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五行课稿
- 格式:ppt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9
第一章阴阳五行阴阳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自然观,具有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对于当时我国自然科学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古代医家把它用于医学领域,对中国医学的理论形成和发展影响很大,直到今天,还有效地指导着临床各科的医疗实践。
第一节阴阳一、概述从“太极图”的形象上,大体可说明其主要意义。
如图1:图中白色代表阳,黑色代表阴,两方面既互相对立又互相依存,中间用一条曲线隔开来,表示两者之间互为消长。
阴阳两方各有一个白点或黑点,表示阴阳可向对方转化和阴阳之中又有阴阳。
1.阴阳字解阴阳最早的解释是朝太阳的一面为阳;背太阳的一面为阴。
凡是我国古代的主要建筑如天安门、前门等都是正门朝南开的,即面南背北(坐北朝南)。
再如北京的四合院,正房全是朝南的。
阴阳的理论在中医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2.阴阳基本含义阴阳,是我国古代用以认识和分析事物的思想方法。
早期的阴阳学说,大约产生在我国殷周之际。
阴阳这个词,最早见于《易经》。
《周易·系辞》指出:“一阴一阳之谓道”。
至春秋战国时期,阴阳概念的运用已深入到各门学科。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
就是说阴阳是自然界中事物变化的根本,自然界一切变化都可用阴阳来分析。
而阴阳本身,并不是固定地指某一具体事物,它是作为一种认识和分析事物的方法和理论工具。
简单地说,阴阳是一种哲学概念,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
它既可以代表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也可以代表同一事物内部所存在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3.阴阳的属性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通过对自然界各种事物和现象的观察认识到,自然界许多事物和现象都是由对立的两个方面所构成,如昼与夜,明与暗,动与静,上与下,热与寒等,因此,就用阴阳这两个不同属性的名词为代表,借以概括它们对立着的两个方面。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