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过程控制-绪论
- 格式:ppt
- 大小:154.00 KB
- 文档页数:11
过程控制 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过程控制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原理和分类。
2. 使学生掌握过程控制系统中常用的数学模型及其应用。
3. 引导学生了解过程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和步骤。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模型分析和解决过程控制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设计简单过程控制系统的能力,能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控制策略。
3. 提高学生运用现代工具(如计算机软件)进行过程控制系统仿真的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过程控制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激发他们探索未知、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共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 引导学生认识到过程控制在工业生产、环境保护等领域的重要作用,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目标旨在让学生掌握过程控制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将能够:1. 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过程控制问题。
2. 掌握过程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和步骤,具备一定的控制系统设计能力。
3. 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4. 关注过程控制在社会生产中的应用,为我国工业发展和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二、教学内容1. 过程控制基本概念:包括过程控制定义、分类、发展历程及其在工业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一章 绪论2. 过程控制系统数学模型:介绍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状态空间表达式、方块图及其相互转换。
教材章节:第二章 数学模型3. 过程控制策略:讲解比例、积分、微分控制规律,以及串级、比值、前馈等复合控制策略。
教材章节:第三章 控制策略4. 过程控制系统设计方法:阐述控制系统的设计原则、步骤和方法,包括稳定性分析、性能指标和控制器设计。
教材章节:第四章 系统设计与分析5. 过程控制系统仿真:介绍过程控制系统仿真软件及其应用,通过实例演示仿真过程。
教材章节:第五章 系统仿真与实现6. 过程控制案例分析:分析典型过程控制系统的实际问题,探讨解决方案。
过程控制工程课程综述课程名称:过程控制工程系别: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系年级专业: 08自动化(2)班姓名:一、过程控制简介1.1 过程控制特点与分类过程控制通常是指石油、化工、电力、冶金、轻工、纺织、建材、原子能等工业生产部门生产过程的自动化。
自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自动化技术发展很快,并获得了惊人的成就,已成为国家高科技的重要分支。
过程控制技术是自动化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代工业生产过程自动化中,过程控制技术正在为实现各种最优技术经济指标、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能源、改善劳动条件、保护环境卫生、提高市场竞争力等方面起着越来越巨大的作用。
过程控制的特点是与其他自动化控制系统相比较而言的,大致可归纳如下:1.连续生产过程的自动控制。
2.过程控制系统由过程检测、控制仪表组成。
3.被控过程是多种多样的、非电量的。
4.过程控制的控制过程多属慢过程,而且多半为参量控制。
5.过程控制方案十分丰富。
6.定值控制是过程控制的一种常用形式。
过程控制系统的分类方法很多,若按被控参数的名称来分,有温度、压力、流量、液位、pH等控制系统;按控制系统完成的功能来分,有比值、均匀、分程和选择性控制系统;按调节器的控制规律来分,有比例、比例积分、比例微分、比例积分微分控制系统;按被控量的多少来分,有单变量和多变量控制系统;按采用常规仪表和计算机来分,有仪表过程控制系统和计算机过程控制系统等。
但最基本的分类方法有以下两种:(1)按过程控制系统的结构特点来分类:1.反馈控制系统。
2.前馈控制系统。
3.复合控制系统(前馈-反馈控制系统)。
(2)按给定值信号特点来分类:1.定值控制系统。
2.程序控制系统。
3.随动控制系统。
1.2过程控制任务过程控制工程是一门工业自动化专业的专业必修课。
自动化仪表(包括模拟仪表、智能仪表)、微型计算机是构成过程控制的重要自动化技术工具,是实现工业生产自动化的重要装置,也是实现过程控制的前提。
过程控制课程设计绪论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过程控制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2. 掌握过程控制系统的组成、分类及各部分功能;3. 了解过程控制中常用的数学模型及其在系统分析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简单的过程控制系统进行建模和分析;2. 学会使用过程控制软件进行系统仿真和参数优化;3. 培养实际操作过程控制设备的能力,提高实际工程问题解决技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过程控制技术的兴趣,激发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其在团队中沟通、协作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工程伦理观念,使其认识到过程控制在保障生产安全和提高生产效率方面的重要性。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课程目标旨在使学生在掌握过程控制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培养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后续相关课程学习及未来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达到上述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方向。
二、教学内容1. 过程控制基本概念:介绍过程控制定义、发展历程、应用领域;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一节。
2. 过程控制系统组成与分类:分析过程控制系统的结构、分类及各部分功能;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二节。
3. 数学模型在过程控制中的应用:讲解过程控制中常用的数学模型及其建模方法;教材章节:第二章。
4. 过程控制策略与算法:介绍PID控制、模糊控制、自适应控制等常用控制策略;教材章节:第三章。
5. 过程控制系统仿真与优化:讲解过程控制软件的使用,进行系统仿真和参数优化;教材章节:第四章。
6. 过程控制设备操作与维护:介绍过程控制设备的操作方法、维护技巧及注意事项;教材章节:第五章。
7. 实践教学:组织学生进行过程控制系统实验,提高实际操作能力;教材章节:第六章。
教学内容按照上述安排进行,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教材为基础,结合课程目标进行系统性的教学。
过程控制系统知识点总结)一、概论1、过程控制概念:五大参数。
过程控制的定义:工业中的过程控制是指以温度、压力、流量、液位和成分等工艺参数作为被控变量的自动控制。
2、简单控制系统框图。
控制仪表的定义:接收检测仪表的测量信号,控制生产过程正常进行的仪表。
主要包括:控制器、变送器、运算器、执行器等,以及新型控制仪表及装置。
控制仪表的作用:对检测仪表的信号进行运算、处理,发出控制信号,对生产过程进行控制。
3、能将控制流程图(工程图、工程设计图册)转化成控制系统框图。
4、DDZ -Ⅲ型仪表的电压信号制,电流信号制。
QDZ-Ⅲ型仪表的信号制。
它们之间联用要采用电气转换器。
5、电信号的传输方式,各自特点。
电压传输特点:1). 某台仪表故障时基本不影响其它仪表; 2). 有公共接地点;3). 传输过程有电压损耗,故电压信号不适宜远传。
电流信号的特点:1).某台仪表出故障时,影响其他仪表;2).无公共地点。
若要实现仪表各自的接地点,则应在仪表输入、输出端采取直流隔离措施。
6、变送器有四线制和二线制之分。
区别。
1、四线制:电源与信号分别传送,对电流信号的零点及元件的功耗无严格要求。
2、两线制:节省电缆及安装费用,有利于防爆。
活零点,两条线既是信号线又是电源线。
7、本安防爆系统的2个条件。
1、在危险场所使用本质安全型防爆仪表。
2、在控制室仪表与危险场所仪表之间设置安全栅,以限制流入危险场所的能量。
第一个字母:参数类型 T ——温度(Temperature ) P ——压力(Pressure ) L ——物位(Level ) F ——流量(Flow ) W ——重量(Weight ) 第二个字母:功能符号 T ——变送器(transmitter ) C ——控制器(Controller ) I ——指示器(Indicator ) R ——记录仪(Recorder ) A ——报警器(Alarm )加热炉8、安全栅的作用、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