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考研-商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况伟大
- 格式:doc
- 大小:43.09 KB
- 文档页数:3
以问题为导向的哲学探索与新时代哲学的现实关注作者:陈先达臧峰宇来源:《党政干部学刊》2018年第04期[摘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深入揭示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解析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探究如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实际需要,应以问题为导向,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阐释现代化建设的中国经验及其内蕴的实践逻辑,为解决全球问题贡献中国智慧。
本文深入讨论了上述问题。
陈先达先生回顾了学术生涯中的一些细节,阐述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理论实质与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现实问题,很多观点颇具启发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史;历史观;问题意识;文化自信[中图分类号]B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8)04-0004-09臧峰宇:陈老师,20世纪70年代末,您与靳辉明先生合写了《马克思早期思想研究》,探究马克思如何真正“成为马克思”的问题。
后来有10多年时间,您一直走向马克思主义史的深处,这与您之前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研究比较而言,可谓发生了一次研究转向,转向思想史研究。
记得您说过,发生这个转向的原因与您当时对国际国内哲学思潮的看法有关。
这次转向具有明确的问题意识,您分析了“青年马克思热”的深刻社会政治原因,对一些国外马克思主义学者重新“解释”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提出了不同看法。
陳先达:情况确实如此,此外也与我这时到人大马列主义发展史研究所工作有关。
当时,马列所还编写了《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史》《列宁思想史》,这些书都是从整体性角度写的,就是将马克思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当作一个思想整体。
我不同意一些国外学者对青年马克思和老年马克思的关系的看法,不同意将马克思主义归结于黑格尔哲学,归结为费尔巴哈人本主义或以异化为核心重新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
我认为这样会曲解历史唯物主义。
我们应当反思过度强调单纯以文献手稿为依据的研究方式。
从常识角度看,人的思想一定是越来越成熟的,不可能到老了反而没有年轻时思想成熟。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资料应用金融系教授一、教师档案:郑志刚性别男职称教授职务应用金融系主任电子邮件zhengzhigang@工作时间2003年07月接待日教育背景2003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应用经济学系,获经济学博士学位工作经历2003年7月至2006年6月,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讲师2006年7月起,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教授2007年4月至2008年4月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经济系访问学者2009年7月起,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应用金融系副主任2010年1月起,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2011年7月起,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金融学教授学术和社会兼职《经济研究》、《经济学(季刊)》、《金融学季刊》、《金融研究》、《世界经济》等学术期刊匿名审稿人讲授课程公司金融专题-公司治理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研究生文献导读课程)公司金融专题-金融发展影响因素的理论与证据(博士生文献导读课程)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研究生方法论课程)公司金融(本科和在职研究生课程)中级微观经济学(管理经济学)教学成果和荣誉科研方向公司治理公司金融企业理论微观经济理论二、教师档案:汪昌云性别男职称教授职务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电子邮件wangchy@工作时间1989年接待日教育背景1986年7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工业经济系,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89年7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投资经济系,获投资经济与投资管理硕士学位1999年1月毕业于伦敦大学(UNIVERSITY OF LONDON),获金融学博士学位工作经历1989年9月至1994年4月,中国人民大学投资经济系讲师1994年5月至1999年10月,中国人民大学财金学院副教授1999年3月至2005年,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金融系助理教授,副教授2003年至今,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金融学教授,应用金融系主任2010年至今任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学术和社会兼职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美国)等十余种国际学术期刊评审《金融学季刊》副主编《中国金融评论》副主编中国金融学会理事中国投资学会理事讲授课程金融衍生工具金融经济学金融风险管理现代金融研究专题(Ph.D)教学成果和荣誉2007,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金融衍生工具》2009,第六届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09,教育部高等教育质量工程《使用信息技术改造课程》科研方向资产定价金融衍生工具与风险管理公司治理三、教师档案:任淮秀性别男职称教授职务学院教授委员会副主席电子邮件renhxruc@工作时间1974年12月接待日教育背景经济学博士工作经历1985年7月至1988年5月,中国人民大学工业经济系讲师,基本建设经济教研室主任、党支部书记1988年5月出任投资经济系副系主任1990年6月评为投资经济系副教授1992年4月至1993年4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1993年4月至1997年5月投资经济系副教授1997年5月至2003年1月财金学院投资经济系系主任,教授2003年1月至2008年9月任财金学院副院长学术和社会兼职中国投资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投资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投资协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投资学会副会长讲授课程投资学投资银行概论投资经济学教学成果和荣誉主编教材《投资银行业务与经营》获得中国人民大学优秀科研成果奖科研方向投资理论与实践,包括实业投资、金融投资与产权投资、投资银行组织与管理四、教师档案:吴晶妹性别女职称教授职务电子邮件wujingmei@工作时间1988年接待日教育背景1986年毕业于南开大学金融系1988年7月毕业于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研究生部2002年7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工作经历1988年至2003年首都经贸大学金融系2003年至今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学术和社会兼职中国市场信用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国际信用管理FCIB(Finance, Credit and International Business)认证专家(Certified International Credit Professional)北京大学信用研究中心客座教授讲授课程社会信用体系原理信用管理实务货币银行学信用评级教学成果和荣誉2001年3月入选北京市新世纪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2007年中国人民大学“十大教学标兵”科研方向信用管理理论与实务货币银行理论与实务五、教师档案:陈忠阳性别男职称教授职务电子邮件chenzhongy@工作时间1991年7月接待日教育背景1991年7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国民经济管理系,获价格学专业学士1995年7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金,获国际金融专业硕士2000年7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获金融学专业博士工作经历1991年7月至1993年9月中国人民大学国民经济管理系团总支书记、助教1995年7月至今历任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金融系讲师、副教授、教授1998年4月至1999年4月英国雷丁(READING)大学国际证券市场协会(ISMA)研究中心访问学者2001年9月至2002年8月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研究总部负责人2002年8月至2003年6月美国波士顿萨弗克(SUFFOLK)大学索耶(SAWYER)商学院富布莱特客座教授(美国国务院富布莱特住校学者项目),主讲金融机构风险管理(MBA课程)和中国金融市场(特别专题课程)2002年4月至今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风险管理工作室创建人和负责人2006年8月至2009年2月任美国芝加哥伊利诺大学商学院兼职教授学术和社会兼职中国国家风险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国际期刊Journal of Risk Management in Financial Institutions编委中国银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认证考试风险管理科目、公司信贷科目和个人贷款科目专家组成员国际风险经理协会(PRMIA)北京分会创始会长中投信托有限责任公司董事会独立董事、风险管理委员会主任2004年至2005年中国银河证券公司风险管理委员会专家顾问浙江泰隆商业银行董事会独立董事、风险管理委员会主任中国国家开发银行特聘专家“中国金融风险经理(年度)论坛”发起者和组织者《风险管理》杂志主编讲授课程风险管理国际金融金融英语六、教师档案:张顺明性别男职称教授职务电子邮件szhang@工作时间1988年06月接待日教育背景1993年09月-1996年07月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系统理论(数理经济学)博士学位1990年09月-1993年07月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应用数学(数理经济学)硕士学位1984年09月-1988年06月华中师范大学数学系,数学学士学位工作经历2009年09月至今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应用金融学系金融经济学教授2006年09月-2009年08月厦门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系金融经济学教授2005年08月-2006年09月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经济金融学院研究员2000年09月-2005年08月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经济学系访问教授,博士后研究员1996年08月-2000年09月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金融经济学讲师,副教授1988年06月-1990年09月湖北文理学院(原襄阳师范专科学校)数学系教师学术和社会兼职社会学术任职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理事兼系统理论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运筹学会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分会常务理事中国交叉科学学会金融量化分析与计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北京经济数学学会副理事长宁波金融量化分析与计算研究中心学术顾问委员会委员陕西省数量经济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兼高级研究员《经济数学》编辑委员会委员《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编辑委员会委员国际杂志审稿Annals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 Asia-Pacific Journal ofOperational Research, B.E. Journal of Theoretical Economics, China Agricultural Economic Review, China Economic Review, EconomicModelling, Energy Economics, Energy Policy,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Future Generation Computer Systems, IIETransactions, Insurance: Mathematics and Economic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Decision Making,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Journal of Global Optimizatio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Trade andEconomic Development, Journal of Mathematical Analysis andApplications, Journal of Policy Modeling, Letters in Spatial and Resource Sciences, Omega,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 Science, Quantitative Finance,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World Economy讲授课程金融经济学,金融风险管理,资产定价与风险管理,现代金融决策理论,高级微观经济学,数理金融--动态资产定价理论,随机过程,经济与金融学随机方法,保险与精算技术教学成果和荣誉科研方向数理经济学,金融经济学,金融工程,现代金融决策理论,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货币金融系教授七、教师档案:张成思性别男职称教授职务院长助理兼货币金融系主任电子邮件zhangcs@;zhangchengsi@工作时间1999年8月接待日教育背景1999年7月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获经济学士学位(国际经济学方向)2006年9月毕业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经济学院获经济学博士学位工作经历2006年10月至今: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金融学-数学本科双语实验班特色项目执行主任2006年10月至今: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金融学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导2008年4月至今:芝加哥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金融EMBA项目协调人学术和社会兼职Frontiers of Economics in China期刊编委(Econlit 收录期刊)JMCB等多个国际知名SSCI期刊匿名审稿人《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世界经济》等中文权威学术期刊匿审专家国家外汇管理局、世界银行与IMF顾问专家中国农业部项目规划办项目评标金融专家中国船舶重工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神州数码控股有限公司金融专家美国计量经济学会成员(2008-)英国皇家经济学会成员(2006-)讲授课程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货币银行学)金融时间序列分析金融计量学国际金融金融专业英语英国曼彻斯特大学:Macroeconomics;Basic Econometrics;Advanced Statistics;香港中文大学:Applied Time Series Analysis (Ph.D、MPhil)Applied Forecasting Methods (Undergraduate)教学成果和荣誉2011年,宝钢优秀教师奖2011年,中国青年经济学者论坛优秀论文奖(10年仅6篇)2011年,北京市第七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二等奖2011年,中国人民大学第六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特等奖(第一名)2011年,中国人民大学先进工作者2010年,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10年,中国人民大学优秀班主任2010年,中国人民大学优秀科研成果奖2008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7年,主持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金融计量学》科研方向宏观金融(货币银行、货币政策、通货膨胀动态机制)金融发展金融时间序列分析八、教师档案:陈雨露性别男职称教授职务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电子邮件工作时间1989年1月接待日教育背景1987年7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系金融学专业,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1989年7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系国际金融专业,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1998年7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系金融学专业,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1998年1月于荷兰提尔堡大学访问学者2000年12月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富布赖特高级访问学者2008年3月美国艾森豪威尔高级访问学者工作经历1989年1月至1992年6月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系教师1992年7月至1993年1月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系系主任助理、讲师1993年2月至1997年4月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系副系主任、副教授1997年5月至2002年1月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2002年1月至2005年9月任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院长、教授2005年5月至2010年3月任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2010年3月至今任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2011年11月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学术和社会兼职全国青年联合会副主席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副会长中国金融学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中央国家机关青年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海峡两岸关系协会理事中日友好协会理事中国收购与兼并研究会(香港)理事北京经济学会总理事北京国际金融学会副会长讲授课程金融经典文献精读(博士生课程)国际收支研究(研究生课程)国际金融管理(研究生课程)国际金融(本科课程)国际融资(本科课程)教学成果和荣誉1998年,《国际资本流动的经济分析》(著作)获北京市第五届哲学人文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1998年,获北京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1998年,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优秀青年教师奖;1999年,获首届教育部全国高校青年教师奖;1999年,获北京高校第二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第一名;2000年,《欧元与国际货币竞争》(课题成果)获第八届安子介国际贸易优秀著作奖;2000年,《国际收支均衡分析》(著作)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科研成果奖;2001年,开始享受国务院专家特殊津贴;2002年,《国际金融》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奖二等奖;2004年,入选人事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4年,“搭建现代金融学人才培养创新平台:本硕连读金融实验班”(课题成果)获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国家级二等奖、北京市一等奖;2005年,《国际金融》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任该课程首席主讲教师);2005年,“21世纪中国金融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战略研究”(共同完成课题成果)获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国家级一等奖;2007年,主编的《国际金融》(第二版)被评为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2007年,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2008年,主持金融学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学团队;2008年,《金融学文献通论》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2009年,《金融学文献通论》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2009年,主持申报的《财政金融专业国际性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合作者郭庆旺、张杰、何平、汪昌云)获得第六届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科研方向金融理论与政策国际金融和公司财务九、教师档案:吴晓求性别男职称教授职务校长助理兼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电子邮件wuxq@工作时间1976年5月接待日教育背景1983年7月毕业于江西财经大学,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86年7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90年7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工作经历2006年至今,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助理兼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2002年至今,中国人民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秘书长1996年至今,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学术和社会兼职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金融学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城市金融学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农村金融学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讲授课程教学成果和荣誉科研方向证券投资理论与方法资本市场十、教师档案:朱毅峰性别男职称教授职务电子邮件zhuyf@工作时间1981年7月接待日教育背景1981年7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2001年6月至2001年7月受邀赴德国法兰克福大学、欧洲中央银行、德意志联邦银行进行学术访问工作经历1981年7月至今中国人民大学财金学院任教师工作学术和社会兼职北京市金融学会副会长讲授课程货币银行学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教学成果和荣誉科研方向十一、教师档案:沈伟基性别男职称教授职务电子邮件shenwj@.c工作时间1983年3月接待日教育背景1983年2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分校财政系财政金融专业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84年9月起在职攻读中国人民大学财政系货币银行学专业研究生,获经济学硕士学位工作经历1968年8月至1977年8月作为知识青年赴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下乡插队1983年3月至今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货币金融系任教学术和社会兼职北京金融学会理事全国日本经济学会理事讲授课程货币银行学(本、研)金融理论与政策(研)教学成果和荣誉《货币银行学》1994年11月北京第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科研方向十二、教师档案:庄毓敏性别女职称教授职务副院长电子邮件zyumin@工作时间1984年接待日教育背景1984年7月获中国人民大学财政系,经济学学士学位1995年12月获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系,经济学硕士学位2000年5月获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经济学博士学位工作经历1984年至1995年,中国人民大学财政系教授财政学、外国税收制度、中国税收制度等课程1996年至今,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金融系教授货币银行学、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银行管理研究等课程其中2007年7月至2008年8月挂职苏州市人民政府市长助理,分管金融与经济工作海外学术交流经历:1986年8月至1987年9月由国家公派前苏联莫斯科财政学院进修2000年10月至2001年5月由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前往南斯拉夫黑山大学经济学院和贝尔格莱德大学经济学院访问2001年11月前往越南财政部进行学术访问与交流学术和社会兼职第十三届北京市人大代表第七届、第八届北京市海淀区政协常委首都女教授协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女教授协会会长中国政法大学兼职教授讲授课程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本科生)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硕士研究生)教学成果和荣誉2009年,国家级精品课程《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负责人2008年,北京市教学名师2007年,新世纪优秀人才2007年,北京市精品课程《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负责人2006年,主编的《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被评为教育部推荐教材,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2006年,主编的《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被评为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科研方向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宏观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经济转轨国家财政金融体制改革十三、教师档案:赵锡军性别男职称教授职务副院长电子邮件zhaoxj@工作时间1987年接待日教育背景1985年7月毕业于武汉大学获得理学士学位1987年7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1989年至1990年university of Sherbrooke 和McGill University作高级访问学者/访问学者进修1995年至1996年于Nijenrode University作高级访问学者/访问学者进修1999年7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工作经历1987年至1988年,中国人民大学助教1990年至1994年,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系讲师1995年至1999年,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教授,金融系主任,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2000年至2002年,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金融系主任,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2002年至2003年,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交流处处长,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学术和社会兼职1990年至1994年,北京长城资信评估公司企业部项目经理,中国投资发展促进会财务总监,深圳天极光电实业公司高级金融顾问1994年至1995年,中国证监会国际部研究员1997年至1998年,北京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金融顾问1996年至1997年,JP Morgan 银行北京代表处External Consultant,深圳市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金融顾问1997年至1998年,普华会计公司金融专家,亚洲开发银行金融专家讲授课程国际金融金融投资学金融英语国际收支研究金融市场运行分析教学成果和荣誉科研方向国际金融证券投资金融监管公司财务十四、教师档案:张杰性别男职称教授职务副院长兼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电子邮件zhangjieruc@工作时间1984年7月接待日教育背景1993年7月毕业于陕西财经学院金融系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1990年7月毕业于陕西财经学院金融系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1984年7 月毕业于陕西财经学院金融系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工作经历1984年7月至1993年7月陕西财经学院金融系,助教、讲师1993年7月至1997年10月陕西财经学院金融系,常务副主任、副教授,期间在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做博士后研究2年1997年10月至1998年3月陕西财经学院金融系,主任、教授1998年3月至2000年4月陕西财经学院金融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2000年4月至2002年9月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术委员会主任、金融制度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2002年9月至2007年2月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2007年2至2010年3月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主任2008年10月至今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国际货币研究所所长学术和社会兼职2000年7月至今中国金融学会常务理事2000年5月至今21世纪高等学校金融学教材编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02年3月至今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2002年7月至今中国城市金融学会理事2003年9月至2007年3月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常务理事2008年5月至今中国农业银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2009年6月至今中国工商银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学术委员会委员讲授课程金融学制度金融学中国金融制度研究教学成果和荣誉1995,陕西省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995,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优秀教师奖一等奖1999,陕西省首届优秀青年经济理论工作者1999,国家教育部首届“高校青年教师奖”2000,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00,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7届青年教师奖2009,入选国家七部委“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科研方向现代货币金融理论与政策制度金融分析金融制度与金融发展十五、教师档案:何平性别男职称教授职务副院长电子邮件heping@工作时间1985年7月接待日教育背景1985年,武汉大学学士学位1991年,中国人民大学硕士学位1996年,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学位2000年10月至2002年9月,在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从事“中日金融发展比较”的博士后研究2008-2009学年,在美国哈佛大学研究生院(GSAS)Committee on Business & Economics(设于哈佛商学院HBS)从事“美国存款保险制度”的博士后研究工作经历1985年至1988年,湖北恩施州文化局工作1991年至1998年6月,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金融系讲师1998年7月至2004年6月,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金融系副教授2004年7月至今,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金融系教授1992年至1997年,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系金融教研室副主任1997年至2000年,任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金融系党支部书记、副主任2003年1月至2006年6月,任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党委副书记2006年6月至2008年9月,任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2009年11月至今,任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学术和社会兼职中国经济史学会理事(2008年)全国日本经济学会理事(2007年)国际十八世纪研究会会员(1995)北京市海淀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2006)讲授课程货币银行学(本科/研究生)货币金融史(本科)中日金融结构与变革(研究生)教学成果和荣誉2005年“搭建现代金融学人才培养创新平台:本硕连读金融实验班”获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国家级二等奖。
爱考机构-人大考研-商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刘军姓名:刘军系别:组织与人力资源系职称:教授院内行政职务:硕博项目主任电话:8610-82500496,传真:8610-82509169邮箱:junliu@个人简介研究方向及讲授课程研究成果社会兼职及荣誉主要教育经历2005年香港中文大学,管理学博士2001年清华大学,企业管理硕士1997年浙江大学,环境工程学士主要工作经历2005.09至今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任教2002.01-2002.07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1997.07-1999.02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主要研究方向领导、雇佣关系、组织政治、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管理研究方法主要讲授课程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管理学研究设计、管理学高级统计研讨论文中文发表《管(1)刘军,廖振宇,高中华.高校导师辱虐型指导方式对研究生自我效能的影响机制研究.理学报》,2013,待发表.(2)刘小禹,刘军.公平与领导理论视角的团队创新绩效研究.《科研管理》,2013,待发表.(3)刘军,王未,吴维库.关于恶意归因倾向与组织自尊的作用机制研究.《管理学报》,2013年第2期(Vol.10),199-205.(4)刘小禹,刘军,关浩光.顾客性骚扰对员工服务绩效影响机制的追踪研究.《管理世界》,2012年第10期,107-118.(5)刘小禹,刘军.团队情绪氛围对团队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心理学报》,2012年第4期(V ol.44),546-557.(6)刘军,王未,吴隆增,许浚,李锦堃.拒绝职场边缘化:模型与检验.《南开管理评论》,2012年第1期(Vol.15),84-92.(7)吴维库,王未,刘军,吴隆增.辱虐管理、心理安全感知与员工建言.《管理学报》,2012年第1期(Vol.9),57-63.(8)刘军,吴隆增,许浚.政治技能的前因与后果:一项追踪实证研究.《管理世界》,2010年第11期,94-104.(9)刘军,刘小禹,刘松博.组织中的公权与私权领导研究思路探讨.《外国经济与管理》,2010年第3期,46-51.(10)吴隆增,刘军,许浚.职场排斥与员工组织公民行为:组织认同与集体主义倾向的作用.《南开管理评论》,2010年第3期,36-43.(11)刘军,章凯,仲理峰.工作团队差序氛围的形成与影响:基于追踪数据的实证分析.《管理世界》,2009年第8期,92-101.(12)吴隆增,刘军,刘刚.辱虐管理与员工表现:传统性与信任的作用.《心理学报》,2009年第6期(Vol.41),510-518.(13)刘军,富萍萍,吴隆增.信心领导:来自95家企业的证据,《管理学报》,2009年第04期(V ol.6),464-471.(14)刘军,吴隆增,林雨.应对辱虐管理:下属逢迎与政治技能的作用机制研究.《南开管理评论》,2009第2期(V ol.12),52-58.(15)刘军,宋继文,吴隆增.政治与关系视角的员工职业发展影响因素探讨.《心理学报》,2008年第2期(Vol.40),201-209.(16)刘军,富萍萍,张海娜.下属权威崇拜观念对信心领导过程的影响:来自保险业的证据.《管理评论》,2008年第1期(V ol.19),26-31.(17)刘小禹,刘军,于广涛.初始信念、组织诱引对员工心理契约变化的影响.《心理学报》,2008年第1期(V ol.40),64-73.(18)刘军,刘小禹,任兵.员工离职:雇佣关系框架下的追踪研究.《管理世界》,2007年第12期,88-95,105.(19)刘军,李永娟,富萍萍.高层管理团队(TMT)价值观共享、冲突与绩效:一项实证检验.《管理学报》,2007年第5期(V ol.4),644-653.(20)刘军,富萍萍.结构方程模型应用陷阱分析.《数理统计与管理》,2007年第2期(Vol.26),268-272.(21)刘益,刘军,宋继文,吴维库.不同情商水平下领导行为与员工组织承诺关系的实证研究.《南开管理评论》,2007年第2期(V ol.10),12-18,24.(22)刘军,吴维库,刘益.我国企业领导价值观传递模式研究.《管理工程学报》,2006年第4期(Vol.20),1-8.(23)刘军,富萍萍,吴维库.企业环境、领导行为、领导绩效互动影响分析.《管理科学学报》,2005年第5期(V ol.8),61-68.英文发表(1)Liu,J.,Hui,C.,Lee,C.,&Chen,Z.X.(2013).WhydoIfeelvaluedandwhydoIcontribute?Arelationalappro achtoemployee’sorganization-basedself-esteemandjobperformance.JournalofManagementStudies,Inpress.(2)Wu,L.Z.,Kwan,H.K.,Wei,L.Q.,&Liu,J.(2013).Ingratiationintheworkplace:Theroleofsubordinateand supervisorpoliticalskill.JournalofManagementStudies,Inpress.(3)Liu,J.,Lee,C.,Hui,C.,Kwan,H.K.,&Wu,L.Z.(2013).Idiosyncraticdealsandemployeeoutcomes:Them ediatingrolesofsocialexchangeandself-enhancementandthemoderatingroleofindividualism.Journalo fAppliedPsychology,Inpress.(4)Liu,J.,Kwan,H.K.,Lee,C.,&Hui,C.(2013).Work-to-familyspillovereffectsofworkplaceostracism:Th eroleofwork–homesegmentationpreferences.HumanResourceManagement,52(1),75-93.(5)Liu,J.,Kwan,H.K.,&Mao,Y.N.(2012).Mentorshipqualityandprotégés’work-to-familypositivespillover,careersatisfaction,andvoicebehaviorinChina.InternationalJournalo fHumanResourceManagement,23(19),4110-4128.(6)Liu,Y.M.,Liu,J.,&Wu,L.Z.(2012).Strategicemotionaldisplay:Anexaminationofitsinterpersonalandc areeroutcomes.CareerDevelopmentInternational,17(6),518-536.(7)Wu,L.Z.,Kwan,H.K.,Liu,J.,&Resick,C.J.(2012).Work-to-familyspillovereffectsofabusivesupervisi on.JournalofManagerialPsychology,27(7),714-731.(8)Liu,J.,Wang,H.,Hui,C.,&Lee,C.(2012).Psychologicalownership:Howhavingcontrolmatters.Journal ofManagementStudies,49(5),869-895.(9)Liu,J.,Hui,C.,Lee,C.,&Chen,Z.X.(2012).Fulfillingobligations:WhyChineseemployeesstay.Internati onalJournalofHumanResourceManagement,23(1),35-51.(10)Wang,W.,Mao,J.Y.,Wu,W.K.,&Liu,J.(2012).Abusivesupervisionandworkplacedeviance:Themediat PacificJournalofHumanRe sources,50(1),43-60.(11)Liu,J.,Liu,X.,&Zeng,X.(2011).Doestransactionalleadershipcountforteaminnovativeness?Themoder atingroleofemotionallaborandthemediatingroleofteamefficacy.JournalofOrganizationChangeMana gement,22(3),282-298.(12)Lee,C.,Liu,J.,Rousseau,D.M.,Hui,C,&Chen,Z.X.(2011).Inducements,contributionsandfulfillmentin newemployeepsychologicalcontracts.HumanResourceManagement,50(2),201-216.(13)Kwan,H.K.,Liu,J.,&Yim,F.H.(2011).Effectsofmentoringfunctionsonreceivers’organizationalcitizenshipbehaviorinaChinesecontext:Atwo-studyinvestigation.JournalofBusinessR esearch,64(4),363-370.(14)Wei,L.Q.,Liu,J.,&Herndon,N.C.(2011).SHRMandproductinnovation:testingthemoderatingeffectsof organizationalcultureandstructureinChinesefirms.InternationalJournalofHumanResourceManagem ent,22(1),19-33.(15)Liu,J.,Kwan,H.K.,Wu,L.Z.,&Wu,W.K.(2010).Abusivesupervisionandsubordinatesupervisor-direct eddeviance:Themoderatingroleoftraditionalvaluesandthemediatingroleofrevengecognitions.Journal ofOccupationalandOrganizationalPsychology,83(4),835-856.(16)Liu,Y.M.,Liu,J.,&Wu,L.Z.(2010).Areyouwillingandable?Rolesofmotivation,power,andpoliticsinca reergrowth.JournalofManagement,46(6),1432-1460.(17)Fu,P.P.,Tsui,A.,Liu,J.,&Li,L.(2010).Pursuitofwhosehappiness?Executiveleader’stransformationalbehaviorsandpersonalvalues.AdministrativeScienceQuarterly,55(2),222-254. (18)Wei,L.Q.,Liu,J.,Chen,Y.Y.,&Wu,L.Z.(2010).Politicalskill,guanxiwithsupervisorandthecareerdevelopmentofsubordinates:EvidencefromChinesefirms.JournalofManagementStudies,47(3),437-454. (19)Zhang,L.Q.,Liu,J.,Lai,R.,Lau,V.P.,&Ngo,H.Y.(2010).Socialcapitalandcareeroutcomes:AstudyofCh ineseemployees.InternationalJournalofHumanResourceManagement,21(8),1323-1336.(20)Liu,D,Liu,J.,Kwan,M.,&Mao,Y.N.(2009).WhatcanIgainasamentor?Theeffectofmentoringonthejob performanceandsocialstatusofmentorsinChina.JournalofOrganizationalandOccupationalPsycholog y,82(4),871-895.(21)Liu,J.,Fu,P.P.,&Liu,S.B.(2009).Conflictsintopmanagementteamsandteam/firmoutcomes:Themoder atingeffectsofconflict-handlingapproaches.InternationalJournalofConflictManagement,20(3),228-2 50.(22)Wei,L.Q.,Liu,J.,Zhang,Y.C.,&Chiu,R.K.(2008).TheroleofcorporatecultureintheprocessofSHRM:E videncefromChineseenterprises.HumanResourceManagement,47(4),777-794.(23)Lau,D.,Liu,J.,&Fu,P.P.(2007).FeelingtrustedbybusinessleadersinChina:Antecedentsandthemediatin PacificJournalofManagement,24(3),321-340.著作(1)刘军,孙玥璠(著).强价值观组织的打造.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2011年.(2)刘军(主编).《管理研究方法:原理与应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课题-作为负责人,承担了两项国家自然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两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以及四项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作为主要参与人,参加了三项香港政府研究基金项目以及三项国家自然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承担了中海油以及中华通信等企业的管理咨询项目主要社会兼职中国人民大学企业创新与竞争力研究中心研究员、执行主任西安交通大学基于价值观的领导研究中心研究员荣誉、奖励2011年中国人民大学教学优秀奖2011年首届创业与创新研究暨青年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奖2010年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最佳科研成果奖2010年TheOutstandingPaperAwardWinnerattheLiteratiNetworkAwardsforExcellence2010(Liu,J.,Fu,P.P., &Liu,S.B.Conflictsintopmanagementteamsandteam/firmoutcomes:Themoderatingeffectsofconflict -handlingapproaches.InternationalJournalofConflictManagement,2009,20(3),228-250.)2010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入选者2009年中国人民大学先进工作者2009年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最佳研究生教师2009年第十届中国人民大学优秀科研成果论文类优秀奖(刘军,刘小禹,任兵.员工离职:雇佣关系框架下的追踪研究.管理世界,2007年第12期,88-95,105)2009年北京市教学成果二等奖(伊志宏,宋远方,宋华,刘刚,刘军.MBA教育“双结合工程”的推进与创新)2009年中国人民大学“大学生创新试验计划”2007项目优秀指导教师2008年TheBestMicro-paperAwardWinnerofManagementatthe8thInternationalBusinessResearchConferen ce(Liu,J.,Hui,C.,&Lee,C.Takingonobligations:Whyemployeesstay?)。
Vol.35.No.2Mar.2020第35卷第2期2020年3月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JOURNAL OF GUANGXI ADMINISTRATIVE CADRE INSTITUTE OF POLITICS AND LAW 论股东认缴出资加速到期责任禤梅玲,彭真明(海南大学法学院,海南海口 570228)[摘要]公司债权人在非破产程序中能否就公司不能清偿部分向认缴出资未届期股东主张认缴出资加速到期,现存立法中对此缺乏统一规定。
加速到期制度的适用并未突破股东应承担的有限责任,且适用现有的其他法律制度难以成为 该制度的代替路径。
最高人民法院民二庭最新公布的《全国法院民商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中支持加速到期情形虽有所 突破,但其适用范围过窄且存在瑕疵,不足以彻底解决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股东认缴出资加速到期制度的构造应明确具体适用条件及其法律。
[关键词]认缴出资;加速到期;责任[中图分类号]D912.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8628(2020)02-0049-08我国社会信用机制尚未完善的情况下,注册资 本认缴制的实施已引发一系列的新问题,其中包括 在非破产程序中且公司不能对外清偿到期债务,公司债权人能否就公司不能清偿部分向认缴出资未届 期股东主张认缴出资加速到期(简称“认缴出资未届 期股东能否适用加速到期”)的问题,对此我国现行 法并无明确规定。
上海市普陀区法院审理“股权转让纠纷”案①是我国法院首次直接判令认缴出资未届期股东实缴出资以清偿公司债务。
该案件引发了司法 实务及学术界对认缴出资未届期股东能否适用加速 到期问题的探讨,由于法官对条文、具体案情等理解存在差异,司法判决存在着鲜明对立的立场,而学术界也尚未达成共识。
故本文拟就认缴出资未届期股 东能否适用加速到期、适用的具体条件等法律问题进行探讨。
一、股东认缴出资加速到期责任法理分析注册资本认缴制实施后出现投资者在设立公司之初,认缴出资期限大多数处于长期不确定的状态。
人大考研商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况伟大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爱考机构-人大考研-商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况伟大姓名:况伟大系别:财务与金融系职称:教授个人简介研究方向及讲授课程研究成果社会兼职及荣誉主要教育经历1999.9-2002.7中国人民大学管理学博士1996.9-1999.7中国农业大学管理学硕士1991.9-1995.7青岛农业大学农学学士主要工作经历2012.11-2013.4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高级访问学者2011.8-至今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财务与金融系教授2007.9-2011.7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财务与金融系副教授2006.8-2007.7美国布朗大学经济系访问学者2005.8-2007.8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2002.7-2005.7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房地产经济、房地产金融、城市经济主要讲授课程房地产金融、财务管理、工程经济学论文KuangWeidaandLi,Xiaowei,“DoesChinaFaceAHousingAffordability”InternationalJournalofHousingMarketsandAnalysis,2012,Vol.5Iss:3 ,pp.272-288.Li,XiaoweiandKuangWeida,“PrepaymentbehaviorofChina'smortgageborrowers:evidencefromthel oan-leveldata”,InternationalJournalofHousingMarketsandAnalysis,201 2,Vol.5Iss:1,pp.71-88.况伟大,“房产税开征对预期房价的影响:来自北京市调查问卷的证据”,《世界经济》,2013年6期。
况伟大,“FDI与房价”,《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3年2期,51-58页。
§务实?诚信?道义?激情§?【民法】李建伟,民法学博士、管理学博士后,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教授,资深司考(律考)辅导专家,众合教育签约授课教师。
十余年来先后主讲过民法、商法、经济法、民事诉讼法等学科。
在2002年之后专讲民法学科,历年辅导司考学员不少于30万人,所编纂的司考图书读者累计超过400万人。
在十余年的教学经验中,形成了以删繁就简“减负”为起点、以知识点专题化为中心、以应试要求为主旨,针对性强、逻辑推理性强、幽默的授课特点,很受广大学员推崇。
丁绍宽,法学博士,法学副教授,国内资深司考辅导专家,众合教育独家签约教师。
曾经担任司法考试阅卷专家组成员。
在十余年的一线教学过程中潜心研究司法考试民法命题规律,教学针对性强,突出重点,讲透难点,注重互动、条理清晰、幽默轻松。
蒋学跃,法学博士、博士后,法学副教授,知名司考辅导专家,众合教育独家签约教师。
自2002年从事司法考试民法部分的讲授,深谙民法的命题规律和应试技巧,幽默睿智、张扬洒脱、激情澎湃,将抽象枯涩的条文还原为丰富的日常生活,在轻松愉悦氛围中引领大家进入民法殿堂。
马特,众合教育独家签约名师,河北正定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民商法学博士,对外经贸大学副教授,主讲司法考试民法课程。
具有多年教学经验,擅长法理、法条与案例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迄今在《中国法学》、《法制日报》、《人民法院报》等刊物发表十多篇论文,出版著作多部。
参与编写《司法考试真题解析》、《国家司法考试四年真题分类解析》、《常见错误分类解析》、《重点法条解读配套练习》等辅导用书的民法部分的编写。
【刑法】袁登明:法学博士,法学副教授,资深司考辅导专家,众合教育独家签约授课教师。
从事律考司考教学十一载,对司考命题有着深入研究,对刑法学每一个知识点的命题情况了如指掌,《司考重点考点大串讲》、《重点法条解读》、《司法考试专题讲座刑法49讲》等著名司考辅导的作者。
罗翔:众合教育独家签约名师,北京大学法学院刑法学博士(2002-2005),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访问学者(2009),众合独家签约名师。
28 |吴晓求的那十五年文/本刊记者 刘 夷商业银行如何、互联网金融如何、体制弊端是什么,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助理、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很“敢说”。
就相关话题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他种种直接、深刻的表达让记者听得透彻,也写得痛快。
成为一名经济学家要付出多少努力,又要经历多少选择?吴晓求向记者讲述了一些自己的老故事。
上大学是信念1959年,吴晓求出生在江西省余江县。
青少年时代经历的事情并不少,但他对记者的描述却极其淡然:“那个年代发生了许多事情,但回忆起来,我的童年、少年时光真的很快乐。
”父母都是教师,吴晓求在学习上从未感到吃力,也从未体验过“死读书”的感觉。
直到现在,吴晓求仍要求学生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思考”上。
初中读完,和许多同时代的孩子一样,吴晓求去“共产主义劳动大学”读了一年书,15岁便参加工作了。
而这第一份工作,就是当木匠学徒。
尽管每天跟桌椅板凳、屋瓦房顶打交道,起早贪黑地挑工具,吃苦耐劳从无怨言,但吴晓求仍被师傅评价为“手上功夫笨,嘴也不甜”。
本刊实习记者 乔宠如/摄. All Rights Reserved.29|那时候,能成为手艺人,也算半个“工人阶级”,做木匠学徒在外人看来是很不错的出路。
但在那满满的两年时间里,吴晓求心里再明白不过,自己不是那块料,更“志不在此”。
1976年5月,吴晓求找到新工作,成为县商业局的一名销售员。
离开桌椅板凳投入油盐糖布的世界,吴晓求勤学苦练,用一年多的时间练就了一手打算盘的好本领。
此外,他有了更多的空余时间来看书、练字、写文章。
凭兴趣爱好与良好功底,吴晓求经常参加县商业局宣传画报、墙报的制作。
不成想,他的字与文章被局长一眼看中,他被“钦点”为局长秘书,跟着局长参加活动、写材料、写报告,深得重用。
1977年,中国恢复高考,吴晓求得知消息时已错过了报名时间。
第二年,常在外出差的他仍然无暇备考,但还是在考前买了几本教科书自学一番,硬着头皮上了。
吴晓求现在仍记得很清楚:“1978年的本科分数线是330分,我考了325分。
爱考机构-人大考研-商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王刊良姓名:王刊良系别:管理科学与工程系职称:教授院内行政职务:管理科学与工程系主任电话:8610-62514650,传真:8610-82509169邮箱:kanliang.wang@个人简介研究方向及讲授课程研究成果社会兼职及荣誉主要教育经历管理学博士(1995,西安交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工学硕士(1989,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机组织与系统结构);工学学士(1986,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机组织与系统结构)。
主要工作经历2010.10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95.7-2010.9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2003.4信息管理与电子商务系,晋升为博士生导师2001.4信息管理与电子商务系,破格晋升为教授1998.7战略与决策研究所,任职副教授1995.7战略与决策研究所,任职讲师1986.7-1991.8西安交通大学(原)计算中心,任职助教主要研究方向信息系统和行为决策、电子商务模式与战略、管理决策支持系统主要讲授课程《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系统概论》、《决策理论与方法》、《电子商务战略管理》、《网络企业经营模式与战略》论文1.JinpingMa*,KanliangWang,andLidaXu(2011).Modellingandanalysisofworkflowforleansupplych ains.EnterpriseInformationSystems.V ol.5,Iss.4:423-447(sci,IF=0.786)2.YaLiu,ChengbinChuandKa nliangWang(2011).Anewheuristicalgorithmforaclassoftwo-dimensionalbin-packingproblems.TheI nternationalJournalofAdvancedManufacturingTechnology.V ol.57,No.9-12,1235-1244,DOI:10.100 7/s00170-011-3351-13.YaLiu*,ChengbinChu,andKanliangWang(2011).Anewheuristicalgorithmfo puters&IndustrialEngineering.V olume61,Issue3:865-87 1(sci,IF=1.057)4.KanliangWang*,YanliBai,andYanzhenYue(2011).Aresearchonthefactorsofinfluen cingmobileclientstoadoptcallcenterservice.InternationalJournalofInternetandEnterpriseManageme nt.Vol.7,No.3:287-304.5.LiaoLiefa*,JiangJinhuandWangKanliang(2011).Knowledge-management strategyandorganizationallearning:Anagent-basedsimulation.AfricanJournalofBusinessManageme nt.Vol.5(8),pp.3040-30466.WansongZheng,ArulChib,PingGao,andKanliangWang*(2011).FactorsI nfluencingPhysicians'IntentionstoShareElectronicMedicalRecords:AnEmpiricalInvestigationinChi na.MediaAsia.Vol.38,No.1:14-217.Cai,FL;Liao,XW*;Wang,KL(2011).AProgressiveMultipleCrite riaSortingApproachBasedonAdditiveUtilityFunctionsConsideringImpreciseInformation.Internatio nalJournalofInnovativeComputingInformationandControl.V ol.No.5B:2727-2738(sci,IF=2.791)8.QinShu,QiangTu*,andKanliangWang(2011).TheImpactofComputerSelf-efficacyandTechnologyDep endenceonComputer-RelatedTechnostress:ASocialCognitiveTheoryPerspective.InternationalJourn alofHuman-ComputerInteractions.V ol.27,No.10:923-939.(sci,ssci,IF=0.681)9.YaLiu*,ChengbinCh u,andKanliangWang(2011).Adynamicprogramming-basedheuristicforthevariablesizedtwodimensio nalbinpackingproblem.InternationalJournalofProductionResearch.Vol.49,No.13:3815-3831.(sci,IF =0.774)著作(1)姜锦虎廖貅武王刊良译.《电子商务》.机械工业出版社.待出版/EfraimTurbanetal.ElectronicCommerce2010GlobalEdition.Prentice-Hall(2)黄伟王刊良主编.《信息系统研究的前沿与方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11月(3)席酉民张维主编.《系统工程与和谐管理》(第10届全国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年10月(副主编:王刊良冯耕中廖貅武)(4)姜锦虎王刊良等译.《管理信息系统案例:应用软件辅助决策(第3版)》,2009年8月./LisaMiller.MISCases:DecisionMakingwithApplicationSoftware(4thEdition)(Paperback),Prenti ceHall;4edition(April13,2008)(5)王刊良姜锦虎译.《信息系统管理实践》.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5/B.C.McNurlin,R.H.SpragueJr.,InformationSystemsManagementinPractice(7thedition),P earsonPrentice-Hall,2006(6)姜锦虎王刊良编.《电子商务概论》(西安交通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系列教材),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年6月(7)郝戊王刊良主编.《网络营销》(普通高等教育电子商务专业规划教材).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4-1(8)王刊良译.《电子商务战略管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11月.(StephenChen.StrategicManagementfore-Business,2nded.Wiley&Sons.2004.)(9)黄京华王刊良邵培基郭迅华主编.《信息技术采纳:理论发展与中国实践》.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信息技术采纳:理论发展与中国实践”学术研讨会(CNAIS2006SymposiumonIT/ISAdoption),成都,2006年10月21-22日。
爱考机构-人大考研-商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庞隽姓名:庞隽系别:市场营销系职称:讲师电话:8610-82500522传真:邮箱:pjun2010@个人简介研究方向及讲授课程研究成果社会兼职及荣誉主要教育经历2004-2010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市场营销学硕博连读生(国际博士生项目)2008-2009纽约大学Stern商学院中美富布赖特(Fulbright)项目联合培养博士生2000-2004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市场营销系管理学学士主要研究方向矛盾态度、情绪与消费者决策主要讲授课程市场营销原理、实验设计论文期刊论文Keh,HeanTatandJunPang,“CustomerReactionstoServiceSeparation,”JournalofMarketing,74(2),55-70.Pang,Jun,HeanTatKeh,andSiqingPeng(2009),“EffectsofAdvertisingStrategyonConsumer-BrandRelationships:ABrandLovePerspective,”FrontiersofBusinessResearchinChina,3(4),599-620.庞隽、郭贤达、彭泗清(2007),“广告策略对消费者-品牌关系的影响:一项基于消费者品牌喜爱度的研究,”营销科学学报,3(3),59-73.会议论文JunPangandHeanTatKeh,“DoesAmbivalenceAlwaysLeadtoDiscomfort?ASelf-RegulatoryPerspective,”inAsian-PacificConferenceoftheAssociationforConsumerResearchProceedings,2011. JunPangandHeanTatKeh(2011),“AffectiveReactionstoAttitudinalAmbivalence:AGoal-AttainmentPerspective,”in2011AMAWinterEducators’ConferenceProceedings,Srinivasan,RajiandLeighMcAlistereds.Austin,TX:AmericanMarketingAss ociation,V ol.22,218-27.Keh,HeanTat,JunPang,andSiqingPeng(2007),“UnderstandingandMeasuringBrandLove,”inNewFrontiersinBranding:Attitudes,Attachments,andRelationships,Priester,JosephR.,DeborahJ.M acInnis,andC.WhanPark,eds.SantaMonica,CA:SocietyforConsumerPsychology,84-88.Keh,HeanTatandJunPang,“ShouldServicesbeSeparable?,”MarketingScholarsForumV,Shanghai,China,2007.庞隽、郭贤达,“无形服务中的有形属性对消费者品牌忠诚的影响机制研究”,2007JMS中国营销科学学术会议,上海,2007.著作•《广告与促销——整合营销传播视角》(第6版),GeorgeE.Belch和MichaelA.Belch著,张红霞、庞隽译,人民大学出版社。
爱考机构-人大考研-商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况伟大
姓名:况伟大
系别:财务与金融系
职称:教授
电话:8610-82500473,
传真:8610-82509169
邮箱:weidakuang@
个人简介
研究方向及讲授课程研究成果社会兼职及荣誉主要教育经历1999.9-2002.7中国人民大学管理学博士
1996.9-1999.7中国农业大学管理学硕士
1991.9-1995.7青岛农业大学农学学士
主要工作经历2012.11-2013.4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高级访问学者
2011.8-至今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财务与金融系教授
2007.9-2011.7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财务与金融系副教授
2006.8-2007.7美国布朗大学经济系访问学者
2005.8-2007.8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
2002.7-2005.7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主要研究方向房地产经济、房地产金融、城市经济
主要讲授课程房地产金融、财务管理、工程经济学
论文KuangWeidaandLi,Xiaowei,“DoesChinaFaceAHousingAffordability?”InternationalJournalofHousingMarketsandAnalysis,2012,V ol.5Iss:3,pp.272-288.
Li,XiaoweiandKuangWeida,
“PrepaymentbehaviorofChina'smortgageborrowers:evidencefromtheloan-leveldata”,Internation alJournalofHousingMarketsandAnalysis,2012,Vol.5Iss:1,pp.71-88.
况伟大,“房产税开征对预期房价的影响:来自北京市调查问卷的证据”,《世界经济》,2013年6期。
况伟大,“FDI与房价”,《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3年2期,51-58页。
况伟大,“FDI与房价”,《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3年2期,51-58页。
况伟大,“房产税、地价与房价”,《中国软科学》,2012年4期,25-37页。
况伟大,“房地产税、市场结构与房价”,《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2年1期,10-19页。
况伟大、朱勇、刘江涛,“房产税对房价的影响:来自OECD国家的证据”,《财贸经济》,2012年5期,121-129页。
况伟大、李涛、李丽君,“住房房产税开征的经济效应:来自北京市调查问卷的分析”,《税务研究》,2012年3期,17-20页。
况伟大,“房价变动与中国城市居民消费”,《世界经济》,2011年10期,21-34页。
况伟大,“房地产投资、房地产信贷与中国经济增长”,《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1年1期,59-68页。
况伟大,“预期、投机与中国城市房价波动”,《经济研究》,2010年9期,67-78页。
况伟大、马一鸣,“物业税、供求弹性与房价”,《中国软科学》,2010年12期,27-35页。
况伟大、赵宇华,“中国房市与股市关联度研究”,《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0年8期,38-44页。
况伟大,“中国存在住房支付困难吗”,《财贸经济》,2010年11期,125-130页。
况伟大,“利率对房价的影响”,《世界经济》,2010年4期,134-145页。
况伟大,“房地产相关产业与中国经济增长”,《经济学动态》,2010年2期,69-73页。
况伟大,“住房特性、物业税与房价”,《经济研究》,2009年4期,151-160页。
况伟大,“开发区与中国区域经济增长”,《财贸经济》,2009年10期,71-76页。
况伟大,“中国住房市场存在泡沫吗?”,《世界经济》,2008年12期,3-13页。
况伟大,“中国开发区成败的决定因素研究”,《财贸经济》,2008年12期,96-101页。
况伟大、苏正、荀天然,“物业税的经济效应研究评述”,《税务研究》,2009年6期,106-109页。
况伟大,“房地产业关联效应研究”,《中国城市经济》,2006年5期,40-42页。
况伟大,“空间竞争、价格合谋与房价”,《世界经济》,2006年1期,61-67页。
著作况伟大,《房地产与中国宏观经济》,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年5月
况伟大,《垄断、竞争与管制—北京市住宅业市场结构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年5月。
教材
况伟大,《房地产经济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重点教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11月。
况伟大,《土地经济学》,第十章,国家“十一五”重点规划教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
吕萍主编、况伟大副主编,《土地经济学》(学习指导书),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12月。
课题2009-2011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物业税对房价的影响”(批准号:70873129)
2007-2008年主持林肯土地政策研究所(LincolnInstituteofLandPolicy)研究基金项目“开发区与中国区域经济增长(DevelopingZoneandRegionalEconomicGrowthinChina)”
主要社会兼职2011至今《InternationalJournalofStrategicPropertyManagement》匿名审稿人2006年至今《经济研究》匿名审稿人
2009年至今《经济学季刊》匿名审稿人
2008年至今《世界经济》匿名审稿人
2010年至今《金融研究》匿名审稿人
2008年至今中国人民大学不动产研究中心副主任
2007年至今中国市场学会房地产专家委员
荣誉、奖励2011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
2012年“TheResidentialMortgageDefaultRiskinChina”,荣获第17届亚洲房地产学会(AsRES)和美国房地产与城市经济学会(AREUEA)联合国际会议最佳论文奖(BestPaperAw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