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天辟地大事件
- 格式:ppt
- 大小:1.44 MB
- 文档页数:43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共产党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成立的,它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中国人民的战争之所欲以屡遭挫折和失败重要原因就是没有一个先进的作为凝聚自己力量的领导核心。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依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从此不断向前发展,由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和革命目标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制定了正确的革命纲领和斗争策略,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革命的前途和走向胜利的道路。
3、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沟通了中国革命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之间的联系,为中国革命获得了广泛的国际援助和避免走资本主义提供了客观可能性。
同时他还把中华民族的解放同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运动相连接并成为其中一部分,使中国革命有了前途。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人民社会经济、政治发展和思想演变的结果,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和的产物,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使中国历史上的大事变。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后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扩展资料: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使中国的先进分子找到了救国救民的真理。
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1921年7月23日—31日,在上海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秘密召开。
因突遭法国巡捕搜查,会议被迫休会。
7月底,中共一大代表毛泽东、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李达等,由李达夫人王会悟做向导,从上海乘火车转移到嘉兴,再从狮子汇渡口登上渡船到湖心岛,最后转登王会悟预订的游船,并在游船中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一、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1、北洋军阀的统治(1)性质:封建的、买办的反动政治武装集团(2)社会支柱:地主阶级、买办资产阶级(3)靠山:外国帝国主义(4)北洋政府统治下的中国在形式上是统一的(5)袁世凯当权,专制、集权、破坏共和制度,基本接受“二十一条”(6)袁世凯死后,中国陷入军阀割据:地方性农业经济、帝国主义划分势力范围(7)出卖国家权利、增加赋税、专制、割据、纷争、混战——中国近代政治最黑暗时期之一3、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4、五四运动(1)五四运动的发生(新的时代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和发展二、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1、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1)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队伍:(2)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的特点:①科学和民主精神新的含义②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唯物史观为武器,反封建思想的斗争为立足点)(1)党名:中国共产党(2)党纲: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采由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废除资本主义私有制,以及联合第三国际(3)实际工作计划:首先集中精力组织工人4、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特点(1)在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成立(2)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为基础的党(3)接受列宁主义,在工人运动基础上产生(4)鉴于党员的成分,党内小资产阶级思想的严重影响(5)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活动,必将经历一个曲折的探索过程(6)党必须切实、不断加强自身建设5、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1)得以信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坚强的领导力量(2)科学的指导思想(3)代表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代表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4)新的革命方法,沟通了中国革命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联系三、中国革命的新局面1、制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1)要问题:分清敌友(2)中共二大(3) 革命方法:群众路线(相信群众、依靠群众) (4) 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①领导工人斗争——孙中山与其合作的决心 ②萧山县衙前村农民协会、海丰总农会2、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1) 帝国主义势力、国内各派军阀,社会矛盾加深,人民生活恶化 (2) 无产阶级单凭一己之力不能取胜,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革命阶级 (3) 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与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5) 国民党一大: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3、 大革命的兴起(1) 工人运动开始复兴,农民运动初步开展(2) 国共合作创办黄埔陆军军官学校——为未来革命战争准备军事力量的骨干 (3) 大革命的起点:五卅运动 4、 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展(1) 国民革命军的战略:各个击破(2) 广大农村大革命风暴,农民问题、农民运动是中心问题 (3) 工人运动(4) 大革命:群众的动员程度更为广泛、斗争的规模更加宏伟、革命的社会内涵更其深刻5、 大革命的失败(1) 北洋军阀的溃败,工农运动的高涨——帝国主义列强干预,阻挡革命前进的步伐 (2)帝国主义拉拢蒋介石,一般资产阶级代表人 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新右派 (3) 蒋介石“清党”,汪精卫“分共”——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大革命失败(1)中国的民主革命必须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坚持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对资产阶级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2)无产阶级领导权的中心问题:农民问题。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一、新文化运动(一)兴起标志: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旗帜:民主、科学主要阵地:北京大学(蔡元培校长)。
陈独秀:1879.10.9-1942.5.27 清末秀才。
参加反清活动,遭到清政府的追捕,留学日本,参加同盟会。
1915年回国后,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蔡元培:1858-1940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
1904年创立光复会,1905年加入同盟会。
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
1916年任北大校长,提出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第二年迁到北京改名为《新青年》。
《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 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青年兴则社会兴,青年亡则国家亡! -----《敬告青年》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发表的《敬告青年》一文,痛陈封建专制制度的罪恶,号召青年们积极行动起来,进行一次思想上的革命。
胡适:1891-1962 1917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倡文学革命,提倡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强调写文章“须言之有物”。
图为胡适发表的《文学改良刍议》。
鲁迅:1881-1936 现代文学家、思想家。
1918年初,任《新青年》编辑,5月发表第一篇白话文《狂人日记》,猛烈抨击封建制度和礼教。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1.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陈独秀认为,要使中国成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必须用民主取代专制,用科学扫荡封建迷信;中国要富强,必须提倡科学。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旧道德是指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
新文化运动猛烈批判旧道德,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新文化运动又是一场文学革命,它是由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开始的。
开天辟地成语故事开天辟地成语故事盘古是神话传说中开天辟地的人类始祖,他殚精竭虑,以自己的生命孕育出了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其功业为后人所景仰。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开天辟地成语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开天辟地成语故事篇1在远古时代,天和地没有分开,宇宙是一个混浊的气团,样子象个鸡蛋,盘古就在这个“鸡蛋”中孕育了一万八千年。
有一天,他忽然醒了,睁开眼睛一看,四面黑漆漆的,什么也看不到。
他感到十分窒息,便顺手摸到一把斧头,用力一砍,鸡蛋似的宇宙立刻破裂了。
轻的上升变成了天,重的凝固起来变成为地,从此便有了天地之分。
自此以后,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日增厚一丈;盘古也每天长高一丈。
光阴荏苒,匆匆又过了一万八千年。
这时,天升得很高很高,地变得很深很深,盘古也长得很高很高。
“天地开辟,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于是,盘古成了顶天立地的巨人。
后来人们把“天地开辟”说成“开天辟地”,用来说明前所未有的重大改革。
又把这个故事概括为“盘古开天地”,用来表示人类社会的开端。
开天辟地成语故事篇2【出处】《艺文类聚》卷一。
在上古期间,宇宙处于混沌之中。
就在这片混沌之中,孕育了人类最早的祖先——盘古。
盘古刚出生时,世界上没有光明。
盘古可忍受不了这些,他用一只斧头向这个混沌劈去。
只听得轰隆一声,那个混沌的东西分成了两半。
其中较轻的阳气上升,变成了高高在上的蓝天;而那些较重的阴气下沉,变成了广阔辽远的大地。
因此,天和地就形成了。
盘古出世后,他头顶蓝天,脚踏大地,立于天地之间。
后来人们就用顶天立地来形容一个人的伟大。
随着盘古一天一天地长大,天和地之间的距离也就一天一天地增加。
这样又有一万八千年过去了,天和地就变成了今天的样子。
盘古这个顶天立地的巨人,他让天和地之间由一团混沌,变成了上有天,下有地的空间,他自己也变成了一个九万里高的巨人。
盘古造出了天和地,他就是天和地的主宰。
在天上,一切天气的变化都与他有关:他叹气,天地之间就狂风大作;他发怒,天空就会阴云密布;他发出鼾声,空中就会雷声隆隆;他哭泣,天空就会大雨瓢泼:而当他高兴的时候,天空就会万里无云……在地上,自然的一切都是他死后的遗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