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园林概论
- 格式:docx
- 大小:22.07 KB
- 文档页数:3
纵观日本庭院,可谓小中见大,小巧玲珑。
它是大自然的一个缩影。
给人以充满自然主义的印象。
庭园的形象与人的自然观密不可分。
日本人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因此尊敬自然、顺应自然、置自己于自然之中,与自然共呼吸、同生存,以求得生活的乐趣。
日本人的自然观与西方形成鲜明的对比。
西方人认为自然与人类势不两立,自然是人征服的对象。
在庭园建设中很反映那个民族的自然观。
日本的庭园呈现自然性,西方的庭园则是经过人的加工,明显的呈几何图案。
日本庭园的历史是相当悠久的,鉴于文字记载的日本庭园是公元620年的飞鸟时代苏我马子庭园。
因为苏我最先把佛教传入日本,受中国蓬莱仙境的影响,在院子里挖地造岛,请仙人居住。
它是日本由庭园发展到初期庭园的一个有代表性的例子。
据说庭园样式是经朝鲜由中国传入日本的。
到七世纪末,天武天皇之子草壁皇子的庭园里增加瀑布和海滨,初步形成了具有自然风味的日本庭园。
奈良时代后期,庭园池中放入水鸟,并伴以小桥,池中采用岩石,仿造海景容姿,使不易见到海的山间地带因而可以欣赏到大海风景。
橘诸兄的庭园,中臣清麻吕的庭园,就是这种类型。
平安时代,日本庭园有了长足进步。
因置京都为京城。
京都山清水秀,自然风光如池沼、涌泉、森林尽收庭园之中,犹如一张写生画。
如嵯峨院庭园就建设得美如一幅画面。
藤原时代完成了宫殿建筑,附属于这一建筑的有诞生公卿贵族的庭园。
自此,庭园形成一个专门领域,拥有造园专家,从此结束了拥有庭园之人自行设计、施工的历史,为日本庭园史上留下了引人注目的不朽篇章。
经过镰仓时代到室町时代,由于禅宗文化和北宋画的影响,日本的庭园显示了高度的艺术性,给日本庭园增添了新的光辉。
当时在造园材料中最受欢迎的是石头,用石技术日趋艺术和完善,使石料在日本庭园的构成和表现上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如点缀装饰庭园的石灯笼、石塔、石制洗手钵及小路间隔石、铺路石,都为美化日本庭园作出了贡献。
后来,由于受佛教理念的影响,在庭园制作时,赋予山岳和岩石以佛姿,使庭园的构成和表现趋于抽象化。
日本园林的类型与风格解析资料日本园林是以自然山水为基础,采用恰当的建筑和植栽手法精心构筑而成的,是日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点在于注重空间营造和构图美学,强调不同季节、时间和观赏角度的变化。
以下是对日本园林类型与风格的解析资料。
1. 借景园林借景园林是将自然景观巧妙地融入园林设计中的一种风格。
设计师常常在园林的景观中寻找与周围环境相呼应的风景,如山脉、水系、树木等,因此借景园林的造景更多地基于自然环境,呈现出一种朴素自然的美感。
代表作品包括京都的金阁寺和银阁寺,以及东京的池袋西口公园。
2. 池泉回廊园林池泉回廊是由一条环形游廊围绕着园中池泉而形成的设计模式。
池泉回廊园林的特点在于其回廊呈收敛的弯曲形状,给人以流畅和舒适的感觉,并借助池泉的反射和回声,增强了园林的空间感和气氛。
代表作品包括京都的清水寺和奈良的东大寺南大门。
3. 枯山水园林枯山水园林以石头为主要材料,利用石头的纹理、形态和规模差异来营造园林景观,形成抽象的山水意境。
枯山水园林的特点在于其完美的对称性和排列规律性,强调对比和空间感,并加强了自然景观和人文元素的融合。
代表作品包括京都的龙安寺和石头寺。
茶园林是指专门用于茶道和茶会的花园。
茶园林的设计手法非常朴素简洁,常常采用自然山水和树木,并利用几何形状和排列方式来表现内涵。
茶园林注重的是静谧和自然,设计师将茶道的培养和修养融入到园林中,促进茶道文化的传承。
代表作品包括京都的大德寺和东京的新宿御苑。
5. 游憩园林游憩园林用于人们进行休闲娱乐活动的花园。
游憩园林的设计理念以人为本,强调园林与公众的互动和联结,使之成为一个人们欣赏自然、享受生活的场所。
游憩园林的特点在于其阻隔和透明的空间设计,时而强调视觉的开放和流动,时而突出互动和亲密度。
代表作品包括东京的上野公园和冲绳的销毁冲浪别墅国立公园。
总之,日本园林不仅重视自然的山水环境,更注重人文的内涵和审美价值,在美学和哲学层面上追求极致完美,并进而影响世界园林建筑的发展。
日本园林的基本特点可以概括为:1)源于自然,匠心独运。
日本园林充分利用造园者的想象,从自然中获得灵感,创造出一个对立统一的景观。
注重选材的朴素、自然,以体现材料本身的纹理、质感为美。
造园者把粗犷朴实的石料和木材,竹、藤砂、苔藓等植被以自然界的法则加以精心布置,使自然之美浓缩于一石一木之间,使人仿佛置身于一种简朴、谦虚的至美境界。
2)讲究写意,意味深长。
日本园林常以写意象征手法表现自然,构图简洁、意蕴丰富。
其典型表现便是多见于小巧、静谧、深邃的禅宗寺院的“枯山水”园林。
在其特有的环境气氛中,细细耙制的白砂石铺地、叠放有致的几尊石组,便能表现大江大海、岛屿、山川;不用滴水却能表现恣意汪洋,不筑一山却能体现高山峻岭,悬崖峭壁。
它同音乐、绘画、文学一样,可表达深沉的哲理,体现出大自然的风貌特征和含蓄隽永的审美情趣。
3)追求细节,构筑完美。
对于细节的刻画是日本园林中的点睛之笔,对微小的东西如一根枝条,一块石头所作出的感性表现,显得极其关心并看得非常重要,这些在飞石、石灯笼、门、洗手钵、培垣等的细节处理上都有充分的体现。
4)清幽恬静,凝练素雅。
日本的自然山水园,具有清幽恬静,凝练素雅的整体风格,尤其是日本的“茶庭”,“飞石以步幅而点,茶室据荒原野处。
松风笑看落叶无数,茶客有无道缘未知。
蹲踞以洗心,守关以坐忘。
禅茶同趣,天人合一。
”小巧精致,清雅素洁;不用花卉点缀,不用浓艳色彩,一概运用统一的绿色系。
为了体现茶道中所讲究的“和、寂、清、静”和日本茶道歌道美学中所追求的“佗”美和“寂”美,在相当有限的空间内,表现出深山幽谷之境,给人以寂静空灵之感。
空间上,对园内的植物进行复杂多样的修整,使植物自然生动,枝叶舒展,体现出天然本性。
5)谈佛论法,体现禅意。
宗教在日本一直处于重要地位,而寺院、神社则是日本文化中重要的象征物。
日本园林的造园思想受到极其浓厚的宗教思想的影响,追求一种远离尘世,超凡脱俗的境界。
特别是后期的枯山水,竭尽其简洁,竭尽其纯洁,无树无花,只用几尊石组,一块白砂,凝缠成一方净土。
浅谈日式园林的发展历程与特点发展历程:日本从汉代起,就受中国深厚文化的影响。
到公元8世纪的奈良时期,日本开始大量吸收中国的盛唐文化,中国文化也从各方面不断刺激着日本社会。
园林亦是如此,日本深受中国园林尤其是唐宋山水园的影响,因而一直保持着与中国园林相近的自然式风格。
但结合日本的自然条件和文化背景,形成了它的独特风格而自成体系。
日本所特有的山水庭,精巧细致,在再现自然风景方面十分凝炼。
并讲究造园意匠,极富诗意和哲学意味,形成了极端“写意”的艺术风格。
飞鸟时代(538年)从百济传入佛教后,日本文化有了新的发展,建筑、雕刻、绘画、工艺也从中国输入到日本列岛而兴盛起来。
在庭园方面,首推古天皇时代(593~618年),因受佛教影响,在宫苑的河畔、池畔和寺院境内,布置石造、须弥山,作为庭园主体。
从奈良时代到平安时代,日本文化主要是贵族文化,他们憧憬中国的文化,喜作汉诗和汉文,汉代的“三山一池”仙境也影响日本的文学和庭园。
这个时期受海洋景观的刺激,池中之岛兴起,还有瀑布、溪流的创作。
庭园建筑也有了发展。
平安时代(794~1192年),京都山水优美,都城里多天然的池塘、涌泉、丘陵,土质肥沃,树草丰富,岩石质良,为庭园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图2 24)。
据载恒武天皇时期主要建筑都仿唐制,苑园多利用天然的湖池和起伏地形,并模仿汉上林苑营造了“神泉苑”。
这一时代前期对庭园山水草木经营十分重视,而且要求表现自然,并逐渐形成以池和岛为主题的“水石庭”风格,且诞生了日本最早的造庭法秘传书,名叫《前庭秘抄》(一名《作庭记》)。
后期又有《山水并野形图》一卷。
封建时代12世纪末,日本社会进入封建时代,武士文化有了显著的发展,形成朴素实用的宅园;同时宋朝禅宗传入日本,并以天台宗为基础,建立了法华宗。
禅宗思想对吉野时代及以后的庭园新样式的形成有较大影响。
此时已逐渐形成“缩景园”和佛教方丈庭的园林形式。
室町时代(14~15世纪)是日本庭园的黄金时代,造园技术发达,造园意匠最具特色,庭园名师辈出。
第四章内心的庭园——日本传统园林艺术一、发展简史第一时期:古代(飞鸟、奈良、平安)池泉庭:偏重于池泉为中心的园林构成。
作为住宅形式的寝殿式庭园作为佛教寺院庭园的“净土庭园”第二时期:中世时代(镰仓、南北朝、室町)武家式造庭的手法,后又演变成书院式,规模上小些。
禅宗的引入,山水式庭园、“枯山水”园、回游式山水庭园。
用立石表现群山,石间有叠水和小溪;用白砂、整形树拟水拟波,伏石和整形树拟岛拟船,以苔藓喻大千世界,以原地静观参悟形式达到境界。
第三时期:近世(桃山、江户)茶道——茶庭,为了进行茶道的礼仪而创造的一种园林形式,与茶室相配的庭园,是日本庭园艺术中很有民族特色的类型。
“佗”是茶庭的灵魂,意思是寂静、简素,在不足中体味完美,从欠缺中寻求至多。
日本的茶道有“三千家”之说,它们是指京都的表千家、里千家和武者小路千家。
茶庭的构成有垣塀(土围墙)、露地门、腰挂(用于休息的坐凳)、待合(用于等待的建筑)、蹲踞(用于茶客洗手的低矮洗手钵)、雪隐(厕所)、步石、石灯笼、水井、尘穴(尘壶,用于盛垃圾的地方)、躏口(茶客的出入口)、门口役石(出入口用于踏步、装饰、防滑的功能石)。
园林气氛是以裸露的步石象征崎岖的山间路径,以地上的松叶暗示茂盛森林,以蹲踞式的洗手钵象征圣洁泉水,以寺社的围墙、石灯笼来模仿古刹神社的肃穆清静。
这一切都是为茶道所讲究的“和、敬、清、寂”。
日本最小的庭园叫坪庭。
坪在日本是一个面积的计量单位,一坪相当于3.3平方米。
坪庭的意思就是很小的园林。
坪庭另有一名字叫“壶”,在日语的发音中与坪的发音一样。
中国有“壶中天地”的说法,也就是说体量虽小,但要素齐全,功能完善,别有一番天地。
第四时期:近现代(明治、大正、昭和、平成)手法多样化枯山水、池泉庭、茶庭、西洋式庭园等东京四大名园——桂离宫、仙洞御所、修学院离宫、京都御所日本枯山水双壁——龙安寺石庭与大德寺大仙院方丈东庭二、日本庭园的建造手法1、筑山与野筋(山的坡度很小)为了抬高主景石的位置;作为背景而不是主景石组:指不加任何人工修饰、加工状态下的自然山石的组合。
传统日本园林的设计原则与风格日本的园林艺术源远流长,其设计原则和风格独具特色,深受世界各地的赞赏和借鉴。
传统日本园林的设计原则主要包括自然与人工的融合、景观的层次感、空间的精确控制以及对细节的极致追求。
这些原则使得日本园林独树一帜,成为了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首先,传统日本园林注重自然与人工的融合。
日本人崇尚自然,他们将园林视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场所。
在园林中,人工建筑物和自然景观相互融合,相得益彰。
例如,日本的庭院常常有水池或小溪流经,水池中的鱼儿和水草增添了生机和活力。
此外,园林中的植物也被精心布置,以营造出自然的氛围。
通过将自然与人工相结合,传统日本园林创造了一种独特的和谐感。
其次,传统日本园林注重景观的层次感。
在日本园林中,景观被分为不同的区域,每个区域都有不同的功能和特色。
这些区域通过巧妙的布局和景观元素的运用,形成了层次感。
例如,园林中常常有一个中央景点,如一座小山、一块石头或一株特殊的植物,它们成为整个园林的焦点。
围绕中央景点,园林设计师会布置一些次要景点,如小桥、小路、花坛等,形成了一个层次分明的景观结构。
这种层次感使得园林更加丰富多样,给人以深深的印象。
第三,传统日本园林注重空间的精确控制。
日本园林设计师擅长利用空间,通过精确的尺度和布局来创造独特的氛围。
他们注重空间的开合,通过设置不同的门户和过道,使人在园林中有不同的体验。
例如,日本的庭院常常有一条弯曲的小路,人们需要沿着小路走过几个弯角,才能到达目的地。
这样的设计使得空间显得更加广阔和神秘,给人以探索的欲望。
此外,园林中的建筑物也经过精心布置,使得空间更加有序和谐。
最后,传统日本园林注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
日本人对细节的追求可见于他们对园林中每个元素的精心设计和布置。
无论是植物的选择、石头的摆放还是建筑物的装饰,都经过精心考虑和精确安排。
例如,日本的庭院中常常有一些小石子,它们的摆放位置和形状都经过精心设计,以增加美感和趣味性。
日本园林
一、日式园林的发展
1.日本古代宫苑
(1)接受中国汉唐以来的宫苑风格
(2)掘迟象征海洋,起岛象征仙境
2.日本中期(14、15)实际园林
(1)宋代饮茶风气传入日本,形成茶道
(2)茶道净土环境要求:出现了茶亭和枯山水
名词解释:枯山水
是以组石象征山,用白沙耙出流淌的波纹,借以高度概括无水似有水,无声寓有声的山水意境,也是日本庭院的重要类型最著名枯山水:京都龙安寺方丈南庭,大仙苑方丈北东庭
3.日本后期茶庭&离宫书院式庭院
(1)主题以蓬莱山水为主流,石组用大块石料,形成宏大气派(2)树木多罡形修剪式(庭院树木整形被称为役木)
二.日本古典园林案例
1.桂离宫(京都)
(1)是茶亭与池泉园的结合,日本古典园林第一名园
(2)是三大日本皇家园林(修学院离宫,明治神宫)的首席
(3)有著名造园家小掘远州风格,为其弟所造(小掘远春)(4)是池泉园、文人园、茶亭、书院造庭园的综合体
2.龙安寺:最著名的枯山水
(1)古钱形状“手水钵”运用汉字,昭示祖宗教谕(用于洗手的石器)
(2)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3.西芳寺
(1)庭园最著名,分上下两端,上段位枯山水式,下段为池泉回游式
(2)苔藓植物上白种,被称为“苔寺”
日本第一本作庭书:《作庭记》(《前栽秘抄》)
三.日式风格庭院
1.意境:禅(重视心境传达)
2.最主要精神:宁静致远
3.类型:筑山庭、枯山水、池泉园三大类型(平庭、茶亭、露地、回游式、观赏式、坐观式、舟游式,以及他们的组合)
4.特点:
(1)重视窗景的自然表现:放大视觉空间;以小见大
(2)层次丰富:通过层层延伸扩大空间
(3)植物材料:多用细叶类植物
主景:樱花、枫,榉,罗汉松
大量使用:竹
观叶植物:七里香、杜鹃、龙柏、赤楠
(4)造园要素:石组;延段(汀步)三潭与流水
石灯笼;石塔(五轮塔、多宝塔、三(五)重塔)
手水钵;竹篱、庭门和庭桥
日本冬季湿冷:落叶乔木不遮挡阳光,碎石保持空间干燥洁净
名词解释:筑山庭(池泉园)
是日式庭院的主要类型之一,是偏重于堆筑土山(以池泉为中心)的园林构成
名词解释:茶庭
是日本庭院的类型之一,源于茶道文化,体现了浓郁的禅宗意境,以洗手钵,石灯笼,矮松等造园要素营造的寂清幽的茶道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