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病学》
- 格式:pdf
- 大小:39.21 KB
- 文档页数:1
水产动物疾病学---总学时63-(理论45,实验18)第一章绪论一、研究的对象及任务水产动物疾病学:研究水产动物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及其防治方法的科学。
***要求重点了解、掌握以下几个问题:① 水产动物发病的原因、发病的条件② 寄生性病原体,包括两个方面:Ⅰ. 传染性病原体:种类形态(菌落形态)、真菌的生活史、生化反应、出现季节、危害情况等。
Ⅱ. 侵袭性病原体:种类(分类地位)、形态结构、生活史、出现季节、寄生部位及危害等。
〔* 病原体的收集及处理也要求掌握〕③不同的病原体寄生在水产动物机体之后,必然引起发病,因此要了解病症(肉眼、显微镜、组织切片、验血等)。
④预防疾病时所采取的措施,治疗所用的药物;药物的原理(药物的作用机理),防治方法,药物的浓度等。
⑤非生物所引起的疾病,如机械损伤、理化条件改变等引起的危害。
⑥免疫学基础,主要是土法免疫、疫苗的应用等。
---《免疫学原理》—今后的选修课!(一)、研究的对象——(水产动物疾病)!—— 发病原因、病理机制、流行规律以及诊断、预防和治疗方法等。
其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一方面要以寄生虫学、微生物学、动物生理学、动物组织学、病理学、药理学、水环境学等学科为基础;另一方面还要同水产养殖生产密切结合起来。
(二)研究的任务为水产养殖服务,直接指导水产养殖生产,提高水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疾病的发生直接影响水产品的质和量。
* “养鱼不瘟、富得发昏”、“讲起来四条鱼,而养起来三条鱼,吃起来两条鱼”,传统渔业方式易得病,每年4~10月容易发病,尤其是草鱼。
、* *我国1953年开始研究,目前还研究得很不深入,——因此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目前的主要研究成果为草鱼出血病病毒免疫防治及给药途径,注射与生态防治等。
疾病的高峰季节为每年8月份。
如粘孢子病——目前也较难防治。
***从加强水产动物疾病学的研究工作说来,我们的任务具体有:首先,要急生产之所急,重点研究对水产动物养殖生产危害严重而迫切需要解决的疾病。
第4章鱼类细菌性病害病名、病原、症状(偶数)、流行(奇数)、防控(序号为奇数)、诊断(序号为偶数)*鱼类细菌病是指由细菌感染引起鱼类发生病理变化、死亡的疾病。
*细菌病是鱼类最为常见的疾病。
几乎所有的鱼在不同季节都可受到细菌的感染而发病。
*细菌是一类具有细胞壁的单细胞原核生物,仅具有原始核,无核膜和核仁结构。
*细菌是水体和鱼体表面中分布极为广泛的生物,正常养殖水体中细菌数量可达到104-106个/mL。
*按细菌是直接引起感染还是由其他感染、受伤或其他环境因素诱导引起细菌感染将细菌分为原发致病菌(causitive pathogen)和条件致病菌(opportunity pathogen)两大类。
*鱼类细菌病的发生通常与水温、PH、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等水质因素有关,可诱导细菌病的发生。
1 细菌性出血败血症 (bacterial septicemia)*该病于20世纪80年代末在我国淡水鱼养殖地区大规模暴发流行.。
*曾造成年均30万—40万t鱼死亡,年均损失达50亿—60亿元。
*曾命名为淡水鱼暴发病、溶血性腹水病、腹水病、出血性腹水病、出血性疾病等。
*20世纪90年代起称为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简称细菌败血症。
1.1 病原*由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淡水鱼病。
*主要是鲤科鱼的一种以全身性出血为主要特征败血症,死亡率高。
*危害对象为草鱼、鲫鱼、鲤鱼及花白鲢等常规品种。
*该病发病急、传染快,且死亡率高、损失大。
一旦发病即难以控制,且病情反复的情况比较多。
*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属弧菌科,气单胞菌属。
目前该属有13种,如豚鼠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杀鲑气单胞菌等。
*革兰氏阴性杆菌,菌体大多呈杆状,也有稍弯曲,无芽孢、无荚膜,多数单个,少数双个排列,极生单鞭毛。
*在TYE(弧菌培养基)及营养肉汤琼脂上,经18~24h、28℃培养,菌落呈淡黄褐色,无水溶性色素。
*在TYE液体中28 ℃培养24小时,呈少量薄膜,一摇即散。
-----------------------------------------------密-----------------------------封--------------------------线-------------------------------------------------------姓名 专业、年级 学号考试日期------------------------------------------------装-----------------------------订-------------------------线------------------------------------------------------- 2007级动物科学水产养殖本科《鱼病学》 课程试卷A 注意事项:1、考生务必将自己姓名、学号、专业名称写在指定位置; 2、密封线和装订线内不准答题。
一、名词解释题(每题3分,共15分) 1. 栓塞(3分): 2. 超寄生(3分): 3. 淤血(3分): 4. 坏死(3分): 5.肉芽组织(3分): 二、单项选择题(每空1分,共15分) 1.中间寄主是指寄生虫的( )时期所寄生的寄主。
A 有性生殖期 B 无性生殖期 C 成虫时期 D 虫卵时期 2.对青、草、鲢鱼,其寄生虫区系的季节变化呈倒“U ”形曲线的主要是()。
A原生动物类B耐寒性寄生虫C甲壳类寄生虫D消化道寄生虫3.下列不是生物性致病因素的特性是()。
A有潜伏期B有感染门户C有选择性D有蓄积性4.局部淤血时血液通常淤积在()血管。
A小静脉B小动脉C大静脉D大动脉5.下列发生于间质的变性是()。
A脂肪变性 B透明变性 C颗粒变性 D水泡变性6.下列不能发生营养不良性钙化的是()。
A坏死灶 B血栓 C肺泡壁 D炎症灶7.下列再生能力最强的组织细胞是()。
A肝脏的肝细胞 B心脏的心肌细胞 C大脑神经细胞 D平滑肌细胞8.肿瘤的间变程度越高,则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越()。
水产动物疾病学兼性寄生:亦称假寄生,寄生虫在通常条件下过着自由生活,只有在特殊条件下才能转变寄出生生活的方式。
药物效应动力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机制,作用规律和作用方式,以及所引起的生物效应的科学。
继发性感染;在病原性感染后,(没有过痊愈)相同或不同的病原再次感染。
再感染:首先感染痊愈后,又被相同的病源再次感染。
充血;局部组织器官的含血量超过正常。
局部贫血:机体局部组织或器官血量少于正常血量。
草鱼三病;赤皮病、烂鳃病、肠炎病。
抗生素;主要微生物所产生的能抑制或杀死其他微生物的化学物质。
胞囊:营养体成熟或在病变死后,缩回假状突起落入水中,分泌出一层纤维质形成胞囊。
变性;指因病理因素导致组织或细胞发生理生化性质的改变。
代偿:指致病因素作用下,体内出现代谢功能障碍或组织结构破坏时,机体通过相应部分的代谢,结构改变或功能加强来代替或补偿病变器官功能的过程。
泛池:水产动物因缺氧而出现的大批窒息死亡。
超寄生:寄生虫本身又为其他寄生虫的寄主的寄生叫超寄生。
1寄生虫按寄生性质分为兼性寄生和真性寄生。
2 炎症的全身表现是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全身反应是发热、血中白细胞变化.3赤皮病、烂鳃病、肠炎病病原是什么?答:赤皮的病原是荧光假单胞菌;烂鳃的病原是柱状屈绕杆菌;肠炎的病原是点状气单胞菌。
4常见的孢子虫有哪些?答;艾美虫(小孢子虫)粘孢子虫、微饱子虫、单孢子虫5寄生虫对寄主的作用?答:1 抗械性刺激和损伤 2.夺取营养 3 压迫和阻塞4毒素作用5其他疾病的媒介6 渔药必须具有的功能?答:1 预防和治疗疾病2消炎、控制故害 3 改善水产养殖环境4增进抗体的健康和抗病力5促进水产动、植物的生长和调节其生理机能6疾病诊断7 简述病毒性病的共同特征?答:(1)病源都为病毒类(2)引起出血或内脏坏死(3)发病快,死亡率高,不易控制(4)流行范围广(5)防治困难,无特效药8 单殖吸虫与复殖吸虫生活史的主要区别。
1) 单殖吸虫:生活史简单,无中间寄主,多为外寄生2) 复殖吸虫:生活史复杂,有中间寄主,多为内寄生9 绿色鱼料的特点(1)饲料生产过程严禁使用不当原料和盲目添加抗生素,促生长剂等。
鱼病学绪论1 什么是鱼?现代分类学家给―鱼‖下的定义是:终生生活在水里、用鳃呼吸、用鳍游泳的脊椎动物。
*鱼类包括圆口纲、软骨鱼纲和硬骨鱼纲等三大类群,世界上已知鱼类约有26000多种,是脊椎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大类,约占脊椎动物总数的48.1%。
2 鱼病学的定义鱼病学(ichthyopathology):是研究鱼病的发生原因、病理机制、流行和消亡规律以及诊断、预防和治疗方法的科学。
*鱼病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主要涉及动物营养学、普通生物学、鱼类学、微生物学、寄生虫学、水生生物学等相关科学。
*它主要以鱼类形态学、鱼类组织学和鱼类生理学为基础。
4 病鱼的症状鱼游泳的异状---不群游、游泳不活泼、外部刺激的逃避反应迟钝、回转、狂奔等不自然行动,鱼身沿池壁游擦等。
采饵的异状----采饵时不竞食,摄饵量減少。
排泄物异状如颜色不对,或太硬(结快)等。
外观形态的变异----体色的变化无常,略黑或过于苍白。
体身及鳍发炎、出血、溃疡、尾部附着丝状物、破损。
其他----鳃部异状附有粘液、鳃不合拢等。
第1章水生环境1 天然水的分类:一般根据离子总数,按矿化度可将天然水分为四种类型:*淡水<1 .0 g/kg*盐化水<1 –25 g/kg*具有海洋盐度的水25—50 g/kg*咸水> 50g/kg天然水体河流\湖泊\池塘\海洋---洋:海2 与鱼类生长有关的水环境因素水温\溶解氧pH值我国渔业水质标准规定pH值在6.5-8.5范围内。
过酸(pH值6.5以下)能侵蚀鳃组织,使鳃组织发生凝血性坏死;同时酸的阳离子能与蛋白质结合,使蛋白质变性,成为不溶解的化合物,导致鱼的组织器官失去功能。
过碱(pH值8.5以上)能使鳃分泌物发生凝结,使鱼呼吸受阻死亡。
水中浮游生物水色与浮游生物第二章鱼类的基本结构和特征我国有淡水鱼类近1000中,主要是鲤形目鱼类(730余种)和鲇形目鱼类(110余种)。
1 鱼的结构特点*身体仅分为头、躯干和尾3部分。
鱼病学问答题1、鱼发病的主要症状有哪些?·鱼游泳的异状:不群游,游泳不活泼,外部刺激的逃避反应迟钝,回转、狂奔等不自然的行为,鱼身沿池壁游擦等。
·采饵的异状:不竞食,摄饵量减少。
·排泄物的异状:如颜色不对,或太硬结块等。
·外观形态的变异:体色变化无常,略黑或略白。
体身及鳍发炎、出血、溃疡,尾部附着丝状物,破损。
·其他:腮部异常附有粘液,腮合不拢等。
2、研究鱼病学的意义。
·了解鱼病的发生原因、病理机制、流行和消亡规律·掌握正确诊断、预防和治疗鱼类疾病的方法·为渔业生产服务,使养殖业高产、稳产·为人类提供健康而安全的水产品3、鱼类病毒性疾病的防控措施有哪些?·加强综合预防措施,严格执行检疫制度,控制外来苗种。
·加强饲养管理:定期换水,投喂优质饲料,减少放养密度。
·发现疫情,彻底销毁病鱼,漂白粉彻底消毒,防止疾病流行。
·定期清塘消毒:鱼池用2×10—5有效氯消毒,清塘后用抗生素药浴防止继发感染。
·免疫防控:组织灭活苗和细胞培养灭活苗,注射免疫和浸泡免疫。
·大黄等中药治疗,抗病毒药物治疗。
4、如何防控鱼类寄生虫性疾病?防控鱼类寄生虫病主要从①提高鱼体自身抵抗力②改善水体环境③杀灭鱼体携带的寄生虫三个方面入手。
具体措施如下:·放养前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彻底清塘消毒,用高锰酸钾溶液浸洗鱼种·养殖期间排污彻底,保持清洁·加强饲养管理,注意水质,合理放养密度,提高鱼体抵抗力·鱼种过冬前用硫酸铜溶液浸洗鱼体,8g∕L,20-30min,或高锰酸钾溶液,1.5-2h·病鱼池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硝酸亚汞、高锰酸钾、福尔马林或碘等化学药物或苦楝树叶等中草药全池泼洒治疗。
根据寄生虫的种类不同选择不同的药物。
5、细菌性出血败血症的防治方法。
病名、病原、症状(偶数)、流行(奇数)、防控(序号为奇数)、诊断(序号为偶数)第6章鱼类寄生虫病*在自然界中,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的现象是较为常见的。
它是生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般称为共生生活。
*寄生是共生生活中的一种类型,共生双方中的一方受益,而另一方受害。
*在寄生生活关系中,包括寄生物(parasite)和宿主(host)两个方面。
寄生物寄生在宿主的体内或体表,并从宿主身上取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寄生物带给宿主不同程度的危害,也即宿主发生疾病,甚至导致宿主死亡。
*寄生虫概念?*寄生虫类型有哪些?寄生虫是暂时或永久地在宿主体内或体表营寄生生活的动物。
寄生虫类型:A 内寄生虫与外寄生虫B单宿主寄生虫与多宿主寄生虫C长久性寄生虫与暂时性寄生虫D专一宿主寄生虫与非专一宿主寄生虫E专性寄生虫与兼性寄生虫A 鞭毛虫病*鞭毛虫属于肉足鞭毛门,鞭毛亚门的动鞭毛纲。
*鞭毛虫的个体较小,无叶绿素,有1根或多根鞭毛,鞭毛除了作运动胞器外,尚有感觉和助于捕食的作用。
*引起水生动物患病的常见鞭毛虫有锥体虫、隐鞭虫、口丝虫、六前鞭毛虫、卡拉虫,主要危害淡水、海水鱼类的鱼苗、鱼种,严重时可引起病鱼大批死亡。
1 波豆虫病1.1 病原波豆虫病是由飘游鱼波豆虫(Ichthyobodo necatrix)引起的鱼病。
属动基体目,波豆科。
*虫体自由游动时呈圆形,背面隆起,腹面凹陷;固着时背腹侧扁。
*虫体侧面观呈卵形或椭圆形,腹面观呈汤匙形。
*腹面有1条纵的口沟,从口沟端长出2根鞭毛,沿鞭毛沟伸向体后而游离。
*虫体用2根鞭毛作为附着的胞器,插入寄主的皮肤或鳃组织中。
*圆形胞核位于虫体中部,胞核后有1个伸缩胞。
1.2 流行情况*此病是世界性鱼病,在我国各地均有发现。
水温4~30℃均能发病,但飘游鱼波豆虫的繁殖适温是12~25℃,因此一般流行于春秋两季。
两广地区以冬末春初最流行。
*该病对鱼苗、鱼种危害最为严重,危害各种温水及冷水性淡水鱼,如草、鲢、鳙、鲤、鲫、金鱼等都可感染。
《常见鱼病诊断与防治》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1.粘液腺:分布在鱼体的表皮层,具有润滑体表、清除异物、调节渗透压等作用,通常无鳞鱼更发达。
2.毒腺与毒棘:为表皮的衍生物,具有防御、攻击、捕食等作用3. 鳃耙:为一滤食器官,位于鳃弓内侧4. 幽门盲囊:有些种类的鱼在胃肠交界处有盲囊状突起,称为幽门垂或幽门盲囊5. 鳔:位于肠胃背面、肾脏腹面的体腔内,为一中空的囊状器官。
具有调节比重、发音、呼吸、辅助听觉、感压等功能6. 人工放流:对衰落或已被破坏的鱼类资源,采取人工繁殖的办法培育苗种,然后放流,使其自然生长,迅速加入现存资源量的行列。
这一做法称为人工放流。
7. 驯化(Acclimatization)是指被移植的种类,在新的环境中经过一定时期的生存适应,发展了某些适应性状,使它们适应于在新的环境中生活和繁衍后代,形成相当规模的种群。
8. 生态渔业:(ecological fishery)通过渔业生态系统内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分层多级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作用,使特定的水生生物和特定的渔业水域环境相适应,以实现持续、稳定、高效的一种渔业生产模式。
或以生态学、经济学原理为基础,运用生态系统工程技术进行设计、生产和管理的一种新型渔业生产模式。
9. 疾病:为正常的健康状态的任何改变。
10. 水产动物病害学:是研究水产经济动物病害发生的病因、致病机理、流行规律以及诊断技术、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的科学。
11. 病原:又称病原体,是能引起疾病发生的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12. 致病微生物: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和单细胞藻类等13. 寄生:是指一种生物在其全部或部分生活过程中,必须生活在另一种生物的体表或体内,夺取其营养物质、体液或其组织作为食物来源,并对该生物产生危害作用的生活方式。
14. 终末宿主:寄生虫的成虫或有性生殖时期所寄生的宿主(如血居吸虫的终末宿主鱼类)15. 中间宿主:寄生虫的幼虫期或无性生殖时期的宿主(如血居吸虫的中间宿主螺)16. 第一中间宿主:寄生虫最先寄生的中间宿主(双穴吸虫的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
831水产养殖生物病害学疾病学试卷一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30分)1.病原是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其中,致病微生物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寄生虫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疾病的发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疾病的经过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个时期;疾病的结局有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三种方式。
3.决定病原体能否致病的因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病原对宿主的危害作用包括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4.NH-N中毒往往发生在水体的pH值偏_______时,HS中毒容易发生在水体的pH值偏________23时;浮头发生在水体的DO值偏 ________时,气泡病发生在水中的DO值偏_______时;如果浮头在夜晚12时就开始出现,说明______________,如果浮头仅发生在凌晨6时以后,则说明_______________。
5.细菌疫苗的类型主要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细菌疫苗的接种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6.抗原是能刺激机体产生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并能与之结合而引起特异性____________的物质。
鱼病学教学安排:讲课30学时实验6学时授课方式:绪论1 什么是鱼?现代分类学家给―鱼‖下的定义是:终生生活在水里、用鳃呼吸、用鳍游泳的脊椎动物。
•鱼类包括圆口纲、软骨鱼纲和硬骨鱼纲等三大类群,世界上已知鱼类约有26000多种,是脊椎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大类,约占脊椎动物总数的48.1%。
•它们绝大多数生活在海洋里,淡水鱼约有8600余种。
•我国现有鱼类近3千种,其中淡水鱼约1000种左右。
2 鱼类的经济价值(1)鱼类是人类主要蛋白质来源鱼类占亚洲人动物蛋白消费总量的25%。
根据粮农组织的统计资料,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所统计的34个国家消费的动物蛋白中,鱼类占了50%。
这34个国家包括一些亚洲和非洲国家。
目前,水产养殖共有220多个品种,提供着全球三分之一的鱼类食物。
粮农组织估计,到2030年,鱼类消费的一半以上将来源于水产养殖。
(2)鱼类为人类提供药用产品如:鲫鱼有开脾健胃、增进食欲、消水肿、止呕吐、发乳之功效。
如:鲤鱼的胆性味苦、寒、有毒,有消热、消炎、明目之功效;可治目热、赤肿青盲、耳聋、急性和慢性中耳炎。
如:大麻哈鱼精巢可制鱼精蛋白;肝脏可制鱼肝油。
(3)鱼类有重要观赏价值如金鱼、热带鱼、锦鲤经济鱼类的主要来源高价值的海产品----海水养殖•味道鲜美,价格高,深受众爱。
如大马哈鱼(鲑鱼)。
•我国是世界上水产养殖取得成功的一个国家。
•我国的水产养殖产量占全球总量的三分之二(数量上)。
•中国水产品中90%是有鳍鱼,特别是中华鲤科品种,包括白鲢、草鱼、鲤鱼、鳊鱼,欧洲鲫、青鱼。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渔业生产已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鱼类的健康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有些鱼类的疾病可能导致人生病甚至死亡,即人鱼共患病。
2 鱼病学的定义鱼病学(ichthyopathology):是研究鱼病的发生原因、病理机制、流行和消亡规律以及诊断、预防和治疗方法的科学。
鱼病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主要涉及动物营养学、普通生物学、鱼类学、微生物学、寄生虫学、水生生物学等相关科学。
鱼病学复习提纲一、寄生虫学基本原理(一)寄生生活的概念(二)寄生方式1、按寄生虫寄生的性质分为兼性寄生和专性寄生。
2、按寄生虫寄生的部位分为体外寄生和体内寄生。
寄生在鱼的皮肤、鲤、鳍等处的寄生虫均属体外寄生。
(三)寄主种类1、终末寄主的概念;2、中间寄主的概念(四)寄生虫的感染途径(方法)有两种,一是经口感染;二是经皮感染。
(五)能够举例说明寄生虫对寄主有哪些危害。
1、机械性刺激和损伤;2、夺取寄主营养;3、压迫和阻塞作用;4、毒素作用;5、可以成为其他疾病的媒介。
二、病理学基本知识(一)鱼类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1、原因:致病性刺激;缺乏机体所必需的物质;机体本身的改变。
2、条件:机体本身;外界环境。
(二)疾病的种类:1、根据病原分为生物性和非生物性疾病两类。
2、传染性疾病及侵袭性疾病的概念。
3、根据感染的情况分:单纯感染、混合感染、原发性感染、继发性感染、再感染、重复感染。
4、根据病症分为局部性疾病和全身性疾病。
5、根据病程的性质分为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三种。
(三)疾病的经过和结局:1、疾病的经过:潜伏期、前驱期、充分开展期,并掌握各期的主要特征。
2、疾病的结局:完全恢复;不完全恢复;死亡。
(四)基本病理过程:掌握贫血、出血、动脉性充血、坏死、栓塞的概念。
三、药理学基本原理:(一)药物作用的类型:1、局部作用和吸收作用;2、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3、选择作用和一般原生质毒作用;4、治疗作用和副作用;5、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二)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1、药物的理化性质与化学结构;2、药物的剂量;3、给药方法;4、药物在体内的过程;5、机体因素;6、环境因素。
(三)疾病防治中常用的七种给药方法挂袋挂篓法;药浴法;遍洒法;浸泅法;涂抹法;口服法;注射法。
(四)常用药物的使用如抗菌素、食盐、敌百虫、可以外用,也可以拌饵内服。
(五)鱼病防治中,禁止使用的药物,如氯霉素、映喃哇酮、硝酸亚汞等。
四、疾病的预防:(一)防治鱼病的方针是什么?为什么说防比治更重要?(二)免疫:1、掌握特异性免疫及非特异性免疫的概念;特异性免疫又分为自动免疫和被动免疫。
(二)第二章疾病的发生与操纵第一节水产动物疾病发生的缘故一、病因的概念一、病因的类别(一)病原的侵害1. 病原:又称病原体,是能引发疾病发生的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
2. 病原的种类:1)致病微生物: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和单细胞藻类等2)寄生虫:包括原生动物、吸虫(单殖吸虫和复殖吸虫)、绦虫、线虫、棘头虫、寄生蛭类、寄生甲壳类等。
(一)非正常的环境因素1.水温(T水)1)不同的水生生物对水温的要求不同:2)水温与病害发生直接相关:2盐度(S):养殖水体的盐度是制约水产动物生存与生长的要紧因素之一。
3.溶解氧(DO)1) 水体中溶解氧的来源2) 水体中溶解氧的消耗3) 水体中溶解氧与生物的关系:4) 水体缺氧的防治方式:5.透明度1) 反映指标:浮游生物、泥沙、其他悬浮物质2) 测量方式:3) 不同水生生物对透明度要求不一:4) 同一生物在不同时期对透明度要求不一:6. H 2S 1) H 2S 存在的形式:3) H 2S 的转化:H 2S D HS - + H +、 HS - D S 2- + H +4) H 2S 的来源:5) 水体H 2S 的排除方式7. NH 3-N1) NH 3-N 存在的形式: 2) NH 3的来源:8.余氯1) 氯气是专门好的水体消毒剂,但过量会引发生物死亡2) 补救方法:(三)营养不良1. 具体表现形式:1) 饵料的数量不足:2) 饵料的营养成份不全:3. 防治:(四)动物本身先天或遗传的缺点(五)机械损伤三、 病原、宿主和环境的关系(一) 病原1. 决定病原体致病的因素:1) 病原体的毒力大小2) 存在状态:3) 数量多少:(许多病原菌都是条件致病菌)2. 病原体的来源:1) 原发性来源:2) 次发性来源:疾病来自于带有病原的水体、饵料和工具等预防:四消 — 鱼种消毒、饵料消毒、食场消毒和工具消毒3. 病原体的传播方式:1) 经口感染:2) 经皮感染:主动经皮感染、被动经皮感染4. 病原对宿主的危害:1) 机械损伤:2) 夺取营养:3) 分泌有害物质:4) 压迫和阻塞:如:绦虫、孢子虫的胞囊等(阻碍性腺发育)5) 其他疾病的媒介:如:鱼蛭、桡足类等(二)宿主1. 宿主因素:1) 与宿主的大小与性别有关:2) 与宿主的遗传因素有关:3) 与宿主的营养状况有关:如缺Vc、缺钙等4) 与宿主的免疫能力有关:2. 宿主对病原体的作用:1) 组织反映:病原(侵入)→ 宿主组织反映(形成)→寄生部位胞囊(引发)→组织增生、发炎2) 体液反映(三)环境因素1. 水温(T水):1) T水不适:生物体抗击力下降、发生缺样乃至死亡;2)与某些疾病发生有关:如水霉病(20℃)、白斑病?2. 水质转变:3. 季节转变:4. 人为因素:1) 种苗放养密度不妥:2) 种苗搭配比例不适:3) 饵料治理不妥:4) 药物利用不妥:(三)病原、宿主和环境的彼此关系疾病的发生往往不是某个单一因素阻碍的结果,而是病原、宿主和环境彼此作用的结果。
《鱼病学》
课程名称鱼病学课程编号1720077
英文名称Ichthyopathology 课程类型本专业推荐选修课
总学时36 理论学时30 实验学时 6 实践学时
学分 2 预修课程兽医微生物、病毒学适用对象动物医学、动物健康
与生产强化班
课程简介鱼病学是研究鱼类疾病的发生原因、病理机制、流行和消亡规律以及诊断、预防和治疗方法的科学。
本课程主要讲授鱼类的基本生理结构和形态特征;鱼类免疫学;鱼类常见细菌性疾病、病毒性疾病、寄生虫疾病、鱼类营养和环境疾病等的症状、病原、流行情况、诊断及预防措施;同时介绍了对虾和蟹的常见疾病。
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鱼类常见疾病的诊断和防控有比较全面的掌握,为安全健康的水生动物产品养殖提供技术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