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拉克利特的灵魂观
- 格式:docx
- 大小:28.61 KB
- 文档页数:10
赫拉克利特的哲学思考赫拉克利特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他对于宇宙万物的本质及人类存在的意义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探究。
他的思想触及了众多领域,包括自然哲学、道德伦理和政治理论等。
赫拉克利特的哲学思考以其独特的观点和深邃的洞察力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会从不同角度探讨赫拉克利特的主要思想和哲学观点。
赫拉克利特的自然哲学赫拉克利特的自然哲学是他哲学思考的核心部分之一。
根据赫拉克利特的观点,宇宙中的一切都是不断变化的,永恒的流动是宇宙的本质。
他提出了著名的“一切皆流动”这一观念。
赫拉克利特认为,火是宇宙的基本物质,它不断燃烧并释放出能量。
这种永恒的变化和流动构成了宇宙的本质。
他的这一观点对后来的自然哲学和科学研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赫拉克利特的道德伦理观在道德伦理方面,赫拉克利特强调了个人的内心追求和灵魂的自由。
他认为,个体的内心世界是存在的最高价值,在面对外界诱惑和压力时,个人应该坚守自己的内心信念,并追求心灵的平静和和谐。
赫拉克利特主张通过理智思考和自律来实现内心的自由,从而达到道德行为的追求。
赫拉克利特的政治理论在政治理论方面,赫拉克利特的观点相对独特。
他认为,国家和社会的安定与秩序是建立在理性和智慧的基础上的。
他主张建立一个有良好政体的国家,以确保社会的稳定和公平。
赫拉克利特的政治理论关注人民的福祉,主张建立一个公正的政府和法治社会。
他认为政治权力应该与道德和公共利益相统一,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赫拉克利特的思想对后世影响赫拉克利特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一切皆流动”的观念对后来的自然哲学和科学研究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这一观念也与现代物理学中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等理论相呼应。
赫拉克利特的道德伦理观强调了个人内心的自由和追求的重要性,对后世伦理学和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他的政治理论则为后来的政治哲学和政治理论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思考方向。
总结赫拉克利特是古希腊哲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哲学思考触及了自然哲学、道德伦理和政治理论等多个领域。
从哲学角度谈教育:教育是关乎灵魂的事作者:张克运来源:《赢未来·学校品牌管理》2016年第11期赫拉克利特认为:在人的理性世界里,最实在的东西是灵魂,而灵魂最独特、最重要的属性是智慧或思想。
显然,教育是关乎人智慧和思想的事。
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在《教育就是解放心灵》一书中提到“学校要培养完整的人”。
何为“完整的人”呢?这就是教育要寻究的事了。
关乎人心灵的教育,怎么做?哲学家柏拉图说:“教育非他,乃心灵的转向。
”那什么是心灵呢?应该往哪儿转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很难。
因为在生命意义上的心灵和在文学意义上的心灵以及在哲学意义上的心灵不尽相同。
在我看来,心灵就是人们在千变万化的感知、意识、思想和判断背后那个不变的“我”。
从哲学角度讲,这个不变的“我”就是心灵。
那心灵往哪儿转呢?柏拉图在他的“灵魂转向论”里告诉我们:灵魂转向的终极目标是看到实在、看到善。
任何人,如果一开始就让自己的灵魂转向实在,并坚持终生,那他心灵的学习部分(爱·智慧)就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所以,教育者的任务就是要迫使最好的灵魂达到我们前面说的最高的知识(实在),看见善,并上升到那个高度。
虽然心灵只能产生抽象的精神性内容,而不能产生一个客观的实体,但人的精神和信仰对人来说却是弥足珍贵。
人一旦有了精神和信仰,还有什么不能克服呢?无怪乎阿拉克萨戈拉说:“过去曾经存在的东西,现在存在的东西,将来会存在的东西,全都是因为心灵的安排。
”如此看来,柏拉图思想里“灵魂的转向”之地就在人们早已安排,或者正在安排,或者将会安排好的地方。
这个地方,正是他和他的老师苏格拉底共同信奉的“善”。
尤其在苏格拉底看来,人的知识就是美德,美德即“善”。
在他眼里,什么是教育呢?教育就是把人先天的知识——美德诱发出来的过程。
显然,苏格拉底所说的“善”也是人心灵转向的地方。
只是他们两人所言的“善”并不是我们一般意义上的“善”,其丰富的哲学内涵也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说清楚的。
赫拉克利特悖论也可以理解为生命的循环和因果律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赫拉克利特的哲学思想概述
2.赫拉克利特悖论的含义
3.生命的循环与因果律的联系
4.赫拉克利特悖论对后世的影响
正文
1.赫拉克利特的哲学思想概述
赫拉克利特是古希腊哲学家,被誉为朴素辩证法思想的代表人物。
他提出了“逻各斯”思想,这一思想影响深远。
他是第一个提出认识论的哲学家,并试图将宗教哲学化。
2.赫拉克利特悖论的含义
赫拉克利特悖论是关于事物变化的一种思考。
他提出:“一个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这意味着事物在不断变化,人们无法重复经历完全相同的情境。
另一方面,他又说:“一个人踏入不同的河流”,这表明事物虽然变化,但它们之间存在某种连续性。
3.生命的循环与因果律的联系
赫拉克利特悖论与生命的循环和因果律有着密切联系。
生命的循环意味着生命在不断地生死轮回,而因果律则强调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
在赫拉克利特看来,生命的循环和因果律共同构成了事物变化的规律。
4.赫拉克利特悖论对后世的影响
赫拉克利特悖论对后世哲学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引发了对事物变化和永恒之间的辩证关系的探讨,促进了哲学家们对认识论和形
而上学的研究。
同时,赫拉克利特悖论也对宗教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为宗教哲学的辩证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总之,赫拉克利特悖论作为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的重要思想,从生命的循环和因果律的角度阐述了事物变化的规律。
赫拉克利特哲学概念
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是古希腊先哲之一,他的哲学思想
被认为是前苏格拉底时期的重要代表。
以下是几个赫拉克利特哲学的重要概念:
1. 道(Logos):赫拉克利特认为宇宙是由一种永恒的原始物
质构成的,这种物质是一个永不停息的火焰,他将其称为“道”。
道是一个具有创造力和变化性的力量,它支配着整个宇宙的存在和运行。
2. 永恒流动性(Panta Rhei):赫拉克利特提出“一切都在不断
变化和流动”的观念。
他认为世界上没有永恒不变的东西,一
切都在不断地变化、流动和转变。
3. 对立统一(Unity of Opposites):赫拉克利特强调对立统一
的原则。
他认为世界是由各种对立的因素和力量组成的,例如热和冷、黑暗和光明等等。
这些对立因素相互作用、互相依存,共同构成了世界的真实性。
4. 灵魂的合理性(Rational Soul):赫拉克利特认为灵魂是由
火焰的火所构成的,它是人类思维和理性的来源。
他认为通过思考和理性的运用,人类可以更好地了解世界、认识自己,并达到智慧和真理的境地。
5. 对无知的批判(Critique of Ignorance):赫拉克利特对人们
的无知和迷惑现象提出了批判。
他认为大多数人无法真正了解世界的本质,因为他们受到自己的感官和偏见的限制,无法看
到事物的全貌。
这些概念构成了赫拉克利特哲学思想的核心,他的思想对后来的哲学和科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代希腊赫拉克利特传记赫拉克利特,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和自然学家,他的思想对整个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带您了解赫拉克利特的生平事迹和他的思想观点。
赫拉克利特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希腊伊奥尼亚地区的爱奥尼亚城。
他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位贸易商人。
尽管他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但赫拉克利特之后选择了过一种非常简朴的生活方式。
他在成年后放弃了家族企业的继承权,选择离开家乡去追求自己内心的探索。
赫拉克利特被誉为“黑暗之者”,因为他的思想观点深奥而独立。
他独立思考世界的本质和人类存在的意义,对宇宙、自然、道德等问题提出了独特的见解。
他的思想主要通过口述而非书面形式传播,因此今天我们只能通过他的学生和后人的记录来了解他的思想。
赫拉克利特的核心观点是宇宙的变化与不变。
他认为宇宙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万物都在不停地变化着。
他提出了著名的“河流理论”,认为宇宙就像一条不断流动的河流,永远在变化中。
他说:“你无法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这句话意味着,每个瞬间都是独特的,永远无法重复。
在赫拉克利特看来,变化是宇宙的核心和本质,一切事物都是通过对立和矛盾的相互作用来实现变化的。
他认为,对立面的统一是事物变化的原动力。
他将这种对立统一的观点应用到伦理道德上,认为善恶、美丑、正邪等都是相互对立且相互依存的。
此外,赫拉克利特还对人类的认识能力和人的智慧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他认为人的智慧是有限的,但通过不断的思考和探索,人可以逐渐接近真理。
他主张人应该追求理性和思辨,以超越追求感官享乐和物质财富的平凡境界。
赫拉克利特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特别是对于现代科学和哲学的发展。
他的宇宙观点和对立统一的思想为现代物理学、生物学和形而上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
他的观点也影响了新柏拉图主义和现代存在主义等哲学流派的形成。
赫拉克利特的智慧和独特的思想使他成为古希腊哲学史上的重要人物。
他的影响力远远超出了他所生活的时代,至今仍在哲学界和思想界产生着持久的影响。
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是谁赫拉克利特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他主张的哲学都具有传奇色彩,其中永恒的活火、万物皆流、对立统一是他思想的几个核心。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的简介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约公元前530年-前470年)是爱菲斯学派的代表人物,是一位富传奇色彩的古希腊哲学家。
赫拉克利特出生于伊奥尼亚地区爱菲斯城邦的王族家庭,他本应继承王位,但他把王位让给了他的兄弟,自己跑到女神阿尔迪美斯庙附近隐居起来,波斯国王大流士曾经写信邀请他去波斯宫廷教导希腊文化。
赫拉克利特是第一个提出认识论的哲学家,他的理论以毕达哥拉斯的学说为基础。
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学说”认为,万物是永远变动的,而这种变动是按照一定的尺度和规律进行。
赫拉克利特被称为辩证法的奠基人之一,因为他是在古代希腊哲学家中,第一个用朴素的语言讲出辩证法要点的人。
赫拉克利特著有《论自然》一书,后世有残篇留存。
赫拉克利特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哲学家。
他出生在伊奥尼亚地区的王族家庭里。
他本来应该继承王位的,却让给了他的兄弟,自己跑到女神阿尔迪美斯庙附近隐居起来。
波斯国王大流士曾经写信邀请他去波斯宫廷教导希腊文化,赫拉克利特傲慢地拒绝了。
他说:“因为我有一种对显赫的恐惧,我不能到波斯去,我满足于我的心灵既有的渺小的东西。
”有人问他为什么保持沉默,他回答说:“为什么?好让你们去唠叨!”虽然这些逸事不完全可信,但这足以表明希腊哲学家已经开始脱离公共事务,只是赫拉克利特还没有完全脱离政治而已。
当爱非斯城邦放逐了他的朋友赫尔谟多罗时,他气呼呼地说:“爱非斯的每个成年人最好都将自己吊死,把城邦留给尚葆其天真的少年。
”为此,他号召人民站出来,一起保卫法律,铲除暴虐。
据说,他在隐居时以草根和植物度日,后来得了水肿病。
他到城里找医生,用哑谜的方式询问医生能否使阴雨天变得干燥起来。
医生不懂他的意思,他便跑到牛圈里,想用牛粪的热力把身体里的水吸出,结果无济于事……赫拉克利特的学说偏重神秘主义,但是又不同于一般的神秘主义。
西方古典哲学赫拉克利特爱弗斯学派赫拉克利特(约公元前540—前480)是爱弗斯学派的创始人,也是形成哲学的伟大代表。
列宁称他是“辩证法的奠基人之一”。
赫拉克利特是一位难以研究的哲学家,甚至对他的同时代的人都以“晦涩者”著称。
他宣称始物是火,万物由火生成,又复归于火。
他认为万物就“像火的燃烧和熄灭一样是不断变化的”。
“一切皆流,无物常住”。
他最有名的格言是“一个人从来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然而赫拉克利特也相信,虽然变化是万物唯一的常性,但它不是反复无常而是合乎规律的。
他称这个规律是“逻各斯”(Logos)。
因此,他认为人的智慧和世界变化的规律是一气相通的,唯有智慧的人才能认识“逻各斯”,说出真理。
所以其哲学是古希腊哲学认识论的开始。
赫拉克利特还认为人的身体是土,而人的灵魂是纯净的火,是人体中最热烈的部分。
灵魂受潮人就入睡或失去知觉,灵魂全部潮湿,人就死亡;反过来,最干燥的灵魂最有智慧。
费尔巴哈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古典刑事学派。
费尔巴哈(1804~1872年)德国古典哲学最后的一个伟大代表,唯物主义哲学家。
出生于次胡特一个法学教授之家,1828年在柏林大学毕业,曾任教于埃尔兰根大学,因宣传无神论,遭受迫害,隐居乡间,从事哲学研究,主要著作有《黑格尔哲学批判》、《基督教的本质》、《哲学改革的预拟提纲》、《未来哲学原理》等。
在他的著作里,尖锐地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体系恢复了唯物主义的权威。
他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思想是第二性的,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人的思维、意识是客观物质的反映。
在政治上,他反对君主政体,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制。
1870年参加德国社会民主党。
晚年阅读了马克思的《资本论》,但费尔巴哈在社会历史观方面是唯心主义的。
他在批判黑格尔唯心主义体系的同时,抛弃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所以始终未能摆脱机械唯物主义的缺陷。
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吸取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把它发展成为科学的辩证唯物主义理论。
一、赫拉克利特生平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约公元前540年~前480年),古希腊哲学家、爱非斯派的创始人。
生于爱非斯一个贵族家庭。
他的文章晦涩难懂,富有隐喻。
赫拉克利特的理论以毕达哥拉斯的学说为基础。
他借用毕达哥拉斯“和谐”的概念,认为在对立与冲突的背后有某种程度的和谐,而协调本身并不是引人注目的。
他认为冲突使世界充满生气。
赫拉克利特还认为,火是万物的本原,“一切事物都换成火,火也换成一切事物”。
赫拉克利特也认为所有东西都是流动的,每一件事物都在不断变换,他的名言是:“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因为无论是这条河还是这个人都已经不同。
”苏格拉底因此称赫拉克利特为“流动者”。
赫拉克利特的对立理论则指出,世间的事物都是相对的,在没有理解恶的时候也就不可能理解善。
赫拉克利特认为神是涵盖整个世界的事物。
但他常常用逻各斯(logos,即理性)一词来代替神。
他相信世界上有“普遍的理性”来指导大自然发生的每一件事。
二、赫拉克利特和永恒的火焰埃菲斯的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 of Ephesus)是爱奥里亚学派学术思想的发展者。
他所思考的是爱奥里亚学派众多学者所没有想到的——事物运动的原则和世界变化的原因。
赫拉克利特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永恒运动、发展着的火,燃烧的火象征着自然界中普遍的川流不息的现象和转化。
他认为,世间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基于一种变的原则即“对立斗争和报复”。
他说:“万物都换成火,火又换成万物,正如货物换成黄金,黄金又换成货物一样。
”在不断的变换中,火变成了水,水变成了土;同样,土变成了水,水变成了火。
这两种互相矛盾的过程同时存在。
所以,世界的“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按规律燃烧着、按规律熄灭着的永恒的活火。
”这样的观点在遥远的古希腊是非常可贵的。
为此,列宁给以赫拉克利特的学说极高的评价,认为这是对辩证唯物主义原则的绝妙说明。
赫拉克利特认为,世界本身就是事物的不断发展、变化和不断更新,一切都在变化着,也存在着,所以运动和发展与物质本原是不能脱离开的。
赫拉克利特的“对立和谐”理论
赫拉克利特(公元前530-前470左右)西方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哲学家的奠基人。
其基本哲学观点是把“火”看作宇宙万物的本源。
他说:“万物统一的世界,既非神所创造,亦非人所创造,而是永恒的活生生的火,合规律地燃烧着,同时又合规律地熄灭着。
”
他认为宇宙由地、水、火、风四大元素组成,最主要的因素是火,因为火最能引起事物的运动和变化。
他说:“人不能两次走入同一河流。
”整个天体就是四大元素的运动过程,其运动变化的动力是事物对立面的冲突和斗争。
他首先提出“艺术摹仿自然”的论点:“自然是由联合对立物造成最初的和谐,而不是由联合同类的东西。
艺术也是这样造成和谐的,显然是由于模仿自然。
”“差异的东西相会合,从不同的因素产生最美的和谐,一切都起于斗争。
”侧重于运动和斗争特别是强调内在的斗争的和谐:“看不见的和谐比看得见的和谐更好。
”因为表面上的不和谐可能孕育着更高的和谐。
认为美是相对的:“最美丽的猴子与人类比起来也是丑陋的……最智慧的人和神比起来,无论在智慧、美丽和其他方面,都像一只猴子。
”他的辩证法思想对后来的西方的哲学家、文论家、美学家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赫拉克利特的灵魂观赫拉克利特的灵魂观,在赫拉克利特的思想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位置,他与其他伊奥尼亚哲学家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他在客体之外关注到了作为主体的人,最早提出了认识论思想,更重要的是他将灵魂看作宇宙逻各斯的一部分,确立了人与宇宙的新型关系,在此基础上改革了当时多神崇拜的宗教观念,创立了一种全新的以一神为特征的宗教思想。
一、灵魂是火要理解赫拉克利特的灵魂观,首先要理解赫拉克利特的火。
在他的思想中,火、逻各斯、宇宙、神的概念都是等同的。
赫拉克利特与伊奥尼亚派的其他自然哲学家不同的是,他说宇宙是一团永恒的燃烧的火,而不是水、气或其他,“这个万物自同的宇宙既不是任何神,也不是任何人所创造的,它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是一团永恒的活生生的火,按照一定的分寸燃烧,按照一定的分寸熄灭。
”(残篇30)。
伊奥尼亚的自然哲学家提出的万物的始基,不论是水或气,都是一种具体的物质性的元素,而赫拉克利特提出的火有了根本的不同,他所说的火,与其说是物质的火,还不如说是他从燃烧的火中观察到宇宙正是处在这样一种生生不息的对立的状态中,这个火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脱离了物质的意义,而更多的是在强调的是火的运动和生灭的特性。
这个火近似于一个抽象的火,它是万物构成的法则,所以“(他把火称为)不足和多余”(残篇65),火燃烧的过程体现出一种不足和多余相互补偿的过程,它构成这个世界存在的永恒规律。
同时,它又是万物的主宰,“雷霆驾驭万物”(残篇64),它有如神一样,决定着万物的存在,“火在升腾中判决和处罚万物”(残篇66)。
真正的智慧(逻各斯)就是认识万物的主宰,也就是火。
“智慧就是一件事情:取得真的认识,即万物何以通过万物而被主宰”(残篇132),“不听从我而听从这个逻各斯,就会说万物是一,就是智慧”(残篇50)。
在此基础上,赫拉克利特肯定地指出,产生万物又驾驭万物的逻各斯(对立统一)才是真正的神,“唯有智慧是一,它既不愿意又愿意被人称之为宙斯”(残篇128)。
只有神才能掌握一,人只能看到事物相对的一面,是有限的,“对于神来说,万物都是美的、善的和公正的,而人们却认为有些东西不公正,有些东西公正”(残篇102)。
由此,我们看到赫拉克利特的火与逻各斯、宇宙、神的概念是等同的。
赫拉克利特更进一步指出,灵魂是与宇宙同质的,灵魂是火,在宇宙中做同样的循环。
“火生于土之死,气生于火之死,水生于气之死,土生于水之死”(残篇76),这是宇宙的循环。
“灵魂死就生成水,水死就生成土;水从土中生成,灵魂从水中生成”(残篇36),这是灵魂的循环。
在这两个循环中,灵魂对应于火和气,也就是说灵魂由火和气构成,但主要是火。
亚里士多德在《论灵魂》中说,“赫拉克利特也说:本原-热的呼气,照他的说法,万物都是由它组成的——就是灵魂”,赫拉克利特所说的灵魂——psyche,是热的呼气,是干燥的火。
因此,他认为“一个干燥的灵魂是最智慧的,也是最高贵的”(残篇118),分有火的特性的灵魂是优秀的,因为火是智慧(逻各斯)。
这样,主体和客体都是火,是统一的。
二、灵魂与宇宙之火的关系我们可以将泰勒斯和赫拉克利特做个比较。
泰勒斯提出了万物有灵说,而赫拉克利特却认为人的灵魂是宇宙之火的一部分。
灵魂psyche在希腊文中原来有呼吸、生命的含义,泰勒斯的思想反映了希腊宗教对生命的崇尚,万物充满神灵,是典型的泛神论。
赫拉克利特则将生命抽象为对立统一的运动,而使万物都涵盖在这样的运动之中,灵魂也不例外。
赫拉克利特看到了生命的本质,更具理性色彩。
并且赫拉克利特在“一出于万物,万物出于一”(残篇10)的基础上强调“唯有智慧是一,它既不愿意又愿意被人称之为宙斯”(残篇32),强调逻各斯独一的、至高的地位,与泰勒斯的泛神论有根本的区别。
因此,赫拉克利特所说的灵魂,它的生命的含义被淡化了,更多地突出了与宇宙同质的火的属性。
那么,灵魂之火与宇宙之火的关系(也就是人与逻各斯的关系)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这是赫拉克利特思想中很重要的内容。
一、人的认识能力来自于逻各斯-火,“按照赫拉克利特的说法,由于吸进了这个神圣的‘逻各斯’,我们就变得有聪明才智;”接下来他又说:“睡眠时我们遗忘了,醒来时就又重新得到我们的理智。
因为在睡眠中,知觉的通道封闭了,我们的思想和周围环境的联系切断了。
呼吸是保留着的仅有的接触点,像一种根。
由于分离,我们的思想中断了它和以前具有的记忆能力的联系。
……但在醒着时,它就通过知觉的途径再度显现出来,就象通过一扇窗户一样,并且,由于和环境相遇,就恢复了推理能力。
”(塞克斯都·恩披里柯《反杂学》129,130),人醒的时候通过知觉和宇宙逻各斯保持联系,睡着时只通过呼吸和逻各斯保持极微弱的联系,人此时的认识能力是最低的,因为睡眠的状态是一个近似于死亡的状态,灵魂之火几近熄灭。
愚蠢的人由于得不到宇宙之火,他们的灵魂之火也是很微弱的,因此在残篇1也将那些愚蠢的人比喻为梦中之人,他们对逻各斯毫无感觉:“尽管万物都根据这个逻各斯生成,而我又按其本性划分每一事物并说明它为什么是这样,但是,人们却像毫无经验一样,虽然他们对我所说的和所行的事有所体验。
另外的人则根本没有注意他们醒时所作的事,犹如忘却了他们的梦中所为一样。
”那些按着自己的私意生活,而不按照共同的逻各斯生活的人也被看作是睡着的人,是受到赫拉克利特的鄙视的。
“醒时有一个共同的世界,但睡时却进入个别的世界”(残篇89),个别的世界指人按照自己的主观意见来生活,“不要像睡梦中的人那样行事和说话”(残篇73)。
二、人的智慧和德行都来自于逻各斯——火。
“一个干燥的灵魂是最智慧的,也是最高贵的”(残篇118),因为干燥的灵魂更接近于火,更接近于宇宙逻各斯(智慧)。
“智慧就是一件事情:取得真的认识,即万物何以通过万物而被主宰”(残篇132),“不听从我而听从这个逻各斯,就会说万物是一,就是智慧”(残篇50)。
“人类的本性没有智慧,只有神的本性才有”(残篇78),“人的风尚没有确定不移的论断,而神的风尚却有”(残篇78),逻各斯是宇宙共同的真理,是最高的智慧,人应当尽力接近这个至高的真理。
赫拉克利特还认为,“战场上捐躯的灵魂比在瘟疫中病死的灵魂更纯洁”(残篇136),基尔克的分析是,病死的人他们是在一种意识不清的类似睡眠的状态中逐渐熄灭了他们的火,而转化成水;而那些在战场是捐躯的人,他们是在一种活跃的状态中突然结束他们的生命的,他们的灵魂至死仍是燃烧的火,他们甚至不需经过水的转化而直接归入以太的火中①。
不管怎样,可以说德行与火-逻各斯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基尔克还指出,赫拉克利特哲学真正的寓意在于他第一个将道德哲学与自然哲学融合在一起②。
这确是赫拉克利特一个很重要的特色,也是后来一些西方学者将他视作先知,认为他实际上创立了一种“新的更崇高的宗教”③的原因。
赫拉克利特以逻各斯-火统一了宇宙的法则和人类社会的法则,并且赋予了逻各斯宗教意义上的含义。
逻各斯代表着公义和善,是完美道德的化身,逻各斯就是神,“对于神来说,万物都是美的、善的和公正的,而人们却认为有些东西不公正,有些东西公正”(残篇102)。
因此人要向神寻找智慧,必须按着神的智慧去生活,因为它是宇宙共同的真理,是最高的智慧。
甚至人类社会的法律也应当寻求逻各斯,“所有人的法律都因那唯一而又神圣的法律哺育生存,因为它拥有任何可能的权力,不仅能满足一切,而且还有余”,这里“唯一而又神圣的法律”、“不仅能满足一切,而且还有余”指的就是逻各斯-火。
赫拉克利特将那些不认识神的人视作“牲畜”,“最高贵的人只选取其一而舍弃其他的一切,即有死者永存的荣耀;但是,多数人却只是狼吞虎咽地吃饱肚子,如同牲畜”(残篇29)。
这位神,无疑是具有宗教意义的,而不只是一个自然-理性的神。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地方是残篇66:“火在升腾中判决和处罚万物”,这里虽然谈论的是自然,但用的却是“判决”、“处罚”的宗教概念,作者的用意似乎是在警戒人们,唤起人们的注意,因为人是万物的一部分,“人怎能躲逃永无止息的东西呢?”(残篇16),在这些残篇中,我们可以感受作者先知般的热肠,他在呼吁并晓谕人们必须来认识和顺服神。
三、灵魂观看赫拉克利特的宗教信仰我们可以想象赫拉克利特在凝视一盆火的情景,一开始,那不断跳越、升腾的火苗使人联想到生命的生生不息,如同生命之神;同时,近乎疯狂、吞噬万物的火苗也使人联想到毁灭与惩罚,给人以宗教的震慑感,但这不足以使他皈依什么拜火教。
因为使他着迷的不是火,而是火体现的万物的生生不息。
赫拉克利特继续凝视这一盆火,接下来他发现火的运动是不变的,在运动的同时又是静止的,这就是一,就是智慧(逻各斯),就是神。
我们发现,赫拉克利特的“道”既有动态的一面,也有静态的一面,这是符合他的辩证法的,所以它既被成为火,也被称为智慧(逻各斯)。
赫拉克利特生活在希腊诸神崇拜开始受到抨击的年代,诸神崇拜仍是城邦生活的主要信仰,但是这个信仰的崇高地位在面临崩溃,新的神的观念需要重新确立。
赫拉克利特和早于他的塞诺芬尼,被认为是最初对传统宗教提出批判的两个人。
他们两人的批判侧重点不同,塞诺芬尼批判的是拟人化的神,赫拉克利特则批判传统的宗教祭神仪式。
但是,不能据此推论赫拉克利特完全否定了宗教祭神仪式和神灵崇拜。
单从残篇30“宇宙既不是任何神,也不是任何人所创造的”,我们是不能断言赫拉克利特是无神论者的。
赫拉克利特的神确实不再是希腊诸神中的神,它去掉了那些拟人化的东西,却保留了神至高、至善的特性。
与其说他在否定神创论,不如说他强调宇宙就是神,神就是宇宙,它不是被造的,而是如同耶和华一样是“自有永有”的。
这是赫拉克利特对神的观念的根本改革。
赫拉克利特的灵魂观,明显受到了奥菲斯教的影响。
公元前六世纪中叶,奥菲斯教传入赫拉克利特生活的伊奥尼亚地区,它宣扬灵魂转世和净化说,从赫拉克利特的思想中不难找到奥菲斯教义的痕迹。
我们说赫拉克利特的灵魂观是他思想中的重要部分,是因为它是构成赫拉克利特宗教思想的核心部分,因为“灵魂观念是整个宗教信仰的发端和赖以存在的基础,是全部宗教意识的核心内容;如果没有超自然的、不朽的灵魂观念,就不可能有超自然、超人间的神灵观念,从而也就不会有所谓宗教信仰本身”。
④换句话说,灵魂观的重要性是因为,灵魂是人与神之间的桥梁,人藉灵魂认识神,信仰神,并最终归于神,没有灵魂,人与神就是毫不相干的两个事物。
赫拉克利特认为人是宇宙的一部分,宇宙逻各斯是人的认识能力的来源,也是智慧和德行的来源,人与宇宙有了不可分割的联系。
耶格尔对赫拉克利特的灵魂观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在赫拉克利特身上体现了早期自然哲学家的宇宙学和奥菲斯教义的统一体。
他说,早期自然哲学家没有摆正宗教的位置,将宇宙看成是失去人性的“存在”;奥菲斯教的崇拜填补了这个空白,它认为人的灵魂实际上是和神血脉相通的,都是永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