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情况介绍说课讲解
- 格式:ppt
- 大小:649.00 KB
- 文档页数:29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讲义一、概述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指政府将所有财政收入和支出都汇聚到国库账户,并通过国库统一支付中心进行统一的支付处理的财政管理制度。
该制度实现了全面的资金集中管理,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和管理透明度,对于防止滥用公款、提高资金利用效率、规范政府财务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二、国库集中支付的意义1.提高财政管理效率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能够实现全面的资金集中管理,减少政府各级部门在资金管理和支付过程中出现的重复和交叉,提高了财政管理效率。
通过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政府能够更好地把握全局财政情况,减少资源浪费和资金滞留的风险。
2.加强财政监管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实现了财政收支的全流程监管,降低了财政资金管理的风险,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通过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政府能够及时监督财政资金的流向,有效防止滥用公款、遏制贪污腐败,保障国家财政资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3.优化资金运作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能够实现财政资金的有序运作和统一管理,避免了财政资金在不同账户之间的频繁转移和错综复杂的流动路径。
通过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政府能够更好地规划和管理财政资金的使用,有效实现资金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
4.规范政府财务行为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为政府财务行为提供了规范性的框架和制度,规范了政府部门的预算编制、执行和决算工作,确保了财政支出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通过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政府能够更好地管理财政资金的使用,并确保资金使用符合财政支出政策和规定。
三、国库集中支付的作用1.促进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财政系统的重要内容之一,可以促进财政体制的和完善。
通过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政府能够加强对财政资金的监管和管理,规范财政支出方式,推动财政体制的转变和现代化。
2.加强政府内部管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能够加强政府内部管理的规范性和透明性,提高政府部门的效率和责任意识。
通过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政府能够更好地管理财政资金和支出,提高政府部门的管理水平和绩效评价,实现政府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专题讲义【教学目的】通过对专题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有关规定,能够正确处理国库集中收付下的相关会计核算业务。
【教学重点】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下的日常会计核算【教学难点】预算单位期末预算结余资金的会计处理【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和内容】第一节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一、改革背景介绍2001年,我国开始了中央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要求中央试点单位的财政性资金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存储、支付和清算,国库单一账户制度是国外普遍采用的一种有效的政府财政资金管理制度。
这里所指的财政性资金包括财政预算内资金、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的政府性基金、纳入财政专户管理的预算外资金和其他财政性资金。
二、国库集中收付的定义国库集中收付,是指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根底,将所有财政性资金都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管理,收入直接缴入国库和财政专户,支出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支付到商品和劳务供给者或用款单位的一项国库管理制度。
三、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作用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以往财政性资金主要通过征收机关和预算单位设立多重账户分散进行缴库和拨付的方式,①有利于财政性资金按规定程序在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内标准运作,②有利于收入缴库和支出拨付过程的有效监管,③有利于预算单位用款及时和便利,可以有效解决财政性资金被截留、挤占、挪用等问题。
第二节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一、国库单一账户制度〔一〕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的构成财政部门是持有和管理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的职能部门,任何单位不得擅自设立、变更或撤销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中的各类银行账户。
中国人民银行按照有关规定,对国库单一账户和由财政部门确定的、具体办理财政性资金支付业务的代理银行〔商业银行〕进行管理和监督。
1.财政部门在中国人民银行开设的国库单一账户〔简称国库单一账户〕。
该账户为国库存款账,用于记录、核算和反映纳入预算管理的财政收入和支出活动,并用于与财政部门在商业银行开设的零余额账户进行清算,实现支付。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浅析一、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主要内容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就是对从预算分配到资金拨付、资金使用、银行清算直至资金到达商品和劳务供应者账户全过程的监控制度。
其基本含义是:财政部门在中央银行设立一个统一的银行账户,各单位的预算资金统一在该账户下设立的分类账户中集中管理;预算资金不再拨付给各单位分散保存;各单位可根据自己履行职能的需要,在批准的预算项目和额度内自行决定资金的使用,但款项要由财政部门直接或授权支付。
单位有部门预算,资金仍属于单位,所有权、使用权都没有改变,仅仅改变了支付方式。
二、建立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意义建立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共财政的内在要求,它有利于加强财政监督管理,提高资金效益,增强财政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也有利于从源头上预防腐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库款统一调度,降低财政资金运行成本,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可以解决过去财政资金多环节和多户头存放的问题,使过去的财政向多头拨款变为向一头拨款,由一次大量拨款变成多次小量拨款,由单位分散存放变成单一账户集中存放,由层层下拨支出变成国库集中支付,这样有利于财政财政对资金加强统一调度和管理,增强财政宏观调控能力,有效降低资金划拨成本,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2、有助于强化财政预算执行,有效地防止单位挤占、挪用和截留财政资金。
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后,把预算执行的事后监督变成事前和事中监督,把对支出预算的总额的控制变成对每笔支出的控制,使各单位支出能严格按预算执行,从而减少预算执行的随意性,强化预算的严格性。
同时,由于实际资金不到单位账户,单位想挤占、挪用和截留财政资金已不可能。
3、有利于健全财政监督机制,从源头上有效预防和遏制腐败。
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使财政部门内部实行预算的编制、执行、监督相对分开,从机制上防止营私。
财政预算部门、支出单位、财政国库支付部门三者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有机体,有利于对财政支出全过程的监督和管理,杜绝不合理支出,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一、国库的涵义国库顾名思义即“国家金库”,这是我们对国库含义通常的理解,也是传统意义上的国库的基本含义。
由于国库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的税收,国库的职能与一个国家的预算执行紧密相联,所以近代西方的资产阶级革命成功后,无不从税收法治的角度努力恢复国库作为“国家金库”的本来面貌,不使国库资金成为某个私人的财产。
我国从解放后一直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整个财政体制都通过计划、指令等进行安排,国库只被动的承担保管职能,国库在财政体制中的地位甚低。
这时我国的国库与传统国库并无二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虽就财税体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重点是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基本未对预算管理和国库管理制度进行大的调整。
但是近年来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将改变传统国库的面貌,使其承担更多的任务。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共财政的建立和发展,传统型政府向“现代型、法治型政府”过渡,政府职能从以前的全面参与经济生活转为不直接介入经济发展,而只为经济发展提供服务和强化公共管理职能转变。
政府对经济的发展只从宏观领域进行调控,不进入微观经济领域。
受上述诸多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影响,我国传统的国库职能明显已经不合时宜,必须对其进行改革。
结合历史和现实情况,国库的职能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概括。
狭义的国库职能就是“保管职能”,即保管政府的资产和负债,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国家金库;从广义角度看,国库的职能除了上述基本职能外,还包括对政府的预算执行进行控制,对现金流量进行预测、管理和监督,管理政府银行账户,进行财务规划,管理公共债务以及国外赠款和国际援助等金融资产。
狭义上的职能即是传统国库的职责,而广义上的职能才是现代国库的职能,也是我国进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目的所在。
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涵义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指政府将所有财政性资金都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预算部门每年给预算单位下达预算指标,并审批预算单位提出的用款申请,委托支付中心办理具体的支付手续。
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相关业务介绍国库集中支付是指将政府各级部门的资金收、付款业务由传统的分散支付方式改为中央财政部门统一支付的一种财政措施。
该的目的是提高政府财务管理效率,降低财政运营风险,增强政府资金管理的透明度和规范性。
支付中心作为国库集中支付的核心机构,承担着重要的业务职责。
下面将详细介绍支付中心的相关业务。
首先,支付中心承担着政府资金收付款的核算和管理职责。
支付中心负责收集、处理和结算政府各级部门的资金收入和支出情况,确保资金的准确流转和记录。
通过引入财政一体化信息系统,实现政府财务数据的集中管理和实时监控,提高了财务核算的准确性和实时性,减少了财务风险。
其次,支付中心负责支付操作和资金调度。
支付中心作为财政资金的集中汇聚和支付平台,承担政府各级部门的资金支付、划拨和调度等操作。
通过建立统一的支付平台和支付系统,实现了资金的无纸化、电子化支付,大大提升了支付效率。
同时,支付中心还负责进行资金的监控和控制,根据财政运营情况进行资金调度,确保政府资金的合理运作。
第三,支付中心负责政府采购资金管理和垫付。
支付中心作为政府采购资金的监管和清算机构,负责监督和管理政府采购资金的使用情况,确保采购资金的合规使用。
同时,支付中心还负责对政府采购中的费用进行垫付,提高了采购过程的运作效率。
第四,支付中心还承担着政府债务和利息支付管理的职责。
支付中心根据政府的债务发行计划和偿债情况,负责债券本息支付的操作和管理。
通过建立统一的债券支付平台和支付系统,实现了债券支付的集中管理,提高了债务支付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最后,支付中心还负责政府资金收支报表和财务报告的编制和公开。
支付中心按照财政部门的要求,及时编制和公布政府资金收支报表和财务报告,向社会公众和监管部门进行信息披露,增强了政府资金管理的透明度和规范性。
综上所述,支付中心在国库集中支付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中心化的资金管理和支付操作,支付中心提高了政府财务管理效率,降低了财政运营风险,增强了政府资金管理的透明度和规范性,为国家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衢州市市级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内容介绍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背景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包含财政收入收缴和财政支出二个方面的内容。
经过几年的财政改革,目前,财政收入收缴改革工作已经基本实现到位,而财政支出的方面—特别是财政资金的拨付方式还是沿用预算单位设立多重账户的分散方式运行。
这种支付方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共财政的发展要求。
所以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将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作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项重要内容。
01年3月份,国务院第95次总理办公会议批准了财政部、人民银行《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方案》,部署并开展改革工作,截止20XX年底中央所有部门和基层预算单位实行了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
从全国各省情况看,在20XX年全国国库工作会议上,财政部对尚未实施改革的天津、上海、浙江三个省进行了批评,并要求三个省省级部门必须在20XX年底前实施改革。
自接到军令状开始,我省省级部门的集中支付改革工作就开始进入倒计时阶段,20XX年9月,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浙江省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方案”的文件(浙政办发[2005]71号),要求必须在“十一五”期间,在全省建立和完善现代财政国库管理制度。
同年10月,省本级部署改革方案,40家集中核算单位在原有会计集中核算基础上全面转轨,实行了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11月将纳入核算中心的另60家单位也实施了改革;20XX年1月1日进一步扩大改革范围,对核算中心以外的所有预算单位实施了集中支付改革。
截止目前,省级预算单位已经实现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
在此基础上,省财政厅在指导市地推进集中支付改革的文件中要求:“20XX年,所有设区市都要进行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试点,从20XX 年起,地级市要力争全面实施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并扩大到县级改革试点范围”;与此同时,省政府也将全省各地推进改革的工作进程列为省政府对省财政厅的目标考核。
厦门市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综述(一)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是一项涉及整个财政管理的基础性、综合性改革。
从财政预算管理的全过程来看,预算编制在经过人大审批以后,预算执行的过程控制以及最终效果就几乎完全依赖于是否有一个良好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
厦门市从2002年开始研究和探索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当年出台了《厦门市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方案》,在2004年4月1日正式启动改革试点。
一年多来,按照“总体规划、规范操作、分步实施、试点推广”的原则,已先后分四批在50个部门(140个预算单位)开展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试点,累计集中支付资金近5亿,取得较好的成效。
一、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主要内容1、改变预算单位的银行账户设置方式,建立市级国库单一帐户体系。
除财政部门本身开设的“国库存款帐户”、“预算财政支出专户”、“财政零余额帐户”外,各预算单位分别开设一个“单位零余额帐户”。
该帐户可办理转帐支付,也可提取现金,其每日发生的支付按资金性质分别与国库存款帐户、预算外财政支出专户进行资金清算,日终余额为零。
2、改变财政资金的拨付方式。
根据财政资金的性质,对财政支出分别实行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
财政直接支付由财政部门根据预算单位提出的支付申请,将资金直接支付到商品劳务供应者或用款单位,这种支付方式主要适用于大宗物品和服务采购、大型修缮、大中型基本建设项目和其它专项资金。
财政授权支付由预算单位根据财政部门的授权,自行开具支付指令,代理银行根据支付指令拨付资金,这种支付方式适用于单位的小额零星支出。
3、实行财政资金银行清算方式。
无论是财政直接支付资金,还是财政授权支付资金,都是由代理银行先行代垫资金支付到商品劳务供应者或用款单位,再与在人民银行开设的“国库存款帐户”或“预算财政支出专户”进行清算,将资金划归代理银行。
4、实行财政资金分月用款计划管理。
预算单位要根据预算和支出进度,按月分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编制用款计划。
基本支出按年度均衡性原则编制,项目支出根据项目进度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