呈紫红或棕褐色,但有的品种茎色一直青绿但有的品种茎色一直青绿。
棉花的株高、茎的粗细、茎的颜色茎的颜色,易受生态条件和栽培措施的影响。
茎上散布着黑色或深棕色的小斑点茎上散布着黑色或深棕色的小斑点,称为油腺。
无棉毒素品种的茎叶无棉毒素品种的茎叶上均无油腺。
陆地棉幼嫩茎枝上大多着生有茸毛老熟部位因逐渐脱落而稀疏。
不同棉种之陆地棉幼嫩茎枝上大多着生有茸毛,老熟部位因逐渐脱落而稀疏间,茸毛的多少有明显差异茸毛的多少有明显差异,通常陆地棉茸毛较多,海岛棉几乎没有茸毛。
棉花cotton简称棉。
锦葵科棉属GossypiumL.,是唯一由种子生产纤维的农作物。
棉纤维是纺织工业的主要原料; 棉子含油分、蛋白质,是食品工业的原料; 棉短绒也是化学工业和国防工业的重要物资。
棉属中包括许多棉种,其中有4个栽培种:草棉、亚洲棉、陆地棉和海岛棉。
栽培最广泛的是陆地棉,其产量约占世界棉花总产量的90%;海岛棉约占5~8%;亚洲棉约占2~5%; 草棉已很少栽培。
形态特征棉花为根深、叶茂、分枝多、开花期长的大株作物。
根直根系; 主根深达2米左右,加上侧根和众多的根毛组成发达的圆锥根系。
在苗期和蕾期,主根的生长速度显著超过茎秆生长,且侧根和根毛的再生力很强,是根系吸收能力最盛时期。
花铃期以后,根系生长减慢,主侧根逐渐停止生长和延伸。
茎主茎直立,茎色因表皮细胞内花青素的形成,将随棉株生长的老化而由绿色转为紫红色。
主茎在初花期前后7天左右,生长最快,到成熟时可高达1~1.5米。
主茎上叶腋间可分化出叶枝和果枝。
叶枝,又称营养枝或木枝,多生长在主茎下部,一般有2~4个,斜直向上生长,不直接着生蕾铃。
果枝生长在主茎中、上部的节位上,随着它的混合芽分化向外伸展,长出许多果节,每节花芽均能形成蕾铃(图6)。
棉株成熟时一般有10~16个果枝。
根据果枝的长短和分布,株形可分为塔形、筒形和倒塔形。
叶棉子发芽后平展出两片肾形的叶片,称为子叶,主要是储藏养料,也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供幼苗生长。
在子叶以上各节及分枝上着生的叶片,称为真叶。
棉花叶形多呈掌状分裂,一般有3~5个裂片,裂口深浅和裂片宽窄因棉种和品种不同而异。
一般陆地棉的叶片裂刻较浅,海岛棉的叶片裂刻较深。
如叶片裂刻深度接近叶柄; 裂片狭窄形似鸡爪的,称为鸡脚叶; 形似柳叶的,称为超鸡脚叶(图7)。
在叶片和叶柄连接处为中脉与几条侧脉的汇集点,称为叶枕,或称叶基点。
因该处薄壁细胞可因光照强弱不同而发生相应的变化,致使叶片能作向日性的转动。
这种感光反应,亚洲棉一般比陆地棉更敏感。
棉花的秘密(大班)作者:***来源:《幼儿教育·教育教学版》2021年第09期设计思路:大自然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春种、夏长、秋收、冬藏,每个季节都充满着能供幼儿探究的秘密。
从夏季到秋季,幼儿园的每个角落都发生着奇妙的变化,处处蕴含着教育契机。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
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好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随着年龄的增长,大班幼儿已经不再满足于“是什么”等表面知识,他们更好奇“为什么”等探究性问题。
为了满足幼儿对棉花生长过程的探究兴趣,我们为幼儿提供了探索棉花生长过程的机会,帮助幼儿拓展认知经验,初步了解棉花这一农作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萌发幼儿热爱秋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目标:1.初步了解棉花的外形特征及内部结构,知道棉花是秋天的农作物,在人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用处。
2.尝试运用观察、实际操作、记录等方式,让多种感官参与探究棉花的秘密,提高自主探究的能力。
3.能大胆地讲述自己的发现,体验探究的乐趣。
准备:1.物质准备:PPT课件,包括成片棉花吐絮的图片、棉花内部结构图、生活中的棉花制品等;视频,主要内容为棉花的生长过程(种子—开花—结棉桃—吐棉絮);音频,主要内容為小博士讲解棉花的作用以及棉花的种类;图片卡,包括棉花的开花过程(花骨朵—粉色花苞—黄色花朵—花谢了—结棉桃)、棉桃吐絮的过程(由青变黄—慢慢成熟—吐出棉絮);实物棉桃(数量多于幼儿人数),人手一个观察盒、一份观察记录表。
2.经验准备:幼儿前期开展过农作物大调查活动,对秋天里的农作物有一定的了解,对棉花有初步的认识,如知道棉花是白色的、柔软的。
过程:一、设疑激趣,导入活动1.播放PPT课件,激发幼儿对棉花生长过程的探究兴趣。
师:小朋友们,我们前段时间进行了农作物大调查,其中有一种“花”很特别,大家一起看一看,是什么“花”呢?(教师播放PPT课件中成片棉花吐絮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