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洲和南美洲word版本共32页
- 格式:ppt
- 大小:4.41 MB
- 文档页数:2
区域地理之北美洲和南美洲知识点一、地理位置1、南北美洲的陆地连成一体称为美洲。
以巴拿马运河为界,运河以北称北美洲,运河以南称南美洲。
南北美洲均位于西半球,东部濒临大西洋,西部濒临太平洋。
2、所不同的是:a、从海陆位置来看,北美洲位于西半球的北部,北部濒临北冰洋,西北隔白令海峡与亚洲相望,东北隔丹麦海峡与欧洲相望。
南美洲位于西半球的南部,南部隔德雷克海峡与南极洲相望。
b、从纬度位置来看,北美洲的南部有北回归线穿过,北部有北极圈穿过,大部分地区处于温带。
南美洲的北部有赤道穿过,南部有南回归线穿过,大部分地区处于热带。
二、地形地势1、北美洲的地形可分为三大纵列带:西部是高大的山系、中部是广阔的平原、东部是低缓的山地和高原。
2、西部高山区,属科迪勒拉山系的北段。
由于地处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的交界处,受两大板块挤压的影响,形成一系列南北走向的高大山脉,山脉之间分布着宽广的盆地和高原。
主要有海岸山脉、内华达山脉、落基山脉等。
阿拉斯加州的麦金利山海拔6194米,为北美洲最高峰。
山脉之间分布着一些高原和盆地,其中大盆地南部的死谷低于海平面86米,为西半球陆地的最低点。
该区域由于处于巴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是世界上地震、火山多发地带。
3、中部平原区,北起北冰洋沿岸,南抵墨西哥湾,地势北高南低,地形平坦,称中央大平原。
平原北部多湖泊,南部是密西西比河平原,西部是地势较高的大平原。
4、东部高原山地区,包括加拿大境内的拉布拉多高原和美国境内的阿巴拉契亚山脉。
形成时间比西部的山脉早得多,久经侵蚀,海拔多在1000米以下。
5、南美洲的地形东、西差异较大,西部南北纵贯着狭长的山地,东部平原和高原南北相间分布。
6、西部为年轻、高大的山脉。
安第斯山脉纵贯南美大陆,属科迪勒拉山系的南段。
它由几条平行山岭组成,山体最宽处达400千米,全长近9000千米,为世界上最长的山脉。
安第斯山脉有不少山峰海拔都在6000米以上,其中位于阿根廷边界处的阿空加瓜山,海拔6960米,是南美洲最高峰,也是西半球的最高峰。
北美洲北美洲总特征:以温带气候为主,大陆性较强,较为湿润。
和其他大陆相比,有较大面积的冰原和苔原区。
明显的纵列的地形结构。
一、北美地形基本特征1、地形结构呈纵向排列。
可分为三大带,西部是宽广的科迪勒拉山系,东部是阿巴拉契亚山脉,中间是起伏平缓的低高原和平坦的平原。
2、冰川地貌广布。
我们在地图上就可以看到,象五大湖是冰川侵蚀的结果,还有许多我们在地图上看不到。
3、北美洲岛屿众多,是岛屿面积最大的大洲。
有世界第一大岛格陵兰岛,第五大岛巴芬岛,还有位列第九和第十位的两个大岛。
(了解)二、第四纪冰川对北美地貌的影响1、北美第四纪冰川作用可划分为四期,从老到新依次为内布拉斯加冰期、堪萨斯冰期、伊利诺安冰期和威斯康星冰期,并可与欧洲及我国东部的四次冰期对比。
2、三大冰川中心。
即科迪勒拉中心、基瓦丁中心和拉布拉多中心。
3、冰蚀地貌及分布。
冰蚀地貌主要分布在大湖带以东以北地区,如冰蚀湖、U形谷及紊乱水系等4、冰碛地貌及分布。
冰碛地貌主要分布在五大湖以南地区,如各种冰碛丘陵。
5、河流改道。
受冰盖和冰川影响,冰碛前水系很多被迫改道,如密苏里河、俄亥俄河以前流入哈得孙湾,被迫汇入密西西比系统。
6、黄土堆积。
是和冰川发育相关的沉积物。
发育于冰盖区外围。
三、北美气候基本特征1、温带大陆性气候占优势。
但大陆性程度比亚洲要差,表现为同纬度气温年较差比亚洲要小,夏雨集中程度及冬季干旱的程度均不及亚洲。
2、气候类型的多样性。
北美洲拥有从热带到寒带和从大陆东岸到大陆西岸的各种气候类型。
比亚洲的多了温带海洋性气候,但没有典型的季风气候。
3、气候类型结构的独特性。
北美大陆北部的气候带东西分布,南北更替,表现为纬向地带性。
在北美大陆中部温带和亚热带地区则比较复杂,在西经100度以东,气候带为东西分布,南北更替;而在西经100度以西的大平原和科迪勒拉山区则是南北分布东西交替,在太平洋沿岸气候带则是南北分布、南北更替。
其成因是所跨纬度、地形结构和海陆分布的结果。
北美洲北美洲总特征:以温带气候为主,大陆性较强,较为湿润。
和其他大陆相比,有较大面积的冰原和苔原区。
明显的纵列的地形结构。
一、北美地形基本特征1、地形结构呈纵向排列。
可分为三大带,西部是宽广的科迪勒拉山系,东部是阿巴拉契亚山脉,中间是起伏平缓的低高原和平坦的平原。
2、冰川地貌广布。
我们在地图上就可以看到,象五大湖是冰川侵蚀的结果,还有许多我们在地图上看不到。
3、北美洲岛屿众多,是岛屿面积最大的大洲。
有世界第一大岛格陵兰岛,第五大岛巴芬岛,还有位列第九和第十位的两个大岛。
(了解)二、第四纪冰川对北美地貌的影响1、北美第四纪冰川作用可划分为四期,从老到新依次为内布拉斯加冰期、堪萨斯冰期、伊利诺安冰期和威斯康星冰期,并可与欧洲及我国东部的四次冰期对比。
2、三大冰川中心。
即科迪勒拉中心、基瓦丁中心和拉布拉多中心。
3、冰蚀地貌及分布。
冰蚀地貌主要分布在大湖带以东以北地区,如冰蚀湖、U形谷及紊乱水系等4、冰碛地貌及分布。
冰碛地貌主要分布在五大湖以南地区,如各种冰碛丘陵。
5、河流改道。
受冰盖和冰川影响,冰碛前水系很多被迫改道,如密苏里河、俄亥俄河以前流入哈得孙湾,被迫汇入密西西比系统。
6、黄土堆积。
是和冰川发育相关的沉积物。
发育于冰盖区外围。
三、北美气候基本特征1、温带大陆性气候占优势。
但大陆性程度比亚洲要差,表现为同纬度气温年较差比亚洲要小,夏雨集中程度及冬季干旱的程度均不及亚洲。
2、气候类型的多样性。
北美洲拥有从热带到寒带和从大陆东岸到大陆西岸的各种气候类型。
比亚洲的多了温带海洋性气候,但没有典型的季风气候。
3、气候类型结构的独特性。
北美大陆北部的气候带东西分布,南北更替,表现为纬向地带性。
在北美大陆中部温带和亚热带地区则比较复杂,在西经100度以东,气候带为东西分布,南北更替;而在西经100度以西的大平原和科迪勒拉山区则是南北分布东西交替,在太平洋沿岸气候带则是南北分布、南北更替。
其成因是所跨纬度、地形结构和海陆分布的结果。
2018届第二学期高三文科地理区域地理(北美洲和南美洲)(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届第二学期高三文科地理区域地理(北美洲和南美洲)(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届第二学期高三文科地理区域地理(北美洲和南美洲)(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2018届第二学期高三文科地理区域地理(北美洲和南美洲)【知识内容】一、南北美洲的地理位置与范围1.描述北美洲/南美洲的地形特征2.读北美气候图,回答:(1)C,D两种气候在北美大陆西岸分布狭长的原因是:(2)北美洲B气候分布面积广,原因是:(3)分析北美三大地形区对气候产生的影响。
(4)指出北美洲五大湖的类型,并分析该区域成为著名传统工业区的条件. 3.读南美气候类型分布图,回答:(1)图中1代表气候。
简析其在西印度群岛东侧的出现的原因。
(2)分析气候3在南美洲分布的特点及原因.(3)分析气候7所在位置对应的农业地域类型。
并分析其区位优势.(4)根据亚马孙河水系图,分析其河流特征.(包括水系特征及水文特征)【巩固练习】读右图,回答1~2题1.图中20℃等温线表示七月份某大陆局部地区和临海地区的等温线分布,虚线是有待确定的等温线走向。
其中能正确表示各地区等温线弯曲方向的分别为A.P1、P3 B.P2、P3C.P2、P4 D.P1、P42.图中A地区种植业发展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A.气候冷湿B.水源不足C.光照不足D.市场狭小右图为45°S附近某地区的三组相关数据,其中①④处为海洋,②—③处为陆地,80°、60°为当地经度,回答3~4题.3.①处所属的大洋与板块的名称分别是A.太平洋、太平洋板块B.太平洋,南极洲板块C.印度洋、印度洋板块D.太平洋、美洲板块4.②③两处降水差异的原因是A.②处于西南季风的背风坡③处于东北季风的迎风坡B.②处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③处于东南信风的背风坡C.②处于西风的背风坡③处于西风的迎风坡D.②处于西风的迎风坡③处于西风的背风坡读“世界某地区地形分布图",回答5~6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