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 格式:pptx
- 大小:321.06 KB
- 文档页数:47
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的概念及特点待摊费用是指企业已经支出,但应当由本期和以后各期分别负担的、分摊期在1年以内(含1年)的各项费用,如低值易耗品和出租出借包装物的摊销、预付财产保险费、预付经营租赁固定资产租金、预付报刊订阅费、待摊固定资产修理费用、购买印花税票和一次缴纳税额较多且需要分月摊销的税金等。
待摊费用的特点是支付在前,受益、摊销在后。
预提费用是指企业从成本费用中预先列支但尚未实际支付的各项费用,如银行借款的利息费用、预提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租金和保险费等。
预提费用的特点是受益、预提在前,支付在后。
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的联系(一)账户设置的目的相同:两者都属于跨期摊提类账户,此类账户的设置目的是按权责发生制原则,严格划分费用的受益期间,正确计算各个会计期间的成本和盈亏,换句话说就是“谁受益,谁负担费用”。
(二)账户的用途和结构相同:两者是用来核算和监督应由若干个会计期间共同负担的费用,并将这些费用摊配到各个会计期间的账户。
借方登记费用的实际支出额或发生额,贷方登记应由各个会计期间负担的费用摊配数。
在实际工作中,对于不经常发生的核算单位,两账户可以合二为一,设置一个“待摊和预提费用”账户,借以简化核算手续。
“待摊和预提费用”账户的余额应列示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的差额,即以期末待摊费用大于预提费用的差额列为借方余额,而期末预提费用大于待摊费用的差额列为贷方余额。
此账户余额列示于资产负债表。
(三)两者均具有流动性:两者的受益期皆在2个月以上1年以下,所以都具有流动性,待摊费用为流动资产,预提费用为流动负债;在一定条件下,预提费用可以转化为待摊费用。
(四)明细账的设置相同:两者都是按费用种类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分类的核算。
(五)审计方对两者的审计目标相同:审查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是否按权责发生制原则记入当期成本,有无人为调节利润的情况。
因为在实际工作中,这两个科目常被企业作为调节生产经营利润的“蓄水池”,特别是实行“工效挂钩”的企业和实行利润承包企业,用调节手段达到承包目标的实现和多计提效益工资的目的。
待摊及预提费用的处理一、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的含义(一)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的定义待摊费用是指企业已经支出,但应当由本期和以后各期分别负担的各项费用[1]157,204,如低值易耗品和出租出借包装物的摊销、预付保险费、固定资产修理费用、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发生租金及改良支出等。
预提费用是指企业按照规定从成本费用中预先提取但尚未支付的费用[1]227,如预提的租金、保险费、借款利息等。
(二)两者的联系和区别1.联系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均属跨期摊提的费用,严格划分费用的受益期间,以正确计算各个会计期间的成本费用,都是权责发生制下的产物。
2.区别(1)两者发生和记录受益期的时间不一致。
待摊费用是发生或支付在先,摊入受益期在后,即:按实际数支付,按平均数在以后受益期内分摊;预提费用是先将费用计入受益期,支付费用在后,即:按预计的平均数在受益期预提,以后按实际数支付。
(2)填制会计报表的处理不同。
待摊费用为费用发生后据实摊销,事先知道具体的分配标准及分配金额,期末余额在借方,填制会计报表时作为资产列示;而预提费用事前并不知道具体的金额或标准,需要事前估算,所以实务中经常出现多提或少提的现象,在填制会计报表时,期末若为贷方余额在负债项目中列示,若为借方余额则应将其在资产项目中列示,视同待摊费用处理。
二、旧准则(或制度)对待摊及预提费用的账务处理(一)待摊费用的账务处理旧准则下待摊费用区分1年内(含1年)和1年以上的待摊费用。
分别设置“待摊费用”和“长期待摊费用”两科目对摊销期在1年以内(含1年)和1年以上的各项待摊费用进行核算。
企业发生各项待摊费用时,借记“待摊费用”或“长期待摊费用”,贷记相关资产科目;按受益期限平均摊销时,借记相关成本费用科目,贷记“待摊费用”或“长期待摊费用”。
如果待摊费用所应摊销的费用项目,不能再为企业带来利益,应将尚未摊销的待摊费用的摊余价值,全部转入当期成本、费用。
(二)预提费用的账务处理预提费用设置“预提费用”科目对预提的各项费用进行核算。
如何处理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是会计核算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概念。
他们代表了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一定程度上的成本和费用,但是这些费用的支出时间和实际使用时间并不一致,因此需要通过会计核算的手法来进行处理。
本文将从两个方面阐述如何处理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
一、待摊费用的处理待摊费用是指企业在一定时间内支出的与长期生产或经营生产有关的费用,但是这些费用的时间跨度较长,在实际使用中不是一次性发生的,需要分摊到多个期间内。
具体来说,待摊费用包括各种长期资产的折旧、修缮费用、广告宣传费、研发费用等。
待摊费用需要进行分摊处理,以反映它们在经营过程中的真实负担。
具体的分摊方法有以下几种:1.直接分配法:这种方法是把待摊费用的总额平均分配到所有需要分摊的期间中。
2.比例分配法:这种方法是按照生产量、销售量或资产量等指标来进行分配。
3.平均余额法:这种方法是按照待摊费用的平均余额来进行分摊。
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法,都需要在会计记录中进行清楚的记录和记账。
二、预提费用的处理预提费用是指企业在收入确认前,预先支付或预计需要支付的费用。
这些费用包括预付保险费、预提工资、预提利息等。
预提费用的存在,是为了保证企业的会计核算准确性,因为这些费用都是在一定时间范围内产生的,不是实际收入与支出相对应的。
一般来说,预提费用的处理会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1.计算预提费用:企业需要在财务报表中准确地估算未来一定时期内需要支付的预提费用,同时还需要与企业内部的其他人员进行协作。
2.记账处理:一旦估算出未来的预提费用,企业需要及时地记账并录入会计系统中,以保证数据的精确性和准确性。
3.核对余额:企业还需要不断地核对与调整预提费用的余额,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综上所述,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在企业会计核算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需要及时地进行处理和归纳。
在处理过程中,企业需要注意准确地计算、及时地记账、精确地核对,并及时地分摊或调整费用。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财务数据的精确性和可靠性,从而更好地进行财务分析和经营决策。
浅谈关于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的账务处理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是企业会计中常见的概念,两者在实际的财务管理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待摊费用是指未发生但已经支付或者已经确认需要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分摊计入成本的费用,预提费用是指已经发生但尚未支付的费用,需要按照实际发生的金额计提并计入成本。
本文将就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的账务处理作简单的讨论。
一、待摊费用的账务处理待摊费用是指企业已经支付或者已经确认需要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分摊计入成本的费用,比如说在生产过程中需要预先支付的设备租金、研发费用、广告宣传费用等。
这部分费用可以通过分摊的方式计入产品成本中,进行最后的结算。
待摊费用的处理原则如下:1、固定资产的待摊费用企业购置的固定资产,除了直接进行减值计提之外,还可以按照预计的使用寿命等指标进行摊销。
比如说购买一个10年使用寿命的机器,每年应该按照固定比例计入成本,直到最后全部摊销完毕。
2、研发费用的待摊企业研发某种新产品或者新技术时,需要支付一定的研发费用,这部分费用虽然不能直接计入产品成本中,但是可以通过摊销的方式逐步计入成本,一般会根据研究成果的预测收益时间进行合理的分摊。
3、其他待摊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还可能需要支付其他的一些待摊费用,比如说宣传广告费。
对于这些费用,企业应该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分摊决策,并将其逐步计入产品成本当中。
二、预提费用的处理预提费用是指企业已经发生但尚未支付的费用,需要按照实际发生的金额计提并计入成本。
比如说企业为员工发放年终奖金时,如果按照法律规定需要预先计提社保和税费,这部分费用就可以视为预提费用。
预提费用的处理原则如下:1、社保费和税费的预提企业为员工发放年终奖金时,由于税费和社保有一定的比例,因此需要预先计提这些费用,并将其计入费用当中,以便最后进行结算。
2、维修保养费用的预提企业在使用固定资产的过程中,经常需要进行一些保养和维修,这些费用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预提,并将其计入相应的成本当中去。
【税会实务】待摊及预提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方法
待摊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是通过“待摊费用”科目进行的。
1发生(支付)各项待摊费用时,记入该科目的借方,同时记入“银行存款”、“低值易耗品”、“包装物”、“应交税金”等相应科目的贷方;
2摊销的费用一般没有专设成本项目,按受益期摊销时,记入该科目的贷方,按车间部门和费用用途分别记入“制造费用”、“辅助生产成本”、“产品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科目的借方;
3“待摊费用”按费用的种类设置明细帐进行明细核算,分别反映和监督各种待摊费用的发生和摊销情况。
预提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方法
1预提费用的预提和支付通过“预提费用”科目进行。
预提计入成本、费用时,记入该科目的贷方,同时按预提费用的车间、部门和用途分别记入“辅助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产品销售费用”等科目的借方;
2实际支付时记入该科目的借方和“银行存款”等科目的贷方;3该科目应按预提费用的种类进行明细核算,分别反映和监督各种预提费用的预提和支付情况。
会计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专业,同时,由于会计又分很多行业,比如工业企业会计、商业企业会计、酒店企业会计、餐饮企业会计、金融企业会计等等。
会计处理,关键是思路,因为课堂上不可能教给你所有行业,怎么样才叫学会了实操呢,就是你有了一个基本的账务处理流程,知道一些典型的业务金额是怎么由凭证最后转接到到报表的。
也就是有一个系统的思维,每一笔业务发生后,你都知道最后会影响到报表上那个栏目的数据。
这是学习的重点,要时刻思考这个问题,想不明白,多问老师。
等你明白了,会计真的很简单了。
如何处理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是企业财务管理中常见的会计核算和处理问题。
正确处理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对于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的概念、会计处理方法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
一、待摊费用的概念和会计处理方法待摊费用是指企业在一定期间内发生的,但是在该期间内不能以费用形式计入损益表,需要分期摊销的费用。
待摊费用通常包括长期待摊费用和短期待摊费用两个方面。
长期待摊费用指的是企业投入资金购置的能够使用多个会计周期的资产,在使用寿命内按照一定的比例计入损益表的费用。
例如,购置机器设备后需要将其费用在一定期间内分摊计入损益表。
短期待摊费用主要是指一次性发生的费用,但是为了公平计提,需要将其按照实际使用期限分期摊销的费用。
例如,广告和促销费用通常会在一年内分期摊销。
会计处理方法:对于长期待摊费用,企业通常会在购置资产时将其计入长期资产账户,待资产开始使用后,按照预估的使用寿命和摊销方法进行分期摊销,将相应的费用计入损益表。
对于短期待摊费用,企业通常会在费用发生时计入待摊费用账户,然后按照实际使用期限和摊销方法逐期摊销,将相应的费用计入损益表。
二、预提费用的概念和会计处理方法预提费用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已经发生的费用,但还没有支付或者还没有发生实际交易的费用。
预提费用主要包括应付账款、待摊租金、所得税等。
会计处理方法:对于应付账款,企业通常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根据实际发生的交易金额计提应付账款,将其计入应付账款账户。
对于待摊租金,企业通常会在租金支付前根据租赁合同约定的期间和金额计提费用,将相应的费用计入待摊费用账户。
对于所得税,企业通常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根据税法规定的税率和实际盈利情况计算应缴纳的所得税金额,将其计提为预提费用。
三、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的注意事项1. 合理预估和计提:在处理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时,需要准确预估费用金额和使用期限,并根据实际情况计提费用,以确保会计核算的准确性。
如何处理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DOC5)部门: xxx时间: xxx制作人:xxx整理范文,仅供参考,勿作商业用途如何处理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的概念及特点待摊费用是指企业已经支出,但应当由本期和以后各期分别负担的、分摊期在1年以内(含1年)的各项费用,如低值易耗品和出租出借包装物的摊销、预付财产保险费、预付经营租赁固定资产租金、预付报刊订阅费、待摊固定资产修理费用、购买印花税票和一次缴纳税额较多且需要分月摊销的税金等。
待摊费用的特点是支付在前,受益、摊销在后。
预提费用是指企业从成本费用中预先列支但尚未实际支付的各项费用,如银行借款的利息费用、预提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租金和保险费等。
预提费用的特点是受益、预提在前,支付在后。
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的联系(一)账户设置的目的相同:两者都属于跨期摊提类账户,此类账户的设置目的是按权责发生制原则,严格划分费用的受益期间,正确计算各个会计期间的成本和盈亏,换句话说就是“谁受益,谁负担费用”。
(二)账户的用途和结构相同:两者是用来核算和监督应由若干个会计期间共同负担的费用,并将这些费用摊配到各个会计期间的账户。
借方登记费用的实际支出额或发生额,贷方登记应由各个会计期间负担的费用摊配数。
在实际工作中,对于不经常发生的核算单位,两账户可以合二为一,设置一个“待摊和预提费用”账户,借以简化核算手续。
“待摊和预提费用”账户的余额应列示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的差额,即以期末待摊费用大于预提费用的差额列为借方余额,而期末预提费用大于待摊费用的差额列为贷方余额。
此账户余额列示于资产负债表。
(三)两者均具有流动性:两者的受益期皆在2个月以上1年以下,所以都具有流动性,待摊费用为流动资产,预提费用为流动负债;在一定条件下,预提费用可以转化为待摊费用。
(四)明细账的设置相同:两者都是按费用种类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分类的核算。
(五)审计方对两者的审计目标相同:审查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是否按权责发生制原则记入当期成本,有无人为调节利润的情况。
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的归集和分配知识目标:通过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的核算,按照权责发生制和受益原则,正确划分了各个月份(即各个会计期间)的成本费用的界限。
1、待摊费用的归集和分配待摊费用是指本期发生(支付)的,但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共同负担的、摊销期限在一年以内的各项费用。
发生(支付)各项待摊费用时,记入“_________”的借方;按受益期摊销时,按车间部门和费用用途,由“待摊费用”的贷方转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科目的借方。
例长江公司200×年6月份开出转账支票,预付第二季度保险费27 000元,分3个月摊销。
6月各车间、部门应分摊的摊销额为:基本生产车间4 000元,修理车间1 000元,运输车间2 000元,行政管理部门1 000元,专设销售机构1 000元。
待摊费用明细账及分配表如表所示。
2、预提费用的分配和归集预提费用是指预先计入成本、费用,在以后月份实际支付的费用。
预提时,记入“_________”科目的贷方,并按车间部门和费用用途分别记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科目的借方;实际支付时,从“预提费用”科目的借方转出。
预提费用总额和实际费用总额的差额,一般在预提期末月份调整计入成本、费用。
例长江公司为增加经营规模,租入办公用房一套,租金每季末支付,每季租金4 500元,平均每月预提房租1 500元。
4、5、6月预提第二季度的租金,6月末实际支付第二季度的租金。
预提费用明细账及分配表如表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