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结构动力试验
- 格式:ppt
- 大小:5.00 MB
- 文档页数:9
结构动力特性试验答:指结构受力荷载激励时,在结构自由振动或强迫振动情况下测量结构自身所固有的动力性能的试验单调加载答:是指荷载从零开始,一直加到结构构件破坏的一次性连续加载方法延性系数是答:是指在低周反复加载试验所得的骨架曲线上,结构破坏时的极限变形与屈服时的屈服变形之比退化率答:是指在低周反复加载试验所得加载时,每施加一周荷载后强度或刚度降低的速率非破损检测技术答:是在不破坏结构构件材料内部结构、不影响结构整体工作性能和不危及结构安全的情况下,利用和依据物理学的力、声、电、磁和射线等原理、技术和方法,测定与结构材料性能有关的各种物理量,并以此推定结构构件材料强度和检测内部缺陷的一种测试技术低周反复静力加载试验答:是一种以控制结构变形或控制施加荷载,由小到大对结构构件进行多次低周反复作用的结构抗震静力试验试件支承装置答:指支承结构构件、正确传递作用力、模拟实际荷载图式和边界条件的设备,通常由支座和支两部分组成金属丝的灵敏系数答:表示单位应变引起的相对电阻变化数据修约答:是指根据试验要求和测量精度,按照有关的规定,对在试验中采集到的杂乱无章、位数长短不一的试验数据整理成规定有效位数的数值的过程骨架曲线答:在低周反复加载试验所得荷载一变形滞回曲线中,取所有每一级荷载第一次循环的峰点连接的包络线作为骨架曲线破损荷载答:试件经历最大承载力后,达到某一剩余承载能力时的截面内力或应力值仪器的频率响应答:指动测仪器输出信号的幅值和相位随输入信号的频率而变化的特性试验加载制度答:指的是试验进行期间荷载的大小和方向与时间的关系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幅值范围答:即传感器灵敏度保持在一定的误差大小时的输入加速度幅值的范围,也就是传感器保持线性的最大可测范围振型答:指结构在对应的某一固有频率下一个不变的振动形式重力加载答:是将物体本身的重力施加于结构上作为荷载测量仪器的灵敏度答:是指被测量的单位物理量所引起仪器输出或显示装置示值的大小,即仪器对被测量物理量变化的反应能力几何相似答:是指模型和原型结构之间所有对应部分尺寸成比例加载图式答:指的是试验荷载的空间布置结构动力系数答:是动度与静度的比值刚度检验法答:是指30%~60%的设计荷载进行加载,测得结构变形和材料的应变与理论计算对比,以检验试验结构和材料可靠性的检验方法缩尺模型答:原型结构缩小几何比例尺寸的试验代表称为缩尺模型液压脉动器答:是疲劳试验机的核心部分,是产生脉动负荷的主要机构整体结构的静力试验答:是指对已建成的建筑物进行机构试验,试验范围可以是整体结构、部分结构脉动答:建筑物由于受到外界的干扰而经常处于不规则的振动中,其振幅一般在10um,称之为脉动结构抗震试验答:是在地震或模拟地震作用下研究结构构件抗震性能和抗震能力的专门试验电磁加载答:是在磁场中放入动圈,通以交流电流,使固定于动圈上的顶杆等部件作往复运动,对试验对象施加荷载等效荷载答:指构件的控制截面和控制部位上能产生与原来荷载作用时相同的某一作用效应的荷载几何对中答:是指将构件轴线对准作用力的中心线的过程横向灵敏度比答:比即传感受器受到垂直于主轴方向振动时的灵敏度与沿主轴方向振动的灵敏度之比拟动力试验答:是利用计算机和电液伺服加载器联机系统进行结构抗震试验的又一种试验方法气压加载法答:主要是利用空气压力对试件施加荷载的一种方法时间相似答:是指结构模型在随时间变化的过程中和原型在对应的时刻进行比较,相对应的时间成比例原位试验答:是指试件的结构构件在生产或施工现场处于实际工作的位置、它的支撑情况、边界条件和工作状态完全一致的试验结构疲劳试验答:制研究结构构件在多次重复或反复荷载作用下地结构性能及其变化规律的试验测量仪器的稳定性答:指当被测物理量不变,仪器在规定的时间内保持示值与特性参数不变的能力应变答:是单位长度上的变形,在结构试验中,可以用两点之间的而相对位移来近似地表示两点之间的平均应变异位试验。
结构动力学实验分析实验一 结构振动测试系统及基本参数的测量一、 实验目的与要求1、了解结构振动测试系统的基本组成、仪器设备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学习简谐振动中的频率和幅值(位移、速度、加速度)的测量方法。
二、 实验原理1、结构振动测试系统一般由激振系统、传感器及放大系统、数据采集与处理三部分组成。
2、对于简谐振动: 位移 t A x ωsin =速度 )2/sin(πωω+=t A x加速度 )sin(2πωω+=t A x(1)信号发生器:用来发生正弦信号,其频率和电压幅值可调。
(2)功率放大器:将来自信号发生器的电压信号进行功率放大输出,用以推动振动台工作。
(3)电磁式振动台:振动台的台面可以按照信号发生器输出的信号的频率和幅值振动。
(4)加速度传感器:将被测系统的机械振动量(加速度)转换成电量。
(5)速度传感器:将被测系统的机械振动量(速度)转换成电量。
(6)位移传感器:将被测系统的机械振动量(位移)转换成电量。
(7)电荷放大器:将加速度传感器输出的较小的电荷信号放大成可供检测的电压信号。
(8)测振放大器:将速度型测振传感器输出的较小的电流信号放大成可供检测的电压信号。
(9)位移放大器:将位移型测振传感器输出的较小的电流信号放大成可供检测的电压信号。
(10)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记录和分析结构振动的各个参数。
四、实验步骤1、按图所示连接实验仪器设备,并仔细检查确认无误。
2、依此打开信号发生器、功率放大器,预热5分钟。
然后打开各放大器、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
3、将信号发生器置于正弦信号输出,输出频率为10Hz。
4、缓慢调节信号发生器的电压,使振动台产生振动,在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中的示波器上观察到一个较稳定的正弦波形。
5、记录各仪器的指示值。
6、根据各仪器的标定系数,确定振动台的振动(加速度、速度、位移)幅值。
7、改变振动频率(10-100Hz),每隔10Hz,重复4、5、6项的内容。
8、将各仪器设备的输出旋扭恢复到零,依此关闭信号发生器、功率放大器、各个传感器放大器的开关,并关闭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
结构动力实验报告结构动力实验报告一、引言结构动力学是研究结构在外力作用下的振动特性和响应规律的学科。
通过实验研究结构的动力响应,可以了解结构的固有频率、振型、阻尼特性等重要参数,为结构设计和抗震设计提供依据。
本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测试,探索结构的动力响应特性。
二、实验目的1. 测定结构的固有频率和振型。
2. 分析结构在不同外力激励下的动力响应特性。
3. 探究结构的阻尼特性。
三、实验装置与方法1. 实验装置:使用一台振动台和一根悬臂梁作为实验结构。
2. 实验方法:a. 测定固有频率和振型:在不同频率下,通过改变振动台的频率控制结构的激励频率,使用加速度传感器测定结构的振动响应,并记录下振动台的频率。
b. 测定动力响应特性:通过改变振动台的振幅,分析结构在不同外力激励下的振动响应,并记录下响应的幅值和相位。
c. 测定阻尼特性:在结构上添加不同阻尼装置,测定结构在不同阻尼条件下的振动响应,并记录下响应的幅值和相位。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测定固有频率和振型: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结构的频率-振型曲线,确定结构的固有频率和振型。
分析不同频率下的振动响应,可以推测结构的模态分布情况。
2. 分析动力响应特性:对于不同外力激励下的振动响应,绘制振动幅值和相位的频率响应曲线,分析结构的频率响应特性,如共振频率、共振幅值等。
通过对比不同外力激励下的响应曲线,可以研究结构的非线性特性和耦合效应。
3. 探究阻尼特性:通过添加不同阻尼装置,测定结构在不同阻尼条件下的振动响应。
分析阻尼对结构响应的影响,可以评估结构的耗能能力和抗震性能。
五、实验结论1. 结构的固有频率和振型是结构动力学研究的重要参数,通过实验测定可以了解结构的模态分布情况。
2. 结构的动力响应特性与外力激励频率和振幅密切相关,通过分析响应曲线可以评估结构的共振情况和非线性特性。
3. 阻尼对结构的动力响应有重要影响,适当的阻尼装置可以提高结构的耗能能力和抗震性能。
结构动力性实验报告1. 引言结构动力性实验是通过对建筑物或其他结构的动力响应进行测试和分析,以评估其抗震性能和安全性。
本实验旨在研究结构在受到外部振动力作用下的动态响应特性,为建筑结构设计和抗震设防提供实验依据。
2. 实验设备和方法2.1 实验设备本次实验使用了以下设备:1. 动力测试仪:用于施加不同振频和振幅的外部振动力,测量结构的动态响应。
2. 加速度传感器:用于测量结构物体在受到振动力作用下的加速度。
3. 数据采集仪:用于记录并存储从加速度传感器获取的数据。
2.2 实验方法实验步骤如下:1. 准备工作:根据实验需求,调整动力测试仪的振频和振幅。
2. 安装加速度传感器:将加速度传感器安装在结构物的合适位置,确保传感器与结构物之间的接触良好。
3. 连接设备:将加速度传感器与数据采集仪连接,并确保连接稳定。
4. 开始实验:通过动力测试仪施加不同振频和振幅的外部振动力,观察结构物的动态响应,并使用数据采集仪记录加速度数据。
5. 数据分析:将数据采集仪记录的加速度数据导入计算机,使用合适的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分析,得出结构物在受到外部振动力作用下的响应特性。
3.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获得的结构物的加速度数据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 结构物的自然频率:通过观察加速度-时间曲线的振幅变化,可以确定结构物的自然频率。
自然频率是结构物在无外部振动力作用下自由振动的频率。
在实验中,我们观察到当外部振动力的频率与结构物的自然频率接近时,结构物的振幅达到最大值。
2. 结构物的阻尼比:阻尼比是描述结构物在受到外部振动力作用下能量耗散程度的参数。
在实验中,我们通过观察加速度-时间曲线的振幅衰减情况,可以估计结构物的阻尼比。
通常情况下,结构物的阻尼比越大,其对振动的抑制能力越强。
3. 结构物的共振现象:在实验中,我们发现当外部振动力的频率与结构物的自然频率相差较小时,结构物的振幅明显增大,出现共振现象。
这表明结构物在共振频率附近的振动能量吸收与耗散不均衡,可能导致结构物的破坏或加剧损坏。
建筑结构试验02448自考点整理知识第一章结构试验概论1、结构试验的任务建筑结构试验的任务就是在结构物或试验对象(实物或模型)上,以仪器设备为工具,利用各种实验技术为手段,在荷载(重力、机械扰动力、地震力、风力······)或其它因素(温度、变形沉降······)作用下,通过测试与结构工作性能有关的各种参数(变形、绕度、位移、应变、振幅、频率······),从强度(稳定)、刚度、抗裂性以及结构的破坏形态等各个方面来判断结构的实际工作性能,估计结构的承载能力,确定结构对使用要求的符合程度,并用以检验和发展结构的计算理论。
有建筑结构试验的任务可知,建筑结构试验是以实验方式测试有关数据,反应结构或构件的工作性能,承载能力以及相应的可靠度,为结构的安全使用和设计理论的建立提供重要依据。
2结构试验的目的(A 生产性试验 B 科研性试验)A生产性试验一般用于解决一下问题:(1)综合鉴定重要工程和建筑物的设计与施工质量。
(2)鉴定预制构件的产品质量。
(3)已建结构可靠性检验,推断和估计结构的剩余寿命。
(4)工程改建或加固,通过实验判断具体结构的实际承载能力。
(5)处理受灾结构或工程质量事故,通过试验鉴定提供技术依据。
B科研性试验(1)验证结构计算理论的假定;(2)为制定设计规范提供依据;(3)为发展和推广新结构、新材料和新工艺提供实践经验。
2、结构试验的分类A按试验对象的尺寸分类(1)原型试验:原型试验的对象是实际结构(实物)或者是实际的结构构件。
(2)模型试验:模型是仿照原型(真实结构)并按照一定比例关系复制而成的试验代表物,它具有实际结构的全部或部分特征,但大部分结构模型是尺寸比原型小得多的缩尺结构。
(a)相似模型试验:按照相似理论进行模型设计、制作与试验。
建筑结构试验习题集第一章结构试验概论1. 建筑结构试验根据不同要素有多种分类方法,下列哪种试验是按荷载性质分类等?()A.结构模型试验B.结构静力试验C.短期荷载试验D.现场结构试验2. 对于一些比较重要的结构与工程,在实际结构建成后,要通过,综合鉴定其质量的可靠程度。
()A.验算B.试验C.研究D.观测3. 科研性的试件设计应包括试件形状的设计、尺寸和数量的确定以及构造措施的考虑,同时必须满足结构和受力的的要求。
()A.边界条件B.平衡条件C.支承条件D.协调条件4. 对于一些比较重要的结构与工程,在实际结构建成后,要通过,综合鉴定其质量的可靠程度。
()A.验算B.试验C.研究D.观测5. 在结构工程学科中,人们需要正确认识结构的性能和不断深化这种认识,_ 是一种已被实践所证明了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6. 按试验对象的尺寸,建筑结构试验可分为试验和试验。
7. 科研性试验8. 建筑结构试验的任务是什么?9. 生产鉴定性试验一般常用来解决哪些问题?第二章结构试验的加载设备和试验装置1. 大型结构试验机的精度不应低于()A.1级B.2级C.3级D.4级2. 螺旋千斤顶加载属于()A.机械力加载B.重力加载C.液压加载D.杠杆加载3. 电液伺服阀根据输入电流等极性控制液压油的流向,根据输入电流的大小控制液压油等。
4. 为提高液压加载器的加载精度,应优先采用荷载传感器量测荷载值,选择荷载传感器的精度不应低于级。
5. 用垂直落重冲击加载时,为防止重物回弹再次撞击和结构局部受损,需在落点处铺设mm的砂垫层。
6. 在采用散粒状材料对板进行均布加载试验时,应注意防止材料_现象导致受力不明确。
7. 在杠杆重力加载试验中,杠杆比例不宜大于。
8. 在采用粘土砖对板进行均布加载试验时,应注意防止砖现象导致受力不明确。
9. 几何对中10. 对油罐、水箱等特种结构,为什么说水是最为理想的加载材料?11. 直接用重物对结构进行加载的优缺点是什么?第三章结构试验的数据采集和测量仪器1. 用应变计测量试件应变时,为了得到准确的应变测量结果,应该使应变计与被测物体变形()A.不一致B.不相仿C.相仿D.一致2. 手持应变仪的标距为250mm,位移计用千分表,其量测应变的精度为()A.0.01 B.0.001 C.4.0⨯10-5D.4.0⨯10-63. 钢筋混凝土试验梁的粗骨料粒径为10~30mm,用电阻应变计量测梁表面应变,问选用多大标距的应变计?()A.10mm B.30mm C.100mm D.150mm4. 千分表的刻度值为()A.0.01cm B.0.001cm C.0.01mm D.0.001mm5. 在电阻应变测量中,温度补偿应变计的电阻值R2和工作应变计的电阻值R1应该()A.R2 < R1B.R2≈R1C.R2 > R1D.没有要求6. 电阻应变计所测量是其标距内的()A.绝对变形B.真实变形C.真实应变D.平均应变7. 百分表应变装置的标距为200mm,位移计用千分表,其量测应变的精度为()A.0.01 B.0.001 C.5.0⨯10-5D.5.0⨯10-68. 常用电阻应变计的电阻值为()A.60ΩB.120ΩC.100MΩD.200 MΩ9. 在结构静力试验中,要求数据采集系统具有足够数量的传感器、采集通道和储存能力,当测点较多时还需要有较快的。
结构动力反应试验解决的问题1. 引言结构动力反应试验,即通过对结构物施加外部载荷或激励,测量结构物的动力反应,从而评估结构的动力性能和安全性。
它是结构工程中的重要分析手段,用于验证设计、改进结构和预防灾害。
本文将介绍结构动力反应试验的目的、步骤和应用,并着重讨论它解决的问题。
2. 结构动力反应试验的目的结构动力反应试验的目的在于获取结构物在不同工况下的动力响应数据,从而评估结构物的振动特性、耐震能力和结构健康状态,解决以下问题:2.1 结构物的振动特性分析结构物在受到外界激励时会发生振动,振动特性是结构物的重要属性。
通过结构动力反应试验可以获取结构物的频率响应函数、模态参数等振动特征数据,从而了解结构物的固有频率、阻尼比、振型等信息。
这些数据有助于工程师理解结构物的动力行为,从而进行结构优化和改进。
2.2 结构物的耐震能力评估结构物的耐震能力是指结构物在地震等外界激励下的抗震性能。
通过模拟地震波加载等动力试验,可以获取结构物在地震作用下的反应信息,如加速度响应、位移响应等。
通过分析这些数据,可以评估结构物在不同地震强度下的抗震能力,指导结构物的抗震设计。
2.3 结构物的健康状态监测结构物在使用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材料老化、破损等。
通过结构动力反应试验可以对结构物进行健康状态监测。
例如,利用结构反应数据可以检测结构物是否存在裂缝、松动、变形等问题,判断结构物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 结构动力反应试验的步骤结构动力反应试验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3.1 实验准备在进行试验之前,需要对试验对象进行检查和准备工作。
首先,确定试验对象的几何形状、材料参数等基本信息,并选择适当的试验方法和设备。
然后,进行结构物的测量和标定,包括安装加速度计、位移计等传感器,并校准传感器的灵敏度和精度。
3.2 实施试验激励根据试验的目的和要求,选择适当的激励方式,如施加静载荷、冲击载荷或模拟地震波加载。
在进行试验激励时,需要保证载荷的准确度和均匀性,并避免对结构物造成不可修复的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