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遗产之杭州西湖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4.44 MB
- 文档页数:12
世界遗产名录——杭州西湖中国的杭州西湖风景区申遗面积为4235.76公顷,包括六个承载突出普遍价值的方面:西湖自然山水、成湖空间特征、景观格局、西湖十景、服务景观、西湖文化、西湖特色植物。
以“西湖十景”为代表的西湖景观,坐拥十多处历史遗迹,体现中国传统园艺、绘画、诗词文化元素,还反映出中国农耕文明独特的景观审美传统。
西湖十景形成于南宋时期,基本围绕西湖分布。
苏堤春晓:南宋时,苏堤春晓被列为西湖十景之首。
寒冬一过,苏堤犹如一位翩翩而来的报春使者,杨柳夹岸,艳桃灼灼,更有湖波如镜,映照倩影,无限柔情。
最动人心的,莫过于晨曦初露,月沉西山之时,轻风徐徐吹来,柳丝舒卷飘忽,置身堤上,勾魂销魂。
曲苑风荷:曲院风荷最引人注目的仍是夏日赏荷。
公园内大小荷花池中栽培了上百个品种的荷花,其中特别迷人的要数风荷景区。
这里以水面为主,分布着红莲、白莲、重台莲、洒金莲、并蒂莲等等名种荷花,莲叶田田,菡萏妖娆。
水面上架设了造型各异的小桥,人从桥上过,如在荷中行,人倚花姿,花映人面,花,人两相恋。
平湖秋月:现在的平湖秋月景址,实际上是康熙三十八年以后才确定下来的。
新中国成立以后,经重新规划和逐年翻建,扩建,新建,这里形成了一片狭长的沿湖园林,遍植四季花木,点缀假山叠石,亭台楼阁错落其间,更加宜赏月,宜品茗,宜休闲。
断桥残雪:今日断桥,是一九二一年重建的拱形独孔环洞石桥,长八点八米,宽八点六米,单孔净跨六点一米,年前曾经大修,但古朴淡雅的风貌基本未变。
桥东堍有康熙御题景碑亭,亭侧建水榭,题额“云水光中”,青瓦朱栏,飞檐翘角,与桥,亭构成西湖东北隅一幅古典风格的画图。
柳浪闻莺:柳浪闻莺公园,地处西湖东南隅湖岸,占地约二十一公顷。
她的前身,是南宋御花园聚景园。
今日柳浪闻莺,演变为普通老百姓的大乐园,仍以青翠柳色和婉啭莺鸣作为公园景观基调。
花港观鱼:花港观鱼公园位于苏堤南段以西,在西里湖与小南湖之间的一块半岛上。
今日花港观鱼是一座占地二十余公顷的大型公园,全园分为红鱼池,牡丹园,花港,大草坪,密林地五个景区。
西湖介绍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部,是中国主要的观赏性淡水湖泊,也是中国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西湖三面环山,面积约6.39平方千米,东西宽约2.8千米,南北长约3.2千米,绕湖一周近15千米。
湖中被孤山、白堤、苏堤、杨公堤分隔,按面积大小分别为外西湖、西里湖、北里湖、小南湖及岳湖等五片水面,苏堤、白堤越过湖面,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三个人工小岛鼎立于外西湖湖心,夕照山的雷峰塔与宝石山的保俶塔隔湖相映,由此形成了“一山、二塔、三岛、三堤、五湖”的基本格局。
2011年6月24日,杭州西湖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基本信息中文名称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外文名称West Lake Cultural Landscape of Hangzhou地理位置浙江杭州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占地面积约6.39平方千米景点级别AAAAA西湖最早称武林水。
《汉书·地理志》:“钱唐,西部都尉治。
武林山,武林水所出,东入海,行八百三十里。
”后又有钱水、钱唐湖、明圣湖、金牛湖、石涵湖、上湖、潋滟湖、放生池、西子湖、高土湖、西陵湖、龙川、销金锅、美人湖、贤者湖、明月湖诸般名称,但是只有两个名称为历代普遍公认,并见诸于文献记载:一是因杭州古名钱塘,湖称钱塘湖;一是因湖在杭城之西,故名西湖。
最早出现的“西湖”名称,是在白居易的《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和《杭州回舫》这两首诗中。
北宋以后,名家诗文大都以西湖为名,钱塘湖之名逐渐鲜为人知。
而苏轼的《乞开杭州西湖状》,则是官方文件中第一次使用“西湖”这个名称。
折叠秦汉到唐代2000多年前,西湖还是钱塘江的一部分,由于泥沙淤积,在西湖南北两山——吴山和宝石山山麓逐渐形成沙嘴,此后两沙嘴逐渐靠拢,最终毗连在一起成为沙洲,在沙洲西侧形成了一个内湖,即为西湖,此时大约为秦汉时期。
张岱《西湖梦寻》记载:“大石佛寺,考旧史,秦始皇东游入海,缆舟于此石上。
”此处所言大石佛寺,即位于西湖北侧的宝石山下,尚有“秦始皇缆舟石”之景。
杭州西湖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中国杭州西湖文化景观正式通过审批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1处世界遗产。
世界遗产是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人类共同财富。
所谓突出普遍价值,意思是存在的罕见文化和自然价值超越了国界,对全人类的现在和未来均具有普遍的重要意义。
申遗成功表现了国际社会对西湖这一中国传统文化核心价值的审美实体及其保护管理的认同与肯定。
中新社报道,前天在巴黎举行的第35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在讨论环节中,阿联酋、泰国、澳大利亚、法国、巴林、爱沙尼亚和瑞典等国的代表,纷纷表达了对西湖美景的赞叹和对杭州市保护工作的钦佩。
在没有任何异议的情况下,大会主席在全体与会者的掌声中宣布:杭州西湖文化景观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西湖已有2000年历史中国代表在随后的致辞中表示,西湖是千百年来中国人民的精神家园。
西湖景观初具规模距今已有2000年,中国有信心再保护西湖2000年。
在杭州西湖申遗文本中把“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定义为:“十个多世纪以来,中国传统文化精英的精神家园,是中国各阶层人们世代向往的人间天堂,是中国历史最久、影响最大的文化名湖,曾对九至18世纪东亚地区的文化产生广泛影响”。
杭州西湖文化景观肇始于九世纪、成形于13世纪、兴盛于18世纪、并传承发展至今,包括五大类景观组成要素:秀美的自然山水、独特的“两堤三岛”、“三面云山一面城”的景观整体格局、著名的系列题名景观“西湖十景”、内涵丰富的10处相关重要文化遗存、历史悠久的西湖龙井茶园,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独特的审美特征以及突出的精神价值,遗产区面积约43.3平方公里。
此次世界遗产大会中国代表团副团长、中国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随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杭州西湖的“申遗”成功,使中国在世界遗产数量上稳居第三的位置。
他说,杭州西湖“申遗”的过程,前后历时10年。
西湖原本就是旅游热点,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后,游客必定有增无减,开发与保护之间的拔河将更激烈。
杭州西湖文化景观的世界遗产介绍
杭州西湖文化景观,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价值。
它以秀丽的湖光山色、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内涵以及丰富的文化史迹闻名于世,被誉为“人间天堂”。
西湖文化景观在10多个世纪的持续演变中日臻完善,并真实、完整地保存
至今,成为景观元素特别丰富、设计手法极为独特、历史发展特别悠久、文化含量特别厚重的“东方文化名湖”,是世界独具一格的文化景观。
西湖景观符合《实施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的业务指南》第77条“突出的普遍价值的评估标准”规定的世界文化遗产价值标准(iii)、(iv)、(v)、(vi)。
西湖景观为中国传衍至今的佛教文化、道教文化以及忠孝、隐逸、藏书、茶禅与印学等中国古老、悠久的文化传统的发展与传承提供了特殊的见证。
同时,它以特有的景观吸引力和文化魅力,吸附和融汇了一系列富有代表性的文化史迹,如保俶塔、雷峰塔遗址、六和塔、净慈寺、灵隐寺、飞来峰造像、岳飞墓(庙)、文澜阁、抱朴道院、钱塘门遗址、清行宫遗址、舞鹤赋刻石及林逋墓、西泠印社、龙井等,赋予了西湖景观极为深厚的文化含量。
西湖是目前中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遗产中唯一一处湖泊类文化遗产,也是现今《世界遗产名录》中少数几个湖泊类遗产之一。
作为全球少数湖泊类世界文化遗产之一,西湖具有非常鲜明的个性,填补了世界遗产中以突出“文化名湖”为主要价值特征的湖泊遗产空白,是对世界遗产类型的重要补充,对提升中国文化在世界的地位产生积极影响。
如需更多关于杭州西湖文化景观的信息,建议查阅中国世界遗产名录或中国政府网发布的有关西湖的资料。