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则两利 分则两害——国共合作资料讲解
- 格式:ppt
- 大小:6.02 MB
- 文档页数:17
专题十三:国共两党的关系一、国共经历了两次合作、两次分裂(一)第一次国共合作(1924—1927年大革命时期)1.合作原因①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与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②国共两党的共同努力③共产国际的推动。
2.标志: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3.合作成果:①成立黄埔军校;②进行北伐战争4.结果: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
但由于国民党右派突然叛变革命,致使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5.破裂①原因:两党不同的阶级利益,阶级矛盾上升。
②表现:1927.4.12,蒋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927.7.15,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二)十年内战时期(1927—1936年土地革命时期)1.国共的对峙(1)表现①政权的对峙: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标志着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建立;1931年在江西瑞金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
②屠杀与反屠杀:1927.8.1,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了秋收起义。
③“围剿”与反“围剿”:1930年到1933年,蒋介石对中央根据地发动五次“围剿”,中央红军取得前四前反“围剿”的胜利,但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长征(1934.10~1936.10)。
(2)影响:给日本侵华以可乘之机。
2.国共两党由对峙走向合作(1)原因①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到1932年一·二八事变,中日民族矛盾不断上升。
1935年日本策划华北五省自治,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②中共的推进:1935年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1935年底,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开会,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标志: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三)第二次国共合作1.原因: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2.形成:①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共发表宣言,提出要把日本帝国主义驱逐出中国;②1935年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③1935年瓦窑堡会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④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⑤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共发表抗日通电,号召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把日本侵略者驱逐出中国;⑥1937年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表示准备抗战;⑦同时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⑧1937年,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中美贸易战:合则两利,分则两害作者:张连起来源:《财会信报》2018年第18期5月3日至4日,美国财长带队访华,举世瞩目的中美贸易磋商4日在北京落下帷幕。
双方在两天的时间里进行了坦诚、高效、富有建设性的讨论。
双方均认为,发展健康稳定的中美经贸关系对两国十分重要,双方应致力于通过对话磋商解决经贸纠纷。
自贸易战以来,中国政府的态度一直非常明确。
中方愿意积极就中美经贸中存在的问题与美方展开商讨,但中方不接受任何损害自身利益的要价,更不会接受城下之盟。
实际上,早前就有报道称,特朗普政府对盟友豁免钢铝关税的5月1日宽限期,可能会延长。
这说明日本、法国、德国轮番去美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美国的强硬态度有所松动,也预示了美国将在中美贸易战问题上有所妥协。
而今天中美貿易磋商,就部分问题达成的共识中,也透露出一些重要信号。
贸易战是中美不能承受之重如果打贸易战的话,不单单是杀敌一千自伤八百,全球化的发展,让全世界的经济互相联系在一起,因此中美贸易战很可能将全世界卷入更严重的全球经济危机之中,这是两个大国都难以承受的代价。
尽管特朗普喜欢打官司,喜欢争取利益,他也喜欢把美国当成公司经营,而不是一个国家,他更多看重是利润,看重是能够得到什么好处。
这些对于中国来说,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不应该把特朗普作为一个真正成熟,而且有公共服务经验的政治家看待,他更多希望跟中国做交易。
美国发起贸易战,无非是两个原因。
一是巨大的中国对美贸易顺差,二是中国制造业对美国制造业的威胁。
然而美国制造业的衰落是一种市场行为,是由于全球分工与利润分配决定的。
至于美国制造业是不是衰弱了,本身就是个伪命题。
从这一次对中兴芯片的制裁,让我们看到了自身的不足,也看到了美国高尖端制造业的成熟。
而且中美制造业本身所处的阶段并不一样,所谓竞争更是无从谈起。
中美之间的经济发展,早就互相融合在一起,谁也离不开谁。
一方面,中国是美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而美国在这两年也逐渐超越欧盟,成为我国的重要贸易伙伴,两国贸易之间的依存度很高;另一方面,中美作为世界第一大和第二大经济体,两国的经济合作发展能够有效地带动世界经济发展,从而为各自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及市场支持。
[键入文字]
备战2017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4)
专题四国共关系(台湾问题)祖国统一大业
一、对国共关系的认识
1924-1949 年,国共关系呈现“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的曲折发展历程。
“分则两伤”:十年内战时期,国民党对根据地进行“围剿”,导致日本帝国主义乘隙而入,严重影响了中华民族独立,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灾难;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发动内战最终败逃台湾,海峡两岸长期对峙,致使中华民族至今尚未完成统一大业。
“合则两利”:大革命时期,中国人民和北洋军阀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团结奋战,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30 年代,日本侵华威胁到整个中华民族的生存,国共两党再次合作,进行全民族的共同抗战,中国人民才取得了近百年来第一次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总之,合则有利于民族的兴旺和崛起,分则对中华民族来说是战争和灾难,两党为了民族利益应再次合作,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祖国统一大业
“一国两制”(解决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的基本原则)
“一国两制”(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伟大构想是由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它最初是为解决台湾问题而提出,但首先在香港问题上得以成功运用,而后运用它又解决了澳门问题。
运用“一国两制”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后,台湾和香港、澳门的区别在于:台湾可以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
香港问题
1、香港问题的由来
1。
专题十三:国共两党的关系一、国共经历了两次合作、两次分裂(一)第一次国共合作(1924—1927年大革命时期)1.合作原因①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与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②国共两党的共同努力③共产国际的推动。
2.标志: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3.合作成果:①成立黄埔军校;②进行北伐战争4.结果: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
但由于国民党右派突然叛变革命,致使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1)表现①政权的对峙: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标志着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建立;1931年在江西瑞金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
②屠杀与反屠杀:1927.8.1,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了秋收起义。
③“围剿”与反“围剿”:1930年到1933年,蒋介石对中央根据地发动五次“围剿”,中央红军取得前四前反“围剿”的胜利,但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长征(1934.10~1936.10)。
(2)影响:给日本侵华以可乘之机。
2.国共两党由对峙走向合作(1)原因①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到1932年一·二八事变,中日民族矛盾不断上升。
1935年日本策划华北五省自治,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②中共的推进:1935年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1935年底,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开会,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标志: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三)第二次国共合作1.原因: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2.形成:①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共发表宣言,提出要把日本帝国主义驱逐出中国;②1935年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③1935年瓦窑堡会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④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⑤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共发表抗日通电,号召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把日本侵略者驱逐出中国;⑥1937年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表示准备抗战;⑦同时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⑧1937年,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近现代国共关系的演变(专题复习课时一)提示:本专题复习抓住一条主线:近代国共的两次合作,两次分裂;现代国共即两岸关系的对立与缓和;一个基本观点:合则两利,分则两害。
把握国共关系基本走向: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
认识本专题复习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一、主干知识梳理近代:(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一)、国共第一次合作1.起讫时间:2.标志事件:3.基本背景4.合作基础5.中共地位6.影响(历史功绩)7.认识(二)、第一次分裂1.时间2.标志性事件:3.原因4.影响5.认识(三)、国共第二次合作1.起讫时间2.标志性事件3.基本背景4.合作基础5.中共地位6.影响(历史功绩)7.认识(四)、第二次分裂1.时间2.标志性事件3.原因4.影响5.认识现代:(新中国成立后)(一)、国共的长期对立1.时间2.原因3.表现14.影响(二)国共关系的缓和1.时间2.原因3.表现4.对台湾问题的认识(1).形成原因(2).性质(3).统一的障碍(4)展望(讨论)二、复习能力提升(一)结合时代背景概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关系的演变,并指出其演变趋势。
(二)比较两次国共合作的主要不同之处,并能归纳影响国共关系的主要因素。
(三)从国共历史上的两次合作,两次分裂及其影响中,你有何认识。
三、高考分析及例题选做(讲)(一)高考分析:1.从2000年至2004年高考题均有涉及,其中,江苏卷04年考了人民解放战争走向胜利的转折点。
2.考题以选择题为主,多围绕“合则两利,分则两害”这一主题。
(二)例题选做(讲)1.(2000年广东卷)大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A.都有共同的政治纲领B.均采取党内合作方式C.全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D.皆有各阶级、阶层参加2.(2001年春季卷)1923年中共“三大”就国共合作问题决定()A.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B.同国民党实行党外合作C.帮助国民党改组,使之成为民族资产阶级政党D.必须坚持共产党在革命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3.(2004年北京模拟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能够坚持到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因素()A.共对国民党既团结又斗争B.中共及时反击国民党的反共高潮C.美国不赞同统一战线破裂D.民族矛盾尚未解决4.中国共产党正确处理西安事变和皖南事变的策略方针有什么不同?结合上述事变发生时的背景,说明应用上述策略的原因。
历史中考提分资料一热点篇:1你认为应该如何正确处理中日两国关系?牢记历史,以史为鉴;和则两利,争则两伤;珍爱和平,远离战争,加强交流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2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中华民族复兴历程的认识。
(2分)中华民旅复兴道路曲折;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要从中国国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和建设走向胜利的保证。
3通过对国共两党关系的探究,你能获得什么感悟?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国共两党加强合作,为实现统一和民族复兴作贡献。
得民心者得天下。
4海峡两岸血脉相连,为了早日实现祖国统一,作为一名中学生应该怎么做?努力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为祖国繁荣富强贡献聪明才智;坚决反对各类台独言行,坚决维护国家统一;坚决拥护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积极参与海峡两岸的交流活动中外伟人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5长征精神: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精神。
6深圳精神:不断开拓,不断进取的创新精神。
7请简要概括日本在这次战争的发动上有何相同点?蓄谋已久;恶意挑衅;突然进攻;不宣而战。
8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贡献。
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9你认为设置纪念日以及纪念日阅兵有何现实意义?牢记历史、以史为鉴,防止历史悲剧重演,彰显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
10反思近代两次中日战争,我们从中得到什么启示?(1分)落后就要挨打。
牢记历史,勿忘血的教训。
不断提高中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坚决反对日本的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
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11试举出美国历史上懂得改变的史实两例。
美国内战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奴隶制;罗斯福新政;中美建交等;(任选两项)(2分)12、有人认为辛亥革命是民主进程的丰碑理由是什么?二意义篇A类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2.评价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浅析两次国共合作的对比及我的认识在战火不断,社会动乱的年代里。
为打到军阀和抵御帝国主义的侵略,国共两党进行了两次合作,即两党为了一个共同的奋斗目标,从维护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顺应历史潮流,符合人民意愿,求同存异,而组成并不断扩大统一战线,团结协作,共同奋斗。
而两次轰轰烈烈的国共合作也成为中华民族近代史的缩影,直接影响了当代中国历史。
所以,研究国共历史上的两次大的合作,对于巩固爱国统一战线,维护民族团结,实现国家复兴有着极其重要的借鉴作用。
两次国共合作的背景:第一次国共合作发生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
当时的形势是,中国的政治经济因帝国主义加紧掠夺和军阀连年混战,而陷入日益加深的危机之中。
而要对付帝国主义及其各反动军阀的势力,当时中国各进步政党的单个力量显然是相当渺小的。
那时的中国共产党刚刚在上海、北京、长沙、武汉、济南、广州及海外等几个分散据点燃起了“星星之火”,到中共三大时,党员不过四百余名。
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大体上是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政党,并且这个党在几经挫折后并没有多少实力。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各进步政党和各社会阶层必须走联合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道路。
也正如宋庆龄说的那样,“孙中山和中国共产党之间的具有历史意义的合作不是偶然的,它是当时的国际局势和中国本身的内部条件造成的。
”第二次国共合作发生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
当时的形势是,1931年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打响了侵华战争的第一枪;到了1937年,日本又发动了“七七”事变,开始了酝酿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
华北事变以后,中共认识到中日矛盾已上升为主要矛盾。
国际上,以苏联、美国、英国为代表的同盟国正在与以德国、意大利、日本为代表的轴心国交战,中国获得的国际援助十分有限。
所以,面对日本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的进攻,国共两党必须停止内战并联合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两次国共合作的目标:由合作背景可知,两次合作的历史任务有所不同。
..专业.高中历史合则两利分则两害——简析民主革命时期的国共关系国民党和共产党是近代中国最大的两个政党,两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经历了从合作到对抗,从对抗到合作,再到对抗的发展历程。
第一次国共合作 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社会各阶层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成为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政治目标。
中国共产党在经历了“二七惨案”后深刻地认识到,单靠工人阶级赤手空拳、单枪匹马是无法打倒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封建军阀的,必须联合其他革命阶级或政党,进行武装斗争。
拥有一定实力和威望的革命家孙中山在领导一系列武装斗争失败后,也深刻地认识到,依靠一派军阀去打另一派军阀无法取得革命的胜利,国民党需要补充“新鲜血液”才能获得“新生”。
这样,合作成为当时国共两党的必然选择。
在共产国际的促使下,以第一次国共合作为起点的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迅速开展起来,四大革命阶级(工人阶级、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结成统一战线,北伐胜利进军,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也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国共十年对峙 1927年,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由于国共两党在阶级性质上的差异,内战局面形成,而且愈演愈烈。
长达十年的分裂内战,不仅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也给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以可乘之机。
东北沦陷,平津危机,华北危机,中华民族危机,“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成为全民族的共同呼声。
第二次国共合作在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推动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开始全民族团结抗战。
在第二次国共合作中,两党形成了在战略上相互配合的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共同抗击日本帝国主义,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扭转了近百年来中国反侵略战争屡败的局面。
再次走向对抗抗日战争胜利结束使得国共合作的基础不复存在,阶级矛盾突显,经济、军事实力空前膨胀的美帝国主义在中国推行“扶蒋反共”政策,使得蒋介石国民政府实施独裁和内战的方针更加有恃无恐,内战阴云笼罩中华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