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园林史复习
- 格式:doc
- 大小:42.00 KB
- 文档页数:4
日本园林史复习日本园林部分一.名词解释1.垣屏:园林中的土围墙.2.腰挂:茶庭中用于休息的坐凳.3.待合:茶庭中用于等待的建筑,往往与坐凳结合成为待合腰挂.4.洗手钵:是茶庭中的显著标志,用于茶道仪式的净手,通常为石制.茶道宗匠们皆有各自喜欢的样式.5.石灯笼:随佛教一起从中国传入日本的用于殿堂献灯的变体,应用于园林中,较古老的还有铜灯笼.6.蹲距:在茶室附近茶客洗手用的低矮洗手钵.7.蹲距组石:是以蹲距为中心的一组功能石,包括距石,手灯石,佛石,疏水石.8.寄附:在茶庭外门口处用于客人整理衣物的场所.9.雪隐:茶庭中的厕所.砂雪隐:即在内露地中供旅客用的铺砂厕所.装饰大于实用性.10.躏口:茶室的出入口,用于客人进出.11.贵人口:躏口的一种,在门口设有两道障,用于重要客人出入.12.步石:在庭院中用于步行的石块,分为铺石,飞石,汀石和阶石等.13.飞石:大部分埋入土中,只露出很浅的一部分供人踏步.14.阶石:用于茶室门口的几块功能步石,由高至低,踏脱石,滴水石,蹬脚石,挂刀石.15.亭主石:在茶庭中园主为迎接客人所站立的功能石,在中潜门附近.16.客石:位于中潜门边的置石,每当茶会时,亭主(园主)欢迎客人对客人所站的功能石.17.乘越石:茶庭中在亭主石和客人之间用于装饰的景石.18.控石:茶庭步石或中潜门附近,用于景点的功能石.19.寂:茶道和俳沟中远离人间喧嚣,追求苍古和凄凉的美学境界.20.广缘:宽广的走廊,常作观赏园景之用.21.月见台:用于观赏园林或月亮的木平台,常有顶棚.22.枯池:无水的水池.有池形,无池水!池底常铺以卵石.23.远山石:庭院中表示为远山的石组24.伽蓝石:把寺院的柱础石用于园林中,作为飞石或洗手钵,上面有孔,可当水穴。
25.中岛:在池泉园的水池中设置的最大的岛屿成为园林中心,故名。
26.须弥山:佛教认为,世界以妙高山为中心,上居住有释天大帝,半山腰有四大天王的居住场所,北面黄金,东面白银,南面琉璃,西面水晶,日月在某周环绕,于是造国家以此为依据造石景。
第八章日本造园简史参考资料:[1]童寯.造园史纲[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3年.[2]汪菊渊.中国古代园林史纲要(讲稿).北京林学院园林系,1979年.[3]陈志华.外国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79年.一、日本古代的苑园1、《前汉书》载“夫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全国,岁时来献见玄”。
这是我国关于日本列岛的最古的比较可靠的记载。
2、从日本人在第八世纪用文字写出的包括日本太古传说、神话和皇室古祭、历代王名和宫殿所在等的《古事记》(成书于公元112年)、《日本书记》(成书于公元720年)有关历代皇居中宫苑的零星记载中,可以大概了解到日本古代苑园的概况。
(1)第3-4世纪日本孝照天皇建有掖上池心宫、崇神天皇建有矶城瑞篱宫等。
这些皇宫外饶有壕沟、或土城围绕,有列植的灌木,用植物材料编制的墙篱等。
宫苑里有赏乐性的池泉。
(2)《日本书记》卷七载“宫之池放养鲤鱼”;卷七载“穿城起苑,以盛禽兽,而好田猎,走狗试马,出入不时”;《日本书记》卷十五载“显宗天皇跳提到仿汉土曲水宴”(即曲水流杯饮)总之,犹如中国周代的灵池、灵囿一般。
二、奈良时代(公元645年——780年)的庭苑日本文化革新后,日本古代律令天皇制国家的形式已经成型。
建立起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国家。
从文化革新到奈良时代末期(由于都城在平城京即奈良,故称奈良时代)出现了较为发达的文化,史称奈良时代。
其最盛期的年号成为“天平文化(公元729年——780年)”。
(在日本美术史上通常分为“飞鸟时代”、“白风时代”、“白风时代”。
相当于我国唐朝的开元、天宝、圣德年间)。
此阶段在庭园方面,推古天皇时期((公元593年——618年)因为受佛教影响,在宫苑的河畔、池畔和寺院境内,布置石造、须弥山,作为庭园主体。
日本从“奈良时代”到“平安时代”,日本深受汉唐文化的影响,喜作汉诗和汉文,汉代的“一池三山”神仙境界也影响到日本的文学和造园领域。
从史书上了解奈良时代时代后期圣武天皇喜爱自然景物,平城宫内的南苑、西池宫、松林苑、鸟池塘等庭院中多泉石之美。
园林史资料补充
1、日本园林
毛越寺
这一阶段日本正处于飞鸟时代(593-701年),这时日本园林受中国汉建章宫“一池三山”模式的影响。
794年迁都平安京,现在的京都,进入平安时代,这一时期盛行以佛教净土思想为指导的净土庭院,即舟游式池泉庭院,现存以岩手县毛越寺为例,后进入镰仓时代,此时最求净土思想与自然风景死喜爱你个的结合,在舟游式池泉庭院中加入了回游式的特点,以京都西芳寺庭院为典范。
西芳寺
金阁寺
银阁寺
大德寺大仙院
龙安寺
该宫位于京都西南部,因桂川(日本河流的名字)从旁流过,故称桂山庄。
由小崛远洲设计。
中国园林辋川别墅
扬州瘦西湖。
第十章日本园林1.简述日本园林的历史沿革与发展阶段。
日本历史一般可分成古代、中世、近世和现代四个时代,每个时代又分成若干朝代。
,日本园林也可分成古代园林、中世园林、近世园林和现代园林四个阶段。
古代园林指大和时代、飞鸟时代、奈良时代和平安时代的园林;中世园林指镰仓时代、室町时代和南北朝时代的园林;近世园林指桃山时代和江户时代的园林;现代园林指的是明治时代以后的园林,包括明治、大正、昭和及平成时代的园林。
2.简述禅宗思想对日本园林发展的影响。
凝思自然景观为主的审美方式,突出地表现了禅宗的美学思想,同时也反映了日本特有的民族审美意向。
538 年的时候,日本开始接受佛教,并派一些学生和工匠到古代中国学习艺术文化。
约 11 世纪以后,“以一木一石写天下之景”为指导思想的写意式庭园在日本得到发展。
禅宗修行者所追求的苦行及自律精神,加上中国南宋山水画的写意技法,再次对日本园林产生了重大影响,日本园林开始摈弃以往的池泉庭园,而是使用一些如常绿树、苔藓、沙、砾石等静止和不变的元素来营造枯山水庭园,园内几乎 300 中外园林史不使用任何开花植物,以期达到自我修行的目的。
3.简述日本枯山水庭园的兴起与特点。
(一)兴起:枯山水又称假山水(镰仓时代又称乾山水或乾泉水),源于日本,是日本园林独有的园林类型,堪称日本古典园林的精华与代表,多见于禅宗寺院。
14 世纪下半叶至 17 世纪,是日本写意庭园的极盛时期,并产生了最具特色的园林样式——真正的枯山水。
(二)特点:(1)枯山水很讲究置石,主要是利用单块石头本身的造型和它们之间的配列关系。
(2)枯山水是一种非常富有禅意的景观样式,是一种缩微式园林景观,它把禅理、画理、园理集中体现于园林之中。
(3)枯山水的基本构景方法是以细细耙制的白砂石铺地,并有致地叠放岩石。
这是其最基本的构景方法。
4.简述日本茶庭的形成、演变过程与特点类型。
(一)形成:15世纪随着日本茶道的盛行而出现了把茶道融入园林之中,为进行茶道的礼仪而创造的一种园林形式——茶庭。
1.适合出名词解释的有:1.洛可可风格:洛可可含有螺壳的意思,指在造型艺术中善用蜷曲的线条和繁复装饰的风格。
追求轻巧纤丽、艳丽柔媚、变化生动的形式。
2.城市公园:城市公共园林的简称,指城市中为公共服务的园林。
包括由政府出资兴建或由私人兴建,为公众服务或对公众开放的园林3.巴洛克风格:反对墨守成规,追求自由奔放,直至出现一种追新求异表现手法夸张的倾向。
倾向于烦琐的细部装饰,喜运用曲线技巧来加强立面效果,爱好以雕塑或浮雕来形成建筑物华丽的装饰。
4.双面回廊:两侧均为列柱,没有实墙,在廊中可以观赏两面景色。
5. 文艺复兴运动:14世纪从意大利开始,15世纪遍及西欧,资产阶级在思想文化领域中反封建反宗教神学的运动,前后历时300年,以人文主义为核心。
6.模纹花坛:以色彩鲜艳的各种矮生性、多花性的草花或观叶草本为主,在平面上栽种出种种图案来,看上去犹如地毡,又称毛毡花坛。
7.风格主义:意大利16世纪后期的美术流派,自如运用古典元素和视幻效果,构图非理性或具有戏剧性,代表着文艺复兴渐趋衰落后出现的追求形式的保守倾向8.哥特:11世纪下半夜起源于法国,空灵、纤瘦、高耸、尖峭。
2.适合出填空题的有:1、意大利园林以台地园著称,著名的埃斯特别墅即是建在提沃利山顶上的台地园。
园内装有无数的水景和喷泉。
2、世界园林发展的阶段按时间划分依次为:原始文明时期的萌芽阶段;农业文明时期的园林阶段;工业文明时期的园林阶段;现代文明时期的园林阶段。
3.奥姆斯特德将风景园林(Landscape Architecture)的职业范围概括为8大类:即:、、、、郊外社区、私人住宅庭院、公共机构以及公共建筑场地。
4.古巴比伦园林的类型有、、。
5.日本园林史可划分为古代、中世、近世三个时代,创造了很多园林形式,如式庭园、式庭园、式庭园以及与禅宗有关的园、与茶道及禅宗相关的等。
6.古埃及园林大致有宅园,圣苑,墓园三种.8.印度伊斯兰园林的发展历程1.巴布尔时代的园林2.胡马雍时代的园林3.亚克巴时代的园林4.查罕杰时代的园林5.沙·贾汉时代的园林9.古印度园林的主要要素:1.水:装饰、沐浴、灌溉2.凉亭:装饰与实用(夏季炎热)3.绿荫浓树与荷(莲)花:遮荫需要10.古希腊开始兴建公共园林。
日韩古典园林单元测试日韩古典园林史慕课单元测试选择填空部分1单选(2分)西芳寺是镰仓时代著名造园家设计的梦窗国师2单选(2分)以下属于枯山水式园林的是龙安寺石庭3单选(2分)以下属于韩国高丽时代的园林的是满月台宫苑4单选(2分)以下属于韩国朝鲜时代的园林的是梁山甫的潇洒园5多选(3分)镰仓·室町时代,庭园样式有净土式书院造枯山水庭园6多选(3分)江户时代,出现了池泉回游式庭园样式,代表园林有. 小石川后乐园兼六园桂离宫修学院离宫7多选(3分)以下属于寝殿造庭园的特征有宅邸用地,是以方1町*为标准的寝殿造庭园是以寝殿为中心的规整对称的建筑配置形式以南池为中心的庭园配置形式建筑与庭园构成具有一体化特征。
8多选(3分)下列属于韩国统一新罗时期的园林案例的是雁鸭池1.50/3.00鲍石亭1.50/3.009填空(3分)所谓寝殿造,是指以为中心的贵族宅邸形式。
正确答案:寝殿10填空(3分)西芳寺是镰仓时代的式庭园。
正确答案:回游林泉11填空(3分)高丽时代宫苑园林中的景观要素有池、石、亭、和植物。
正确答案:楼12填空(3分)雁鸭池周边置石分别运用、散置、群置和叠置技法。
正确答案:特置13填空(3分)丁若镛的园林取名草堂。
正确答案:茶山14判断(2分)镰仓时代来自中国的禅宗文化传入日本。
正确√15判断(2分)《作庭记》是江户时代寝殿造庭园的造园著作。
错误平安时代16判断(2分)韩国在高丽时代就已经出现了书院园林。
错误朝鲜时代出现17判断(2分)韩国三国时代的寺庙园林为沿中轴线对称格局。
正确18判断(2分)宋代中国的佛教文化传入日本。
错误禅宗文化19多选(3分)以下属于韩国园林类型的是王室园林0.75/3.00佛寺园林0.75/3.00.住宅庭园0.75/3.00.书院园林0.75/3.00填空20日本园林就筑山、置石、理水而言,其手法根据书法特点总结为三种典型的样式:真草行21寝殿造指的是以为中心的平安时代宅邸形式。
日本园林部分
一.
名词解释
1.
垣屏:园林中的土围墙.
2.
腰挂:茶庭中用于休息的坐凳.
3.
待合:茶庭中用于等待的建筑,往往与坐凳结合成为待合腰挂.
4.
洗手钵:是茶庭中的显著标志,用于茶道仪式的净手,通常为石制.茶道宗匠们皆有各自喜欢的样式.
5.
石灯笼:随佛教一起从中国传入日本的用于殿堂献灯的变体,应用于园林中,较古老的还有铜灯笼.
6.
蹲距:在茶室附近茶客洗手用的低矮洗手钵.
7.
蹲距组石:是以蹲距为中心的一组功能石,包括距石,手灯石,佛石,疏水石.
8.
寄附:在茶庭外门口处用于客人整理衣物的场所.
9.
雪隐:茶庭中的厕所.砂雪隐:即在内露地中供旅客用的铺砂厕所.装饰大于实用性.
10.
躏口:茶室的出入口,用于客人进出.
11.
贵人口:躏口的一种,在门口设有两道障,用于重要客人出入.
12.
步石:在庭院中用于步行的石块,分为铺石,飞石,汀石和阶石等.
13.
飞石:大部分埋入土中,只露出很浅的一部分供人踏步.
14.
阶石:用于茶室门口的几块功能步石,由高至低,踏脱石,滴水石,蹬脚石,挂刀石.
15.
亭主石:在茶庭中园主为迎接客人所站立的功能石,在中潜门附近.
16.
客石:位于中潜门边的置石,每当茶会时,亭主(园主)欢迎客人对客人所站的功能石.
17.
乘越石:茶庭中在亭主石和客人之间用于装饰的景石.
18.
控石:茶庭步石或中潜门附近,用于景点的功能石.
19.
寂:茶道和俳沟中远离人间喧嚣,追求苍古和凄凉的美学境界.
20.
广缘:宽广的走廊,常作观赏园景之用.
21.
月见台:用于观赏园林或月亮的木平台,常有顶棚.
22.
枯池:无水的水池.有池形,无池水!池底常铺以卵石.
23.
远山石:庭院中表示为远山的石组
24.
伽蓝石:把寺院的柱础石用于园林中,作为飞石或洗手钵,上面有孔,可当水穴。
25.
中岛:在池泉园的水池中设置的最大的岛屿成为园林中心,故名。
26.
须弥山:佛教认为,世界以妙高山为中心,上居住有释天大帝,半山腰有四大天王的居住场所,北面黄金,东面白银,南面琉璃,西面水晶,日月在某周环绕,于是造国家以此为依据造石景。
27.
泷:即瀑布,在池泉园中为真山水,在枯山水中用白砂代替。
泷口即瀑布,其做法固定。
28.
神仙岛:蓬莱,方丈,瀛洲三岛
29.
遣水:平安时代引水溪流的做法,溪流常做成曲流形式。
30.
筑山:用土堆成假山。
二造园史
1.日本历史
古代:大和时代飞鸟时代奈良时代平安时代
中世:镰仓时代南北朝时代室町时代
近世:桃山时代江户时代
近代:明治时代大正时代昭和时代平成时代
2.各时代园林特点
(1)大和时代(300-529年)
正值中国的魏晋南北朝时代,故园林在带有中国殷商时代苑囿特点的同时,也带有该期的自然山水风格。
属池泉山水园系列,园中有游船。
日本园林一开始要素就较齐全,活动也很丰富,表明日本园林源于中国的史实。
(2)飞鸟时代(593-700年)
池泉山水园系列:藤原宫内庭,飞鸟岛宫庭园,小垦宫庭园,苏我氏庭园
此时期造园盛于大和时期,技术上来源于中国,内容上依旧以池为中心,增设岛屿,文化上受中国神仙思想影响,类型上皇家私家园林均出现。
(3)奈良时代(711-794年)
深受文化影响,正值中国的盛唐时期,中国的唐代文化传入日本,奈良城周围,兴建了大量中国式园林,以水为中心,有水池泉,水中有岛,池泉式庭园。
规模法则更加规范化,比飞鸟时代更进一步,水池一面有厅堂,其余三面绿化规模不大,不可泛舟。
例子:三条二坊六坪宅园
(4)平安时期(794-1185年)
日本园林史上的辉煌时期,园林比较发达,舟游式池泉庭园为一个重要类型,文化上,吸收中国唐文化和汉地佛教,摆脱了完全模仿,而形成了复台,变异的阶段,反映在园林中,出现了类型,形式上的差异。
a.
私家园林:日本出现了寝殿造建筑,同时对应而形成了寝殿造庭园,从池泉庭院和寝殿建筑结合来分成三部分:寝殿造建筑——露地——池岛
中岛与露地以拱桥联系,露地进行礼仪社交活动。
b.
皇家园林:水平面较大,可泛舟。
例子:神泉苑朱雀院淳和院差峨院
c.
寺庙园林:受中国道家神仙思想的影响和中国汉地佛教的净土宗教的影响而形成的净土宗庭园,带有宗教意义,创始人:中国东晋时期的慧远,建一池三山,又增设海景,龟岛,鹤岛,有轴线,大门,桥,厅堂
例子:毛越式庭
1028年,日本最古老造园著作《作庭记》
中世
(5)镰仓时代(1185-1333年)
中国禅宗传入日本,结合于园林,形成禅宗园林,不注重具体外形,强调内在的
精神,枯山水形式为其中一种,此时形成回游式庭院
(6)南北朝时代(1333-1392年)注:可将这两个朝代并在一起阐述
最重要的是枯山水的实践,枯山水与真山水同时并存于同一园林中,真山水是主体,枯山水是点缀。
池泉部分的景点命名常常带有禅宗意味,喜用禅语,枯山水部分用石组表达,主要用坐禅石表明与禅宗的关系。
例子:西芳寺庭园,临川式庭园,天龙式庭园
(7)室町时代(1393-1573年)
武家政治文化分为两期:1.以足利义满的北山文化为代表2.后期以足利义政的东山文化为代表,将传统贵族文化与新兴武家文化融为一提,从而完成了对唐,宋元文化的吸收对比。
特点:禅宗受到武士阶层仿效和保护。
寝殿造形式逐渐消失,出现了书院造建筑,书院建筑空间划分自由,非对称,内部空间可分可合,由柱支撑,分隔灵活,内外空间通过桥廊过滤和联系,敞廊前为枯山水。
例子:大德寺大仙院,龙安寺方丈院。
近世
(8)桃山时代(1568-1603年)
出现了茶庭,作为茶室的辅助庭园,起源与茶道有关,来源于禅宗,
茶道:四规七则:整套煮,递,饮茶的规定
茶室建筑:草庵式茶室,面积不大,屋顶覆草,由席子定规格
茶庭:先进茶庭,再入茶室,包括石灯笼,石水钵种植常绿树木,大部分为草地和绿苔,开花植物只用梅,防止干扰情绪,石有实用价值,茶庭为培养情绪的缓冲地带。
人物:千利休
例子:江户千家不审庵茶庭
(9)江户时期(1603-1868年)
日本园林的黄金时期,发展了新的园林形式,回游庭园是池泉庭园的发展,水系较大,可泛舟。
摆脱了一些宗教的影响,主要是平民化思想上的造园。
回游式庭园的特点:a.占地面积大,以水池为中心,水池四周堆土为山,形成海岛和乐陵景观。
b.环状道路贯穿全园,以移观为主,强调景观之间的横向间连续的意象c.把茶庭,书院造庭园作为回游园中相对独立的园中园d.园林中建筑比重小,布置疏朗,植物配置比重大,强调植物的自然造景,与中国不同e.宗教意义淡化,水体与石头非宗教意义,主要是为塑造景观服务
皇家,武家,僧家三足鼎立,武家造园为盛
例子:修学院离宫(皇家园林,借景)
桂离宫
三、园林细部,风格
1.真,行,草,风格
2.置石
3.石铺道路:飞石和敷石两种形式
4.庭园类型:筑山庭:有山,有水,
平庭:较简单的小园林,枯山水
池泉庭园
5.庭园理水:瀑布,滦,泉,湖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