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美术 形的空间及质感课件 精品共36页
- 格式:ppt
- 大小:4.69 MB
- 文档页数:2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能够掌握绘画中表现空间的基本透视方法与明暗表现的基本技能,并理解艺术家巧妙运用各种表现方式、方法创造出的各种视觉形象。
教学重点了解构图的要点以及形成空间的基本的透视方法,掌握明暗的基本技能和表现不同材质的不同质感。
教学难点在了解艺术家为了表达主观意图而采用的各种空间处理方式的基础上,能运用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去构建新的视觉形象,养成创新意识;通过借鉴或摹习的方式创作一张能反映一定个性与空间感的绘画作品,提高对绘画中体积、空间、明暗、质感的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
教学过程教师请同学们看一副美术作品,请问画面中的人物跟课本的图片像不像?同学一起回答:画的很像。
教师提问:有哪些不足?学生提出五官上的不足,头发的稀疏,衣服的表现不明显。
教师总结:怎样才能把物体画的很像并引出课题,《形的空间及质感》要想把一个或一组物像完美的再现,我们应该要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构图的要点、原则及种类构图:1、适当2、协调(板书)3、完整以手中作品为例介绍构图基本原则,上窄下宽、左右均衡。
构图种类、PPT展示四种构图形式的图片。
构图种类:1、三角形2、四边形(板书)3、圆形4、“S”形(构图时还要注意形之间的遮挡)。
二、透视让学生掌握和了解构图中常用的几种透视方法。
(1)透视的概念(2)PPT分别展示平行透视图形及要点。
(3)展示《清明上河图》提问谁的作品采用什么透点方法?学生回答上学期鉴赏课中提出采用散点透视的方法。
有些同学会问那我画风景时把眼睛看到的都画下来那是什么透视?教师解答:焦点透视。
(4)我们来做个形的练习,将课本翻到P14,请同学们练习这组几何体组合,教师指出这组作品采用了成角透视的方法,并希望同学们能撑握要点,请两位同学上讲台做出这组形的构图并注意透视关系,(时间3分钟)。
教师展示学生作品进行评价。
三、明暗的形成教师提问,物体的形有了,我们还需要做什么来完善这幅作品。
学生回答:明暗关系。
(1)作品中的明暗关系是物体由二维变成三维的关键部分,不可惑缺,画明暗关系时大家还应注意他们的材质(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质感)(2)教师讲解明暗的表现及效果的对比。
第一单元第三课形的空间和质感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带给我们的美感,树立空间审美意识;技能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基本掌握在平面上表现三度空间的基本技能。
教学重点难点:如何在平面上表现三度空间教具:相关图片、多媒体教学设备、课件学具:课本、笔记本、铅笔、素描纸、橡皮擦等教学理念:运用感知教学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思考问题中来。
用问题来刺激学生的求知欲,在有强烈求知欲的前提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高,学习的效果也就会很好。
教学流程:导入:多媒体展示三张图片:第一张,五个大小相同的石膏球,呈“一”字形排列;第二张,五个石膏球前面的最小,后面的最大,依次排列;第三张,五个石膏球,前面的最大,后面的最小,依次排列;学生观察思考:哪一组给人的远近空间感最强?答:第三组,为什么呢?带着问题引入新课讲授新课体积和空间的形成上图第三张给我们有个启示就是,在画面中由大到小的变化给我们有从前到后的感觉,这也是空间和体积存在的感觉。
我们如果站在笔直的马路往前看,就会发现越往远看马路就会变得越小。
我们看下面几张图片a、b、c(播放课件)问:这几张图片里的物体有空间和体积吗?学生仔细观察,谈感受答:是有空间和体积的问:为什么会有空间和体积呢?学生讨论,发表意见教师总结:因为物体之间相互遮挡了,所以有了前后和上下的关系。
我们再来看下面三张图片a、b、c(播放课件)同学们仔细观察和思考:那张图片中的球的体积和空间最强?答:c教师问:为什么c的空间和体积最强呢?学生讨论,学生代表分析回答教师总结:因为c有投影,有暗面、灰面、亮面,有反光。
也就是说,光源照在物体上产生了明暗,我们把这些明暗表现出来,物体在画面上就有空间和体积了。
我们再看下面一组图片a、b、c(播放课件)(学生观察讨论)答:c教师问:为什么c得空间和体积最强?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原来三张图片光照强度不同。
第一张光照最弱,明暗不强烈,空间和体积就弱;而c光照最强,明暗最强,所以空间和体积就最强。
第三课形的空间及质感———形的空间授课教师:向俊杰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掌握绘画中表现空间的基本透视方法与明暗表现的基本技能,并理解艺术家巧妙运用各种表现方式、方法创造出的各种视觉形象;在了解艺术家为了表达主观意图而采用的各种空间处理方式的基础上,能运用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去构建新的视觉形象,养成创新意识;通过借鉴或摹习的方式创作一张能反映一定个性与空间感的绘画作品,提高对绘画中体积、空间、明暗、质感的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从生活中感受空间,从而增强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人生价值观教学分析教学重点本课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能够掌握绘画中表现空间的基本透视方法与一些表现的基本技能,并理解艺术家巧妙运用各种透视方法、表现方式创造出的各种视觉形象。
教学难点掌握绘画中表现空间的基本透视方法与明暗表现的基本技能教学准备教具:教材、课件、多媒体教学设备学具:教材、实物、绘画工具和材料课时安排本课是形的空间与质感教学的第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1.教师播放课件上几组图画让同学们猜猜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提示学生,画面里有真的也有假的观察的时候一定要仔细,带着思考去观察——什么是形?什么体积?什么是空间?为什么上面的画面能给人很逼真的感觉?教师提问:画面上哪些是真的场景哪些是假的呢?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引出课题——形的空间二、形、体、空间的含义1、教师提问:什么是形?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形从字面上的意思来看有体貌、样子、仪态的意思。
从美术的角度来看,常常是一种物体和另一个物体的关系,形不是一条线而是一个整体,我们把形理解成型体和型体的连接关系,不可以把他们简单的理解成线的相加。
比如说这张劳特累克的作品,衣服的形和脖子,脖子和头的连接,靠几条线这是我们直观的看法,但是你深入的去理解的话就会发现他的每条线都在画的是体而不是简单的形状的。
2、教师提问:什么是体积?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体积简单的说就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