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北师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秦始皇陵兵马俑》优秀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4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秦始皇陵兵马俑语文教案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秦始皇陵兵马俑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理解课文中几个重点成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课文感受秦兵马俑的宏伟气势和鲜明个性。
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探究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初步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激发他们民族自豪感。
难点:学会分析课文结构,会使用课文中所运用的描写手法,写作手法来造句,写作文。
比方、举例子、列数据、想像、排比、过渡句、前后照应等。
三、教学过程㈠课堂导入1、介绍背景,激发兴趣同学们,1974年在我国陕西临潼东南秦始皇陵的骊山陵东侧,人们发现了三个兵马俑陪葬坑,从中出土了大量刻画精致、形态逼真的兵马俑。
就这样,气势恢宏、举世无双、享誉世界的秦兵马俑被发现了!它们让生活在现代的人们领略到了几千年钱秦始皇率领千军万马统一六国、创造一个伟大的民族、中华民族的宏伟场面。
秦兵马俑的发现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课文便是介绍秦兵马俑的一篇佳作。
现在请用学们看向屏幕,跟着老师齐读本课的题目,开始去领略神奇的秦兵马俑吧!〔教师领读几遍〕5内容总结〔1〕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秦始皇陵兵马俑语文教案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秦始皇陵兵马俑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理解课文中几个重点成语的意思〔2〕它们让生活在现代的人们领略到了几千年钱秦始皇率领千军万马统一六国、创造一个伟大的民族、中华民族的宏伟场面〔3〕秦兵马俑的发现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4〕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课文便是介绍秦兵马俑的一篇佳作。
《秦始皇兵马俑》教案优秀10篇《秦兵马俑》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像兵马俑的神态与气势,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通过学习秦始皇兵马俑的阵容与各种兵俑的神态,使学生初步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揭题导入:同学们,法国前总统希拉克参观了位于西安临潼的兵马俑后感慨:不看秦俑,不算到中国。
今天,我们也去参观一下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
1、课件播放图片:说说你看了图后有什么感受?2、带着你的这种感觉,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题。
二、初读全文,了解大意1、快速阅读全文,想想全文主要介绍了兵马俑的什么?找找哪一段是对全文内容的概括。
2、学生汇报:出示第3段: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3、指名读:说说“宏大,鲜明”的意思。
(宏大:巨大,宏伟。
鲜明:鲜活。
)三、研读主要内容1、课文哪里介绍兵马俑的规模宏大?哪几段介绍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2、学生汇报。
3、过渡:让我们先睹为快,一起走进兵马俑,去仔细看看这些神态各异的兵马俑吧!老师这里有个要求:(出示课件)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4~8小节。
思:想想这几段共介绍了几种兵马俑?议:向同桌说说你印象最深的是哪种?为什么?4、交流汇报:⑴将军俑:说说自己对将军俑的印象。
随机理解:身材魁梧,昂首挺胸。
⑴武士俑、骑兵俑:说说自己的感受。
⑴陶马:指名读。
闭上眼睛,你仿佛看见了什么?用鼻子闻一闻,你似乎又闻到了什么?5、小结:对呀,那一匹匹战马,似乎让我们闻到了浓浓的硝烟味。
让咱扪连起来读读这句话。
6、古代的工匠们把一个个兵马俑制作得像真的一样,作者又写得如此栩栩如生,那同学们也要读得活灵活现。
全班齐读4~8小节。
7、哪里看出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相机理解:鸟瞰,统率,南征北战,所向披糜。
师:当我们站在巨大的兵马俑坑前,放眼一览那威武军阵时,都会为之惊叹!你能读出自己的这种情感吗?8、齐读第二段。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优秀5篇)《秦始皇兵马俑》教案篇一一、整体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20个词语的意思。
能用“壮观”、“栩栩如生”造句。
2、理解课文内容,学会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给课文归纳主要内容。
3、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阵容、神态和它的出土在考古的价值。
二、教学重点难点:⑴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阵容、神态和它的出土在考古的价值。
⑴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主要内容。
三、教学时间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释题,课件导入,初步感受秦始皇兵马俑的壮观;初读课文,加深印象;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切实感悟秦佣的特点。
(重点为第一课时)第二课时:复习回顾,加深印象;学习余下的课文,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出土在考古的价值;整体理解课文,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主要内容;读写结合,课外延伸。
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目标:能审清题意,初步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的新词。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能说出第3自然段的写作顺序和作者观察兵马俑阵容的顺序。
2、情感目标:通过情境的创设,朗读的体验,切实感悟秦始皇兵马俑栩栩如生的神态、威武雄壮的阵容。
3、过程与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
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营造氛围,放手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去体验文本、自主学习,从而能切实感受秦始皇兵马俑的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能切实感悟秦始皇兵马俑栩栩如生的神态、威武雄壮的阵容。
教学过程:一、揭题、审题。
1、导入:中国有一个奇观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你知道吗?板书:世界第八大奇迹提问:秦始皇是谁?兵马俑又指什么?2、师:围绕这个课题,你们还想知道些什么?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师引入:两千多年前的秦始皇兵马俑到底是怎么样的呢,它为何会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呢?这节课,就让我们拨开历史的尘埃,去领略秦始皇兵马俑的神奇与壮观。
一起看一段录象吧。
2、播放课件(有关秦始皇兵马俑的短片介绍),形成兵马俑的表象后,说说“秦始皇兵马俑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小学六年级语文《秦始皇陵兵马俑》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历史背景和艺术价值。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对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兴趣。
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教学难点: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历史背景和艺术价值。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激发学生对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兴趣。
2.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注意把握课文节奏和情感。
教师辅导,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生字词教师带领学生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理解课文内容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回答,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5.小组合作活动学生分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角度,如:历史背景、艺术价值、制作工艺等,进行深入研究。
各小组汇报研究成果,全班交流分享。
6.拓展延伸教师展示相关资料,如: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发现过程、考古发掘的意义等。
学生谈感受,发表自己对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认识和看法。
学生谈收获,表达自己对祖国文化的热爱。
四、作业布置1.家庭作业: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每个写5遍。
家长签字确认。
2.课后实践:搜集有关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资料,进行深入研究,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1.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
2.提高问题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加强课堂纪律管理,保证教学活动顺利进行。
通过不断反思和改进,相信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会越来越好。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在朗读课文时,注意指导学生通过语气、语速、停顿等方式表达出文章的情感色彩。
《秦始皇陵兵马俑》教课方案【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
联系课文理解“举世有名、享誉世界、绝无仅有、战车千乘、俯视、出生入死、势不行当、久经疆场、眼光炯炯”等词。
2.正确、流畅地朗诵课文,能有感情地朗诵课文中描绘秦兵马俑规模弘大,种类众多、个性鲜亮的语段,以及最后一个自然段。
3.理解阅读、领会课文中描绘秦兵马俑规模弘大,种类众多、个性鲜亮的语段,认识作者是经过对秦兵马俑形象的描绘,睁开合理的想象表现发兵马俑规模弘大,种类众多、个性鲜亮的特色的。
4.感觉中华民族绚烂悠长的历史文化和古代办感人民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难点】要点:理解阅读、领会课文中描绘秦兵马俑规模弘大,种类众多、个性鲜亮的语段,认识作者是经过对秦兵马俑形象的描绘,睁开合理的想象表现出兵马俑规模弘大,种类众多、个性鲜亮的特色的。
难点:感觉中华民族绚烂悠长的历史文化和古代办感人民的智慧,激发民族骄傲感。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课过程】(一)导入课文:1.同学们,今日我们就要来学习一篇介绍秦兵马俑的文章。
(出示课题)2.沟通预习收获:(1)经过对资料链接的阅读,你对秦兵马俑有了哪些认识?请用一两句话,和你的同座简单沟通一下。
(2)指名说(相机学习“举世有名、享誉世界、绝无仅有、战车千乘”等词)。
(二)整体感知课文1.反应“预习导学 4”:想想:课文是从那两个方面详细介绍秦兵马俑的?你是从课文的那句话获得的启迪?2.兵“马俑不单规模弘大,并且种类众多,个性鲜亮”这句话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这句话在文中是过渡段,起承前启后的作用。
)3.依据过渡段给课文区分层次。
(三)学习课文第二段1.出示自学要求:①这段话是什么构造?这段话是经过哪三个方面的描绘来表现秦兵马俑规模弘大的?②画出能够让你领会到秦兵马俑规模弘大的语句,并在旁边注明采纳的说明方法。
2.小组沟通自学状况。
3.全班沟通。
预设:(1)总分总构造。
本段从“面积大、兵马俑多、观光的感觉”三个方面描绘出秦兵马俑规模弘大的特色。
《秦兵马俑》的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秦兵马俑的背景知识,包括历史、艺术和文化价值。
(2)培养学生对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博物馆的整体认识。
(3)提高学生对兵马俑造型、服饰、表情等细节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兵马俑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运用比较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兵马俑的艺术特点和价值。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合作学习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我国历史文化的兴趣和自豪感。
(2)引导学生尊重和保护文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兵马俑的背景知识介绍: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博物馆的历史、地理位置、规模等。
2. 兵马俑的艺术特点分析:造型、服饰、表情等方面的特点。
3. 兵马俑的文化价值探讨:反映出的秦代军事、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情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博物馆的背景知识,兵马俑的艺术特点和文化价值。
难点:兵马俑造型、服饰、表情等方面的细节分析和解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博物馆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兵马俑的艺术特点分析:引导学生观察兵马俑的造型、服饰、表情等,进行分析讨论,总结特点。
3. 兵马俑的文化价值探讨: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兵马俑反映出的秦代社会情况,小组讨论后进行分享。
4.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对兵马俑相关知识的学习。
五、课后作业:1. 结合教材和所学知识,完成对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博物馆的介绍。
2. 选择一个兵马俑造型,分析其艺术特点和文化价值,写一篇短文。
3. 调查身边人对兵马俑的认识,了解文物保护意识的普及情况,提出建议。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他们的主动性和合作精神。
2. 作业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包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的运用。
小学六年级语文《秦始皇陵兵马俑》教案(精选12篇)小学六年级语文《秦始皇陵兵马俑》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会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给课文归纳主要内容。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19个词语的意思。
3.研读课文,深入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阵容、神态和它的出土在考古的价值。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与相互合作交流的能力。
4.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教学重点研读课文,深入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阵容、神态和它的出土在考古的价值。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与相互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具准备学生收集有关秦始皇陵兵马俑资料、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程序一、导入新课1.导入:几年前,比利时的《列日报》,登载了一则消息,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向读者呼吁:“亲爱的读者,快去美术宫看看,当我们还在漫长的黑夜里时,中国人在干什么?”这指的是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马俑,它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走一遭,好吗?(板书课题)2.教学“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思考:文章向大家介绍了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哪些方面。
2.自读:学生自读全文,遇到生字、不理解的词、句分别用规定的符号作上记号。
尝试着自行解决。
3.交流文章内容:地理位置、建筑物、军阵、兵俑……4.学生再读课文,思考:哪几点又可把他们并为同一方面来说?(1)介绍兵马俑博物馆的地理位置。
(2)兵马俑博物馆壮观的建筑物和兵马俑威武雄壮的阵容、栩栩如生的神态。
(3)兵马俑的了土在我国考古的地位。
主要内容:文章介绍了兵马俑博物馆的、和兵马俑的与,指出。
5.交流资料,帮助理解。
(1)小组内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2)提供课外资料,学生阅读。
兵马俑是1974年春于陕西临潼县始皇墓东一点五公里的地方发现的。
一共有三个大坑,总面积达两万多平方米,估计埋有秦俑八千余件。
其中一号坑面积,达一万四千多平方米,现已挖出两千平方米,出土陶俑一千多件,陶马三十多匹,战车八乘。
《秦始皇兵马俑》教案(优秀6篇)秦兵马俑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个生字8个,两条绿线中的7个字只识不写。
认识1个多音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
4、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抓住过渡句统领全文的结构和内容。
课前准备:兵马俑的资料。
教学时间:二教时教学过程:第一教时一、导入新课秦,指的是秦代;俑,指古代殉葬的偶像;秦兵马俑,是给秦始皇殉葬的队官兵和战刀的偶像。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读准字音,勾划新词,理解词意。
思考:秦兵马给你的印象是什么?三、检查、交流:1、指名朗读生字、找出新词。
2、意思:享誉世界:在全世界取得(权利、声誉、威望等)。
举世无双: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
形容极其稀有。
南征北战:形容转战南北,经历了许多战斗。
所向披靡:所向:指力所到达的地方;披靡:溃败。
比喻力量所达到的地方,一切障碍全被扫除。
昂首挺胸:抬起头,挺起胸膛。
形容斗志高,士气旺。
若有所思:若:好像。
好像在思考着什么。
惟妙惟肖:描写或模仿的非常逼真。
跃跃欲试:跃跃:急于要行动的样子;欲:要。
形容急切地想试试。
久经沙场:形容参加过多次战斗。
绝无仅有:只有一个,再没有别的。
形容非常少有。
身材魁梧:指人的身材长得高大、强壮。
3、朗读词语。
4、指名朗读课文,说每一自然段讲什么意思。
(1)写秦兵马俑和它出土的地方。
(2)写秦兵马俑规模宏大。
(3)写秦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4)写将军姿态。
(5)写武士姿态。
(6)写骑兵俑姿态。
(7)写车兵俑姿态。
(8)写弩手姿态。
(9)写马俑姿态。
(10)写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11)写秦兵马俑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在古今中外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5、从过渡段入手给课文分段。
《秦始皇陵兵马俑》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选自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
这篇课文比较详尽的评价了秦始皇陵兵马俑的特点、雕塑艺术、制作技术及其重要价值。
全文条理清楚、语言生动凝练,写的具体细致。
【教学目标】1、知识与水平: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①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阵容、神态和它的出土在考古史上的价值。
②培养学生用搜索关键词的方法阅读课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与相互合作交流的水平,提升阅读效率。
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畅谈自己的阅读感受,激发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了解、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1、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阵容、神态和它的出土在考古史上的价值。
2、能够畅谈自己的阅读感受,激发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了解、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用搜索关键词的方法阅读课文。
【教法学法】谈话引趣法品读感悟法自主学习法点拨引导法【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收集相关秦始皇兵马俑资料、制作课件和视频资料。
学生准备:学生收集相关秦始皇兵马俑资料【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释题引趣1、创设情境导入。
A:孩子们,2019年8月15日的这个天,对于我来说是一个震撼的日子,因为老师去了一座神秘的地下宫殿,在那里让我看到了活灵活现的艺术珍品。
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想。
那就用你们漂亮的大眼睛,仔细看,然后告诉老师,你看到了什么?)(播放课件)B:你看到了什么?(板书:秦始皇陵兵马俑)C: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2、释题引趣。
谁能说说题目中的“陵、俑”是什么意思呢?所以题目的意思是——3、知道了题目的意思,我们再来了解相关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资料(课件展示)(接下来让我们走进文本,深入的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
)二、初步感知,理清文章脉络。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观察文章的结构,你发现了什么?2、交流反馈(提示:抓住关键的词语来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板书:地下大军高超艺术制作技术三、品读感悟,学法引导。
2 遗迹
秦始皇陵兵马俑
【教学目标】
1.学会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给课文归纳主要内容。
2.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阵容、神态和它的出土在考古史上的价值。
3.学生了解我国古代艺术成就,培养学生兴趣去了解热爱祖国传统文化。
4.培养学生用搜索关键词的方法阅读课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与相互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阅读效率。
5.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用搜索关键词的方法阅读文章,了解兵马俑的特点及价值。
2.感受兵马俑的威武雄壮,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和历史的悠久。
【教学难点】
准确说出第3自然段的写作顺序和作者观察兵马俑阵容的顺序。
【教学素材】
1.秦始皇陵兵马俑简介。
2.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图片。
3.故宫、长城等图片。
4.对于秦始皇陵兵马俑赞美的语言。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1.导入:几年前,比利时的《列日报》,登载了一则消息,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向读者呼吁:“亲爱的读者,快去美术宫看看,当我们还在漫长的黑夜里时,中国人在干什么?”这是指的什么呢?原来指的是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马俑。
2.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走一遭,好吗?(板书课题)
3.教学“俑”。
(课件出示“佣”的意思及图片)
二、初读感知。
1.初读课文,将词语读准确。
气势宏伟勘察发掘弩兵规模庞大
布局严密首尾呼应震撼雄才大略
憨厚淳朴栩栩如生模具磬玉
重点提示:弩模磬(课件出示词语)
2.自读课文,看看兵马俑究竟为什么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盛赞?
3.生自由读课文,圈画关键词语试着用关键词语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课件出示关键词语)
三、再读课文。
1.学生再读课文,思考:文章从哪些方面说明兵马俑的特点的?(课件出示问题及答案)
从艺术价值、制作技术、规模等方面
2.请学生试着给各部分加小标题。
(课件出示小标题)
气势宏伟、规模宏大、结构严整
艺术高超、栩栩如生
技术精湛、令人惊叹
3.课文是怎样具体地写兵马俑军阵的?又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的?
采用了“总分总”的方式,从阵容和神态方面介绍了秦始皇陵兵马俑。
(课件出示问题及答案)
四、全文小结。
(1)面对兵马俑,人们无不为它恢弘的气势和高超的制作技术所折服,今天,让我们再次伫立与秦俑坑前,来检阅这支蓄势待发两千多年的秦国大军吧。
你感受到什么?仿佛看到或听到什么?
(2)兵马俑是世界上八大奇迹之一,它在古都西安,如果对西安或秦王朝感兴趣,那课下我们可以去查询更多的资料。
五、拓展延伸。
1.创设情境:自1979年10月1日,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正式开馆对外展出,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无数中外宾客纷至沓来,一睹威武壮观的秦俑风采。
并在参观后纷纷题词留言:
新加坡总理李光耀赞美:“世界的奇迹、民族的骄傲;
法国总统希拉克说:“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世界第八奇迹”;
美国总统里根赞扬:“兵马俑制造工艺真好”;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更喜爱秦俑的服饰;
印度总理拉吉夫·甘地说:“我完全被感动了”;
泰国公主诗琳通认为秦陵兵马俑的“学问很深”;
第一个向西方读者详细介紹兵马俑的美国記者托平女士說:“如此伟大的考
古发现展示了历经战斗与荣耀的中国历史。
……也许就在那巨大的坟墓下面埋藏着帝国最大的秘密以及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最为瑰丽辉煌的宝藏”。
(课件出示留言)
2.今天我们一起用语文课独有的形式到秦始皇兵马俑走了一遭,你肯定也
有许多话要说,请你也试着题词留言。
(出示题目)
六、当堂作业。
欣赏长城、故宫等名胜的图片,写一些自己的感受。
板书设计:
秦始皇陵兵马俑
地下大军
高超艺术
制作技术
【教学反思】
通过速读课文,让学生说说课文课文讲了兵马俑的哪些方面?兵马俑的艺术价值和制作过程是怎样的?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部分进行详细介绍。
在教学中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大胆动口说出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问题,既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识、掌握新知识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