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物制备工程复习下解析
- 格式:ppt
- 大小:1023.04 KB
- 文档页数:3
北京化工大学-第二学期《聚合物制备工程》期末考试试卷班基: 姓名: 学号: 分数:一、填空( 20分)1.一般而言聚合物的生产过程由单体精制与准备、催化剂体系准备与精制、聚合过程、分离过程、后处理过程、回收过程组成。
2、常见的聚合反应器按照结构分类包括釜式、管式、塔式、流化床、挤出机、特殊形式的聚合反应器。
3、釜式反应釜的除热方式有夹套冷却、夹套附加内冷管、内冷管、反应物料釜外循环、回流冷凝器、反应物料部分闪蒸、反应介质预冷。
4、悬浮聚合体系由单体、水、分散剂和引发剂组成。
5、 ESBR采用乳液聚合方法生产, 其聚合机理是自由基聚合 , SSBR采用溶液聚合方法生产, 其聚合机理是阴离子聚合。
6、可采用本体聚合、悬浮聚合、乳液聚合等聚合方法制备聚氯乙烯。
7、中国镍系顺丁橡胶催化剂的主要成分是环烷酸镍、三异丁基铝和三氟化硼乙醚络合物。
8、尼龙66可采用熔融缩聚和固相缩聚方法生产。
9、反应器的基本设计方程是 : ( 反应物流入量) -( 反应物流出量) -( 反应消失量) -( 反应物累积量) =0。
10、 PET熔融缩聚主要生产工艺是熔融缩聚和固相缩聚。
二、简述题( 20分)1.写出以下缩写的聚合物中文名称, 并指出其聚合机理和工业实施方法。
PET、 LDPE、 SBS、 GPPS、 CR答:PET 对苯二甲酸乙二酯, 缩合聚合, 熔融缩聚/固相缩聚LDPE 低密度聚乙烯, 自由基聚合, 本体聚合SBS 聚苯乙烯-b-丁二烯-b-苯乙烯嵌段共聚物, 阴离子聚合, 溶液聚合GPPS 通用聚苯乙烯, 自由基聚合, 本体聚合/悬浮聚合CR 氯丁橡胶, 自由基聚合, 乳液聚合2.分离和后处理过程对聚合物性能有何影响?答: 分离就是指聚合物从聚合介质分开的过程, 不同的聚合实施方法可能采取的分离方法不同。
分离过程将脱除绝大部分的残留单体、溶剂, 这些物质不但降低聚合物产品的性能, 而且对于人体有害、污染环境。
《聚合物制备工程》考试试题A卷
考试时间:2004年06月14日
考试班级:材0101~0109
一、填空(25)
1. 常用反应器有、、、及。
2. 常用搅拌器的型式有、、、
、及;各自适合的场合分别是、
、、、。
3. 釜式反应釜的除热方式有、、、、
、及7种。
4. 反应器的最基本特征是和。
5. 聚合物制备过程一般是由、、、组成现。
6. 间歇反应器的设计方程、平推流反应器的设计方程,单级理想反应器的设计方程是。
二、简述题(35分)
1.目标聚合物采用何种实施方法主要由哪些因素决定。
2.简述连续流动反应器的停留时间分布的测定方法、原理。
3.聚合物后处理工序包括那些内容?其对产品质量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
4.简述间歇反应器、平推流反应器和理想反应器的定义、特点是什么,其各自的浓度变化特征是什么?
5.乳液聚合的特点是什么?乳液聚合的分子量控制的主要方法是什么?
6.在氯乙烯的悬浮聚合中,为什么必须严格控制聚合温度的波动?
7.顺丁橡胶有几种,各是通过何种方法制得的,性能有何差别?
四、用流程框图描述PET的两种生产工艺过程,并用文字简述其产品质量的控制方法(20分)
五、计算(20分)
有一一级反应,在非等温非等体积的三釜串联反应器中进行连续操作,进料的体积流速为120L/h, 三个反应釜的体积依次为2000L,3000L和3000L,三个反应釜反应温度为120℃,180℃和250℃,聚合反应速率方程Rp=KpC A,Kp在120℃,180℃及250℃的值分别为10/h,15/h和30/h,初始浓度为500mol/L,试求第三釜的出口浓度C3。
《聚合物合成工艺学》期末复习资料1. 高分子合成材料的基本原料的来源:石油化工路线、煤炭路线。
2. 连锁聚合反应的工业实施方法有:本体聚合、溶液聚合、悬浮聚合、乳液聚合;缩聚反应的工业实施方法:熔融聚合、溶液聚合、界面聚合。
3. 聚合过程中常用干燥设备有:厢式干燥器、气流式干燥器;常用分离设备:闪蒸罐、振动筛。
4. 乙烯高压聚合生产工艺流程主要生产过程分为:压缩、聚合、分离、造粒。
5. 聚氯乙烯悬浮聚合过程中温度控制非常关键,为了有效提高传热效率,可以通过:及时清除黏釜物、减薄釜壁、及时清除水垢途径来提高传热效率。
6. 三大合成材料是指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
7. 聚丙烯腈生产过程的主体原料有:丙烯腈、第二单体、第三单体。
8. 聚酯纤维的生产方法:酯交换缩聚法、直接酯化缩聚法。
9. 高浓度合成乳胶制备在工业上主要有浓缩法合直接合成法,其中浓缩法最常用的三种实施方法是:喷雾干燥法、膏化法、蒸发法。
10. 从乳液聚合所得的胶乳分离出橡胶的方法有:电解质凝聚法、冷冻凝聚法。
从溶液聚合的胶液分离出橡胶的方法有:直接干燥法、水凝析法。
11. 顺丁橡胶生产中,采用的典型Ni系引发体系中的主引发剂是环烷酸镍,助引发剂是三异丁基铝,第三组分是三氟化硼乙醚络合物。
12. 在高分子合成工业中通常聚合合成过程主要包括:原料准备与精制过程、催化剂(引发剂)配制过程、聚合反应过程、分离过程和聚合物后处理过程、回收过程六个工序。
13. HDPE工业生产主要采用低压聚合,聚合机理是阴离子配位聚合。
LDPE工业生产主要采用高压聚合,聚合机理是自由基聚合。
14. 在聚乙烯、聚氯乙烯聚合工业生产中,分别可采用控制压力、温度等手段控制聚合物分子量。
15. 丁苯橡胶生产过程中分子量分布和支链的多少主要与停留时间有关,工业上采用8~12台聚合釜串联方法,可使分子量分布窄和支链少。
1. 液体橡胶的定义:液体橡胶是一种在室温下为黏稠状流动性液体,经过适当化学反应可形成三维网状结构,从而获得和普通硫化胶具有类似的物理机械性能的低聚物。
北化聚合物制备⼯程答案模板北京化⼯⼤学-第⼆学期《聚合物制备⼯程》期末考试试卷班吉: 姓名: 学号: 分数:⼀、填空( 20分)1.⼀般⽽⾔聚合物的⽣产过程由单体精制与准备、催化剂体系准备与精制、聚合过程、分离过程、后处理过程、回收过程组成。
2、常见的聚合反应器按照结构分类包括釜式、管式、塔式、流化床、挤出机、特殊形式的聚合反应器。
3、釜式反应釜的除热⽅式有夹套冷却、夹套附加内冷管、内冷管、反应物料釜外循环、回流冷凝器、反应物料部分闪蒸、反应介质预冷。
4、悬浮聚合体系由单体、⽔、分散剂和引发剂组成。
5、ESBR采⽤乳液聚合⽅法⽣产, 其聚合机理是⾃由基聚合, SSBR采⽤溶液聚合⽅法⽣产, 其聚合机理是阴离⼦聚合。
6、可采⽤本体聚合、悬浮聚合、乳液聚合等聚合⽅法制备聚氯⼄烯。
7、中国镍系顺丁橡胶催化剂的主要成分是环烷酸镍、三异丁基铝和三氟化硼⼄醚络合物。
8、尼龙66可采⽤熔融缩聚和固相缩聚⽅法⽣产。
9、反应器的基本设计⽅程是: ( 反应物流⼊量) -( 反应物流出量) -( 反应消失量) -( 反应物累积量) =0。
10、PET熔融缩聚主要⽣产⼯艺是熔融缩聚和固相缩聚。
⼆、简述题( 20分)1.写出以下缩写的聚合物中⽂名称, 并指出其聚合机理和⼯业实施⽅法。
PET、LDPE、SBS、GPPS、CR答:PET对苯⼆甲酸⼄⼆酯, 缩合聚合, 熔融缩聚/固相缩聚LDPE低密度聚⼄烯, ⾃由基聚合, 本体聚合SBS聚苯⼄烯-b-丁⼆烯-b-苯⼄烯嵌段共聚物, 阴离⼦聚合, 溶液聚合GPPS通⽤聚苯⼄烯, ⾃由基聚合, 本体聚合/悬浮聚合CR氯丁橡胶, ⾃由基聚合, 乳液聚合2.分离和后处理过程对聚合物性能有何影响?答: 分离就是指聚合物从聚合介质分开的过程, 不同的聚合实施⽅法可能采取的分离⽅法不同。
分离过程将脱除绝⼤部分的残留单体、溶剂, 这些物质不但降低聚合物产品的性能, ⽽且对于⼈体有害、污染环境。
聚合物制备工程复习要点一:1,高分子材料合成工业发展趋势:扩大产能及装置大型化、产品结构调整、加强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艺学的理论基础研究、催化剂的重大作用、合成、加工与应用的一体化、计算机与信息技术迅速推广应用、发展清洁生产,注重可持续发展、2,清洁生产的四个等级:提高化学反应转化率和选择率,减少污染来源,实现“零排放”;将不可避免的废料经过处理,作为原料再循环利用;将不可循环的废料进行无毒化后处理,使其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小;将处理过的“三废”有选择的向环境(水域、大气)排放。
3,高分子合成工业过程:4,工业反应过程发生了什么:三传一返(返混、动量传递、热量传递、质量传递)5,工业反应过程开放中需解决三个问题:反应器的合理选型、反应器操作的优选条件、反应器的工程放大6,工业过程放大的两种方法:逐级经验放大、数学模型放大二:1,三条原料路线:石油(天然气)化工路线;煤化工路线;农林产品原料路线。
2,高温裂解得到最初单体:四烯三苯(乙烯、丙烯、丁烯、丁二烯、苯、甲苯、二甲苯)3,制备氯乙烯的方法:石油化工路线(乙烯氧氯化法)、煤化工路线(电石乙炔法)4,三:1,自由基聚合的四种方法:本体聚合、溶液聚合、乳液聚合、悬浮聚合2,自由基聚合生产引发剂的选择:按照聚合方法选择引发剂(油溶性、水溶性)、根据聚合反应操作方式及温度选择引发剂、根据分解速率常数选择引发剂、根据分解活化能选择引发剂、根据半衰期选择引发剂,3,影响分子量的因素:引发剂、聚合温度、链转移反应4,本体聚合概念:在不使用溶剂和分散介质的情况下,以少量的引发剂或光和热引发使单体进行聚合反应的方法。
本体聚合特点:主要优点:产品的纯度高、工艺过程比较简单、三废污染小。
主要缺点:相对发热量较大、聚合反应热排出困难;体系粘度高、温度难以稳定,分子扩散困难,聚合物分子量分布宽。
(解决本体聚合体系放热和散热这一对矛盾的措施有:控制聚合反应的转化率、将聚合反应分步(反应器)进行、采用特殊聚合设备,强化聚合反应器的传热、控制“自加速效应”)典型的本体聚合生产工艺有:非均相本体聚合——聚氯乙烯本体聚合生产、本体浇铸聚合——有机玻璃生产、气相本体聚合——高压聚乙烯生产单体预聚灌模法的主要优点:(1)在预聚釜内进行单体的部分聚合,可以减轻模具的热负荷;缩短单体在模具内的聚合时间,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2)使一部分单体在模具外先行聚合,减少了其在模具内聚合时的收缩率;(3)增加粘度,从而减少在模具内的泄漏现象;(4)克服溶解于单体中氧分子的阻聚作用。
聚合物纳米粒子的制备、表征以及作为药物载体的初步应用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聚合物纳米粒子的制备技术、表征方法,以及它们作为药物载体的初步应用。
随着纳米科技的快速发展,聚合物纳米粒子作为一种新型的纳米材料,已经在生物医药、药物递送、生物成像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本文将首先概述聚合物纳米粒子的基本特性,包括其尺寸、形貌、表面性质等,然后详细介绍其制备方法,包括乳液聚合法、溶剂挥发法、自组装法等。
接着,本文将阐述聚合物纳米粒子的表征技术,如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动态光散射(DLS)、原子力显微镜(AFM)等,并讨论这些技术在聚合物纳米粒子表征中的应用。
本文将初步探讨聚合物纳米粒子作为药物载体的可行性,包括其在药物包封、药物释放、细胞摄取和生物相容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未来聚合物纳米粒子在药物递送领域的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聚合物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聚合物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乳液聚合法、微乳液聚合法、纳米沉淀法、自组装法等。
这些方法的选择主要依赖于所需的纳米粒子尺寸、形态、稳定性以及功能化需求。
乳液聚合法是一种常用的制备聚合物纳米粒子的方法。
该方法通常在含有乳化剂的水相中进行,将单体分散在水相中形成乳液,然后通过引发剂引发单体聚合,最终得到聚合物纳米粒子。
通过调整乳化剂的类型和浓度、单体浓度、引发剂种类和浓度等因素,可以控制纳米粒子的尺寸和形态。
微乳液聚合法是乳液聚合法的改进,其中单体和引发剂在表面活性剂形成的微乳液滴中进行聚合。
这种方法可以获得尺寸更小、分布更均匀的纳米粒子。
通过调整微乳液的组成和聚合条件,可以实现对纳米粒子尺寸和形态的精确控制。
纳米沉淀法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制备聚合物纳米粒子的方法。
该方法通常是将聚合物溶解在良溶剂中,然后逐渐加入不良溶剂或改变溶液pH值,使聚合物从溶液中沉淀出来形成纳米粒子。
通过控制沉淀条件和后续处理,可以得到不同尺寸和形态的纳米粒子。
聚合物合成⼯艺学-复习题填空题1.塑料、合成橡胶和合成纤维被称为三⼤合成材料。
2.五⼤通⽤塑料是聚⼄烯、聚丙烯、聚苯⼄烯、聚氯⼄烯和ABS树脂3.五⼤⼯程塑料是聚酰胺(尼龙)、聚甲醛、聚碳酸酯、聚苯醚和热塑性聚酯。
4.塑料的原料是合成树脂和添加剂(助剂)。
5.制造橡胶制品时加⼊硫化剂的作⽤是使线形合成橡胶分⼦变成松散的交联结构6.离⼦聚合及配位聚合反应实施⽅法本体聚合、溶液聚合和淤浆聚合。
7.⾼分⼦合成⼯业的任务是将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经聚合反应使之合成为⾼分⼦化合物。
8.废旧塑料回收利⽤的⽅式及其特点。
作为材料再⽣循环利⽤:再处理后降级使⽤;作为化学品循环利⽤:降解,⾼温裂解或催化裂解;作为能源回收利⽤:粉碎作燃料9.⽯油裂解⽓经分离可得到⼄烯、丙烯、丁烯、丁⼆烯;⽯油炼制产⽣的液体经加氢催化重整可转化为芳烃,萃取分离可得苯、甲苯、⼆甲苯等。
10.炼焦(⾼温⼲馏):煤在焦炉内隔绝空⽓加热到1000℃,可获得焦炭、化学产品和煤⽓。
11.⾼分⼦合成材料可分为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涂料、粘合剂、离⼦交换树脂等。
12.三⼤合成纤维是聚酯纤维、聚丙烯腈纤维和聚酰胺纤维。
13.⾼分⼦合成材料最主要的原料是合成树脂和合成橡胶。
14.塑料⽣产中稳定剂的作⽤是防⽌成型过程中⾼聚物受热分解或⽼化。
润滑剂的作⽤是在⾼聚物成型过程中附着于材料表⾯以防⽌粘着模具,并增加流动性。
15.⼤型⾼分⼦合成⽣产装置的过程可分为:原料准备及精制、催化剂配制、聚合反应、分离、聚合物后处理、溶剂回收等。
核⼼是聚合反应过程。
16.⾃由基聚合的实施⽅法主要为本体聚合、乳液聚合、悬浮聚合和溶液聚合。
17.⾼分⼦合成⼯业的任务是将基本有机合成⼯业⽣产的单体,经过聚合反应合成⾼分⼦化合物,从⽽为⾼分⼦合成材料成型⼯业提供基本原料.18.⾼分⼦化合物⽣产流程评价的内容包括:⽣产⽅式、产品性能、原料路线、能量消耗与利⽤、⽣产技术⽔平考查。
19.⽯油是⽣产重要基本有机化⼯原料⼄烯、丙烯、丁⼆烯、苯、甲苯、⼆甲苯(通称“三烯三苯”)的原料。
1.高分子合成材料的生产过程答: 1)原料准备与精制过程特点:单体溶剂等可能含有杂质,会影响到聚合物的原子量,进而影响聚合物的性能,须除去杂质意义:为制备良好的聚合物做准备 2)催化剂配制过程特点:催化剂或引发剂的用量在反应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需仔细调制. 意义:控制反应速率,引发反应 3)聚合反应过程特点:单体反应生成聚合物,调节聚合物的分子量等,制取所需产品意义:控制反应进程,调节聚合物分子量 4)分离过程特点:聚合物众位反应的单体需回收,溶剂,催化剂须除去意义:提纯产品,提高原料利用率 5)聚合物后处理过程特点:聚合物中含有水等;需干燥. 意义:产品易于贮存与运输6)回收过程特点:回收未反应单体与溶剂意义:提高原料利用率,降低成本,防止污染环境4.生产单体的原料路线有几条?比较它们的优缺点。
答:石油化工路线煤炭路线其他原料路线6.高压聚乙烯分子结构特点是怎么样形成的,对聚合物的加工性能有何影响?答:乙烯在高温下按自由基聚合反应的机理进行聚合。
高温状况下,PE分子间的距离缩短,且易与自由基碰撞反应,很容易发生本分子链转移,支链过多。
影响:这种PE加工流动性好,.可以采取中空吹塑,注塑,挤出成型等加工方法,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强度,柔顺性,封合性,无毒无味,良好的电绝缘性7.悬浮聚合与本体聚合相比有那些特点?答:1)以水为分散介质,价廉,不需回收,安全,易分离.2)悬浮聚合体粘度低,温度易控制,3)颗粒形态较大,可以制成不同粒径的粒子4)需要一定的机械搅拌和分散剂5)产品不如本体聚合纯净 6)悬浮聚合的操作方式为间歇,本体为连续8.紧密型与疏松型颗粒的PVC有何区别?这些区别是如何形成的?答:XJ-规整的圆球状,即乒乓球状,粒度大小不均;XS-多孔性不规则颗粒,即棉花团.所选用的分散剂不同,疏松型的PVC树脂吸收增塑剂的速度明显高于紧密型.紧密型采用明胶为分散剂,疏松型采用适当水解度的聚乙烯醇和水溶性纤维素醚.9.简述PVC悬浮聚合工艺过程答:1、准备工作:首先将去离子水,分散剂及除引发剂以外的各种助剂,经计量后加于聚反应釜中,然后加剂量的氯乙烯单体,2、聚合:升温至规定的温度.加入引发剂溶液或分散液,聚合反应随时开始,夹套同低温水进行冷却,在聚合反应激烈阶段应通5C以下的低温水,严格控制反应温度波动不超过正负0.2C3、分离:当反应釜压力下降至规定值后结束反应,方法为加链终止剂,4、聚合物后处理:然后进入单体回收,干燥,筛选出去大颗粒后,包装得产品.10.试述悬浮聚合中主要影响因素有那些?(悬浮聚合中影响颗粒大小及其分布)答:反应器几何形状的影响;操作条件的影响;材料因素-如两相液滴动力粘度,密度和表面张力等;分散剂.11.试述乳液聚合物系及其作用答:单体:聚合物单体材料原材料.水:比热大,易于清楚反应热,降低体系粘度,构成连续相,使液滴分散,溶解引发剂,PH调节剂等.乳化剂:使单体在乳状液中稳定;使单体在胶体中增溶,使聚合物粒子稳定,增加集合物稳定性,对乳液聚合起脆化作用,形成产生链转移或阻聚作.引发体系:在一定条件下分解产生自由基,从而引发反应.12.自由基溶液聚合中溶剂起什么作用?怎么样选择溶剂?答:作用:a溶剂对引发剂分解速度的影响 b溶剂的链转移作用对分子量的影响c溶剂对聚合物分子的支化与构型的影响.溶剂的选择:a考虑单体在所选择的溶剂中的溶解性 b溶剂的活性:应当无阻聚或缓聚等不良影响以及考虑对引发剂的诱导分解作用. c溶剂对聚合物溶解性能和对凝胶效应的影响:选用良溶剂时为均相聚合,有可能消除凝胶效应 d选用沉淀剂时为沉淀聚合,凝胶效应显著.溶液聚合选择溶剂时应考虑溶剂的Cs值 e溶剂的毒性,安全性和生产成本.13.离子型聚合与自由基溶液聚合对溶剂的要求有何区别?答:离子聚合:1)可能与引发剂产生的作用 2)熔点或沸点的高低 3)容易精制提纯 4)与单体、引发剂和聚合物的相容性等因素 5)充分干燥 6)溶剂极性大小 7)对离子活性中心的溶剂化能力。
解:⑴ 如反应前后的聚合度不变,由于原料的原有官能团往往和产物同在一个分子链中,也就是说,分子链中官能团很难完全转化,因此这类反应需以结构单元作为化学反应的计算单元。
⑵ 如反应前后聚合度发生变化,则情况更为复杂。
这种情况常发生在原料聚合物主链中有弱键、易受化学键进攻的部位,由此导致裂解或交联。
⑶ 与低分子反应不同,聚合物化学反应的速度还会受到大分子在反应体系的形态和参加反应的相邻基团等的影响。
⑷ 对均相的聚合物化学反应,反应常为扩散控制,溶剂起着重要作用。
对非均相反应情况更为复杂。
2.解:⑴ 物理因素:主要反映在反应物质的扩散速度和局部浓度两方面。
结晶和无定型聚合物;线性、支链型及交联聚合物;不同的链构象以及反应呈均相还是非均相等,对小分子物质的扩散都有着不同的影响,从而影响到基团的反应能力。
另外,链的构象也有一定影响,聚合物呈紧密线团、疏松线团或螺旋线团时,链上官能团与小分子反应物反应的活性也并不相同。
⑵ 化学因素:主要是大分子链上邻近基团间效应和几率效应。
大分子链上邻近基团间的静电作用、空间位阻及构型的不同,可改变官能团的反应活性;聚合物相邻官能团作无规成双反应时,中间往往会有孤立的单个基团,使最高转化程度受到限制,则此时要考虑几率效应。
3.解:① 自由基聚合反应:nCH 2 CH [CH 2CH]nOCOCH 3OCOCH 3② 醇解反应:[CH 2CH]nOCOCH 3[CH 2CH]nCH 3OH③ 缩醛化反应(包括分子内和分子间):HCHO H 2OCH 2O O2CH 2CH CHOH OHCH 2CH CHCH 24.解:聚合物与低分子化合物反应,仅限于侧基和/或端基而聚合度基本不变的反应,称为聚合物的相似转变。
这类反应在工业上有诸多应用,例如天然或合成聚合物的官能团反应如酯化、醚化、卤化、磺化、硝化、酰胺化、水解、醇解等,以及大分子链中的环化反应,含不饱和键聚合物的加氢反应。
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应用聚合物是由单体经过聚合反应而成的高分子材料,适用于广泛的化学、医学、食品、能源和电子等领域。
因其化学稳定性、物理性质和可处理能力,聚合物在医疗器械、塑料、纤维、涂料、油墨和粘合剂等应用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将重点介绍聚合物的制备过程和应用领域。
一、聚合物的制备聚合物的制备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选择合适的单体单体是聚合物合成的原料,不同单体的选择会对聚合物的性质产生影响。
一般选择具有活性的单体,如丙烯酸甲酯、苯乙烯等。
此外,还需要考虑单体的成本、可获得性和安全性等因素。
2. 四种聚合反应类型聚合反应一般分为四种类型:自由基聚合反应、阴离子聚合反应、阳离子聚合反应和金属催化剂聚合反应。
这些反应类型都会产生长链高分子,但反应条件和反应机理有所不同。
3. 选择适当的引发剂引发剂是聚合反应的起始物,可以分为自由基引发剂、阴离子引发剂和阳离子引发剂。
选择适当的引发剂可以控制反应速率和反应度数。
4. 控制聚合反应条件聚合反应一般在合适的温度、压力和反应介质下进行。
温度和压力的选择会直接影响反应速率,反应介质则会影响反应条件和反应物的相互作用。
二、聚合物的应用1. 医疗器械聚合物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器械和设备中,如人工关节、心脏支架和缝合线等。
这些聚合物需要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和机械强度,以确保其能够安全使用并为病人提供有效的治疗。
2. 塑料聚合物在塑料制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聚乙烯、聚丙烯、聚碳酸酯等。
塑料在各个领域广泛应用,如家电、交通、建筑和电子等。
3. 纤维聚合物也被应用于纤维制品中,如化学纤维、合成纤维和天然纤维等。
这些纤维可以用于服装、地毯等领域。
4. 涂料聚合物的应用还扩展到涂料和油漆中。
这些涂料可以产生耐磨、防水、耐气候和保护层等效果,而聚合物也可以增加涂料的附着力和耐久性等性能。
5. 能源和电子聚合物也可以在能源和电子领域应用,如电池、电容器、光伏电池和导电高分子。
1. 聚合物共混改性的主要目的有哪些?物性(谋求新的功能提高性能):功能化、高性能化、耐久性成型加工性:流动性、收缩性、离型性、尺寸稳定性、结晶性、结晶速度、热熔融强度等经济性:增量、代用、省资源、循环利用等2. 聚合物共混改性的主要方法有哪些?物理共混: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聚合物材料、无机材料以及助剂在一定温度下进行机械掺混,最终形成一种宏观上均匀的新材料的过程。
化学共混:聚合物的化学共混改性是通过聚合物的化学反应,改变大分子链上的原子或原子团的种类及其结合方式的一类共混改性方法。
物理/化学共混:是在物理共混的过程中发生某些化学反应3. 简述混合的基本方式及其特点。
基本方式:分配混合(分布混合、层流混合)、分散混合特点:在混合中仅增加粒子在混合物中分布均匀性而不减小粒子初始尺寸的过程,称为分配混合。
分布混合:只改变分散相的空间分布状况,增加分散相分布的随机性。
分散相物料主要通过对流作用来实现;层流混合:是分布混合的一种特定形式,其理论基于一种假设,即在层流混合的过程中,层与层之间不发生扩散。
分散混合:在混合过程中发生粒子尺寸减小到极限值,同时增加相界面和提高混合物组分均匀性的混合过程。
4. 试述聚合物共混物的形态及特点。
海-岛结构:是一种两相体系,一相为连续相,另一相为分散相,分散相分散在连续相中,亦即单相连续体系。
海-海结构:也是一种二相体系,但两相皆为连续相,相互贯穿,亦即两相连续体系。
两相互锁或交错结构:也是一种二相体系,这种结构中没有一相形成贯穿整个试样的连续相,而且两相相互交错形成层状排列,难以区分连续相和分散相。
梯度结构:为二相体系,特殊的共连续体系(两相连续体系)其组成在空间上互为增减。
阶跃结构:为二相体系,特殊的共连续体系(两相连续体系),在极小过渡区域内,其组成在空间上互为增减。
单相连续体系:海-岛结构、两相互锁或交错结构共连续体系:海-海结构、梯度结构、阶跃结构5. 影响熔融共混的主要因素有哪些?(1)聚合物两相体系的熔体黏度(比值)及熔体弹性。
《聚合物加工工程》复习题.概念1. 挤出成型:挤出成型又称挤塑(挤压模塑),在挤出机的螺杆或柱塞的挤压作用下,使高聚物的熔体(或高弹体),通过一定形状的口模,而成为具有恒定截面的连续型材的一种成型方法。
2. 注射成型p219:注射成型是将固体聚合物加热塑化成熔融体,并高压、高速注射入模具中,赋予模腔的形状,经冷却(或交联、硫化)成型的过程。
3. 压延成型p315:压延成型是利用压延机的辊筒之间的挤压力作用并在适当的温度(接近粘流温度)条件下,使聚合物发生塑性变形,制成薄膜或片状材料的加工工艺。
4. 螺杆的长径比p115 :指工作部分有效长度与直径之比。
几何压缩比p116:是螺杆第一螺槽容积与最后一个螺槽容积之比。
泵比p136:排气螺杆的第二计量段的螺槽深度h2和第一计量段的螺槽深度hl之比称为泵比。
5. 挤出工作点p104:螺杆特性曲线AB与口模特性曲线0K1的交点C,称为挤出工作点。
6. 反应挤出成型p212 :是一种连续地将单体进行聚合以及对现有聚合物进行改性的成型方法。
7. 反应注射成型p294 :是高分子领域的一种新工艺,它是把两种或两种以上具有高化学活性的低相对分子质量的液体原料,在一定的温度下,通过高压(14-20MPa)作用,使它们相互碰撞混合,并立即注射入密封的模腔内,完成聚合,交联(或相分离)固化等反应并形成制品的工艺过程。
8. 塑化能力p233 :是指注射机塑化装置在1h内所能塑化物料的质量(以标准塑料聚苯乙烯为准),它是衡量注射机性能优劣的重要参数。
9. 注射量p231 :通常是指注射机的最大注射量或公称注射量。
10. 注射过程p240:塑化良好的聚合物熔体,在柱塞或螺杆的压力作用下,由料筒经过喷嘴和模具的浇注系统进入并充满模腔这一重要又复杂的阶段称为注射过程。
11. 保压过程p256:压实结束后柱塞或螺杆不立即退回,而必须在最大前进位置上再停留一段时间使成型物在一定压力作用下进行冷却产生保压流动,这过程就是保压过程。
聚合物加工工程答案【篇一:聚合物成型加工习题答案】第一章绪论1.材料的四要素是什么?相互关系如何?答:材料的四要素是:材料的制备(加工)、材料的结构、材料的性能和材料的使用性能。
这四个要素是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可以认为:1)材料的性质与现象是新材料创造、发展及生产过程中,人们最关注的中心问题。
2)材料的结构与成分决定了它的性质和使用性能,也影响着它的加工性能。
而为了实现某种性质和使用性能,又提出了材料结构与成分的可设计性。
3)材料的结构与成分受材料合成和加工所制约。
4)为完成某一特定的使用目的制造的材料(制品),必须是最经济的,且符合社会的规范和具有可持续发展件。
在材料的制备(加工)方法上,在材料的结构与性能关系的研究上,在材料的使用上,各种材料都是相互借鉴、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的。
2.什么是工程塑料?区分“通用塑料”和“工程塑料”,“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
答:按用途和性能分,又可将塑料分为通用塑料和工程塑料。
工程塑料是指拉伸强度大于50mpa,冲击强度大于6kj/m2,长期耐热温度超过100℃的、刚性好、蠕变小、自润滑、电绝缘、耐腐蚀性优良等的、可替代金属用作结构件的塑料。
但这种分类并不十分严格,随着通用塑料工程化(亦称优质化)技术的进展,通过改性或合金化的通用塑料,已可在某些应用领域替代工程塑料。
热塑性塑料一般是线型高分子,在溶剂可溶,受热软化、熔融、可塑制成一定形状,冷却后固化定型;当再次受热,仍可软化、熔融,反复多次加工。
例如:pe、pp、pvc、abs、pmma、pa、pc、pom、pet、pbt。
热固性塑料一般由线型分子变为体型分子,在溶剂中不能溶解,未成型前受热软化、熔融,可塑制成一定形状,在热或固化剂作用下,一次硬化成型;一当成型后,再次受热不熔融,达到一定温度分解破坏,不能反复加工。
如pf(酚醛树脂)、uf(脲醛树脂)、mf(三聚氰胺甲醛树脂)、ep(环氧树脂)、up(不饱和树脂)等。
北京化工大学2022-2022聚合物制备工程一、1、一般而言聚合物生产过程由:单体精制与准备、催化剂体系精制与准备、聚合过程、分离过程、后处理过程、回收过程组成2、ABS采用乳液接枝掺混法生产,其三个关键工艺是:大粒径丁二烯胶乳(SAN)制备、SAN接枝共聚、SAN制备3、釜式反应器除热方式包括:夹套冷却、夹套附加内冷管、内冷管、反应物料釜外循环、回流冷凝器、反应物料部分闪蒸、反应介质预冷4、间歇反应器的设计方程:tCA0单级理想混合反应器设计方程:某A0某Afd某d某AA,平推流反应器设计方程:CA0,0rArACA0CACA0某ArArA5、逐步聚合常用实施方法包括熔融缩聚、溶液缩聚、界面缩聚、固相缩聚,连锁聚合常用的聚合实施方法有本体聚合、溶液聚合、悬浮聚合、乳液聚合6、尼龙66生产控制反应物等摩尔比是通过制备生成己二酸乙二胺盐(66盐),PET生产通过制备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及其低聚物来实现7、石油化工上,三烯:乙烯丙烯丁二烯,三苯:甲苯苯二甲苯8、乳酸聚合中可能的成粒机理包括:胶束、单体液滴、低聚物,其中胶束是主要成粒机理9、聚合物工业三大合成材料: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合成纤维10、聚氯乙烯工业生产通过温度控制聚合物分子量,乳液丁苯工业生产通过硫醇调节聚合物分子量,聚烯烃工业生产通过氢气调节聚合物分子量二、1、写出一下缩写的聚合物的中文名称,指出聚合机理和工业实施方法PA6、EVA、ACR、ABS、PVAPA6:尼龙6,开环聚合,熔融聚合EVA: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自由基聚合,溶液聚合或本体聚合ACR:丙烯酸酯橡胶,自由基聚合,乳液聚合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接枝共聚物,自由基聚合,本体和乳液聚合PVA:聚乙烯醇,自由基聚合,溶液聚合2、简述停留时间分布函数(F(t))与停留时间密度函数(E(t))的测试方法,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答:阶跃示踪法测F(t):在待测定系统稳定后,将原来反应器中流动的流体切换为另一种在某些性质上与原来流体有所不同、而对流体流动没有影响的另一种含示踪剂的流体脉冲示踪法测E(t):在待测定系统稳定后,在入口瞬间加入少量示踪剂Q,此时r=0,,同时开始测定出口流体示踪物的含量C(t),由于示踪物不影响流体流动,加入时间为瞬间,故示踪物在系统中的流动形态可以代表整个系统的流动形态F(t)和E(t)之间的关系:F(t)E(t)dt0t3、以PET为例,说明如何提高线型缩聚物的分子量答:(1)确保缩合单体的等摩尔比,对于PET而言制备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及其低聚物,反应后期脱除多余的乙二醇,确保等摩尔比(2)聚合后期需要高温度、高真空度,配合表面更新型搅拌装置,加速小分子扩散,提升分子量(3)预聚物可以经过固相聚合,进一步提高分子量4、举例说明采用连锁聚合制备合成橡胶,在工业上主要采用的实施方法有哪些答:溶液聚合:顺丁橡胶、异戊橡胶、乙丙橡胶、丁基橡胶、SBS、SSBR乳液聚合:ESBR、CR、ACR只有少量乙丙橡胶采用气相本体聚合制备三、1、反应条件相同,且最终转化率相同的情况下,单级理想混合反应器(Va)、四级串联理想混合反应器(Vb)、二级串联理想混合反应器(Vc)、平推流反应器(Vd)反应器体积由大到小排列顺序:Va>Vc>Vb>Vd2、硬质PVC可用悬浮聚合、本体聚合来制备,PVC糊树脂采用乳液聚合3、通用聚苯乙烯本体聚合、悬浮聚合制备、发泡聚苯乙烯主要采用悬浮聚合制备4、PET熔融缩聚主要生产工艺包括:酯交换法、酯交换法、环氧乙烷加成法5、使用了离子型和非离子型发乳化剂配方的乳液聚合体系,其聚合温度应低于浊点高于三相点6、采用活性阴离子聚合制备聚苯乙烯,其他条件相同,以单级连续釜式反应器制备的聚苯乙烯的分子量分部记PDI-1,以连续管式反应器制备的...记为PDI-2,二级串联釜式反应器的记为PDI-3,三者关系:PDI-1>3>27、氯乙烯悬浮聚合按照粉状成粒机理成粒,甲基丙烯酸甲酯乳液聚合按照胶束成粒机理8、用于LDPE生产的催化剂(引发剂)是有机过氧化物,用于HDPE生产的催化剂(引发剂)是后过渡金属催化剂、茂金属催化剂、齐格勒纳塔催化剂9、在乳液聚合反应时可采用加入电解质、增加水油比、提高引发剂浓度、增加乳化剂浓度来降低产品乳胶粒的粒径10、乳液丁苯采用连续聚合工艺,丙烯酸酯乳液聚合采用半连续聚合工艺,氯乙烯乳液聚合采用种子聚合工艺11、工业生产PET聚合实施方法是固相聚合、酯交换法,聚合工艺包括:直接酯化法、酯交换法12、溶剂在自由基溶液聚合中可以起到链转移剂、传热介质的作用13、在生产过程中依靠搅拌推动聚合体系发生相反转的聚合物是本体法ABS、HIPS14、玻璃化效应不会发生在溶液聚合、本体聚合四、1、用流程图和文字描述LDPE气相聚合生产工艺,简述管式和釜式反应器生产LDPE的特点和产生差异的原因答:二次一次连续气相高压分低压分乙烯压缩压缩聚合离器离器引发剂挤出造粒聚乙烯粒状树脂流程描述:高压聚乙烯流程分为五个部分:乙烯压缩、引发剂配制和注入、聚合、聚合物与未反应的乙烯分离、挤出和后续处理。
聚合物共混改性原理知识点聚合物共混改性原理知识点By Jimluoyu亚稳态是指聚合物共混在达到平衡状态之前,因动⼒学的原因或局部能量低处于暂时稳定的状态。
聚合物共混物(Polymer Blend)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聚合物按适当的⽐例,通过共混,以得到单⼀聚合物⽆法达到的性能的材料。
聚合物共混物的研究呈现出在共混过程中对材料的相态进⾏控制的趋势,因为决定新材料性能的关键因素是共混物中的形态结构。
聚合物共混物的形态控制主要由热⼒学和动⼒学两⽅⾯的因素决定。
⾼分⼦—⾼分⼦共混原则:(1) 极性相匹配原则。
与选择溶剂的情形类同,两相⾼分⼦材料极性相似,有助于混溶。
(2) 表⾯张⼒相近原则,这是⼀条胶体化学原则。
因为表⾯张⼒相近,易在两种混合⾼分⼦颗粒表⾯接触处形成较稳定的界⾯层,从⽽提⾼共混稳定性。
(3) 扩散能⼒相近原则,这是⼀条分⼦动⼒学原则。
已知在界⾯层上两相⾼分⼦链段相互渗透,扩散。
若扩散能⼒相近,易形成浓度变化较为对称的界⾯扩散层,提⾼材料物理、⼒学性能。
(4) 等粘度原则,这是⼀条流变学原则。
指两相⾼分⼦熔体或溶液粘度接近,易混合均匀混合。
若粘度相差较⼤、易发⽣“软包硬”,或粒⼦迁移等流动分级现象,影响共混质量。
(5) 溶解度参数相近原则。
这是⼀条热⼒学原则。
两相⾼分⼦共混不同于⾼分⼦溶液。
两相共混的⽬的是取长补短,升发新性能,因此并不要求两相⼀定达到分⼦级的均匀混合,⽽希望各相保持各⾃的特性,⼀般要求达到微⽶级的多相结构即可,即所谓“宏观均相,微观⾮均相”的分相⽽⼜不分离的状态。
但是,为了混合的稳定性,为了提⾼⼒学性能,要求两相颗粒界⾯之间有⼀定的微⼩混溶层。
溶解度参数相近有助于稳定混溶层的形成。
聚合物共混物相容性概念所谓聚合物之间的相容性(Miscibility),从热⼒学⾓度⽽⾔,是指在任何⽐例混合时,都能形成分⼦分散的、热⼒学稳定的均相体系,即在平衡态下聚合物⼤分⼦达到分⼦⽔平或链段⽔平的均匀分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