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巧玲珑的东莞“可园”
- 格式:doc
- 大小:12.50 KB
- 文档页数:2
广东东莞的可园是岭南园林的代表
介绍
东莞可园是位于广东东莞的一座经典岭南园林,是一个拥有着近500多年历史的经典园林之一。
其被列为广东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公认为中国岭南园林文化的宝库。
可园始建于明代末期,历来都是一位历史悠久的豪宅��也曾被用于公务之所,是清朝时期的东莞居民最经典的高端居所之一。
可园的建筑风格主要以古典风格为主,将南和北园以拱形门、石柱等古典结构间隔。
园内建筑极富古典气息,建筑富有古朴简约的特点,尤其是以吊棚为特色的园楼。
园内还有一条曲径通幽,四「就」明媚,林木森林青翠欲满,气势磅礴,宛如置身山水之中,四季常青、遍地芳草,鸟语花香、落英缤纷,营造出一种圆满平和的氛围。
可园更有许多让游客探究的景点:对门牌、孔墙、字台、书塔、荷塘旁的竹林等,因此而为这座古园添加了更多的神秘感和想象空间。
可园是一处极其特殊且有历史神韵的古老之地,这里有着百年园建之精妙,因此许多游客来到此处,希望能留下一段完美勾勒的回忆。
赞美东莞可园的句子1.东莞可园是一个令人陶醉的花坛,各种鲜花绽放,美不胜收。
2.漫步在东莞可园的小径上,仿佛进入了仙境。
3.东莞可园的设计独具匠心,每一座花坛都给人以惊喜。
4.可园里的树木葱郁茂盛,给人一种舒适宜人的感觉。
5.东莞可园的湖泊如镜,晴天的景色让人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6.在可园里散步,能感受到大自然的馈赠,心情也会愉悦起来。
7.可园里的溪水叮咚作响,给人带来宁静与放松。
8.进入东莞可园,仿佛进入了一个别样的世界,远离城市的喧嚣。
9.可园的景色如画,每一寸土地都充满了艺术的气息。
10.东莞可园的景色变幻莫测,四季都有不同的美丽。
11.可园的园林设计精妙,每一个角落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12.在东莞可园里,感受到了花开花落的生命力,让人心旷神怡。
13.可园中的花草树木,都养护得极为精细,尽显园丁的用心和智慧。
14.东莞可园的音乐喷泉,水与音乐的完美结合,令人陶醉其中。
15.可园的草坪绿意盎然,是休闲放松的绝佳场所。
16.可园的建筑风格独特,融入了东方与西方的元素,极具异国情调。
17.东莞可园的观景台可以鸟瞰整个园区,景色壮观,让人流连忘返。
18.在东莞可园里,可以呼吸新鲜的空气,感受大自然的呵护。
19.可园中的花卉种类繁多,每一朵花都如诗如画,美轮美奂。
20.可园的建筑色彩鲜明,给人一种活力四溢的感觉。
21.东莞可园的清晨,草木散发出清新的气息,让人恍若置身于仙境。
22.可园的露天剧场举办各种文艺演出,让人在怡人的环境中享受文化的盛宴。
23.可园是东莞城市里一片绿洲,人们在这里可以放松身心,感受大自然的美。
参观东莞可园观后感东莞可园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园林,位于广东省东莞市。
最近,我有幸参观了这座令人陶醉的园林,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以下是我对东莞可园的观后感。
东莞可园位于市区中心,一进入园中,我就被其独特的布局和精心设计所吸引。
园内错落有致的建筑物与优美的自然景观相间呼应,形成了一幅独特的画卷。
走在园中的曲径小道上,可以欣赏到各种各样的景致,有翠绿的植物,有清澈的湖水,还有古朴的建筑。
在东莞可园里,我看到了许多传统中国园林的元素。
例如,假山是园中的一大亮点。
这些假山栩栩如生,仿佛与真山无异。
此外,园内还有精美的花坛、池塘和喷泉。
这些景点不仅增添了园林的美感,也让游客们可以得到一份宁静与舒适。
除了景观,东莞可园还注重文化的传承与展示。
在园中,我参观了一座古老的书院。
书院建筑庄重古朴,内设有精美的花窗和雕刻。
这里收藏了许多古籍和字画,让我领略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书院里,我还遇到了一位善于书法的老师,他耐心地教导着我如何写一笔好字。
这次书院之行,让我受益匪浅。
除了书院,东莞可园还有一座古色古香的宅邸。
这座宅邸是明代建筑风格,保存完整。
每一个房间都布置得别具一格,展示了古代富贵人家的生活风貌。
我仿佛回到了那个古老的时代,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繁荣与兴盛。
参观东莞可园的过程中,我还遇到了一些独特的体验。
比如,园内有一家传统的茶馆,我品尝了一杯正宗的岭南茶。
茶馆的氛围非常雅致,让人感到身心舒畅。
此外,我还欣赏了一场传统的戏曲表演,演员们精湛的演技让我陶醉其中。
总的来说,参观东莞可园是一次难忘的旅行。
这座园林不仅让我欣赏到了美丽的景色,还让我体验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我相信,每一个来到东莞可园的人,都会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美好回忆。
参观东莞可园,让我对中国传统园林有了更深的了解。
我将继续努力学习,保护和传承我们的园林文化,以便将来的后代也能有机会欣赏到这样独特的园林之美。
东莞可园,闹市中的岭南园林代表作岭南四大园林系列——东莞可园清代岭南四大名园:顺德清晖园、佛山梁园、番禺余荫山房、东莞可园。
东莞可园是其中最小巧玲珑的一座,这座建于晚清的古典园林,也是岭南园林的代表作之一。
说起东莞,印象中是工厂遍布,曾经的男人天堂,其实东莞也是一座古城,在市中心还藏着一座小巧玲珑的清代岭南园林,这就是广东四大园林之一的东莞可园了,论面积,可园不过2200平方米,算得上小巧玲珑了。
可园虽小,精致依然,园内有一楼、六阁、五亭、六台、五池、三桥、十五房、十九厅,层次丰富、错落有致,小中见大,暗中通明,高低回转,趣味无穷。
东莞可园是岭南园林的代表作,门前一副对联“可羡人间福地,园夸天上仙宫”,是前人对可园的绝佳赞誉。
包括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内的四张名片,可园是东莞城区内最值得去的景点之一。
走进可园,一座小巧玲珑的岭南园林呈现眼前。
可园主人张敬修,捐钱得官,官至广西按察,因屡败于天地会起义军,被免职回乡,历时3年,于清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建成可园。
可园虽属岭南园林,但有着中国园林所有的共性,假山鱼池,回廊通窗,曲折回环,移步换景。
可园造园时,运用了“咫尺山林”的手法,故能在有限的空间里再现大自然的景色。
可园的建筑是清一色的水磨青砖结构,17.5米高的邀山阁是可园内最高的建筑,历史上也曾是东莞最高的建筑。
登上邀山阁,可俯瞰可园,小巧的园林一览无遗。
可园内有一楼、六阁、五亭、六台、五池、三桥、十九厅、十五间房,其名多以“可”字命名,如可楼、可轩、可堂、可洲等。
一副“园小无穷景,壶中别有天”的对联,很好地概括了可园小巧玲珑、景致错落的特点。
可园内很多悬挂的鸟笼,与一墙之外人声嘈杂,车辆轰鸣的噪音相比,可园是闹市中一片难得的清静之地。
四字诗铭通窗,是清代晚期以红色套色玻璃蚀刻而作,原有35字,如今仅剩19字。
蚝壳窗,蚝壳在岭南地区除了筑墙,还能做窗,看上去不仅美观,而已即美观透光,又有一定的隐秘性。
广东可园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莞城可园路32号,始建于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占地面
积2200平方米,是岭南园林的代表,与清晖园、余荫山房、梁园合称清代“岭南四大园林”。
广东可园以“小巧玲珑、设计精巧”著称,将住宅、庭院、书斋等艺术地揉合在一起。
在三亩三土地上,亭台楼阁,山水桥榭,厅堂轩院一应俱全。
园林布局高低错落,曲折回环,空处有景,疏处不虚,是岭南园林之珍品。
广东可园是保存较完整的岭南四大名园之一,具有岭南园林的代表性。
园内收藏、展示、研究古典园林建筑、岭南画派文物作品,设有岭南建筑文化和岭南画派艺术的专题性博物馆,陈列展览《岭南传统园林与民居》《居巢、居廉与可园》《莫伯治与岭南建筑艺术》及不定期更新的流动展览。
广东可园孕育了一批艺术家和文化名家,对莞邑文化乃至岭南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是东莞宝贵的文化资源。
园内收藏、展示、研究古典园林建筑、岭南画派文物作品,设有岭南建筑文化和岭南画派艺术的专题性博物馆,陈列展览《岭南传统园林与民居》《居巢、居廉与可园》《莫伯治与岭南建筑艺术》及不定期更新的流动展览。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查阅相关网站。
赞美东莞可园的句子(一)
赞美东莞可园的经典句子集锦
可园的美景
•天然的宜居环境:东莞可园地处自然环境优越的地段,清新的空气和绿树成荫的景观给人一种宜居的感受。
•独具特色的庭园设计:可园的庭园设计别具一格,融合了传统与现代元素,给人一种别样的美感。
•丰富的植被景观:可园内绿草如茵,花木扶疏,各种植被的繁茂与多样性,营造出一片绿意盎然的美景。
可园的生活区
•宜人的住宅区:可园的住宅区规划合理,房屋设计时尚,居住环境安静舒适,给居民提供了一个宜居的社区。
•周边便利的设施:可园周边有丰富的生活设施,如购物中心、学校、医院等,方便居民的日常生活。
•安全的社区环境:可园的社区环境安全有序,完善的安保措施和良好的管理为居民提供了一个安心的居住环境。
可园的文化氛围
•多元的文化交流活动:可园不仅仅是一个居住区,还注重文化交流,不定期组织各种活动,丰富了居民的生活。
•独特的文化特色:可园以传统文化为基础,注重挖掘和保护当地的文化特色,为居民提供了一个拥有独特文化氛围的社区。
•富有创造力的艺术品展示:可园内有许多艺术品展示,这些作品无论在设计还是创造力上都令人惊叹。
可园的社区服务
•周到的居民服务:可园社区提供周到的居民服务,解决居民的各种问题,让居民感到贴心和温暖。
•丰富多样的社区活动:可园的社区活动丰富多样,有游园会、舞蹈比赛等,让居民在享受生活的同时,也增进了邻里之间的交流和友情。
•便利的社区设施:可园社区设施齐全,有公园、健身房、图书馆等,为居民提供了各种便利的服务。
东莞可园楹联赏析以可园命名的园林一共三处:苏州、北京和东莞。
三处可园都是清代私家宅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莞可园位于东莞市莞城区博厦村,始建于清朝道光30年(公元1850年)。
与顺德清晖园、佛山梁园、番禺余荫山房合称清代粤中四大名园。
东莞可园主人是东莞博厦村张敬修,官至江西按察署理布政使,既是一名武将,又是一介文人。
曾为抵抗英国侵略军舍生忘死,广涉金石书画、琴棋诗赋。
据说张敬修开始想取名“意园”,即满意合心之园。
修筑竣工后,在大门口征集客人意见,不知是被好酒灌醉了,还是这园子修得确实好?客人们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赞美言辞,都只说:“可以!可以!”言者无意,听者有心。
于是,就有了“可园”的名称。
可园面积虽小设计精巧,把别墅、庭院、花园、书斋、卧室、客厅等艺术地融合于一体,亭台楼阁、山水桥榭、厅堂轩院、应有尽有。
许多建筑以“可”字命名,如可楼、可堂、可轩、可亭、可湖、可舟、可洲等。
全园布局高低错落,处处相通,曲折回环,扑朔迷离,小中见大。
加上摆设清新文雅,占水栽花,极富南方特色,是广东园林的珍品。
可园大门是琉璃瓦门亭,大门两旁联语是:可羡人间福地;园夸天上仙宫。
该联以鹤顶格嵌“可园”之名。
因“可”“园”二字词性不同,造成上下联结构也不太对应,但要同位嵌入“可园”,也只能如此了。
从大门入园看到正中为荷花池,左边是可园迎客厅,右边有花圃小径,正面荷池的尽头则是假山和楼台圆形拱门。
荷塘左边的可园正门门额上,与大门一样有“可园”二字,是园主张敬修亲书,每字一笔而就。
对联是:未荒黄菊径;权作赤松乡。
此联一说是张敬修撰书,上联写自己退隐归田,仿效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下联则是隐喻自己犹如辅佐汉武帝刘邦功成名退的谋臣张良。
张良晚年遁入空门,自称赤松子。
由此可以看出,可园主人既有无奈归隐之意,更有待时而飞之心。
也有人说此联是朋友简士良看出张敬修名为隐退、实欲复出的矛盾心理而撰写的,因深得主人喜爱而亲笔书之。
东莞可园的景点介绍
东莞可园是一座集自然景观和文化历史于一体的岭南园林,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莞城可园路32号,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清道光三十年,由曾任广西官的东莞人张敬修所建,距今已有160多年的历史。
占地面积约2200平方米,把住宅、客厅、庭院、花圃、书斋艺术地揉合在一起,布局科学,设计精巧,极富美感,是岭南园林的珍品。
东莞可园的主要景点包括邀山阁、草草草堂、擎红小榭、可堂、可轩、可亭等,邀山阁高约17.5米,共四层,是当年主人休闲娱乐赏风景的地方。
草草草堂为园主人张敬修作画和休息之所,并非一间草堂,亦非草草了事所建,是张敬修为纪念自己的戎马生涯而命名的。
擘红小榭是介于亭、屋、台之间的奇特建筑。
可堂是园中最大的厅堂,为喜庆宴会之所。
两侧房间为园主及家人起居之处。
可轩是张敬修接待宾客之地。
可亭是可园的胜景之一,在可亭上即可欣赏湖光美景,又可以沐浴在清凉的微风之中。
园区内还有免费的展览区和博物馆区,展示了岭南建筑特色和历史文化遗产。
东莞可园作文400字
作文一
小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介绍一个超级棒的地方——东莞可园。
东莞可园可漂亮啦!一走进可园,就能看到好多好多的花草树木。
五颜六色的花争奇斗艳,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好看极了!还有那些大树,高高的,绿绿的,就像一把把大伞。
园里还有一个大池塘,里面的水清清的,能看到小鱼在欢快地游来游去。
我还往池塘里扔了面包屑,小鱼们一下子都围过来抢着吃,可有趣啦!
可园里还有很多古老的房子,房子上的雕刻特别精美。
有的刻着小鸟,有的刻着花朵,就好像在给我们讲以前的故事。
我在可园里玩得可开心啦,小朋友们,你们也快来玩玩吧!
作文二
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东莞有个可园吗?那可是个好地方哟!
一进可园的大门,我就被眼前的美景吸引住了。
沿着小路走,到处都是绿色的植物,空气特别清新。
我看到一座小亭子,坐在里面,微风吹过来,凉凉的,特别舒服。
旁边有个小花园,里面有各种各样的蝴蝶在花丛中飞舞。
再往前走,有一个小石桥,桥下的水哗哗地流着。
我还在桥上看到了一只小乌龟,它慢慢地爬着,可爱极了。
在可园里,我感觉自己就像走进了一个美丽的童话世界。
小朋友们,你们也快来感受一下吧!。
东莞可园的古诗
《可园》
小巧玲珑可园间,
水石花木景相连。
亭台楼阁相映趣,
游人流连乐忘返。
可园是莞城人张敬修所修建的。
可园始建于清朝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 年),与顺德清晖园、番禺余荫园、佛山梁园合称广东清代四大名园。
这首诗描绘了东莞可园的小巧玲珑和雅致,通过对水石花木、亭台楼阁的描绘,展现了可园的美丽景色。
诗中的“小巧玲珑”表达了可园的精致,而“水石花木景相连”则展示了园内景观的连贯性和自然美感。
最后一句“游人流连乐忘返”表达了游客对可园的喜爱之情。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可园的美丽景色,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表达了作者对可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精巧玲珑的东莞“可园”
作者:徐艳文
来源:《南方农业·上旬》2018年第02期
可园是岭南私家园林的代表,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莞城区博厦社区北面,占地面积2 200
m2,始建于1850年。
园主张敬修原想起名“满意”之“意园”,但嫌其直白,偶从客人随口应喏“可以”得名“可园”。
可园分为庭院和可湖2个区,前者3个建筑群用曲廊穿插成1个不规则的庭院,这种用楼房群围合庭院的方式被称为连房博厦。
漫步园中,亭台楼阁,堂馆轩榭,桥廊堤栏,花草树木,令人叹为观止。
莲塘环碧廊
庭院区入口前有一处植莲池塘,原为风水塘,现为内池,塘前有座依墙珊瑚石山,山上有半亭和石洞。
步入园中,首先展现在眼前的是环碧廊。
环碧廊的开端设在“擘红小榭”之中。
“擘红”是剥荔枝的意思,擘红小榭是主人邀请好友品尝荔枝的地方。
双清室
穿过环碧廊,便是双清室。
双清室的结构十分奇妙,建筑中的地面、天花、窗扇皆以“亚”字为图案。
双清室是主人用来吟风弄月的地方,根据堂前湛明桥翠,曲池映月之景,而命名“双清”。
问花小院
与桥相通的“花之径”东北接“问花小院”。
“问花小院”名出“云解有情花解语”之句。
院前的临水船厅,名雏月池馆,为夜赏初升雏月之处,内有海底藤木雕,名百鸟归巢,有园主题联“大可浮家泛宅,岂肯随波逐流”。
可堂
“可堂”是可园的主体建筑之一,楼高15 m,底层大厅称可轩。
可轩的地面砖铺成桂花形,又名桂花厅。
在桂花厅的地板中有一个小孔,是主人为客人送风送香的。
当年在隔壁小房里放一个鼓风机,仆人转动风机的时候加些桂花的香料,风就从地下的铜管慢慢冒出,凉风阵阵,以消解暑气。
绿绮楼
绿绮楼与可楼的第二、三层相通。
第四层“邀山阁”,是全园的最高点,在此可远观山川之态,近听市井之声,故联云“大江前横,明月直入”。
曲池滋树台
可堂前的曲池,四条红石柱立于堂前,显得气派不凡。
堂外左右两廊的长花基,秀丽中蕴藏庄严。
右前方设有一台名“滋树台”,意取自屈原诗“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为专门摆设盆景之用。
这里一年四季,盆景变换,平添闲情雅致。
壶中天
沿环碧廊步出“问花小院”,来到一处广阔空间,园中花丛果坛,满目青翠,被称为“壶中天”。
“壶中天”中没有任何建筑,它是倚着四面的楼房而形成的一方独立空间。
这里原是主人与好友下棋喝茶的地方。
可湖
可湖区又名花隐园,湖中有钓鱼台、可亭、拱桥、可舟、水榭等。
可亭平面六角,清秀挺拔,亭中凉风习习,环顾四周杨柳依依,是读书做诗的好地方。
可亭与雏月池馆曲桥相接,大有诗情画意。
可舟又名伏波楼船,仿张敬修心仪汉代伏波将军的水陆两栖作战船而作。
息窠
沿湖水廊名“博溪渔隐”。
廊西的“息窠”,由于屋小只设一床,上刻四大美人图。
与息窠相邻为“诗窝”,内置夏天专用的黄蜡石床,为园主吟咏之所。
诗窝东边的小棚名“观鱼簃”,亦为避暑之处。
(责任编辑:丁志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