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行车组织导学4-3课时
- 格式:ppt
- 大小:155.50 KB
- 文档页数:10
铁路行车规章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铁路行车规章课程旨在培养学员对铁路行车规章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使其能够在铁路运输中遵守规章制度,确保列车安全运行。
本课程将通过理论教学和实际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全面介绍铁路行车规章的基本原理、操作要点和安全注意事项。
二、课程目标1. 理解铁路行车规章的重要性和意义;2. 掌握铁路行车规章的基本内容和要求;3. 熟悉铁路行车规章的操作流程和安全措施;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行车问题。
三、课程内容1. 铁路行车规章概述1.1 铁路行车规章的定义和作用1.2 铁路行车规章的分类和层级1.3 铁路行车规章的修订和发布程序2. 铁路行车规章的基本原则2.1 安全第一原则2.2 纪律严明原则2.3 灵活适应原则3. 铁路行车规章的基本要求3.1 列车运行速度的限制3.2 列车运行间隔的规定3.3 列车行车信号的使用方法3.4 列车行车组织的要求4. 铁路行车规章的操作流程4.1 列车运行准备工作4.2 列车运行中的操作要点4.3 列车运行结束后的处理措施5. 铁路行车规章的安全注意事项5.1 高速行车的安全要求5.2 夜间行车的注意事项5.3 恶劣天气条件下的行车规定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教师讲解、PPT展示等方式,详细介绍铁路行车规章的相关知识点和操作要点。
2.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引导学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行车问题,加深对规章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讨论互动:组织学员进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促进学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习效果。
五、评估方式1. 课堂测试:通过课堂测试,检验学员对铁路行车规章的理解程度和应用能力。
2. 实际操作考核:组织学员进行实际操作考核,评估其在实际行车中遵守规章制度的能力。
3. 课程作业:布置课程作业,要求学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行车问题,评估其综合应用能力。
六、教材及参考资料1. 教材:铁路行车规章教材,包含详细的理论知识和操作要点。
铁路行车规章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铁路行车规章课程是铁路交通运输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铁路行车规章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其能够胜任铁路行车工作。
本课程主要包括铁路行车规章的基本概念、原则和要求,行车信号系统,行车组织与调度,行车安全措施等内容。
二、课程目标1. 理解铁路行车规章的基本概念、原则和要求;2. 掌握行车信号系统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3. 熟悉行车组织与调度的基本流程和方法;4. 熟悉行车安全措施的要求和操作方法;5. 培养学生的行车规范意识和安全意识。
三、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1. 铁路行车规章基础知识(20学时)1.1 铁路行车规章的定义和作用1.2 铁路行车规章的组成和层次1.3 铁路行车规章的基本原则和要求1.4 铁路行车规章的修订和发布流程2. 行车信号系统(30学时)2.1 行车信号的分类和作用2.2 行车信号的基本构成和工作原理2.3 行车信号的显示和解读方法2.4 行车信号的常见故障和处理方法3. 行车组织与调度(40学时)3.1 行车组织与调度的基本流程和方法3.2 行车计划的编制和调整3.3 行车组织的原则和要求3.4 行车调度的技巧和注意事项4. 行车安全措施(30学时)4.1 行车安全措施的基本要求和操作方法4.2 行车安全设备的使用和维护4.3 行车事故的预防和处理4.4 行车安全意识的培养和提高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理论授课:通过讲解、演示等方式,向学生传授铁路行车规章的基本概念和知识。
2.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行车信号系统的实际操作和摹拟演练,提高其实际操作能力。
3.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和问题讨论,培养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铁路行车现场,了解实际行车情况,加深对行车规章的理解和认识。
五、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2. 期中考试:对学生的理论知识进行考核。
3. 实践操作考核:对学生的行车信号系统操作技能进行考核。
《铁路行车组织》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编号:50L278Q2、课程体系/类别:理论课/专业课/主干课3、学时/学分:32/24、先修课程:运输组织学,管理运筹学,交通运输设备5、适用专业:交通运输、铁路运输二、课程教学目标及学生应达到的能力本课程授课对象为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铁路运输专业本科生,属交通运输专业特色课,是该专业重要的专业特色课程。
教学目标: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应了解铁路行车组织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掌握铁路车站、路局运营管理工作的基本原理和最有效地综合运用铁路技术设备及能力、完成营销任务、满足市场需求的方法,为从事铁路系统的实际运营管理工作、进行行车组织现代化的科学研究工作打下理论基础。
三、课程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四、课程教学安排(一)教学方法绪论1、重点讲述的内容铁路运输生产过程及其特点,铁路行车组织各部分内容的相互关系。
2、建议补充学习的内容从相关文献中查找高速铁路及重载运输发展对铁路行车组织的影响。
3、教学方法:本章内容为整个铁路行车组织概括性介绍,定性内容较多,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但应注重联系实际,并要求学生完成自学内容。
4、作业安排:复习思考题,针对教授内容布置小论文一篇或针对自学内容布置读书笔记一篇。
使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有较为感性的直接认识,并深入理解某一方面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情况。
第二篇车站工作组织第一章概述1、重点讲述的内容技术站办理的列车、货车种类及货车的技术作业过程和作业地点(站内运行径路),掌握用图解方式说明不同种类列车在站内走行径路。
2、建议补充学习的内容高速铁路车站、重载铁路车站、联运站的基本情况。
3、教学方法:本章内容为铁路车站工作组织定性内容较多,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但应注重联系实际,并要求学生完成自学内容。
4、作业安排:复习思考题,针对教授内容布置小论文一篇或针对自学内容布置读书笔记一篇。
使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有较为感性的直接认识,并深入理解某一方面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情况。
《铁路行车组织》课程说明同学们,大家好。
《铁路行车组织》是在对铁路运输实行一整套生产管理方法的基础上建立并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
它既是生产实践的理论总结,又对生产实践起指导作用。
铁路要达到安全、迅速、经济、便利地运送旅客和货物,为国家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服务的目标。
就必须有一整套完整的、规范的的组织方式。
铁路的现代化包括生产技术的现代化和企业管理现代化。
铁路,不但要用先进的技术进行装备,还必须使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管理。
我国铁路采用的科学管理方法主要有:1.运输计划运输计划具体规定了国家赋予铁路的运输任务,通常分为长远、年度和月度运输计划。
2.货物列车编组计划货物在装车以后,如何将这些车流编成各种列车输送到目的地,需要一个经济合理的组织方法。
列车编组计划就是规定如何将车流组织成为各种专门的列车,从发生地向目的地运送的制度,是全路的车流组织计划,可以合理地组织车流输送,加速货物送达,充分利用铁路通过能力,以及合理地分配全路各技术站的调车工作任务。
3.列车运行图由于在铁路向上运行的列车很多,而且各种客货列车的速度和要求也不尽相同,为了使列车的运行能彼此配合,确保行车安全,以及合利用铁路通过能力,铁路必须编制列车运行图,规定各次列车按一定的时刻在区间内运行及在车站到、发或通过。
所以,列车运行图实质上就是列车运行时刻表的图解。
列车运行图是铁路行车组织的基础,凡与列车运行有关的各个部门,都必须正确地组织本部门的工作,以保证列车按运行图运行。
4.运输生产计划为了完成运输生产中的月度货物运输计划,需要有一定的机车车辆加以保证。
运输生产技术计划作为运输生产计划的组成部分,它规定了机车车辆运用的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是机车车辆的保证计划。
5.运输方案铁路运输生产需要路内、外各有关部门紧密配合,运输方案就是按照运输生产计划所规定的任务和列车编组计划、列车运行图、站段作业过程等技术文件规定,对一个月或一旬的货运工作、列车工作、机车工作等进行综合部署,使运输部门和有关部门密切协调配合,共同完成运输任务。
行车组织课设
摘要:
一、引言
二、课程背景与目的
三、课程内容与安排
四、课程收获与体会
五、总结与展望
正文:
【引言】
作为一门与交通安全息息相关的课程,行车组织课设对于培养专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结合个人经历,对行车组织课设进行详细介绍。
【课程背景与目的】
行车组织课设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行车组织的基本原则、方法和技术,培养学生具备行车组织、调度、指挥及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为我国铁路运输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课程内容与安排】
行车组织课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行车组织基本理论
2.列车运行图编制
3.车站工作组织
4.区间运行组织
5.列车运行调度
6.行车安全与应急处理
【课程收获与体会】
通过行车组织课设的学习,我深刻体会到:
1.掌握了行车组织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日后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2.学会了编制列车运行图,了解了运行图在铁路运输中的重要作用。
3.熟悉了车站工作组织,对车站业务流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4.学会了分析区间运行组织,为优化运输组织和提高运输效率提供了有力支持。
5.理解了列车运行调度的原理,对调度工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6.了解了行车安全与应急处理的重要性,增强了安全意识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总结与展望】
行车组织课设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通过学习,我对铁路行车组织工作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铁路行车组织》课程教学设计的几点思考摘要:《铁路行车组织》是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合理的教学设计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保证教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在课程目标设计、内容设计、教学方法设计、第一节课概要设计及考核方案设计等方面做了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课程教学;目标设计;内容设计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5-247-01一、课程目标设计《铁路行车组织》是一门实践性、技术性较强的课程,分三个学期完成。
其中第一学期共包括“铁路行车工作认识”、“调车工作”、“行车闭塞法”三部分。
主要能力是熟练记忆列车车次、掌握排风摘管、观速观距、中间站调车作业计划编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够正确填写路票。
1、能力教学目标:(1)通过列车车次的学习,训练学生根据列车车次,判断列车种类、等级的能力;(2)通过中间站调车作业计划编制,训练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3)通过排风摘管、观速观距等基本技能的学习,训练学生实践动手能力;(4)通过课堂提问、课堂讨论、课后作业、综合模拟训练等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团结协作等能力,提高学生严谨务实、吃苦耐劳等综合素质。
2、知识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车站及列车的等级划分、列车车次特点;(2)掌握牵出线调车及驼峰调车的作业方法;(3)熟练掌握排风摘管、观速观距等调车作业基本技能;(4)熟练掌握中间站调车作业计划的编制方法。
(5)掌握行车闭塞法的行车凭证。
3、素质教育目标:(1)具有热爱所学专业、爱岗敬业的精神和较强的安全意识;(2)具有胜任调车工作的良好业务素质和健康的身心;(3)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课程内容设计课程教学的内容可以概括为车站、列车的定义及分类,列车车次的特点,牵出线调车及驼峰调车的作业方法,中间站调车作业计划的编制方法,行车闭塞法,教学总学时为68学时。
三、教学方法设计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模块式教学、任务驱动、情境教学、小组讨论、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