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血细胞形态基础
- 格式:ppt
- 大小:4.65 MB
- 文档页数:72
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
2019年第1次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室间质量评价
注:若看不清结构,可以适当放大图片比例进行观察。
序号图片说明
2019101 请报告箭头所指细胞的名称
2019102 请报告箭头所指细胞的名称
2019103 请报告箭头所指细胞内结构的名称
2019104 请报告箭头所指细胞内结构的名称
2019105 请报告箭头所指细胞的名称
2019106 请报告箭头所指细胞的名称
2019107 请报告箭头所指细胞的名称
2019108 请报告箭头所指细胞的名称
2019109 请报告箭头所指细胞的名称
请报告箭头所指2019110
现象的名称
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
2019 年第2 次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室间质量评价注:若看不清结构,可以适当放大图片比例进行观察。
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
2019年第3次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室间质量评价
注:若看不清结构,可以适当放大图片比例进行观察。
序号图片说明
2019301 请报告箭头所指细胞的名称
2019302 请报告箭头所指细胞的名称
2019303 请报告箭头所指细胞的名称
2019304 请报告箭头所指细胞的名称
2019305 请报告箭头所指细胞的名称
2019306 请报告箭头所指细胞的名称
2019307 请报告箭头所指细胞的名称
2019308 请报告箭头所指细胞的名称
2019309 请报告箭头所指细胞的名称
2019310 请报告箭头所指细胞的名称。
【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走在马路上经常看到这样的景象,马路上大大小小的车辆在繁忙的进行着运载工作。
那么我们人体内的物质是靠谁来运输的?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空气中的氧气被吸收后,怎样运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中?组织细胞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又怎样运离细胞?相信同学们现在都知道,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体里面,也有一条繁忙的运输线。
这些运输线就是遍布全身的大大小小的血管。
这些运输线中的特殊的交通工具就是———血管里流动着的血液,血液将来自消化道的营养物质和来自肺部的氧,迅速运往身体中一个个细胞,同时将细胞生活中产生的废物及时运走。
血液对我们的生活和健康是如此重要。
你们对血液了解多少呢?下面请同学们把你想了解的血液方面的知识都告诉老师好吗?二、讲授新课1.活动:演示实验“血液的分层现象”教师出示血液分层现象演示实验及分层图。
现在请认真观察并思考:试管中的血液分为几层?各呈什么颜色?各层的比例大致是多少?为什么会出现分层现象?(学生认真观察,积极讨论,得出结论。
)观察思考:加入抗凝剂的血液静置一段时间后出现什么现象?血液由几部分组成?为什么说血液是流动的组织?学生分成四组,对问题进行讨论,组内展开互动。
讨论后填写观察报告。
最后各组推荐一位代表汇报观察结果。
2.解读血常规化验单:教师:PPT:(1)展示抽血图片;(2)展示血常规化验单: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到医院看病,有时医生会让我们做血常规化验。
哪位同学能告诉我,医生开血常规化验单的目的是什么?老师这里有一张血常规化验单,接下来我们一同来看一下。
请同学们在阅读血常规化验单时,着重看“项目”和“测定值”两栏,并结合提示,了解RBC、WBC、 Hb、 PLT英文缩写所表示的含义。
(出示一张血常规化验单,学生仔细观察,了解血常规化验单上所列的两栏成分并相互讨论)。
结合着加了抗凝集的分层的血液和血常规化验单,你认为血液可能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血常规化验单上所列的各成分,分别应在哪层中?小组讨论。
复检规则1、WBC、RBC、Hb、PLT(1)复检条件:无结果(2)复检要求:①检查仪器是否故障②标本是否凝固③重测标本2、WBC(1)复检条件:首次检测<2。
0*10^9/L或〉30*10^9/L (2)复检要求:涂片镜检3、WBC(1)复检条件:首次检测2.0*10^9/L〈WBC<4.0*10^9/L (2)复检要求:①检查散点图是否异常②散点图异常时涂片镜检4、WBC分类(1)复检条件:WBC分类不明(2)复检要求:①DIFF图提示仪器吸样异常时重检标本②DIFF图提示抗凝剂散点图时重新采血检验③排除①②后无条件镜检,镜检不符时重新检测分析结果可靠性.5、Mon (1)复检条件:Mon首次〉28%(2)复检要求:检查散点图并涂片镜检6、Eos (1)复检条件:Eos首次〉20%(2)复检要求:检查散点图并涂片镜检7、Bas (1)复检条件:Bas首次>12%(2)复检要求:检查散点图并涂片镜检8、PLT(1)复检条件:首次结果<100*10^9/L或〉1000*10^9/L时(2)复检要求:①检查直方图并涂片镜检,直方图明显异常时且无假性聚集或真性增高时需行PLT—O通道检测血小板并分析原因9、PLT(1)复检条件:首次结果100*10^9/L <PLT〈150*10^9/L、600*10^9/L <PLT 〈1000*10^9/L时(2)复检要求:①检查直方图②直方图异常时涂片镜检并行PLT—O通道检测PLT计数并分析原因10、PLT(1)复检条件:血小板四项指标无结果(2)复检要求:①检查血小板直方图并解释变化原因,必要时涂片镜检11、Hb(1)复检条件:不明原因贫血(<75g/L)伴红细胞直方图非正态分布(2)复检要求:①检查标本状态并涂片镜检②静脉血状态吻合且<65 g/L时与临床沟通12、Hb(1)复检条件:不明原因贫血(<75g/L)不伴红细胞直方图非正态分布(2)复检要求:①检查标本状态是否吻合②静脉血状态吻合且<65 g/L时与临床沟通③状态不吻合时重新检测13、Hb(1)复检条件:首次结果〉180(2)复检要求:离心检查标本血浆状态14、MCV (1)复检条件:MCV<60 (2)复检要求:①检查红细胞及血小板直方图②异常时行PLT-O通道矫正血小板计数15、RBC(1)复检条件:静脉血RBC〈2.5*10^12/L或RBC〉6.5*10^12/L(2)复检要求:①检查标本状态及红细胞直方图、红细胞凝集,真性减少时与临床沟通;必要时重检注:任何外院检验结果不作为复查规则首次结果;20天内触发相同规则酌情不复查;20天后触发相关规则仍需作为首次结果.复检注意事项PLT〈100 假性减少1、真性减少?(粗略计数PLT=X/HP*9)2、血小板聚集(包括抗凝剂凝集及血液凝固凝集)3、血小板卫星现象4、巨大血小板引起方法学假性减少真性减少1、血小板吞噬现象2、M—H畸形3、幼稚细胞PLT〉600 假性增多:1、小红细胞(地贫、缺铁贫) 2、红细胞碎片(血栓患者)3、采血消毒酒精引起红细胞破裂碎片增多需重新采血真性增多:1、幼稚细胞WBC:分类不明查因1、幼稚细胞2、异淋3、有核红细胞触发计数规则1、真性增多2、白细胞聚集现象(〈2*10^9/L注意) 3、细菌及真菌4、幼稚细胞Hb:1、红细胞形态2、晚幼红细胞3、幼稚细胞4、疟原虫检查5、脂血Mon、Eos、Bas:1、真性增多2、幼稚细胞红细胞:低值:冷凝集引起假性减低;同侧抽血时假性减低;遗传病性红细胞大小不均;采血消毒酒精引起红细胞破裂需重新采血高值:摇匀不均处理方案PLT假性结果处理方案血小板假性聚集及卫星现象1、抽取EDTA及枸橼酸钠抗凝血管立刻上机检测①两个血小板结果均<100*10^9/L时需即刻涂片镜检血小板聚集及卫星现象,若3—10个血小板聚集现象仍较明显(排除3后),与临床医生沟通并结果备注:患者疑为多抗凝剂致血小板假性减少/患者疑为EDTA抗凝剂致假性血小板减少②枸橼酸盐抗凝剂结果正常时报告该PLT检测结果注:EDTA管报告血常规结果,枸橼酸钠管报告PLT结果(需*10/9进行稀释矫正)2、镜检未见血小板假性减少现象者,重新正常采血后复查及报告,注意巨大血小板者假性减少。
World Latest Medici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9 V o1.19 No.30投稿邮箱:sjzxyx88@228·医学检验·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在血常规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探讨贺晶晶(上海市中医医院,上海)摘要:目的 分析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在血常规检测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纳入2018年全年经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验血液标本异常者364例为研究组观察对象,选取同期经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验血液标本正常者364例为常规组观察对象。
两组均接受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统计检查结果以及异常血液标本分布情况,对不同检验技术的应用价值予以客观评价。
结果 常规组假阴性率为4.12%(15/364),全自动血液分析和血液细胞形态学联检阳性率为33.24%(121/364),观察组假阳性率为31.87%(116/364);经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异常的血液标本多为白细胞形态异常。
结论 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能够规避误诊、漏诊风险,切实提高血常规检验准确度,但过程繁琐、效率较低,宜与全自动分析仪联合应用,以改善血常规检验和诊断质量。
关键词: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血常规检验;准确度中图分类号:R446.6 文献标识码:B DOI: 10.19613/ki.1671-3141.2019.30.117本文引用格式:贺晶晶. 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在血常规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30):228.0 引言血常规检验是临床医生诊断病情最为常用的辅助检查手段,为明确血液细胞数量、形态等指标,往往需要倚靠血液细胞检验技术。
近年来,医疗器械业迅猛发展,大量检验、检查设备被投入临床检验中,全自动血液分析仪便是应市场需求而生的血液细胞检查设备,在临床的应用极为普遍。
值得一提的是,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已由过去的三分类进展为五分类,由二维空间进展为三维空间,且更多先进技术被整合于同一台设备中。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准确性分析发布时间:2021-07-01T09:57:19.037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3期作者:邱一凡[导读] 目的:研究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准确性。
邱一凡大庆油田总医院黑龙江大庆 163001【摘要】目的:研究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准确性。
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10月-2020年12月期间诊治的发热患者88例作为试验组,再选取同一时期在本院进行健康检查人员88例作为参照组,均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所有人员均进行血细胞形态学检验,观察各组人员检查结果。
结果:试验组患者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浓度、平均细胞体积等血液指标与正常人明显降低,两组对比数据有统计差异性(P<0.05)。
同时试验组患者血细胞形态学检测准确性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可比性(P<0.05)。
结论:采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中血液指标检测明显提高,对疾病动态变化提供一定的理论诊断依据,降低疾病误诊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血细胞形态学检验;临床检验;准确性伴随着医疗科技的进步与发展,临床上越来越多的新技术以及自动化检测仪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
尤其在临床实验室检验中,血细胞形态学检测分析仪具有操作简单、检测快、效率高等临床优势,整体上提高了检验工作效率和质量[1]。
但由于这类仪器对血细胞内部结构、形态等不能进行鉴别,存在一定缺陷和漏洞,可能会严重影响检测结果准确性,为疾病诊断提供错误信息,不利于疾病诊断与治疗[2]。
临床上需在仪器检测的基础上配合血涂片及显微镜检查,可提高检测结果准确性,避免引起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本次研究就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准确性进行探究与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基本资料选取本院2019年10月-2020年12月期间诊治的发热患者88例作为试验组,再选取同一时期在本院进行健康检查人员88例作为参照组,排除标准:①排除合并有其他严重心、脑、肾器官功能障碍患者;②排除严重精神障碍疾病患者、排除治疗依从性极差患者。
第十九章出血与血栓的基础理论第十九章出血与血栓的基础理论一、血管壁的止血功能二、血小板的止血功能三、血液凝固机制四、抗血液凝固系统五、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六、血液流变学一、血管壁的止血功能1.血管壁的结构第 1 页共18 页(1)内皮层:由单层内皮细胞连续排列构成。
它含有各种细胞器,其中棒管状小体(weibel-palade body)是内皮细胞特有的细胞器。
内皮细胞可合成和贮存多种活性蛋白,包括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凝血酶敏感蛋白(TSP)、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1(PAI-1)以及凝血酶调节蛋白(TM)等。
(2)中膜层:由基底膜、微纤维、胶原、平滑肌和弹力纤维构成,起支撑内皮细胞、诱导血小板黏附和聚集,并启动凝血过程的作用。
另外还参与血管的舒缩功能。
(3)外膜层:由结缔组织构成,是血管壁与组织之间的分界层。
2.血管壁的调控血管的收缩和舒张反应受神经和体液的调控。
(1)神经调控:血管壁中的平滑肌受神经的支配,通过神经轴突反射来实现。
(2)体液调控:内皮细胞可以产生多种活性物质调节血管的收缩和舒张。
3.血管壁止血功能(1)收缩反应增强:当小血管受损时,通过神经轴突反射和收缩血管的活性物质如儿茶酚胺、血管紧张素、血栓烷A2(TXA2)、5-羟色胺(5-HT)和内皮素(ET)等使受损的血管发生收缩,损伤血管壁相互贴近,伤口缩小,血流减慢,凝血物质积累,局部血黏度增高,有利于止血。
(2)血小板的激活:小血管损伤后,血管内皮下组分暴露,致使血小板发生黏附、聚集和释放反应,结果在损伤的局部形成血小板血栓,堵塞伤口,也有利于止血。
(3)凝血系统激活:小血管损伤后,内皮下组分暴露,激活因子Ⅻ,启动内源凝血系统;释放组织因子,启动外源凝血系统。
最后在损伤局部形成纤维蛋白凝血块,堵塞伤口,有利于止血。
(4)局部血黏度增高:血管壁损伤后,通过激活因子Ⅻ和激肽释放酶原,生成激肽(brady-kinin),激活的血小板释放出血管通透性因子。
人教(2019)生物必修1【章末整合提升】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一、必备知识—构建知识导图二、关键能力—发展核心素养(一)多角度比较各种细胞器1.细胞器的分类记忆2.细胞结构与功能中的“一定”“不一定”与“一定不”(1)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不一定有叶绿体(如蓝细菌),但高等植物细胞的光合作用一定在叶绿体中进行。
(2)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生物不一定有线粒体,如好氧菌,但真核生物的有氧呼吸一定主要发生在线粒体中。
(3)一切生物,其蛋白质合成场所一定是核糖体。
(4)有中心体的生物不一定为动物,但一定不是高等植物。
(5)高尔基体经囊泡分泌的物质不一定为分泌蛋白,但分泌蛋白一定经高尔基体分泌。
(6)具有细胞壁的细胞不一定是植物细胞,真菌、细菌细胞也都有细胞壁。
(7)没有叶绿体和中央液泡的细胞不一定是动物细胞,如根尖分生区细胞。
[例1] 下列有关细胞中“一定”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①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一定不是原核生物②有氧呼吸一定在线粒体中进行③光合作用一定在叶绿体中进行④所有生物的蛋白质一定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⑤有中心体的生物一定不是高等植物⑥以RNA为遗传物质的生物一定是原核生物A.①④⑤B.①③⑤C.①⑤⑥D.②③⑥解析: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为病毒,一定不是原核生物,①正确;有氧呼吸不一定在线粒体中进行,如需氧型原核生物细胞中没有线粒体,其有氧呼吸的场所不是线粒体,②错误;光合作用不一定在叶绿体中进行,如蓝细菌没有叶绿体,但能进行光合作用,③错误;所有生物的蛋白质一定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④正确;中心体分布在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中,因此有中心体的生物一定不是高等植物,⑤正确;以RNA为遗传物质的生物一定不是原核生物,因为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一定是DNA,⑥错误。
(二)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1.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1)细胞中核糖体和高尔基体的数量较多,内质网发达。
(2)细胞表面往往有很多突起,以增大细胞表面积,提高分泌效率。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9-2020年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A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1 . 下列生理活动中,不属于排泄的是()A.排出汗液B.排出食物残渣C.呼出二氧化碳D.排出尿液2 . 同学们在上课时,一会儿看课桌上的书,一会儿看前面的黑板,一会儿又注视着老师的举止,可这些都能看得清清楚楚,这主要是因为()A.瞳孔可以缩小或放大,控制光线强弱B.晶状体的曲度可以调节,使物像落在视网膜上C.物像落在视网膜上形成视觉D.眼球的转动调节眼球的前后径,使物像落在视网膜上3 . 如图为健康人的尿液形成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②与①相比缺少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B.②与①相比葡萄糖和无机盐含量基本相同C.④与①相比尿素含量增加D.⑤中不含尿素和无机盐4 . 图是血液循环示意图,1、2、3、4表示与心脏直接相连的血管,甲、乙表示不同部位的毛细血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乙位于小肠,血液流经乙后营养物质含量增多B.血液流经甲后氧含量减少C.血管1是上腔静脉,血管3是肺静脉D.血管2、4中的血液是动脉血5 . 治疗疾病有时需要输液,针刺入的是静脉。
下列有关静脉的叙述,错误的是()A.静脉多数分布较浅B.静脉管壁较动脉薄C.静脉内血液流动速度慢D.静脉管径极小,红细胞单行通过6 .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血红蛋白是一种可以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B.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含量是鉴别贫血的唯一标准C.血红蛋白与氧容易结合,不易分离D.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力强,而且不易分离7 . 下图为眼球的结构,其中具有折射光线作用的主要结构是()A.①B.②C.③D.④8 . 正常情况下心脏四个腔中相通的是()A.左心房和右心房B.左心室和右心室C.左心房和右心室D.左心房和左心室9 . 在显微镜下观察肾单位结构时,看不到的是()A.肾小管B.输尿管C.毛细血管D.肾小囊10 . 李勇在与歹徒搏斗中不幸被刺中腿部肌肉而致残。
2019第二章红细胞检查一、A11、HiCN比色液会出现浑浊的是A、白细胞过高B、球蛋白异常增高C、红细胞过高D、A+BE、A +C2、小细胞均一性贫血是指A、MCV正常,RDW正常B、MCV正常,RDW异常C、MCV增高,RDW正常D、MCV增高,RDW异常E、MCV减低,RDW正常3、正常成人的MCV参考值A、80~100plB、86~120plC、80~100flD、86~120flE、100~120fl4、HiCN测定最大吸收峰位于A、504nmB、538nmC、540nmD、560nmE、575nm5、红细胞计数中,不属于技术误差的是A、血液发生凝固B、每次充液后细胞在计数室内分布不完全相同C、充液不当D、采集部位不当E、稀释倍数不当6、下列哪项不是血沉病理性加快的原因A、恶性肿瘤B、高球蛋白血症C、贫血D、高胆固醇血症E、妊娠3个月以上7、魏氏法血沉测定,正常成年女性的参考值为A、0~15mm/hB、0~20mm/hC、0~30mm/hD、0~42mm/hE、0~22mm/h8、骨髓移植后,若无移植并发症,RET如何变化A、小于15×109/LB、大于15×109/LC、小于12×109/LD、大于12×109/LE、在12×109/L和15×109/L之间9、正常情况下,外周血可出现网织红细胞为A、Ⅱ型和Ⅲ型网织红细胞B、Ⅰ型和Ⅲ型网织红细胞C、Ⅱ型和Ⅳ型网织红细胞D、Ⅰ型和Ⅱ型网织红细胞E、Ⅲ型和Ⅳ型网织红细胞10、正常情况下,Ⅲ型网织红细胞约占A、70~80%B、20~30%C、30~40%D、60~70%E、25~35%11、网织红细胞发育阶段分为几种类型A、3种B、4种C、5种D、6种E、2种12、下列关于红细胞指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当红细胞凝集时可使MCV假性增高B、严重高血糖时可使MCV假性增高C、高脂血症可使MCH假性增高D、白细胞增多症可使MCH假性减少E、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MCH降低13、MCV可以用哪两个指标来计算A、HCT、RBCB、Hb、RBCC、Hb、HCTD、RBC、RDWE、Hb、RDW14、下列不属于正常细胞不均一性贫血的是A、骨髓纤维化B、铁粒幼有细胞贫血C、血红蛋白病性贫血D、混合型营养性缺乏性贫血E、遗传性球形红细胞贫血15、下列疾病中,MCV减低、MCH减低、MCHC正常的是A、再障B、慢性失血性贫血C、缺铁性贫血D、慢性感染E、急性失血性贫血16、关于温氏法测血细胞比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离心管必须洁净干燥B、离心力不足时血细胞比容误差很大C、抗凝剂可以选用EDTA-K2D、可采用双草酸盐抗凝剂E、以上都正确17、离心后血液由上至下分别为A、血浆层、血小板层、白细胞层和有核细胞层、还原红细胞层、带氧红细胞层B、血浆层、血小板层、还原红细胞层、带氧红细胞层、白细胞层和有核细胞层C、血浆层、白细胞层和有核细胞层、还原红细胞层、带氧红细胞层、血小板层D、血浆层、血小板层、还原红细胞层、白细胞层和有核细胞层、带氧红细胞层E、血浆层、带氧红细胞层、白细胞层和有核细胞层、血小板层、还原红细胞层18、不属于红细胞形态改变的是A、镰形红细胞B、有核红细胞C、球形红细胞D、点彩红细胞E、裂红细胞19、女性生理性红细胞数量达最高峰的年龄为A、出生2周B、6~7岁C、13~15岁D、25~30岁E、21~35岁20、靶型红细胞见于A、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B、HbC病C、阻塞性黄疸D、脾切除后E、以上都是21、球形红细胞不见于A、烧伤B、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C、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D、小儿E、骨髓纤维化22、小红细胞的直径为A、<6umB、<10umC、<15umD、<5umE、<8um23、红细胞生理性淡染区占整个红细胞的A、1/2B、1/3C、1/4D、1/5E、1/624、下列关于HiCN转化液说法错误的是A、离子强度低B、PH偏酸性C、白细胞过高引起浑浊时,可离心后去上清液比色D、球蛋白异常增高引起浑浊,可向比色液中加入少许固体氯化钠或碳酸钾,混匀后溶液澄清再比色E、HiCN转化液不能贮存于塑料瓶中25、新生儿血红蛋白的参考值A、120~170g/LB、110~150g/LC、170~200g/LD、94.2~122.2g/LE、86.5~111.8g/L26、下列哪项是血红蛋白的存在形式A、氧合血红蛋白B、碳氧血红蛋白C、高铁血红蛋白(Hi)D、衍生物E、以上都是27、下列哪项不是导致红细胞的生理增高的原因A、恐惧、兴奋B、剧烈的运动C、妊娠中后期D、气压减低E、新生儿28、下列不属于红细胞增多的疾病是A、肺气肿B、蚕豆病C、库欣病D、严重腹泻E、大面积烧伤29、下列疾病中,属于造血原料不足的是A、痔疮B、蚕豆病C、铁粒幼细胞贫血D、原发性再障E、肾衰30、属于红细胞寿命缩短的是A、溶血B、失血C、出血D、慢性肾功能衰竭E、再障31、下列哪项是贫血的病因A、红细胞丢失过多B、红细胞寿命缩短C、造血原料不足D、骨髓造血功能减退E、以上都是32、关于网织红细胞计数的叙述,错误的是A、常采用显微镜计数法B、网织红细胞必须在活体染色时才能显示C、使用Miller窥盘辅助显微镜计数,可提高精密度D、WHO推荐的染料是新亚甲蓝E、煌焦油蓝染液操作简单、不易产生沉淀、工作效率高、精度高33、下列网织红细胞概念,错误的是A、它是介于晚幼红细胞与成熟红细胞之间的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B、经活体染色后,嗜碱性物质凝聚成紫色颗粒C、通常比红细胞稍大D、通常以网织红细胞的百分率表示E、是反映骨髓造血功能的重要指标34、血涂片观察下列哪种细胞需要进行活体染色A、有核红细胞B、嗜碱性点彩红细胞C、网织红细胞D、原始红细胞E、异型淋巴细胞35、温氏法测血细胞比容应读取底部至下列哪一层的高度A、血小板层B、白细胞层C、有核红细胞层D、还原红细胞层E、氧合红细胞层36、卡波环现认为可能是A、核残余物B、脂蛋白变性C、色素沉着D、血红蛋白聚集E、胞质发育异常37、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测定的最大缺点是A、不易于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使用B、操作不方便C、试剂稳定性差D、试剂具有剧毒性E、需要绘制标准曲线38、关于HiCN法测定废液处理步骤的叙述,哪项是不必要的A、首先以水稀释B、再加入次氯酸钠溶液C、充分混匀D、密封容器E、放置15h以上才能倾入下水道39、点彩红细胞计数多少个红细胞A、100B、200C、400D、500E、100040、当白细胞高于多少时,会影响血红蛋白比色测定的结果A、20.0×109/LB、30.0×109/LC、40.0×109/LD、50.0×109/LE、100.0×109/L41、MCV↓、RDW↑,常见的疾病是A、轻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B、缺铁性贫血C、再生障碍性贫血D、巨幼细胞性贫血E、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42、MCV↑、RDW↑,常见的疾病是A、轻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B、缺铁性贫血C、再生障碍性贫血D、巨幼细胞性贫血E、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43、成人不同人群红细胞MCH的参考范围是A、17~34pgB、26~34pgC、25~30pgD、17~30pgE、30~34pg44、仪器法MCHC的参考范围是A、180~250g/LB、250~360g/LC、180~320g/LD、320~360g/LE、250~320g/L45、血细胞计数池4角的大方格中每一方格的体积为A、0.00625μlB、0.0625μlC、0.004μlD、0.04μlE、0.1μl46、使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血细胞时,计数压线细胞的原则是A、压线的细胞不计数B、压线的细胞全部计数C、压在双线里边线上的细胞计数,压在外边线上的细胞不计数D、计数压线细胞采用数左不数右、数上不数下的原则E、计数压在下线及右线上的细胞,不计数压在上线及左线上的细胞47、关于血沉在肿瘤中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恶性肿瘤血沉加快与肿瘤组织坏死、继发感染无关B、良性肿瘤血沉多正常C、血沉可作为恶性肿瘤的普查筛选指标之一D、恶性肿瘤手术切除后,血沉趋于正常E、恶性肿瘤复发或转移时血沉增快48、下列不能使血沉增快的是A、各种炎症B、组织损伤及坏死C、恶性肿瘤D、高球蛋白血症E、DIC消耗性低凝血期49、下列何种物质能促进红细胞形成缗钱状聚集A、清蛋白B、纤维蛋白原C、球形红细胞D、镰状红细胞E、卵磷脂50、衰老红细胞的破坏主要在A、肝脏B、骨髓C、脾脏D、肾脏E、淋巴51、红细胞数降低的程度比血红蛋白更显著,最可能的诊断是A、失血B、再生障碍性贫血C、巨幼红细胞性贫血D、溶血E、缺铁性贫血52、单位fl相当于A、10-6LB、10-9LC、10-12LD、10-15LE、10-18L53、与镰形红细胞有关的血红蛋白是A、HbGB、HbBartC、HbSD、HbCE、HbI54、关于有核红细胞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急性大失血患者外周血中不出现有核红细胞B、1周内婴儿血涂片仅可见少量有核红细胞C、外周血涂片中出现有核红细胞提示红系增生减低D、巨幼细胞性贫血外周血涂片中不会出现有核红细胞E、正常成人外周血中可偶见有核红细胞55、下列哪种情况血涂片不会出现有核红细胞A、溶血性贫血B、骨髓纤维化C、红白血病D、急性白血病E、再生障碍性贫血56、外周血涂片出现有核红细胞,最常见的疾病是A、剧烈运动B、肝脏疾病C、烧伤D、溶血性贫血E、大手术后57、嗜碱性点彩红细胞形成的原因是A、胞浆内残留的DNA变性B、胞浆内残留的RNA变性C、脂蛋白变性D、有核细胞脱核产生E、纺锤体的残留物58、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除可见于缺铁性贫血外,还可见于A、难治性贫血B、白血病C、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D、再生障碍性贫血E、巨幼细胞性贫血59、铅中毒时,血涂片中易见是A、有核红细胞B、球形红细胞C、点彩细胞D、大红细胞E、小红细胞60、叶酸和维生素B12缺乏常引起A、缺铁性贫血B、再生障碍性贫血C、失血性贫血D、巨幼细胞性贫血E、溶血性贫血61、不属于红细胞异常结构的是A、染色质小体B、杜勒小体C、卡波环D、嗜碱性点彩红细胞E、寄生虫二、B1、A.巨幼细胞性贫血B.急性失血性贫血C.单纯杂合子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轻型)D.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E.缺铁性贫血<1> 、MCV减少,RDW正常见于A B C D E<2> 、MCV增大,RDW正常见于A B C D E<3> 、MCV正常,RDW正常见于A B C D E2、A.变性RNAB.脂蛋白C.RNAD.DNAE.线粒体<1> 、嗜碱性点彩红细胞胞质中的蓝色颗粒是由于含有何种物质A B C D E<2> 、网织红细胞胞质中网状结构是由于含有何种物质A B C D E3、A.缺铁性贫血B.再生障碍性贫血C.巨幼细胞性贫血D.脾功能亢进E.血型不合的输血后溶血<1> 、小红细胞常见于A B C D E<2> 、大红细胞常见于A B C D E4、A.小细胞不均一性贫血B.大细胞不均一性贫血C.正细胞不均一性贫血D.小细胞均一性贫血E.正细胞均一性贫血<1> 、轻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常表现为A B C D E<2> 、慢性肝病常表现为A B C D E<3> 、巨幼细胞性贫血常表现为A B C D E<4> 、缺铁性贫血常表现为A B C D E<5> 、混合型营养性缺乏性贫血常表现为A B C D E5、A.再生障碍性贫血B.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C.缺铁性贫血D.慢性疾病(炎症性)贫血E.急性失血后贫血<1> 、属于红细胞寿命缩短的疾病是A B C D E<2> 、属于骨髓造血功能减退的疾病是A B C D E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样本中白细胞过高或球蛋白异常增高时,HiCN比色液会出现浑浊。
2019年辽宁省临床检验室间质量评价计划一、2019年辽宁省医疗机构临床检验室间质量评价计划1.临床常规化学评价项目:钾(K)、钠(Na)、氯(Cl)、钙(Ca)、磷(P)、血糖(Glu)、尿素(Urea)、尿酸(UA)、肌酐(Cre)、总蛋白(TP)、白蛋白(Al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总胆红素(TBi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淀粉酶(AMY)、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直接胆红素(DBil)、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胆碱酯酶(CHE)、镁(Mg)。
全年发放样本数:15全年测定次数:32.全血细胞计数评价项目: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小板(PLT)、血细胞比容(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全年发放样本数:10全年测定次数:23.尿液化学分析评价项目:pH、蛋白(Protein)、胆红素(Bilirubin)、葡萄糖(Glucose)、酮体(Ketones)、隐血(Blood)、亚硝酸盐(Nitrite)、比重(Specific gravity)、尿胆原(Urobilinogen)、白细胞(Leukocytes)。
全年发放样本数:10全年测定次数:24.显微镜形态学评价项目:全年发放样本数:20全年测定次数:25.凝血试验评价项目: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激活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全年发放样本数:10全年测定次数:26.临床免疫学评价项目: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梅毒抗体(anti-TP)全年发放样本数:15全年测定次数:37.临床微生物学评价项目:细菌分离鉴定、药敏试验全年发放样本数:15全年测定次数:38.内分泌评价项目:总T3(T3)、总T4(T4)、游离T3(FT3)、游离T4(FT4)、促甲状腺素(TSH)全年发放样本数:10全年测定次数:29.临床检验专业质量控制指标9.1以月为单位统计项目:标本类型错误率、标本容器错误率、标本采集量错误率、抗凝标本凝集率、标本溶血率、标本丢失率、血培养污染率、检验前周转时间、实验室内周转时间、检验报告不正确率、危急值通报率、危急值通报及时率。
一、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
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1.正常前列腺液镜检可见多量[1分]A红细胞B白细胞C滴虫D卵磷脂小体E前列腺颗粒细胞考生答案:DD我要纠错2.Rh血型中抗原性最强的是[1分]AC抗原Be抗原CE抗原DD抗原Ec抗原考生答案:DD我要纠错3.与甲状腺功能亢进无关的表现是[1分]A肠蠕动减慢B神经兴奋性升高C心率加快D甲状腺肿大E基础代谢率明显升高考生答案:AA我要纠错4.正常人尿液中可见的管型是[1分]A红细胞管型B白细胞管型C颗粒管型D蜡样管型E透明管型考生答案:EE我要纠错5.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测定酶催化活性浓度是温度为[1分] A4℃B10℃C25℃D37℃E42℃考生答案:DD我要纠错骨髓的造血干细胞最早来源于[1分]A肝B脾C胸腺D淋巴结E卵黄囊血岛考生答案:EE我要纠错7.正常粪便中没有[1分]A白细胞B红细胞C上皮细胞D结晶E细菌考生答案:E参考答案:B我要纠错8.不属于人体上呼吸道正常菌群的细菌是[1分] A结核分枝杆菌B表皮葡萄球菌C草绿色链球菌D干燥奈瑟菌E干燥棒状杆菌考生答案:AA我要纠错9.正常人每日通过肾小球滤过的原尿约为[1分]A50LB80LC100LD180LE300L考生答案:DD我要纠错10.巧克力琼脂用于培养嗜血杆菌是因为其含有[1分] A尿素B溴甲酚紫CⅩ因子和Ⅴ因子D葡萄糖E酵母浸液考生答案:CC我要纠错11.RDW是反映红细胞的[1分]A厚度异质性B体积异质性C染色异质性D结构异质性E比积异质性考生答案:BB我要纠错12.细菌体内染色体外的环状双股DNA称为[1分] A异染颗粒B中介体C质粒D芽孢E转位因子考生答案:CC我要纠错13.类白血病反应最常见的类型是[1分]A淋巴细胞型B单核细胞型C中性粒细胞型D嗜碱性粒细胞型E嗜酸性粒细胞型考生答案:CC我要纠错14.轮状病毒的特性不包括[1分]A属于RNA病毒B电镜下呈车轮形态C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D可引起急性出血性结膜炎E可引起婴幼儿腹泻考生答案:DD我要纠错15.尿液呈深黄色,震荡后产生的泡沫亦呈黄色。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临床检验中的临床意义【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检验中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的实际价值。
方法:取我院接受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的患者41例,另选健康体检的患者41例,分析检验结果。
结果:两组比较,组间各指标、血细胞形态异常发生率具有明显差异(P<0.05)。
结论:临床检验时运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可真实将患者的疾病状况反映出来,降低血细胞形态异常发生率,对疾病的判断有良好的作用,应用意义优良。
【关键词】血细胞形态学检验;临床;价值医疗事业的逐步发展下,先进医疗设备、器械于医疗事业中得到发展较大,血细胞仪于医疗事业上应用甚广。
治疗中科学的使用血细胞分析仪,一定程度能够将人体血液测定有效率提高,有效减轻工作人员的压力,为疾病的诊断供应良好的作用。
但血液分析仪于当前尚存在一些不足,因为人体细胞比较复杂,此仪器很难将细胞的具体形态反映出来,识别的准确度低下。
所以,在这基础上,会进一步对血细胞形态进行检验,获取更为精准的医疗数据。
本研究临床检验应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意义展开剖析。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日期:2019年12月-2021年2月;对象:41例接受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的患者与41例接受体检的健康人员;前者为观察组,后者为对照组,观察组:男22例,女19,年龄22-70(46.2±2.3)岁;对照组:男21例,女20,年龄20-71(45.5±2.5)岁;两组患者信息资料均衡(P>0.05),可比较。
1.2方法全部对象全部实施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实际内容是:全部操作均按无菌理念开展,分别取研究对象静脉血液2ml,制成血液涂片,运用彩色笔于载玻片两端划线,在染色架上放置血液涂片,静置2min,添加缓冲液2ml,对染色液进行中和,静置10min,维持静置温度23℃。
完成染色后,运用蒸馏水冲洗干净多余的染料,涂片干燥后,借助显微镜检查,主要检查有MCH、MCHC、RDW-SD、MCV等指标。
血细胞形态检测在疾病诊断中的运用分析郑忠坪【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血细胞形态检测在疾病诊断中的运用价值。
方法在本院接收的血液病患者中抽选130例作为本研究中的观察组,另选取非血液病患者25例作为对照组,为上述两组观察对象开展血常规检查。
对观察组各种类型患者血液当中血细胞形态异常检出情况以及对照组患者的血细胞形态异常检出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细胞形态异常检出率相比较于对照组患者,明显较高(P<0.05);贫血组患者的红细胞异常率、感染组患者的中性粒细胞异常率、白血病组患者的淋巴细胞异常率、淋巴瘤组患者的淋巴细胞异常率、出血性疾病组患者的血小板异常率均明显较高(P<0.05)。
结论在疾病诊断中应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期刊名称】《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年(卷),期】2019(008)002【总页数】2页(P46-47)【关键词】血细胞形态检测;疾病诊断;淋巴瘤;白血病【作者】郑忠坪【作者单位】[1]横县中医医院,广西南宁530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51.3本文主要分析血细胞形态检测在疾病诊断中的运用情况,特选取部分患者进行比对研究,其详细内容阐述于正文中。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在本院接收的血液病患者中选取130例(2016年1月-2018年10月)作为本次研究中的观察组,另抽选25例非血液病患者作为对照组。
对照组:男、女性患者例数分别为17例、8例;年龄平均值为(25.46±1.51)岁。
观察组:男性患者70例,女性患者60例;平均年龄为(25.53±1.46)岁;根据患者的疾病,贫血患者(贫血组)25例,感染患者(感染组)50例,白血病患者(白血病组)18例,淋巴瘤患者(淋巴瘤组)11例,出血性疾病患者(出血性疾病组)26例。
比对上述两组患者的年龄数据,组间存在的差异较小(P>0.05),两组可开展科学比对。
1.2 方法上述两组患者均在本院接受抽血化验检查,患者于晨间到达抽血室后,嘱其静坐20 min,随后抽取其空腹静脉血5 mL,使用100倍显微镜对血液样本开展血细胞检验,对血细胞形态进行观察,并且对患者的异常血细胞个数进行详细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