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块法-主应力法例题
- 格式:doc
- 大小:179.00 KB
- 文档页数:4
第18章 工程应用本章内容:各种方法的原理及应用本章重点:主应力法,滑移线法,摩擦与边界条件的处理。
18.1 主应力法principal stress method塑性理论:分析变形力——确定变形力, 选设备,设计模具,定工艺精确解⎪⎪⎩⎪⎪⎨⎧⎪⎪⎭⎪⎪⎬⎫1663塑性条件应力应变关系几何方程应力平衡方程非常困难甚至无法(共18个未知量)必须简化,近似求解⇒主应力法18.1.1基本原理主应力法(切块法slab method):基本思路:近似假设应力状态,简化应力平衡方程和塑性条件要点:1) 简化应力状态为平面问题或轴对称问题2) 沿变形体整个截面截取基元体,设正应力与一个坐标无关且均匀分布,摩擦为库伦或常摩擦条件,根据静力平衡,得简化的平衡微分方程3) 列塑性条件时,假定基之接触面上的正应力为主应力(即忽略摩擦力对塑性条件的影响)。
4) 联立求解,并利用边界条件确定积分常数,求出接触面上的应力分布进而求得变形力。
注意:准确程度与假设是否接近实际有关。
18.1. 2 轴对称镦粗变形特点及变形力计算18.1.2.1 镦粗upsetting 变形特点无摩擦:均匀变形有摩擦:鼓形,双鼓形——不均匀镦粗inhomogeneous upsetting 变形分区:Ⅰ区:难变形区 Ⅱ区:大变形区 Ⅲ区:小变形区端面:滑动区,粘着区结论:镦粗是一个非稳定的塑性流动过程18.1.2.2 圆柱体镦粗时变形力计算 求接触面上的应力分布,主要步骤: 1) 截取基元 注意条件:轴对称问题,有:0==z θθρττ θσ为主应力θρσσ=2) 列径向静力平衡方程()()2sin2+++-θσθσσθσθd hdr d dr r h d hrd r r r简化为:02=-++hdr dr hdr hrd r r θστσσ圆柱体镦粗:dr d h r r τθσσσ2-==3) 引入塑性条件 设z σ为主应力 S z =-γσσ0=-⇒γσσd d zγτσd hd z 2-=∴4)设定摩擦条件 假设z μστ=rz z h cedr h z d μσμσσ22-=⇒-=∴5) 引入边界条件求积分常数 2D r =时0=r σ 此时S z =σ得C=hDSeμ()⎪⎩⎪⎨⎧===∴--r z r z Dh u Dh SeSe2222)(μμστσμ 上式即解得应力分布 但上式解存在问题,问题在τ的处理,因为τ≤S 5.0max =τ解决方法:重新设定摩擦条件 实验表明:ab 段:z μστ= 滑动区bc 段:S 5.0=τ 制动区co 段:S h r c S 22≈=γγτ停滞区将上式分别代入γστd d hz 2-=几个特殊点:b 点:b 点处有S b 21=τ 又有:()b z b u στ=ab段代入:()b dz hu se γσ-=22可求b γ 即:u u h dn b 222ιγ+=而对于bc 段(制动区),c hsz +-=γσ在处有b γs u z 5.0=σ 可求出()zb h u usC σγ及+=121 C点:CO段停滞区2222c s h z +-=γσ在处h c ==γγ,C 点z σ应相等可求C 2()[]()2222212γσγ-++=-h hs u s h h u z b18.1.2.3 讨论0<u <0.5 )1(2ψ+>h d三区并存 0<u <0.5 2≤h d≤)1(2ψ+制动区消失u >0 h d≤2 只有停滞区u ≤0.5 n d>2 停滞区+制动区18.1.2.4 锻粗变形力计算 F=dA z σ⎰⎰ 单位流动压力:A F =ρ将前已计算出的z σ分别积分即求得常摩擦时:us =τγσd husd z 2-= ()[]γσ-+=221d h u z s ()huds p 31+=热锻中按最大摩擦条件s 5.0=τ(全部为制动区)()hd z s γσ-+=5.01()h d s p 611+=18.1.2.5 镦粗时变形功deformation work (选设备用)W=-⎰01h h Fdh=⎰-PAdh h h 01W=⎰1h h p v dh hv =⎰10h h ∈=m v hdh p ρ 注意:变形时单位流动压力与坯料体积及打击速度有关习题 18章 318.1.3 开式模锻drop-forging变形特点及变形力计算18.1.3.1 变形特点定义:利用模具die迫使金属坯料产生塑性变性并充满锻模型腔的一种塑性加工方法过程:1) 镦粗阶段2) 充满模镗阶段3) 上下模闭合阶段(打靠)飞边槽作用:1) 形成阻力2) 容纳多余金属18.1.3.2 变形力计算上下模闭合时需要力最大,所以计算此时的力以圆盘类锻件为例:可分为三个部分⎪⎩⎪⎨⎧飞边仓部飞边桥部锻件主体18.1.3.3 飞边仓部受力分析作用:阻止桥部金属向外流动受力模型:厚壁筒thick-walled barrel 受内压作用1) 取单元体 2) 列静力平衡方程()()0sin 2=⋅⋅-∂+++θγσγθσθγγσσγθγγd d d d d d22sin θθd d ≈()0=++∴γσσγσθγγγd d d即0=++γσσγσθγγd d 3) 屈服准则 ()s βσσγθ=--代入上式γγβσd r sd -=热模锻S 为常数,应力状态为平面应力1.1=βcr s r ln 1.1-=∴σ4) 边界条件21D =γ 处0=γσC=12D∴γσ21ln 1.1D r S =∴仓桥交界处()b D+=2γγγισ211.1D ns =锻模设计常识:一般b D D 21+≤1.6在b D+=2γ处,S S 5.06.1ln 15.1=≈γσ18.1.3.4 飞边桥部变形力计算 受力模型:轴对称镦粗 1) 取单元体2) 列静力平衡方程γτσγd hd 2-=热模锻用最大摩擦条件s 5.0=τγσγd hsd -=∴C hs+-=∴γσγ3) 边界条件:b D +=2γ s 5.0=γσ()hbD s C ++=∴25.0()5.0222+=∴-+hb D sγγσ4) 屈服准则(近似) s z =-γσσ()[]γσ-++=∴b s Dh z 215.1F b =⎰⎰+=22DD z bdA σγπγσd z ∂⋅()()bD b D h b b D b sb F +++⋅++=3225.1π()b D b Fb Ab Fb p b +==π模锻件D>>b 再简化132≈++b D b D()h b b s p 25.1+=∴18.1.3.5 锻件本体变形力受力模型(简化):圆盘镦粗D φ h 0=2h (透镜状镦粗)1) 取单元体2) 列静力平衡方程γτσγd h d o2-=最大摩擦条件 s 5.0=τc hos +-=∴γσγ3) 边界条件 2D =γ ()5.0222+=-+hr b D s γσ 可求出C()oh D hbs 225.0γγσ-++=∴4) 屈服准则(近似)s z =-γσσ (h 0=2h )()hD hbz s 425.1γσ-++=∴⎰=∴01224D d D p π()h D h b S 425.1γ-++ =()h Dh b S 125.1++结论:模锻力F=dd b b A p A p +=()()Ad S A S h Dh b b h b 1225.15.1++++=()[]h Dh b Ad Ab h b S D 12225.15.14++++π习题 18章 218.1.4 板料弯曲定义:把平板、型材(管材)弯成一定曲率(角度)的塑性成形工序应用:模具弯、折弯、滚弯、拉弯18.1.4.1 线性弹塑性弯曲 18.1.4.2 弹性弯曲弯矩小⇒弹性变形(弯曲角度小,曲率半径大) 外区受拉内区受压⇒交界处受力为0且位于板厚中间2t+==γρρσε 且应变公式为:()εεεεθρρραρεyy =∂∂-+=(ερ应变中性层曲率半径,y 到中性层距离,弯曲角度) 而弹变时0==z σσρ3ρθθεσEyE ==∴18.1.4.3 弹塑性弯曲弯矩↑⇒角度↑⇒曲率半径↓γ。
1在平行模板间镦粗矩形截面的钢坯,其长度为l ,宽度为a ,高度为h ,且a l >>,接触面摩擦条件为s μστ=,试使用切块法推导接触面上的z σ。
解:(1)、切取基元体。
切取包括接触面在内的高度为坯料瞬时高度h 、宽度为dx 的基元体(图中阴影部分)。
(2分)¦Σσzσσ+σ(2)、沿x 抽方向的平衡微分方程。
(2分)()02=-+-ldx hl d hl x x x τσσσ化简后得: dx hd x τσ2-= (6.22) (3)、确定摩擦条件(1分)采用常摩擦条件: s μστ= (6.23) (4)、确定z x σσ、的关系(2分)采用平面变形条件下的屈服准则,当取σ3和σ1的绝对值时,该式为()()zx sz x d d σσσσσ==---32 (6.24)(5)、将(6.23)、(6.24)代入(6.22)得(1分) hdxd sz μσσ2-=1积分上式得 C hxsz +-=μσσ2 (6.25) (6)、由边界条件定C (2分) 由边界条件知 02==ax xσ s a x zσσ322==代入(6.25)可得边界常数 h aC ss 2232μσσ+=(6.26) (7)、将(6.26)代入(6.25)即得⎪⎭⎫⎝⎛-+=h x a s s z 22232μσσσ (6.27)(2分)1已知圆柱形坯料墩粗至高度h ,直径d (假设侧表面为平直的),设|τ|=σs /2,试使用切块法推导接触面上的z σ。
解:1、切取基元体(2分)2、列平衡方程(沿ρ向)(2分)()()022sin2=+⋅-⋅⋅⋅-⋅++ρθτρρθσθρσθρρσσθρρρd d h d d h d h d d d 整理并略去高次项得σ¦Θσ¦Θσρ+σρσρσz¦Σσz¦Σ¦Θ102=-++ρσστρσθρρh d d (6.1) 3、找σρ与σθ的关系(2分)可以从ερ与εθ的关系再利用应力应变关系式判别出。
8-9 矩形截面梁如图所示,绘出1、2、3、4点的应力单元体,并写出各点的应力计算式。
解:(1)求支反力R A =,R B = (2)画内力图如图所示。
xPl(-)(+)PlMkN ·m)PPy(-)(-)(+)VkN)题8-9图(3) 求梁各点的正应力、剪应力:(4)画各点的应力单元体如图所示。
9-1 试用单元体表示图示构件的A 、B 的应力单元体。
(a )解:(1)圆轴发生扭转变形,扭矩如图所示。
111max 222222333333max 442330,22(')[()]448114()121200(0,0)16ZZZ ZzV pA b hh h hP P b M V S Pl hy I I bb h b h b M SM PlW b h σττστστστ==-=-⋅=-⋅⋅-⋅⨯⨯-⋅=⋅=⋅==⋅⨯⨯⨯⨯⋅=====-=-=⨯⨯80A-+16080T (kN ·m )(2)绘制A 、B 两点的应力单元体:A 、B 两点均在圆轴最前面的母线上,横截面上应力沿铅垂方向单元体如图所示:331601020.21680510.216A A t bB t T Pa kPa W T Pa kPaW τπτπ===⨯===-⨯(b )解:(1)梁发生弯曲变形,剪力、弯矩图如图所示。
-+120VkN)40MkN ·m)+120402060题9-1(b )(2)绘制A 、B 两点的应力单元体:A 点所在截面剪力为正,A 点横截面的剪力为顺时针,同时A 点所在截弯矩为正下拉,而A 点是压缩区的点。
B 点所在截面剪力为负,B 点横截面的剪力为逆时针,同时B 点所在截弯矩为正下拉,而B 点是拉伸区的点。
单元体如图所示:333.3333.60100.0537.50.1200.21212010(0.1200.050.075) 5.6250.1200.20.1201220100.0512.50.1200.2124010(0.1200.05A A A tA z A A tB B B t B z B B t M y Pa MPaI V S Pa MPaI b M y Pa MPaI V S I bστστ⨯=-⋅=-⨯=-⨯⋅⨯⨯⨯⨯=⋅==⋅⨯⨯⨯=⋅=⨯=⨯⋅-⨯⨯⨯⨯=⋅=⋅g g 30.075) 1.8750.1200.20.12012Pa MPa=-⨯⨯9-2(c解:(1)由题意知:30,20.5030ox x y MP MPa MP στσα==-==,,。
在平行模板间镦粗矩形截面的钢坯,其长度为l ,宽度为a ,高度为h ,且a l >>,接触面摩擦条件为s μστ
=,试使用切块法推导接触面上的z σ。
解:(1)、切取基元体。
切取包括接触面在内的高度为坯料瞬时高度h 、宽度为dx 的基元体(图中阴影部分)。
(2)、沿x 抽方向的平衡微分方程。
()02=-+-ldx hl d hl x x x τσσσ
化简后得: dx h
d x τ
σ2-
= (6.22) (3)、确定摩擦条件
采用常摩擦条件: s μστ= (6.23) (4)、确定z x σσ、的关系
采用平面变形条件下的屈服准则,当取σ3和σ1的绝对值时,该式为
()()z
x s
z x d d σσσσσ==
---3
2 (6.24)
(5)、将(6.23)、(6.24)代入(6.22)得 h
dx d s z μσσ2-= 积分上式得 C h
x
s
z +-=μσσ2 (6.25) (6)、由边界条件定C 由边界条件知 02
==
a
x x
σ s a x z
σσ3
2
2
=
=
代入(6.25)可得边界常数
h a
C s
s 223
2μσσ+=
(6.26) (7)、将(6.26)代入(6.25)即得⎪⎭
⎫
⎝⎛-+=
h x a s s z 22232μσσσ (6.27)
已知圆柱形坯料墩粗至高度h ,直径d (假设侧表面为平直的),设|τ|=σs /2,试使用切块法推导接触面上的z σ。
解:
1、切取基元体
2、列平衡方程(沿ρ向)
()
()022
sin 2=+⋅-⋅⋅⋅-⋅++ρθτρρθ
σθρσθρρσσθρρρd d h d d h d h d d d 整理并略去高次项得
02=-++ρ
σστρσθ
ρρ
h d d (6.1)
3、找σρ与σθ的关系
可以从ερ与εθ的关系再利用应力应变关系式判别出。
对于实心圆柱体镦粗,径向应变
ρ
ρ
ερd =
,而切向应变是()ρ
ρ
πρπρρρπεθd d =-+=
222两者相等,根据应力应变关系理论
必然有
θρσσ= (6.2)
将(6.2)带入(6.1)可得 ρτ
σρd h
d 2-= (6.3) 4、带入边界摩擦条件
边界上2
s
στ=
带入(6.3)式可得 ρσ
σρd h
d s -= (6.4)
ρ
5、引入塑性屈服条件
因θρσσ= ,此时Mises 屈服准则和Tresca 准则是一致的。
由应变状态可见,
0,0<>=z εεεθρ,根据应力应变顺序对应规律(考虑到符号)可知
()()()z
σσσθ
ρ
->-=-,此时的屈服准则s σσσ
=-min max
略去摩擦力,即视z εερ,为主
应力,将有
()
()s z σσσρ=--- 即
s z σσσρ=- (6.6)
则 ρσσd d z = (6.7) 6、联立求解
将(6.7)带入(6.4)、(6.5)得 ρσσd h
d s
z -
= (6.8)
积分上两式,相应得 C h
s
z +-
=ρσσ (6.10)
7、计算(6.10)式的定积分常数 当2
d
=ρ时
0=ρσ 带入屈服准则(6.6)式 s z σσ=,再带入(6.10)式得
2
d
h C s s ⋅+
=σσ (6.12) 8、求接触面上压力分布公式 (6.12)带入(6.10)得
⎥⎦
⎤⎢⎣
⎡
⎪⎭⎫ ⎝
⎛-+=ρσσ2
11d
h s z (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